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1《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一、前言………………2二、大纲内容绪论………………3第一章问诊…………………5第二章望诊…………………7第三章舌诊…………………9第四章闻诊…………………11第五章脉诊…………………12第六章按诊…………………14第七章八纲辨证…………………15第八章病性辨证…………………17第九章脏腑辨证…………………19第十章其他辨证方法概要…………22第十一章诊断思路与方法…………24第十二章病历书写与要求…………27三、教学学时…………28四、使用说明…………29五、参考书目一、前言《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历书写等内容。诊法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脏辨证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症、病、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八纲、病性、脏腑等辨证的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的思路、疾病诊断的思路、辨证诊断的思路,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实用性,突出重点,注意知识掌握的循序渐进,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要充分运用图表、标本、幻灯、录像、模型、诊断仪器、CAI课件、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临床见习要注意选好病例,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诊断思维、病历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绪论【教学目的】熟悉诊断、诊法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1.“诊断”的含义。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历,症、病、证的概念。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6.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教学要求】1.熟悉诊、断、诊断、诊法的含义。2.熟悉问、望、闻、切四诊各自所指的主要内容。3.熟悉症状、体征的含义,“症”、病名的意义;“疾病”、诊(辨)病,证、辨证、证候、证型,病历的含义。了解症、病、证的区别与关系;所举名称各属何种概念。4.熟悉中医诊断中整体观念、相互联系的认识基础;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含义。了解黑箱、生物全息、缩影的含义;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典型例证。5.熟悉“疾病”中存在的整体影响;整体审察的要求;诊法合参的含义,四诊并重的道理。了解四诊顺序可不固定,参合诊查,“诊”与“断”交互进行。6.了解《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诸病源候论》、《温热论》、《温病条辨》等对中医诊断的贡献;“诊藉”、《伤寒金镜录》、《濒湖脉学》等的作者及主要内容。7.了解中医基础理论,早临床、多实践,思维方法对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第一章问诊【教学目的】熟悉问诊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主诉、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2.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的含义,询问的意义,询问的方法与要求。3.问现在症: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头身胸腹、问耳目、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经带等的内容,常见症状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教学要求】一、问诊的意义及方法熟悉问诊的意义;问诊的具体方法;问诊的注意事项。二、问诊的内容1.熟悉问一般情况的内容。了解问一般情况的意义。2.掌握主诉的含义;书写主诉的要求。了解主诉的诊断价值。3.掌握现病史的含义和内容。熟悉现病史的询问方法。了解问现病史的意义。4.熟悉既往健康状况和既往患病情况询问的内容。了解问既往史的意义。5.熟悉个人生活史询问的内容。了解问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小儿出生前后情况等内容的意义。了解小儿的病理特点;问小儿的主要内容;易使小儿致病的原因。6.了解问家族史的内容和意义。三、问现在症1.熟悉问现在症的含义;“十问歌”;问现在症的方法。2.掌握问寒热的含义;恶寒、恶风、寒战、畏寒的区别;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和临床意义。了解“寒热”产生的机理。3.掌握问汗的内容;有汗无汗、特殊汗出、局部汗出的概念、分类、表现及临床意义;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概念、表现及临床意义。熟悉“病理性汗出”的概念和诊断意义。4.掌握导致疼痛的病因和病机;疼痛的性质。熟悉不同部位疼痛的特点和意义。了解问疼痛的要点。5.掌握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阳痿、遗精的含义。熟悉各症的临床意义。6.掌握耳鸣、耳聋、重听、目痒、目痛、目眩的含义。了解目昏、雀盲、歧视的异同。7.掌握失眠、嗜睡的含义和临床意义。了解失眠、嗜睡的病机;嗜睡与昏睡的区别。8.掌握临床常见饮食异常症状的含义和意义。了解不欲食、纳少和纳呆的区别。9.掌握大便便次、便质、排便感异常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尿次、尿量、排尿感异常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10.掌握问月经、问带下的内容;正常月经、正常带下的表现。熟悉异常月经、病理带下的表现和意义。