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复杂条件压强计算 尖子生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复杂条件压强计算 尖子生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复杂条件压强计算 尖子生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2021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复杂条件压强计算 尖子生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2021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复杂条件压强计算 尖子生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1212021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复杂条件压强计算尖子生练习题汇编一、选择题如图所示为高度相同的实心铁质圆柱体。已知两圆柱底面积之比为2则它们对桌压强之比为( )A.4:1 B.2:1 C.1:1 D.1:2如图所示、B两个正方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取走A,B对地面的压强为p2,已知若AB的边长之比为LA∶LB则下列说法确的是( )A.A、B的体积之比VA∶VB=4∶9BAB的密度之比A∶BC.AB的质量之比mA∶mB=1∶2D.A、B的物重之比GA∶GB=2∶5如图所示,底面积为S甲

S的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已知它们的高度h乙

h,且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甲

F乙pp,则截去部分的高度h、

的关系是( )甲 乙 甲 乙A.h

h,p>p甲 乙 甲 乙B.h

h,p<p甲 乙 甲 乙C.h

h,p>p甲D.h甲

乙 甲 乙h,p p乙 甲 乙h,如图甲所示放置时,整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1.2ρh则如图乙所示放置时,整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A.3ρgh B.4ρgh C.5ρgh D.6ρgh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物块ABhA

0.12m,hB

0.2m,物体B的密度为500kg3,AB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水平地面上,且让A放置在B的正中央,此时B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4000PBA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以0.01ms的速度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B两物块的重力之比为1:3Bt0s时,地面对B40NCt6s时,AB的压强为1.2104PaDt时,A对B的压强为1.25104Pa如图所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心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p。现沿竖直方向截取相同体积,并将截取部分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方,若甲对地面甲 乙的压强变化量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则( )A.p甲一定大于p乙 B.p甲可能等于p乙C.p一定小于p D.p可能小于p甲 乙 甲 乙如图所示,两个密度均匀质量相等的圆柱体AB,底面积之比为SA∶SB=2∶3。若将A的上方水平截去一段叠放在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恰好等于此时B水平面的压强剩余部分的高度与叠放后B的总高度相同截去的高度与A原高度比∶hA、B的密度之比AB,则( )A.∶h=1∶3A∶B=3∶2B.hh=1∶5A∶B=109C.hh=1∶3A∶B=1∶2D.∶h=1∶5A∶B9100cm250cm2,高度hh2∶1,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h的部分,并放到甲物甲 乙体上,此时甲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4∶1②未切割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1∶2③h∶h

=1∶3乙④乙剩下的质量与甲物体原来的质量之比为2∶3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9.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直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并将切去部分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方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甲乙和压强变化量甲乙的关系是( )A.ΔF>ΔF,ΔP﹤ΔP甲 乙 甲 C.ΔF=ΔF,ΔP>ΔP甲 乙 甲 乙

B甲 乙 甲 乙D甲 乙 甲 乙关系为ρ>ρ。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使剩下的高度相同,它们剩余部分质量为甲 乙mm,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的大小为、,则( )甲 乙 甲 乙A.m>m甲 乙 甲 乙C.m<m甲 乙 甲 乙

B.m>m甲 乙 甲 乙D.m<m甲 乙 甲 乙把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B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和p2,现把B放在A的上面,如图所示,则A对桌面的压强为( )p2 p2

p3 p3

p3 p3A.p2 p21 2

B.1 22

C.1 2p2p1

D.1 2p2p2两个均匀物体AB质量分别为mAmB,密度分别为A、B,底面积分别为SA、SB,高度分别为hA、hB,将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对B的压强为p1,B对桌面的压强为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mgA.p=A

