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拿来主义教案(多篇)第一篇:7、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
2、体会鲁迅杂的讥讽、犀利语言特点。
3.学习正确对待化遗产的态度批判地继承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化交流的现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介绍鲁迅的创作与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宏伟的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学的进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集《朝花夕拾》,散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等。
二、简介本的写作背景。
本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编入《且介亭杂》。
本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化界的反动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化的传播和进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精细合作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人的根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人,甘作“洋奴”和“西崽”,全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决我国的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化。
为了促进革命化的健康进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艺队伍中举行了对艺群众化和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议论。在议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遇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遇主义”,“类似投降”。根据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心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切,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惧怕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熟悉,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板书标题),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看法。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看法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化遗产。
三、本杂中提到了几个“主义”?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明确:①闭关主义②送去主义③送来主义④自己来拿。
1.分析“闭关主义”
问:什么是“闭关主义”呢?是怎么对待它的?
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
“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决闭关主义。
2.分析“送去主义”
问:“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这样说有依据吗?是何态度
明确: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送古董
送去主义送画媚外求荣
衣钵相传
送活人
落后反动
3.第3段是难点,它的论证过程对比繁杂。本段用了类比的方法。请将类比的内容填上:尼采:自诩是太阳中国:——自诩地大物博光热无穷——煤矿丰富只是赋予,不想取得——只送去,不拿来他发疯而死——亡国灭种
答案是:自诩地大物博;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来;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一、二没有现成的句子,但自己可以概括出来)“送”的危害性不是很可怕吗?
问:这是例证法。那么是怎样否决“送去主义”的呢?
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
“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否决送去主义
3.分析“送来主义”
问:“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明确:送来的“
先有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废枪炮,后有
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问: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倾销商品和化侵略。
否决送去主义
4.总结: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大受其害。
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
由此看来,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明确: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那么,
(破)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规律
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吸取现实教训
错误的做法(破)
(立)
正确的做法(立)
先破后立
承递
1—7段论证的是为什么要“拿来”,照此思路,那么,8—8节论证的是——怎么拿来。
四、分析比喻论证
体会本片面写作特色
1.“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章摆出了哪几种?明确:⑴“大宅子”比喻化遗产。
⑵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
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
③废物——欣欣然采纳一切
④拿来主义——占有,挑拣
孱头:比喻怯懦无能、畏缩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十足的懦夫)
浑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童稚病患者。((左得稀奇)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看法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
鲜明,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决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的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
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
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
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采纳(投降主义)挑
2、真正的怎样?
——“占有,挑拣”。先占有,后挑拣。占有是为了挑拣。占有重要,挑拣更重要。(怎样挑拣?),所以又通过大量比喻,概括形象地分析了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
喻体事物态度本体事物态度鱼翅吃掉化遗产中的精华片面吸收(使用)
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片面趋利避还(使用)
烟--(略)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
(如八股等无用的历史垃圾)
姨太太(略)只供剥削阶级赏识享用的
腐朽淫糜的东西(色情化等)剔除(消逝)
全体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拣”说的既领会透彻,又概括形象。
此外,还用“抛在??化”,表现所谓“平民化”的虚伪;用“当??里”状写所谓彻底革命的极“左”面目;用“背着??世界”,讥讽以“国粹”炫耀于人的可笑。用“像萝卜一样的吃掉”说明吸取精华理应有利于“群众化”,用“不用??宾”比喻不能只供少数人享有。鸦片虽然有毒,但可用,然而又不成以因其有用而故弄玄虚,招摇撞骗。全体这些,都将如何挑拣讲得浅显易懂。
可认设置问题
3.拿来主义到底怎么“占有,挑拣”?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来源说明w.had.o)判地继承。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化遗产。
断定拿来主义
五、结果一节总结全
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复什么问题,训练概括才能,和理解才能(我们到底应当怎样对待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
(拿来之后应当怎样识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消逝。
(正确对待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仆人是新仆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化遗产?)然而首先要这人冷静,英勇,有辩别,不自私。(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艺不能自成为新艺。
