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1页
加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2页
加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3页
加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4页
加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前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本公司对其加气站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本公司接受委托后成立了本项目安全评价小组(见评价人员名单)。评价小组通过现场勘查、调研、索取有关资料、进行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应用了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法、爆炸模型法和职业危害分级法对其系统的安全符合性和安全设施的有效性进行了符合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安全对策施和建议,编制了本报告。在本次评价中,得到了被评价单位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表示感谢。****加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PAGEIII延安维全安全评价有限公录TOC\o"1-2"\h\z\u第一章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经过 11.1安全现状评价的原则、目的及内容 11.2评价依据 21.3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 6第二章经营单位概况 92.1单位简介 92.2项目概况 92.3周边环境及总平面布置 112.4功能分区 112.5建筑物构筑物 122.6主要设备设施 132.7工艺流程 132.8供配电系统 142.9自控设置及检测监控 152.10给排水设计 152.11消防 152.12防雷、防静电设施 162.13通讯 162.14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16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173.1CNG加气站主要危险危害物质 203.2工艺流程、设备装置危险有害因素 213.3辅助设施危险有害因素 243.4重大危险源辨识 29第四章单元划分、评价方法简介与选择 314.1评价单元划分原则 314.2评价单元的划分 314.3安全评价方法简介 324.4评价方法选择 43第五章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445.1定性定量评价分析过程 445.2加气工艺及设备单元 465.3供电及防雷防静电单元 495.4站内建筑物单元 515.5消防设施及给排水 525.6采暖通风 525.7天然气爆炸事故后果模拟分析 535.8作业人员触电事故树分析评价 545.9机械伤害事故树分析 595.10职业危害评价分析 625.11安全管理单元分析评价 635.12应急救援预案分析评价 67第六章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706.1防雷、防静电对策措施 706.2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716.3其他对策措施和建议 71第七章评价结论 737.1周边环境及平面布置单元 737.2加气工艺及设备单元 737.3供电及防雷防静电单元 747.4站内建筑物单元 747.5消防设施及给排水 757.6采暖通风 757.7加气站储气系统发生爆炸危险危害评价 757.8作业人员触电事故树分析评价 767.9机械伤害事故树分析评价 767.10职业卫生单元 777.11安全管理单元分析评价 787.12应急救援预案分析评价 787.13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 797.14综合评价结论 80附件1 81委托方提供的有关资料目录 81附件2 83****加气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PAGE112****公司****第一章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经过1.1安全现状评价的原则、目的及内容1.1.1定义安全现状评价是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期,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危险度的评价,查找该系统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系统在生产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内。1.1.2目的安全现状评价目的是针对****加气站进行安全现状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以便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1.1.3基本原则安全现状评价基本原则是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科学、公正和合法地自主开展安全评价。1.1.4安全现状评价内容安全现状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进行的,应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设施、设备、装置、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1)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恰当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2)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事故的影响范围、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概率;3)发现的事故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进行整改优先度排序;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安全现状评价的结果纳入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和安全管理制度,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1.1.5安全现状评价范围本评价仅对****加气站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包括平面布置、工艺技术方案、设备设施、建筑结构、水、暖、电等及消防等安全防护系统,还有安全机构、职业培训、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应急预案等管理措施进行评价。天然气脱硫工艺不在评价范围内。不包括站外运输部分,不涉及该公司其它生产经营活动。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年1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1995年1月1月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9年5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2011年12月31日实施);(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年12月1日实施);(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5月1日实施);(7)《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42号);(8)《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3)38号”文件);(9)《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件);(10)《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及铁路专用线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有关事项的通知》(陕西省安监局陕安监管发(2009)59号);(11)《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87]卫防字第60号)。