第二章望诊【教学目的】掌握望神、望色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熟悉望异常形体、姿态和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了解望诊诊断病证的原理,局部望诊的主要表现。【教学内容】1.望诊的概念,望诊的方法,望神色形态和局部望诊诊病辨证的原理,望诊的方法。2.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的典型表现、识别方法及其临床意义。3.望色:正常色泽和病色的区别,面部色诊的分属部位,五色所主的病(症)证。4.望形:形体强、弱、胖、瘦、常见畸形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5.望姿: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6.望头面、五官:望头与发、望目、望鼻、望耳、望唇、齿及咽喉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7.望肢体:望颈项、望胸部、望腹部、望背部、望腰部、望四肢等的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8.望二阴:望前阴、望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痈疽疔疖等的表现及一般临床意义。10.望排出物:痰涕、涎唾、呕吐物、大便、小便等的色、质、量变化的内容及其一般临床意义。11.望小儿指纹:望指纹的方法,正常指纹,指纹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教学要求】一、全身望诊1.掌握望神的概念;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和临床意义。熟悉望神的主要内容;少神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了解望神的原理;神乱的表现和临床意义;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2.掌握望色的概念;常色与病色、主色与客色、善色与恶色的概念及特点;五种病色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熟悉色与泽的临床意义;望色十法的内容。了解望色诊病的原理;面部分候脏腑的理论。3.熟悉形体强弱、胖瘦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了解望形诊病的原理;体质形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4.熟悉望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了解望姿态诊病的原理;衰惫姿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二、局部望诊1.熟悉小儿囟门、颜面、目、口唇的病理形态、临床意义。了解头发、耳、鼻、齿与龈、咽与喉的常见病征、临床意义。2.熟悉颈项、胸胁、腹部的常见病理形态、临床意义。了解腰背部、四肢的常见病征、临床意义。3.熟悉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的表现和鉴别。了解前阴、后阴、皮肤水痘、疮疡等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三、望排出物1.掌握痰涕、呕吐物的主要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了解涎唾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2.熟悉大便、小便的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四、望小儿指纹1.熟悉望小儿指纹的概念;望小儿指纹的方法。2.了解望小儿指纹诊病的原理。3.掌握风、气、命三关的划分;正常小儿指纹的表现;常见病理指纹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舌诊【教学目的】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和病理舌象的表现和临床意义;熟悉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和舌象分析要点。【教学内容】1.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舌面的分布,舌诊的内容,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望舌质:正常舌质的表现、意义;舌色淡白、淡红、红、绛、紫的表现、临床意义;舌形老、嫩及胖大、瘦薄、点刺、裂纹、齿痕的表现、临床意义;舌态强硬、痿软、颤动、歪斜、短缩、吐弄的表现、临床意义;舌下络脉的诊法、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3.望舌苔:正常舌苔的表现、临床意义;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落、偏全、真假的表现、临床意义;苔色白、黄、灰黑的表现、临床意义。4.舌质与舌苔互参,舌诊的一般临床意义,临床常见舌象及其意义。【教学要求】一、舌诊概说1.熟悉舌质、舌苔、舌象、舌诊的含义。2.熟悉中医诊舌的部位主要是舌质;舌的形态结构。了解舌的组织结构;舌乳头的分类及各种乳头的形态特征;丝状乳头、蕈状乳头对舌象形成的影响。3.熟悉脏腑在舌面的分布理论;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关系。4.熟悉舌诊的体位,伸舌姿势,诊舌的顺序,诊舌的注意事项。了解刮舌、揩舌的方法和临床意义。5.掌握诊舌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意义。熟悉舌象的生理变异;望舌质、望舌苔的临床意义。二、望舌质1.掌握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的表现、临床意义。2.掌握正常舌形的特征;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舌形的表现、临床意义。3.掌握正常舌态的特征;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舌态的表现、临床意义。4.熟悉诊舌下络脉的内容;舌下络脉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三、望舌苔1.掌握舌苔薄厚、润燥、腻腐、剥落、偏全、真假等苔质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2.掌握白苔、黄苔、灰黑苔等苔色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四、舌象综合分析1.