板书
孱头使用鱼翅鸦片
昏蛋(破)(立)存放烟枪烟灯(占有挑拣)废物消逝鸦片烟枪焑灯姨太太
其次课时
一、简介背景,了解的写作风格——讥讽
本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后由编入《且介亭杂》。
本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化“围剿”。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化界的反动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化的传播和进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精细合作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人的根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人,甘作“洋奴”和“西崽”,全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决我国的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化。
为了促进革命化的健康进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艺队伍中举行了对艺群众化和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议论。在议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遇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遇主义”,“类似投降”。根据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心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切,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惧怕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熟悉,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板书标题),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看法。
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看法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化遗产。
二、领会中词语的讥讽、幽默的效果。
读课每一节,体会语言特色
鲁迅的杂“嘻笑怒骂皆成章”,语言风格:犀利、幽默、讥讽。
请学生找出中有关例句,概括领会。
1、例:捧着“几张古画”“一路的挂过去”
“捧”刻画恭敬的媚态,
“几张”显得相当贫乏,却一路张扬,见得多么寒伧可怜,可鄙可笑。
2、“活人替代了古董”,“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反语。媚外求荣又出新的花招,愈演愈烈,讥讽猛烈。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大度”应加双引号,反语讥讽其不自量力。
4、学生质疑,议论、进一步品评先生用词的犀利、讥讽的效果。
五、归纳本中心
1、“拿来主义”的含义
它是鲁迅先生的创见,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即批判地继承化遗产,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完全一致。
2、学生议论交流
明确本中心包含四个要点:
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
②批判对待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③表明对化遗产的正确看法,
④指出正确对待化遗产的必要性。
六、总结本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用有好像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对比。
3.比较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对比。
七、拓展延迟
如何对付我国每年引进外国大片这一现象。
其次篇:《拿来主义》教案-选修
《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中外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留神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运用比喻举行论证说理的方法,正确理解本各比喻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总体理解意
2、揣摩词语的讥讽意味
【教学设想】
1、学习本可以从理解章的观点和布局入手。
2、对语言的揣摩要结合鲁迅杂擅长运用形象说理的特点,留神引导学生透过外观现象的词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可通过练习一中的1、2、3题举行。(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10“教学建议”片面)
3、多用启发性的提问,留神培养学生思维分析的才能。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总体理解意,先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初步体会中一些幽默讥讽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题解导入:
“主义”是指重大的原那么或看法。“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它的题旨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看法,也针对革命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化(也包括本国的化遗产),又要专心的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化。
2、讲读课的前半片面(1-4节)(第5五节为过渡节,也可到第5节)
(1)学生阅读这片面课,斟酌以下问题:
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看法之前,先批判了那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明确:
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运用学生粗知的鸦片战役、中日甲午战役、八国联军等历史学识,加深对“又碰了一串钉子”的理解)。
课开头两句话从追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入手,分外概括地说明中国近百年来从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接着举出事实(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从历史,社会根源透露“送去主义”的本质--媚外卖国
(2)细读第3节,要求找出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的关键词句,斟酌鲁迅先生用怎样的笔法来论述这个问题的?
学生找出关键词句,教师补充:
后果是:我们的子孙,“那么当佳节大典之际??,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卖国的结果是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磕头贺喜”、“讨”等词语描画出所处的地位与神态,描画出可悲的亡国奴景况。“残羹冷炙”、“奖赏”等词感性色调浓烈,深刻揭露帝国主义榨取中国人民脂膏的吸血鬼本质和恶劣花招,寓猛烈的愤怒于幽默讥讽之中。
论述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时,未直说,而是先用反语讥讽:“送出去”明明是坏,说不算坏事情,以敌人自我解嘲的话鞭鞑敌人;“丰富”“大度”不过是“送去主义”者掩盖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接着,与尼采自诩为太阳作对比,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是赋予,不想取得”是发了疯,吹嘘“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义”者,势必使中国国事日弱,化贫乏,结果完全论为殖民地,结果举开掘地下的煤为例引出“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
(3)斟酌第4小节中“抛来”和“抛给”有何识别?为什么“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学生议论交流,教师明确: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抛给或“送来”--指有目的的、带有恶意的输出。
“抛给”是贬义,用鄙视的目光给人,而不是出于善心的施舍。
不想举出实例,是由于“抛给”、“送来”的实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对这一点讳莫如深,这样既写出对卖国政府举行含蓄犀利的批判,又抒发了的愤慨之情。
3、布置作业:
(1)熟读1-4小节
(2)预习课后半片面,斟酌后练习一、二、三题。
其次课时
一、教学重点
理解“拿来主义”的看法,领会运用形象的比喻表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检查字词:
给加点的字注音:
冠冕(miǎn)堂皇礼尚(shàng)往来自诩(xǚ)残羹(gēng)冷炙(zhì)
孱头(càn)脑髓(suǐ)蹩进(bié)玄虚(xuán)
2、讲读课后半片面(5-10节)
(1)指名朗读第5-7节。
(2)斟酌问题:
①批判了“闭关主义”,尤其是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看法的?哪些词语饱含了讥讽的意味?
