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型-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_第1页
乡村型-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_第2页
乡村型-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_第3页
乡村型-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_第4页
乡村型-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第四章乡土地理调查实践设计(II)——乡村型第一节乡村型地理调查设计的基本原理乡村南北、东西地域差异原理乡村地理调查是以乡村聚落为点,以大农业用地(包括耕地、草地、林地)为面的区域调查。从宏观方面看,中国陆地的大部分为农业用地所覆盖,农业用地类型受降水、湿度等条件的地域差异制约,呈现由南向北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别和由东向西的农业类型的差别,构成了不同的乡土类型。因此乡土地理调查内容和重点问题要依据地域差异原理选择典型样区。在此,我们选择了反映三个地带变化的农业样区,这些样区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不同区域的农区总体特征。这25个典型样区(表4-1,表4-2,表4-3)除所在区域地理位置不同外,主要表现在地表植被、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以及降水、温度与活动积温的差别。此外就是土地利用的方式与程度不同。农业样区主要以耕地及城镇、道路和工矿用地的交错为特征。林业样区多以天然林地和部分人工次生林地为特征,仅在海南丘陵和福建丘陵河谷区与农业交错分布。草原样区多以天然放牧地为特征,有零星分布的人工草地或改良草地,在内蒙古草原区内偶见旱耕地镶嵌其间,在青藏—新疆草地则可看到绿洲(人工林、灌区等)分布其间;荒漠样区都以有刺灌木表4-1农业样区地表基本特征表项目特征区域及编号区域代表气象站的位置地貌类型气候特征植被特征东经北纬高度(º)(º)(m)年均气温多年平均降积温(℃)水量(mm)(℃)A:南北区域分异珠江三角洲(1)(广州)113.1923.086.6冲湖积平原21-221600-20007500-8000双季稻常绿经济林(荔枝)两湖平原(3)(长沙)113.0528.1244.9湖积冲积平原15-161200-1600500-6000单(双)季稻常绿经济林(茶、柑橘)黄淮平原(6)(荷泽)116.5136.3451.6冲积平原13-14600-8004500-5000冬小麦-玉米落叶经济林(泡桐)海河平原(7)(北京)116.1739.5654.0冲洪积平原11-12500-6004000-4500冬小麦-玉米落叶经济林(板栗)辽河平原(9)(沈阳)123.2641.4641.6冲积湖积平原5-6400-6003000-3500大豆-玉米耐寒经济作物(胡麻)嫩江平原(10)(长春)125.1343.54236.8冲积湖积平原1-2400-6002800-3200大豆-玉米-高粱耐寒经济作物(甜菜)B:长江流域(东西地域分异)长江三角洲(2)(南京)118.4832.008.9冲积湖平原15-161000-12005500-6000单(双)季稻常绿经济林(桑)两湖平原(3)(长沙)113.0528.1244.9湖积冲积平原15-161200-16005500-6000单(双)季稻常绿经济林(茶、柑橘)成都平原(4)(成都)104.0130.40506.1冲积平原16-171000-12006000-6500单(双)季稻常绿经济林(茶、柑橘)C:黄河流域(东西地域分异)淮北平原(5)(徐州)117.0934.1741.0冲积平原14-15800-16005000-5500冬小麦-水稻落叶经济林(核桃)黄淮平原(6)(荷泽)116.5136.3451.6冲积平原13-14600-8004500-5000冬小麦-玉米落叶经济林(泡桐)黄土高原(8)(延安)109.3036.36951.6黄土丘陵5-6400-6003000-3500冬小麦-春小麦-杂粮耐寒经济作物(胡麻)表4-2林业样区地表基本特征表项目特征区域及编号区域代表气象站的位置地貌类型气候特征植被特征东经北纬高度(º)(º)(m)年均气温多年平均降积温((℃)水量(mm)(℃)A:南北地域分异海南丘陵(11)(琼海)110