熟悉舌之神气(有神、无神)、胃气(有胃气、无胃气)的特征和临床意义;舌质、舌苔综合分析的原则、临床意义。2.熟悉临床常见舌象的临床意义。了解舌象的动态分析;舌诊的临床意义。第四章闻诊【教学目的】掌握常见病变声音的一般规律、特点及意义;熟悉常见病体气味的特点和临床意义;了解正常声音的特点,病室气味所主的常见病证。【教学内容】1.听声音:咳嗽、哮、喘、喷嚏、谵语、心音变化等的临床意义,发声、呼吸、语言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临床意义,呕吐、呃逆、嗳气、肠鸣等声音的临床意义。2.嗅气味:口气、汗、痰、二便、带下以及病室气味改变的临床意义。【教学要求】一、听声音1.了解听声音的含义、听声音诊病的原理、意义;正常声音的特点;影响正常声音的因素;异常呼吸音、啰音、心音异常的临床意义。2.掌握发声、音哑、鼻鼾的表现、临床意义;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的特点、临床意义;喘和哮、短气的特征、区别、临床意义;常见咳声的特点、临床意义;虚实寒热诸证呕吐的特点、临床意义;呃逆、嗳气、呵欠、喷嚏、太息的表现、临床意义。3.熟悉病理语声的一般规律;失音与失语的区别;呻吟、惊呼的表现、临床意义;语言异常所主病证的一般规律;顿咳和白喉的咳声特征;肠鸣异常的表现、临床意义。二、嗅气味1.熟悉口气、痰涕之气、汗气、呕吐物之气、二便之气、经带恶露之气的异常变化和临床意义。2.了解病室气味所主的常见病证。第五章脉诊【教学目的】掌握寸口诊脉的方法,正常脉象的特征,常见脉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相兼脉的组合与主病规律;熟悉脉诊的原理,脉象的生理变异;了解妇人脉、小儿脉和真脏脉的特点。【教学内容】1.脉诊的原理,脉诊的意义。2.诊脉部位: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诊法。3.诊脉方法:时间、体位、指法、举按寻、平息、五十动。脉象要素。4.正常脉象:正常脉象的含义,正常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脉象的生理变异。5.二十八脉的脉象特征和临床意义。6.相似脉的鉴别比较。相兼脉及其主病规律。真脏脉的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7.妇人妊娠脉象、临产脉象的特点。小儿脉诊的方法和特点。8.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教学要求】一、脉诊概说1.了解脉象、脉诊的含义;心脏搏动、脉道、气血直接影响脉象;脏腑组织的作用与脉象的形成间接相关。2.掌握寸口诊法的部位、方法、三部九候和分候脏腑。了解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仲景三部诊法的基本内容。3.掌握诊脉的时间、体位和指法。熟悉指目、布指、举按寻、总按、单诊、平息、五十动等名词的含义。4.熟悉脉象要素(脉位、脉次、脉形、脉势)的含义与意义。二、正常脉象1.掌握正常脉象的特征;有胃、有神、有根脉象的特征。2.熟悉正常脉象的含义;正常脉象特征与胃、神、根的关系;内外环境因素对脉象的影响。三、常见病脉1.掌握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脉、促脉、代脉等19种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熟悉散脉、芤脉、革脉、伏脉、牢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等9种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2.熟悉类比脉、对举脉的含义;常见类比脉与对举脉的内容。3.熟悉相兼脉的含义;脉象相兼的原理。掌握脉象相兼的原则;脉象相兼所主病证的规律。4.了解真脏脉的含义;“十怪脉”的名称、特点及临床意义。5.了解妇人妊娠脉象、临产脉象的特点;小儿脉诊的方法,小儿脉象的意义。四、脉诊的临床意义熟悉脉诊对判断病变性质、辨别病证部位、分辨邪正盛衰、推断病证进退预后的意义。第六章按诊【教学目的】掌握按诊的方法,按脘腹的内容和意义;熟悉按诊的意义,按胸胁、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内容和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按诊的体位、方法、注意事项。按诊触、摸、按、叩等法的操作方法,按诊的意义。2.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方法、内容与临床意义。【教学要求】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熟悉按诊的含义和意义;按诊的体位、手法、顺序。了解按诊的注意事项。二、按诊的内容1.熟悉诊虚里的部位、方法和临床意义;按胸部、按乳房、按胁部的一般临床意义。2.掌握腹部按诊的一般方法;脘腹部位的划分;按脘腹异常变化的意义;腹满、腹水、腹部肿块的按诊特点和临床意义。3.熟悉肌肤寒热、滑涩、疼痛、肿胀、疮疡的常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尺肤的部位和诊尺肤的临床意义。4.熟悉按手足寒热变化的临床意义。5.了解按腧穴诊病的理论依据;诊断各脏腑病变常用的腧穴名称。第七章八纲辨证【教学目的】熟悉八纲、八纲辨证,八纲证候相兼、错杂、转化、真假等概念;掌握八纲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熟悉其证候分析。【教学内容】1.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2.表里辨证:表证(及半表半里证)、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3.寒热辨证:寒证、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4.虚实辨证:实证、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5.阴阳辨证:阴证、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6.八纲证候相兼、错杂的含义、类型;证候真假的含义、类型、证候特征、病机、辨证要点;证候转化的含义、类型、实质。7.八纲辨证的意义。【教学要求】一、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1.了解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2.熟悉八纲辨证的概念;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的辨证意义。二、八纲基本证候1.