学生回复,教师明确:
先用“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那么太不‘摩登’了”一句推上,然后提出自己“拿来主义”的看法。先破后立。“摩登”讥讽反动人无耻地奉行“送去主义”,趋时逢迎,赶时髦。用“吝啬”与上的“大度”举行猛烈的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一步讥讽。
②“送来”和“拿来”识别何在?为什么要把“送来”和“拿来”加以识别?
学生回复,教师明确:
用列举的方法指出“送来”的实质,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从经济到军事到化,所谓的“送来”,就是贪得无厌的侵略、掠夺。“拿来”那么不然,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里“运用脑髓”是指独立斟酌,“放出眼光”是指鉴别精华与糟粕,“自己来拿”是指独立自主的选择。一“送”一“拿”,本质不同,内容全异,将二者严格识别,既可以辨是非,澄清人们“吓怕”了的模糊思想,又可使所立的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3)齐读第7节
(4)指导阅读8、9两节
斟酌问题
①以什么作比方来表明对待化遗产的态度问题?批判了哪三种错误倾向?“拿来主义”者采取怎样的态度?
学生回复,教师择要板书:
把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
拿来主义者的态度--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孱头--怕、徘徊--畏缩继承(逃避主义者)
错误的态度昏蛋--怒、烧光--拒绝继承(虚无主义者)
废物--慕、吸鸦片--全盘继承(投降主义者)
②本来继承化遗产,是一个很高深的理论问题,可经鲁迅先生这么形象地一论述,就使得抽象的问题概括化,高深的道理浅显化。第8小节结果说“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那么“拿来主义”者到底是怎样对待化遗产的呢?
学生回复:他占有,挑拣。
教师明确:“占有”是就态度而言,“挑拣”是就方法而言。
③“拿来主义”者占有哪些东西,怎样举行挑拣呢?
学生议论回复,教师择要板书
“鱼翅”--精华--吃掉(吸收)
“鸦片”--毒品(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药用(治病)
“烟灯烟枪”--旧形式(有害的可做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毁或展览(教导)
“姨太太”--腐朽(供剥削阶级赏识享用的东西)--走散(歼灭)
这样就能够做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5)课第10小节共5句话,讲了哪五个问题?
a、怎样对待化遗产?
b、对化遗产理应怎样识别对待?
c、正确对待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
d、要处理化遗产,我们务必具备哪些条件?
e、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
教师小结8~10小节的内容:
对待化遗产“占有”是前提,“挑拣”是关键,创新是目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语气斩钉截铁,挑拣的标准在是否于我们“有养分”、“有用”,从而识别对待,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只有借鉴吸收化遗产,加以创新,才能为我所用。
3、总结全,加深理解。(照应前面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因果论证是探讨常用的分析说理方法。课的第七段是一个醒目的独句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劈头一个关联词“所以”提示留神:前面所论,都属于“要自己来拿”的理由。到底是什么理由呢?
