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023年生物工程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年度总结_第1页
2023年2023年生物工程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年度总结_第2页
2023年2023年生物工程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年度总结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01*生物工程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年度总结201*-201*生物工程学院重点学科建立年度总结

201*-201*生物工程学院重点学科建立年度总结

生物工程学院重点学科始创立于201*年,201*年改为环境毒理学方向。环境毒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学学科,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穿插学科,具有宽阔的进展前景。过去一年度中生物工程学院以院长负责制为核心,以学科带头人为总领纽带,组织、实施了重点学科全方位建立:

一、工作总结

1、凝练、拓展学科方向建立

为了进一步拓展讨论领域,凝练学科方向,在以往以硕士点建立为目标,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科研课题讨论为纽带,整合利用现有的博士、硕士师资队伍的根底上,将环境毒理学拓展为:(1)植物逆境生理与细胞生物学讨论(由爱护地环境毒理学拓展);(2)生态与环境毒理学讨论(由黄曲霉毒素讨论拓展;(3)并依据毒理学进展特点和新引进动物学科博士的专业特点,拓展动物生殖毒理学讨论方向。

植物逆境生理与细胞生物学讨论方向,主要讨论内容有:(1)果树逆境生理。(2)果蔬年轻基因的克隆。(3)果蔬无公害生产技术。(4)盐碱植物的筛选及抗性基因的克隆。(5)蔬菜逆境相关基因的克隆。(6)蔬菜无公害关键技术讨论。其中果树逆境生理讨论是本讨论方向的主要讨论领域,担当国家、省、市、院级科研工程。同时爱护地环境毒理学讨论,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展了葡萄名优品种的筛选推广、红梨引种及区域化示范推广等工程的讨论,使科研、教学、实践相结合,经过近3年讨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大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进展,科研鉴定成果1项,达国内领先水平;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试验技术奖各1项。动物生殖毒理学讨论方向正在讨论之中。2、科研工程申请和争取的科研工程

紧紧围绕学科进展方向,组织联合攻关,有目的地组织教师,拟定课题,重点攻坚,通过“前期讨论”等手段,加大对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的命中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中与化学系合作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已经入围;申报山东省中青年进展基金1项,同时还积极申报了潍坊市科技攻关工程、国家发改委工程、中国-罗马尼亚蔬菜栽培国际合作工程一项。获得山东省博士基金1项,院级科研工程2项。

在研课题工程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博士后流淌基金1项;省级博士基金1项;合作主持省级自然基金1项;市级基金2项;校级立项6项。3、科研工作及科研成果

一年来学科梯队组成员围绕省市校级科研工程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结合硕士讨论生、青年教师的培育,主要进展了果树早衰机理的讨论、细胞程序性死亡、低温弱光生理的讨论、植物重金属毒理讨论、蔬菜无公害讨论、耐寒长春花扩繁的讨论、香烟毒理、植物基因克隆和组织培育的讨论。一年来发表核心期刊6篇,总计论文14篇,参编硕士讨论生教材一部,鉴定科研成果2项,均为国内领先水平。获得潍坊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4、学术沟通

进展了中国罗马尼亚葡萄栽培与引种学术沟通(接待罗马尼亚学术访问团,去罗马尼亚访问),胜利举办山东省生命科学院院长论坛1次,举办动物生殖系列学术报告5场,在山西农大进展果树水分胁迫方面学术报告1场,举办系级学术报告2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2次(世界生殖生物学会议1次(美国)、植物分子育种国际会议(三亚)),参与国内学术会议3次(甘肃、昆明、潍坊),参与科技宣传、展览2次(潍坊百名博士行、济南高校科研展览)。4、重点试验室和科研基地建立

积极加快科研仪器、设备、试验室建立步伐,申报申请急需科研仪器设备,屡次反复申报重点试验室仪器,以尽快提高科研装备水平,为科研工作顺当开展供应必要条件。(仪器购置规划由于种种因素,招标工作直到现在还未进展,心急如焚啊!)。通过科研课题的在研讨论,积极鼓舞教师到试验室工作,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与气氛,增加了整体科研团队的分散力

潍城区巾帼葡萄示范基地,合作工程主要有“有机”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及示范、葡萄名优品种的筛选与推广,201*年8月通过潍城区财政局向山东省财政厅合作申请工程《“有机”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及示范基地建立》,经费支助20万元;

临朐柳山镇流芳园科技园,合作工程红梨引种及区域化示范推广、第三代果树引种开发及推广;