熟悉表与里、表证与里证概念的相对性;表里两纲的辨证意义。熟悉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掌握表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辨证要点;里证的概念、形成里证的三类原因。2.熟悉寒热辨证的意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证候分析。掌握寒证与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3.熟悉虚实辨证的意义。掌握虚证与实证的概念,实证、虚证的一般临床表现。4.熟悉阴阳两纲归类证候的依据与内容。三、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熟悉证候相兼的概念;证候相兼的常见证型;表虚证与表实证的概念、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了解证候错杂的概念;证候错杂(夹杂)的常见证型。熟悉证候错杂中,矛盾的双方均反映疾病的本质,辨证时主要分析其中的主次缓急。3.熟悉证候真假的概念;证候真假的四种类型。掌握真寒假热证与真热假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真虚假实证与真实假虚证的概念。熟悉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真虚假实证与真实假虚证的基本病机。4.熟悉证候转化的概念;证候转化的三种类型;表里出入的含义;里邪出表、虚证转化为实证的本质。掌握寒证转化为热证、热证转化为寒证、实证转化为虚证的概念。四、八纲辨证的意义熟悉八纲辨证的特点;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八纲基本证候及其相互间的联系。第八章病性辨证【教学目的】了解病性、病性辨证的概念;掌握辨六淫证候、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辨情志证候中常见证型的概念、临床表现。【教学内容】1.病性及病性辨证的概念、意义。2.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3.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4.气病证候、血病证候、气血同病证候的分类,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5.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6.喜证、怒证、忧思证、悲恐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教学要求】一、辨六淫证候。1.掌握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2.熟悉内风与外风、伤寒与中寒、内湿与外湿、寒湿与湿热、内燥与外燥的区别。二、辨阴阳虚损证候1.掌握阳虚证、阴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2.掌握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临床表现、汗出特征,了解其证候分析。三、辨气血证候1.了解常见气病证候的分类。掌握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2.了解常见血病证候的分类。掌握血虚证、血脱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血瘀证的成因。3.了解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候。熟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气随血脱证的概念、证候表现的原则、病机。四、辨津液证候1.掌握痰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2.掌握“痰饮”、悬饮、支饮的概念、病位及临床表现,了解饮证的证候分析。3.了解病性“水”的特征、形成机理。掌握水停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4.熟悉痰、饮、水、湿的异同与关系。5.掌握津液亏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了解津亏与液脱的一般差别。五、辨情志证候熟悉情志为病的病理和症状特点;喜证、怒证、忧思证、悲恐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情志证的证候分析。第九章脏腑辨证【教学目的】熟悉脏腑辨证是以辨脏腑病位为纲,并分辨病性的辨证方法;脏腑辨证的意义、运用范畴。掌握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各脏腑证候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各脏腑常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相关证的鉴别。【教学内容】1.脏腑辨证的概念、适用范围和意义,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2.心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心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3.肺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肺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4.脾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脾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5.肝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肝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6.肾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肾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7.腑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腑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8.