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虚拟仿真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虚拟仿真是一种可创立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虚拟仿真技术的开展为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技术支持。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室已用于课堂教学,对于改善实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将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各个独立的实验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综合的实验工程。但其具有耗时长、价格贵以及空间局限等特点,因此传统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开展,虚拟仿真技术的引入将有助于缓解实验资源和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虚拟仿真;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
本文引用格式:刘灵,等.虚拟仿真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22,7(50):13-15,35.
ApplicationofVirtualRealityTechnologyinprehensiveExperimentalTeachingofMolecularBiology
LIULing,SUNXiao-ming,SUNYa-nan,RENYuan-yuan,SUChao,TIANShan-shan,ZHANGWei
(TianjinMedicalUniversity,Tianjin)
Abstract:VirtualRealityisaputersystemthatcreatesandexperiencesVirtualWorld.Thedevelopmentofvirtualrealitytechnologyprovidesconvenientconditionsandtechnicalsupportforthereformofexperimentalteachingofmolecularbiology.Thevirtuallaboratoryofmolecularbiologyhasbeenusedinclassroomteachingandachievedremarkableresultsinimprovingexperimentalteachingeffect,enhancing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andcultivatingstudents"creativityandimagination.Theprehensiveexperimentalteachingsystemofmolecularbiologyintegrateseachindependentexperimentalintoaproject.However,aprehensiveprojectistime-consuming,expensiveandlimitedinspace.Thetraditionalmodelcannolongermeetthedevelopmentofteaching.Thevirtualrealitytechnologywillalleviatethecontradictionbetweenexperimentalresourcesandteachingneeds.
Keywords:Virtualreality;MolecularBIOLOGY;prehensiveexperiment
一引言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和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理论动手才能、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尤为重要【1】。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科研问题的才能。通过一个系统的学习来掌握各项技术,进步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感性认知,激发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2】。我校已针对根底医学专业增设了"基因克隆技术";课程,该课程是将实验教学与科研素质培训相结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详细授课内容为"p62基因的重组及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该课程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该课程存在耗时长、价格贵、空间受限等问题,阻碍了综合性实验在学生中的广泛开展。因此,我们将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教学途径,通过虚拟网络、三维动画等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困境,同时新的教学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步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3,4]。
二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它是充分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及各类先进的传感器的一种集成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和便捷性等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登录仿真平台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操作训练。从而到达优化教学过程、进步教学质量的目的。虚拟仿真实验的概念,最早在1989年由美国的WilliamWolf教授提出,用来描绘一个计算机网络化的虚拟实验环境。虚拟实验技术在科学研究、虚拟实验教学、教育、娱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2022年教育部在全国推进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工作,加速了高校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系统化的开展。目前许多高校根据需求建立了虚拟实验室,充分利用该技术的优势辅助研究与教学。
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模拟传统现场的环境,反映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在学习对象人数较多,实验条件和实验课时有限,需要学生自主设计课题的情况下,虚拟实验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虚拟实验室并不是要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室,而是作为现实实验室的补充。
三综合设计性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开展的现状及局限性
为了加强学生创新才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步学生的理论才能和科研才能,我校加快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逐步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比例。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是进展教学改革,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重点课程[6,7]。
基因克隆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技术,也是本科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我校针对根底医学专业开设了"p62基因的重组及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课程主要是通过构建一个具有特殊标签的重组蛋白质粒,为研究蛋白的定位及功能提供便利工具。详细为以绿色荧光〔GFP〕标签为载体,以p62基因为研究对象,来实现交融基因的构建和表达。该课程总体分为两大局部:重组基因的构建及重组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鉴定。其中重组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鉴定,涉及细胞的培养及转染、荧光显微镜的应用、蛋白的提取及BCA浓度测定、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等,涵盖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多项实验技术,在肿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其实验技术多、耗时长、试剂昂贵及无菌细胞操作间场地的限制等,使其在本科教学中难以广泛开展,而只能在根底医学专业开展小班教学。详细表达在以下几方面。