正在合作建立中寒厅萝卜研发中心。校内试验日光温室现在已经建成,正预备投入使用。5、硕士点预备工作

利用已有招收硕士讨论生导师资格教师的优势和指导硕士生工作的阅历,积极与其他院校、科研院所结合,共同联合培育硕士讨论生,联合培育硕士讨论生5名。同时在教学课程方面调整也作了预备,重点学科的课程原来教学大纲上没有,现在已经开设了环境毒理学选修课,将来再逐步增设相关课程,为硕士生的培育作预备。争取5年内实现硕士点的审批工作,使讨论生学位点的工作走在全院的前列。

6、加强对外沟通与合作,拓宽科研之路

经过努力横向联合科研工程中国-罗马尼亚政府科技合作工程1项(中罗葡萄栽培与加工技术沟通学术研讨会)正在实施。与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后)、山东葡萄讨论所、开展了合作讨论工程。与潍坊金苑牧业有限公司、潍坊巾帼科技示范园等四家企业进展了横向合作工程,积极探究出了一条科研与企业合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7、加强学科人才梯队建立

打破常规,优化组合,充分调动科研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制造性,支持鼓舞中青年教师学术讨论水平的提高,近年又新招收同一讨论方向博士3名,在读硕士13名,另外,去年1年内共有5名教师到中科院国家重点试验室进修学习,毕业硕士生3名,博士生2名。通过逐步调整、整体提高形成了较为优秀的科研合作团队。积极支持鼓舞编写论文、论著、参与各种学术沟通、申报科研成果和专利。

重点学科人员梯队:方向1学科带头人曹慧,方向2学科带头人刘春香,方向3学科带头人王庆忠,成员赵光强、张宝仁、赵月玲、赵升,参谋周仁清。

二、存在的问题与缺乏

第一,拿高水平课题的力度不够,科研资金紧急。其次,重点试验室建立速度比拟缓慢。第三,局部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时间紧急。

第四,由于学科特点,出成果缓慢,高水平论文比拟难。总之,本学科将以学科建立和进展为核心,科研工程讨论为纽带,逐步凝练学科讨论方向,结合指导硕士讨论生、帮助指导博士讨论生,通过担当省、市级科研工程及合作科研工程、博士后流淌基金工程进展深入的讨论,以尽快早出科研成果,提高整体科研水平和力量,使生物工程学院重点学科突飞猛进。

扩展阅读:国家重点学科建立总结报告

国家重点学科建立总结报告

(201*-201*)

高等学校名称:中国美术学院国家重点学科名称:美术学

一、美术学学科建立根本概况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重点学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蔡元培、林风眠创立的我院前身“国立艺术院”,这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正是以今日意义上的美术学作为核心学科,在中国最早实施本科和讨论生学历教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教育培育体系,培育了一大批中外著名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

本学科承续历史,强调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拓展,强调当代东方艺术制造的“和而不同”的学术脉络和宗旨,在中国的美术学建立中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201*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鉴于我国艺术学科的特别缘由,我院当时申报重点学科时,是以中国画系为主体的,因而其学科建立陈述和目标设定也主要围绕这个主体而绽开。此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进展的新时期,促使美术学学科内部发生重大变革。为适应新进展的要求,依据自身专业优势与特色,本学科点自201*年就提出美术学人形链状学科构造(见P15附图)的思想:以美术史论讨论方向为心脏,以中国画学、书学讨论方向为头脑,以绘画艺术讨论方向为臂膀,以雕塑与公共艺术讨论方向、新媒体和综合艺术讨论方向为迈动的双腿。中国美术学院为了加强对美术学重点学科的支持,一方面围绕美术学学科正式组建筑型艺术学院,以确保对美术学高点学科的全面支持;另一方面在美术学科内全面实施人形链状构造的建立思想,推动学术和教学的进展。本学科点的全面建立和进展,已完全实现了201*年美术学学科申报时预期的建立目标。

