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_第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_第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_第3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_第4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分钟36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文翁在担任蜀郡郡守期间,对蜀地民风进行教化改进。他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就学于太学,学成归来,让他们担任要职,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了郡守、刺史。他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将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悌力田(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每次到各县巡查时,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出现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摘编自《汉书·文翁传》(1)根据材料,概括文翁改进蜀地民风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翁改进民风的意义。(6分)第(1)题据材料“他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就学于太学,学成归来,让他们担任要职”“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悌力田(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和“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即可提炼出答案。第(2)题依据文翁的措施可从社会风气、教育、管理、思想等方面回答意义。答案:(1)措施:选拔青年就学于太学;选拔太学学生担任要职;修建地方学校(学宫),减轻学生负担;重用学宫学生,让学宫学生宣传教化;提高学宫学生的社会地位等。(6分)(2)意义:改善了蜀地的社会风气;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选拔了有才能的官吏;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6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北魏短暂统一北方后,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以宇文泰为首的西魏北周统治集团进行了军事改革,建立起府兵制度。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以合周礼六军之制。周武帝宇文邕时,将柱国统帅的兵士改称为侍官,使兵士具有皇帝卫队的性质。士兵最初由豪强子弟充任,后以平民子弟为主。士兵装备自给,免除课税,战时打仗,闲隙农耕,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府兵制的确立是北周军制的重大改革,周武帝死后,北周大权落入外戚杨坚手中。——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周府兵制改革的主要特点。(5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周府兵制度改革的主要影响。(7分)第(1)题依据材料“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以合周礼六军之制”“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概括改革特点。第(2)题依据材料“将柱国统帅的兵士改称为侍官,使兵士具有皇帝卫队的性质”分析可知改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据材料“战时打仗,闲隙农耕,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分析可知改革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依据材料“士兵最初由豪强子弟充任,后以平民子弟为主。士兵装备自给,免除课税”分析可知改革有利于增强军队的战斗能力;综合分析以上作用联系此时期相关史实可知这些改革措施间接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答案:(1)特点:融合汉族礼制;削弱武将权力,加强皇权;兵农合一。(5分)(2)影响:增强了军队的战斗能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兵农合一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7分)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中血汗工厂大量存在,工人过着奴隶般的生活,童工普遍,贫困、犯罪、疾病蔓延,城市管理低效无能……大企业大肆行贿市政府,控制政党,操纵选举,逃避税收,垄断市政工程……这些被称为“城市之羞”,联邦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19世纪90年代一些城市开始了市政改革运动。首先建立由人民直接提名政府候选人的制度,取代党魁控制的代表大会提名的旧制度,依靠都市选举人联盟驱除“党棍”,选出进步市长,组成“诚实政府”。继之进行机构改革,“还政于民”,使公众能有效参与政治,力图建立大公无私的政府。最后实施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许多城市开始尝试接管公用事业,到1915年,全国所有城市的水厂当中,将近2/3收归公有。(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城市之羞”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市政改革的意义。(8分)第(1)题根据材料“美国城市中血汗工厂大量存在,工人过着奴隶般的生活,童工普遍,贫困、犯罪、疾病蔓延,城市管理低效无能……大企业大肆行贿市政府……联邦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城市之羞”出现的主要原因。第(2)题根据材料“建立由人民直接提名政府候选人的制度……选出进步市长,组成‘诚实政府’……‘还政于民’,使公众能有效参与政治,力图建立大公无私的政府。最后实施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开始尝试接管公用事业”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方面说明美国市政改革的意义。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垄断资本兴起,控制政治;联邦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没有及时调整统治政策。(4分)(2)减少了社会罪恶,抑制了市政管理中的腐败;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维护了责任制政府的发展(或者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更加有序、公平的环境,有利于经济进一步发展;改善了民生,缓和了阶级矛盾;为以后美国的改革提供了借鉴。(8分)【备选习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东汉学校的教育大体与西汉相同。东汉太学,建立于建武五年(29年),当年就“诸生横巷”,学习人数空前。就学的不仅有太子和诸侯功臣子弟,甚至匈奴也遣子弟入学。和帝、安帝时,由于政治黑暗,太学一度很不景气。永建六年(131年),顺帝扩建太学校舍240房,1850室。同时扩大生源,除太常所择及郡国选送外,又增加公卿子弟及明经下第两种,并增加太学学生的俸禄。西晋建国之初,沿用汉魏旧制设置太学,太学学生中既有高门大族子弟,也有寒门庶族子弟。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因高门子弟耻与寒门为伍,不入太学,下诏遣散部分太学学生,令“大臣子弟堪受教者”入学。咸宁二年(276年)便建立了专门教育“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国子学”。到惠帝时,仍嫌国子学招收太滥,更具体地规定只准“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国(子)学”。——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指出东汉至西晋教育改革的趋势并分析原因。(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教育改革的影响。(7分)第(1)题第一问趋势,据材料“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因高门子弟耻与寒门为伍,不入太学”“咸宁二年(276年)便建立了专门教育‘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国子学’”可知,体现了教育的日益贵族化;第二问原因,可从经济上田庄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士族阶层的壮大和文化上选官制度的变化归纳。