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 大气环流与气候课件_第1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 大气环流与气候课件_第2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 大气环流与气候课件_第3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 大气环流与气候课件_第4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 大气环流与气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大气环流与气候专题三大气环流与气候[考纲原文呈现]

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考纲原文呈现]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高空风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高空风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全国卷近5年4考)[核心知识必备]1.图解大气受热原理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全国卷近5年4考)1.图解大气受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大气环流与气候课件2.大气热力作用的原理应用(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2.大气热力作用的原理应用(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离地面越远,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作用增强。(5)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离地3.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气温的分布规律时空表现分布规律时间变化日变化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般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于高纬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年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都比陆地推迟一个月。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3.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时空表现分布规律时间变化日变化一续表空间变化

垂直分布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水平分布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陆间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内陆地区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沿海地区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低续表空间变化垂直分布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3)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3)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高分能力培养]新题尝试1.(2018·湖北省第四次联考)地表净辐射是地表通过短波、长波辐射过程得到的净能量,大致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1)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

)A.日照时数 B.气温年较差C.气温日较差 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高分能力培养]新题尝试(1)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2)冬季,对西藏和黑龙江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昼长

C.海拔 D.地表植被(3)湖南省5、6月份地表净辐射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弱

B.阴雨天气多C.地面辐射强

D.白昼较短(2)冬季,对西藏和黑龙江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较小的因素是(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地表净辐射受到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状况的共同影响,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地表净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多少决定了地面温度的高低,地面温度的高低决定了地面辐射的强弱,地面辐射的强弱决定了气温的高低,因此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似,从示意图看出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西藏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小,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气温年较差大,西藏的气温年较差小,因此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气温年较差,B对;题干中强调的是“季节变化”,与气温日较差关系不大,C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与季风关系密切,和地表净辐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地表净辐射受到太阳辐射、地射季节变化关系不大,D错。选B。第(2)题,西藏和黑龙江的纬度差异较大,冬季两地的太阳高度和昼长相差较大,造成地表净辐射差别大;西藏海拔比黑龙江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冬季获得的地表净辐射大于黑龙江;冬季,西藏和黑龙江气温均较低,地表植被均枯萎,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较小。选D。第(3)题,依据地表净辐射的含义判断其较小的原因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弱或是地面辐射强,再结合时间“5、6月份”判断湖南省在5、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处于梅雨季节,降水较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弱,地表净辐射较小。选B。答案

(1)B

(2)D

(3)B射季节变化关系不大,D错。选B。第(2)题,西藏和黑龙江的纬2.(2018·长沙二模)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2)题。(1)对该区域1月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是(

)A.地形

B.纬度

C.海陆 D.洋流(2)A地7月气温可能是(

)A.29℃

B.27℃ C.25℃ D.23℃2.(2018·长沙二模)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1月等温线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影响其走向的最大因素为纬度。第(2)题,根据河流流向可知,A地地势较高,所以夏季气温较低。由图中等温线数值信息可判断,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相差2℃,所以A地气温应该在26℃~28℃之间。答案(1)B

(2)B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1月等温线走向大致思维提升1.大气受热过程分析技巧 (1)确定大气的热源。

①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②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明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是吸收和反射作用。 (3)把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即太阳→地面→大气。思维提升①太阳暖大地: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增温;③大气还大地: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来说是隔热层,它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4)分析热量传递和转换过程中的影响条件。①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直接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天气状况和地势高低;②影响地面升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地面热力性质,同样的热量收支海洋要比陆地升温、降温幅度小;③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大气水汽含量(云量)呈正相关。①太阳暖大地: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大部分太阳2.等温线的弯曲与闭合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地区,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地区,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2)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地势较高的山地一般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地势较低的盆地一般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一般也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2.等温线的弯曲与闭合分析[高考经典再练]素养

区域认知:地形与气温1.(2018·全国卷Ⅰ,11)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高考经典再练]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解析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受山地阻挡,不易散热,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较强,毕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A正确。答案

A解析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受山地阻挡,不素养

地理实践力:农膜技术与气温2.(2017·全国卷Ⅰ,9~11)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素养地理实践力:农膜技术与气温(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解析第(1)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①②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③④。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①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B。第(2)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因此A错;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因此B错;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C正确,D错误。第(3)题,本题考查时间的估算。一般来讲,某地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而此时北京时间是16时左右,说明该地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左右,相对于120°E偏西30°左右,当地经度大约为90°E,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因此答案选D。答案