本次美术学重点学科建立总结将围绕人形链状构造,分五个讨论方一直加以阐述。

本学科点的“中国画学与书学讨论”方向从学术高点动身,致力于传承和进展我国博大精深的书画艺术,它奠基于传统国学,从史、论、形式语言、材料特点等多层面入手,构建新的中国画学与书学体系。“美术史论讨论”方向是国内第一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单位,该方向始终从国际视野动身,重视美术史学史和方法论讨论,形成独特的教学和讨论模式,业已搭建起一座适应将来进展的国际学术沟通的尖端平台。“绘画艺术讨论”和“雕塑与公共艺术讨论”方向系统梳理造型艺术在中西不同语境中的创作方法与表达系统,建立起创作、讨论与教学互动共生的良性进展模式。“新媒体与综合艺术讨论”方向以高科技、数字化的媒介为创作手段,打破画种和材料分界,涉入艺术与生活新的试验关系,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领域,堪称中国新媒体和综合艺术教育的摇篮。

“十五”期间,本学科树立“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既重视建院以来重点学术脉络的梳理和继承,突出民族精神的顶峰意识,保证学科的深化和进展,又针对当代艺术的多元化趋向,涵融和吸纳新的艺术媒材和语言,塑造与时俱进的进展格局。在这一富于特色性和包融性的构造平台上,我院美术学学科活泼着一支高水平的国家级的教师队伍,学科梯队布局合理,人才培育成效显著,在五年一届、代表国家最高创作水平的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上,成绩优异,单位作品入选数和获奖牌数在全国稳居第一。

我院美术学学科还提出诸如传统艺术跨语境讨论、中国艺术现代性讨论、亚洲文化讨论等重大讨论课题,代表中国当代艺术讨论的力气,筹划和举办了众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活动。201*年,在国家和浙江省的支持下,我院南山校园整体改造工程竣工,西子湖畔的美丽校园完整交给本学科教学和讨论之用,教学条件到达国内外领先。

“十五”期间,本学科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核心学科,以全部指标全A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这是原文化部部属院校中的第一所。201*年本学科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讨论基地。由于这些深厚的积淀,突出的成果,以及优良的条件,我院的美术学学科已经成为世界当代艺坛中令人关注的创作和讨论平台,担当起国际一流美术学学科应负的责任。

二、建立规划完成状况

1、建立目标完成状况

本节依据201*年制订的“十五”建立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详细措施,着重总结中国画学与书学讨论方向建立的完成状况。

学科构造调整与进展规划:中国画学与书学讨论是美术学人形链状学科构造中的头脑和中枢,该课题的提出是中国传统艺术学科化建立的重要步骤,是振兴民族文化的重大学术工程。在“十五”期间,本讨论方向招生和根底教学单列,各方面条件赐予优先保证。本讨论方向着重加强人物、山水、花鸟和书法工作室、试验室的建立,并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进展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同时,领先开创该方向的实践类理论博士层次的培育,加强中国画学、中国书学的史论教研的高点构造,发挥中国艺术精神对美术学整体建立的引领作用。

学科带头人的培育与作用:“十五”期间中国画学与书学讨论方向培育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院级学科带头人3名;博士生导师占全体教师比例从原有的5.4提高到30,硕士生导师占全体教师比例从原有的16.8提高到76。“十五”期间,共有18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其中有6人已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已取得博士学位和博士在读的教师占该方向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62%。刘国辉、吴山明、卓鹤君、王冬龄等闻名书画家组成的博导小组,充分发挥传统艺术继承和开拓的引领作用,培育的博士生已经在教学、科研与创作各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

课题讨论创新力量与现实意义:“十五”期间,中国画学与书学讨论方向取得优异进展,荣获全国美展金牌等成绩,确立了书画继承拓展的高点影响。本方向在“十五”期间主要完成课题讨论36项(不含创作实践类工程),每位教师完成学术课题和创作实践均达1项以上。本方向一方面以博士讨论课题为平台,涉入中国书画当代进展的前沿,有序地实施其讨论规划,目前,获省级课题6项,省级精品课程3项,出版论著15部,并在“十一五”规划中制定实施规划。另一方面,在完成中国画和书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根底上,对中国书画教学的课程和科目进展了拓宽和补充,充实和完成了“中国山水画设色”、“中国画材料技法实践”、“试验水墨”、“文献学与文字学讨论”、“书法篆刻美学”、“文字学与书法创作”、“书法史论与诗词题跋”等新课程,由此构建了将史、论、材料、形式语言融为一体的新的中国画学与书学讨论框架。

数字化图库与网络沟通:该方向重视试验室建立,完善并丰富其教学与科研艺术图库。该图库包括中国历代名家书画原作1309件,潘天寿、黄宾虹等名师课徒画稿原作896件,高清楚历代名画复制品348件(套),大型画册492本(套)。数字化检索和创作性白描写生、篆刻临摹、传统书法临摹等精品课程的网络化教学也在不断完善中。

