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调查分析_第1页
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调查分析_第2页
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调查分析_第3页
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调查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宜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大学生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现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因素,为地方高校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供根据。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我校996名在校本科生进展调查。结果大学生急救成绩平均分为49.08,及格率为41.1%,期中创伤急救及格率为37.4%,心肺复苏及格率为29.6%,中暑中毒触电急救及格率为16.5%;对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感兴趣的共有696人〔69.9%〕,认为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有必要培训的分别有745人〔74.8%〕和768人〔77.1%〕;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主要以互联网形式为主有299人〔30.0%〕,承受专业途径培训的有245人〔24.6%〕,从电视上获得急救知识的为201人〔20.2%〕。结论我校大学生普遍缺乏急救知识,急救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相对较低,对急救知识培训要求愿望强烈且愿意参加急救培训。

关键词:大学生;调查;急救知识;急救技能

本文引用格式:段小峰,等.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调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22,6(78):202-203.

随着社会开展以及人类活动空间不断扩大,各种突发事件不断涌现,意外伤害事故不断发生【1】。现代社会的急救场所已从医院快速扩展到院外事故现场或患者家中,这就需要更多人掌握根本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进展及时有效的现场救助。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发生意外伤害的概率较高【2】。为理解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掌握现状,因此对我校在校大学生进展问卷调查,为开展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供根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1038名。由于医学院校大学生自三年级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在调查和培训方面会和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在知识掌握和理解方面产生差异,影响数据结果,因此本调查对象为低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在参考相关文献及受相关领域专家指导的根底上,按照2022版?美国心脏协会复苏指南?中的详细心肺复苏的要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038份,回收有效问卷996份,问卷回收率为95.9%。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双人双录法将问卷内容录入EpiDat3.1并建库,使用SPSS17.0进展数据整理与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二结果

〔一〕一般资料

共996名大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男生428名〔43.0%〕,女生568名〔57.0%〕;文科生499人(50.1%),理科生〔非医学〕107人〔10.7%〕,医学生390人〔39.2%〕。

〔二〕大学生急救成绩测试结果

宜春学院大学生急救成绩及格人数为409人,及格率为41.1%。其中创伤急救及格率为37.4%,心肺复苏及格率为29.6%,中暑中毒触电急救及格率为16.5%,见表1。

〔三〕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的兴趣与培训需求

本次调查对学习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感兴趣的共有69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9.9%。认为创伤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有必要的有768人〔77.1%〕,认为心肺复苏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有必要的有745人〔74.8%〕。

〔四〕大学生获取相关急救知识的途径

在问卷的6个相关急救知识获取途径中,网络成为了大学生做多的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总人数为299人,占比30%,其次为电视和报刊、科普,分别20.2%和19.1%,学校或专业开展了相应的课程仅为4.9%,见表2。

三结论

本次调查发现我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知晓率低,及格率为41.1%,低于钟灵毓秀等【3】的研究。需要加强大学生急救知识的理解,进步急救技能操作。高校可结合具备急救资质的社会机构组织如急救中心或者红十字会等,开展公众急救技能培训,对考核合格者颁发"急救员";证书【4】。高校应结合新生军训、体育课、现场急救演练等形式,创新大学生公众急救技能培训形式,注重理论与理论结合【5】。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急救员培训,每个班级培训2-3名急救员,同时可以在宿舍楼、图书馆、教学楼、体育场馆等人员较密集和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场所装备急救设备。在突发事故发生后,急救员可以及时出现做好现场急救工作,并辅助医务人员开展院前急救工作。

本次调查发现我校69.9%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感兴趣,低于钟灵毓秀等【3】的研究,学生认为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有必要加强培训。因此需加强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的认识,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如校园微信公众号、APP、学校网站、网络视频、播送站、宣传栏等传播急救知识,加强急救知识宣传,依托学校红十字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急救知识专题教育培训活动。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公众急救知识获取途径中,网络占30%与刘永梅等【6】研究结果相近,电影电视占20.2%,只有24.6%的大学生通过参加急救培训获得急救知识。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没有进展过系统的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的学习,知识获取途径缺乏标准性和专业性。学校应将急救培训设为必修或选修课程学习,应充分利用医学院专业教师资源,开设急救培训校公选课,邀请专家对大学生进展不同形式急救专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婷婕,吕旺盛.大学生伤害安康教育的需求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22,26〔2〕:498-500.

【2】李超英,余学军.大学生伤害的现状与防治[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理论,2022〔1〕:56-58.

【3】钟灵毓秀,邱雪姣,钟贵良.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现状调查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3(03):139-142.

【4】王莉莉.浅谈在?急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浸透人文教育[J].教育现代化,2022,5(40):305-306.

【5】吴卫兵,杨智杰.?运动急救学?情景模拟教学设计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