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一席话白读十年书_第1页
听君一席话白读十年书_第2页
听君一席话白读十年书_第3页
听君一席话白读十年书_第4页
听君一席话白读十年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8—听君一席话,白读十年书

王中中

不得不承认,世上满是讲废话的人。

2021年互联网最流行的审美风潮,应当就是无用美学style。

“美是无用之用〞,抽离物质需求和功利性,只剩下最纯粹的“美〞。被“无用美学〞打动的年轻人,用这种“美〞去逃离“功能先行〞的惯性思维,跳脱出理性现实和功利思维的条条框框。

换句话说,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没有目的的开心。

依照这个规律,我们很快找到了互联网上最会“制造开心〞的人——“UC震惊部〞编辑。

“XX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我就来帮助大家了解一下……好了,以上就是XX的含义和出处。〞

看似长篇大论,实则啥也没说。为了感谢这种“我体〞带来的无用愉悦,这届网民敲下了饱含敬意的评论盛赞——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沉迷无效重复带来的冷幽默,成了这届网民取悦自身的最低成本手段。

一夜之间,大家都掉进了“你搁这搁这儿呢〞的兔子洞,成了漫游废话世界的爱丽丝。无用的开心,是我们唯一想要寻觅的奇遇。

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当年在语文试卷上苦苦写下阅读理解,企图分析鲁迅先生想要表达什么的人,现在把自己变成了“当代周树人〞。

假如现在让他们把答案分析再写一遍,他们大约会写“鲁迅先生写这两棵枣树,是由于他的后园有两棵枣树〞。

一般来说,语言有三大功能:传达信息,认知世界,交流手段。而当代周树人们把语言的第四功能发扬光大——说着玩儿。

说闲话或“侃大山〞,是人类最古老、最便利的休闲消遣方式之一。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笑谈〞就是这些“一席话〞的最大意义——搞笑。

但讲废话也是一门技术活,要把废话变成“笑话〞,更是难上加难。B站UP主@花篱刘小刀的“废话教程〞——《教你如何正确地说废话》,目前已经有300多万播放量。

视频评论区中,有虚心好学的“学霸〞网友甚至给大家总结了提纲要点,交出一份“总分值答卷〞。

只需把握几个小技巧,你也能成为谈笑风生的废话达人:

1.同义替换:

还没开学的同学,学校应当还没有开吧。

2.转折小俏皮:

现在作业快写完的同学,加油哦,应当还差好多没写吧。

3.无脑重复:

作业还没写完的同学,作业还没写完吧。作业没写完的同学,立刻就能把作业写完,他们把写作业的时间拿来写作业。

假如实在记不住,只需要记得唯一准则——重复,由于“搞笑就是重复〞。

事实上,在搞笑界,“重复〞的地位向来不容忽略。无论是国内外的喜剧电影、肥皂剧、综艺节目还是脱口秀、相声等,用“重复〞来制造笑点几乎是一个默认的共通点,它能出现在所有幽默出现的场合。

无论你称呼它是前后联系、埋梗、包袱、callback……本质上来说,它们都是在重复从前出现过的内容,运用的就是“重复〞这个手段。

为什么无意义的重复会引人发笑?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在《笑》一书中对滑稽进行过广泛的探讨,幽默的产生是由于笑话中所描述的情形和现实之间形成了反差,它打破了我们对经验世界的预期。

无效重复的效果正是如此,突如其来的无意义回溯让人摸不着头脑,反而有了戏剧感十足的浮夸滑稽。

当我们听到“听君一席话〞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胜读十年书〞。但再次重复的“如听一席话〞,就成了和预想结果之外的“差异〞,“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怎么样,你笑了吧?这种猝不及防的重复就是常见废话梗的笑点。

人们重复着重复的笑话,是自嘲和调侃。那假如不觉得好笑怎么办?只能恭喜你,至少你浪费了生命中宝贵的几分钟。

废话即艺术

在現代,说废话无疑已经成为一场大型集体行为艺术。归根毕竟,大约要怪大家把“凑字数〞这门糊弄学基本入门手法发扬得过于光大。

小时候写作文想方设法填满800个小方格,长大后逛个论坛还得“回复评论不得少于15字〞。而自媒体盛行时代,每篇文章中你看见的3000字,背后是编辑们掉光的三千发丝。更别提一到年底就轮番登场的工作汇报、PPT和个人总结,都是一个个“磨人的小妖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正在备战考研的热心同学,共享了他的些许心得。“做事要认真〞这五个字,要怎么拓展成一个段落?

