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政策法规课件_第1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政策法规课件_第2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政策法规课件_第3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政策法规课件_第4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政策法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1目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历史由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有关新政策

目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历史由来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历史由来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了253号令即《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条例》其中,明确提到“建设项目竣工之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项目环评文件的环保主管部门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2001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第13号令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环境放射性监测站编制。2000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环发[2000]38号文即《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站负责组织实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历史由来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了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有关新政策法律、法规及配套办法调整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有关新政策法律、法规及配套办法调4法律、法规及配套办法调整法律法规配套办法法律、法规及配套办法调整法律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1)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七届第22号),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条款: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2)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相关条款:第四十一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7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1)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七届第22号),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条款: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2)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相关条款:第四十一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8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1)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修正通过。(3)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相关条款:第十七条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经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4)2017年6月2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修订通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相关条款:第十九条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或者备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9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1)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87年9月5日发布,自1988年6月1日起实施。(2)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二号,自2000年9月1日起实施。相关条款:第十一条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3)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5年8月29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相关条款:第十八条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应当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遵守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10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1)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199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公布,自1996年4月1日施行。(2)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3)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修订通过。(4)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5)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相关条款:第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需要配套建设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的验收应当与对主体工程的验收同时进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历年版本1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1)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相关条款:第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历年版本及相12法规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3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历年版本(1)经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1998年11月29日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相关条款:第三章环境保护设施建设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二十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第二十一条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分期验收。

第二十三条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历年版本14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历年版本(2)经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通过,2017年7月16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删除有关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环评程序。细化环评审批要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历年版本15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历年版本(2)经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通过,2017年7月16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相关条款:第三章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第十五条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第十七条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第十八条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分期验收。第十九条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历年版本16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历年版本(1)于2001年12月11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2次局务会议通过,2001年12月27日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2)2010年12月22日公布修订并施行,环境保护部令第16号。相关条款:第九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第十条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核设施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年。第十一条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施分类管理。第十三条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环境放射性监测站编制。第十五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应组织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成立验收组(或验收委员会)。验收组(或验收委员会)应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现场检查和审议,提出验收意见。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历年版本17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历年版本(3)关于规范建设单位自主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2017年8月征求意见内容:二、验收报告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组织成立验收工作组。验收工作组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机构、验收报告编制机构等单位代表和专业技术专家组成。四、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后6个月内完成。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需要调试的,验收可适当延期,但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个月。六、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当列明分期的建设内容,明确相应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据此开展分期验收,不得任意拆分项目。七、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强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十、本通知自2017年X月X日起实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和《关于印发〈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环发〔2009〕150号)同时废止。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历年版本18存在的问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VS上位法(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取消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行政许可,改为建设单位自主验收。(2)现行水、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上位法的部分条款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存在相互矛盾的条款。存在的问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19《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

国环规环评[2017]4号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水、噪声或者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的,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生效实施前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改完成前,应依法由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水、噪声或者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进行验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环境保护部将另行发布。“全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信息平台”将于2017年12月1日上线试运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

国环规环评[2020《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

国环规环评[2017]4号

第四条

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标准,组织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或者使用,并对验收内容、结论和所公开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不得在验收过程中弄虚作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

国环规环评[202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

国环规环评[2017]4号

第五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如实查验、监测、记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调试情况,编制验收监测(调查)报告。

以排放污染物为主的建设项目,参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编制验收监测报告;主要对生态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编制验收调查报告;火力发电、石油炼制、水利水电、核与辐射等已发布行业验收技术规范的建设项目,按照该行业验收技术规范编制验收监测报告或者验收调查报告。建设单位不具备编制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能力的,可以委托有能力的技术机构编制。建设单位对受委托的技术机构编制的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结论负责。建设单位开展验收监测活动,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利用自有人员、场所和设备自行监测;也可以委托其他有能力的监测机构开展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

