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三、看体裁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1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五、看意象柳。月亮。菊花、梅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莲、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杜鹃鸟、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鸟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寒蝉悲凉的同义词。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2课外古诗词诵读(二)P140《秋词》(其一)《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潼关》课外古诗词诵读(二)P140《秋词》(其一)3山中杂诗山中杂诗4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山中杂诗5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pián)体文"。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6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7山际见来烟——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山际见来烟——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8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竹中窥落日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竹中窥落日9鸟向檐上飞——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鸟向檐上飞——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10云从窗里出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云从窗里出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11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12练习题: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练习题: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13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4理解诗意竹里馆

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边弹琴一边长声呼啸。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竹林深处幽深寂静,没人知晓我在做什么,只有一轮明月照耀着我,陪伴着我。理解诗意竹里馆

唐·王维独坐幽篁里,一边弹琴一边15练习: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练习: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1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听读诗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17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半轮明月悬挂在深秋的峨眉山巅,影入平羌江水流。月影倒映在那澄澈的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夜发清溪向三峡,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到了渝洲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自读诗歌

理解诗意峨眉山月歌

18练习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练习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19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4、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

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20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听读诗歌话说情景春夜洛城闻笛

21理解诗意

不知从哪儿传来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飞入整个洛阳城。倾听才知是一曲《折杨柳》,谁能不勾起思念故乡之情呢!理解诗意不知从哪儿传来悠扬的笛声,22体味感情《折杨柳》:古乐曲。古人别离,折杨柳相赠,以寄托伤离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闻感

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味感情《折杨柳》:古乐曲。古人别离,折杨柳谁家玉笛暗飞23朗诵诗歌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求:节奏要轻缓语调要轻扬语气要沉郁朗诵诗歌谁家玉笛暗飞声?要求:24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练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曲中闻折柳。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练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25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26逢入京使岑参逢入京使岑参27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28岑参(约715~770)

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岑参(约715~770)

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29此诗约作于天宝八年(749

),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纵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此诗约作于天宝八年(749

),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30路漫漫泪不干无纸笔报平安涉边塞,思故乡捎口信,话平安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既有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思乡怀亲之情怀路漫漫涉边塞,思故乡捎口信,话平安此诗语言朴实31“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

,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32“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当然有点夸张,但“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

,甚至可以说是更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真情实感。

“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33“马上相逢无纸笔”“

”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家人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

,可偏偏又没有纸笔

,只有托故人带个口信。“马上相逢无纸笔”“

”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34“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含意隽永。

“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干净利35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6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3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38

滁洲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洲西涧39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0后),唐代诗人,曾在苏州做地方官,后人称他“韦苏州”。他的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歌咏水景物,抒写田园生活的乐趣;也有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0后),40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评析】滁州: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诗人自尚书比部员外郎外放滁州刺史,旋即罢任,闲居西涧作此诗。全诗写西涧春景。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末二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滁州西涧【评析】滁州: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41练习: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练习: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42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43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44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安史之乱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背景简介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45赏析诗歌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追忆昔日情谊述今相逢感慨

“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抒发了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感慨赏析诗歌岐王宅里寻常见,追忆昔述今相46练习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练习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73、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48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49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诗文解释】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青山归去。

【词语解释】

杳杳:深远处。

荷笠:斗笠挂在背上。荷:负。此写行僧形象。

【诗文赏析】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抒发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全诗即景写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纯朴秀美,意境闲淡。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诗文解释】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50练习: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练习: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51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3.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苍苍”“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52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夜半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心情。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53练习: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练习: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54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3、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55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5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释义:各个历史时代都会涌现出自己本时代的杰出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哲理: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就是这样在一代一代人才辈出、推陈出新中不断发展、前进的。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抱负,创造出自己的辉煌未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57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三、看体裁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58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五、看意象柳。月亮。菊花、梅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莲、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杜鹃鸟、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鸟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寒蝉悲凉的同义词。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59课外古诗词诵读(二)P140《秋词》(其一)《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潼关》课外古诗词诵读(二)P140《秋词》(其一)60山中杂诗山中杂诗61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山中杂诗62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pián)体文"。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63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64山际见来烟——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山际见来烟——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65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竹中窥落日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竹中窥落日66鸟向檐上飞——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鸟向檐上飞——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67云从窗里出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云从窗里出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68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69练习题: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练习题: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70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71理解诗意竹里馆

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边弹琴一边长声呼啸。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竹林深处幽深寂静,没人知晓我在做什么,只有一轮明月照耀着我,陪伴着我。理解诗意竹里馆

唐·王维独坐幽篁里,一边弹琴一边72练习: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练习: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7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听读诗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74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半轮明月悬挂在深秋的峨眉山巅,影入平羌江水流。月影倒映在那澄澈的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夜发清溪向三峡,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到了渝洲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自读诗歌

理解诗意峨眉山月歌

75练习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练习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76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4、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

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77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听读诗歌话说情景春夜洛城闻笛

78理解诗意

不知从哪儿传来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飞入整个洛阳城。倾听才知是一曲《折杨柳》,谁能不勾起思念故乡之情呢!理解诗意不知从哪儿传来悠扬的笛声,79体味感情《折杨柳》:古乐曲。古人别离,折杨柳相赠,以寄托伤离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闻感

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味感情《折杨柳》:古乐曲。古人别离,折杨柳谁家玉笛暗飞80朗诵诗歌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求:节奏要轻缓语调要轻扬语气要沉郁朗诵诗歌谁家玉笛暗飞声?要求:81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练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曲中闻折柳。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练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82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83逢入京使岑参逢入京使岑参84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85岑参(约715~770)

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岑参(约715~770)

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86此诗约作于天宝八年(749

),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纵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此诗约作于天宝八年(749

),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87路漫漫泪不干无纸笔报平安涉边塞,思故乡捎口信,话平安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既有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思乡怀亲之情怀路漫漫涉边塞,思故乡捎口信,话平安此诗语言朴实88“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

,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89“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当然有点夸张,但“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

,甚至可以说是更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真情实感。

“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90“马上相逢无纸笔”“

”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家人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

,可偏偏又没有纸笔

,只有托故人带个口信。“马上相逢无纸笔”“

”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91“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含意隽永。

“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干净利92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93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94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95

滁洲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洲西涧96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0后),唐代诗人,曾在苏州做地方官,后人称他“韦苏州”。他的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歌咏水景物,抒写田园生活的乐趣;也有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0后),97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评析】滁州: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诗人自尚书比部员外郎外放滁州刺史,旋即罢任,闲居西涧作此诗。全诗写西涧春景。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末二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滁州西涧【评析】滁州: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98练习: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练习: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99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100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101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安史之乱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背景简介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102赏析诗歌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追忆昔日情谊述今相逢感慨

“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抒发了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感慨赏析诗歌岐王宅里寻常见,追忆昔述今相103练习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练习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043、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105送灵澈上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