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歌和幼儿诗的创作与欣赏儿歌和幼儿诗的创作与欣赏1第一节:儿歌和儿歌的创作
一、儿歌概述儿歌是专为幼儿创作,适合其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易读易记易唱的歌谣。古代:“童谣”——“童子歌”、“孺子歌”、“婴儿谣”、“童儿歌”、“儿童谣”、“小儿谣”、“小儿语”、“孺歌”等,都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徒歌”。三千多年前出现了传唱于儿童之口的童谣《左传》、《国语》、《战国策》——最早记载下来的儿歌。两千多年前。1914年周作人在《儿歌之研究》一文中给儿歌正式命了名:“儿歌者,儿童歌讴之词,古言童谣。”但儿歌一词普遍使用则是在“五四”时期。强烈的政治色彩:“小则写一人之吉凶,大则系国家之兴败”秦始皇时的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流行的童谣:“千里草(指‘董’字),何青青。十日卜(指‘卓’字),不得生!”暗示董卓必亡。1593年,第一部个人搜集整理的儿歌集《演小儿语》,这是吕坤从各地民间搜集并加以改编的,它标志着儿歌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清代:《天籁集》(郑旭旦编,许之叙校)、《广天籁集》(妙悟生编)等优秀的儿歌集。
1918年,在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学者沈尹默、刘半农在北京大学建立了歌谣研究会,成立了歌谣征集处,创办了《歌谣》周刊,发表了所收集的大量歌谣,对其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从此,“儿歌”一词广泛使用,沿用至今天。第一节:儿歌和儿歌的创作
一、儿歌概述2二、儿歌的特点(一)节奏鲜明儿歌之所以叫“歌”,就是其音乐性非常突出。节奏鲜明、韵律优美是儿歌最本质的特征。儿歌的音乐性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更不同于一般文学的音乐性。它不仅要求语言浅近、精练、口语化,而且要音韵响亮、自然合节、朗朗上口。音乐性在儿歌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语义。可以说,通过节奏和音韵体现出来的音乐性是儿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传统儿歌《小老鼠》和《跳花墙》(二)浅近单纯为了幼儿唱诵和记忆方便,儿歌的篇幅一般都短小精致,结构单纯。与形式的简洁相对应的是内容的浅近和主题的集中。一首儿歌往往单纯集中地描述一件事情,一种现象,或者在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某个平常的道理,使幼儿在欢快活泼的童趣中受到智慧的启迪和美感的熏陶。《向日葵》、《丫头丫》、《小老鼠》从民间幼儿的游戏活动看,有很多儿歌本身就是用来伴奏游戏活动的。(三)歌戏互补儿歌与游戏相辅相成。唱儿歌不做游戏显得单调乏味,而做游戏不唱儿歌又觉得呆板扫兴,唱诵嬉笑总是不可分离的,所以儿歌往往具有组织游戏的作用。《虫虫飞》、《跳房子》、《拉大锯》二、儿歌的特点3三、儿歌的分类及特殊形式“母歌”:婴儿还不会说话时,听母亲和其他长者吟唱的摇篮歌;“儿戏”:渐渐学会说话的幼儿边嬉戏边念唱的歌谣。(一)摇篮曲摇篮曲又称催眠曲、摇篮歌,古代曾经称做抚儿歌。作用在于催眠,常有“睡觉”、“宝宝”一类的字眼。吟唱时节奏舒缓平稳,旋律优美;歌词浅显简单,含义单纯。莱蒙托夫的《摇篮曲》、陈伯吹的《摇篮曲》、金波的《哦,快睡》
(二)数数歌数数歌是一种培养幼儿数目观念、训练幼儿识数能力的儿歌。它把数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抽象的数字变得具体形象;如果加上一定的游戏活动,枯燥的识数活动就会变得生动有趣。传统儿歌《六字歌》、《五指歌》(三)谜语歌以儿歌形式出现的谜语叫谜语歌。谜语一般由谜面和谜底组成,谜底就是所猜测的对象;谜面则是启示猜测者的话语,往往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来描绘事物、突出本体的特征。传统谜语儿歌《十个兄弟》传统儿歌《蜗牛》三、儿歌的分类及特殊形式4(四)连锁调连锁调也叫连珠体,或叫衔尾体。此类儿歌用顶针手法安排结构,即用前句末尾的词语作为后句开头的词语。连锁调意思往往不完整,甚至没有明确的意思,但句式简短,节奏韵律感极强,符合幼儿思维跳跃,逻辑性弱,对音乐性却很敏感的特征。