学术沟通与文化策略:在保持自身学科建立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的同时,重视学术沟通与互补,开展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术沟通活动:发起并组织了全国高等院校中国画专业学科带头人参与的“全国中国画教学精英峰会”;领先举办由全国政协组织、全国各省市倾力参与、持续数年的“当代中国画优秀作品展”和学术研讨会;组织“传神得意浙派人物画的开创与进展”展览和学术研讨会;举办“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四十周年展览及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潘天寿与二十世纪书法研讨会”、“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及相关国际研讨会。本讨论方向长期以来还在推动国际沟通方面取得佳绩,积极参与有关中国书画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广招世界各国的学生,扩大中国书画的传播。

2、美术学学科讨论方向的进展状况

“中国画学与书学讨论”构成了本学科五个讨论方向的龙头,以下依据我院创立的美术学学科的学术格局,对其他四个讨论方向进展总结。

“十五”期间,“美术史论讨论”方向不断强化美术学人形链状构造的心脏作用,它站在国际学术前沿的高度,注意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以此促进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艺术批判、视觉文化与当代艺术机制五个模块的教学与讨论,力图将美术史建立成人文学科中的有机局部,充分提醒艺术在人类历史、思想和科学制造中的学问作用。该方向所提出的“图像证史”、“亚洲当代文化策略”和中西视觉对话中的“隐形之链”理论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视与引用,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该方向组织、筹划和主持了“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考察”、历届上海国际双年展、“中国画跨语境国际研讨会”、“全国综合性大学学科建立和自主性评估体系研讨会”、“《中国美术通史》的写作与教学研讨会”等重要学术活动。同时,注意高层次学科队伍的建立,自主培育和人才引进相结合,业已形成一支根本具备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的高学历教师梯队,并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等重要成果。该讨论方向不但为其他方向供应了理论资源,而且已成为我国公认的艺术史学史和方法论讨论重镇。

“绘画艺术讨论”方向继承兼融并蓄的学科传统,以工作室制教学来组成传统写实、民族讨论、具象表现、多元表现的不同探究,形成从本科到硕博的纵向深化、讨论与教学一体的构造特点。该讨论方向包括油画与版画两系,强调以绘画根底方法讨论为核心,针对图像时代绘画艺术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具象表现方法论。具象表现方法论强调对当代哲学新论的系统讨论,强调中国传统绘画精神,举办了“现象学与艺术”等一系列跨学科的国际研讨活动,出版了《断桥艺术哲学文丛》多种,指导的学生作品获得屡次全国美展奖项。具象表现方法已经形成全国性的学术影响。版画教学继承浙派版画的优良传统,在写实性版画、表现性版画尤其是民族性版画讨论课题上均有学术突破,师生作品屡获奖项。版画试验室也已获得良好的建立。“十五”期间,“绘画艺术讨论”方向已形成优秀的学术梯队。

“雕塑与公共艺术讨论”方向是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建立的重要课题。“十五”期间,雕塑艺术秉承传统优势,一方面强调根本技艺力量的培育,另一方面重视工作室的特色方向的讨论,着力培育自主创新型人才,在具象塑造和材料讨论两个方面形成特色高点,并主持多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获得由建立部、文化部联合颁发的全国城市雕塑特殊奖,取得“宁波高教园区院士群雕”、湖南湘潭“乡情”群雕等一系列创作成果。公共艺术是本学科依据和谐社会建立需要,领先提出的新的专业方向,着力讨论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创作,积极涉入艺术共性与公共需求、人文关心与人居环境、传统样式与新材料开发等一系列新的课题,来回应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公共艺术已建立起从城市雕塑、景观装置到壁画、漆画的工作室方向,并形成一支活泼的人才队伍。以公共艺术为核心,结合城市建立实际,绽开一系列城市视觉的讨论课题,是本方向讨论与教学的重要特色。近年来取得“上海紫竹苑高科技园区公共艺术规划”、“杭州市城市雕塑及公共艺术的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成果。

“新媒体与综合艺术讨论”方向是本学科面对技术文化浪潮开拓的新的创作和教学平台。“十五”期间,我院引进一批最早进展技术文化艺术创作的、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先锋艺术家,组成一支国际型的教学队伍,并形成锐意出新的教学气氛,开设了机械装置、互动装置、声音、虚拟现实等课程。该专业方向组织的一系列学术活动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先锋方向,备受国际同行的关注。综合艺术是在综合绘画试验教学根底之上,领先提出的新专业方向,突出多元形态的综合讨论,重视深入中国文化传统,重视深入当今生活实际,翻开艺术门类的樊篱,与中国画学、书学讨论相互照应,形成当代美术学“多元进展、和而不同”的良好局面。

