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3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训练【含答案】_第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3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训练【含答案】_第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3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训练【含答案】_第3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3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训练【含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3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2021·福建福州一模]汤灭夏时发表了“汤誓”,数落夏桀罪行,将推翻前朝视为天命所在。周兴兵灭商时也多次发誓,并特别强调商王罪在失“德”,推翻商纣是“共行天罚”。这体现了周人()A.重建道德,再造秩序的决心B.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观念C.崇拜神灵,敬畏上天的意识D.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2.[2021·江西南昌摸底]春秋末期的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先秦()A.对自然界已有朴素的科学认识B.封建迷信思想逐渐泛滥成灾C.重视严密逻辑推理的唯物史观D.沉迷于思辨的主观唯心主义3.[2021·山东枣庄市高三模拟]如果说,身体的DNA保证了我们中华民族人种的传宗接代的话,那么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DNA,他保证了我们中华文化即民族精神的延续与传承。材料主要强调()A.DNA的重要性B.民族精神的重要性C.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D.中华文化的连续性4.[2021·滨州市高三一模]他对中华文明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说:“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指()A.儒家的和谐思想B.儒家的德治思想C.法家的法治思想D.道家的无为思想5.[2021·北京丰台区高三模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A.勤劳勇敢的精神B.耕读情怀C.艰苦奋斗的精神D.家国情怀6.[2021·沈阳市高三联考]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信仰的功能,但不与信仰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A.是宗法制的产物B.与信仰信仰关系密切C.受宗族观念影响D.重视历史传承和教育7.[2021·山东德州市高三模拟]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传入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中国文化的辉煌,然后再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B.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C.贡献中国智慧方案D.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8.[2021·山东枣庄市高三模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A.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B.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C.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D.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9.[2021·临沂市高三联考]“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10.[2021·浙江高三开学]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下列关于造纸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信息的纪录、传播和继承B.“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C.为欧洲工业革命奠定了技术基础D.于14世纪末经由波斯传到西方11.[2021·临沂高三模拟]14世纪,希腊人马克在研究中国火器的基础上写了《焚敌火攻书》,记述了35个火攻方。该书在1804年由法国人杜泰尔奉拿破仑之命校订并出版了拉丁文原本。随后又被译为法文、德文和英文。这说明()A.火药技术在欧洲得到传播B.中国火药技术最先传到希腊C.中国火器在欧洲得以改造D.四大发明改变了欧洲面貌12.《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的《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第63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B根据材料“周兴兵灭商时也多次发誓,并特别强调商王罪在失‘德’,推翻商纣是‘共行天罚’”可知,周人认为统治者应该以德治国,顺应天意,否则其统治就会被推翻,这体现了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观念,故选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汤灭夏和周灭商都有共同的认识,就是统治者不能违背天命,失德于民,没有体现出重建道德标准,确立统治秩序,排除A项;根据材料“并特别强调商王罪在失‘德’”可知,材料中不仅体现了周人崇拜神灵,敬畏上天,还认为统治者不应该失去民心,有失德行为,排除C项;天下为公是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A根据材料可知,老子“道法自然”和阴阳家“相生相胜”理论都是对自然宇宙进行思考和探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老子和阴阳家们的观点是对客观世界的思考,不是封建迷信,排除B项;老子和阴阳家只是朴素的唯物思想家,材料中的观点还没有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排除C项;阴阳家的“五行学说”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是主观唯心主义,排除D项。3.D根据材料可知,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DNA,不是单纯生物学上的DNA,排除A;民族精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中华文化的连续性不符,排除B、C。4.A根据材料“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和而不同”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儒家的和谐思想,故A正确;儒家的德治,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材料内容没有这一内容的反映,故B错误;法家的法治是以严刑峻法来维护君主的统治,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错误;道家无为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和哲学思想,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错误。5.D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这些诗句都反映出忠诚爱国、忠心为民的思想,表明中华民族自战国至晚清历来具有家国情怀,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勤劳勇敢的精神”“耕读精神”及“艰苦奋斗的精神”,故ABC项错误。6.D钱穆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追溯到五经,由此体现了对历史传承和教育的重视,故选D;宗法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并不是宗法制的产物和受宗族观念影响,排除A、C;材料内容无法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信仰信仰关系密切,排除B。7.B根据材料可知,中外文明的不断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间的发展,B项正确;A、C项只是体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与主旨强调文明间的交流融合不符,排除;D项体现外来文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与主旨强调文明间的交流融合不符,排除。8.A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维新志士利用中国明代的阳明学,使其成为反抗封建幕府统治的思想武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A项正确;阳明学在日本社会变革中发挥作用,不能说明“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B项错误;日本明治维新志士利用中国的儒家学说开展反封建斗争不能说明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C表述绝对,排除;阳明学说是被日本维新志士吸收利用,而非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排除D。9.C北宋末年士大夫“忠君爱国”的伦理观被佛教吸收和应用,反映出佛教融汇了儒学伦理,C项正确;只有佛教吸收儒学思想,不能得出两者互动的结论,A项错误;佛教的发展不能体现士大夫普遍崇佛,B项错误;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10.A造纸术的出现和改进,使得纸成为便捷的书写工具,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有利于信息的纪录、传播和继承,故A项正确;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蔡侯纸”是对造纸术的改进,排除B项;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造纸术不是欧洲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础,排除C项;造纸术在八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排除D项。11.A材料“《焚敌火攻书》,记述了35个火攻方。该书在1804年由法国人杜泰尔奉拿破仑之命校订并出版了拉丁文原本。随后又被译为法文、德文和英文”体现的是火药技术在欧洲的传播。结合所学可知,火药的传入为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