1.2.2规范、标准(1)GB12801—200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2)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要求总则》;(3)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4)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GB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6)GB18047—2000《车用压缩天然气》;(7)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8)SY0092—1998《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站设计规范》;(9)GB50156—2002(2006年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10)CJJ84—2000《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1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2)GB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13)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14)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15)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16)GB5013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17)GB/T14976—2002《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18)SY0007—1999《钢质管道及储罐防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19)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20)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21)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2)HG/T20513—2000《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23)GB50093—2002《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4)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5)GB50275—1998《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6)GB50236—19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7)GB50235—20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8)GB13869—2008《用电安全导则》;(29)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30)GB18265—2000《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31)GB17914—1999《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32)GB15603—1995《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通则》;(33)GB12331—1990《有毒作业分级》;(34)GBZ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35)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36)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37)GB11651—1992《劳动保护用品选用规则》;(38)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39)GB2893—2008《安全色》;(40)GB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41)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42)AQ8003-2007《安全验收评价导则》;(43)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44)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5)GB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46)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2.3其它有关依据(1)****加气站提供的有关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行的数据、资料、记录等。(2)陕西省防雷电装置检测报告。(3)****加气站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等。1.2.4参考资料(1)《安全评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编,煤炭出版社出版);(2)《化工装备事故分析与预防》(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年);(3)《化工安全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4)《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1.2.5其它有关依据(1)****加气站工程《安全现状评价委托书》。(2)****加气站安全生产管理《资料汇编》。1.3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一般包括:1)前期准备明确评价的范围,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2)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的识别应针对评价对象的生产运行情况及工艺、设备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危险性分析,确定主要危险部位、物料的主要危险特性,有无重大危险源,以及可以导致重大事故的缺陷和隐患。3)定性、定量评价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确定评价的模式及采用的评价方法。安全现状评价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阶段,应尽可能的采用定量化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4)安全管理现状评价;(1)安全管理制度评价;(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改及演练计划;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并按照安全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针对事故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及改善安全状态水平的建议。6)作出评价结论。根据评价结果明确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当前的安全状态水平,提出安全可接受程度的意见。7)编制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根据评价结果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并与被评价单位交换意见。生产经营单位与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评价报告的结论存在分歧的,应当将双方的意见连同安全评价报告一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现状评价程序示意图