由于
第一层: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那么)
其次层: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规律)
第三层: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重视现实教训)
↓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章显著的特点是使用比喻论证。
(3)鲁迅的杂是“嘻笑怒骂皆成章”。本语言的特点是犀利和幽默。犀利是能够三言两语,甚至只用一句话一个词语就深刻透露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犀利的语言多用于揭露敌人,鞭笞丑恶,也用于一般的剖析事理,透露冲突。如章的结果一段,只有五句话八十二个字,集中回复了五个问题,论因果,作选择,加判断,都深中肯綮、无可移易。每一句都是精确、犀利的典。
幽默,是敏锐、机敏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在论辩的章中还显示了冷静不迫、游刃有余的风度。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九段的那些精当而诙谐的比喻。对于如何占有,怎样挑拣,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题目虽大,道理虽深,却能以小喻大,深入浅出。既令人信服,也使人受到感染。这就是幽默的气力。鲁迅的幽默和诙谐,显示了他的非凡的查看力和一个成熟的思想战士的特点。”(课后练习三)
4、作业:
⑴、交流课后练习完成处境。(课后练习也可在理解课时举行)
⑵、归纳字词,预习新课。
第三篇:《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2022-10-6
一、导入新课:
作家冯骥才有一次访问法国,外国记者在接待宴会上接连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敬爱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惦记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复:?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是的,不管是对待什么化,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就确定能吸取精华,为我所用。今天,我们就来重温鲁迅先生的杂名篇——《拿来主义》(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教导我们对待各种化遗产的。
二、相关介绍:
1、回想:鲁迅——我国现代宏伟的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呐喊》、《彷徨》(《祈福》收入其中)、《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三部小说集——中国现代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诗集《野草》——散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杂集若干(出名的有《坟》、《热风》、《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等)。
2、“且介亭”释疑:?且介?二字是取?租界?各一半,暗含?半租界?之意。当时鲁迅主宰上海四川北路大陆新村,是?半租界?区。大而言之,当时整个旧中国就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亭?指?亭子间?,代穷人。书名隐含?辛酸的愤懑?之意。
3、写作背景:本写于1934年6月4日,后编入《且介亭杂》。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三省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而国民党政府却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化?围剿?。化界的反动人打着?发扬国光?的幌子,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企图以此来抗拒革命化的传播和进展;一些资产阶级买办人甚至甘做?洋奴?,全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决我国的化遗产;当时左翼艺队伍中也有人对待化遗产采取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态度,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遇主义?。为了打击敌人,澄清在对待化遗产这个问题上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观点,鲁迅先生写了这篇章,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和做法,提出了?拿来主义?的看法。章虽然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的看法也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化遗产。由于在当时的黑暗势力统治下,没有言论自由,所以只采取冷嘲热讽的形式作战。这是我们在阅读本时需要留神和领会的。
4、关于“杂”:杂是直接而急速地反映社会事情的艺性论,它属于散中的一个类别(一般以探讨为主)。杂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化动态、政治事情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杂篇幅短小,活泼锋利。五四以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为了战斗的需要,对于有害事物,揭微显隐,痛下针砭,以杂为利器,有如用投枪、匕首刺向敌人,显示了坚韧的战斗力。
三、课探究:
学生齐读课1-2段。
问1:是从“拿来主义”开头谈起的吗?总观第一段,你认为是从什么开头谈起的?
明确:不是。是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谈起的。
问2:奉行“闭关主义”的后果是什么呢?
明确:清政府奉行?闭关主义?,结果在鸦片战役中被?枪炮打破了大门?,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对等条约。像清政府那样一味地?闭关自守?是不行了,于是后来的国民党政府就变更了策略,奉行?送去主义?了。
问3:“送去主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别的且不说罢?,说明国民党政府送出去的东西涉及大量方面,假设只谈?学艺上的东西?,就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展览,后送古画和新画去欧洲?发扬国光?,不远的将来还要送梅博士到苏联催进?象征主义?并去欧洲传道讲学。
问4:从其次段来看,的看法是什么?
明确:其次段中的态度很明确,即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看法实行?拿来主义?。
问5:既然反对“送去主义”,那么第一段中哪些词语的具有讥讽意味呢?试做分析。
明确:第一段中的?大师?、?捧?、?挂?、?发扬国光?、?进步?几个词语就极具讥讽意味。?大师?一词只是他们自封的、所谓的?大师?,并不认同;?捧?字显出一种庄重和恭敬,这种具有?毕恭毕敬?意味的用词有力地讥讽了国民党政府媚外求荣的丑态;寥寥几张绘画还要煞有介事的一路?挂?过去,何其寒碜乃尔;?发扬国光?一词更是对国民党政府这种?送去主义?之风简直是愈演愈烈了,这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义?的否决、嘲讽。
(师)说:假设说?闭关主义?是?排外?,?送去主义?就是?媚外?。
学生齐读第3段。
问6:列举尼采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尼采自诩为太阳,一味赋予,结果发了疯。认为尼采不是太阳,中国也不是,一味送去最终只能让子孙后代一无
全体,在佳节大典之际向人磕头讨奖赏。用尼采作类比论证,批评了?送去主义?者可耻的卖国行径。
(师)说:第3段主要是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
问7:如何理解这段中“丰富”、“大度”、“不算坏事情”的含义?