.0819.1424.0低山丘陵22-241600-20008500-9000季雨林(雨林)双季稻秦岭(16)(佛坪)107.9833.531087.7中高山地10-14800-12005000-5500落叶阔叶林亚高山常绿针叶林长白山(17)(延吉)129.2842.53176.8中低山地6-8800-10003000-3500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大兴安岭(18)(博克图)121.5548.46738.6中低山地2-4400-6002000-25000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B:东西断面(南方-西南地域分异)闽北丘陵(13)(福州)119.1726.0583.8低山丘陵18-201600-18007000-7500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单(双)季稻横断山地(14)(丽江)100.1326.522393.2高中山地8-161000-16004000-6000亚热带常绿针叶、阔叶混交林干旱河谷灌丛、高山草甸零星分布为基础、且靠近水源地分布着天然放牧草地,偶见绿洲(胡杨林、梭梭林)分布在干旱河谷地带。表4-3草原样区地表基本特征表项目特征区域及编号区域代表气象站的位置地貌类型气候特征植被特征东经北纬高度(º)(º)(m)年均气温多年平均降积温(℃)水量(mm)(℃)A:内蒙古草原(东北-西南地域分异)呼伦贝尔(19)(海拉尔)119.4549.13612.8高平原0-2250-4002200-2500针茅-草原、草甸旱作农田锡林郭勒(20)(锡林浩特)116.0443.57989.5高平原0-2250-4002500-3000大针茅-禾草草原杂麦草草甸鄂尔多斯(21)(鄂托克)107.5939.061380.3沙质平原4-6200-3803000-3500小针茅-冷蒿荒漠草原灌木锦鸡儿草原B:青藏-新疆草原(南北地域分异)藏东北那曲(22)(玉树)97.0133.013681.2高原-2-2400-6001500-2000高寒蒿草-苔原伊梨谷地(24)(伊宁)81.243.57662.5中低山谷地2-6400-6002000-3500针茅-禾草草原蒿草杂类草草甸北疆盆地(25)(乌鲁木齐)87.3743.47917.9高平原4-8100-2503500-4000小灌木小型针茅荒漠草原梭梭柴荒漠乡村型地貌地域分异原理地貌类型和地貌物质地域分异直接影响到人类农业活动的生态效益。同样是开垦农田,在山区开垦就有可能产生水土流失,在平原区开垦有可能受洪水威胁,在沙地区开垦有可能引起风蚀沙化等,也就是说地表斜坡的不稳定性和地表物质的不稳定性决定着人工开垦和放牧的强度和方式。因此有关乡村型的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调查就要依据地貌的差异性确定重点。此外,从乡村的微观层次看,中国现有8亿农民,如果再往前几辈寻根,绝大多数人都是出自于农村乡土,这就为乡土地理从乡村家庭调查开始提供了可能途径,进一步恢复历史时期乡村土地利用和面貌就成为可能。第二节农村聚落及其演变调查农村聚落农村聚落指除城市以外,位于农村地区的所有居民点,包括村庄和乡镇,其中村庄是数量广大的农村聚落,是以农业(包括耕作业、林木副渔业)生产为主的居民点。农村聚落各地有不同的称呼,如庄、屯、寨等。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农村聚落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房屋形态与结构。它们最能反映出人类与地理环境的适应状况,受当地自然环境和居民集团的社会、文化、习俗的交互影响。传统农村住宅的建造最能体现人与地之间的关系,是进行聚落调查的重点内容。二是聚落位置,主要考虑居住位置的限定条件,聚落布点的可行性以及村址选择的基本原则,是聚落规划必须涉及的内容,也是进行聚落调查、进行合理性评价的一个方面。三是聚落形式,即农村聚落的平面形态和聚落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构,聚落形式受多种因素影响,最重要的是地形、水文的特征,也受文化习俗的影响,是进行聚落调查时要注意观察的内容。四是聚落规模,主要指聚落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控制聚落规模的地理因素和聚落规模的动态变化是聚落调查的重点。五是聚落分类,通过按性质分类或功能分类,对聚落给予归纳和划分。