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传染病学Infectiousdiseasesindomesticanimals动物传染病与动物传染病学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感染动物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动物传染病学
是研究传染病在动物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其重点在于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一、任务1.保障畜牧业的发展
我国已是世界第一禽蛋和猪肉生产大国,禽肉生产仅次于美国。光是养禽业每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对养禽业有威胁的疾病有80多种,传染病占75%。我国蛋鸡死淘率达20-25%,美、荷等先进国家0.4-0.6%。我国因禽病造成的损失达数百亿元。2.保障人类的健康
控制人兽共患病,保证人类食品的安全。二、传染病的危害性1.传染病可以引起流行,造成大批死亡,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发生传染病时,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所耗费的人力及财力资源等。2.一些人畜共患病严重的危害人类的健康。3.一些传染病引起的死亡率不高,但能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4.影响外贸信誉。
“我的天哪!大街上没有人走动,景象一片凄惨。许多人病倒在街头......我遇到的每个人都对我说,某某病了,某某死了......”佩皮斯于1665年10月16日鼠疫耶氏菌 (Y.pestis)AIDS艾滋病病人与卡波氏肉瘤传染病的特点1.由病原微生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引起;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4.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免疫;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三、感染的类型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大多数感染均属于这种类型)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动物机体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微生物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例如:猪肺疫、马腺疫等)。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员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或体内原来存在的另一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例:慢性猪瘟经常继发感染猪副伤寒、猪肺疫等。)局部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强或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重,并引起一定病变的称为局部感染(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各种脓创)。
全身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则发生严重全身感染。表现形式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学症、败血症、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有代表性临诊症状者(如:马腺疫-颌下淋巴结肿大、猪瘟-肠纽扣状溃疡等)。非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其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如:非典型性鸡新城疫)最急性: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突然死亡,症状的病变不显著。(如牛羊炭疽、巴氏杆菌病、绵羊快疫、猪丹毒等)。急性:病程较短,自几天到二、三周不等,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如急性炭疽、猪瘟、猪丹毒等)。亚急性感染:病程稍长,症状比较缓和(如疹块性猪丹毒和牛肺疫等)。慢性感染: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临诊症状常不明显或者甚至不表现出来。(如布病、结核病、喘气病等)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处于感染的状态,(例一些疱疹病毒、批膜病毒、副粘病毒及反转录病毒科所属的病毒)。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的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例:绵羊的痒病、疯牛病、人的库鲁病)。温和性感染:临诊表现比较轻缓的类型(如温和性猪瘟)毒血症(toxemia):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例如白喉、破伤风等。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菌血症(bacteremia):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等。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五、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畜、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畜(人)群易感性。流行过程本身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传染源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动物(人)。患畜
隐性感染者沙门氏菌病、猪丹毒病原携带者如伤寒、猪喘气病受感染的人某些传染病,如人型结核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由外界环境中各种因素所组成,从最简单的一个因素到包括许多因素的复杂传播途径都可发生。空气、飞沫、尘埃主要见于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等。水、食物、苍蝇主要见于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等。用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也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吸血节肢动物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土壤当病原体的芽袍(如破伤风、炭疽)污染土壤时,则土壤成为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可经胎盘、卵及产道传播。六、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对策综合性防疫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畜群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对策计划性:建立相应防疫组识,应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因时因地制宜: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采取有主导环节的综合性措施:一般采用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的措施。但应尽快找出效果最大的主导性措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注意:协同作战,反复防制。基本思路:应把传染病消灭在未发生以前,如果发生则把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综合性防疫措施可为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两方面的内容。平时的预防措施a.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家畜机体的抗病能力。b.定期预防接种计划。c.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d.认真贯彻执行检疫和屠宰检验等各项工作,以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e.各兽医机构应调查研究当地疫情分布,组织相邻地区对家畜传染病的联防协作,有计划地进行消灭和控制,并防止外来疫病的侵入。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并通知邻近单位做好预防工作。迅速隔离病畜,污染的地方进行紧急消毒。若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如口蹄疫、炭疽等应采取封锁等综合性措施。疫苗实行紧急接种,对病畜进行及时和合理的治疗。死畜和淘汰病畜的合理处理
控制传染源包括传染病的报告、诊断、检疫、隔离封锁和治疗等措施。
疫情报告发现畜禽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必须立即报告当地畜禽防疫检疫机构。特别是可疑为口蹄疫、炭疽、狂犬病、牛瘟、猪瘟、鸡新城疫、牛流行热等重要传染病。
检疫
实施检疫的动物包括各种家畜、家禽、皮毛兽、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等;动物产品包括生皮张、生毛类、生肉、种蛋、鱼粉等;运载工具包括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车船、飞机、包装等。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国境口岸检疫、进出境检疫隔离隔离病畜和可疑感染的病畜是防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象病畜:可疑感染家畜:假定健康家畜: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封锁当爆发某些重要传染病时,除严格隔离病畜之外,还应采取划区封锁的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自考本科专业发展与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的评价标准试题及答案
- 2025农业银行贷款合同范本
- 行政管理的社会超级结构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5合作伙伴(公司)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管理心理学考试注意事项试题及答案
- 现代管理学中业务流程再造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5婚礼策划公司员工合同样本
- 2025家庭雇佣家政服务员合同
- 第四课:印巴战争
- 电气设备-开篇绪论汇编
-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技术管理策划书(48页)
- 婚无远虑必有财忧法商思维营销之婚姻篇74张幻灯片
- 红外图像处理技术课件
- 小学一年级人民币学具图片最新整理直接打印
- 投掷:原地投掷垒球
- 港口码头常用安全警示标志
-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技术PPT课件
- 电梯快车调试方法
- 主要材料损耗率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