第(2)题主要围绕教育贵族化的危害分析。可以从壮大士族势力、破坏社会公平、加剧腐败和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归纳。答案:(1)趋势:教育日益贵族化。(2分)原因:庄园经济的发展;士族阶层的壮大;官员选拔的贵族化。(3分)(2)影响:维护和巩固了士族门阀势力;(或滋生豪强势力和累世公卿);加剧政治腐败;不利于人才培养(或导致人才素质的下降);破坏社会公平;削弱统治基础。(7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管仲兵制改革的措施主要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其内容为: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由齐君率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这说是“参其国”。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一轨,这就是“伍其鄙”。轨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一处,利害祸福相同,所以“守则同固,战则同强”,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摘编自张映魁《管仲军事思想浅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管仲兵制改革的主要特点。(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兵制改革的重要意义。(7分)第(1)题据材料“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得出兵制改革与行政区划同步进行等。第(2)题据材料“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得出有利于扩大征兵的范围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等。答案:(1)特点:兵制改革与行政区划同步进行;兵制改革周密细致,确保齐君的军事指挥权;社会发展与军事建设相结合。(5分)(2)意义:有利于扩大征兵的范围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利于配合经济、赋税等其他方面的改革;保障了齐国君主对最高军事指挥权的掌握:有利于齐国实现富国强兵及确立大国地位。(7分)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明清两代,州县按官缺制度授官。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千差万别,州县官缺自然存在着肥美苦瘠之分。从清道光朝开始,一些省陆续将辖区内条件恶劣的州县、佐杂之职设为苦缺,并上报中央获得正式批准。从道光二十三年到同治八年,山西省分期分批逐步报批了21个州县苦缺及十五个佐杂苦缺。河南省在道光二十一年时已有淇县、考城、信阳等地列入苦缺。道光七年,包世臣探讨如何治理山东省时曾言道:“……旧名七大苦缺,免派一切摊捐银两,仍每年每缺派邻县协济办公银二千两。”清政府从开始时的极力反对到后面的公开批准地方设立苦缺,实际上是对地方督抚人事权膨胀的一种迁就和默认,就全局看,设立苦缺仅是一种无奈的权宜性措施,非但无助于地方问题的根本解决,反而引发了地方候补试用官员的奔竞之势和地方吏治的进一步腐败。——摘编自王丽《清道光朝苦缺制度探微》(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道光朝苦缺制度的特点。(5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道光朝实行苦缺制度的原因。(7分)第(1)题根据材料“从清道光朝开始,一些省陆续将辖区内条件恶劣的州县、佐杂之职设为苦缺,并上报中央获得正式批准”可知,道光时期一般将条件恶劣的州县、佐杂之职设为苦缺;根据材料“旧名七大苦缺,免派一切摊捐银两,仍每年每缺派邻县协济办公银二千两”可知,道光时期的苦缺州县享受免交摊捐、获得津贴等优惠政策;根据材料“清政府从开始时的极力反对到后面的公开批准地方设立苦缺,实际上是对地方督抚人事权膨胀的一种迁就和默认,就全局看,设立苦缺仅是一种无奈的权宜性措施”可知,道光朝苦缺制度的设置也是清朝一种无奈的权宜性措施。第(2)题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尤其是近代清王朝的社会状况进行作答,道光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地方治理成本和难度加大;苛捐杂税繁多,贫瘠州县难以承受沉重的赋税负担;卖官鬻爵,吏治腐败;清朝候补官员数量庞大;地方督抚人事权膨胀等。答案:(1)特点:一般将条件恶劣的州县、佐杂之职设为苦缺(或在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较差的州县设置苦缺);苦缺州县享受免交摊捐、获得津贴等优惠政策;是清朝一种无奈的权宜性措施。(5分)(2)原因:道光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地方治理成本和难度加大;苛捐杂税繁多,贫瘠州县难以承受沉重的赋税负担;卖官鬻爵,吏治腐败;清朝候补官员数量庞大;地方督抚人事权膨胀等。(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7分)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中国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亦是在19世纪90年代的战争和变法中酝酿的……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运动是对当时中国社会内部和外部的冲突及挑战的回应。 ——摘编自张立文《论戊戌变法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材料二维新运动是一次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运动。胡适在20世纪30年代曾指出:“主张维新的人即当日主张现代化的人。”回顾历史,戊戌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给后人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思考和启迪。——摘编自李丽梅、李阳生《戊戌变法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90年代的战争和变法”“中国社会内部和外部的冲突及挑战”具体指的是什么。(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维新运动是一次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运动”这一观点。(7分)第(1)题结合所学19世纪90年代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和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得出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变法为戊戌变法;西方列强的侵略推动了西方文明的传入,同时与东方文明形成冲突,也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冲击了中国的“夷夏”观念。第(2)题可从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变法:戊戌变法。冲突及挑战: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夷夏”观念的冲突,社会转型的挑战。(5分)(2)论述:维新运动促进近代人们思想解放;力倡文教改革,如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重视舆论宣传,创办大批报刊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主张;革新传统的陋习,倡导社会习俗的现代化。(7分)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1868年明治政府提出“文明开化”的改革口号求“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确立了教育发展的总方向。1872年文部省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学制》主要模仿法国,提出普及小学教育,同时重视发展实业教育。《学制》有许多内容严重脱离日本的国情,致使就学率达不到预期指标。1879年政府颁布了《教育令》,《教育令》主要模仿美国,改变了《学制》所规定的划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强调地方分权和尊重多样性和自由主义。但在自由的名义下,政府的教育受到轻视,小学入学率反而下降,还出现教育内容反动的现象。1880年政府颁布《改正教育令》,强化了设置小学的义务,严格了对就学义务的规定,加强了教育行政权,并将修身课提到各科之首,以强化“尊祖训、明忠孝、学孔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