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学习目标(识记)1、积累并运用词语。2、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3、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二、学习的重点及难点2、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3、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三、学法指导1)独立思考;2)知识迁移;四、导学过程(一)导学预习【时间设置:10分钟】1.作者链接马丽华,女,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中共党员。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2.背景链接作者在1976年进藏,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27年,曾经写过10多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纪实作品,代表作有《走进西藏》等,她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本文是记述在长江源头的一段见闻的游记。3.积累字词。(1)请给下面加黑的字注音。黧黑棱角凄凉豁然磅礴酝酿砾石蜷卧懈怠蜿蜒气喘吁吁接踵而至熠熠烁烁(2)解释下面的词语。1.酝酿: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等。2.恭顺:恭敬顺从。3.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4.虔诚:恭敬而有诚意。5.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6.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在眼前。(二)互动学习 (一)整体感知1、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复述作者在各拉丹东的所见所闻。细读第11段,这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冰塔林之美?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三)因材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棱角(léng)骨骼(gé)黧黑(lí)秋高气爽(shāng)B.隆冬(lóng)驻防(zhù)明媚(méi)风云变幻(huàn)C.倒霉(méi)砾石(shuò)冻疮(chuāng)云散天晴(sàn)D.尊容(zūn)虔诚(qián)诅咒(zhòu)气喘吁吁(xū)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裸露腈纶雕塑气喘吁吁B.恭顺懈怠衰竭穿流不息C.磅礴黧黑蜷卧大煞风景D.蠕动诅咒虔诚漫不经心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B.施工中,接踵而至的一个个困难、一只只“拦路虎”摆在工人面前。C.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竞相观摩。(四)菜单作业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B.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C.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身上。D.为突出节目的文化特色,《经典咏流传》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5.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B.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C.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D.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A.①④⑤③②B.⑤③①④②C.③①④⑤②D.②③④①⑤7.在下面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水库,惊异于她①;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②;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③。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立刻便如痴如狂,为之震撼。在这里,黄河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喧声盈天。正当得意扬扬之时,她突以数里之阔跌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于是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巍巍地颤。放眼两岸,真是鬼斧神工,脚下磐石,经黄河涛头这么轻轻一钻一旋,就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

A.①如虹如带的飘逸②如狮如虎的豪壮③如泊如镜的沉静B.①如泊如镜的沉静②如虹如带的飘逸③如狮如虎的豪壮C.①如狮如虎的豪壮②如泊如镜的沉静③如虹如带的飘逸D.①如泊如镜的沉静②如狮如虎的豪壮③如虹如带的飘逸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晨报讯长江流域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达到338.8亿吨,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尽管这些年长江流域实施了比较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但依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两会现场,全国人大代表陈振楼和张兆安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了长江流域的保护问题。(1)请为上面的材料拟写一个新闻标题。(2分)(2)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为此拟一则公益广告。(2分)(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长江的古诗词。(2分)郁孤台笑了彭世强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竟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激愤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二为一了。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的连绵情思,剪之难断……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⑪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注释】①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②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③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必做题:1.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并加以概括。(每空限5字)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4.阅读第⑪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郁孤台为什么“笑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