脏腑兼病证候的概念,各脏腑兼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教学要求】一、辨心病证候1.熟悉心的病变范围;心病的常见症、征。2.掌握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心火亢盛证、心脉痹阻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瘀阻脑络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痰蒙心神证、热闭[扰]心神证与痰火扰[闭]神证的鉴别。熟悉心火亢盛证临床表现的几类特点;引起心脉痹阻证的常见原因及其各自的证候特点。二、辨肺病证候1.熟悉肺的病变范围;肺病的常见症、征。2.掌握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蕴肺证、寒痰阻肺证、饮停胸胁证、风水相搏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风寒犯肺证与风寒束表证,风寒犯肺证与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肺热炽盛证与痰热蕴肺证的鉴别。三、辨脾病证候1.熟悉脾的病变范围;脾病的常见症、征。2.掌握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脾阳虚证与寒湿困脾证,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四、辨肝病证候1.熟悉肝的病变范围;肝病的常见症、征。2.掌握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寒滞肝脉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四证的鉴别。五、辨肾病证候1.熟悉肾的病变范围;肾病的常见症、征。2.掌握肾阳虚证、肾虚水泛证、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肾阳虚证与肾虚水泛证,肾阴虚证与肾精不足证的鉴别。六、辨腑病证候1.熟悉各腑病的病变范围;各腑病的常见症、征。2.掌握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胃阴虚证、胃热炽盛证、寒饮停胃证、寒滞胃肠证、食滞胃肠证、胃肠气滞证、虫积肠道证、肠热腑实证、肠燥津亏证、肠道湿热证、膀胱湿热证、胆郁痰扰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胃阳、气虚证与脾阳、气虚证,胃阴虚证与胃热炽盛证,胃肠气滞证与寒滞胃肠证,湿热蕴脾证与肠道湿热证,心火下移证与膀胱湿热证的鉴别。七、辨脏腑兼病证候1.了解脏腑兼病证候的概念。2.掌握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脾气血虚证、心肝血虚证、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火犯肺证、肝胆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心肾不交证与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经]湿热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与胃肠气滞证,脾肾阳虚证与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与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心脾气血虚证与心肝血虚证的鉴别。第十章其他辨证方法概要【教学目的】熟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的概念;了解其各自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1.六经辨证的概念,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六经病证的传变。2.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卫气营血证的传变。3.三焦辨证的概念,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三焦病证的传变。4.经络辨证的概念,十二经脉病证、奇经八脉病证的基本特点。【教学要求】一、六经辨证概要1.熟悉六经辨证的概念。2.熟悉太阳病证、太阳经证(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腑证,阳明病证、阳明经证、阳明腑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厥阴病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3.了解六经病证传经、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直中、合病、并病等概念。二、卫气营血辨证概要1.熟悉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2.熟悉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3.了解卫气营血证的顺传、逆传等概念。三、三焦辨证概要1.了解三焦辨证的概念、临床实际运用。2.了解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3.了解三焦病证传变的顺传、逆传等概念。四、经络辨证概要1.了解经络辨证的概念。2.了解十二经脉的病证特点。3.了解奇经八脉各自的病证特点。第十一章诊断思路与方法【教学目的】了解病情资料综合处理的概念、意义;熟悉使病情资料完整、系统、客观、准确的方法,病情资料各属性的含义、诊断意义。熟悉诊断思维各法的含义和特点。熟悉以主症为中心的诊断思维方法。熟悉各种辨证方法的主要特点、相互关系和综合运用,证名诊断的要求;辨证统一体系的实质、方法;掌握辨病位、辨病性的主要项目。熟悉病名诊断的意义;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疾病病名的诊断意义;疾病分类的诊断意义及常见病类知识。【教学内容】1.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病情资料属性的分类。2.常用的诊断思维方法。3.主症诊断的意义,围绕主症进行询查、诊病、辨证的思维方法。4.辨证诸法各自的特点、相互关系和综合运用;辨证统一体系的概念,其实质是辨病位与病性,辨证具体要素,证名诊断的形成与要求。5.“病”的概念与疾病诊断的意义,病、证、症的关系,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疾病命名的诊断意义,疾病分类方法及其诊断意义,常见病类知识。