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在我们的语文生活中,逻辑是无处不在的:烛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国家,这是外交中的逻辑;林庚细致辨析“木叶”的内涵与使用的场合,这是文艺鉴赏中的逻辑;王安石以雄辩的论说驳斥对变法的非难,这是治国理政中的逻辑;“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热情奔放的诗句中,也同样包含着逻……学点儿逻辑,可以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增进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逻辑的力量一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语言构建与运用
运用逻辑规律,辨别日常语言表述中的逻辑错误。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分析例子的基础上探究感悟,借助逻辑知识促进语文学习。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逻辑无处不在的魅力,自觉遵守逻辑规律。文化传承与理解清晰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避免逻辑谬误。任务一:初识逻辑1.“天天批评资本家,有本事别用支付宝啊?”2.“你行你上啊,不行就不要说。”3.“送来的时候还是好好的,怎么到你们医院之后就不行了呢?”4.“你都那么有钱了,给别人多捐点算什么?”同一律从前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南方人请他吃笋。北方人没有吃过,觉得味道很鲜美,问:“这是什么?”南方人回答:“是笋,长起来就是竹子。”北方人回到家里看见了竹席,忽然想到竹子既然是笋长起来的,竹席大概也能吃,就把竹席切碎了煮,煮来煮去不得熟。他恼了,跟妻子说;“南方人真滑头,专门戏弄人!”尽管竹是由笋长成的,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质的不同,是两个概念。北方人在这里所犯的思考上的错误是将竹、笋两个概念搞混淆了。概念和命题必须保持一致性概念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一致。命题同一:命题自身的意思和真假值必须保持同一。A是A亚里士多德:“同一事物不能在同一时间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或者容许有其他类似的相反两端。”文本示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同一律: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位巨人——马克思不矛盾律①为演好课本剧我可以赴汤蹈火,要不是雨下得太大我就赶去排练了。②一位小伙子在给他女朋友的信中写道:“爱你爱得如此之深,以至甘愿为你赴汤蹈火。星期六若不下雨,我一定来。”自相矛盾。在相互矛盾的命题里,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A不是非A文本示例:古代有位国王,抓到一个反对他的人,准备处死,但又装出仁慈说:“允许你讲一句话,讲对了,我就放了你,讲错了,你受极刑。”国王的如意算盘是,无论你说什么,我都说讲错了,还是可以处决对方。最终的结果是,犯人说出了一句话,国王无可奈何,只好放了犯人。试问这个犯人说了什么?“你不会放了我。”国王要么放了犯人,要么不放。如果不放,犯人就讲对了,那么按约定,国王只能放了他。也就是说不放会导致国王的自相矛盾,如果他信守承诺的话,就必须放人。排中律①甲:火星上有火星人。
乙:火星上没有火星人。
丙:甲乙两人说的都错。②在讨论是否应该禁烟时,甲说:“我不赞成禁烟,烟草可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产业。可是,毕竟吸烟危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也不赞成不禁烟的意见。”意思含糊不清,态度模棱两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A或者非A莱布尼茨:“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充足理由律①没撞,你为什么要扶?②小李结婚后就离开了公司,一定是他新婚夫人让他辞去这份工作的。③“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虚假理由、推不出结论。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要有充足的理由。要点:①对所要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②给出的理由必须真实。③从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小结: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其自身都具有同一性;如果它是真的,那么它就是真的,如果它是假的,那么它就是假的。“A是A”。不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充足理由律在思维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真实性需要确定的判断被判定为真时,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充足理由律的公式是: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逻辑规律公式要求(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逻辑错误同一律A是A如果是真就是真如果是假就是假偷换概念;偷换论题;不矛盾律A不是非A不能同时肯定;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关系、反对关系)自相矛盾(两可);悖论排中律A或者非A不能同时否定;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矛盾关系)两不可;充分理由律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一要有理由;二要理由真;三是必然推导毫无理由;虚假理由;推不出任务二:分析课本P93例子,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①拿远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定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鲁迅的作品”在大前提中指鲁迅著作的总称,在小前提中指“各个”作品的通称。