(1)B

(2)C

(3)D解析第(1)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素养

区域认知:气温差异分析3.[2015·全国卷Ⅰ,3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素养区域认知:气温差异分析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冻土的成因。结合材料中多年冻土的介绍,可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回答。答案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解析本题考查冻土的成因。结合材料中多年冻土的介绍,可从青藏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全国卷近5年2考)[核心知识必备]1.热力环流原理形成及常见形式(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个关键点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全国卷近5年2考)[核心知识必备](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①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②山谷风:在山谷和盆地,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③城市热岛环流: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业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2.风的形成与风力大小(1)图解风的形成2.风的形成与风力大小(2)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①气温差异→气压差异→风力强弱。②植被覆盖度(防风固沙,削减风力)。③地形(山脉阻挡风→风力减弱;垭口或峡谷地带且风向与峡谷延伸方向一致→狭管效应→风力增强)。④地势高差大小→下沉气流强弱。⑤经过湖面或海面,摩擦力较小。(2)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3.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3.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4.三圈环流与气候类型分布(以北半球为例)4.三圈环流与气候类型分布(以北半球为例)5.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环流:一般低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高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少;西风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 (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影响区域降水多,寒流影响区域降水少。 (5)下垫面状况:植被覆盖率高,地表水体面积广的区域降水较多,反之则少。(具体见下表)5.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多雨少雨气流上升气流下沉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低压槽控制高压脊控制锋面控制单一气团控制地形迎风坡地形背风坡迎岸风离岸风暖流沿岸寒流沿岸夏季风影响冬季风影响多雨少雨气流上升气流下沉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高压中心,高气[高分能力培养]新题尝试1.(2018·长沙市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在该区域南部地区生活的富拉尼人,以发展游牧业为主。读图回答(1)~(2)题。(1)影响该区域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高低

B.地形起伏C.距海远近

D.大气环流(2)富拉尼人迁徙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10月南迁,4月北迁 B.10月北迁,4月南迁C.10月东迁,4月西迁 D.10月西迁,4月东迁[高分能力培养]新题尝试(1)影响该区域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是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图中区域位于非洲西北部。图中区域南北两侧年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量变化很大,且降水较多,中心区域降水则较少。从纬度来看,中部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南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时候降水较多;北侧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也较多。所以该区域年降水量的分布主要是受大气环流影响的结果。选D。第(2)题,游牧活动的迁徙主要考虑牲畜食物来源问题,食物一般指植被,植被的生长条件一般受气候直接影响,气候的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4月,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10月,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据此可以判断以发展游牧业为主的富拉尼人最可能10月份向南迁徙,4月份则向北迁徙。选A。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图中区域位于非洲西北部2.[2018·全国卷Ⅲ,36(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2.[2018·全国卷Ⅲ,36(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8分)解析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根据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判断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即可。答案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8分)思维提升

等降水量线的判读方法 (1)宏观看趋势。

①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②根据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③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坡,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出由多到少的变化规律。思维提升(2)微观看特殊。①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②如果某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一侧为迎风坡;③如果某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应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原则。(2)微观看特殊。[高考经典再练]素养区域认知:多风原因(2017·海南地理,2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高考经典再练]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上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10分)解析分析图文材料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加上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考点三常见天气系统(全国卷近5年4考)[核心知识必备]1.锋面系统形成的天气特征提醒:需要注意整个过程中两种锋面气温、气压的变化特点,冷暖气团交界处气温、气压变化最显著,天气现象最剧烈,因此锋面过境时往往产生云雨。同时,我国常出现的还有准静止锋。考点三常见天气系统(全国卷近5年4考)[核心知识必备]提醒【易误警示】冷锋天气只发生在冬、春季节不正确。冬春季节易发生冷锋天气,但夏季也会发生冷锋天气,如华北地区夏季的强降雨一般是冷锋过境带来的天气。【易误警示】冷锋天气只发生在冬、春季节2.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与锋面系统不同的是,气旋和反气旋是气压中心所在处的气流运动情况。2.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与锋面系统不同的是,气旋和反气3.锋面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冷暖气团频繁相遇,锋面系统活跃,当与气旋系统结合时,形成锋面气旋。受气旋辐合上升气流影响,锋面上的气流上升更加强烈,往往带来云雨甚至造成暴雨、大风天气。3.锋面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温馨提示】(1)不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锋面气旋的中心一定是低气压中心。(2)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所在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一致。(3)受海陆分布的影响,锋面气旋主要形成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4)成熟的锋面气旋系统往往左侧为冷锋系统,右侧为暖锋系统,即“左冷右暖”判断原则。【温馨提示】[高分能力培养](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分)(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新题尝试(2018·全国卷Ⅲ,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解题指导(1)注意气压系统应该从高、低压角度说明,位置关系应该说明相对方位。(2)充分理解“预测”“将要”等信息的含义、分值设置的意义。[高分能力培养](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由图中等压线分布及其数值变化可知,图示区域西北部存在一个高压系统,中部存在一个低压系统,故高压位于低压的西北部。第(2)题,锋面的形成与冷暖空气交汇有关。图示低压(气旋)中,北上的暖空气和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会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T时刻前,图示西北部(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会形成冷锋。故T时刻前图示区域的锋面数量为3个。第(3)题,读图可知,P点位于暖锋锋前,很可能有降水过程,暖锋过境,气温升高;之后暖空气控制该地区,天气转好,气温较高;随后,冷锋移动至该地,冷锋过境,气温会下降,可能产生降水;冷锋过境后,冷空气控制该地区,天气晴朗,气温较低。第(4)题,春季,中低纬地区升温快,高纬度地区还没有出现明显增温现象,南北部温差较大,气压梯度力大,大气运动快。春季处于冬、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由图中等压线分布及其数值变化可知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西北。(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西北。思维提升