农村聚落及其演变调查的内容就是依据农村聚落的基本要素而定,侧重于住宅与环境,聚落及其变化,聚落生态建设三方面。乡村住宅及环境影响调查房屋形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农村通常就地取材,建造房屋,山区住宅多采用石块,黄土高原住宅多为土建,在林区住宅多用木料,南方山区住宅还有用竹类建造。房屋建造用料随着建筑材料的更新和交通的发展而发展。对传统地方的建筑特点有很大的冲击,但在广大的乡村,房屋建造对自然的依赖关系还是普遍存在的。房屋形式与气候关系十分密切。在农村,房屋与降水的关系明显地反映在屋顶的形式上,降水多的地方屋顶坡度大,以利泄水,反之坡度小。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屋顶甚至是平的,以利曝晒粮食。气温也影响房屋的封闭性和开门窗的大小及朝向。通常北方住宅坐北朝南,窗户宽大以便更好的采光。防风在住宅结构上也有体现,如北方的三合院、四合院住宅结构。房屋形式还反映着不同的生产特点,如牧民的蒙古包,渔民的水船住宅等。房屋形式也反映适应自然灾害的特点。乡村住宅图绘制首先用地图草测的方法将自己家的住宅进行测量并绘制出平面图,这是进行家居环境调查的基本素材(图4-1)。然后按住宅功能进行分类,并设计图例,最后填入平面图中。通过地图分析和面积量算,可以得出各类用地的平方米数,再根据人口平均,得出人均平米数。在平面图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色彩填绘出房屋用料,或素描房屋的外形。卧室卧室堂屋厨房贮藏室卫生间水池菜园井猪圈树橱房门门门图4-1家居环境调查乡村住宅与环境关系的调查通过观察的方法,了解自己家居环境的现状,然后再用访问的方法了解父辈们在小的时候家居环境的状况。可以事先设计一个调查表(表4-4),将调查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对此分析,得出家居环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住宅的变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变化。表4-4三代人青少年时期住宅现状与环境的关系对比项目我父辈祖父辈演变特点年代住房面积建房材料房屋层数饮水方式家常饭卫生间防雨措施防风措施防高温措施其他三、乡村聚落变化调查乡村聚落的区位乡村聚落的区位包括它的自然区位,如相对水源地的位置、地貌位置等,交通区位,如距铁路、公路的距离,距港口、车站、机场的距离;经济区位,如距中心城市的距离,距商业或服务中心的距离等;资源区位,如距能源地的距离等。乡村聚落区位的优越与否,直接决定着它的地域扩展和功能演化。因此选择各项区位条件作为乡村聚落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数据,评价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初步判断可能的发展前景。目前乡村聚落选址更注意节约耕地,避免占用耕地;接近耕作区并且交通方便,地形、水源条件有利于居民生活;避开污染、灾害等地段;还要注意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乡村聚落规模聚落规模主要包括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现有的大多数乡村聚落规模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地形约束,山区通常聚落规模较小,因为居住分散;二是当时生产性质的限制,平原农区耕地面积大,但交通方便,聚落规模大。南方水田区,因精耕细作,管理水平高,聚落小而密度较大。牧区受草场承载力影响,聚落规模小而分散;三是生活习惯、传统观念、及生产条件等限制。随着人口和经济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乡村聚落规模迅速扩大,一方面从地域范围向外扩展,另一方面向垂直方向发展,以扩大容积率。选择聚落规模进行调查和对比研究,可以使学生亲眼观察和亲自了解乡村的变化过程,认识地理环境在家乡规模扩展中的作用。乡村聚落区位与规模调查首先根据已有的省级地图找到自己家乡所在的县或乡,画出该区域的范围,以及可以表达区位的地物,然后找到自己家乡的大致位置,并标于图上,编制出家乡在省级层次上的地理区位图(图4-2),这个图可作为进一步调查的背景信息。