【教学要求】一、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1.了解病情资料的含义和意义,病情资料完整性、系统性的意义。熟悉使病情资料完整的作法。2.了解病情资料准确、客观的含义。熟悉使病情资料准确、客观的要求。3.了解症、脉、舌相应与不相应的概念,病情不一致提示疾病复杂,正确认识“脉症从舍”等的含义。4.熟悉必要性资料、特征性资料、偶见性资料、一般性资料、否定性资料的含义与意义。二、诊断思维的一般方法1.熟悉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反证法、模糊判断法等的概念、运用特点。2.熟悉临床诊断要以主症为中心,全面分析以辨别病性,特征症常是诊断的关键。三、主症诊断思路1.了解主症在诊断中的意义。2.熟悉确定主症的方法,围绕主症进行询查的思路、诊病的思路、辨证的思路。四、证候诊断思维1.了解辨证诸法各自的特点、运用范围,相互间的关系,辨证诸法的综合运用。2.掌握辨证主要是辨病位与病性,辨空间病位的具体项目,辨时间(层次)病位的具体项目,辨病性的具体项目。了解笼统病位的内容,抽象病性的内容。3.掌握常见而规范的证名是由病位与病性的不同项目组合而成。熟悉辨证结果的具体要求包括内容要准确全面,证名要精炼规范,证候变则证名亦变,不受证型拘泥。五、疾病诊断思路1.熟悉病(病名)的概念,症、病、证之间的关系,病名诊断具有把握病变规律、指导治疗的意义。2.熟悉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是根据病因或发病特点、病史、主症或特征症、特发人群、流行情况等。3.了解疾病命名的形式,中医病名具有简明的特点。熟悉疾病命名的诊断意义。4.熟悉疾病分类的诊断意义,病性分类法、病状分类法、病位分类法、按科分类法各自的含义、举例与优缺点,常见病性类疾病、病状类疾病的基本特征。第十二章病历书写与要求【教学目的】了解病历的含义、意义;病历的沿革。熟悉中医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掌握主诉、现病史、病证诊断的书写。【教学内容】1.病历的含义、意义与沿革。2.中医病历书写要求。3.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的格式、内容与书写要求。4.中医病历书写的重点内容。【教学要求】一、病历的沿革与意义了解病历的含义、意义;病历的沿革。二、病历的内容和要求1.了解不同病历及记录完成的时间要求;病历书写用笔、文字、签名的要求;对症状、检查等记述的要求;症状描述要用中医术语的理由;病、证诊断的规范;书写病历的最基本要求。2.熟悉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三、中医病历书写的重点内容掌握主诉的确定与正确书写;现病史与既往史的划分;现病史的书写要求;病历中“诊断”的内容。三、教学时数教学内容讲授时数见习时数备注绪论3第一章问诊123第二章望诊123第三章舌诊63第四章闻诊3第五章脉诊123第六章按诊1第七章八纲辨证7第八章病性辨证9第九章脏腑辨证183第十章其他辨证方法概要3第十一章诊断思路与方法33第十二章病历书写与要求1合计9018108四、使用说明1.本大纲主要应用于本科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针推专业及七年制所有医类专业学生。2.诊法部分各章,讲授顺序可据实际情况而进行调整。3.讲授时数包括实物、多媒体教学的课时,见习时数包括实验教学课时。见习与实验教学的内容,可据实际进行适当安排。4.附篇所录原文,仅供教师在讲授时引用和学生自学的参考。五、主要参考书目录1.晋·王叔和《脉经》2.明·李时珍《濒湖脉学》3.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脉神章》4.明·李士材《诊家正眼》5.清·林之翰《四诊抉微》5.清·汪宏《望诊遵经》7.清·吴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8.近·曹炳章《辨舌指南》9.陈泽霖《舌诊研究》10.邓铁涛《中医诊断学》(“五版”教材)11.朱文锋《中医诊断学》(“六版”教材)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13.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2002年发布14.朱文锋《中医诊断学》(高级参考丛书)中医诊断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前言 2教学内容 2第一章爪甲望诊与甲襞微循环检测 3第二章舌质望诊与舌尖微循环检测 3第三章中医目诊与眼球结膜微循环检测 3第四章舌苔观察与舌苔脱落细胞的检测分析 4第五章面部色诊光电容积图检测与分析 4第六章中医脉图描记及分析 5第七章心气虚证家兔左心室内压的测定分析 5第八章心血瘀阻证家兔血压、心电、呼吸的检测分析 5第九章诊断思路与辨证技能实训 6第十章计算机模拟辨证训练 6第十一章问诊临床技能实训 7第十二章望诊临床技能实训 8第十三章舌诊临床技能实训 9第十四章脉诊临床技能实训 11第十五章中医辨证实训 12第十六章四诊综合技能训练实训 13考核 15教学进度与教时安排 15PAGEPAGE46前言1.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实验实训课程2.适用专业: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各专业、针灸专业3.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袁肇凯主编,科学出版社,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临床技能实训》胡志希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学时学分:1.05.应开实验学期:大学一年级二期6.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中医诊断实验教学》是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实验方法,按照中医理论研究中医诊察疾病,判断证候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加强学生对传统中医诊法、辨病辨证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要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科研思路,提高实验技能。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实验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授。