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1)判断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北半球):思维提升(2)判断风力大小: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力和比例尺。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稀疏,则风力越小。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比例尺的地图相比,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大;气压梯度力越小,则风力越小。(3)判断南、北半球:①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②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4)判断季节:①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②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5)判断天气状况:①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②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③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④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2)判断风力大小: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力和比例尺。在[高考经典再练]素养地理实践力:天气系统的判读1.(2015·全国卷Ⅱ,4~5)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B.17时~18时C.18时~19时 D.19时~20时(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高考经典再练](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沙尘暴过境时的天气特点。据图可知,该地在18时至19时气温明显下降,气压明显上升,该时段风力大,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故C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沙尘暴对天气的影响。沙尘暴过境时,气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故A项错误、B项正确;由于沙尘暴经过时,大气中灰尘增多,所以削弱太阳辐射能力增强,则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故C、D项错误。答案(1)C

(2)B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沙尘暴过境时的天气特点。据图可知,2.(2013·全国卷Ⅰ,10~12)右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

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

速度东移。读右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3)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2.(2013·全国卷Ⅰ,10~12)右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解析第(1)题,本题以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风向的判读。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的规律,可判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偏南风。第(2)题,本题考查地图比例尺的应用,根据图示比例尺可估测出甲地距西部的低压中心约100千米左右,气压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至甲地约需半天时间(12小时),选B选项。第(3)题,本题考查我国四个不同地形区的气候特征及降水季节变化规律。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3、4月份为春季少雨期;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2月份为冬季少雨期;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10、11月份为秋季少雨期;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4、5月份为多雨期,可以出现图示气压形势。答案(1)B

(2)B

(3)D解析第(1)题,本题以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风向的判读。根考点四气候类型与气候变化(全国卷近5年3考)

[核心知识必备]1.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考点四气候类型与气候变化(全国卷近5年3考)2.世界气候的分布(1)图解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以北半球为例)2.世界气候的分布(2)特殊地区气候的分布及成因①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2)特殊地区气候的分布及成因3.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部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3.气候的描述技巧[高分能力培养]新题尝试1.(2018·青岛市模拟)读某地两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日变化图,完成(1)~(2)题。(1)该地1月盛行偏北风,6月盛行偏南风,据图分析该地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B.印度半岛C.地中海沿岸

D.珠江三角洲(2)据图推断,该地6月9日(

)A.降水与气温呈正相关

B.降水不可能是对流雨C.8:00左右地面辐射最强D.12~13时气温降低是因为云层增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高分能力培养]新题尝试(1)该地1月盛行偏北风,6月盛行偏解析第(1)题,该地1月盛行偏北风,6月盛行偏南风,说明位于季风气候区。据图分析,该地1月7日全天气温均在5℃以上,20℃以下,可能是亚热带气候区,因此可能位于珠江三角洲。选D。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6月9日降水与气温不呈正相关。该日降水集中在午后,可能是对流雨。该日8:00左右太阳辐射尚未达到最强,所以地面辐射不一定最强。12~13时气温降低是因为云层增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选D。答案