3、本学科学术团队建立状况

本学科点具有一支专业构造合理、整体素养较高、学术创作丰富、艺术思想活泼、富有人文精神的高层次教师集群。至201*年12月,本学科点有专任教师155人,其中正高53人,占34%,副高46人,占30%,高级职称共占64%;在学历构造上,讨论生学历人数101人,占65%,其中硕士学位65人,博士学位20人,形成以高学历为主体的美术学学科专任教师队伍;在年龄构造上,45岁(含)以下教师占66%,形成老中青结合、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布满活力的教师集群。

该教师集群中有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1人,国家突出奉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10人,文化部优秀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百名青年文艺家2人,省新世纪“151”人才1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规划对象9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等。本学科还结合工作室制教学格局,遴选出20多位工作室带头人。他们把握各工作室讨论方向,全面负责各工作室的教学、科研与创作。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立为龙头,以合理配置与有效开发利用师资资源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养为中心,以培育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关键,先后出台了《关于引进人才和智力的若干意见》、《中国美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培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并从事业经费中拨出专款设立“人才工程基金”,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高水平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4、本学科人才培育状况,其中博士生培育状况(包括政治思想教育)本学科点198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01*年,共招收博士生95名,硕士生231名,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具有民族文化制造的使命精神和较全面的学问素养,具有较专深的文化理论和实践水平,具有融会贯穿的创新力量的高层次人才。201*201*年本学科博士生在国内公开出版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9篇,其中入选CSSCI40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出版专著22部。我院美术史论系范景中教授指导的201*届博士毕业生毕斐的学位论文《〈历代名画记〉校笺与讨论》荣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我院的讨论生教学质量在全国艺术院校中依旧位居前列。

学院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程、讲座和开展下乡采风活动等方式,对讨论生加强中国传统教育、历史与文化教育,强化艺术讨论的学理深度。一批海内外闻名文化学者被聘为我院客座教授,开设了《中国思想史》、《西方思想史》、《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周易释读》、《西方诗学》等课程;同时,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来院作学术专题讲座,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问构造,活泼学术气氛。学院又依据美术教育的特点,组织讨论生到井冈山、延安、四明山等革命老区写生、采风,举办“长城赞百名师生画百名将士”等活动,增加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时代精神的理解和领悟,陶冶爱国主义情怀。5、本学科科学讨论状况

依据“十五”学科建立进展的战略规划,本学科旨在加强教师深层次的科学讨论工作,提出以课题讨论为学术之纲,拉动创作、教学的讨论思路。通过不断标准治理和推动课题化建立,形成了以课题讨论为核心的学术风气。201*201*年间,学院每年组织院级课题的评审工作。为充分发挥跨学科的科研优势,间续组建了展现文化讨论中心、现代书法讨论中心、具象表现绘画讨论中心、书画鉴赏讨论中心等6个独立学术讨论机构。5年来,美术学学科教师共发表论文471篇,出版专著235部;担当国家级工程7项,省部级工程1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嘉奖7项。201*年,在第十届全国美展评审中,本学科的师生共获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8项,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居于领先地位。在全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全国百件入围作品中,本学科师生作品占16件。我院学报《新美术》为全国唯一列入CSSCI检索系统的美术专业刊物。在201*、201*年两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本学科教师获得了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涌现出一批代表我院水平的特色教材;5年来,自编教材101部,其中13部教材为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8种教材为浙江省重点建立教材,5门课程为浙江省精品课程。

6、本学科国内外学术沟通状况

201*-201*年,美术学学科始终注意加强与扩大国内外学术界的沟通与互动,每年均举办重大的国际沟通和学术研讨会。如201*年的“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201*年的“地之缘亚洲文化艺术考察活动”、201*年的“中国画跨语境讨论”、201*年的“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顶峰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本学科还与世界顶尖美术院校如美国罗德岛艺术学院、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法国巴黎美术学院、俄罗斯苏里柯夫美术学院、列宾美术学院、荷兰鹿特丹德库宁美术学院、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等建立实质性的沟通关系。在广泛沟通的根底上,学院积极开拓与国外合作办学的新思路,目前已连续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联办了三届“夏季学院”学术沟通,被德国DAAD评价为最具价值的中德文化教育沟通工程。201*年,在DAAD资助下,我院与柏林艺术大学联合招收首届硕士讨论生。