第二章经营单位概况2.1单位简介****成立于2006年。该公司主要从事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和城区内民用天然气供应,是一家拥有一座天然气门站及城市管网输配设施较为完善的民营企业。业务范围包括城市气化工程建设、天然气城市气化规划、设计、安装、运营、输配、燃气设备及器具的批发零售等。2.2项目概况2.2.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加气站项目规模:该加气站平均日供气能力为1.0×104Nm3/d,年供气总量为3.65×106Nm3/a。敷设中压埋地管线1500米,附建储气井3口,可满足200余辆汽车加气。2.2.2地理地质及自然条件2.2.2.1加气站地理位置****加气站位于甘泉县城关镇杨家砭村,距甘泉县城约3km,站区位于210国道东侧,交通十分便利,电力、通讯设施完备。符合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的要求。2.2.2.2气象条件甘泉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8.6℃,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气温-26.0℃。年平均降水量535.7mm,平均蒸发量为1519.9mm,年平均风速2.0m/s,最大风速13.3m/s,无霜期145天,最大冻土层深度0.86m,最大积雪厚度17cm,霜冻和冰雹危害较大。2.2.2.3工程地质条件(1)地质构造根据相关资料,加气站场区地表属湿陷性黄土层,地层主要由第四季风积、冲淤积沙土、粉土及中更新统黄土、延安组砂岩组成,构造简单,地层平缓,无皱褶和岩浆活动,未发现其他不良地质现象。(2)地形地貌甘泉县境内海拔高度一般为1000~1500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地区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沟梁之间高差可达200m左右,川道一般宽500~1000m。建设项目位于甘泉县崂山河川道,地势平坦、开阔,海拔高度约1015m。2.2.2.4水文资料建设项目场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含水层岩性以粉土及粉细沙为主,富水性微弱。地下水埋藏较浅,土壤属弱碱性。据区内建筑经验,地下水、土壤对混凝土及钢结构不具侵蚀性和腐蚀性。建设项目位于崂山河西岸,该河属洛河支流。2.2.2.5地震资料根据国家地震局编制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甘泉县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2.3周边环境及总平面布置建设项目位于甘泉县城关镇杨家砭村,东侧紧邻崂山河道布置,并砌筑防护挡墙;南侧为农田,距丈子沟村约380m;西侧紧邻210国道,距零散民居约50m;北侧为荒地,距龙首村约440m。站区与四邻之间的安全间距满足《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版)的要求。站内工艺装置平面布局与210国道及公路边缘经过的通讯线路之间的安全间距也满足该标准的要求。总平面布置图见附件。2.4功能分区加气站由6个子系统组成:调压计量系统、净化干燥系统、压缩系统、储存系统、控制系统、售气系统。2.4.1调压计量系统调压计量系统主要是使输气管道来的天然气保持压力稳定,并满足压缩机对入口压力的要求,同时,对输入加气站的天然气进行计量。主要包括过滤器、调压器、流量计、压力表、旁通阀及阀门等。2.4.2净化干燥系统净化干燥系统主要包括除尘、脱硫、脱油、脱水干燥等工序,可分为前置处理和后置处理两种形式。压缩系统中每级压缩前后的冷凝除油过程也可归于净化系统。该建设项目采用前置处理方式。2.4.3压缩系统压缩系统是CNG加气站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进气缓冲和废气回收罐、压缩机组、润滑和冷却系统、除油净化系统、控制系统等。2.4.4储存系统该项目储存方式采用地下储气井,储气井深100~200m,每口井可储存天然气:3.0m3(水溶积)2.4.5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完善的控制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加气站的工作效率,保证加气站安全、可靠地运行。2.4.6售气系统加气站售气系统包括高压管路、阀门、加气枪、计量计价及控制部分。2.5建筑物构筑物CNG汽车加气站属于甲级防火防爆单位,站内的所有建、构筑物(加气机罩棚、压缩机棚、变配电室、控制室、营业室、值班室等)防火等级为二级。加气机罩棚、压缩机棚为钢网架结构,加气机罩棚净高6米,压缩机棚净高4米。2.6主要设备设施2.6.1压缩机压缩机种类比较多,进口CNG压缩机多为全撬风冷式压缩机组,是压缩、冷却、控制等高度集成,工艺配置紧凑,多为全自动无人值守。国产压缩机种类较多,多为水冷、混冷式,也有全撬风冷式压缩机,但其性能、质量、自动化程度、冷却效果、噪声、抗震性能等同进口压缩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且故障率较高。陕北地区冬季寒冷,不宜采取水冷式压缩机组。本项目采用国产风冷压缩机。2.6.2储气设施的选择加气站储气设施主要有车载储气瓶组、储气罐和地下储气井。本工程选用目前先进的地下储气井方式。2.6.3主要设备性能参数表2.6-1CNG加气站主要设备设施参数序号名称性能参数1压缩机型号ZW-3/3-25OR-JX,进气压力1.0Mpa,排气压力25Mpa,排气量650Nm3/h,冷却方式-风冷,电机功率140kw,无故障工作时间8000h2储气井无缝结构,材质要求高,密封性能好;安全系数3:1,最大操作压力25Mpa,水容积3.0m3,气体利用率40℅,无需定期检测不存在安全隐患,储气总体积3000m3;使用年限25年3加气机单枪式,型号:JQJ-C-I,产品规格:3.3A,最大工作压力:25MPa,电源电压:220VAC50HZ,防爆等级:dmib2AT3风冷压缩机一套、地下储气井三口、单枪售气机四台。2.7工艺流程该站的工艺流程为天然气汽车加气标准站流程,储气时,通过天然气管网将压缩天然气经过调压计量后输入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然后进入脱水装置阳离子干燥器中进行干燥,经过干燥的压缩天然气通过管道进入压缩机内,当有汽车加气时,天然气直接从压缩机通过顺序控制盘给汽车加气;当没有汽车加气时,将压缩天然气的压力提升至25MPa,输入储气井内,此时压缩机可关闭,加气时,通过顺序控制器先利用低压储气井给天然气汽车储气瓶加气,当压力达到18MPa时,自动切换至中压储气井,当汽车储气瓶压力达到19.5MPa时,自动切换到高压储气井,将汽车储气瓶压力补至20MPa。CNG汽车加气站工艺流程简图如下:2.8供配电系统加气站供电负荷等级为三级,主要负荷有压缩机电机、冷却风扇电机、站内仪表及照明用电。电源采用10kV供电电源。站内电力装置设计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的有关规定。站内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第二级释放源环境设计。本站内电力线路采用电缆直埋敷设,电缆穿越道路时穿钢管保护。2.9自控设置及检测监控CNG加气站的计量主要是准确地反映进气管道在进入压缩机前的流量,本站采用气体智能涡轮流量计,精度不低于1.0级。站内仪表选用先进的电动Ⅲ型仪表,计算机采用可靠性高、编程简单、人机界面好、扩展容易、图像清晰、汉字显示、操作容易的系统。在调压器间、压缩机间、压缩机组、脱水装置、储气装置和加气机等部位装设检测仪表和控制调节装置。