用草测方法测量家乡聚落中心(或边缘)距最近河流、山地、铁路、中心城镇等的距离,并计算不同交通工具到达这些距离所需的时间。用调查访问与草测相结合的方法,统计乡村聚落人口数量并根据访问信息,确定房屋年代,丈量聚落用地的扩展(表4-5)。山地地级中心县城乡所在地河流铁路公路图4-2乡村地理位置表4-5三代人青少年时期乡村聚落区位与规模调查对比项目我父辈祖父辈动态变化区位条件距最近城市距离何种交通工具距最近公路距离距最近铁路距离人口规模总人口外出人口外来人口用地规模范围半径占用耕地状况其他乡村聚落绿地调查与庭院绿化设计1、乡村聚落绿地生态功能及主要类型乡村聚落绿地不但可以做各种休息之用,而且可以组成防护带,可以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是在卫星影像上区分乡村聚落的地学判读标志。乡村聚落的四周树木已形成景观,这在平原地区尤其显著。从远处看,绿色的树林大都是乡村聚落所在地。乡村聚落绿地生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它是天然的绿色氧气工厂,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它有吸尘作用,是天然的过滤器和吸尘器,降解粉尘对大气的污染;它有消声防噪的作用,树木粗糙的树干和茂盛的枝叶是天然的吸声器;它能降低风速、调节温度和湿度,防止辐射热。乡村聚落绿地可分为公共绿地、服务专用绿地、庭院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五个类型。2、乡村聚落绿地生态功能调查 首先在4个方向选择乡村聚落范围内的绿地与临近空旷地为观测点,借助风速仪、气温计与湿度计测量聚落内外的风速、气温、湿度,记录并计算这些生态指标的变化量,从而理解绿地对房屋环境的生态功能(表4-6)。表4-6乡村聚落内外气候指标对比调查表区域指标聚落内绿地聚落外空旷地变化量风速(m/s)气温(摄氏度)湿度(%)3、乡村绿地现状调查与庭院绿化设计草测一幅聚落绿地现状图,这里的关键是要对绿地功能做初步评价,主要根据生态功能、美化功能及生产功能三方面给出评分,三者均具备者为A,具备其中两者功能的为B,只具备其中一种功能的为C。将评判等级标于图上。这个绿地评价图可以作为进一步绿化的依据。对于学生来讲,可以根据这一思想,对自己的庭院绿化进行设计和改造。庭院绿化设计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关系:①绿化的方式与绿地生态功能的关系,是成片绿化还是星点状或片状绿化?通常选用丛状乔木绿化,可以使庭院疏林化,发挥其生态功能。②绿化方式与行动方便的关系:例如网眼化草地,可以与硬化地面结合,即可保持地表水分下渗和草木生长,又可保持地面雨天清洁,行走方便。③绿化与生活的关系,庭院是休息的场所,也是运动场所,选择和种植何种绿色植物,对美化庭院,特别是北方四季美化功能有直接关系,通常乔木树种要多样化,因为它是景观标志中最为突出的。④绿化与生产的关系,绿化要占用土地和空间,在发挥其生态功能和美化功能的同时还要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庭院果园化、林材化是许多庭院所采用的方式。第三节乡村农田与土地退化调查农田开垦与土地生产力演变的原理农田开垦与可持续发展土地地带性土地自然系统土地地带性土地自然系统土地农业系统传统经营现代管理土地农业经济衰退发展资源环境矛盾激化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耕地可持续性不可土质变劣生产力下降沙化减化改良土壤建设高产田改良品种土地承载力下降提高土地生产力农业化开垦、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化合理利用土地不合理利用土地土地单位生产力下降上升开垦增加数量提高单产耕地退化耕地进化经营粗放投入科技土地质量下降上升耕地是农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农业化过程中,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土地生产能力维持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但是人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是有限度和有条件的,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耕地生产能力将会下降,以至丧失,使人类生存不可持续。