本学科教师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巴黎LivingHeritage论坛、巴黎“教育与艺术创作”国际DV论坛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并作专题发言。多名教师受邀代表中国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国际双年展等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国际美术展览。受邀参与这类顶级展事即意味着得到国际艺坛的认可,价值等同于学术获奖,本学科在此方面显得非常突出。5年来,美术学学科不断邀请国内外人文学科的专家学者来院作学术专题讲座,先后举办了“人文思想与艺术”、“现代性与中国”、“中国思想论坛”等系列讲座290场。并于201*年将讲座内容选编为《湖畔论坛》文丛《人文中国》等4种,开国内人文讲坛之先河。

7、本学科教学科研根底条件建立状况

美术学学科教学科研根底条件优良。201*年,学院完成了南山校区的整体改造,极大地改善美术学学科的教学科研根底条件。学院还高度重视试验教学条件建立,将试验室规划与学科建立规划相结合,一次性投入1400万元用于美术学学科试验室建立,建成中国画临摹与修复试验室、书法试验室、雕塑试验室、版画试验室、新媒体试验室、综合艺术试验室等,构建起与美术学学科人形链状教学构造需求相适应的试验室框架(见附表)。近几年来,又先后投入近千万元专项经费,进一步加强试验室建立。

附表:中国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试验室群块图

学院图书馆拥有藏书43万册,专业类期刊600余种;还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如中文美术及文史哲类电子图书35万册、中国优秀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同时,各系部也依据本专业特点,建立教师徒手画稿等资料库。这些资源,为师生的教学科研供应了良好的条件。

201*年学院投入800万元建立了一套高端网络设备配置和先进网络技术支持的校园网络系统,接入中国电信100M光纤和中国教科网(CERNET)2M光纤两条线路;校园计算机网上设置有OA办公网、研创网、精品课程建立网站等等,为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创作供应了良好的平台和沟通展现的纽带。同时雕塑系网站、新媒体系网站、展现文化讨论中心的art218网站、中国公共艺术网站等各系部建立的分网站,既直接为教学、科研、创作效劳,也是颇具社会影响力的专业网站。其中雕塑系网站“雕塑中国”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优秀网站”,目前全国各大美院雕塑专业纷纷加盟,该网站正在扩版整合,将成为全国雕塑教学、科研与创作的专业平台。

8.本学科资金投入和使用状况

美术学学科是我院的传统优势学科,学院在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上赐予高度的重视和倾斜,5年来,在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学科需要的空间、设施、设备、人才和资金快速投入到位,学科点得到空前的进展,为打造国家一流重点学科供应保障。201*年至201*年期间,投入到本学科点的重大建立工程资金26530万元;投入到本学科点的其他建立资金13633.74万元,其中:主管部门专用专项经费投入2687万元,地方政府专用经费投入1370万元,学院自筹经费投入6786.36万元,其他社会捐助450.75万元,科研经费2339.63万元。两项建立资金投入总计40163.74万元。

在资金使用上,学院以优先满意需要作为扶持本学科进展的根本点,同时通过制度建立,逐步标准本学科各项资金的使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5年来,本学科点国家重大建立工程支出27330.17万元,其中:用于试验室建立支出3610.93万元,房屋建立支出23719.24万元;本学科点其他建立资金支出10684.05万元,其中:学术团队支出2944.06万元,人才培育支出573.26万元,购置仪器设备2348.73万元,学术沟通1175.11万元,其他支出3642.89万元。两项建立资金支出共计38014.22万元。

我院美术学学科强势优化的人形链状学科构造,高水平的教学、讨论、创作队伍,优良的教学条件和充分的经费投入,推动本学科在5年内获得了长足进展,不但保持了原来在全国同类学科中的优势,而且已接近于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的水平。