“随韵结合,义不相贯”——周作人传统儿歌《飞上天》金波的《野牵牛》(五)问答歌问答歌又叫问答调、对歌,有的地区称为盘歌。它利用设问作答的形式表述内容。因为有问答双方的参与,适宜于组织游戏,所以问答歌成为游戏儿歌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传统儿歌:《对谜歌》;江苏儿歌《对花》(四)连锁调5(六)绕口令绕口令也叫拗口令或者急口令。它除了具备儿歌的一般特征之外,最显著的特征是在一首歌中组合起若干双声、叠韵的词语,或者由发音相近、相似和相同的字词构成有趣的句子或短语,要求吟诵者快速无误地道出。经常练习绕口令,可以矫正幼儿发音部位,使其口齿清楚,吐字辨音正确,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敏捷。《打醋买布》河南儿歌《小槐树》传统儿歌《颠倒歌》)(七)颠倒歌颠倒歌又称错了歌、倒唱歌、滑稽歌等。它通过大胆的夸张,故意将事物的正常关系和各自的特征加以颠倒,造成违背常规的奇怪现象或“废话连篇”的奇特效果,引导幼儿从违背常规的现象中去辨别是非真伪。(八)字头歌字头歌是每句末尾的字词完全相同的儿歌。这类儿歌用同一个字做韵脚,句句押韵,韵律感极强。常见的是以“子”、“头”、“儿”为尾字的字头歌,分别称为“子”字歌、“头”字歌、“儿”字歌。张秋生《蜗牛出门》传统儿歌《头字歌》(六)绕口令6四、儿歌的创作(一)表现率真的幼儿情趣指作者能用幼儿的眼光观察事物,并用幼儿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去理解它、表现它。张继楼:《蚱蜢》首先,作者要有幼儿般的纯情。其次,作者应随时深入到幼儿生活中去观察,积累素材。第三,儿歌的幼儿情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语言特有的喜剧效果和音乐性。(二)创造奇妙的想象境界儿歌中的想象体现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内容上可直接描绘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天真想象。田万宪的《海娃娃》、刘饶民:《海边儿歌·海水》有些儿歌的想象主要体现在各种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上,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如黄庆云的儿歌《摇篮》(三)巧用各种艺术手法1比喻和夸张:《弯弯月亮坐一桌》、《爬山虎》2拟人和问答:《水娃娃》、《什么尖尖尖上天》3反复和排比:《水仙花》:(四)锤炼动听的语言研究儿歌语言,认真学习中国民歌和古典诗词的锤炼技巧,将儿歌语言锤炼得朗朗上口,易记易诵。第一,利用“顿”形成鲜明的节奏。第二,利用押韵形成和谐的韵律。第三,利用平仄、叠音等构成鲜明的语音对比。四、儿歌的创作(一)表现率真的幼儿情趣7第二节:幼儿诗和幼儿诗的创作一、幼儿诗的概念幼儿诗是指切合于幼儿心理特点,抒幼儿之情,寄幼儿之趣,为他们理解和喜爱的诗歌。中国是个诗歌大国,有着悠久的诗歌创作历史,却没有儿童诗歌的创作体系单独存在,幼儿诗的创作体系当然更不会存在。中国古代并不缺乏儿童诗歌,因为古人重视用诗歌对儿童进行教育。人们往往将成人诗歌中比较浅显或者韵律自然优美者挑选出来供儿童唱诵。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白的《静夜思》,李绅的《悯农》、《锄禾》,杜牧的《清明》古代更多的儿童诗歌是把小孩必须掌握的知识编成易记易唱的韵文,为枯燥的知识穿上诗歌的外衣——赋予音乐美,让它们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反复吟诵达到教化的作用,典型的如《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第二节:幼儿诗和幼儿诗的创作一、幼儿诗的概念8二、幼儿诗的特点(一)情感健康,率真自然诗歌的美,首先是抒情的美。抒情性,是诗歌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幼儿诗所抒发的应是幼儿健康、自然、率真的情感。马尔夏克的《笨耗子的故事》(二)意象鲜明,生动活泼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事物在相互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影像。幼儿诗的意象具有色彩鲜明,声音动听,形象立体生动的特点。张强的《太阳》汤素兰的《声音》麦穗的《小雨滴》二、幼儿诗的特点9(三)语言精练,和谐优美语言精练形象是诗歌的共同特征。幼儿诗歌的语言除了必须高度凝练,十分精粹之外,还要亲切,即在文字上做到生动、通俗、明了、口语化。