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古文翻译_第1页
暑假古文翻译_第2页
暑假古文翻译_第3页
暑假古文翻译_第4页
暑假古文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疏广传》疏广字仲翁,是东海兰陵人。年轻的时候好学,通晓《春秋》,在家教授学业,求学的人从远方投奔到他的门下。他被征召担任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疏广调任太傅。疏广哥哥的儿子疏受按贤良的资格被举荐担任太子家令。疏受讲究仪礼,谦恭谨慎,敏捷而且善于辞令。汉宣帝到太子的宫中来,疏受进见皇帝,能应对自如,宣帝非常高兴,不久,授给疏受以少傅的官职。太子的外祖父特进平恩侯许广汉认为太子年轻,报告皇上,让他的弟弟中郎将护卫太子家。皇上用这件事来问疏广,疏广回答说:“太子是国家储君,老师和朋友一定是天下英雄俊杰,不应该惟独亲近外亲许氏。况且太子自己有老师,官员属下已经全备,现在又让许舜护卫太子家,这是十分浅陋的做法,也不是用来广布太子的美德于天下的做法。”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对,把这个意思告诉了丞相魏相,魏相摘下官帽谢罪说:“这不是臣等所能比得上的。”疏广从此更被皇上器重,多次受到皇上的赏赐。太子每次上朝,由太傅少傅前导,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同为太子老师,朝廷上下把这作为荣耀。他们在这样的职位上五年,皇太子十二岁,就通晓《论语》《孝经》。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有这样的说法,‘知道满足不会受辱,懂得止步没有危险’,‘功成名就主动引退,符合天道’。如今官做到二千石,官当成了,名声树立了,这样还不离职,恐怕要后悔的,还不如我们父子二人一起出关,告老还乡,寿终正寝,不也很好吗?”疏受磕头说:“听从大人指教。”当日父子一起借口有病(请假)。满三个月皇帝准许续假回家治病,疏广就说病加重了,上书请求辞官退休。皇上因为他们父子年纪很老了,全都准许退休,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送黄金五十斤。公卿大夫朋友同乡在东都门外设帐设宴饯行,前来送行的人有几百辆车之多,辞别而去疏广回到家乡以后,每天让家人陈设食具,摆上酒食,邀请族人老友宾客一起娱乐。多次询问家中还剩有多少金子,催促卖掉来供设酒食。过了一年多,疏广的子孙私下对他兄弟辈中所喜爱信任的老人说:“子孙希望赶在大人在世时多少置办些家产立下基业,如今每天吃吃喝喝,资财将要耗尽。应该凭您老人家的身份,劝说大人置买田宅。”老辈人就在闲暇的时候对疏广说了这些打算,疏广说:“我难道老糊涂了不顾念子孙吗?但是原本有旧田宅,让子孙在这些田宅里辛勤劳作,足够供应穿衣吃饭,跟普通人一样。如果再增加他们的财产而出现赢余,只不过是让子孙怠惰罢了。贤明的人有过多财富,就会抛弃自己的志向;愚昧的人有过多财富,就会增加他们的过失。再说富有的人,是众人怨恨的对象;我既然没有什么用来教化子孙的,就不打算增加他们的过失又招致众人对他们的怨恨。另外,这金子是皇上赏赐给我用来养老的,所以乐意跟乡亲宗族共同分享这些恩赐,来度完我的余生,不是也可以吗!”于是族人心悦诚服。《后汉书•杨震列传》杨震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人。杨震年轻时好学,向太常桓郁学习《欧阳尚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无不寻根问底。众儒士给他的评价是“关西孔子杨伯起”。曾客居在湖县,不答理州郡的征召有数十年,大将军邓鹭听说他是贤人而征辟了他,推举他为茂才,经过四次升迁,担任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到郡就任,路过昌邑,原由他荐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担任昌邑,原由他荐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担任昌邑县令,拜见了他,到晚上怀装黄金十斤送给杨震。