每堂实验课在介绍与该项实验有关的基本知识,与中医诊断学的关系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同时,着重讲清实验检测的指标、方法及正常参考值,演示实验操作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或者独立完成该堂实验操作任务。在教学中应结合图表、课件、电脑软件等,以加强教学效果。《中医诊断临床技能实训》是介于中医诊断学和中医临床之间的一门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技能操作水平,还可规范中医诊断临床操作方法。本门课程以模拟训练为主,结合理论讲授。每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集中示教方法与注意事项;接着分组训练着重进行模拟训练,锻炼四诊的技能与技巧,病史采集能力与规范记录的能力,提高中医临证思维能力;最后教师点评纠错和总结。在教学中应结合标准化病人、图表、课件、电脑软件等,以加强教学效果。每一堂实验课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检测记录》和《实验报告》,由教师评阅,以规范学习内容,考核学习情况,反馈教学课程中的问题。教学内容第一章爪甲望诊与甲襞微循环检测目的与要求:①掌握甲襞微循环观察方法。②熟悉甲襞微循环检测指标及正常参考值。③了解中医常见爪甲的微循环变化。实验教学效果检查方法:批阅所交《实验报告》和《检测记录》,查看电脑保存的检测结果和数据分析。仪器设备:电脑、甲襞微循环观测仪、甲襞微循环分析软件、荧光光源、手指固定指槽、手持式放大镜等。实验材料:香柏油、擦净纸等实验方式:综合分析、测试第二章舌质望诊与舌尖微循环检测目的与要求:①掌握舌尖微循环观察方法。②熟悉舌尖微循环检测指标及正常参考值。③了解常见舌色的舌微循环变化。实验教学效果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学生操作;批阅所交《实验报告》和《检测记录》。查看电脑保存的检测结果和数据分析。仪器设备:电脑、舌尖微循环观测仪、舌尖微循环分析软件、荧光光源、单凹玻片(已消毒)、手持式放大镜、、实验材料:调光玻片、擦镜纸等实验方式:综合分析、测试第三章中医目诊与眼球结膜微循环检测目的与要求:①掌握球结膜微观仪的使用方法。②熟悉球结膜微循环检测的指标、方法及正常值。③了解常见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实验教学效果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学生操作;批阅所交《实验报告》和《检测记录》。查看电脑保存的检测结果和数据分析。仪器设备:电脑、球结膜微循环观测仪、球结膜微循环分析软件、荧光光源等实验材料:调光玻片、擦镜纸等实验方式:综合分析、测试第四章舌苔观察与舌苔脱落细胞的检测分析目的与要求:①掌握舌苔脱落细胞标本片和染色方法。②理解舌苔脱落细胞染色原理。③熟悉舌苔脱落细胞检验的指标及方法:熟悉正常舌象舌苔细胞学的正常参考值。④了解异常舌苔脱落细胞常见变化。实验教学效果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学生操作;批阅所交《实验报告》和《检测记录》。仪器设备:生物显微镜、血球分类计数器、载玻片、推玻片、特种记号笔、玻片架、标本片盒、吸水纸、擦镜纸、机械秒表、染色架、染色缸、盖玻片、实验材料:乙醇乙醚固定液、巴氏染色液、中型树胶、瑞氏染色液、ph试纸。实验方式:综合分析、测试第五章:面部色诊光电容积图检测与分析目的与要求:①掌握光电容积图的分析指标和检测方法。②熟悉正常面部光电容积图的形态及参考值。。③了解常见病理面色的血管容积图变化。实验教学效果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学生对光电血流图测量分析的操作,批阅所交《实验报告》和《检测记录》。仪器设备:光电血管容积仪;pclab系统、弯钳、诊断床。实验材料:检测记录单、酒精棉球实验方式:综合分析、测试第六章:中医脉图描记及分析目的与要求:①掌握中医脉象仪的使用方法。②掌握正常脉图的形态特点及其参考值。③熟悉不同脉图描记的过程。④熟悉脉图的各类指标及分析方法。⑤了解常见病理脉象的脉图变化实验教学效果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学生对脉图测量分析的操作,批阅所交《实验报告》和《检测记录》。仪器设备:中医脉象仪、心电图机、脉枕等实验材料:三角板、园规、心电图纸实验方式:综合分析、测试第七章:心气虚证家兔左心室内压的测定分析目的与要求①学习和掌握心导管插管术。②观察药物对左心室内压的影响。③学习利用计算机进行左心室内压的测定和分析。实验教学效果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学生操作;批阅所交《实验报告》和《检测记录》。仪器设备: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动脉夹、Pc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等实验材料:血压换能器、手术灯、试剂药品等实验方式:综合分析、测试第八章:心血瘀阻证家兔血压、心电、呼吸的检测分析目的与要求①学习直接测量家兔动脉血压、心电、呼吸的实验方法。②观察家兔颈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降压神经以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实验教学效果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学生操作;批阅所交《实验报告》和《检测记录》。仪器设备: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动脉夹、Pc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等实验材料:血压换能器、手术灯、试剂药品等实验方式:综合分析、测试第九章诊断思路与辨证技能实训目的与要求①掌握辨证的基本内容和程序。②熟悉辨证的实训案例。③了解计算机辨证训练的方法和准确操作。实验教学效果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学生操作;批阅所交《实验报告》和《检测记录》。仪器设备:模拟训练分组、标准化病人等实验材料:标准病例50例等实验方式:综合分析、操作第十章:计算机模拟辨证训练目的与要求:①能准确地输入病情②能对计算机辨证结果与自己辨证结果进行分析对照,从中认识辨证的准确性。③能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设计1个相关症状、体征与政素或证型之间的定性定量权重表。仪器设备:微型机算机、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软件、软件加密狗。实验材料实验方式:综合分析、测试。