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上古诗五首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_第1页
部编八上古诗五首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_第2页
部编八上古诗五首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_第3页
部编八上古诗五首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_第4页
部编八上古诗五首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五首黄鹤楼【崔颢】野望【王绩】渡荆门送别【李白】使至塞上【王维】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诗发展脉络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格调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作者2200多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盛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盛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中晚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唐诗发展脉络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格调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作者2200多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王绩)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李白、杜甫、张若虚;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田园诗:孟浩然,王维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野望王绩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换一个读法?东皋薄暮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徙倚/欲何依?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写景叙事抒情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我”举目四顾,处处都是一片秋色,每棵树都枯黄,每一座山都涂上落日余晖作者经过

景、

景描写,描绘出一幅

图,

(特点),突出秋意正浓。远静山林晚秋宁静祥和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牧人驱赶着小牛群回来了,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作者经过

景,

景描写,描绘出一幅

图,带着牧歌式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山野放归热闹都是他人近王绩到底为何不高兴?他徘徊犹豫因何而起?徙倚欲何依知人论世隋末,15岁游历长安,拜见权倾朝野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①应孝廉举,授秘书正字。生性简傲,不愿在朝供职,改授扬州六合县丞。②唐初征召前朝官员,以原官待诏门下省,以病罢官。③复调有司,自请任太乐署丞,后又托病辞官回乡。怀才不遇归隐山林知人论世采薇?隐士?王绩《自撰墓志铭》

王绩者,……自为之字曰无功焉。……盖以有道于已,无功于时也。

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不安归隐徙倚欲何依?怀才不遇,只能隐居避世苦闷,惆怅孤寂。补充:采薇?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史记·伯夷列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诗经·草虫》补充:东皋?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阮籍《辞蒋太尉辟命奏记》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余税。——潘岳《秋兴赋》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象征归田隐逸符号黄鹤楼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①诗眼?②因何而愁?因思念故乡而抒发愁情。③是什么触发了诗人思乡之情?登高怀古赏景有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只剩下,仅留下离开典故: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酒店,一道士为了感激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以后人们为思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物是人非世事沧茫孤寂惆怅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登高怀古赏景有感黄鹤离去之后再也不会回来,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浮荡在空中。

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树木清楚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芳草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异乡之美更衬思乡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高怀古赏景有感日暮时分,江上烟波浩渺,暮霭沧茫,视线阻隔,故乡不见,更增旅人思乡情怀

——王维公费西北游使至塞上作者介绍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他一生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他画画也好,所以苏轼称赞他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著有《王右丞集》。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原来是代皇帝出使,到前线劳军监察御史,为何沦落到“单车”,出行阵仗与身份并不匹配?开元二十三年(735),王维在张九龄举荐下,出任右拾遗。二十四年张九龄被罢相,第二年贬为荆州长史。开元二十五年(737)春,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实际是明升暗贬,被排挤出朝廷。单车:政治失意孤独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蓬:草名,呈圆形,似草球,遇风卷起飞旋,枯后往往于近根处被风折断。又称“飞蓬”“飘蓬”“转蓬”“孤蓬”。自比蓬草蓬草漂泊无依与归雁有地可归形成对比离乡落寞、未来彷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景中传达出内心幽微难言孤独、郁愤之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怎样直?日自然是圆。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红楼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辽阔无垠大漠上,黄沙漫漫,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烽烟,直上高空;黄昏橘红色夕阳,静静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黄河之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浩瀚无边边塞荒凉孤烟劲拔、坚毅之美亲切温暖,微带沧茫沧茫辽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字使“孤烟”显得单纯简净;“圆”字使沧茫落日给人亲切温暖感受。这两句传神地刻画了奇特壮美塞外风光,表达了王维“诗中有画”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首先,它有画一样构图。景物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考究线条。纵是烟,横是河,圆是落日,线条简约优美。第三,色彩丰富。黄沙、红日、白烟,对比鲜明。线条美阴柔美阳刚美长安萧关居延凉州燕然都护在燕然?4.地名唐人边塞诗中用古时(尤其秦汉时期)地名,往往并非实指,而是借用典故,目标在于唤起人们对历史复杂回想,激发人们对地理辽阔想象。——程千帆《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地名典故:居延李陵台上望,苏武陷居延——施耐庵《临江仙·闷似蛟龙离海岛》①汉代名将李陵出居延战败投降②苏武陷居延(实际是北海,非居延海)远离中原,深入异族腹地地名典故:燕然前逢锦车使,都护在楼兰。——虞世南《拟饮马长城窟》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后汉书》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故有典故“燕然勒功”,指建立功勋。对比,更显失意本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沧茫辽阔景象,表示了诗人漂泊天涯悲壮与孤独情怀。渡荆门送别

——诗仙也是物理学霸解题渡荆门送别谁送别?送别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拟人)乘船解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叙送别缘起)(首尾呼应)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从三峡出蜀(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理想理想。喜爱释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辽阔无边原野平坦辽阔原野山伴随平旷原野(出现)渐渐消失,江水奔入茫茫无际原野后,依旧滔滔向东。船在飞速前进,江在飞跃流逝,山在快速后退,故由遮天蔽日三峡转至荒野无边,眼前豁然开朗。在看到怎样美景之后,发出“仍怜故乡水”感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随”字写出了群山与原野位置逐步变换、推移,化静为动,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远景:气势磅礴万里长江图在看到怎样美景之后,发出“仍怜故乡水”感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造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水中映月图——近景)(天边云霞图——远景)比喻→江水:平静澄澈开阔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平旷全诗经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描绘,反应了诗人开阔胸怀和奋发进取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无限眷恋、思念之情。小结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化静为动→山水气势磅礴)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比喻→月云衬托江水平静澄澈开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拟人→思乡,惜别)叙事写景抒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首联出行:人塞外出使经历出行:出蜀至荆门游历颔联漫长历程: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似“归雁”普通进入“胡天”漫长历程:两岸地势改变,山峦从视野中消失,江水向着辽阔原野飞跃颈联景物独特风貌:奇丽壮美塞外风光景物独特风貌:清雅开阔江上美景尾联抒情:出幽微难言苦闷抒情:入深沉乡情之叹发觉结构规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雷峰夕照断桥残雪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曲院风荷花巷观鱼柳浪闻莺三潭映月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走近作者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西湖,被它尤其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七言律诗创作背景诵读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七言诗句节拍:××/××/××/×

××/××/×/××钱塘湖春行解诗诗人游踪?孤山寺→贾亭→湖东→白沙堤孤山寺北贾亭西……绿杨阴里白沙堤首尾呼应钱塘湖春行解诗初春?暮春?作者经过哪些景物来表现春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