mgB.p=BS 1 SB A(mC.p=

mB

(mD.p=

mBS 2 SB A将质量相等且分布均匀的圆柱体甲、乙放在水平面上。若沿水平方向均切去高度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与切去部分高度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初始高度h<h甲 乙B.甲、乙初始压强p<p甲 乙C.ρ>ρ甲 乙D.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甲、乙剩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一定是p p甲 乙将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ρ>ρρ=3103kg/m3,甲 乙 甲若沿水平方向切除甲、乙相同的高度h,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与切去部分高度h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20cmB.乙的密度为ρm乙C.当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时,切除高度为10cmD.若将甲、乙切除的部分分别叠加在对方上面,最终甲、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相等15.ρρ,甲、乙对甲 乙地面的压强pp,甲、乙的重力GG,剩余部分的质量mm的判断中( )甲 乙 甲 乙 甲 乙①ρρ②p甲 乙 甲

p③G乙

G④m m乙 甲 乙A.只①正确 B.只②③④正确C.只①②③正确D都正确1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B.若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C.若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D.若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17AB,底面积之比S:S2,若将AA B的上方水平截去一段叠放在B的正上方后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恰好等于此时B水平地面的压强剩余部分的高度与叠放后B的总高度相同,则( )A.A、B的高度之比h:A B

3:5 B.AB的密度之比 :A B

9:10CAB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p:p 23DA截去的高度与A原高度之比hh1:4A B1=1.01kg/m3的复合材料制成边长分别为2m和3m1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P;把G=210N的物体1甲 乙2G=310N的体放在乙上,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P,则下列2甲 乙结果正确的是()A.pp=2:3 p'p

=3:4甲乙 甲 乙B.pp=2:3 p'p

=4:3甲乙 甲 乙C.pp=3:2 p'p

=3:4甲乙 甲 乙D.pp=3:2 p'p

=4:3甲乙 甲 乙如图甲,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实心均匀圆柱体A、B由同种材料制成,高度均为h0,质量分别为mA、mB,且mAB、B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若在AB上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相同的厚度h乙,此时ABp'A

、p'。则下列比例关系正确的是()BA.p:p 1:1A BB.p:p A BC.p'A

:p'B4hh0

:4h3h0D.p'A

:p'B

32hh0

:2h0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cm30cm,密度之比AB=3∶1如图乙,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A对地面的压强为5100P下列说法正确的( )ABA的密度为0.4103kg/m3C对A1200PaD.图丙中,仅将B沿竖直方向切去三分之一,对地面的压强为二、计算题313cm32103kg/m3,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g=10N/kg)求该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若将该柱体沿竖直方向切下一部分,并将切下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方,叠放后它对水6平地面的压强变为5

p。如图,小明将密度不同的甲、乙两实心柱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进行搭建积木游戏。甲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柱体叠加构成(忽略叠加缝隙,甲、乙底面积之比SS=1∶4。甲甲 乙柱体由上至下逐块取下小柱体并搭放在乙柱体中央,两柱体对桌面压强ph的变化关系图线如图,求:还未开始搭建时,甲、乙柱体对桌面的压力比F∶F;甲 乙搭积木全过程,乙柱体对桌面压强增加量的最大值;搭积木过程中,甲、乙柱体对桌面压强相等时的压强值。20cm20N的正方体B12N的正方体A放在B上。求:B对地面的压强;A8N的力向上提正方体B,此时B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240.10.2米的实心正方体AB、的密度分别为0.810米和0.110千克米,物体A质量为0.A对地面的压力FA。B对地面的压强pB。分析计算过程结论AB分析计算过程结论若只在物体若只在物体A上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定厚度h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小pFASAghA A0.8103kg/m3 9.8N/kg(0.1m在A物体上水平截Ah),取的厚度为7.510-2明pB=BghB=0.1103kg/m39.8N/kg0.2mpA=pB解得=7.510-2米米的部分①请判断:小明的分析过程及结论是否正确。②小华设想在两物体中某一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重为的G0部分,并置于另一物体上部后出G0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已知甲的质量为20千克,边长0.2物体甲的密度;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若甲、乙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相同,现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厚度后,甲对水平地面压强变化量为p甲