金波的《小鹿》(四)形式多样,形体别致如果说,由于诗歌具有节奏、韵律、声调等音乐元素而被称为凝固的音乐(音乐则被称为流动的诗歌)的话,那么,由于它在外形结构方面所具有的形体美,也不妨称它为语言的“建筑艺术”。诗歌的形体美,指诗歌在外形的结构安排方面所具有的形式美。建筑艺术被称为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其重要特点是讲究外形的比例、对称、和谐。在这点上,诗歌比其他任何文学样式更接近建筑艺术,更具有“建筑美”。诗歌“分行排列”的结构形式是由诗歌的抒情性、音乐性和意境创造等需要而决定的。近代自由诗的产生,更是为诗歌外形的多样化提供了便利,其不拘一格的抒情方式,使句式长短可以随意变化,外形因而更加丰富多样。在这个基础上,诗人再按照一定的美的规律——比例、匀齐、对称、和谐等来构造诗的外形,就使诗具有一种独特的形体美。汉字的方块形为诗歌“分行排列”在布局上获得“建筑美”提供了物质条件。任溶溶:《我给小鸡起名字》张光昌:《滑滑梯》
(三)语言精练,和谐优美10三、幼儿诗的分类按照诗歌通常以表达方式来分类的方法,幼儿诗也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若按表现形式来分,幼儿诗可分为古典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若按题材来分,幼儿诗还可以分为自然诗、生活诗、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等。(一)抒情诗指侧重直接抒发幼儿感情的诗歌。乔羽:《大雪歌》圣野:《欢迎小雨点》金波:《小树谣曲》(二)叙事诗指有故事情节,注意刻画人物形象的幼儿诗歌。任大霖:《我们院子里的朋友》任溶溶:《你们说我爸爸是干什么的?》马尔夏克:《笨耗子的故事》(三)古典诗古代流传下来的、适宜幼儿欣赏的古体诗和格律诗。骆宾王的《咏鹅》,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白的《静夜思》,李绅的《悯农》、《锄禾》,杜牧的《清明》等仍然受到今天孩子的普遍欢迎。三、幼儿诗的分类11(四)自由体诗自由体诗是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特指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较为自由的诗歌。(五)民歌体诗民歌体诗指仿照民歌创作的一种幼儿诗体裁。(六)散文诗散文诗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歌,兼有散文与诗歌的特点。(七)自然诗自然诗是歌颂自然之美的幼儿诗。(八)生活诗生活诗是通过描绘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表现来抒情的幼儿诗歌。(九)童话诗童话诗是童话和诗的结合。(十)寓言诗寓言诗是用诗歌的外形来表达寓言内质的诗歌。(十一)科学诗科学诗是把幼儿能够接受的科学知识与诗的表达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的诗歌。(四)自由体诗12四、幼儿诗的创作(一)抒发真挚的幼儿之情1借物抒情2情景交融3缘情体物4直抒胸臆(二)创造鲜明生动的意象1捕捉贴切的意象2化抽象为具体(三)营造清新纯净的意境意境是诗歌的重要美学特征。它指诗人将真挚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独特的1由景及情,情因景生2以情写景,景在情中3情景交融,情在景中(四)锤炼和谐优美且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语言四、幼儿诗的创作(一)抒发真挚的幼儿之情13第三节儿歌和幼儿诗的欣赏儿歌和幼儿诗的区别:第一,幼儿诗比儿歌的内容深广,思想含蓄,结构复杂。第二,儿歌在语言运用上讲求顺口自然且有“俗味”;幼儿诗则比较灵活自由,在遣词造句上除了追求明白晓畅以外,还讲究多一些“雅趣”。第三,儿歌讲究韵律节奏,注重语音外在表现形式上的音乐感,追求音韵和谐,被称为“半格律诗”;而幼儿诗更自由,少拘束,音乐美体现于诗意之中,人称“自由体”。第四,儿歌往往以叙述、白描、说明等方式表述事物现象,偏重于明白的展示,追求幽默、机警和谐趣;幼儿诗更注重情感的抒发、意境的创造和表达的含蓄。第五,儿歌适宜于歌唱游戏,有娱乐的特质;而幼儿诗更适合于吟诵听赏,讲求精神性的消遣。因此,幼儿诗更适合于年龄稍大的幼儿园大班孩子听赏,儿歌则更受小班和中班幼儿的欢迎第三节儿歌和幼儿诗的欣赏儿歌和幼儿诗的区别:14一、大声诵读,体会语言美儿歌与幼儿诗语言准确而精练,亲切而活泼,流畅而优美。