图4-3给出了耕地在农业过程中,人类行为与自然关系所表现出的土地进化与退化的动态关系,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的根据这一模式,构建乡土地理调查基本内容,就可以把着眼点放在乡村农田在农业化过程中,受人类行为驱动,所反映出来的农开垦与土地退化地关系上。耕地退化的地域差异耕地退化是指由于人类对土地不合理利用,导致其质量变劣,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物表现为耕地沙化、水土流失、耕地盐碱化、耕地污染以及耕地非农占用等。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关系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各异,例如在山区,开垦农田不当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造成耕地土层流失;在沙区,开垦农田不当主要会导致风蚀沙化,造成土壤有机质吹蚀,土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在平原,开垦不当,特别在北方灌溉不当,常造成土地次生盐渍化等。因此在设计乡土地理调查时要分地域设计调查内容的侧重点。山地丘陵区坡耕地开垦与水土流失调查坡耕地开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中国是一个人多平地少、山多的国家,广大山区坡面上普遍存在着风化壳和土壤,坡度50°以下都存在不同厚度的土层,为坡地开垦提供了物质基础。坡地开垦是山区农耕地的主要方式之一。坡地开垦造成土层疏松,原有自然植被全部破坏,地表抗蚀能力减弱,在降水侵蚀力和坡地径流冲刷力的作用下,耕地极易发生水土流失,通常在坡度>15°的坡地上开垦,水土流失发生是必然的。因此这类坡耕地称为“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粮食生产能力极为低下。由于坡地的土层条件使得人们广泛耕种,又由于水土流失问题,造成收成很低,即“广种薄收”,而且地力年复一年下降,耕地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因此控制开垦的坡度或变坡地为梯田的国土整治措施自古以来就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梯田与水土保持的关系中国梯田建设有3000多年的历史,现在全国耕地面积中有1/4以上是梯田。构成十分壮观的梯田景观。梯田结构的基本特征包括田面、田坎和地埂。梯田种类按断面不同可分为:坡式梯田,波式梯田(软埝)、交式梯田(隔坡梯田)、水平梯田、反坡梯田等;从利用情况看,分为旱作梯田,水稻梯田,林果梯田等;按田坎材料分为石坎梯田、土坎梯田、砖坎梯田、草灌梯田、篱编梯田和混凝土梯田等。梯田是通过改变坡地形状、截短坡长、减弱坡度或削平地面,达到拦蓄雨水、减少径流、防止冲刷、保持土壤的目的,最终提高和稳定粮食产量,并改善生态环境。由于兴修梯田将坡地一次变平,逐渐变平或变成侧坡,就地拦蓄了降水,制止了大量泥沙输入江河下游。防止了洪涝灾害。一般坡改梯后每年每公顷可拦蓄450m3左右降水,减少土壤流失量1—5吨。因此梯田不仅可以保持水土,增加生产效益,而且可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变生态环境和减轻洪涝灾害发生。调查坡耕地及梯田,可以强化水土保持的生态意识。坡耕地梯田生产生态效益调查在家乡所在地选定一块坡耕地和一块梯田,这两块地的基本地理条件要基本相似。详细测量并记录这些地块的基本状况(表4-7),然后对比两类耕地的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对“梯田”这种国土整治措施有更深入的了解。表4-7坡耕地/梯田生产—生态效益调查对比耕地类项目坡耕地梯田对比差异基本条件总坡度坡长土层厚度防护措施生态效益墒情径流量(降雨天)径流含沙量(降雨天)库坝沉积物厚度生产效益粮食亩产(公斤/亩)平原耕地与水利灌溉系统调查平原农业区土地开垦的南北地带差异中国的主要平原集中分布于东部,由北向南分布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平原以及一些小平原,水热条件使得各地熟制和耕作方式差异很大,形成北方旱作,南方稻作的格局。表4-8给出了典型平原区人类活动的基本状况,可作为本次乡土地理调查的参考。