“战胜侥幸心理、麻痹思想、松懈情绪、敷衍态度、懈怠表现、苟且行为、马虎做法、坚持不搞应付主义、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用这些词句分类分点去说。

动词方面也能下功夫,“战胜、坚持〞这些常见词汇还可以换成其他动词,如警戒麻痹思想、杜绝苟且行为、防止懈怠表现等。

在这一刻,重复的“废话〞不再是废话,而是“反复阐述的措辞〞。

说得好的废话,是会说话、是懂得艺术性、是文学语言。

“写文章,特别是写小说、写散文,说白了就是说废话。所谓的语言艺术就是废话艺术。〞作家韩石山毫不客气地把作家(包括他自己)都归类为“废话专家〞,写文章十有八九是没话找话,就看你能否把这话说得有点意思,让人家看得下去。

2022年高考全国卷的语文作文题“心灵的选择〞有一篇总分值作文。它的开头是这样的:“人生在世,说长悠悠数万日,遥遥无期;说短匆促几十秋,弹指一挥间。人生长河里,我们往往需要做出选择。〞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说了“人生需要选择〞这几个字。但它之所谓优秀,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废话〞。

在表达者眼里,从来不存在废话,由于表达永远有意义。

表达“废话〞的意义是什么?朱自清曾谈及人们对语言表达认识的蜕变过程,在二十世纪,“人的百分之九十九的谈话并不比苍蝇的哼哼声更有意义些〞。

谈话的目的不再是传达观念,而是要“哼哼〞。但我们乐意哼哼,乐意证明自己是个活人而非蜡人。

或许这就是我们不断重复废话的意义。它的意义就在于对于别人“没有什么意义〞之外的,专属于表达者自身的“意义〞。

失语者自救联盟

每个流行网络用语的未来都注定是过气,放在“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身上也一样。由于让它们变得流行,不在于昙花一现的病毒式重复扩散,而是它们背后代表的年轻人的新态度。

流行语的迭代越来越快,并且越来越反映时代情绪。假如回想2022年的流行語,它们的立场越来越明显。

内卷、干饭人、打工人、小镇做题家、鸡娃……这些表达了年轻人所处的总体境遇的网络词汇,语言逐渐由崇高走向“崇低〞。普通人可以无数次使用这些词语,理解日常生活,让自己越来越认同这一立场,也找到自己的同伴。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文字失语。中国青年报社202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承认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在互联网交流中,由于身体不在场,所以必需依靠中介,语言贫瘠就表现在这些统一流行语的通胀和贬值中。人们发现烈度更强的字眼才能表达同样意思,所以用语越来越夸诞。好看的表演一律是“炸〞,群英荟萃只有一种表达方式叫“神仙打架〞,夸奖只有两个字——绝了。

依靠流行语的表达习惯最终导向了脑袋的懒惰,正如乔治·奥威尔在《1984》的警告:减少词汇量,缩小思想范围,最终没有词汇表达。

“我敢说,你一定以为我们主要的工作是创造新词儿。一点也不对!我们是在消灭老词儿——几十个、几百个地消灭,每天在消灭。我们把语言削减到只剩下骨架。〞

现在我们都成了那个把语言削成骨架的人。

2021年初在豆瓣建立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小组,目前已经有13万小组成员。每一个失语者都在这里通过练习,希望摆脱文字失语。组员相互出题,逼迫自己去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