〔1〕耗时长
课程涉及细胞培养、细胞转染、蛋白免疫印迹等实验,本身耗时较长,其中包含很多等待的时间,顺利开展需要约一周时间,而且学生需要不断探究实验条件。采用虚拟仿真教学,大约需要2-3小时,学生即可掌握操作过程。
〔2〕空间限制
该实验的开展需要装备独立的细胞培养间,并要求严格无菌操作。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只能轮流在生物平安柜中操作,增加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并且多人操作增加了细胞污染的可能性。虚拟仿真实验打破了空间限制,不需要为了广泛开展而进展大规模的实验室改造,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练习,充分掌握细胞无菌操作技术。
〔3〕消耗高
实验需要血清、胰酶、培养基、转染试剂、BCA试剂盒、抗体等,试剂耗材费用昂贵也是限制因素之一。虚拟仿真实验摆脱了试剂耗材费用昂贵的难题,并可以重复进展,同时降低了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损耗,既经济又环保。
虚拟仿真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应用中还有一些优势,主要表达在以下几方面。
〔1〕防止危险操作和有危害的试剂
对于存在潜在危险的实验或者需要接触有毒试剂的实验,在本科实验教学中,一般采用视频授课或者理论讲解,学生无法直接参与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那么可以让学生在虚拟情景下操作,完成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可以放心地去做各种危险或容易发生意外状况的实验。例如,溴化乙锭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可用于观察琼脂糖中的DNA,但其具有一定毒性,虚拟的核酸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可以防止EB直接接触皮肤所带来的致癌危险;丙烯酰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经毒性,虚拟的SDS实验,可防止配胶灌胶过程中发生的意外。
〔2〕更加注重实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的设计实验,假设没有按照预定的程序进展,得到的将是错误的实验结果。为了更好地理解整个实验,学生可以将实验重复屡次。另外,教师在平台上上传所涉及实验的讲义、课件及实验操作录像,鼓励学生学习根本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流程。同时,上传相关参考文献,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再由指导教师给与点评和修正,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因此,虚拟实验教学大大进步了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虚拟仿真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实验工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现实实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虚拟的实验环境,使学生完成实验原理的预习、实验过程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工作,从而摆脱了实验场地、试剂、耗时等的束缚,使得教学实验得以广泛的施行[8,9]。以培养"根底扎实、创新精神强、理论才能强、综合素质高";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我校将采取虚实结合〔实际/现实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线上线下结合、科研教学结合的教学形式,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图1〕。
"p62基因的重组及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课程主要分为两个板块,p62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重组基因的表达。构建质粒板块采取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时机,进步学生的实验技能。重组基因的表达板块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的优势,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和空间,既丰富了学生学习形式,又弥补学生不能反复进展实验操作的缺乏。虚拟实验板块详细分为三个局部:细胞的培养及转染;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整个操作模块仅需2-3小时即可完成,而且不需要大规模的无菌细胞间的改建,同时摆脱了试剂耗材费用昂贵的难题,降低了实验仪器设备的耗损。
该虚拟仿真实验工程将设置学习系统、演示系统、操作系统及考核评价系统〔图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负责实验原理的讲解、操作要领的指导和实验过程监控,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为学生提早参与教师科研团队、创新创业工程或大学生各项创新性大赛奠定了根底。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工程的建立,解决了时间、空间、经费等对开展现实实验的限制,使许多现实中难以实现或是不易大规模开展的实验工程得以推广,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完善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实验通过虚实结合,采用虚拟仿真操作,可以大大节约本钱,学生可以重复操作,稳固练习。同时,线上线下的结合,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打破只能通过课本或者固定地方授课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形式,在宿舍或者远程自我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更加直观。虚拟仿真技术改革了传统实验课程中以讲授和演示为主的实验形式,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理论创新才能。该工程的评价体系,打破了传统实验课程以实验结果为主导的评价形式,重视学生的学习、练习过程,并鼓励学生分析实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削弱了实验操作的不确定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更公平而全面。
利用丰富的网络和信息化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习从一种被动的单向承受中解放出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力,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来自主完成相关操作实验和训练。探究并开展虚实互补、以虚促实的新型理论教学形式是提升理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面向行业需求的理论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教育科研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实验教学新的开展方向。该综合设计性实验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抑制了传统教学形式无法解决的困难,推动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虚拟仿真局部,将该技术运用到更多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改革中。
参考文献
【1】席守民,等.医学分子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门安装工程合同
- 劳务分包合同标准格式2篇
- 居民供暖供气合同范本
- 二手挖机出售协议案例3篇
- 学徒劳务合同范本3篇
- 利润分成合作协议合同3篇
- 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管理3篇
- 小型超市合作协议合同范本共3篇
- 学生宿舍后勤服务招标3篇
- 安居房施工合同签订地点法律规定
- GB 7718-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近代史专题复习提纲
- 2025-2030中国蜂蜜行业营销渠道与多元化经营效益预测研究报告
- 社工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内蒙古汇能集团笔试题库
- 产后保健知识课件
- 氧化反应工艺安全操作规程
- 子宫肌瘤病例讨论
- 门窗安装施工方案07785
- 土壤氡检测方案
- 氧化镓雪崩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