表4-8农业区地表人类活动特征(南北地带)项目特征区域农业人口密度(人/km)土地利用类型农业化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4)(元)1980-1993年平均每年耕地减少率亩产值(元)化肥施用量(kg/亩)珠江三角洲(广州)300-400耕地、林地桑果基渔塘190-230>27.56340-0.01183两湖平原(湖北)300-400耕地、渔塘林地150-19022.5-27.52666-0.00348黄淮平原(河南)300-400耕地、林地150-19012.5-19.52436-0.00283海河平原(河北)300-400耕地、林地110-15012.5-17.53362-0.00131辽河平原(辽宁)100-200耕地、林地草地150-19012.5-17.56354-0.00705嫩江平原(黑龙江)100-200耕地、草地林地、沼泽110-1507.5-12.544080.00163平原耕地基本状况调查平原耕地基本调查内容是基于现代化农业条件下的农田投入与产出,以及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而设计的(图4-4)。在平原区耕地基本状况调查中有6项指标需进行数量对比(表4-9),通过这种调查数量的对比分析,可以从中了解到人类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为人工生态系统的投入量;以及有5项指标可以进行时段对比(表4-10),从中可以获得人类对土地改造的不合理行为,使得农田发生退化的现实。表4-9调查田块基本状况对比程度投入项最少最多平均劳动力(人)施农家肥(公斤)施化肥(公斤)灌溉(次/年)施农药(次/年)产量(公斤/亩)表4-10耕地演化调查时段过去现在继续不合理下去土壤肥力(自然→化肥)土层厚度(吹蚀)盐渍化(原来—次生)耕地污染耕地水旱灾害作物作物白色污染农药污染风蚀沙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目标:提高作物产量产出所需物质投入(主要)劳动力播种施肥(含化肥)灌溉农药人均产量地均产量作物秸杆面积人口残留污染物质土地退化因素耕地图4-4农田基本投入—产出过程北方农田灌溉调查由于雨量、水量在时间上和地区间的不平衡,全国范围都有用灌溉来补充作物需水的要求。中国北方,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剧烈,农田灌溉成了农业增产增收的关键。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北方,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水利技术研制者和农民所关注的焦点。开展家乡灌溉方面的调查,对培养学生对水土资源关系的认识,对技术进步与水资源利用关系的理解,以及树立资源意识都有极大的帮助。灌溉调查可分三方面进行:首先测量并调查当地对河流改道、水库建设、湖沼低洼地改造和利用等方面的状况,勾绘出水利工程布局图(包括渠道)。然后对农田灌溉方式进行调查,也就是说要描述灌溉水是以什么方式去湿润土壤的,使灌溉水转化为土壤水,正确的灌溉方式能够培肥土壤,提高作物养分利用率,节省用水并提高作物产量。目前采用的灌溉方式有:漫灌(地面灌溉)、喷灌、滴灌、浸灌等。最后再调查对比不同灌溉方式的节水增收情况。沙区耕地开垦与风蚀沙化调查沙区耕地开垦与风蚀沙化的基本模式我国北方有12片沙地和沙漠,其中沙地分布在半干旱地带,由于沙地的耕性好,加之有一定的降水量(400mm左右),因此被当地农民广泛开垦为农田,伴之而来的一方面是收获作物的喜悦,另一方面是大风吹蚀而形成的流动沙化地和土地年复一年的地力下降的自然报复。沙区开垦与春季大风相伴,形成风蚀沙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沙丘活化,发生在固定沙丘区,由于人为开垦破坏植被,形成风蚀破口,逐渐变成流动沙地的过程。二是古沙翻新,发生在古沙丘埋藏在地下的地区,人类开垦形成风蚀破口,将表土刮走,古沙丘出露地表并流动的过程。三是就地起沙,指沙壤土地区天然植被被开垦,造成细粒物质被吹走,粗沙集聚地表的过程(图4-5)。图4-5沙区开垦与沙化模式测定沙丘—丘间地的湿层,确认耕地的最佳地貌部位用挖坑或钻孔的方法,对沙丘内的湿层厚度进行测定,然后绘出湿层的厚度剖面线(图4-6)。由此,可以理解沙区的丘间地是水分条件比较好的地段,也是开垦农业适合的地段,而沙丘地开垦受降水制约,一旦遇到干旱年,不仅会颗粒无收,而且土地撂荒,沙化扩展。因此沙丘的自然植被不能轻易开垦。