这样的音乐特质决定了欣赏它们必须以诵读为主要方法。必须让孩子们学会大声地、有表情地将其唱诵出来。首先,用富于感染力的示范来引发幼儿的朗诵兴趣。其次,调动多种手段激发幼儿的朗诵兴趣。通过朗读技巧突出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一)语言的鲜明可感(二)语义的凝练含蓄(三)想象的丰富奇特二、引入音画,领略意境美(一)从意象的特征入手1看意象创造是否独特2看意象描绘是否传神真切(二)从表现手法入手陈镒康:儿歌《青蛙音乐会》三、反复吟诵,细品韵味美(一)思想性(二)哲理性林焕彰:《椰子树》一、大声诵读,体会语言美15儿歌和幼儿诗的创作与欣赏儿歌和幼儿诗的创作与欣赏16第一节:儿歌和儿歌的创作
一、儿歌概述儿歌是专为幼儿创作,适合其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易读易记易唱的歌谣。古代:“童谣”——“童子歌”、“孺子歌”、“婴儿谣”、“童儿歌”、“儿童谣”、“小儿谣”、“小儿语”、“孺歌”等,都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徒歌”。三千多年前出现了传唱于儿童之口的童谣《左传》、《国语》、《战国策》——最早记载下来的儿歌。两千多年前。1914年周作人在《儿歌之研究》一文中给儿歌正式命了名:“儿歌者,儿童歌讴之词,古言童谣。”但儿歌一词普遍使用则是在“五四”时期。强烈的政治色彩:“小则写一人之吉凶,大则系国家之兴败”秦始皇时的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流行的童谣:“千里草(指‘董’字),何青青。十日卜(指‘卓’字),不得生!”暗示董卓必亡。1593年,第一部个人搜集整理的儿歌集《演小儿语》,这是吕坤从各地民间搜集并加以改编的,它标志着儿歌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清代:《天籁集》(郑旭旦编,许之叙校)、《广天籁集》(妙悟生编)等优秀的儿歌集。
1918年,在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学者沈尹默、刘半农在北京大学建立了歌谣研究会,成立了歌谣征集处,创办了《歌谣》周刊,发表了所收集的大量歌谣,对其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从此,“儿歌”一词广泛使用,沿用至今天。第一节:儿歌和儿歌的创作
一、儿歌概述17二、儿歌的特点(一)节奏鲜明儿歌之所以叫“歌”,就是其音乐性非常突出。节奏鲜明、韵律优美是儿歌最本质的特征。儿歌的音乐性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更不同于一般文学的音乐性。它不仅要求语言浅近、精练、口语化,而且要音韵响亮、自然合节、朗朗上口。音乐性在儿歌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语义。可以说,通过节奏和音韵体现出来的音乐性是儿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传统儿歌《小老鼠》和《跳花墙》(二)浅近单纯为了幼儿唱诵和记忆方便,儿歌的篇幅一般都短小精致,结构单纯。与形式的简洁相对应的是内容的浅近和主题的集中。一首儿歌往往单纯集中地描述一件事情,一种现象,或者在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某个平常的道理,使幼儿在欢快活泼的童趣中受到智慧的启迪和美感的熏陶。《向日葵》、《丫头丫》、《小老鼠》从民间幼儿的游戏活动看,有很多儿歌本身就是用来伴奏游戏活动的。(三)歌戏互补儿歌与游戏相辅相成。唱儿歌不做游戏显得单调乏味,而做游戏不唱儿歌又觉得呆板扫兴,唱诵嬉笑总是不可分离的,所以儿歌往往具有组织游戏的作用。《虫虫飞》、《跳房子》、《拉大锯》二、儿歌的特点18三、儿歌的分类及特殊形式“母歌”:婴儿还不会说话时,听母亲和其他长者吟唱的摇篮歌;“儿戏”:渐渐学会说话的幼儿边嬉戏边念唱的歌谣。(一)摇篮曲摇篮曲又称催眠曲、摇篮歌,古代曾经称做抚儿歌。作用在于催眠,常有“睡觉”、“宝宝”一类的字眼。吟唱时节奏舒缓平稳,旋律优美;歌词浅显简单,含义单纯。莱蒙托夫的《摇篮曲》、陈伯吹的《摇篮曲》、金波的《哦,快睡》