三、建立成效分析

1、本学科在该建立期内取得的代表性讨论成果(1)突出人形学科构造思想,强化学科内部互动合一

本学科构造以鲜活的人形构造呈现并强调了学科内部各方向、各画种相互之间环环相扣、整体活化,各讨论方向既有形象的定位,又有互为应和的关系,各工作室之间既共性明显,又整体融通。人形构造在学科内部构建了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四通”育人之境。在人形学科构造思想的突出作用下,本学科取得了丰硕的讨论成果。“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文化”学术考察,正是由美术评论家、画家、人文学者共同组成,赴亚洲五城进展实地考察,取得亚洲当代艺术多重身份和交叠特性等一系列成果,受到亚洲及全球艺术家的关注。“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直接深入当代书法艺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既根基于对书法传统的深刻理解,又将书法置于世界格局中作为资源来讨论,既有书法家、国画家的实践,又有综合艺术、新媒体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参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讨论中国书法文化精神当代活化的问题。201*年“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哲学界和艺术界颇具深度的对话,充分展现了现象学作为艺术创作思想资源的宽阔前景,也为中国现象学界供应了可资借鉴的标本。201*年“中国画跨语境”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一次打通学科隔膜,贯穿学术理论,从文化语境的根源上思索中国画传承与拓展的现实依据。(2)扩大博士培育平台,孕育艺理兼长高端人才

实践类博士培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通,其实质是倡扬中国文化传统中蕴涵的道技并进精神,转变造型艺术曾有的重实践轻理论的旧习,建构美术学应有的人文深度、理论深度。这一举措还担当着培育造就时代环境下,肩负继承和创新的一代高端人才的重要任务。为了实施这一方案,本学科在全国领先实行了博导组的方式,让卓有影响的艺术家教授与国内外相关理论专家共同组成高质量的导师队伍。加强人文素养课程板块,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开设选修课和举办讲座,这样的培育平台,一方面提高了实践类博士论文的质量,加强了当代实践课题的学术深度。这一培育平台的建立,催生众多讨论成果。“怀文抱质首届中国画实践与理论博士生毕业展览及辩论会”展现了首届中国画实践类理论博士的讨论成果,引起全国瞩目。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他们艺术实践的高度,促进了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国画实践类理论博士生刘文洁、何加林、花俊等的作品分获十届全国美展国画类金、银奖,呈现出本学科讨论生强劲的创作实力。与此同时,实践类博士的培育,也对美术史论讨论生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促使艺术史的讨论更具有学术深度,从而建立一个具有充实内涵的美术史学史体系和讨论方法,另一方面加强艺术哲学、图像讨论的当代意识,紧扣当代艺术创作的前沿提出和讨论理论问题。

(3)坚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利于艺术共性深度开掘

工作室制教学一方面能够充分表达不同专业、不同追求方向的整体布局,为学生共性培育供应有效的平台,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纵向深化的教学构造,为艺术共性的深度开发供应了可能。绘画艺术讨论、雕塑艺术讨论、综合艺术讨论都以不同的艺术方向划分工作室,这些工作室满意了学生不同艺术共性的需求,也奠定了艺术“和而不同”进展的新格局。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共性,形成较有深度的技能培育,避开了对于众多样式仿照的迷惘现象。本学科学生创作屡获佳绩,人才队伍培育成果显著,进行和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国内和国际学术活动和艺术创作。油画系三年级本科生陈欣的《事象地平线》与讨论生蒋梁的《祈祷》获十届全国美展油画类银奖,雕塑系学生侯杰的《假设是我》与高珊的《201*.4》分别获得浙江省第十一届美展金奖、银奖;国画系戴光莹的《山村图》获得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一等奖;版画系李峰的《表层化的融合》与朱安的《浮生》分别获得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览银奖、铜奖等。这一平台对于追求不同艺术方向的教师还是一个坚实的构造支持,使得美术学学科的师资梯队建立有了很好的构造依据,也促进了一系列重大的国内外学术活动和艺术创作的开展。