杨震说:“故人了解君,君不了解故人,是什么原因?”王密说:“黑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说什么没人知道!”王密抱愧而去。后来转任涿郡太守。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请。子孙常常吃蔬食步行,旧友长者中有人想劝他开发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世称他们是清白官员的子孙,把这种名声留给他们,不是也很厚重吗?”延光二年,代替刘恺任太尉。安帝舅舅大鸿胪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杨震不顺从。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也推荐所亲近的人给杨震,杨震又不听从。司空刘授听说后,立即辟用上述二人,十天之中全都被提拔。因此杨振更加遭到怨恨。当时诏遣使者为乳母大修房宅,中常侍樊丰和侍中周广、谢恽等人更是乘机扇动,扰乱朝廷。杨震前后上书,逐步说到痛处,安帝已心中不平,而樊丰等人全侧目怨愤,都因为他是名儒,不敢加害。不久有河间国的男子赵腾到宫阙上书,指明国家得失。安帝发怒,于是将他捉到诏狱中拷问,定以罔上不道罪。杨震又上疏解救他说:“臣听说尧舜时代,把谏鼓谤木立在朝中;殷周的哲王,有小民怨骂,则自我反省,崇尚德教。所以耳聪目明,言论不讳,博采百姓的良策,使下情无所隐瞒。现在赵腾因言辞激烈而定罪,与杀人犯法不同,乞请减除罪名,保全赵腾,以鼓励柴夫、轿夫等百姓提出建议。”安帝不理,越腾竟死于都市。恰逢三年春天,东巡岱宗,樊丰等利用乘舆在外地,竞相修建房舍,杨震的部下高舒召大匠令史核查此事,查出樊丰等人所伪造下发的诏书,具实写成报告,等安帝一行回来后上奏。樊丰等知道后,惊惶恐怖,正遇太史说星象出现逆行,于是一起诬隐杨震说:“自从赵腾死后,深为怨恨;而且是邓氏的故吏,有愤恨之心。”等到车驾返回,在太学等待吉时入宫,晚上便派使者下诏收取杨震的太尉印绶,于是杨震闭门谢绝宾客。樊丰等人仍厌恶他,于是请大将军耿宝上奏杨震是大臣而不服罪,心怀怨恨,有诏将杨震遣送回本郡。杨震走到洛阳城西的几阳亭,便慷慨对他的儿子、门人说道:“死是士人正常的责任。我蒙恩位居上司,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将他们诛除,厌恶受宠女子的劣迹而不能禁止,有何面目再见日月!身死的那天,用杂木做成棺材,用布做单被刚够盖住身体,不要归葬墓地,不要设祭祀仪式。”于是饮毒药而死,时年七十余岁。过了一年多,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被处死,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到宫阙追诉杨震冤死的事。朝廷都称赞杨震的忠诚,于是下诏任命他的两个儿子为郎,赠钱一百万,按礼节改葬杨震于华阴县潼亭,远近的人都赶来会葬。《郭嘉传》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起初,郭嘉到北方去拜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对考察核选自己为之效命的君主一事,十分审慎,所以一百次行动就能一百次成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袁公只想效法当年周公礼贤下士之举,但却不知晓用人的奥秘。做事头绪太多,把握不住要领,喜好谋划,却没有决断,要想和这样的人共同拯济天下大难,成就王霸大业,太难了!”郭嘉在这时随即离开了袁绍。先前,颍川郡的戏志才,是一个善于出谋划策的人,魏太祖曹操对他很是器重。可惜他过早去世了。曹操写信给荀彧说:“自从志才死后,没有可以同我商议大事的人。汝南、颍川奇士确实很多,有谁可以来代替他这个位置呢?”荀彧便推荐郭嘉。曹操召见郭嘉,纵论天下大事。曹操说:“使我成就天下大业的,必定是这个人了。”(郭嘉从曹操那里退出后,也高兴地说:“他真的是我能为之效命的主上啊!")曹操表荐郭嘉为司空军祭酒。孙策知道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想渡江向北方进发以便袭击曹操的许昌。