、乙对水平地面压强变化量为p乙

,求:甲、乙对水平地面压强变化量之比p甲

:p。乙如图所示是一杠杆,可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自转动,AO2:3,OD:100N,当在B点施加大小为F0.2m的正方体M7500Pa;当在D点施加大小为F的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正方体M15000Pa(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图中各段绳所受拉力均沿竖直方向M第一次对地面的压力;MF的大小。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分别为0.20.1A的密度为2103kg/m3B质量为1千克。求: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AB上沿水平方向按相同比例n方剩余部分上,这时ABpp,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A B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比例n的取值范围。如图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置于水平地面,底面积为2S,容器高0.20.15米深的水。若容器的底面积为4102米,求容器中水的质量m。0.1米深处水的压强p。现有面积为、密度为6圆柱体乙,如图所示,在乙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高为水的部分A<0.米(AA与甲底部没有密合,并将此时的容器置于剩余圆柱体B的上方中央。若要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最大,求切去部分A小。若要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与地面受到的压强p的比值最大,求切去部分A的范围,并求比值p水地。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了质量均匀的甲、乙两个实心物块,甲物块是长、宽、高分别为10cm、10cm、15cm的长方体,乙物块是长、宽、高分别为20cm、10cm、12cm的方体。甲的密度为0.6g/cm, : (g=10N/kg)求:甲 乙g?现将甲物块叠放在乙物块上方,求乙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Pa?如果从两长方体正中间水平或竖直方向打通一个横截面积大小相同的圆柱形的小孔后出此小孔的横截面积为多少cm?方案一:两个长方体均竖直打孔ABAB8A、B的边长分别为10cm和20c(g取10N/k。求:B的重力;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BAA物体上表面的正中央,使物体B切去部分对物体A的压强与物体A1∶5,物体B切去部分的质量。答案1.C2.C3.C4.C5.D6.A7.D8.B9.D10.D12.C13.C14.D15.D16.D17.B18.AADAD21.(1)该柱体的质量为m=ρ=2103kg/m3310310-m=6kg该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G=mg(2)设没切之前该物体的底面积为S1,切下之和物体的底面积为S2,由于切下前后,柱体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切下前后的底面积之比为FS p 61S F 52 6p55S2=6S15由此可知剩余部分为整体的

1,则切下部分为整体的 ,由于该柱体是实心均匀柱体,故6 6切下部分的质量为=

16kg=1kg6答:(1)求该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60N;(2)切去部分的质量是1kg。22.(1)由题知,甲的压强逐渐减小,乙的压强逐渐增大,由图可知,还未开始搭建时,即h=0时,p=600Pa,p=300Pa,甲、乙柱体对桌面的压力比甲 乙F pS甲=甲甲F pS乙 乙

600Pa11= =300Pa42甲、乙柱体对桌面的压力比为1∶2。当把甲全部取下并搭放在乙柱体上,乙柱体对桌面压强增加量最大pS 1Δp = 最大 S

甲甲=600Pa =150PaS 4乙 乙乙柱体对桌面压强增加量的最大值为150Pa。据题意,搭积木过程中,甲、乙柱体对桌面压强相等,即p-Δp甲 甲

S pS甲甲 乙乙S乙p=600Pa,p=300Pa甲 乙

=240Pa甲故甲、乙柱体对桌面压强相等时的压强值为p甲

=600Pa-240Pa=360Pa甲甲、乙柱体对桌面压强相等时的压强值为360Pa。答:(1)还未开始搭建时,甲、乙柱体对桌面的压力比为1∶2;(2)搭积木全过程,乙柱体对桌面压强增加量的最大值为150Pa;(3)搭积木过程中,甲、乙柱体对桌面压强相等时的压强值为360Pa。B受力面积

F=GA+GB=12N+20N=32NS=L2=(20cm)2=400cm2=0.04m2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强

pF 32NS 0.04m2(2)将正方体A取下,用8N的力向上提正方体B时,B对地面的压力F'=G

=20N-8N=12NBB对地面的压强'p F'=12NS 0.04m2'答:(1)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800Pa;A8N的力向上提正方体B,此时B300Pa24A对地面的压力FA=GA=mAg=0.8kg10N/kg=8NB的质量B

mB=BVB=BhB3p FB GB mB

h3BB

hg0.1103kg/m3 0.2m10N/kg200PaB S h2 h2 h2 BB B B B①对地面的压强大于B对地面的压强,在受力面积不变时,要使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同,可以减小A的重力以减小A对地面的压强,所以小明沿水平方向将A去一定厚度,其分析及结论是正确的。②由题意知,沿水平截去重为G0的部分,则两物体的重力变成GA+GB0,若将A放在上面,则此时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F G G Gp AB SB