明确:这里运用了反语的手法,表达了对?送去主义?的否决和讥讽:不是?丰富?,而是自欺欺人;不是?大度?,而是媚外求荣;一味地送去,子孙后代将一无全体,这当然是坏事情。
学生齐读4-7段。
问8:结合第6段的实例,你能否说一说“抛来”“抛给”“送来”几个词的识别?
明确:?抛给?与?送来?意思一致,是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化侵略。?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一句?不要曲解为‘抛来’的东西?,就把?抛来?和?抛给?之间的善恶分得特别领会。
问9: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明确:清政府奉行?闭关主义?而惨遭失败,国民党政府奉行?送去主义?将会令子孙后代一无全体而且会遭人恶意侵略,既然这两种对外策略都不行,就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理应实行?拿来主义?。由此可见,先谈?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实际上是为后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的。
(师)说:第7段主要阐述了?拿来主义?的内涵。
学生齐读8段。
问10:第8段中“大宅子”比喻什么?“孱头”“昏蛋”“废物”分别是指哪几种人?
明确:心怀惧怕、畏缩继承化遗产的人(?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进门?)盲目);废物——(受一切,大吸剩下的鸦片?)。在看来,这不是?拿来主义?者的正确做法。
学生齐读9段。
问11:“拿来主义”者的正确做法是什么呢?
明确:?拿来主义?者的正确做法是?占有,挑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由于化遗产中的东西坏有别,需要识别对待。接着,用概括事物来生动、形象地比喻化遗产中各种坏有别的东西。
问12:用哪些事物作比?它们分别比喻化遗产中具有怎样特点的事物?对待它们的做法分别是什么?
明确:鱼翅——化遗产中的精华片面——要消化吸收,供众人共享;鸦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片面——要批判吸收,发挥其有利的作用;烟枪和烟灯——化遗产中没有太大作用的旧形式——留一点供后人了解历史,大多数应加以销毁;姨太太——只供剥削阶级赏识、享用的化糟粕——要坚决加以摒弃。
学生齐读第10段。
问13:章结果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重申?拿来主义?者的做法(占有——拿来;挑拣——或使用,或存放,或消逝),指出?拿来主义?者应具有的品质(冷静,英勇,有分辩,不自私),强调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仆人是新仆人,宅子是新宅子;人成为新人,艺成为新艺)。
总结全:?送去主义?,指出它们各自带来的危害,提出了务必实行?拿来主义?的看法,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先反后正、正反比较,以生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对待化遗产的正确做法,结果对全作了总结,明确了?拿来主义?者务必具备的品质和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意义。思想: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应
【板书设计】
∕?闭关主义?(排外)——惨遭挨打、丧权辱国
破——
拿?送去主义?(媚外)——一无全体、受人侵略
来主表明内涵理应?批判继承化遗产?义∕错误做法(孱头、昏蛋、废物)立——?拿来主义?——
正确做法(使用、存放、消逝)
素质条件、实行意义
第四篇: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一、目标引领
1.体会鲁迅先生杂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先破后立的布局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把握“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树立对待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二、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理清章的论证思路,学习形象化说理的方法
破解难点:领会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三、学法引领
思想方法:
关键指示:
四、学程引领
第一课时
学程之一:自主学习
1.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宏伟的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不断发表了《孔已己》《药》《故土》等出名小说。1921年,其发表的代表作《阿q正传》,告成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根基。其后又发表了《祈福》等出名小说和《藤野先生》《爱农》《野草》等出名散。“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特意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他是现代世界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建国后出版了《鲁迅全集》20卷。
2.写作背景:本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彼此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处境,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表明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化遗产的根本观点。
3.杂:现代散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探讨,也可以叙事。杂,是直接而急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艺性论。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化动态、政治事情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学程之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全后,疏通字词。
自诩(xǔ)磕(kē)头残羹(ɡēnɡ)冷炙(zhì)冠冕(miǎn)犀(xī)利吝啬(lìn)(sè)脑髓(sǔi)孱(càn)头蹩(bié)进国粹(cuì)
2.组内合作,理清课布局思路。
全可分为三片面:
第1页共4页
第一片面(1—7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1—2段)揭露“送去主义”媚外求宠,自欺欺人的可耻行径,提出“拿来”的看法。(3—5段)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进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看法。
(6—7段)指出“送去主义”产生的另一危害,明确提出本论点。
其次片面(8—9段)表明“拿来主义”的概括内容。
第三片面(第10段)总结全,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程之三:合作探究(自主探究后互动生成)
1.快速阅读课第1—7节,把鲁迅先生提到的中外化交流上的几种做法一一找出来。明确:a、闭关主义b、送去主义c、听凭送来d、“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2.那么,选择的是哪一种做法呢?