国环规环评[202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征求意见稿)验收自查(1)环保手续履行情况(2)项目建成情况(3)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4)自查结果发现项目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而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的,建设单位应及时履行相关手续。《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征求意见稿23重大变动的界定环境保护部2012年在《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办〔2012〕13号)中对铁路项目重大变动进行界定。环境保护部在《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对重点变动作了进一步界定,明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五个因素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发生重大变动,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界定为重大变动。”在该文件中,环境保护部列明了水电、水利(枢纽类和引调水工程)、火电、煤炭、油气管道、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石油炼化和石油化工这九个行业建设项目的重大变动清单。

《关于印发〈输变电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的通知》(环办辐射〔2016〕84号)中,明确“输变电建设项目发生清单中一项或一项以上,且可能导致不利环境影响显著加重的,界定为重大变动”,并列明了输变电建设项目的重大变动清单。环境保护部在环办〔2015〕52号文中明确了“各省级环保部门可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行政区特殊行业重大变动清单”,并报环境保护部备案。重大变动的界定环境保护部2012年在《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2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征求意见稿)验收方案推荐内容:验收项目概况、验收依据、工程建设情况、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执行标准、验收监测内容、现场监测注意事项、其他环保设施核查内容、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案等。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分为验收监测(调查)报告、验收意见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等三项内容。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征求意见稿25验收意见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工程变动情况、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效果、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验收结论和后续要求等内容,验收结论应当明确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是否验收合格。验收意见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工程变动情况、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26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1、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简介;2、配套措施落实情况:(1)区域削减及淘汰落后产能,(2)防护距离控制及居民搬迁,(3)其他措施落实情况;(3)整改工作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1、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简介;27验收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第三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依据包括:(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审批部门审批决定。验收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第三条建设项28不得提出验收合格的意见的几种情形(一)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成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不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或者使用的;(二)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的;(四)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的;不得提出验收合格的意见的几种情形(一)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9不得提出验收合格的意见的几种情形(续)(五)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者不按证排污的;(六)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依法应当分期验收的建设项目,其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其相应主体工程需要的;(七)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的;(八)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的;(九)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的。不得提出验收合格的意见的几种情形(续)(五)纳入排污许可管理30企业需向社会公开的信息(一)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后,公开竣工日期;(二)对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调试前,公开调试的起止日期;(三)验收报告编制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公开验收报告,公示的期限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建设单位公开上述信息的同时,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相关信息,并接受监督检查。企业需向社会公开的信息(一)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31验收组组成为提高验收的有效性,在提出验收意见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可以组织成立验收工作组,采取现场检查、资料查阅、召开验收会议等方式,协助开展验收工作。验收工作组可以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机构、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等单位代表以及专业技术专家等组成,代表范围和人数自定。验收组组成为提高验收的有效性,在提出验收意见的过程中,建设单32验收期限除需要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水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外,其他环境保护设施的验收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需要对该类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调试或者整改的,验收期限可以适当延期,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验收期限是指自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之日起至建设单位向社会公开验收报告之日止的时间。验收期限除需要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水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外,其他环33信息填报平台验收报告公示期满后5个工作日内,建设单位应当登录全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信息平台,填报建设项目基本信息、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情况等相关信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上述信息予以公开。信息填报平台验收报告公示期满后5个工作日内,建设单位应当登录34谢谢谢谢3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36目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历史由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有关新政策

目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历史由来3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历史由来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了253号令即《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条例》其中,明确提到“建设项目竣工之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项目环评文件的环保主管部门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2001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第13号令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环境放射性监测站编制。2000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环发[2000]38号文即《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站负责组织实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历史由来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了38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有关新政策法律、法规及配套办法调整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有关新政策法律、法规及配套办法调39法律、法规及配套办法调整法律法规配套办法法律、法规及配套办法调整法律40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1)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七届第22号),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条款: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2)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相关条款:第四十一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4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1)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七届第22号),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条款: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2)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相关条款:第四十一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4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1)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修正通过。(3)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相关条款:第十七条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经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4)2017年6月2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修订通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相关条款:第十九条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或者备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4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1)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87年9月5日发布,自1988年6月1日起实施。(2)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二号,自2000年9月1日起实施。相关条款:第十一条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3)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5年8月29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相关条款:第十八条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应当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遵守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4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1)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199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公布,自1996年4月1日施行。(2)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3)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修订通过。(4)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5)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相关条款:第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需要配套建设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的验收应当与对主体工程的验收同时进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历年版本46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历年版本及相关条款(1)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相关条款:第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历年版本及相47法规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48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历年版本(1)经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1998年11月29日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相关条款:第三章环境保护设施建设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二十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第二十一条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分期验收。