沙区耕地风蚀—风积量测定测湿层高度测湿层高度→→地下径流方向湿层干沙图4-6沙区丘间地地下湿层分布在沙区选择沙丘耕地和丘间耕地,在收割庄稼以后,布设若干标杆桩,3个标桩为一组,标桩顶部平行于地面,待次年春季(4月份)测定标桩距离地面的高度变化,结果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标桩顶部高于地面,说明地面被风积;若低于地面,被沙土掩埋,说明地面被风蚀;此外就是没有变化。把这一段的观测结果记录下来(表4-11),然后推算风蚀—积量。通过野外观测,深刻理解沙区开垦加速地表土壤风蚀的危险性。表4-11沙区耕地风蚀积量测定蚀积量样桩编号风蚀地(cm)风积地(cm)说明111213212223313233沙丘弃耕地的沙化程度测定沙丘目前展现的沙化地,大多都有被弃耕的前期原因,因此,首先要通过访问的方式和实地考察,确定弃耕地(通常弃耕地有地垄痕迹),及其弃耕年限,然后在不同的弃耕地上选择10x10m的样区,估算植被盖度。通常植被盖度与沙丘流动程度的关系可以作为判断风蚀沙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表4-12)。表4-12沙区植被盖度与风蚀沙化程度的对应关系植被盖度%流动程度沙化程度0——25流动沙地严重沙化25——45半流动沙地重度沙化45——65半固定沙地中度沙地65——100.固定沙地第四节牧区与林木区资源与环境调查牧区与林区资源环境特点牧区是以草地资源为基础,以养殖牲畜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区域。牧区景观最突出的特点是天然草原一望无际,人口密度稀疏,居住点小而分散。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地体现在过高的载畜量,或过渡的放牧造成的草场退化,这一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林区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水源涵养保护和森林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区域。林区为茫茫林海、山峦起伏的景观,人口少但相对集中于某些河谷地段。山地森林既是生态屏障,又是水源地,因此在合理采伐木材的同时,注意更新树木、保护树木是人类与自然协调的根本出路。林区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火灾,病虫害,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等。作为乡土地理野外调查来说,在牧区、林区与城市或农区比,条件要艰苦得多,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人文化景观要少得多。因此需要把目标更集中在草场和森林资源的生物量和可视的或可察觉的土地退化及景观变化规律上。牧区载畜量与草地退化调查人—草—畜是牧区生态系统的主角,草地的生产力的矛盾直接关系到载畜量的高低,影响到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类活动对草场的放牧利用程度,草地退化状况是调查的重点。草场载畜量调查与估算草场载畜量是指单位面积草地上承载牲畜的羊单位,是判定草场质量的主要指标。对于载畜量调查通常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一是访问牧民,调查牲畜数量和放牧区面积,然后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羊单位。这种途径比较简单,但是人为影响比较大,关键看牧民怎么报数。二是设计几条路线,沿线随机选定10m2大样方,数牲畜的粪便堆数量,计算牲畜的相对密度,这种方法通常直接、简单,而且客观,比较可信。三是选定若干1m2草地样方,测量产草量(表4-13),根据产草量与羊单位的需草量计算草地理论的载畜量,这个理论值可以用来对比实际载畜量。评价其是否超载。通过这项调查可以使学生认识草场承载力的含义,找出草场退化的原因。草场退化调查草场退化是自然环境演变以及人类开发利用草场不当,造成草地植被盖度下降,牧草种类组成简化和变劣,土地生产能力衰退,进而引起畜产品生产能力下降的过程。草场退化的原因有气候变干、变暖和人类开垦过度放牧等,其中最为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