明确:认为正确的做法是:“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3.那么是如何摈弃(否决)其它做法的呢?
(1)“闭关主义”是怎么做的?
(2)“闭关主义”是否行得通呢?为什么?
明确:(1)闭关主义的做法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也就是彼此不交流。(2)闭关主义”行不通。由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也就是用武力逼迫,“又碰了一串钉子”。于是摈弃(否决)了“闭关主义”的做法。
4.“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这样说有依据吗?其论证方法是什么?明确:有依据。“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其论证方法是例证法(举例论证)。
5.又是用什么方法否决“送去主义”的呢?
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6.那么,外国给我们“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在中用了一个成语给这些东西定位,是哪个成语?
明确: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用“残羹冷炙”这一成语给这些东西做了定位,正由于如此,“连清楚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慌”。于是对化交流上的“送来”主义赋予了否决(摈弃)。
学程之四:课堂小结(板书)
1.归纳1—7节的论证思路。
明确:或闭关主义,或单纯送去,或听凭送来,或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单纯送去,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所以,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拿来主义)
2.1—7节论证的是什么问题?整体上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1——7节论证的是:为什么“送去之外,还得拿来”,即为什么要“拿来”。整体上使用的是因果论证法。
假设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决其它全体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分外熟谙的摈弃法。从论证手法的角度看,属于因果论证。《拿
来主义》这篇章就反复使用了这种论证思路和论证手法。
布置作业
1.理解下面这几个句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加点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明确:切实、生动和嘲讽。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活人”指的是谁?是不是一种进步?为什么?因此,加点的字带着什么意味?
明确:“活人”指的是梅兰芳博士;不是一种进步,由于本质上还是“送去主义”;因此加点的字是反语。
(3)“当然,能够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到底是不是见得丰富和大度?为什么?因此“丰富”和“大度”两个词带有什么意味?
明确:不是。由于在举例的时候——句子(1)语带嘲讽,而且“送去主义”会使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因此,“丰富”和“大度”这两个词带有讥讽意味。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那么太不‘摩登’了。”“摩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摩登”的意思是“现代的”“时髦的”。“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那么太不‘摩登’了”,是由于“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这么说显得语言幽默。
2.预习课8—10节
其次课时
学程之一:作业订正
学程之二: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8—9节,斟酌:中的“大宅子”比喻什么?
明确:“大宅子”比喻外国化遗产。
2.对待“大宅子”的方法,章中展现了哪几种?
明确: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
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
②③废物欣欣然采纳一切④拿来主义者“占有,挑拣”
3.说说前三种方法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前三种方法的意思分别是:怯懦无能、畏缩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崇洋媚外、看法“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
4.拿来主义到底又是如何“占有,挑拣”的呢?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比喻,做了形象的阐述。假设用平实的语言,可以怎么表述?
