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教程》课件:第三讲 视点(机位)_第1页
《摄影艺术教程》课件:第三讲 视点(机位)_第2页
《摄影艺术教程》课件:第三讲 视点(机位)_第3页
《摄影艺术教程》课件:第三讲 视点(机位)_第4页
《摄影艺术教程》课件:第三讲 视点(机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物的选择与画面设计(三)

学院视点(机位)视点(机位)(一)距离变化(远景、全景、中景、近景与特写)(二)方向变化(正面、侧面与背面)(三)高度变化(俯拍、平拍与仰拍)(一)拍摄的距离的选择——景别距离变化与画面容量范围远景——感受宏观态势与规模具有较大的空间容量,环境气氛1、全景:全身照1、全景:全身照展示人物的整个形体状态。身姿和体型在此显得尤为重要。全景画面中尽量保证主体外延轮廓线的完整。若画面有环境,人物和环境的关系。2、中景:大半身(7分身)照——生动情节的展示通过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姿势、手势或人物间的形体的交流来表现情节。画面中人物为主,环境背景为辅。

3、近景:(手以上)近景:重在神与态的表现。“远取其势,近取其神”。

重点是人物的神情态势,一个是“神”,一个是“态”。

4、特写:头像(局部)——视觉吸引力大心灵的交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突出地强调人的一“点”,即局部细节,通过一点表现人的内心或物的本质。画面形象集中、专一和凝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让观众回味和思考。优秀的特写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而不是眼睛。

1)具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2)形成气氛,造成节奏的重点。

(二)拍摄的方向1、正面拍摄1)正式、庄严、神圣

2)人物的信息量最大

3)呆板。透视关系不明显,不利于空间感和立体感

2、正侧面拍摄1)关注轮廓

2)讲求光线

3、45°正侧面拍摄1)有利于表达空间透视感和物体立体感。

2)成为经典的拍摄角度。

3、背面拍摄1)关注有价值的细节。

2)含蓄的表达。

陈吉楠《禾声》

作品阐述:对于八五后的我们,青春不再唾手可得,它正慢慢行走在消逝中。对于它,我总是怀着复杂的情绪,既不想让它匆匆而过却又越发讨厌时间的流逝。画面中展现的人物以背面呈现,没有太多的表情和动作的,植物是由被拍摄者亲手采摘,这种形式使被摄者与植物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禾声”亦为“和声",这也正是我们对于青春的呼喊。而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等待时间的洗礼,当我们走完青春,彼时的年少站在成长的尽头,回首过往,一路崎岖竟已遍地繁花。作品采用湿法火棉胶工艺进行拍摄。(三)拍摄的高度1、仰拍1)把人物拍的高些,有赞颂,敬仰之感。2)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有赞颂,敬仰之感。

3)突出画面中的被摄体,净化环境和背景

3、平拍1)正常的视觉感受2)自然,亲切,平实。

4、俯拍1)信息量大,2)摄影者有优越性之感

。3)有窥视感。

俯角度拍摄会造成观者心理上的某种优越感,拓展了人的视觉观察空间,有效地增加了画面的可视性和画面信息容量

《南京》很好地表现某种气势、地势。使地面上的图案造型效果在画面上充分展开展示空间感和透视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