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本章知能检测_第1页
运动的描述本章知能检测_第2页
运动的描述本章知能检测_第3页
运动的描述本章知能检测_第4页
运动的描述本章知能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建议用时实际用时设定分值实际得分90分钟100分图1-1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0分。其中第1、2、4、5、6、7、8、10题为单选题,第3、9题为多选题。多选题中,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图1-11. 如图1-1所示是体育摄影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太阳C.自身D.步行的人2. 下列各个实例中,研究对象(加点者)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110m栏比赛中,运动员跨栏的技术动作B.研究被戴上卫星追踪器的鲸鱼在大洋中的长途迁徙路线C.我国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实现空中对接D.为研究相对运动,测量列车QUOTE和列车QUOTEB在平行的双向轨道上交会的时间图1-23. 某班同学去参加野外游戏。该班同学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同时从营地QUOTE出发,沿各自的路线搜寻目标,要求同时到达营地QUOTEB,如图1-2所示为其运动轨迹,则下列关于他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图1-2A.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B.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率大小相同C.乙组的平均速度最大,甲组的平均速度最小D.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4. 一乒乓球以5m/s的速碰撞后,又以5m/s的速度反向弹回来。若乒乓球与墙壁相互作用的时间为s,且相互作用力大小不变,取碰撞前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那么乒乓球与墙壁作用过程中,它的加速度为()m/s2 m/s2 5.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是5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mB.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每一秒内的位移都是5m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经过这段时间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5m/s6.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7. 已知心电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cm/s,如图1-3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某人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cm,由此可知()图1-3A.此人的心率约为75次/minB.此人的心率约为125次/minC.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sD.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s图图1-48. 如图1-4所示,物体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2s、3s、4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m/s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5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图图1-59. 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1-5中a、b所示,在QUOTE时刻()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10. 一质点沿直线Ox做加速运动,它离开QUOTE点的距离随时间QUOTEt的变化关系为x=5+2t3,其中QUOTE的单位是m,QUOTEt的单位是s,它的速度QUOTE随时间QUOTEt的变化关系是v=6t2,其中QUOTE的单位是s。设该质点在t=0到t=2s的平均速度为v1,t=2s到t=3s的平均速度为v2,则() A.v1=12m/sv2=38m/s B.v C.v1=12m/sv2=m/s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两个小题,共16分,其中11题4分,12题12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到横线上)11. 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B.要舍去纸带上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C.打点频率为50Hz,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sD.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12.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1-6所示,图中直尺单位为cm,点QUOTE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个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QUOTE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QUOTET=s打一个点。图1-6(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QUOTE时重锤的速度可用表达式vG=进行计算,式中各量的意义是。(2)用上式计算出打下点QUOTE时重锤的速度为vG=m/s。能用纸带通过计算求得或。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明数值和单位)13. [10分]一个加速运动,到A点时,速度为3m/s,到B点时速度变为12m/s,历时6s;到B点后又做减速运动,再经6s到达C点,并停下来,求:(1)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2)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14. [12分]一人先向北走了40m,耗时10s,随即又向东行走了30m,耗时又是10s。试求:(1)此人在前10s内的位移和路程。(2)在整个20s内的位移和路程。(sin37°=;cos37°=(3)整个20s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图1-715. [11分]如图1-7所示,是某一电梯由底楼上升到顶楼过程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图1-7(1)电梯的运动速度如何变化?(2)各段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是多大?图1-816. [11分]如图1-8所示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能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图1-8(1)汽车在接收到n1、n2(2)汽车的速度。参考答案1. C解析:日常生活中的许际上都是站在某一参考系的角度去描述的,本题中运动员是静止的,选择的是相对运动员静止的物体,故选项C是正确的。2. B解能看成质点取决于是否可以忽略它的形状和大小。A、C、D选项中都不能把研究的物体看成一个点。而B选项鲸鱼在迁徙过程中完全可以忽略它的大小,所以本题选B。3. AD题意可知甲、乙、丙三组的位移相同,甲组的路程最大,乙组的路程最小,三组的运动时间相同,故三组的平均速度相同,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4. D解析:因为取碰撞前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所以v0=5m/s,vt=-5m/s,5. B解析:物体在第速度已知才能确定第一秒内的位移,故选项A错、选项B正确;物体的平均速度在不同时间内或在不同位移内一般是不同的,因此要分清是哪段时间内(哪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选项C错。仅凭平均速度是不能判断瞬时速度的,选项D错。6. B解析:速度变化得越多,是指ΔQUOTE越大,但若所用时间ΔQUOTEt也很大,则ΔvΔt就不一定大,故选项A错。速度变化得越快,是指速度的变化率ΔvΔt越大,即加速度QUOTE越大,选项B正确。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当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时,v=0以后就可能反向运动,故选项C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尽管加速度在变小,但物体仍在加速,直到加速度a=0时,速度就达到最大了,故选项D错。7. A解析:由题图可知,心脏每跳动一次,纸带向前移动大约是4个小方格的距离,约cm,则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QUOTE=QUOTExv=s;此人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为n=60s0.80s/次=75次,故本题只有选项8. D解析:QUOTE=QUOTExt,AB段位移为1m,QUOTE=1m/s,选项A说法对;同理ABC段位移为5m,平均速度为52m/s,选项B说法对;ΔQUOTE越小,该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接近该位移内的某点瞬时速度,所以选项C说法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速度才等于该段位移的平均速度,选项D说法错。正确选项为D。9. AD解析:在QUOTEt1时刻,两物体的图线都在QUOTE轴的上方,所以两物体都是向正方向运动,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在QUOTEt1时刻乙的速度比甲的大,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10. B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QUOTE=ΔxΔt可得: v1=Δx1 v2=Δx2Δ11. AB解析:在处集点的位移差值测量起来误差大,故应舍去;每隔四个点为一个计数点,则有五个时间间隔,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s;若小车速度小,则点与点之间距离太小,测量时误差较大,但车速也不能太大,太大则打点太少,故D选项错误。12. (1)FH2TFH表示F与H两点间的距离;T表示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解析:1vG=FH2T,FH表示F与H两点间的距离;T表示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2)由纸带数据:FH=cm=cm,vG=FH13. (1)m/s解析:(1)由题意知:vA=3m/s,vB=12m/s,t=6s。所以由A到B过程中a1=vB-vAt(2)因为vC=0,所以由B到C过程中a2=vC-vBt=0-12614. (1)x=OA=40m,方向向北;s=40m。(2)x=OA2sinQUOTE=,所以QUOTEθ=37°,位移方向:北偏东37°。路程s=OA+AB=40m+30m=70m。(3)平均速度QUOTE=QUOTExt=5020m/s=m/s,平均速率QUOTE′=QUOTEst=7020m/s=m/s。15. (1)电梯从底楼到顶楼总的运动时间为10s,这10s内的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4s,速度由0增大到8m/s,是一个匀加速运动过程;第二阶段:4s~8s,速度保持8m/s不变,是一个匀速运动过程;第三阶段:8s~10s,速度由8m/s减小到0,是一个匀减速运动过程。(2)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Δ第一阶段的加速度a1=8-04第二阶段的加速度a2=8-8第三阶段的加速度a3=0-810-8m/16. (1)17m(2)m/s解析:(1)从题中的图(b)可以看出,发出超声波信号p1到接收到反射信号n1的时间为:QUOTE=12×130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