2.10给排水设计给水:CNG加气站给水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就近接市政自来水管网。排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站区管道,与雨水一并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道。2.11消防本站设计的主要消防安全措施有:1、合理选址:选址满足GB50156—2002(2006年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要求。2、合理布置:站内防火间距满足GB50156—2002(2006年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和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3、灭火器材的配置:根据站内危险等级划分,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规定,配置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加气站的加气区、压缩区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设备及管道上的紧急开关连锁,一旦发生天然气泄漏,报警装置即可切断气源并及时报警。2.12防雷、防静电设施根据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本站区建筑物属于爆炸危险环境,防雷等级按二类设计。站内的防雷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加气站内防静电按《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Y3097-2000)执行,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储气井、储罐等设置静电接地卡;加气机和加气枪设置静电接地栓;燃气管道的始、末端,分支处设置接地卡。2.13通讯CNG加气站设一部外线直拨电话,遇有紧急情况可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2.14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组织机构根据建设部关于《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加气站采用三班俩运转制度,工程定员10人。安全管理人员3人(1个负责人,2个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7人。注:站长兼任“****加气站安全监察室”主任,具体负责加气站安全生产的组织与管理。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其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因此,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危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方面。(1)依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辨识依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易燃物质产生燃烧引起的灾害。(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不适用于矿山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灾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口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2)职业危害辨识依据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危险、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及其他危害因素等7类。(3)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①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定,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同时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及有毒物质的名称及临界量作了明确规定。重大危险源依据该标准分为9大类:爆炸品、易燃气体、有毒气体、易燃液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中,把申报重大危险源的范围扩大到9类,其中涉及到机械制造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分为7类。①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储罐区(或单个储罐);②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库区;③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④企业危险建(构)筑物;⑤锅炉;⑥压力管道;⑦压力容器。陕西省安监局陕安监管发(2009)59号《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及铁路专用线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有关事项的通知》一(五)2条规定:“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安全评价报告》可不对站内储存天然气的设备设施进行重大危险源辨析”的规定。3.1CNG加气站主要危险危害物质该加气站作业介质为净化后的天然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另有少量乙烷、丙烷等烃类物质。硫化氢含量很小,加气站又是开敞布置,所以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压缩天然气(CNG)在压力8.3~31.3MPa之间呈气体状态。运输方便,使用经济。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占96%以上。甲烷无色、无味、无臭、无毒,比空气轻,常聚集在上方,当其在空气中含量高时可降低氧含量,引起窒息;具有爆炸性,爆炸浓度范围为5.3%~15%。所以本节主要针对甲烷进行分析。3.1.1附表甲烷(压缩的)MSDS标识中文名:甲烷[压缩的];沼气英文名:methane;Marshgas分子式:CH4分子量:16.04UN编号:1971危规号:21007RTECS号:PA1490000CAS编号74-82-8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点(℃):-182.5沸点(℃):-161.5相对密度(水=1):0.42(-164℃)饱和蒸气压(KPa):53.32(-168.8℃)相对密度(空气=1):0.55临界温度(℃):-82.6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临界压力(MPa):4.59燃烧热(KJ/mol):889.5最小点火能(mJ):0.28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燃烧爆炸性燃烧性:易燃稳定性:稳定闪点(℃):-188聚合危害:不聚合引燃温度(℃):538避免接触的条件:爆炸极限(V%):5.3~15禁忌物:强氧化剂、氟、氯最大爆炸压力(MPa):0.717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毒性及健康危害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300美国TVL-TWA:ACGIH窒息性气体美国TVL-STEL未制定标准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含量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急救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防护检测方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直至全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消除方法: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储运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3.2工艺流程、设备装置危险有害因素本项目主要设备包括储气井、缓冲罐、加气机、天然气压缩机、脱水干燥器、压力管线。