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②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惠子问的是“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是问原因,庄子回答“是在濠上这个地方知道的”,是答地点,答非所问,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③偷换论题,违反同一律。卫生状态vs汤的温度。③“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顾客说的意思是“你弄脏了我的汤”,而服务员的回答是以为顾客关心他痛不痛,答非所问,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④“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一般来说,需要修门铃就是因为门铃坏了,又怎么能指望“每次按门铃”都有人来开门呢,说话人或是真的未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或是为自己的不守信而开脱,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不矛盾律”。⑤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人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头骨小”和“小时候的头骨”不是同一个概念,耍戏法的人在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再者,“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夭折了”,与事实“拿破仑并未夭折”互相矛盾了,又违反了“不矛盾律”。⑥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的说法错误,《红楼梦》值得读和不值得读是互相矛盾的,不能都否定;都否定违反了排中律,要么赞成读,要么赞成不读。⑦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违背了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不薄当然就是厚了,不白当然就是黑〞这两个判断并不具备充足的理由。⑧《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一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谬种”的理由是死得不是时候,这个理由并不充分,违反“充足理由律”,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⑨你是否已经停止了了对我的毁谤?请回答“是”或者“不是”!“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诽谤”,隐藏着一个前提,那就是对方一直在诽谤说话人。对方无论回答肯定还是否定,都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可能是虚假的。这种错误叫做“不当预设”,违背了排中律。任务三:逻辑错误归类课本P93任务2里列举了“划分不当”“自相矛盾”“强加因果”“以偏概全”等逻辑错误,归纳总结违反了哪个逻辑规律才会导致这些逻辑错误?违反“同一律”就会犯“偷换概念”“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划分不当”“发生歧义”“以偏概全”等;违反“矛盾律”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犯“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逻辑谬误一:歪曲观点把对方观点A歪曲成观点B,然后攻击观点B,又称“稻草人”谬误。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逻辑谬误二:偷换论题把讨论的焦点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从而逃避质疑或攻击。怎么这么迟回家?怎么老挑我毛病?——违背“同一律”——违背“同一律”逻辑谬误三:假二择一明明存在很多种可能性,却说成只有两种可能,迫使对方作出自己所希望的选择。又称“虚假两难”。20世纪越战期间,美国一些人为反对越战的人张贴了标语:美国:热爱它,要么离开它。逻辑谬误四:两可两不可在同一思维过程或表述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如果同时肯定或否定,就犯了“两可”或“两不可”的错误,可以简称为“模棱两可”。1.我们处在奔向理想的不可逆转的潮流中——但这可能会改变。2.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不全面。逻辑谬误五:不当预设在问题中隐藏着一个前提,对方的回答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很可能是虚假的。你(克瑞翁)这人,你来干什么?你的脸皮这样厚?你分明是想谋害我,夺取我的王位,还有脸来我家吗?喂,当着众神,你说吧:你是不是把我看成了懦夫和傻子,才打算这样干?你狡猾地向我爬过来,你以为我发觉你的诡计,发觉了也不能提防吗?你的企图岂不是太愚蠢吗?(《俄狄浦斯王》)逻辑谬误六:轻率归纳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盘点盖茨、乔布斯、戴尔、扎克伯格等世界级富豪,辍学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这让人不得不思考正规的国民教育对创业者是否真的必要。逻辑谬误七:不当类比将两个或两类“假相似”的对象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这样的做法称为不当类比。太阳是被创造出来照亮地球的。人们总是移动火把去照亮房子,而不是移动房子去被火把照亮。因此,只能是太阳绕地球转,而不是地球绕太阳转。逻辑谬误八:强加因果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因为发生的时间相近等表面联系,就把它们看成是因果事件,叫作强加因果。如今不知因我积了什么德,带挈你中了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范进中举》)逻辑谬误九:循环论证在论证中,尚待证明的结论不能出现或暗含在前提中,否则就是循环论证。