(1)D

(2)D解析第(1)题,该地1月盛行偏北风,6月盛行偏南风,说明位2.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1月7月1月7月全年①23°08′13.328.440.0210.01614.1②39°48′-4.726.02.6196.6682.9③48°58′3.518.454.353.6647.4④54°17′1.813.4225.0117.02399.02.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地(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30°附近(2)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①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或者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是温带季风气候,③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地是降水较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兴安岭的西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部虽然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它位于南半球,不符合表中①地位于北半球(7月气温高于1月)这一特征;130°W与54°17′N的交会点位于北美大陆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选D。第(2)题,④地地处北美大陆西海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显著,地形雨丰富。选A。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①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思维提升

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1)(定量法)气候类型的判断——“三步法”

第一步:根据气温(最高月、最低月)以及气温曲线形状确定所在半球——以温定球。半球名称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年气温曲线形状北半球7~8月1~2月峰型(上凸)南半球1~2月7~8月谷型(下凹)思维提升半球名称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年气温曲线形状北半球7第二步:根据气温(最冷月、最热月)的均值,确定该地温度带(即气候带)——以温定带。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最冷月均温值>15℃0℃~15℃<0℃<0℃-最热月均温值>25℃>18℃>15℃<10℃<5℃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第二步:根据气温(最冷月、最热月)的均值,确定该地温度带(即第三步:根据降水量的多少与季节分配,确定气候类型——以水定型。第三步:根据降水量的多少与季节分配,确定气候类型——以水定型(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特点来判定气候类型——“两特征”例如,终年温和湿润,温差小,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特征;稀树草原景观反映热带草原气候;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3)(定位法)地带性气候类型可根据地理位置来判断——“一分布”(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高考经典再练]素养区域认知:气候特征及影响1.(2017·全国卷Ⅱ,7~8)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2)题。 (1)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高考经典再练](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解析第(1)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热带草原气候区,那里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降水季节变化量大。第(2)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植物生长受尼罗河水位高低影响很大,因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次年5月,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植物是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答案

(1)A

(2)B(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2.[2015·全国卷Ⅱ,36(3),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2.[2015·全国卷Ⅱ,36(3),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6分)解析由图中经纬网可知,尼日利亚沿海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在此气候条件下进行铁路建设,主要是防止中暑、防止晒伤、防止食物中毒、蚊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防止疫病和瘴气等。答案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ThankYou!ThankYou!专题三大气环流与气候专题三大气环流与气候[考纲原文呈现]

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考纲原文呈现]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高空风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高空风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全国卷近5年4考)[核心知识必备]1.图解大气受热原理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全国卷近5年4考)1.图解大气受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大气环流与气候课件2.大气热力作用的原理应用(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2.大气热力作用的原理应用(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离地面越远,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作用增强。(5)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离地3.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气温的分布规律时空表现分布规律时间变化日变化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般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于高纬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年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都比陆地推迟一个月。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3.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时空表现分布规律时间变化日变化一续表空间变化

垂直分布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水平分布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陆间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内陆地区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沿海地区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低续表空间变化垂直分布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3)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3)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高分能力培养]新题尝试1.(2018·湖北省第四次联考)地表净辐射是地表通过短波、长波辐射过程得到的净能量,大致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1)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

)A.日照时数 B.气温年较差C.气温日较差 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高分能力培养]新题尝试(1)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2)冬季,对西藏和黑龙江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昼长

C.海拔 D.地表植被(3)湖南省5、6月份地表净辐射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弱

B.阴雨天气多C.地面辐射强

D.白昼较短(2)冬季,对西藏和黑龙江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较小的因素是(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地表净辐射受到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状况的共同影响,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地表净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多少决定了地面温度的高低,地面温度的高低决定了地面辐射的强弱,地面辐射的强弱决定了气温的高低,因此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似,从示意图看出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西藏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小,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气温年较差大,西藏的气温年较差小,因此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气温年较差,B对;题干中强调的是“季节变化”,与气温日较差关系不大,C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与季风关系密切,和地表净辐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地表净辐射受到太阳辐射、地射季节变化关系不大,D错。选B。第(2)题,西藏和黑龙江的纬度差异较大,冬季两地的太阳高度和昼长相差较大,造成地表净辐射差别大;西藏海拔比黑龙江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冬季获得的地表净辐射大于黑龙江;冬季,西藏和黑龙江气温均较低,地表植被均枯萎,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较小。选D。第(3)题,依据地表净辐射的含义判断其较小的原因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弱或是地面辐射强,再结合时间“5、6月份”判断湖南省在5、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处于梅雨季节,降水较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弱,地表净辐射较小。选B。答案