第二十三条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历年版本49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历年版本(2)经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通过,2017年7月16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删除有关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环评程序。细化环评审批要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历年版本50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历年版本(2)经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通过,2017年7月16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相关条款:第三章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第十五条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第十七条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第十八条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分期验收。第十九条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历年版本51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历年版本(1)于2001年12月11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2次局务会议通过,2001年12月27日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2)2010年12月22日公布修订并施行,环境保护部令第16号。相关条款:第九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第十条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核设施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年。第十一条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施分类管理。第十三条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环境放射性监测站编制。第十五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应组织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成立验收组(或验收委员会)。验收组(或验收委员会)应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现场检查和审议,提出验收意见。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历年版本52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历年版本(3)关于规范建设单位自主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2017年8月征求意见内容:二、验收报告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组织成立验收工作组。验收工作组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机构、验收报告编制机构等单位代表和专业技术专家组成。四、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后6个月内完成。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需要调试的,验收可适当延期,但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个月。六、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当列明分期的建设内容,明确相应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据此开展分期验收,不得任意拆分项目。七、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强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十、本通知自2017年X月X日起实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和《关于印发〈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环发〔2009〕150号)同时废止。法规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历年版本53存在的问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VS上位法(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取消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行政许可,改为建设单位自主验收。(2)现行水、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上位法的部分条款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存在相互矛盾的条款。存在的问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5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

国环规环评[2017]4号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水、噪声或者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的,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生效实施前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改完成前,应依法由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水、噪声或者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进行验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环境保护部将另行发布。“全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信息平台”将于2017年12月1日上线试运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

国环规环评[205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

国环规环评[2017]4号

第四条

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标准,组织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或者使用,并对验收内容、结论和所公开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不得在验收过程中弄虚作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

国环规环评[205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

国环规环评[2017]4号

第五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如实查验、监测、记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调试情况,编制验收监测(调查)报告。

以排放污染物为主的建设项目,参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编制验收监测报告;主要对生态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编制验收调查报告;火力发电、石油炼制、水利水电、核与辐射等已发布行业验收技术规范的建设项目,按照该行业验收技术规范编制验收监测报告或者验收调查报告。建设单位不具备编制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能力的,可以委托有能力的技术机构编制。建设单位对受委托的技术机构编制的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结论负责。建设单位开展验收监测活动,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利用自有人员、场所和设备自行监测;也可以委托其他有能力的监测机构开展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

国环规环评[205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征求意见稿)验收自查(1)环保手续履行情况(2)项目建成情况(3)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4)自查结果发现项目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而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的,建设单位应及时履行相关手续。《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征求意见稿58重大变动的界定环境保护部2012年在《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办〔2012〕13号)中对铁路项目重大变动进行界定。环境保护部在《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对重点变动作了进一步界定,明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五个因素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发生重大变动,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界定为重大变动。”在该文件中,环境保护部列明了水电、水利(枢纽类和引调水工程)、火电、煤炭、油气管道、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石油炼化和石油化工这九个行业建设项目的重大变动清单。

《关于印发〈输变电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的通知》(环办辐射〔2016〕84号)中,明确“输变电建设项目发生清单中一项或一项以上,且可能导致不利环境影响显著加重的,界定为重大变动”,并列明了输变电建设项目的重大变动清单。环境保护部在环办〔2015〕52号文中明确了“各省级环保部门可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行政区特殊行业重大变动清单”,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