明确:有益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危害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除掉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灯”“烟枪”和“姨太太”),原那么上加以“消逝”(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5.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归纳拿来主义者“占有,挑拣”的态度和方法。
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采纳。这种态度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外国化,也适用于外国政治、经济、技术和军事等领域;同样适用于对本国化遗产的继承,以及对他人阅历的借鉴等等各个方面。
6.模仿1—7节对论证思路的归纳方法,归纳8—9节的论证思路。(板书)
明确:或逃避主义,或虚无主义,或投降主义,或批判继承
逃避主义是孱头
虚无主义是昏蛋
投降主义更是废物
所以,对化遗产要批判地采纳。
以小见大,运用比喻,通过细小的、人们熟谙的事物来表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8—9节一个突出的特点。
7.全班齐读第10段,试回复下面的问题(可用原也可用自己的语言回复):
①“拿来主义”者首先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明确:“首先要这人冷静,大胆,有分辩,不自私”。
②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明确:从正面说:“仆人是新仆人,宅子也会成为新宅子。”从反面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艺不能自成为新艺。”简朴点说,“拿来”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和创造新的化。
学程之三:作业布置
1.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艺不能自成为新艺。”阅读瞿秋白的《吉诃德的时代》,斟酌探究如下问题:
你了解熟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吗?
提示: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以他的小说《堂吉诃德》终止了骑士学风行的状况,它通过堂吉诃德这个艺术形象,讥讽了弥散在西班牙的骑士道德,铲除了中世纪的腐朽思想剩余,加速了西班牙走向现代化的步伐。
2.完成《训练与检测》上相关练习。
3.预习下一篇课。
第五篇:《拿来主义》教案5[1].doc
拿来主义
教学目的:
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留神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讥讽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想:
1.以本作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教材,重点放在章的后半片面,使学生弄领会什么是“拿来主义”;
2.章前半片面是难点,着重使学生熟悉“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不在个别实例和语句上纠缠;
3.重要段落加强朗读背诵,以加深对章主要观点的理解;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讥讽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1.由课外阅读引入课,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课外阅读兴趣很浓,阅读围对比广泛。半学期以来,据初步统计,全班看的杂志多达六十七种。书也读得不少,科技作品不说,中外学作品,也有二百七十多本,平均每个同学课外书籍看五本左右。有个同学连杂志带书籍看了四十多本。书的种类也较多,有唐宋诗词、《三国演义》、《水浒传》、明清笔记小说选译,还有同学看《西厢记》。外国作品也看了不少,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役与和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雨果的《凄凉世界》等。总之,古今中外的作品都有。
古代和外国的这一些化遗产,我们在接触的时候,采取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从中可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2.解题:
请同学看课解释①,回复《拿来主义》一选自何书。
针对学生回复,指出: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猛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特别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讥讽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师生共读:且介亭杂。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为什么对化遗产务必采取“拿来”的态度呢?这就是学习这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
3.讲读课前半片面。
章前半片面是第一节到第四节。请同学们阅读斟酌: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看法之前,先批判了哪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
同学阅读、斟酌、回复,明确: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运用学生粗知的鸦片战役、中日甲午战役、八国联军等历史学识,加深对“又碰了一串钉子”的理解,懂得章开头两句话从追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入手,分外概括地说明中国近百年来从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从历史、社会根源透露“送去主义”的本质。
(1)同学细读第一节,斟酌回复:什么是“送去主义”?鲁迅摆了哪三件事实来揭露
的?三件事都着眼在一个什么字上面?“别的且不说罢”,“不知后事如何”,“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等语句在揭露中起什么作用?
要求学生条理领会地口述三件事,明确:举的三件事都着眼于一个“送”字,“先送”,“捧”中寓“送”,“还要送”,虔诚恭敬之态可掬。批判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利用这几件事大叫什么“发扬国光”、“催进‘象征主义’”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御用人。
“不知后事如何”、“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用反语举行猛烈的讥讽和鞭鞑。“后事”是盗卖物,盗卖古代珍宝。以展览古董为名,行盗卖古董之事。鲁迅明知,却说“不知”,以此表达猛烈的憎恨。反用“进步”,起同样作用,实质是堕落、无耻,字里行间弥漫了憎恶与鄙视。
学生齐读第一节,斟酌、探讨、回复“别的且不说罢”的作用,明确:这一句分外严密地把所要揭露的、论述的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单讲学艺术上的东西。其实,国民党反动派搞“送去主义”,何止只是“学艺”上的问题?何止只是化领域的事情?当时是一九三四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反动政府推行卖国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切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围明确,而且添加了揭露的深刻性。
(2)其次节以朗读过渡,陈述“礼尚往来”的含义。
国民党反动政府卖国媚外,只送去,送去,送去,不拿来。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怎样呢?
