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篇搞定形象所有题型高三语文小说二轮复习一、小说形象知识框架梳理构建本节目录二、练透一篇搞定形象所有题型三、巩固强化之形象专项提升第一讲分析形象特点
分清角色角度,概括形象特征知识构建微点拨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这也是高考命题的基本立足点。本节将在这几个方面加大训练,改进提升。增分策略1.概括人物性格、形象、心理等类型解说概括人物性格设问方式①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②小说中的某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性格特点”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通过人物言行、心理等方面去分析。②通过情节去分析。③通过社会环境去分析。④通过他人或作者的评价去分析。
答题模板性格特点+事例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设问方式①(2020·浙江,11)简析彼得洛芙娜这一人物形象。②(2020·江苏,13)请简要分析姐姐这一人物形象。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人物形象”“形象特征”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概括人物的外在特征。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
答题模板身份地位+性格特点+事例分析。增分策略分析人物心理设问方式①(2021·全国乙卷,5)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②(2020·全国卷Ⅰ,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③(2020·全国卷Ⅱ,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心理”“心情”“心态”“心理变化”“精神状态”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分析人物对待某事件、事物的态度。②根据情节发展,对人物心理变化进行“切分”。③使用表现心理、情感方面的“术语”进行准确概括。
答题模板概括人物心理(术语)+事例分析。类型解说增分策略给出形象特点,分析具体表现设问方式①(2020·全国卷Ⅱ,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②(2018·全国卷Ⅰ,5)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关键文字,如“匠人精神”“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分析思路①分析人物主要事迹。②根据给出的形象特点,逐点概括分析。
答题模板形象特点+事例分析。类型解说增分策略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设问方式①小说安排某次要人物有何用意?②某段中对某人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作用?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文中次要人物的称呼,且有“作用”“用意”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分析其自身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分析其侧面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③分析其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④分析其升华主题、增强小说感染力的作用。
答题模板人物行为+对情节的作用;人物行为+对主要人物的作用;人物行为+对环境的作用;人物行为+对主题的作用。类型解说增分策略2.分析形象的作用类型解说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设问方式你认为作者刻画某一主要人物有什么用意?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文中主要人物的姓名,且有“用意”“作用”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分析其对情节发展的作用。②分析其对主题表达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思考其反映的社会现实或寄托的情感。③分析其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在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答题模板人物行为+对情节的作用;人物行为+对主题的作用;人物行为+对社会的作用。增分策略2.分析形象的作用分析物象的作用设问方式①某物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作用。②小说中某物在情节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审题指津题干中有某物的名称,且有“作用”之类的文字。