A B 0SB同理,B放在A上面,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FBA

G G GA B 0BASA<SB

S SA ApABpBA所以小华的设想不可能实现。A对地面的压力FA8NB对地面的压强pB200Pa;(3)小明的分析过程及结论是正确的,小华的设想不可能实现。25

m 20kg甲

2.5103kg/m3甲 V 0.2m3甲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力F G m甲 甲

g20kg9.8N/kg196N甲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

pF 196Np甲甲 S 0.2m甲

4900Pa由甲、乙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相同可知ρhg=ρhg甲 甲 乙 乙2.513kg/m30.2m=ρ0.1m乙ρ=5103kg/m,则甲、乙对水平地面压强变化量之比乙p:p

hhg

2.5103kg/m103kg/m3 甲 乙 甲 甲 乙 乙 甲 乙(1物体甲的密度是2.510kg/m3;(2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是4900P;(3甲、乙对水平地面压强变化量之比为1∶2。26.(1)正方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0.2m0.2m0.04m2pF可得正方体M对地面的压力SF pS7500Pa0.04m3300N)F作用在B点时,杠杆、动滑轮、正方体M受力如图甲所示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AO FOB1因为AO2:3所以由平衡条件得

F 3F1 2fG 2F1 轮 1则f2FG1 1

3F100N由于N G f1 1

G 3F100N即300N G 3F100N则200NG3F①F作用D点时,杠杆、动滑轮、正方体M受力如图乙所示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 AO F OD2因为AO2:3,OD1:1所以F 3F2 4由平衡条件得fG 2F2 轮 2则pFS

f 2F G2 2

3F100N2N pS15000Pa0.04m2 600N2 2由于N G f2 2则600N G

3F100N2即500N G 3F②2联立①②=800N,F=200N。M300NM800N;F200N。27.(1)B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F G mB B

g1kg9.8N/kg9.8NB则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SB

9.8N0.12

980Pa(2)由

m可得A的质量Vm VA AA

2103kg/m3 0.2m

16kgG m 16s 41 1 G m 1s 12 2 2若p p,则A BF FA BS SA BG(1n)GnGA A解得A B解得A B若pApB,则n=0.16;若pApB,则0<n<0.16;若pApB,则0.16<n<1。

(1n)BS

n16(1n)n(1n)16nA4 1n=0.16答:(1)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980pa;(2)若pp,则n=0.16;若pppp。ABAB AB28.(1)容器中水的质量为m=ρ103kg/m341-m20.15m=6kg米深处水的压强为p=ρh113kg/m9.8N/kg0.1=980Pa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0.2m,则水20.2m-0.15m)=×h小解得(b)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为

=0.1m小p=ρ=0.2mρg水 水 水当0.3m>Δh≥0.2m时溢出水最多,地面受到的压力最小,地面受到的压强最小为p=F G乙 G—G水 溢=2m g地 S S 水所以p:p=0.2mρ

g=1:10水 地 水 水答:(1)容器中水的质量为6kg。1980Pa。切去部分A0.1m。小b)切去部分A高度h的范围是0.3m>h≥0.2,p与p比值为1。水 地29.解:(1)甲的密度为0.6g/cm,因为甲和乙的密度之比可知 1g/cm3,乙的体积乙

: =3:5甲 乙V 20cm10cm12cm=2400cm乙乙物体的质量为m V乙 乙乙

1g/cm3 2400cm3=2400g甲的体积为V 10cm10cm15cm=1500cm甲甲物体的质量为m V 1500cm3=900g甲 甲甲将甲物块叠放在乙物块上方后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FG 2400+90010N/kg=33N总受力面积是S 20cm10cm=200cm2=210-2m2乙将甲物块叠放在乙物块上方后乙物块对水平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