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习目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目录1、佛教文化的传入2、西方文化的传入(西学东渐)2、对中亚、西亚及欧洲1、对东亚和东南亚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佛教文化的传入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1)概括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2)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有何影响?材料1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材料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唐】惠能材料2“烦恼”——语出《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材料4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范缜《神灭论》1、佛教文化的传入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2)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有何影响?1、佛教文化的传入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①
佛教思想中对宇宙、人生的分析,蕴含着独到的哲学智慧,对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具有启迪作用。
②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很多都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纳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③
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佛教建筑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是中化文化的瑰宝。
④佛教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有何影响?1、佛教文化的传入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五阴盛苦等八苦。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樂”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乐于接受和利用的。——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问题探究:为什么佛教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1、佛教文化的传入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①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具有包容性、融合性;②佛教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实现本土化③适应统治者控制民心的需要,有利于维护统治。2、西方文化的传入(西学东渐)★小组活动:阅读教材并搜集相关资料,分组概括明清时期到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史实及影响。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四小组2、西方文化的传入(西学东渐)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明清之际第一小组①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②清政府任命汤若望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
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材料1601年,利玛窦身穿儒服来到北京城,受到了万历帝的优礼。他在北京住了十年,连续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圆融较义》《万国舆图》等图书,其中有一些是与徐光启、李之藻等合译。——摘编自颐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第二小组19世纪中叶①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②设立京师同文馆;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创办江南制
造总局翻译馆。(洋务运动)材料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船、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做出重大贡献。——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第三小组19C末20C初①资产阶级维新派,效仿西方君主立宪制,开国会设议院,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②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材料梁启超主张改革法制,应该“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行中国之意”,走中法与西法相结合的道路,既要吸收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遗产。——摘编自刘新《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第四小组20世纪早期①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②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材料马克思主义学说很符合中国国情,很能够指导中国革命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它是经过种种选择比较之后,它不是一个人,是一批人,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期中主要是思想先进的青年人,要救国救民,大家共同认定的。——《思想解放史录》【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层次派别和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实践活动器物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编译书籍仿制西方战舰地主阶级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平改良,君主立宪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革命,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材料1在明末的西学东渐中,传教士利玛窦占据核心地位,此人适应中国文化的传教策略,使得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成为可能。同时留下了一系列科学著作,如《山海余地舆图》《几何原本》,在科学传播方面,西洋历法是利氏赖以在中国立足的重要工具,借助于传教士而得以传播的西学,可以说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和平平等的西学东渐。——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2
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西学再度开始进入中国。这一次,政府官员开始出使、考察、翻译机构的设立促使大量西学书籍的出版,新式学堂聘用大量外籍教员,并且开始派遣留学生。另外,这一时期传入的西学,举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政治制度……总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所有组成部分,统统展示在中国人面前,并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的不同层次全面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外壳与精神内核。——冯天渝《中华文化史》★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两次西学东渐的区别,分析第二次西学东渐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对比两次西学东渐(1)区别方式:主动——被动渠道:传教士——学堂、翻译机构、外籍教员、留学生内容:宗教、科学——制度、思想范围:限于统治阶层——社会各阶层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材料1在明末的西学东渐中,传教士利玛窦占据核心地位,此人适应中国文化的传教策略,使得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成为可能。同时留下了一系列科学著作,如《山海余地舆图》《几何原本》,在科学传播方面,西洋历法是利氏赖以在中国立足的重要工具,借助于传教士而得以传播的西学,可以说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和平平等的西学东渐。——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2
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西学再度开始进入中国。这一次,政府官员开始出使、考察、翻译机构的设立促使大量西学书籍的出版,新式学堂聘用大量外籍教员,并且开始派遣留学生。另外,这一时期传入的西学,举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政治制度……总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所有组成部分,统统展示在中国人面前,并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的不同层次全面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外壳与精神内核。——冯天渝《中华文化史》★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两次西学东渐的区别,分析第二次西学东渐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对比两次西学东渐(2)影响:①冲击传统文化,推动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②近代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③推动中国改革和革命运动兴起④近代教育出现,培养大量近代人才。⑤推动社会习俗变迁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文字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基础上,创造本国文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1、对东亚和东南亚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思想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1、对东亚和东南亚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制度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基本一样。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制度,以儒学思想为指导,推行了“推古朝改革”……唐帝国建立后,公元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在此后二百多年中,日本共任命遣唐使18次。在返日的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大化革新……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新罗统一朝鲜后,更以唐制为立国规范……在学制上,新罗仿唐置国学,设儒学科和技术科。——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1、对东亚和东南亚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其他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1、对东亚和东南亚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对中亚、西亚及欧洲科学技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等四大发明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对推动当地教育、政治、商业等活动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德]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思想文化“中国热”——孔子的思想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2、对中亚、西亚及欧洲1687年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在巴黎印行了《中国哲学家孔子》,书中附有《大学》《中庸》《论语》的拉丁译文。作为首次向欧洲介绍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译本一出版就引起了强烈反响。1691年英文译本出版,书名叫《孔子的道德》……孟德斯鸠等著名启蒙运动思想家都仔细研读过此书。当时整个欧洲到处可以听到颂扬中国的声音。
——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合作探究】材料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效仿
——周晚菲《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1)背景: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③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和专制统治的需要④中国儒家思想的优秀成分,具有借鉴价值(2)认识:①文明没有优秀之分,东西方文明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②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有利于世界文明的发展;③文明发展应该体现出继承性、包容性和开放性。【课堂小结】中华文化佛教西学东渐(技术)明清时期(器物-制度-思想)近代对东亚和东南亚对中亚、西亚及欧洲传入传出文字、思想制度、建筑服饰……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文明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素养提升】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连续发展,中华文化不仅在过去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着自己的贡献。★结合所学,联系社会生活,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提示:科技方面——青蒿素、杂交水稻国家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课堂练习】1、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证券行情分析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纯棉羽绒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动订书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生态环境保护的施工文明措施
- 幼儿园家长委员会职责与亲子活动
- 体育赛事开幕式程序流程
- 小学五年级数学语言艺术结合计划
-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安排与计划
- 烟草产品推广计划及岗位职责
- 2024-2025年幼儿园家长沟通总结范文
-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解读
- 基于AIGC的设计学专业环境设计类课程中教学模式转型与探索
- 有机肥料腐熟度识别技术规范 -DB37-T 4110-2020 山东
- 2025年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S市某大学宿舍楼工程招标控制价文件编制》13000字(论文)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2023
- 外研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 1 学情调研测试卷(含答案)
- T-GXAS 530-2023 桑螟防治技术规程
- 《智能建造技术与装备》 课件 第一章 绪论
- 华为战略解码解读
- 庄子课件完整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