分析思路①分析其对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衬托人物品质,突出人物性格。②分析其对情节发展的作用。物象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③分析其对环境的作用。揭示时代特点,点明人物活动环境。④分析其对主题的作用。物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可揭示或深化主题。
答题模板概括物象特征+对人物的作用+对情节的作用+对环境的作用+对主题的作用。类型解说增分策略3.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类型解说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设问方式(2019·全国卷Ⅰ,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审题指津题干中有“如何塑造”“哪些手法”之类的文字。分析思路①正面描写: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等。②侧面描写:借助其他人物来对比、衬托;借助物象衬托;借助环境衬托。③修辞手法:比喻、拟物,等。答题模板塑造人物的手法+举例分析。第二讲练透《创业史》一篇
一篇搞定小说形象所有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创业史(节选)柳青在终南山里,再没比割竹子苦的了。爬坡的时候,低下用头巾保护的脑袋,拿两手在灌木丛中给自己开路。灌木刺和杜梨挂破衣裳,划破脸皮和手,这还能算损失和受伤吗?手里使用着雪亮的弯镰,脚底下布满了尖锐的刀子——割过的竹茬。割竹子的时候,你还要提高警惕,当心附近的密林里,有豹子和狗熊窥视。“宁肯每天少割些竹子,大伙的安全第一。生宝同志!”区委王书记严肃的脸盘和亲切的声音,总在互助组组长梁生宝脑中萦绕着。割了三天竹子了,他们往南碾盘沟茅棚店送第一批扫帚了。“我的天!一般贫雇农进山,来回五天,爬坡上岭割下来竹子,早晚在茅棚店里削好、熏好、缚成扫帚,掮出山在街上卖了,买得二斗玉米回家喝糊糊哩……满苦菜滩割竹子的穷庄稼人,没有不称赞你们下堡乡五村的互助合作搞得畅。”茅棚店主人大声说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送毕扫帚在回去的路上,生宝有意和冯有万一块儿,低低说:“有万!你看大伙是不是有些枯燥。这可不好!闷着声,人容易想家哎。我叫茅棚店掌柜的给咱捎一盘象棋来。”有万说:“太好哩!”一天午饭后休息的时候,拴拴望着对面山坡的桦树林发呆。有万就问:“拴娃子,你想谁哩?”“我谁也不想!”拴拴掉转大脑袋说。“我不信!”有万大声嚷,“想得都入神哩,还说不想!是不是想开小差回家?”拴拴憨厚地呵呵笑着:“我为啥开小差?”“不想你的素芳吗?是不是?坦白!”拴拴红了脸,不好意思地颤抖着厚嘴唇憨笑。惹得大伙,除了任老四,都哈哈大笑起来了。生宝正在检查各人割下的竹子的质量,他不知道大伙笑什么。他想:有万果真能逗大伙乐乐,真好,山里的生活太寂寞了。为了调剂茅棚里的生活,生宝还建议任老四给大伙说说三国故事,提高人们的情绪,转移人们对家乡的思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祸事在一眨眼的工夫发生了。生宝一行十五人,每人拉着从岭上割来的一大捆竹楣,面对着西边山峦间渐渐下沉的夕阳,浩浩荡荡地下山了。生宝在拴拴后头,忽听得前面“哎哟”一声。“等一等!我来接你!”生宝连忙喊叫。又听见拴拴疼痛的叫喊声“哎哟哟!……”生宝跑到跟前,蹲下来。他把拴拴的麻鞋脱下,把毛裹缠解开了。啊呀!在拴拴脚板中间靠外边肉皮肥厚的地方,创口上鲜血发着泡沫,争先恐后向外涌哩。生宝神经质地在棉袄口袋里一捏。在哩!黄堡区卫生所给他的急救包和碘酒、红汞、酒精,都在他腰里哩。这时间,前头走了的人,不见他俩,全返回来了。由于山坡地势的限制,人们都站在灌木丛坡上,伸长脖颈探头往这里看。亏生宝事先想到集体出门人多,为预防意外,主动学习,按照护士的指点,用药棉蘸酒精,洗净创口周围脚板上的死肉皮。然后他把消炎粉倒在原来已经叠好的四方块纱布上,按到创口上,用胶布粘住,外面又用药棉和绷带缚住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拴娃!贴上药子好些吗?”好心人冯有义把端在手里的玻璃瓶瓶交还生宝,也抹泪珠。“还疼啊……”拴拴说。“忍着点吧,大伙也着急,大伙还有更多的事呢。”老四说。“甭难受!”生宝一边收拾药物,一边安慰,“破伤五六天就能好!”生宝负着这番责任,他心里更难受!但他可以同拴拴和冯有义一块儿掉眼泪吗?他没有权利和群众一样,随意表现自己的软弱性。他必须表现得十分坚强,用他的顽强来感染拴拴。生宝背着这个约有一百九十斤的人,面对陡峭的山路,无所畏惧,一步一步艰难地下山坡。他的脑子里出现了王老二瞎着眼睛的顽固模样。唉,这户人入他互助组的时候,他就有点勉强。无论你怎样关照拴拴,父亲王瞎子总怀疑他家吃了亏,见面总是念叨:“唉!宝娃!俺娃是傻傻!”好像有一肚子的疑虑说不出口。每逢个人的情绪和共产党员的理智在他精神上冲突起来的时候,王书记的熟悉的声音,就回到他的耳边了:“生宝同志啊!要把落后的农民领到社会主义的路上,可得有耐心呀!这对你是个磨炼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有万背拴拴的时候,老四问生宝:“他踩的是新竹茬?旧竹茬?”“啊呀!”生宝这才想起来了。“要弄清楚。新竹茬,三五天就长好了。旧竹茬,怕要化脓,就麻烦了。”生宝和老四一人手里拿一把雪亮的弯镰,在傍晚时上了坡。倒霉!他们到松树底下一看,是头年割过的旧竹茬。