(4)担负技术文化使命,制造当代艺术崭新空间

随着新世纪以来全球境遇和外乡资源交互力气的推动,美术面临民族文化振兴和都市文化、技术文化兴起的多重任务。当代艺术的制造型人才如何在美术学强调品学通、艺理通、中外通、古今通的合理构架中开启共性,勇于创新;在一个新的图像时代降临之时,如何快速建立起以电子媒介、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艺术教学与创作平台,并由此来更新和强化美术学教育体系,这些都促使了美术学学科内部的重大变革。1995年本学科领先进展跨越中西画种的综合绘画试验教学,201*年综合绘画建系,201*年综合绘画系改为综合艺术系,涉入当代艺术创作的前沿,涉入时代的社会现实,探究综合形态的艺术表现新空间。综合艺术系以综合绘画、综合材料、总体艺术三个方向绽开教学和讨论活动,以课题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带着学生切入深层体验的层面来思索教学问题,建构了“图像社会学方法”等9项课题式教学方案,初步建立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受到各大美术学院的高度重视。201*年陈守义教师负责的《综合绘画根底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年的“迁徙者的家园从综合绘画到综合艺术教学十年”学术活动,举办系列展览,出版《迁徙者的家园从综合绘画到综合艺术教学十年》等文献。主持与筹划201*年其次届中国当代艺术三年展等国内重要展事,主持和筹划上海、南京等地大型社会横向课题。在十年摸索的根底上,综合艺术的教学与创作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1990年我院领先引进新媒体艺术,1996年举办中国第一个媒体艺术展影像与现象,201*年我院创立新媒体艺术工作室,组织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卓有影响的新媒体艺术家,筹建相关的专业方向。201*年,正式建立新媒体艺术系,并于201*年、201*年举办第一、其次届新媒体艺术节,揭开了艺术院校新媒体艺术教学、创作与讨论的序幕,出版的《新影像文库非线性叙事新媒体艺术与媒体文化》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文献。我院为该系供应了最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斥资千万倾力打造摄影、视频、音频试验室,新媒体艺术系以工作坊的方式,打破一般的学问论体系的课程构架,带着学生从深层体验的角度来整合技术与艺术、语言与内容的关系,并举办了一系列具有深度的学生作品展。新媒体艺术系聚拢了一批全国最活泼的媒体艺术家,他们以积极的姿势带着学生参与中国最新的艺术展览,取得“上海国际双年展学生作品展”金、银、铜奖等突出成绩。

2、本学科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建立、社会进展所作的奉献及效益分析本学科点为国家培育了大批的美术讨论和创作人才,很多都已成为高等美术教育、美术出版、文化新闻部门的专业骨干。作为造型艺术的“国家队”,本学科点的师生还是制造文化精品的生力军,为国家奉献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全国美展、国家主旋律创作、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等重要创作和展览活动中,均有突出的表现。

本学科点积极效劳区域经济建立,助推社会进展,为浙江文化大省建立供应了强有力的支撑。201*年,本学科提出的选题“动画戏曲百折”、“传神得意浙派人物画开创与进展”等入选浙江省首批文化精品工程;随后,本学科点胜利申报的《浙江美术史》丛书也成为浙江省文化讨论重点工程。我院始终如一地提倡和呼吁建立浙江美术馆,201*年再次致函浙江省委、省政府,得到高度重视,目前投入3亿元巨资的美术馆正在营建中;同年,我院提议宁波市利用老客运码头营建宁波美术馆,201*年,由我院专家领衔设计的富有特色的宁波美术馆落成,赢得佳誉。

本学科点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直接参加杭州市城市建立、城市化及城市品牌的讨论与营造。201*年、201*年与杭州市共同举办第一、其次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为西湖博览会供应重要的文化支撑,同时还担当了杭州等地的城市雕塑规划,杭州、龙泉、镇海等城市颜色规划等重要工程;201*年,依据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进展态势,本学科领先建议杭州市打造“动漫之都”,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杭州市委的积极响应,杭州市和我院分别被定为“中国动漫生产基地”与“研发基地”;本学科点又整合艺术创作的实力,积极参加动漫艺术的创作和教学建立,主持和举办“首届中国国际动漫顶峰论坛”等一系列重要活动。本学科点还积极参加建立“环美院创意产业带”。由于美院的带动,学院四周聚拢了一大批画廊、拍卖行,形成交易额每年5亿元以上的艺术市场,浙江成为全国最为红火的书画创作与流通基地。

正是基于我院的学术地位与对浙江文化、经济的推动作用,201*年,浙江省委打算重点支持浙江大学与我院向世界一流大学挺进,并召开常委会议专题争论对我院的详细支持措施。

四、存在问题

1、目前本学科建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美术学的学术讨论与成果包含两大方面,一方面以美术作品创作作为根本形态,以展览出版为根本呈现方式;另一方面以人文讨论为根本形态,以课题文本为根本反映方式。对于前者,美术学院颇具历史积淀,对后者的课题讨论却有一个熟悉和进展的过程,故课题讨论起步较晚,“十五”期间本学科许多带有讨论性的工程还没能表达讨论成果。

(2)美术学学科人形构造的心脏、头脑、臂膀具有传统优势,人才济济,而新媒体艺术专业虽聚拢了国内最优秀、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