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_第1页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_第2页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_第3页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_第4页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控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培育幼儿学习探究事物的简约方法和细致的观测技能,提高幼儿的动手技能。

3、培育幼儿对科学小试验的爱好,进展幼儿的语言表达技能。

活动预备:

每组一盆清水、手帕、塑料杯、每人一个塑料袋、每人一根塑料吸管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控空气的作用及特征。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

师:小伙伴,今日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一〕将手帕团塞入玻璃杯杯底。让幼儿观测:

〔1〕杯子里有什么?

〔2〕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

〔3〕猜一猜:假如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会怎么样?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究竟有没有其它东西。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手帕湿了吗?为什么?〔师:杯子里还有其他的东西,是它把水拦住,不让水流进杯子里,所以手帕没有湿。〕〔二〕杯子里有什么东西呢?请小伙伴认真往下看:将杯口斜着浸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出泡泡的?〔空气〕〔三〕杯子里有空气,空气把水挡在了杯子的外面,所以手帕没湿。

二、查找空气:

1.空气是个调皮的小娃娃,平常最喜爱玩“捉迷藏”的游戏了,今日我们一起把空气娃娃找出来,好不好?

2.幼儿试验:

〔1〕将幼儿分成三组,其中两组每人一个瓶子,将瓶子横放到水里,观测现象。

〔2〕第三组幼儿每人一根塑料吸管,用吸管往水里吹气,观测现象。

3.水里冒出了什么?是谁在吹泡泡?空气藏在了哪里?〔瓶子里、我们的身体里〕。

4.除了这些地方有空气,还有哪里有空气?幼儿争论后回答下列问题。

三、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1.空气娃娃每天都围绕在我们的四周,谁来说一说空气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幼儿讲解并描述〕请小伙伴一人拿一个塑料袋,我们来玩“抓空气”的游戏。请小伙伴拿起塑料袋,把袋口张开,然后用力一晃,快速的将袋口拧紧,用手渐渐向袋底挤,为什么挤不动了?塑料袋里有什么?

〔1〕我们在哪里找到的空气?

〔2〕张开口袋看一看,我们能看见空气吗?

〔3〕能闻到气味吗?

〔4〕能摸得着吗?

师小结:空气娃娃一贯都围绕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空气娃娃很会变魔术,平常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

2.我们生活在空气当中,假如我们离开了空气会怎么样呢?幼儿争论。

3.我们一起闭紧小嘴巴,捏住小鼻子,试一试有什么感觉,当你坚持不住的的时候就把小手拿下来。

4.为什么会有难过的感觉呢?由于空气不能进入到我们身体里了,我们不能呼吸了,所以会觉得很难过。假如时间长了,人就会渐渐死去的。你说空气对我们的作用重要吗?〔特别重要〕

5.假如没有了空气,我们就没法呼吸,没法生活了。所以说空气是我们最亲切的.伙伴。那假如空气变脏了,我们呼吸了变脏了的空气会怎么样呢?〔幼儿讲解并描述〕小伙伴知道怎样来爱护空气不受污染吗?〔多种树,让树木来援助我们净化空气;少开车,减削废气的排放等〕

四、结束部分和幼儿一起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做运动。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争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究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留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忱。孩子们在轻松、开心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技能也得到了肯定的进展。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观测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伙伴,激发幼儿爱护青蛙的情感。

活动预备:

图片录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爱好。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仿照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二、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老师引导幼儿观测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图片,老师引导幼儿观测并说出青蛙的特征。〔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3、出示蝌蚪图片,老师引导幼儿观测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瘦长的尾巴。〕

三、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1、师:真古怪,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点都不像,那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变青蛙》。

温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溶化了,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它从泥洞里渐渐的爬出来,伸了伸腿,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碧绿的水草上产下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温和了。青蛙妈妈产下的卵,渐渐的活动起来,变成了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特别欢乐。过了几天,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渐渐变短了,不见了,小蝌蚪变成了一只只特别可爱的小青蛙了。

3、老师边讲故事边播放课件。

4、提问:青蛙妈妈在水里产下了什么?

卵渐渐变成了什么?

小蝌蚪先长出什么,又长出什么,什么不见了,最末变成了什么?

5、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测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6、幼儿为蝌蚪成长卡排队,老师巡回指导。

7、老师和幼儿共同摆放蝌蚪成长卡,巩固小蝌蚪的生长改变过程。

8、游戏:蝌蚪变青蛙。

四、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1、青蛙生活在哪里?〔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是两栖动物。〕

2、青蛙吃什么?〔蚊子、苍蝇和田野里的很多害虫〕

五、教育幼儿要爱惜青蛙。

1、师:青蛙有什么本事?

〔青蛙最大的本事就是捉害虫。〕

2、师:那青蛙是怎样捉害虫的?

〔青蛙的嘴巴里会分泌一种黏液,当看到有害虫时,它就会伸长舌头将害虫粘住吃掉,假如离它远的话,它就会轻轻的跳过去伸长舌头将害虫粘住吃掉。〕

3、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爱护了庄稼。〕

4、师:青蛙的本事这么大,我们应当怎样爱护它呢?

小结:不要去捕获和吃青蛙,不要做损害青蛙的行为。看到有人捕获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挡。青蛙是我们的好伙伴,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探究瓶、罐等装上不同东西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2.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预备:给每位幼儿提供经过装饰的红瓶子、绿瓶子〔一个内有黄豆、米,一个没有;两个瓶子都有盖并盖好〕;黄豆、沙、米、纸等假设干,勺子假设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发觉两个瓶子的不同之处。

1.引导幼儿观测两个瓶子,提问:它们一样吗?

2.引导幼儿在玩中比较自己手中的瓶子,发觉:一个瓶宝宝会发出声音,一个瓶宝宝不会发出声音。

3.集中家里:为什么一个瓶子会发出声音,而另一个却不会发出声音呢?

引导幼儿打开瓶盖观测,了解装有东西的瓶子会发出声音,而没有装东西的瓶子不会发出声音。

二、做一做:尝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

1.提问:有什么方法能让不会发出声音的瓶子也能“唱歌”〔发出声音〕?

2.出示黄豆、米、沙和小勺子,与幼儿一起协商如何让空瓶子“唱歌”:拧开瓶盖→用勺子舀豆、米、沙→轻轻放进瓶内→拧紧瓶盖。

3.幼儿探究、操作:幼儿自由选择蚕豆、米等,用勺子“喂”瓶宝宝吃豆、米、沙,然后拧上瓶盖。

4.老师巡回指导,鼓舞幼儿运用勺子把材料放进瓶子里后摇一摇,试一试是否能发出声音。

5.沟通共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子发出声音了吗?

三、猜一猜:探究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宝宝中,然后摇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1.幼儿再次探究、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引导幼儿尝试把另一种东西放在瓶中,摇一摇、听一听,比较前后两次操作时瓶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指导幼儿辨别不同的声音:

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在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