循环论证的本质是“因为A,所以A。”我骂(你)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既然我的话是不错的,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鲁迅《论辩的魂灵》)任务四:辨识逻辑错误1.A: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讲理啊!B:你才不讲理呢!偷换论题——违背同一律2.有人主张多运动,有人不主张多运动,这两种观点我都赞同。对两个相互否定判断的肯定——违背不矛盾律“我很讲理”“我并不是不讲理”相互否定,不能同真。3.有人说冬天启动汽车需要预热一下发动机再起步行驶;有人说现在汽车制造技术成熟了,冬天启动汽车后不需要预热发动机,只要视野良好可立即起步行驶。这两种观点我都不赞成。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的否定——违背不矛盾律4.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违背充足理由律相互矛盾,必有一真。5.我爱读外国文学,尤其爱读俄罗斯的、拉美的、古典的。划分不当——违背同一律6.现在的中学生喜欢读玄幻、穿越一类的网络书籍,所以不喜欢阅读文学经典。强加因果——违背充足理由律7.我很相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信的。自相矛盾——违背不矛盾律8.某市公安局抓住了一个惯窃犯,在他的住所搜出大量现金及照相机等赃物。讯问时,此惯犯很不老实,一口咬定现金是拣来的,照相机是几年前从旧货店买的。公安局决定以审讯照相机的来历为突破口,并由证人(照相机被窃者)出庭作证。下面是审讯时的一段记录:审判长:(问证人)“照相机有什么特征吗?”证
人:“有,这个照相机与众不同,它有一个暗钮,不熟悉的人是找不到这个暗钮的,也就打不开照相机。”审判长:“被告,你把这架照相机打开。”被
告:“审判长,假若我把它打开,那就证明照相机是我的!是吗?”审判长:“不对,打开了,并不能证明它一定是你的;而不能打开,那就证明一定不是你的。”后来被告未能打开照相机,迫使他不得不低头认罪。被告的申辩逻辑是“谁能打开这个照相机,照相机就是谁的”,违背了充足理由律。9.某市1919年,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经提出一个问题“某村子里有个理发师,他规定:在本村我只给而且一定要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这是数学史上著名的“理发师悖论”,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理发师胡子越长越长。请问:这个理发师能不能给自己刮胡子?请分析其包含的逻辑矛盾。不刮——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刮——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能给自己刮脸。悖论——违背不矛盾律任务五:辨析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错误①一列火车进站了。有个小伙子抢先上了火车,一看,座无虚席。他就厚着脸皮硬往一位老大爷身边挤座儿。老大爷不高兴了,说:“小伙子,别硬坐了,座位已经满了。”小伙子嘻皮笑脸地说:“老大爷,没办法,我买的就是‘硬座’票。”小伙子说话时故意把“硬座”变换成“硬坐”,属于偷换概念。②有一天,某城市一家餐馆前挂了一个“明天吃饭不要钱”的牌子。第二天刚开始营业,就顾客盈门。可顾客一吃完饭,老板就要钱。人们问他:“牌子上不是写着‘明天吃饭不要钱’吗?”老板答道:“是啊,明天不要钱,今天要钱。”第三天,第四天,老板照收不误。老板故意混淆概念招揽生意。③某报纸曾登载短文,题为《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文中说的是:尼泊尔60%以上的男人抽烟,30%以上的女人抽烟,因此,尼泊尔是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转成了“世界上抽烟人数比例最高的国家”,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同一律”。④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张三是人。因此张三是猿猴进化而来的。违反“同一律”。“人”概念:1.一个动物种类。2.这个种类的每一个个体。⑤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违反不矛盾律⑥唐·苏味道初拜相,依违无所发明,具位而已。常谓人曰:“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摸棱持两端可也。”违反排中律⑦科学家们认为,梦是大脑中主管人体各种功能的各个中心点联合作用的结果。人在睡眠时其部分脑细胞仍然在活动着,这就是梦的基础。最近的研究成果证实,做梦不仅不会影响人的睡眠和健康,而且还是保护大脑健康所必需的生理活动之一。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上述结论?A.根据问卷分析,长期不做梦的人比经常做梦者所需的睡眠时间更长,在休息后有一半人仍会感到疲倦B.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睡眠者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将其阻断,结果发现被试者的血压和体温明显增高C.研究中,梦境被打扰的被试者在醒来后显得焦虑不安,容易紧张,并出现记忆的短期障碍D.调查显示,能完整讲述梦境的被试者相比遗忘梦境者,在工作中更能快速集中注意力,从而工作效率更高如果选B或者C,就属被带跑偏了,B项和C项研究的是做梦过程中受打扰后,被试者出现的情况,这种题目偷换论题,如果稍不小心,就会被带进坑里。而D项对比的是能完整讲述梦境的人和不能完整讲述梦境的人的情况,这些都跟做梦是否有损睡眠质量和大脑健康没有关系,属无关选项。BCD均偏离题干话题,故正确答案为A。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伽利略任务六:赏析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①齐高帝曾与王僧虔赌书毕,帝曰:“谁为第一?”僧虔对曰:“臣书人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赏析:齐高帝的意思是所有人放在一起比谁是第一?王僧虔故意曲解,把人分为了两类,让齐高帝和自己都得了第一,既保全了高帝的颜面,又保留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没有违背自己眼中的事实,不因为对方高高在上就阿谀奉承,也没有为了无关体统的事就冒上犯颜,体现了较高的语言艺术。