(1)B

(2)D

(3)B射季节变化关系不大,D错。选B。第(2)题,西藏和黑龙江的纬2.(2018·长沙二模)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2)题。(1)对该区域1月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是(

)A.地形

B.纬度

C.海陆 D.洋流(2)A地7月气温可能是(

)A.29℃

B.27℃ C.25℃ D.23℃2.(2018·长沙二模)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1月等温线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影响其走向的最大因素为纬度。第(2)题,根据河流流向可知,A地地势较高,所以夏季气温较低。由图中等温线数值信息可判断,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相差2℃,所以A地气温应该在26℃~28℃之间。答案(1)B

(2)B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1月等温线走向大致思维提升1.大气受热过程分析技巧 (1)确定大气的热源。

①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②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明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是吸收和反射作用。 (3)把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即太阳→地面→大气。思维提升①太阳暖大地: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增温;③大气还大地: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来说是隔热层,它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4)分析热量传递和转换过程中的影响条件。①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直接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天气状况和地势高低;②影响地面升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地面热力性质,同样的热量收支海洋要比陆地升温、降温幅度小;③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大气水汽含量(云量)呈正相关。①太阳暖大地: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大部分太阳2.等温线的弯曲与闭合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地区,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地区,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2)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地势较高的山地一般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地势较低的盆地一般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一般也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2.等温线的弯曲与闭合分析[高考经典再练]素养

区域认知:地形与气温1.(2018·全国卷Ⅰ,11)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高考经典再练]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解析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受山地阻挡,不易散热,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较强,毕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A正确。答案

A解析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受山地阻挡,不素养

地理实践力:农膜技术与气温2.(2017·全国卷Ⅰ,9~11)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素养地理实践力:农膜技术与气温(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解析第(1)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①②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③④。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①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B。第(2)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因此A错;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因此B错;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C正确,D错误。第(3)题,本题考查时间的估算。一般来讲,某地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而此时北京时间是16时左右,说明该地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左右,相对于120°E偏西30°左右,当地经度大约为90°E,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因此答案选D。答案

(1)B

(2)C

(3)D解析第(1)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素养

区域认知:气温差异分析3.[2015·全国卷Ⅰ,3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素养区域认知:气温差异分析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冻土的成因。结合材料中多年冻土的介绍,可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回答。答案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解析本题考查冻土的成因。结合材料中多年冻土的介绍,可从青藏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全国卷近5年2考)[核心知识必备]1.热力环流原理形成及常见形式(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个关键点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全国卷近5年2考)[核心知识必备](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①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②山谷风:在山谷和盆地,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③城市热岛环流: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业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2.风的形成与风力大小(1)图解风的形成2.风的形成与风力大小(2)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①气温差异→气压差异→风力强弱。②植被覆盖度(防风固沙,削减风力)。③地形(山脉阻挡风→风力减弱;垭口或峡谷地带且风向与峡谷延伸方向一致→狭管效应→风力增强)。④地势高差大小→下沉气流强弱。⑤经过湖面或海面,摩擦力较小。(2)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3.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3.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4.三圈环流与气候类型分布(以北半球为例)4.三圈环流与气候类型分布(以北半球为例)5.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环流:一般低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高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少;西风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 (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影响区域降水多,寒流影响区域降水少。 (5)下垫面状况:植被覆盖率高,地表水体面积广的区域降水较多,反之则少。(具体见下表)5.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多雨少雨气流上升气流下沉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低压槽控制高压脊控制锋面控制单一气团控制地形迎风坡地形背风坡迎岸风离岸风暖流沿岸寒流沿岸夏季风影响冬季风影响多雨少雨气流上升气流下沉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高压中心,高气[高分能力培养]新题尝试1.(2018·长沙市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在该区域南部地区生活的富拉尼人,以发展游牧业为主。读图回答(1)~(2)题。(1)影响该区域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高低

B.地形起伏C.距海远近

D.大气环流(2)富拉尼人迁徙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10月南迁,4月北迁 B.10月北迁,4月南迁C.10月东迁,4月西迁 D.10月西迁,4月东迁[高分能力培养]新题尝试(1)影响该区域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是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图中区域位于非洲西北部。图中区域南北两侧年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量变化很大,且降水较多,中心区域降水则较少。从纬度来看,中部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南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时候降水较多;北侧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也较多。所以该区域年降水量的分布主要是受大气环流影响的结果。选D。第(2)题,游牧活动的迁徙主要考虑牲畜食物来源问题,食物一般指植被,植被的生长条件一般受气候直接影响,气候的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4月,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10月,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据此可以判断以发展游牧业为主的富拉尼人最可能10月份向南迁徙,4月份则向北迁徙。选A。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图中区域位于非洲西北部2.[2018·全国卷Ⅲ,36(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2.[2018·全国卷Ⅲ,36(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8分)解析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根据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判断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即可。答案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8分)思维提升