第十一章问诊临床技能实训目的与要求:①掌握:问诊的技能、方法和注意事项,问诊的思路。②熟悉:问诊资料的采集、规范书写与记录。③了解:问诊的内容。教学内容提要:①问诊的内容、方法与技巧、注意事项②问诊模拟训练:示范教学、分组训练、实训总结。③问诊思考训练重点难点:①重点:问诊的思路与规范的书面记录能力。②难点:问诊的方法和技巧。教学组织设计:第一部分多媒体集中示教1(20min)1、问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1)问诊的方法,以开放式为主的问诊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疾病信息及对健康影响的信息。(2)问诊的注意事项。包括语气和心态;准确与规范;全面与详尽;易犯的错误及原因。2、问诊的内容。(1)重点强调主诉、现病史。(2)十问歌。第二部分分组训练(80min)学生按10~15人为1组进行分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以下模拟训练,锻炼问诊的技能与技巧、病史采集与规范记录的能力。1.问诊真实病例:选择2~3名具有“咽痛”、“咳嗽”或“胃痛”等症状的学生自愿者为对象,分入各小组中现场由1人或多人进行问诊训练,其他人记录问诊所得资料与问诊医师的得失,于其问诊结束后补充询问,逐步实现问诊的全面与规范。2.问诊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由经受统一培训的、具有临床经验的中诊任课教师担任。3.指导学生进行问诊得失的集中讨论根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基础上引导其解决问题第三部分多媒体集中示教2(20min)1.总结问诊方法中存在的问题2.纠正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中常见的错误实验教学效果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学生操作,批阅所交《实验报告》。第十二章望诊临床技能实训目的与要求:①掌握:望诊的技能、方法和注意事项。②熟悉:总体望诊的基本特征。③了解:局部望诊的常见内容。教学内容提要:①中医望诊基本理论知识。②临床模拟训练,观看典型望诊图片,图片辨识,两两望诊,分组训练,标准化病人望诊。③望诊病例思考训练。重点难点:①重点:望诊的技能、方法的规范操作,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一些常见病症的外在表现能进行识别。②难点:排除主观和客观干扰因素进行望诊的技能与方法。教学组织设计:(一)多媒体集中示教一:望诊基本理论知识(15min)=1\*GB3①望诊的重要性和局限性;=2\*GB3②望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强调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识的技巧;=3\*GB3③望诊的内容介绍(二)多媒体集中示教二:图片望诊模拟训练1.典型图片望诊(30min):采用多媒体放映临床典型望诊图片,逐一由学生识别,教师进行点评,以加深记忆。2.图片辨识(10min):放映临床典型望诊图片10幅,填入实验报告。(三)分组训练1.望诊准备、两两观察训练(5min):注意体位、光线,在教师及指导下,相邻两位同学相互望诊,找出神色形态或者局部望诊有一定代表性的同学,报告老师。2.分组训练(50min):学生按10~15人为1组进行分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以下模拟训练:=1\*GB3①学生自愿者为对象,进行实训。根据两两望诊结果,教师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学生,分给各组,每组4名,要求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逐一进行全身和局部的观察,分别观察精神、目光、面色、表情、呼吸、形体、反应、动作、局部的情况。=2\*GB3②标准病人为对象,进行实训。实训之前,由教师建立好标准化病人库。每堂课选择2名标准化病人,分到各组,进行望诊。=3\*GB3③每组推选一名组长,望诊完毕汇报本组望诊情况,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肯定正确的、指出错误的、提出存在问题和注意事项。(四)、思考训练(10min)首先随机抽取一名同学辨出证名,分析病情资料和辨证的理由,指出题中错误结论产生的原因。同学现场讨论补充,现场提问和现场答辩,教师点评。实验教学效果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学生操作,批阅所交《实验报告》。第十三章舌诊临床技能实训目的与要求①掌握:舌诊的主要内容。②熟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③了解:舌诊的临床运用。教学内容提要①舌诊的内容、方法与技巧、注意事项②舌诊模拟训练:示范教学、分组训练、实训总结。③舌诊思考训练及图片训练重点难点①重点:舌象的识别。②难点:舌象的临床意义。教学组织设计(一)第一部分多媒体集中示教(20min)1、舌诊基本内容(1)舌诊方法与技巧、注意事项:以讲解为主,结合示教。(2)舌诊的主要内容:包括舌质和舌苔的诊察与判断,结合讨论。2、舌诊图片训练(1)运用多媒体显示若干较典型的中医舌诊图片,由学生回答其舌象特点如何?教师最后从中医舌诊的角度对本图片作出结论性意见。训练重点在于:不同舌象的识别。(2)另播放10幅舌诊图片,学生将观察结果按序填入《舌诊训练记录》(二)第二部分分组训练(80min)学生按10人为1组进行分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以下模拟训练。学生病人选择:由教师从本组学生中选出5名具有较典型舌质、舌苔者;本组学生中具有“感冒”、“湿阻”病证的学生自愿者。或选用标准化病人训练舌象识别。内容:(1)比较不同光线、伸舌姿势对舌诊的影响。(2)将学生自愿者(标准化病人)分入各小组,由一人或多人进行舌诊,其他人记录舌诊所得资料与舌诊的得失。(3)将典型舌质、舌苔者与正常者比较,找出其差异。(4)学生将所观察的5位自愿者舌诊结果填入《舌诊训练记录》。训练的重点在于:舌诊的方法、认真观察的态度,以及对常见舌象的识别。(三)第三部分集中示教(20min)1.总结舌诊方法中存在的问题2.舌诊训练思考题目实验教学效果检查方法:现场检查学生操作,批阅所交《实验报告》。第十四章脉诊临床技能实训目的与要求:①掌握:脉诊的技能、方法和注意事项,规范、熟练地进行脉诊。②熟悉:常见脉象要素特征和正常脉象。③了解:常见脉象的诊察与判断。教学内容提要①脉诊的内容、方法与技巧、注意事项②脉诊实训:脉象要素识别、诊脉方法训练、常见脉象识别。③脉诊思考训练重点难点①重点:脉诊方法与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