生宝回到茅棚,就给拴拴按医生的嘱咐,吃青霉素片了。夜里,拴拴呻吟着,啜泣着。他顾虑他因伤耽搁了割竹子,少挣钱,要挨他瞎爹的骂哩。“你放心养伤!拴叔!”为了不影响集体的工作进程,生宝慷慨地说,“你不能上岭的这些日子,我割的算你的!”生宝的精神,感动得好心人冯有义瞪起眼睛看他。这个四十多岁的厚墩墩的庄稼人,他入这个互助组,只是喜爱生宝这个人。(有删改)结合文本,思考答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一段,先描写独特的环境,为创业者提供活动背景,营造出恶劣的劳动环境,再侧面交代梁生宝的互助组进山砍竹子,是经过上级批准的。B.“掮出山在街上卖了,买得二斗玉米回家喝糊糊哩”,是指梁生宝的互助组进山割竹也只能卖些钱来填饱自己的肚子。C.柳青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拴拴伤后梁生宝的检查、救治动作,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的动作有异曲同工之妙。D.小说语言独特,如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语言温润有情,携带着情感的温度和抒情的情调,恰当地配合着叙事的具体情境。B解析:“梁生宝的互助组”错,应是“一般贫雇农”。结合文本,思考答案★2.(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你认为作者刻画“梁生宝”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结构上,梁生宝是行文的线索人物,小说通过写这一主要人物形象来贯穿全篇、演绎故事。②丰富内容,深化作品主题。小说通过记叙梁生宝组织互助组,带领群众到山里砍伐竹子,做扫帚艰苦创业的故事,赞扬了农民们艰苦奋斗,努力改变自己贫穷命运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歌颂了在党的领导下,党培养的引路人,为群众着想、办事,能让群众受到关怀、感染,并得到群众的信任的事迹。结合文本,思考答案★3.(分析次要人物群体形象的作用)小说塑造的次要人物,如冯有万、冯有义、任老四、拴拴等群体形象,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特点:①齐心协力,团结一致。②信任政府,服从领导。③艰苦创业,不畏困难。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如冯有万,主动找拴拴开玩笑,将情节向前推动。②烘托主要人物形象。首先,次要人物各有特点,有优点有缺点,他们的优点与主要人物的优点互为补充,为塑造一群创业者的形象服务,如冯有万的智慧、幽默,拴拴的憨厚、实诚,冯有义的好心、信任,任老四的细心。其次,次要人物的缺点也与主要人物形成对比,以衬托主要人物,拴拴的胆小、软弱,王瞎子的狭隘,都与梁生宝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③深化作品主题。小说通过记叙群众集体艰苦创业的故事,赞扬了农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努力改变贫穷命运,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政策实施深得人心。结合文本,思考答案4.(概括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小说中的梁生宝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乐于助人。他带领互助组帮助贫困的农民增加收入;他让拴拴安心养伤,说自己割的竹子算拴拴的。②顽强坚毅。拴拴被竹茬戳了脚,痛叫、啜泣,冯有义也抹泪珠,而他却表现出了顽强、坚毅的一面。③心胸宽广。对于拴拴的父亲王瞎子的怀疑,他不计较,仍然十分真诚地对待拴拴,关心照顾拴拴。④机智勇敢。“机智”,如他看到大伙有些枯燥,就暗示有万想办法调节;拴拴被竹茬戳伤,他能进行紧急处理。“勇敢”,如他敢于带领群众进入危险的山中砍竹子;他无所畏惧地背着受伤的拴拴下山。结合文本,思考答案5.(概括次要人物形象)结合故事情节,概括任老四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任老四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冯有万逗拴拴开心,引得大伙哈哈大笑,唯独他不笑。②任老四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他劝慰拴拴,但他主要关心的还是集体的事情。③任老四是一个细心的人。他询问生宝拴拴踩的是新竹茬还是旧竹茬,且和生宝一同前往。④任老四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生宝建议他给大家讲三国的故事。结合文本,思考答案6.(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小说塑造的拴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拴拴被冯有万开玩笑,说他因想素芳而“开小差”的情节,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②增加情节曲折性。拴拴被竹茬戳了脚是文章的重要情节,它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使得小说顿生波澜。③反衬主要人物。小说中的拴拴胆小、脆弱,与主要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了梁生宝的勇敢、顽强。