工艺系统中压缩机、压力管线、安全阀、压力表等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控制失灵、人为操作失误等会发生介质泄漏,遇到明火、火花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3.2.1工艺流程危险危害因素加气站运行中,工作介质天燃气是易燃易爆物质,天然气的储存、压缩机压缩、站内管道输送、加气机配气等工艺是高压(最高达25MPa)作业,CNG在输送工艺流程中非常容易在管道接口、阀门处产生泄漏。泄漏的CNG天然气发生积聚达到燃烧爆炸浓度,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加气站发生天然气泄漏的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设备设计、制造缺陷,制造原材料缺陷,可引起介质泄漏;(2)设备安装、施工缺陷,也可引起介质泄漏;(3)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设备安装施工中,地基处理不好,可造成地基沉降、设备变型损坏,引起介质泄漏;(4)设备阀门、法兰、管道、仪表接头处连接不好,密封不严,造成介质泄漏;(5)仪表和控制系统失灵,显示和传递信号不准,造成设备超压运行,引起设备、管道爆裂泄漏;(6)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系统运行工艺紊乱,也可引起事故发生;(7)设备巡回检查不到位,设备配件故障、密封垫圈老化,容易引起介质泄漏;(8)地下管线腐蚀、热应力作用,会造成泄漏;(9)地上管线保温措施不力,连接处焊接不好,密封不好,会引起泄漏;(10)加气操作人员操作失误,易造成介质泄漏;分析认为汽车天然气加气站工艺流程中存在着固有的可燃性气体泄漏、引发火灾爆炸危险危害因素。3.2.2天然气管网介质泄漏危险有害因素管线中介质泄漏是造成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而造成管线泄漏的主要因素有:1、管线制造、敷设缺陷管子在制造和敷设焊接中,焊缝处会出现夹渣、未焊透、咬肉等缺陷。制作管子的钢材会存在气泡、砂眼等质量问题,这些原因往往在管线投产初期造成管道损坏,引起介质泄漏。2、腐蚀土壤具有腐蚀性,如防腐措施不力,会造成地下管线腐蚀损坏。3、热应力本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0.86m;如地下管道埋深不够或地上管线保温措施不力,会被冻裂。由于管道热胀冷缩的原因,会造成弯头严重变形,管线在热应力作用下发生拱起损坏。4、自然灾害由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会造成管道裸露、拱起、下沉、移位变形等,造成管道损坏、断裂。5、操作失误由于人员操作失误或自控系统故障,会造成管道敝压,造成管道破裂介质泄漏。6、人为破坏3.2.3压缩机危险有害因素汽车加气站专用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防爆电机及皮带传动系统,一体型的冷却循环系统,压缩气体级间以及末级冷却器,安全泄压阀,自动气路控制阀,现场安全控制开关与仪表等。压缩机装置主要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火灾爆炸、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伤害、振动和噪声危害。3.2.4加气机危险有害因素加气机的主要危险危害有,高压输气管物理爆炸、泄漏燃气燃烧爆炸,中毒窒息等伤害。3.3辅助设施危险有害因素3.3.1电气危险有害因素1、供配电设备制造、安装缺陷,会引起电气火灾事故。2、电线、电缆如采购质量把关不严,或在运行中长期不检查、更换,会因绝缘层老化,短路放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3、在有可燃气体聚积的场合,如电气设备静电接地,防漏电接地措施不力,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4、电气设备的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安全距离等不符合要求,也易引起触电事故的发生。3.3.2机械伤害事故因素1、违章操作,穿戴不符合规定的服装进行操作。2、机械设备防护装置缺陷或损坏,或被拆除,导致事故发生。3、操作人员疏忽大意,身体进入机械危险部位。4、在机械设备检修时监护措施不力或监护人员不负责任,机械被别人随意启动,导致事故发生。5、在不安全的机械设备上停留、休息,导致事故发生。6、违章指挥,违犯安全操作规程,导致事故发生。3.3.3人员触电危险因素常见的造成人员触电事故的因素有:(1)不填写操作票或不执行监护制度,不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绝缘工具和电气工具;(2)线路检修时不装设或未按规定装设接地线;(3)线路或电气设备工作完毕,未输工作票终结手续,就对停电设备恢复送电;(4)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作业,不符合安全距离或无监护措施;(5)跨越安全围栏或超越安全警戒线;工作人员走错间隔误碰带电设备;以及在带电设备附近使用钢卷尺等进行测量或携带金属超高物体在带电设备下行走;(6)装设地线不验电;(7)工作人员擅自扩大工作范围;(8)使用电动工具金属外壳不接地,不戴绝缘手套;(9)在电缆沟、隧道、夹层或金属容器内工作不使用安全电压行灯照明;(10)在潮湿地区、金属容器内工作不穿绝缘鞋,无绝缘垫。3.3.4车辆伤害因素加气站是一个车辆频繁出入的场所,存在加气客户车辆的气瓶物理爆炸伤害、燃烧爆炸伤害、车辆伤害等。造成车辆伤害的因素有:①车辆设计、制造有缺陷,性能不良;②车辆维护、检修不到位,重要部件发生故障(如刹车、方向盘);③超速驾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或操作失误等,造成车辆同人、车辆同车辆、车辆同障碍物的碰撞,造成人员伤害。3.3.5不安全行为危险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包括:①指挥错误由于指挥错误或不按有关规定指挥造成设备受损,人员伤害,这主要是基本功不够,心里素质差或感知延迟、对事故无预见性而造成,指挥错误主要发生在设施、设备运行过程中,特别是在正常运行时操作中,有的错误性质是严重的,其后果可直接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危及人身安全。②操作失误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误操作,违章操作造成设备受损、人员伤害的事故也时有发生。③监护失误操作人员在操作检修过程中,监护人员的监护不力,甚至判断失察和监护失误造成事故。3.3.6噪声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噪声可以使人耳聋,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噪声还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特别强烈的噪声还能损坏建筑物与影响仪器设备等的正常运行。噪声对人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听力和听觉器官的损伤:人听觉器官的适应性是有一定限度的,长期在强噪声的作用下,听力逐渐减弱,引起听觉疲劳。若长年累月在强烈噪声的反复作用下,内耳器官发生了器质性病变,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也叫噪声性耳聋;2)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病症和神经衰弱:噪声可以使交感神经紧张,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有波动,心电图阳性率增高。噪声引起神经衰弱症,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衰退、心悸、恶心等。