②有一次外事活动中,有位外国记者用嘲讽的口吻对周总理说:“你们中国人走路都是弯腰的,而我们却是挺直着胸膛走。周先生,您说是吗?”此话一出,语惊四座。周恩来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赏析:弯腰走路、挺着胸膛走的“路”,其实是指现实生活中的路,“上坡路”和“下坡路”的“路”是国家的发展之路,这两个“路”全然不是一个概念。周恩来的回答虽违背了同一律,但却堪称语言艺术“上坡下坡”有利反击了对方的挑衅。③一个西方记者问周恩来:“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吗?有18元八角八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十元、五元、两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十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十八元八角八分……”赏析:这里面的十八元八角八分,显然也不可能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总数,周恩来的回答违背了同一律,但却堪称语言艺术。十八元八角八分,既保守了秘密,又避免了无可奉告带来的尴尬。④一个德军军官指着毕加索描绘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轰炸后惨状的画作《格尔尼卡》,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不,这是你们的杰作。”赏析:毕加索转移对方发起的话题,违背了同一律,但并非不知对方所说的杰作是作品本身,却故意把他换成作品所反映的世界不失时机的表达了愤怒和讽刺,这是一种正义做后盾,机智为手段,谴责为目的的语言艺术。《格尔尼卡》课后练习1.“对同一事物,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这两种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可见,不存在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言。”以下除哪一项外,都与题干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近似?()A.甲:“厂里规定,工作时禁止吸烟。”乙:“当然,可我吸烟时从不工作。”B.有的写作教材上讲,写作应讲究语言形式的美。我认为语言应该朴实,不应追求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C.有意杀人者应处死刑,行刑者是有意杀人者,所以,行刑者应处死刑。D.象是动物,所以小象是小动物。E.这种观点既不属于唯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主义,我看两者都有点像。【答案】E【解析】题干中有个小陷阱,“除哪一项外”,意思是找错误最不类似的。首先要了解题干的错误。题干中两个“共同语言”是不同的概念,不能等同对待:第一个“共同语言”主要指相关的思想话题,第二个“共同语言”主要指语言工具。所以,题干犯的错误为“偷换概念”。A项,偷换了“工作”这个概念,前“工作”指“工作时段”,后“工作”为“具体工作”,错误类似;B项,偷换了“形式”这个概念,把“语言形式”中的“形式”给偷换成了“形式主义”;C项,偷换了“有意杀人者”;D项,“小象”的“小”为年龄的小,“小动物”中的“小”为体积的小,同样为偷换概念。2.分析下面的例子,指出它们分别违背了哪条逻辑基本规律。(1)编辑同志,您说我的作品不够成熟,显得幼稚,那您就把它当成儿童文学发表吧。(2)2月30日,晴。今天一天都没有出太阳,心情真不好。爸爸买回两条金鱼,养在鱼缸里淹死1条,我很伤心。(摘自一小学生日记)(3)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4)在某栋学生宿舍楼内,一男生宿舍经常大声播放音响,众学生纷纷投诉。一次宿管人员前去制止,指责他们道:“你们整天播放音响影响别人休息,这是违反学校制度的。”该宿舍一男生反驳道:“影响别人怎么了,不影响你!”(5)在广州公交BRT某学院站内,某学生向管理员投诉:“你们的公交车总是晚点,那电子班次显示表有什么用!”该管理员反驳道:“要是公车总是准时,那建BRT有什么用?”【答案】(1)“那您就把它当成儿童文学发表”说法不妥,违反同一律,“作品幼稚”指作品的语言形式和思想都不成熟,与“儿童文学”不是同一概念。(2)“2月30日,晴。今天一天都没有出太阳”“养在鱼缸里淹死1条”说法错误,违反矛盾律。2月没有30号。没有不出太阳的晴天,更没有会淹死的金鱼。(3)“都不赞成”说法错误,采纳他的意见与否,二者相互矛盾,不能同时否定,违反排中律。(4)“影响别人怎么了,不影响你!”说法错误,该男生说话违反了同一律。该宿管员对男生说的“你们整天播放音响影响别人休息”中的“别人”是相对于该宿舍人说的,是指这个宿舍外的其他人,当然包括宿管员。(5)“要是公车总是准时,那建BRT有什么用?”说法错误,违反了充足理由律。这名管理员的回答包含了这样的一个推理——公交车总是准时的话,那BRT就没用;BRT有用,所以公交车不总是准时。这是错误的推理,BRT并不是单为候车而建。3.下列各句中,没有不合逻辑语病的一项是()A.如果把萧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学案例分析模拟考卷答案及解析
- crs协议书是什么意思
- 仓单串换协议书
- 婚前协议书有什么用
- 2025年医学心理师心理评估与咨询技能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不签婚前协议书
- 二手车卖车协议书
- 2025年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学月考答案及解析
- 查询树协议书
- 2025年肝胆胰腺外科手术护理技能评估答案及解析
- 子宫破裂护理常规课件
- (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笔试试题(+答案)
-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规程
- 精神专科护士工作汇报
- 客户设备大修方案(3篇)
- 【01-暑假复习】初高衔接点03 因式分解含答案-2025年新高一数学暑假衔接讲练 (通)
- 2025年国有企业管理岗竞聘笔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小区禁毒宣传活动方案
- JG/T 455-2014建筑门窗幕墙用钢化玻璃
- T/CNFAGS 3-2021三聚氰胺单位产品消耗限额
- 一例胃癌患者的疑难病例讨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