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_第1页
2022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_第2页
2022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_第3页
2022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_第4页
2022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PAGE优化集训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C.中国共产党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断滋长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2.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具体地说,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在华中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日本“适地适产主义”意在()A.摧毁沦陷区的中国民族工业B.从经济上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C.采取“军事管理”的办法,吞并中国民族企业D.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3.(2019·4月浙江学考)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是()A.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C.枣宜会战 D.台儿庄战役4.(2021·浙江7月仿真模拟卷)在人口众多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生问题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其中土地政策的调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性质的改变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国共合作的实现 D.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5.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直接证据的是()①2009年拍摄的电影《南京!南京!》②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的长达105分钟的南京大屠杀电影胶片③南京居民尚德义在1937年12月6日上午被日军抓获,在机枪扫射时幸免于难④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拉贝在1937年详细记录的日军暴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1·浙江7月仿真押题卷)下表反映了1937年底至1939年底日本陆军总兵力与派往中国兵力的对比情况。这从侧面说明了()时间日本陆军总兵力派往中国兵力占总兵力的比例1937年底24个师团21个师团88%1938年底34个师团32个师团94%1939年底41个师团34个师团83%A.中国抗战的局面日益恶化B.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主力C.日本的陆军兵力已经枯竭D.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显现7.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B.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全部侵略势力C.推动了反帝反封建工农运动的发展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8.据统计,1937—1938年,有121家民族工业从上海迁移到武汉;1938年7月至1938年10月,有304家民族工业从武汉迁移到宜昌;1938年12月至1940年7月,有448家民族工业从宜昌迁移到四川、重庆等地。由此可以得出()A.敌后战场直接得到了经济支持B.美国支援了抗战时期中国的西部建设C.中国东西经济发展差距由此发生改变D.全面抗战爆发影响了国内经济发展格局9.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是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B.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中国与所有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密切配合D.中国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10.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就毛泽东赴重庆发表了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此次重庆之行的目的是()A.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B.践行全面抗战路线C.商讨国内的和平问题 D.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11.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解决土地问题“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该指示()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B.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D.意图彻底消灭农村的封建势力12.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中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辽沈战役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13.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次会议是()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二、非选择题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摘编自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材料三1942年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跟他儿子的一次谈话中高度评价了中国战场的伟大作用:你想想看,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摘编自[美]塔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对其建立、巩固和发展发挥巨大作用的是何种力量?(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侵华日军的暴行。(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2年6月,英国军舰闯入长江,进攻吴淞炮台。两江总督牛鉴闻风逃遁,守军士气大受影响;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抵抗,英勇牺牲,宝山、上海相继陷落。英军溯长江西上,进攻镇江,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抵抗,但终究不敌,镇江失守。8月,英舰进抵南京江面,清政府妥协,被迫签下屈辱的城下之盟——《南京条约》。至此,鸦片战争结束。——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准备发起渡江作战,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无视人民解放军关于外国舰船撤离长江期限的公告,擅自闯入人民解放军前线预定渡江江段,遭到人民解放军炮击,受重创而搁浅。英国又紧急派出三艘军舰前来救援,也被人民解放军炮兵击退。“紫石英”号被扣,直到7月底才趁夜逃走……经此事件,再加上出于维护自己在香港利益的需要,1950年,英国在西方阵营中第一个承认了新中国。——摘编自王爱枝《当惊世界殊:毛泽东与国际人士的交往》(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针对1842年和1949年英国军舰在中国长江江面上的侵略挑衅行为,中国军队的相同反应和不同结果。(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842年和1949年中国军队军事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优化集训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1.D解析根据材料“1937年2月”“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可知,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D项正确。2.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提出的“适地适产主义”,是要把沦陷区的经济完全变成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附庸,使沦陷区的工业发展服从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与经济需要,故D项正确。3.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台儿庄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根据材料关键词“鲁南”可判断出是台儿庄战役,D项符合题意。太原会战地点在山西太原,排除A项。百团大战的地点在华北地区,排除B项。枣宜会战的地点在湖北枣阳和宜昌,排除C项。4.B解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主要目的是团结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一致抗日,所以主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我国的主要矛盾,故选B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排除A项;国共合作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就初步形成,排除C项;由于战争的摧残,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势没有明显发展,排除D项。5.D解析①2009年拍摄的电影《南京!南京!》属于艺术作品,不能作为直接证据;②是当时现实的记录,可以作为直接证据;③为事件亲历者的事迹,可以作为直接证据;④约翰·拉贝在1937年对当时日军暴行的记录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故选D项。6.D解析根据材料“1937年底至1939年底日本陆军总兵力与派往中国兵力的对比情况”,可知日军派往中国兵力在逐年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牵制了日军的主力,持久战效果明显,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战的局面逐步改善,中日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了日军侵华的兵力逐步增加,而未涉及敌后战场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根据材料,1939年日本派往中国的陆军兵力有34个师团,陆军兵力增加,并未枯竭,排除C项。7.A解析依据材料,可得出中国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即中国抗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故A项正确。8.D解析全面抗战爆发后,大量民族工业迁往中西部城市,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故选D项。9.B解析从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构成上看,包括国共军队、其他抗日团体与外籍英烈等,表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这也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故选B项。10.C11.C解析由材料“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可知,中国共产党改变了抗战时期的“地主减租减息”政策,主要是为了适应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状,故选C项。12.B解析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B项。13.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可知,此次会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故选D项。14.参考答案(1)“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国共合作。力量:中国共产党。(2)暴行:制造南京大屠杀;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实行“以战养战”;实施“三光”政策;对重庆进行无差别轰炸;实施细菌战等。(3)意义: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5.参考答案(1)相同反应:都英勇抵抗,坚决回击。不同结果:1842年抵抗最终失败,1949年抗击取得完胜。(2)原因:1842年失败是因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强大;中国军备废弛,武器落后,政权腐朽。1949年胜利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已大大下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意志坚定,作战勇猛;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装备和战斗力都得到大大改善和加强;人民被充分动员起来,反侵略斗争的社会基础坚实。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抵抗,英勇牺牲……英军溯长江西上,进攻镇江,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抵抗,但终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