曹操的人知道了都非常恐惧,郭嘉预料到,说:“孙策新近兼并了江东,所杀的都是能让别人为他们死命卖力的英雄豪杰。但他办事轻率,装备也不齐整,(虽然拥军百万,但他若出兵中原,则无异于是一人独行。)如果有刺客埋伏他,一个刺客就能将孙策杀了。在我看来,孙策一定死于匹夫之手。”孙策还未渡江,果然被许贡的门客刺杀了。曹操打败袁绍,袁绍死后,曹操又在黎阳讨伐袁谭、袁尚,每仗皆胜。曹军诸将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剿灭袁氏,郭嘉说:“袁绍宠爱这两个儿子,不知立谁继承好。有郭图、逢纪为他们出谋划策,两人一定起内江,离间。我们急于攻打他们就会联合,我们缓一缓他们就会起内江。不如挥军南进荆州,假装进攻刘表,等待他们的内江;内江起来我们再打,一举就可以胜利了。”曹操说:“好。”之后率军南征。大军到达西平,袁谭、袁尚果然开始争夺冀州。袁谭被袁尚打败,撤军守平原,派辛毗求降。曹操援救袁谭,最后攻破邺城。(又进攻南皮的袁谭,冀州就被曹操平定了。封郭嘉为消阳亭侯。)曹操将要去征讨袁尚及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的乌丸。部属中许多人担心,刘表会派刘备乘机袭击许县,以讨伐曹操为名相号召。郭嘉说:“操公虽然威震天下,但那乌丸依仗其地处僻远,必定没作防备。可趁其没有防备,我军突然袭击,定可取胜。况且袁绍对汉人和乌丸人都有恩德,而袁尚兄弟还在那里。现在魏对青、冀、幽、并四州的百姓,只是用威势使他们归附,还没有加施恩德。舍弃这四州而南征刘表,那袁尚必然凭借乌丸的资助,招纳为其主拼死效命的人;乌丸一动起来,汉胡百姓都将回应。这会使蹋顿产生入侵的野心,成就他非分贪图的计谋,只恐青、冀二州就不是我们所有的了。刘表这人,不过是个清淡虚夸的空谈家罢了。他自知其才力不足以驾驭刘备,若是重用刘备,又担心不能控制;轻任刘备,那么刘备不会为他效力。因此,即便我们倾全力远征乌丸,曹公您也用不着担忧什么了。”曹操于是率军出发。来到易县时,郭嘉说道:“兵贵神速。现在我军行军千里攻击敌人,辎重很多,难以迅速得到有利的时机,况且敌人听到消息,必定有所戒备;不如留下辎重,轻装兼程进发,出其不意。”曹操于是悄悄出了庐龙塞,直捣单于的大本营。敌人听说曹操到来,惊恐不已,仓促应战。曹军大破敌人,斩杀蹋顿以及名王以下许多将领。袁绍和他的哥哥袁熙逃往辽东。郭嘉谋略过人,善于处理事情。曹操说:“难得有一个郭奉孝能理解孤的内心。”郭嘉38岁,从柳城回来,得病,曹操非常着急。后来郭嘉病死,曹操来亲自为郭嘉吊丧,悲痛万分,对荀攸等人说:“各位皆与孤年龄相近,只有奉孝最年轻。以后到了孤快不行的时候,本想将后世托付给郭嘉,郭嘉却中年夭折,命中注定吗?”曹操上表朝廷说:“军师祭酒郭嘉,从与孤征战开始,已经11年了。每当有大会议,敌军兵临城下,其他人都没有拿定主意,只有郭嘉敢于决定。要想平定天下,郭嘉的谋略最高。郭嘉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郭嘉的功勋,是确确实实不能够忘记的。建议给郭嘉增户800,与以前的加起来一共上千户。”追授郭嘉贞侯。后来,曹操征讨荆州回来,行至巴丘时,军中发生病疫,只得烧掉船只,曹操叹息地说:“若是郭奉孝还在,不会让我弄到如此地步。”《元岩传》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元岩喜欢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他刚正耿直有度量,注意培养自己的名节,年轻时与渤海的高颎、太原的王韶志同道合,交情很好。入后周为官,多次升迁至内史中大夫,封为昌国县伯。(周)宣帝继位,施政昏庸残暴,京兆郡丞乐运就抬着棺材到朝堂,陈说宣帝八方面的过失,语言厉害情辞非常恳切。宣帝非常生气,将要杀他。朝中大臣都惊恐畏惧,没有人敢出面救乐运。元岩对人说:“三国时的臧洪为了朋友,尚能和陈容同日赴死,又何况商朝时还有比干那样的诤臣呢!假若乐运免不了被处死,我将和他一起死。”元岩到朝堂中请求见宣帝,元岩对宣帝说:“乐运知道上书面奏一定得死,他之所以不顾及自己的性命,是想取得后世的名声。陛下如果杀了他,就成就了他的名声,落入他的圈套中了。不如安慰一下他,把他打发走,以此来显示陛下的大度。”乐运因此得以免死。后来宣帝要诛杀乌丸轨,元岩不肯书写诏书。御正颜之仪恳切进谏,宣帝不听,元岩进去接着进谏,他脱下头巾叩头,三次跪拜三次进谏。