(二)数数歌数数歌是一种培养幼儿数目观念、训练幼儿识数能力的儿歌。它把数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抽象的数字变得具体形象;如果加上一定的游戏活动,枯燥的识数活动就会变得生动有趣。传统儿歌《六字歌》、《五指歌》(三)谜语歌以儿歌形式出现的谜语叫谜语歌。谜语一般由谜面和谜底组成,谜底就是所猜测的对象;谜面则是启示猜测者的话语,往往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来描绘事物、突出本体的特征。传统谜语儿歌《十个兄弟》传统儿歌《蜗牛》三、儿歌的分类及特殊形式19(四)连锁调连锁调也叫连珠体,或叫衔尾体。此类儿歌用顶针手法安排结构,即用前句末尾的词语作为后句开头的词语。连锁调意思往往不完整,甚至没有明确的意思,但句式简短,节奏韵律感极强,符合幼儿思维跳跃,逻辑性弱,对音乐性却很敏感的特征。“随韵结合,义不相贯”——周作人传统儿歌《飞上天》金波的《野牵牛》(五)问答歌问答歌又叫问答调、对歌,有的地区称为盘歌。它利用设问作答的形式表述内容。因为有问答双方的参与,适宜于组织游戏,所以问答歌成为游戏儿歌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传统儿歌:《对谜歌》;江苏儿歌《对花》(四)连锁调20(六)绕口令绕口令也叫拗口令或者急口令。它除了具备儿歌的一般特征之外,最显著的特征是在一首歌中组合起若干双声、叠韵的词语,或者由发音相近、相似和相同的字词构成有趣的句子或短语,要求吟诵者快速无误地道出。经常练习绕口令,可以矫正幼儿发音部位,使其口齿清楚,吐字辨音正确,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敏捷。《打醋买布》河南儿歌《小槐树》传统儿歌《颠倒歌》)(七)颠倒歌颠倒歌又称错了歌、倒唱歌、滑稽歌等。它通过大胆的夸张,故意将事物的正常关系和各自的特征加以颠倒,造成违背常规的奇怪现象或“废话连篇”的奇特效果,引导幼儿从违背常规的现象中去辨别是非真伪。(八)字头歌字头歌是每句末尾的字词完全相同的儿歌。这类儿歌用同一个字做韵脚,句句押韵,韵律感极强。常见的是以“子”、“头”、“儿”为尾字的字头歌,分别称为“子”字歌、“头”字歌、“儿”字歌。张秋生《蜗牛出门》传统儿歌《头字歌》(六)绕口令21四、儿歌的创作(一)表现率真的幼儿情趣指作者能用幼儿的眼光观察事物,并用幼儿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去理解它、表现它。张继楼:《蚱蜢》首先,作者要有幼儿般的纯情。其次,作者应随时深入到幼儿生活中去观察,积累素材。第三,儿歌的幼儿情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语言特有的喜剧效果和音乐性。(二)创造奇妙的想象境界儿歌中的想象体现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内容上可直接描绘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天真想象。田万宪的《海娃娃》、刘饶民:《海边儿歌·海水》有些儿歌的想象主要体现在各种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上,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如黄庆云的儿歌《摇篮》(三)巧用各种艺术手法1比喻和夸张:《弯弯月亮坐一桌》、《爬山虎》2拟人和问答:《水娃娃》、《什么尖尖尖上天》3反复和排比:《水仙花》:(四)锤炼动听的语言研究儿歌语言,认真学习中国民歌和古典诗词的锤炼技巧,将儿歌语言锤炼得朗朗上口,易记易诵。第一,利用“顿”形成鲜明的节奏。第二,利用押韵形成和谐的韵律。第三,利用平仄、叠音等构成鲜明的语音对比。四、儿歌的创作(一)表现率真的幼儿情趣22第二节:幼儿诗和幼儿诗的创作一、幼儿诗的概念幼儿诗是指切合于幼儿心理特点,抒幼儿之情,寄幼儿之趣,为他们理解和喜爱的诗歌。中国是个诗歌大国,有着悠久的诗歌创作历史,却没有儿童诗歌的创作体系单独存在,幼儿诗的创作体系当然更不会存在。中国古代并不缺乏儿童诗歌,因为古人重视用诗歌对儿童进行教育。人们往往将成人诗歌中比较浅显或者韵律自然优美者挑选出来供儿童唱诵。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白的《静夜思》,李绅的《悯农》、《锄禾》,杜牧的《清明》古代更多的儿童诗歌是把小孩必须掌握的知识编成易记易唱的韵文,为枯燥的知识穿上诗歌的外衣——赋予音乐美,让它们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反复吟诵达到教化的作用,典型的如《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第二节:幼儿诗和幼儿诗的创作一、幼儿诗的概念23二、幼儿诗的特点(一)情感健康,率真自然诗歌的美,首先是抒情的美。抒情性,是诗歌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幼儿诗所抒发的应是幼儿健康、自然、率真的情感。