神经衰弱的阳性率随噪声声级的增高而增高;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引起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4)对视觉功能的影响:由于神经系统互相作用的结果,能引起视网膜轴体细胞光受性降低,视力清晰稳定性缩小;5)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安全生产:噪声易使人烦躁不安与疲乏,注意力分散,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当噪声级超过生产中的音警报信号的声级时,遮蔽音响警报信号,易造成事故;6)高声强噪声损害建筑物和仪器设备:160分贝以上的高声强噪声可引起建筑物的玻璃震碎、墙壁震裂、屋瓦震落、烟囱倒塌等。各典型声压级对人的影响见下表:表3.3-1典型声压级对人的影响声压(微巴)声压级(dB)对人体影响人耳主观感觉环境0.00020安全刚刚听到轻声耳语、很安静的时间0.00220安静普通谈话、很安静的街道0.0240一般环境普通对话、收音机0.260较吵闹城市街道、汽车内大声说话280吵闹20100长期听觉受损很吵闹200120听觉较快受损痛苦纺织车间2000140其它生理损伤很痛苦锅炉车间、球磨机20000160喷气式飞机起飞200000180造成听觉损伤耳边步枪发射、飞机发射2000000200导弹发射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天然气压缩机、放散管口等。如防护不力,都会对人身健康造成危害。3.3.7中毒窒息本项目生产介质为天然气,属于低毒物质(有毒有害程度分级为Ⅳ级),但是在密闭场合如有天然气聚积,氧气浓度相对降低,会使人窒息死亡。天然气燃烧爆炸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会使人中毒、窒息。3.3.8总图布置与周边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对站内布置、防火间距、风向和建筑物的朝向、动力设施、道路、储存设施等考虑不周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和竖向交叉运输的不合理,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该项目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时,会对周边的居民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和影响。同样,周边的居民如果发生火灾、燃放烟花爆竹或无意将烟头等扔进站区,遇到泄漏的天然气,就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3.3.9自然条件危险因素分析(1)低温危害低温会给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人员长时间处在低温环境中,会导致冻伤;低温还会影响人的行为,使人麻木,反应迟钝,给操作带来一定的影响。设备如果未采取防冻防凝措施或措施不当,设备、管线有冻裂的危险,可能导致介质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冬天积雪、结冰造成操作人员滑倒、摔伤,加气车辆打滑、刹车失灵等。(2)雷电火灾雷电流能破坏装置或设备绝缘,如缺少防雷接地设施或防雷接地不全、损坏,易发生雷击、火灾爆炸事故。(3)风及沙尘暴的影响风的影响表现在易燃、易爆气体的无组织排放(指泄漏量),使泄漏的有害气体到达较远的区域,造成事故的扩大和大气环境的污染。沙尘会影响安全阀的灵敏性,导致安全阀堵塞,不能正常启跳,使压力容器超压,发生物理爆炸。沙尘还影响各种检测仪表的可靠性和灵敏性,导致控制系统操作与实际不符,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4)地震造成设备损坏、介质泄漏、引发电器火花,从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3.4重大危险源辨识加气站在生产运行中,站内天然气最大储存量(缓冲罐和拖车储气瓶组)为3000Nm3,天然气密度为0.7174Kg/Nm3,即2.1522吨,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天然气的临界量是50吨,所以本加气站从储气量考虑不构成重大危险源。根据陕西省安监局陕安监管发(2009)59号《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及铁路专用线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有关事项的通知》一(五)2条规定:“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安全评价报告》可不对站内储存天然气的设备设施进行重大危险源辨析”的规定,本评价对储气设备不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第四章单元划分、评价方法简介与选择4.1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划分评价单元是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服务的,要有利于评价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准确性。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评价单元或更细致单元。划分评价单元的一般性原则:按生产工艺功能、生产设施设备相对空间位置、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及事故范围划分评价单元,使评价单元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常用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有两种:1、以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2、以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评价单元4.2评价单元的划分根据划分评价单元的一般性原则,以平面布置、生产工艺、装置、防护设施及危险有害因素类别为主,将天然气加气站划分为以下12个评价单元:1、周边环境及平面布置单元;2、加气工艺及设备单元(包含压缩机、储气井、加气机、天然气供气管道、加气工艺设施的安全保护等五个子单元)3、供电防雷防静电报警装置单元;4、站内建筑物单元;5、消防设施及给排水单元;6、采暖通风单元;7、天然气储气瓶组发生化学爆炸危险危害评价;8、作业人员触电事故树分析;9、压缩机发生机械伤害分析;10、职业卫生单元;11、安全管理单元分析评价;12、应急救援预案分析评价。4.3安全评价方法简介安全评价方法是对系统的危险性、有害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可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是通过科学方法,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这些因素,从技术上、管理上、教育上提出对策措施,并加以控制,从而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定性方法主要有类比、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度评价方法等。定量评价是根据监测、统计数据、标准资料、运用教学模型对系统的危险、有害性进行量化评价的一种方法。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蒙德法(MOND)、道化学法(DOW)、单元危险快速排序法等。综合评价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评价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综合评价。4.3.1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SafetyCheckList,缩写SCL)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目前,安全检查表在我国不仅用于查找系统中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还对各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进行系统安全评价。