宣帝说:“你想要与乌丸轨结党吗?”元岩说:“臣不是想与他结党,只是担心滥杀大臣让天下人失望。”宣帝非常生气,让太监打元岩的脸,于是被罢职,回到了家里。高祖做丞相时,元岩被加位开府、做了民部中大夫。等到高祖登上帝位,元岩担任了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食邑有二千户。元岩为人威严稳重,通晓世事,每当上奏表,议朝政,他都能侃侃而谈,一脸庄重之色,在朝庭上进谏,当面驳斥,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皇帝和三公九卿都尊敬他畏惧他。当时高祖刚刚即位,时常对后周诸侯势力衰弱感到痛心,因此招致灭亡,因为这把各位皇子分封为王,权势等于王室,(想)用这种分封王子的办法建立磐石一样的稳固统治,于是派遣晋王杨广镇守并州,蜀王杨秀镇守益州。当时二位王子年纪都小,于是就广泛地选择忠贞优秀,有极高威望的人作他们的辅佐。当时元岩与王韶都因以耿直而闻名,人们说他们二人才华等于高颎,因此让元岩担任益州的总管长史,王韶担任河北道的行台右仆射。高祖对元岩说:“您是作宰相的大材,现在受点委屈辅佐我的儿子,这就如同曹参辅助齐王一样。”等到元岩到任,法令明白严肃,官吏和百姓都称赞他。蜀王本性喜好奢侈,曾经想用蛮人作太监,又想将活着的死刑犯剖腹,取出死囚的苦胆作药。每次元岩都不听从命令,径直到蜀王宫中极力进谏,蜀王每次在认错之后,不再作这样的事,他畏惧元岩的为人,做事时每每遵循法度。益州的各种案子,凡是经元岩审理过的,没有人不高兴心服。那些被判罪的人,互相说:“平昌公治我们的罪,我们还有什么怨恨的呢。”高祖很欣赏他,赏赐很优厚。开皇十三年,死在官任上,皇上悼念惋惜了好长时间。(益州百姓,没有不落泪的,到现在还在思念他。元岩死后,蜀王就能随便做他想做的事了,渐渐地到了违背法令的地步。和妃子一起出外打猎,以弹射人,捕了许多山里的蛮人,用他们充当宦官。手下的辅佐的人没有人能够劝阻。等到杨秀获罪,皇上说:“元岩如果还在,我儿子怎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元岩有儿子弘嗣。任给事郎、司朝谒者、以及北平通守。)《顾宪成传》顾宪成聪明过人,幼年就有志于圣学。既然被削籍在家,更加深入研知力主排斥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的学说。无锡旧有东林学院是宋代杨时讲道的地方,顾宪成与其弟顾允成倡导修复它,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建。落成后顾宪成带领志同道合的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在其中讲学学者称他为泾阳先生。当时,士大夫的抱负为世不容,于是退隐山林,闻风响应,以致学舍容纳不下。顾宪成曾经说:“在朝廷做官,志向并不在皇上,在边地做官,志向不在民生,居于水边林下,志向不在世道,君子是不这样做的。”所以他在讲学之余往往议论朝政,品评人物。朝廷之士仰慕他的风范多和他遥相呼应。由此东林名声大噪,而忌恨的人也多。等到淮南巡抚李三才被弹劾顾宪成送信给叶向高、孙丕扬为他恢复名誉。御史吴亮将它刻在邸抄中,攻击李三才的人大哗。而那时于玉立、黄正宾等人依附其间,颇有轻浮好事的名声。徐兆魁之徒于是以此为攻击东林党的口实徐兆魁在奏疏上攻击顾宪成肆意诋毁。声称浒墅有条小河,东林党占用其税收作为书院的费用。关使到东林就以文书招请,假使关使没有应邀前往,也必定给予丰厚的报酬;讲学所至,仆人随从如云,县令令馆舍予以供应,没有二百金办不到;聚会时必定谈论时事,郡邑做事偶然与他们意见不同,必令郡邑改正;受了黄正宾贿赂。他的话没有一句得到证实。光禄丞吴炯上奏为顾宪成一一辩白因而说:“顾宪成送信救李三才,是有些出格,我尝责怪他,顾宪成也后悔。现在顾宪成被诬告,天下将因此作为讲学的惩戒,闭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耗减,不是小事情啊!”奏疏上后,皇上不予回答。嗣后攻击顾宪成的人没有断绝等到他死后,还有人攻击。凡是救李三才的,争论辛亥京官考察的,护卫太子的,揭发韩敬科场舞弊的,请勘查熊廷弼的,为张差梃击而抗旨上疏的,最后争论移宫案、红丸案的,违背魏忠贤的人,都被指为东林党人,没有一天不遭到抨击。凭借魏忠贤的邪恶势力将他们一网打尽。