④点明小说主题。拴拴是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有着改变自己贫穷命运、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拴拴愿意参加进山砍竹子的互助组,说明了党培养的引路人,已经得到基层群众的认同和拥护。结合文本,思考答案7.(给出形象特点,分析具体表现)小说中梁生宝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一心为公”的品质,请举例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在发展经济上,一心想着群众,带领互助组的农民们进山砍竹子,增加集体的经济收入。②在精神状态上,一心想着群众,如梁生宝看大伙在山里时间长了有些枯燥,就想着让有万调节大伙的情绪,建议任老四给大伙说三国故事,还叫茅棚店掌柜的捎一盘象棋来。③在安全防护上,一心想着群众,如自己事先去卫生所护士那里学习简要救护知识,要来医疗急救用品。④在集体工作上,一心想着他人,牺牲个人利益,如拴拴受伤,他为了不影响集体劳动进程,情愿将自己割的一份算拴拴的。结合文本,思考答案8.(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主心骨”是在团体中起主导作用的人,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群众的“主心骨”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语言描写。通过写梁生宝与冯有万、拴拴等人的对话,塑造他领导有方的形象。②动作描写。拴拴伤了脚,他检查并进行急救处理的一系列行动,刻画出他办事认真负责的形象。③心理描写。文中写梁生宝想到王老二心里难受,但很快又想到王书记的教导,突出了他坚决执行共产党政策的互助组组长的形象。④对比手法。与其他人物进行对比,突出梁生宝的形象特点,从而突显其“主心骨”的形象。结合文本,思考答案9.(分析人物心理特点)梁生宝背拴拴下山时,有着怎样复杂的心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他背受伤的拴拴下山,是情愿的,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②想到拴拴的父亲王老二的表现,觉得冤屈、难受。③再想到王书记的谆谆教导,不再觉得委屈,而变得沉着、坚定。结合文本,思考答案10.(分析物象的作用)“竹”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试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营造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茂密竹林与其他植物一起形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环境,营造出恶劣、寂寞的自然环境。②推动情节发展。本文由梁生宝一行人进山割竹而起,又因拴拴踩到竹茬而使情节向前发展。③衬托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竹”是表现人物的重要物象,“竹”坚忍顽强的特点象征了梁生宝坚毅顽强的性格。第三讲
强化训练、专题提升
《套不住的手》《湘江一夜》文本一:套不住的手赵树理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秉正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专项提升巩固练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外头一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专项提升巩固练
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带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专项提升巩固练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专项提升巩固练
文本二:
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有删改)专项提升巩固练
结合文本,思考答案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对一个饱经沧桑老农民手的真切描绘,刻画出一位农业生产技术、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农民形象。B.小说的语言既质朴平易又生动幽默,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口语化很明显,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高度统一。C.老舍认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以小见大,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D.《套不住的手》构思巧妙,老舍赞其以“手套”串联情节,故事有起有落,让人意识到:这是一双普通农民的手,也是一双不平凡的手。C解析:“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错误。