安全检查表法分以下几个步骤:(1)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2)搜集资料搜集有关的安全法规、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事故的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3)划分单元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成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4)编制检查表针对危险因素,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规定,参考过去的教训和本单位的经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检查要点、内容和为达到安全指标应在设计中采取的措施,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编制检查表。4.3.2事故树评价法1方法概述事故树分析法(FaultTreeAnalysis缩写FAT)又称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将特定的事故各层原因(危险因素)之间用逻辑门符号连接起来,得到形象、简洁地表达其因果关系的逻辑树图形,即事故树。通过事故树简化、计算达到分析、评价的目的。2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步骤(1)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要分析的各对象事件(顶上事件);(2)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的安全目标值;(3)调查原因事件;(4)编制事故树;(5)定性分析;(6)定量分析;(7)结论。4.3.3爆炸模型法爆炸是物质的一种非常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也是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的现象。它通常借助于气体的膨胀来实现。从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来看,爆炸就是物质剧烈运动的一种表现。物质运动急剧增速,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一般说来,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受破坏。一般将爆炸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质的能量以一定的形式(定容、绝热)转变为强压缩能;第二阶段强压缩能急剧绝热膨胀对外做功,引起作用介质变形、移动和破坏。按爆炸性质可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物理爆炸就是物质状态参数(温度、压力、体积)迅速发生变化,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在爆炸现象发生过程中,造成爆炸发生的介质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仅是介质的状态参数。例如锅炉、压力容器和各种气体或液化气体钢瓶的超压爆炸。化学爆炸就是物质由一种化学结构迅速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例如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化学爆炸的特点是:爆炸发生过程中介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形成爆炸的能源来自物质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时所释放的能量。化学爆炸有三个要素:反应的放热性、反应的快速性和生成气体产物。从工厂爆炸事故来看,有以下几种化学爆炸类型:(1)天然气气体云团的混合气体遇火源突然燃烧,是在无限空间中的气体爆炸;(2)受限空间内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3)化学反应失控或工艺异常造成压力容器爆炸;总之,发生化学爆炸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化学能,爆炸影响范围较大,而物理爆炸仅释放出机械能、冲击波浪,其影响范围受限空间内较大。1容器爆炸能量物理爆炸如压力容器破裂时,气体膨胀所释放的能量(即爆破能量)不仅与气体压力和容器的容积有关,而且与介质在容器内的物性相态有关。有的介质以气态存在,如空气、氧气、氢气等,有的以液态存在,如液氨、液氯等液化气体、高温饱和水等。容积与压力相同而相态不同的介质,在容器破裂时产生的爆破能量也不同,爆炸过程也不完全相同,其能量计算公式也不同。当压力容器中介质为压缩气体,即以气态形式存在而发生物理爆炸时,其释放的爆破能量为:式中:Eg——气体的爆破能量,kJ;p——容器内气体的绝对压力,MPa;V——容器的容积,m3;K——气体的绝热指数,即气体的定压比热与定容比热之比。0.1013天然气的绝热指数为1.316,代入得:0.1013PEg=3.2pV[1—()0.2401]×103P0.10130.1013PCg=3.2p[1—()0.2401]×103P则Eg=CgV式中:Cg:常用压缩气体,爆破能量系数KJ/m3压缩气体,爆破能量系数Cg是压力P的函数,各种常用压力下的气体,爆破能量系数见表所示。附表1.3-1常用压力下的气体容器爆破能量系数(k=1.4时)表压力P/Mpa0.20.40.60.81.0爆破能量系数cg/(KJ/m3)2×1024.6×1027.5×1021.1×1031.4×103表压力P/Mpa1.62.54.05.06.4爆破能量系数cg/(KJ/m3)2.4×1033.9×1036.7×1038.6×1031.1×104表压力P/Mpa15.03240爆破能量系数cg/(KJ/m3)2.7×1046.5×1048.2×1042压力容器爆炸时对目标的破坏作用的计算可按下列程序进行:(1)首先根据容器内所装介质的特性,计算出爆破能量E。(2)将爆破能量q换算成TNT当量q。,因为1kgTNT爆炸所放出的爆破能量为4230kJ/mg~4836kJ/kg,一般取平均值为4500kJ/kg。故q=E/qTNT=E/4500(3)求出爆炸的模拟比α即:333111α=(q/q0)=(q/1000)=0.1q333111(4)求出在1000kgTNT爆炸试验中的相当距离R。即R0=R/α。(5)根据R0值在表4.1-11中找出距离为R0处的超压△P0(中间用插入法),此即所求距离为R处的超压。附表1.3-21000kgTNT爆炸时冲击波超压距离R0/m56789101214超压△p0/MPa1.942.061.671.270.950.760.500.33距离R0/m1618202530354045超压△p0/MPa0.2350.170.1260.1260.0570.0430.0330.027距离R0/m505060657075超压△p0/MPa0.02350.02050.0180.0160.01430.013(6)根据超压△p0值,从表4.1-12和表4.1-13中找出对人员和建筑物的伤害、破坏作用。附表1.3-3冲击波超压对人体的伤害作用超压△p/MPa伤害作用超压△p/MPa伤害作用0.02~0.03轻微损伤0.05~0.10内脏严重损伤或死亡0.03~0.05听觉器官损伤或骨折>0.10大部分人员死亡附表1.3-4冲击波超压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超压△p/MPa破坏作用超压△p/MPa破坏作用0.005~0.006门窗玻璃部分破碎0.06~0.07木建筑厂房房柱折断,房架松动0.006~0.015受压面的门窗玻璃大部分破碎0.07~0.10砖墙倒塌0.015~0.02窗框损坏0.10~0.20防震钢筋混凝土破坏,小房屋倒塌0.02~0.03墙裂缝0.20~0.30大型钢架结构破坏0.04~0.05增大裂缝,屋瓦掉下4.3.4噪声分级评价方法简介1生产作业场所噪声作业危害程序评价根据《噪声作业分级》,噪声作业人员的工作日等效连续A声级大于85dB(A)时,应用下述方法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1)指数分级法根据噪声作业实测的工作日等效连续A声级和接噪时间,对应允许标准,计算噪声危害数进行危害度评价。LwLw—Ls6I=6式中:I——噪声危害指数Lw——噪声作业实际工作日等效连续A声级(dB)Ls——接噪时间对应允许标准(dB)6—分级常数根据计算的噪声危害指数,按《噪声作业分级级别指数表》,确定该噪声作业危害程度级别。