(3)学生默读第三节,要求找出说明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的关键语句,斟酌鲁迅先生用怎样的笔法来论述这个问题的。
学生默读巡查、指导,分辩“诩”、“炙”的字形、字音,陈述“自诩”、“残羹冷炙”的含义。
学生探讨、回复,明确:后果是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卖国的结果是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磕头贺喜”、“讨”等词语画出所处的地位与神态,描绘出了可悲的亡国奴景况。“残羹冷炙”、“奖赏”等词感情色调浓烈,深刻揭露帝国主义榨取中国人民脂膏的吸血本质和恶劣花招,寓猛烈的愤怒于幽默讥讽之中。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明确:论述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时,未直说,而是先用反语讥讽;“送出去”明明是坏,说“不算坏事情”,以敌人自我解嘲的话鞭鞑敌人;“丰富”、“大度”不过是“送去主义”者掩盖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接着,与尼采自诩为太阳作对比,一针见血指出“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是发了疯,吹嘘“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义”者,势必使中国国力日弱,化贫乏,结果完全沦为殖民地。结果,举开掘地下的煤矿为例引出“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既深刻论述了“送去主义”的危害,又辛辣地嘲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奴才相。笔法曲折,解剖入木三分。
学生朗读第三节,体会内容与写法。
(4)学生朗读第四节,斟酌回复:这一节中识别了哪两个词?为何这样识别?对“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应怎样理解?
学生回复,要求明确:特地识别“抛来”与“抛给”,讥讽国民党反动派不过象叭儿狗得到仆人“抛给”的骨头一样。“抛给”,贬义,用鄙视的目光。洋大人不会发慈悲心,他们以主子自居,把中国人民身上榨取的血汗、掠夺去的资产,吃剩下来,抛一点儿给走狗,以作为进一步榨取的诱饵。“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是由于“抛给”、“送来”的实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对这一点讳莫如深。这样写既对卖国政策举行含蓄犀利的批判,又抒发了的愤慨之情。
4.指着板书小结
以上是章的第一片面。这一片面透露了反动统治集团由“闭关主义”变为“送去主义”,由“惧外”到“媚外”的进展规律,着重批判了“送去主义”,把它的内容,更加是“学艺”方面的概括内容、反动实质、恶劣后果揭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破得彻底。而且,把问题放到了总结近百年历史教训的广阔背景上来论述,运用弥漫感情色调的语句表达,既深刻,又有战斗力。
学生自由朗读1至4节,专心体会其内容与语言的表现力。
5.作业:
(1)给加黑的字注上汉语拼音:礼尚往来自诩残羹冷炙冠冕
(2)预习课的后半片面,要求留心读两遍,不熟悉的字查字典。
其次教时
教学要点:
理解“拿来主义”的看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表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教学内容与步骤:
1.检查复习:注音:礼尚(shàng)往来自诩(xǔ)残羹(gēng)冷炙(zhì)
2.讲读课后半片面。
(1)指名朗读第五、六、七节。留神对“吝啬”、“为”、“髓”正音。吝(lìn)啬(sè)为(wéi)髓(suǐ)
(2)要求学生斟酌回复:批判了“闭关主义”,尤其是批判了“送去主义”之后,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看法的?哪些词语饱含了讥讽的意味?“送来”和“拿来”识别何在?为什么要把“送来”和“拿来”加以识别?
(3)学生议论后,明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12校联考2025年高三下学期生物试题综合练习三含解析
- 四川省甘孜市2025年高三考前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小学教师语技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检)南平市2025届高中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英语试卷(含答案)+听力音频
- 锡林郭勒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阶段性调研测试物理试题不含附加题含解析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视觉传达设计职业技能考试试卷及答案
-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流行作曲(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基础与形态认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轻工大学《专业英语与论文检索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安徽国元农业保险滁州中心支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高等教育经济类自考-00100国际运输与保险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迹象与治疗方式
- 冷库制冷负荷计算表
- 迅雷网盘最最最全影视资源-持续更新7.26
- 管理者与员工沟通技巧
- GB/T 19510.213-2023光源控制装置第2-13部分:LED模块用直流或交流电子控制装置的特殊要求
- 2024年桥式起重机司机(中级)职业技能考试题库(职校培训)
- 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
- 电梯维保服务投标方案
- 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共34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