等降水量线的判读方法 (1)宏观看趋势。

①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②根据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③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坡,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出由多到少的变化规律。思维提升(2)微观看特殊。①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②如果某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一侧为迎风坡;③如果某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应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原则。(2)微观看特殊。[高考经典再练]素养区域认知:多风原因(2017·海南地理,2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高考经典再练]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上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10分)解析分析图文材料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加上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考点三常见天气系统(全国卷近5年4考)[核心知识必备]1.锋面系统形成的天气特征提醒:需要注意整个过程中两种锋面气温、气压的变化特点,冷暖气团交界处气温、气压变化最显著,天气现象最剧烈,因此锋面过境时往往产生云雨。同时,我国常出现的还有准静止锋。考点三常见天气系统(全国卷近5年4考)[核心知识必备]提醒【易误警示】冷锋天气只发生在冬、春季节不正确。冬春季节易发生冷锋天气,但夏季也会发生冷锋天气,如华北地区夏季的强降雨一般是冷锋过境带来的天气。【易误警示】冷锋天气只发生在冬、春季节2.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与锋面系统不同的是,气旋和反气旋是气压中心所在处的气流运动情况。2.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与锋面系统不同的是,气旋和反气3.锋面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冷暖气团频繁相遇,锋面系统活跃,当与气旋系统结合时,形成锋面气旋。受气旋辐合上升气流影响,锋面上的气流上升更加强烈,往往带来云雨甚至造成暴雨、大风天气。3.锋面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温馨提示】(1)不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锋面气旋的中心一定是低气压中心。(2)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所在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一致。(3)受海陆分布的影响,锋面气旋主要形成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4)成熟的锋面气旋系统往往左侧为冷锋系统,右侧为暖锋系统,即“左冷右暖”判断原则。【温馨提示】[高分能力培养](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分)(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新题尝试(2018·全国卷Ⅲ,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解题指导(1)注意气压系统应该从高、低压角度说明,位置关系应该说明相对方位。(2)充分理解“预测”“将要”等信息的含义、分值设置的意义。[高分能力培养](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由图中等压线分布及其数值变化可知,图示区域西北部存在一个高压系统,中部存在一个低压系统,故高压位于低压的西北部。第(2)题,锋面的形成与冷暖空气交汇有关。图示低压(气旋)中,北上的暖空气和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会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T时刻前,图示西北部(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会形成冷锋。故T时刻前图示区域的锋面数量为3个。第(3)题,读图可知,P点位于暖锋锋前,很可能有降水过程,暖锋过境,气温升高;之后暖空气控制该地区,天气转好,气温较高;随后,冷锋移动至该地,冷锋过境,气温会下降,可能产生降水;冷锋过境后,冷空气控制该地区,天气晴朗,气温较低。第(4)题,春季,中低纬地区升温快,高纬度地区还没有出现明显增温现象,南北部温差较大,气压梯度力大,大气运动快。春季处于冬、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由图中等压线分布及其数值变化可知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西北。(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西北。思维提升

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1)判断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北半球):思维提升(2)判断风力大小: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力和比例尺。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稀疏,则风力越小。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比例尺的地图相比,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大;气压梯度力越小,则风力越小。(3)判断南、北半球:①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②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4)判断季节:①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②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5)判断天气状况:①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②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③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④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2)判断风力大小: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力和比例尺。在[高考经典再练]素养地理实践力:天气系统的判读1.(2015·全国卷Ⅱ,4~5)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B.17时~18时C.18时~19时 D.19时~20时(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高考经典再练](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沙尘暴过境时的天气特点。据图可知,该地在18时至19时气温明显下降,气压明显上升,该时段风力大,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故C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沙尘暴对天气的影响。沙尘暴过境时,气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故A项错误、B项正确;由于沙尘暴经过时,大气中灰尘增多,所以削弱太阳辐射能力增强,则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故C、D项错误。答案(1)C

(2)B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沙尘暴过境时的天气特点。据图可知,2.(2013·全国卷Ⅰ,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