噪声分级级别见下表:附表1.4-1噪声作业分级级别表噪声危害程度指数范围级别安全作业Ⅰ≤00轻度危害作业0<Ⅰ≤ⅠⅠ中度危害作业1<Ⅰ≤2Ⅱ高度危害作业2<Ⅰ≤3Ⅲ极度危害作业Ⅰ>3Ⅳ(2)为了便于操作,简化噪声危害指数和计算过程,制定出噪声作业分级表见表:附表1.4-2噪声作业分级表级别声级范围级别dB(A)接噪时间(h)≤85~88~91~94~97~100~103~106~109~112>112~1~20ⅠⅡⅢⅣ~4~8备注0级:安全作业;Ⅰ级:轻度危害作业;Ⅱ级:中度危害作业;Ⅲ级:高度危害作业;Ⅳ级:极度危害作业。2生产、非生产作业场所噪声危害评价方法生产作业场所除按上述分级方法外,生产、非生产作业场所的噪声危害还需要应用GBJ87-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规定的噪声允许值和有关规定进行评价。附表1.4工业企业厂内各种地点噪声标准序号地点类别噪声限制值(dB)(1)高噪声车间设备的值班室、观察室、休息室(室内背影剧院噪声级)90(2)高噪声车间设置的值班室、观察室、休息室(室内背景噪声级)无电话通信要求时75有电话通信要求时70(3)精密装配线、精密加工车间的工作地点、计算机房(正常工作状态)70(4)车间所属办公室、实验室、设计室(室内背景噪声级)70(5)主控制室、集中控制室、电话总机室、消防值班室(室内背景噪声级)60(6)厂部所属办公室、会议室、设计室、中心实验室(包括试验、化验、计量室)(室内背景噪声级)60(7)医务室、教室、哺乳室、托儿所、工人值班宿舍(室内背景噪声级)55注:①工人接触噪声不足时,按每增加3dB(A)接触时间减半原则评价。②室内背景噪声级是指噪声源,从室外传入室内的平均噪声级。4.3.5毒性危害分级法1指数法①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是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分别用D、L、B表示。即D为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L为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B为毒物浓度超标倍数。②三项指标确定a.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见表D:附表1.5-1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DⅠ(极度危害)Ⅱ(高度危害)84Ⅲ(中度危害)Ⅳ(轻度危害)21b.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以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为计算依据,见表:附表1.5-2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h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h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hL≤212~52>53C.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以工作地点实际测定的毒物超标数值作为计算依据。超标数B的计算公式为:McMcMsB=—1Ms式中Mc——测定的毒物浓度均值,mg/m3Ms——该种毒物的最高浓度,mg/m3+③分级指数C的计算a.分级指数C的计算公式:C=D×L×B式中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分级级别见表:附表1.5-3分级级别表指数范围级别指数范围级别C≤00<C≤66<C≤240级(安全作业)一级(轻度危害作业)二级(高度危害作业)21<C≤96C>96三级(高度危害作业)四级(极度危害作业)2图解法根据有毒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并实行简化,制定出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附表1.5-4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毒物浓度超标倍数0>0~1>1~2>2~4>4~8>8~16>16~32>32~64>64ⅣⅢ0一二三四ⅡⅠ注:跨两级区方格的级别:从左到右,有毒作业劳动时间<2h,依次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2h,依次分别为二级、三级、四级。(1)多种毒物时当有毒作业工作地点空气中存在多种毒物时,应分别进行毒物作业的分级,以最严惩的级别定级,同时注明其他生产性毒物作业的级别。(2)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时①当工作场所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时,若缺乏联合作用资料,应测定各自物质的浓度并分别按各个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②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同一系统或具有相同的毒性作用(如刺激作用等)可已知这些物质可产生相加作用时,则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果,进行评价:CnLnC2L2L1C1CnLnC2L2L1C1式中C1,C2,…,Cn——各个物质所测得的浓度;L1,L2,…,Ln——各个物质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以此算出的比值≤1时,表示未超过接触限值,符合卫生要求;反之,当比值>1时,表示超过接触限值,不符合卫生要求。3有毒作业分级评价步骤①根据分析、辩识的生产性毒物种类了解它们的理化性质数据、毒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防护措施等。②了解接触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场所、人员、接触时间。③整理生产性毒物的检测数据(或同类装置的类比数据),查出生产性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MS,计算出实测浓度平均值Mc。④确定每工作场所、每一岗位的毒物D、L、B值;根据计算出的B值,查表确定毒物危害程度的级别(表格法);计算C值,确定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批数法)。⑤列出有毒作业分级表。⑥计算出单项指数达标率、超标率、综合卫生评价级别及综合指标级别。⑦进行小结,提出对策措施。4.4评价方法选择根据划分的评价单元的组成和特点,结合目前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的适用性,本评价报告确定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法、爆炸模型法和职业危害分级法对不同单元进行评价。评价单元及评价方法选择见下表:序号评价单元评价方法备注1周边环境及平面布置单元安全检查表法定性分析评价2加气工艺及设备单元(包含压缩机、储气瓶组、加气机、天然气供气管道、加气工艺设施的安全保护等五个子单元)安全检查表法定性分析评价3供电防雷防静电报警装置单元安全检查表法定性分析评价4站内建筑物单元安全检查表法定性分析评价5消防设施及给排水单元安全检查表法定性分析评价6采暖通风单元安全检查表法定性分析评价7储气瓶组发生爆炸危险危害单元爆炸模型法定性定量分析评价8作业人员触电事故树单元事故树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评价9压缩机机械伤害单元事故树分析法定性分析评价10职业卫生单元职业危害分级法定性分析评价11安全管理单元安全检查表法定性分析评价12应急救援预案单元安全检查表法定性分析评价

第五章定性定量分析评价5.1定性定量评价分析过程5.1.1周边环境及平面布置安全检查表附表2.1加气周边环境及平面布置安全检查表标准要求检查结果结论站址选择加气站的站址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并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版)规划、消防选址意见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符合合格在城市建成区内不应建一级加气站。《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版)二级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