马尔夏克的《笨耗子的故事》(二)意象鲜明,生动活泼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事物在相互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影像。幼儿诗的意象具有色彩鲜明,声音动听,形象立体生动的特点。张强的《太阳》汤素兰的《声音》麦穗的《小雨滴》二、幼儿诗的特点24(三)语言精练,和谐优美语言精练形象是诗歌的共同特征。幼儿诗歌的语言除了必须高度凝练,十分精粹之外,还要亲切,即在文字上做到生动、通俗、明了、口语化。金波的《小鹿》(四)形式多样,形体别致如果说,由于诗歌具有节奏、韵律、声调等音乐元素而被称为凝固的音乐(音乐则被称为流动的诗歌)的话,那么,由于它在外形结构方面所具有的形体美,也不妨称它为语言的“建筑艺术”。诗歌的形体美,指诗歌在外形的结构安排方面所具有的形式美。建筑艺术被称为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其重要特点是讲究外形的比例、对称、和谐。在这点上,诗歌比其他任何文学样式更接近建筑艺术,更具有“建筑美”。诗歌“分行排列”的结构形式是由诗歌的抒情性、音乐性和意境创造等需要而决定的。近代自由诗的产生,更是为诗歌外形的多样化提供了便利,其不拘一格的抒情方式,使句式长短可以随意变化,外形因而更加丰富多样。在这个基础上,诗人再按照一定的美的规律——比例、匀齐、对称、和谐等来构造诗的外形,就使诗具有一种独特的形体美。汉字的方块形为诗歌“分行排列”在布局上获得“建筑美”提供了物质条件。任溶溶:《我给小鸡起名字》张光昌:《滑滑梯》
(三)语言精练,和谐优美25三、幼儿诗的分类按照诗歌通常以表达方式来分类的方法,幼儿诗也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若按表现形式来分,幼儿诗可分为古典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若按题材来分,幼儿诗还可以分为自然诗、生活诗、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等。(一)抒情诗指侧重直接抒发幼儿感情的诗歌。乔羽:《大雪歌》圣野:《欢迎小雨点》金波:《小树谣曲》(二)叙事诗指有故事情节,注意刻画人物形象的幼儿诗歌。任大霖:《我们院子里的朋友》任溶溶:《你们说我爸爸是干什么的?》马尔夏克:《笨耗子的故事》(三)古典诗古代流传下来的、适宜幼儿欣赏的古体诗和格律诗。骆宾王的《咏鹅》,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白的《静夜思》,李绅的《悯农》、《锄禾》,杜牧的《清明》等仍然受到今天孩子的普遍欢迎。三、幼儿诗的分类26(四)自由体诗自由体诗是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特指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较为自由的诗歌。(五)民歌体诗民歌体诗指仿照民歌创作的一种幼儿诗体裁。(六)散文诗散文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安徽省芜湖县一中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创新教育模式下的领导力挑战与机遇
- 商业视角下的教育产业变革游戏化学习的融资前景
- 实验教学中学生情感教育的教育心理学方法
-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科技力量的运用
- 学习动力激发的教育心理学方法论
- 政府推动的教育政策在社区的落地情况
- 2025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全面基础护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未来办公模式的探索沉浸式学习与自适应平台的结合
- 2023年音乐考试真题
- NB/T 10751-2021矿用往复式气动注浆泵
- 装卸搬运课件
- GB/T 18391.2-2009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2部分:分类
- GB/T 16924-2008钢件的淬火与回火
- 基础护理学:肌内注射
- 静脉输液(最终版)
- 药品电子监管码管理sop
- 201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医疗器械直调管理制度
- 中储粮内控管理地图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