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成考专升本政治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十九大指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
A.民主法制建设B.建设生态文明C.增进民生福祉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
A.事物的积极方面B.事物的消极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自然科学基础是()A.A.机械力学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C.地质学和胚胎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B.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C.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5.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6.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是()。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新文化运动D.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7.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A.A.合作社经济B.私人经济C.公私合营经济D.国营经济
8.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内部矛盾
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10.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差别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1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多党制C.一党制D.两党制
1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1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B.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是否承认历史人物的作用问题
14.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它是指()A.A.被剥削和被压迫的阶级B.一切从事劳动实践的人们C.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D.普通老百姓
15.按劳分配的尺度是
A.需要B.资本C.劳动D.工作能力
16.新民主主义国家国营经济形成的主要方式是()。A.A.没收私营企业B.公私合营C.没收官僚资本D.土地国有政策
17.当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殖民主义B.极端主义C.恐怖主义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C.有限和无限相统一的观点D.绝对和相对辩证统一的观点
19.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A.保护B.没收C.限制D.改造
20.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A.民主制B.集中制C.民主集中制D.党委制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A.A.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B.推翻帝国主义C.推翻封建主义D.实现共产主义
22.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三反”、“五反”运到的开展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一五”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23.管理国有资产、监督国有资产经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
A.社会行政管理者的职能B.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C.宏观经济调控者的职能D.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和指导者的职能
24.阶级斗争即()
A.某一阶级内部的斗争B.所有阶级之间的斗争C.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D.思想观点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25.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D.洪湖革命根据地
26.
第
7
题
经济增长的速度、比例、效益三者的正确关系是()
27.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A.A.替代关系B.发展关系C.继承关系D.继承和发展关系
2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29.文化最主要的功能是()。A.信息功能B.教化功能C.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D.欣赏功能
30.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和促进共同经济繁荣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维护世界和平
二、多选题(10题)3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C.解放思想是形式,实事求是是内容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32.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是()
A.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
B.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
C.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D.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33.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也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具体包括()
A.创新管理体制B.创新产业格局C.创新市场体系D.创新市场主体
34.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必须贯彻讲政治这个根本要求。讲政治就是要坚持()
A.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
B.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上,保持清醒和坚定
C.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上,毫不含糊、不动摇
D.用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3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存在联系的重要方针包括()
A.抓住机遇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C.坚持法治、保证公平D.促进发展、保证稳定
36.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依靠力量的核心()
A.工人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地主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
37.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强调全面发展B.要求协调发展C.主张可持续发展D.坚持高速发展
38.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它()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点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9.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
A.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不允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无产阶级不允许将中国变为资产阶级共和国
C.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不允许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决定其不能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
40.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投降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冒险主义三、判断题(5题)41.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42.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43.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44.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全力解决它,就能把事情办好。45.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四、辨析题(2题)4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47.提倡以德治国就不需要依法治国。
五、论述题(2题)48.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49.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六、材料分析题(2题)50.
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51.
根据材料4,说明当前启动农村市场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
1.B本题考查丁建设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C本题考查事物肯定方面的含义,要记住。
3.D19世纪上半期,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代表性成就,为从哲学上概括物质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科学基础,故选“D”。
4.D
5.C历史知识,准确记住,注意不要将几种理论混淆。
6.D
7.D国营经济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所经营的,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也是新民主主义政权的主要物质基础,代表着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
8.D
9.B【答案】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应试指导】运动与静止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其统一性表现为: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0.C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差别的存在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11.A
12.B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13.C
14.C
15.C
16.C
17.D
18.A
19.B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它主要是通过没收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20.C
21.A
22.C
23.B
24.C阶级斗争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为争取本阶级经济利益而展开的对抗与斗争。故选“C”。
25.A
26.A
27.D
28.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消极的、直接的反映论的缺陷,把它发展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就是在坚持反映论的前提下,把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引入认识论,从而最科学、最正确地解决了认识论的问题。
29.C文化具有信息功能、教化功能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30.A
31.ABD
32.ABCD
33.ABCD
34.ABC
35.ABD
36.AD
37.ABC
38.ABCD
39.ABCD
40.BC
41.N(1)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这一原理根源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因为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所以生产方式的主体——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2)杰出人物不能取代人民群众而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杰出人物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作用。
42.N(1)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都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不过历史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从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观点。
43.Y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人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44.N(1)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作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叫作非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处理得好与坏,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必须抓关键,抓中心工作,但同时也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照顾全局,做好其他工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力量抓好中心工作,这是对的,但是,抓住主要矛盾和解决主要矛盾,并不是要忽视非主要矛盾的解决,必须恰当处理好非主要矛盾,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是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认为只抓主要矛盾就能把事情办好是不对的,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45.Y(1)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无视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对其过分夸大、美化或拔高是不对的;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也是不可取的。历史人物本身是变化发展的,应当用发展的观点给予如实的评价。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在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时,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一方面,要高度肯定他们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又应指出他们在认识和行动上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包括不回避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46.错误。(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的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才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47.错误。应正确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1)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是相互区别的。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体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落脚点。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社会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德治是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动依法治国。
(3)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48.第一它们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这就是唯物史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当代实际的必然结论。第二它们有着共同的理论品格这就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又具有新的时代内容;既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别开生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第三它们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取向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价值取向一脉相承。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是统一的科学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一,它们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这就是唯物史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当代实际的必然结论。第二,它们有着共同的理论品格,这就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又具有新的时代内容;既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别开生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第三,它们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取向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价值取向一脉相承。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是统一的科学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9.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三者的相互关系是:党的建设是核心,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以统一线为基础;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1)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当党的政治路线能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要后退一步。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才能充分认识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用协议合同范例
- 乡村农家乐合同范例
- 商品销售与管理实习总结模版
- 2024年扫路车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集合及函数概念知识点总结模版
- 医疗器械市场趋势报告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分析
- 小儿脱水护理课件
- 医院管理与IP责任减少医疗差错的策略
- 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伦理考量
- 个人林地流转合同范例
- 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试题
- 装饰、装修施工方案
- 远盛水工重力坝辅助设计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 矿井瓦斯抽采
- 立法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科版 (共28张PPT)
- 通用城实景三维数据生产项目技术设计书
- 毕业设计(论文)-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
-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课件
- 设计公司钉钉考勤管理办法
- 边坡护坡检验批表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