杀的杀禁的禁,贤明之士再也见不到了。崇祯登基后,渐渐有所任用。但朋党势力已经形成无耻小人势力大张,使国家受害,明代灭亡后才停止。《管仲传》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对他很好,不把这种事对外说。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起来了。鲍叔于是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得以成功,多次会集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都是根据管仲的计谋。管仲说:“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缘故。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三次作战,三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鲍叔在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之后,甘愿身居管仲之下。鲍叔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十几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为有名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颂鲍叔能够识别人才。管仲在齐国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说:“仓库充实了,人才知道礼仪节操,衣食富足了,人才懂得荣誉和耻辱。君主如能带头遵守法度,那么,父母兄弟妻子之间便会亲密无间。礼义廉耻得不到伸张,国家就要灭亡。国家颁布的政令像流水的源泉一样畅通无阻,是因为它能顺应民心。”因为道理浅显,容易实行。百姓所要求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提供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抛弃它。管仲为政,善于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重视控制物价,谨慎地处理财政。桓公实际上是由于怨恨少姬,南下袭击蔡国,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命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后来又想违背同曹沫的盟约,但管仲借助这个盟约使桓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就是索取的道理,这是治理国政的法宝。”管仲的财富足以和公室相比,他有三归高台,又有反拈,但齐国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死后,齐国仍然遵循他制定的政令法规,常比各国诸侯都强大。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小看他莫非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劝勉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称霸吗?《孝经》说:“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亲”。这难道不是说的管仲吗?《李姬传》名妓姓李名香,她的母亲叫贞丽。贞丽颇有任侠的风度,曾经与他人赌博,一夜之间输尽千金。她所结交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跟宜兴人陈贞慧特别要好。李香是贞丽的养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聪明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