结合文本,思考答案2.赵树理是如何刻画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外貌描写:细致地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突出他勤劳纯朴、热爱劳动的形象。②语言描写:陈秉正对年轻人语重心长的教育,刚拿到手套时感慨“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最后表示自己“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③心理描写:看到新运来的桑杈第一时间想到集体的事情,手套第一次丢了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体现了他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特点。④侧面衬托:副组长王新春对陈秉正辛勤劳作的介绍和年轻人劳动时的抱怨和不理解,突出表现了陈老汉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以及他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结合文本,思考答案3.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文本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情节一波三折。文章以“手”为线索展开,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的零散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③伏笔照应。文章开篇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最后交代他的手都是自己从小的劳作,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形象。④结尾突转。陈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湘江一夜(节选)周立波一九四五年七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吃罢夜饭,八路军的一支军队的前卫部队从湘东的山区出发,越过一个大塅,往湘江急进。迷蒙的月色笼罩着村庄、树丛、水田和茅封草长的田塍路,也照出了映在田边的急移的人影。司令员董千带着一群人到达一个老墈底下。这里就是前沿指挥所。“敌人离我们好远?”董千拿起望远镜,瞭望朦胧的南面。“就在前边村子里。”大队长指着远处一片墨黑的地方。“敌人为什么不开火,也不前进?”董千沉思一阵说,“鬼崽子们还没有摸清我们的企图。”一片蛙鸣里,从南边地面传来一种响动,那是铁锹挖掘泥土和沙石的声音,董千判断说:“挖掩体。看样子,鬼崽子们是采取守势。”董千大手一挥命令大队长:“去攻打东边公路的碉堡,吸引他们注意通往长沙的公路。”不久,机枪声大作。手榴弹的爆炸声激荡着夜空。敌人的炮火越来越炽烈,他们不光是对准公路,而是向东、西、北三个方向盲目狂轰了。专项提升巩固练
敌机在天空吼叫。听到敌机下蛋的刺耳的噪音,警卫员宝古佬猛一下子把董千推倒在高墈底下的荞麦田里,自己扑到他身上。一颗炸弹落在墈上水田里,一阵泥雨落在宝古佬的肩背上。飞机还在近处低空盘旋着。董千暴怒地把宝古佬掀开,爬上高墈,对战士们挥手叫道:“散开,躺倒,不要惊慌,不要乱跑。轻重机枪向天空瞄准。”警卫员们爬上墈来,拉司令员下墈。董千叫道:“走开。”“你得下去。”警卫员的嗓音也不小。这时候,通讯员向董千报告,大部队摆渡完毕。董千问道:“门虎他们呢?”“还没有回来。”通讯员回答。专项提升巩固练
司令部的人都知道,董千蛮喜欢门虎。这个虎背熊腰的汉子,年纪还只有二十五岁,战斗经验却很多,而且,干啥都有那么一股劲。对他来说,好像什么困难和危险都不在话下。他和他的队员们侦察敌情,既大胆,又细心,得来的情报相当准确。他的责任心很强,司令员交代的任务,他总是千方百计去完成,从不打回扣。“带信儿过去,叫过了河的同志们就地休息,我这里也快收摊子了。”夜凉如水,月亮偏西了。船飞快地前进,层层水浪活腾地冲击着船头,发出节奏均匀的柔和悦耳的音响。河西河面,一片平静。董千看看倒映了月亮和星星光亮的水波,微笑着对张参谋说道:“将来,等到太平了,我要再到这里来,看看这河水,这月亮和星光的倒影。小张,你懂诗吗?”“诗?我不懂。”小张坦率地回答。“到了那时候……”司令员困极了,说到这里,打个呵欠。“什么时候?”小张询问。“人民当权的时候。”董千说。专项提升巩固练
突然,从上游传来了汽艇的马达声。在水上突然碰到了敌人,气氛一时有一点紧张。船上的人把大小枪支都压上子弹。正在这时,上游传来手榴弹的一声巨响和一阵枪炮声,接着又是几响手榴弹。随后,大河上下,一片寂静,汽艇的马达也哑巴了。董千的困劲给这意外的情况撵得无影无踪了。船靠了岸。司令部的炊事员老伍提着一条鱼,笑眯眯地走过来,送给董千看。渡江顺利。过了河,很快要进到山区,敌人奈何不得了。部队将一路滔滔,按照中央的部署,直趋粤境。想起这些,董千很愉快,他兴致淋漓地跟老伍说道:“走,我帮你去烧鱼。”没多久,鱼烧好了。正在这时候,一个便衣莽汉闯到了大门口。“什么事呀?”“门虎他……”专项提升巩固练
“快说!”董千着急地紧催。“咱们船跟敌艇遭遇了。”便衣侦察员继续说道,“门虎说:‘不能叫它下去。咱部队正在摆渡。’他叫艄公把船打横,拦住敌艇,随手摔了一个手榴弹,机器哑了,敌艇歪了。鬼子们还击。他……”便衣大汉用手捂住脸,泣不成声,断断续续说,“咱们队长,他……英勇……牺牲了。”后边的话,董千还没有听完,就暴跳起来,往桌面上猛一巴掌,盆盆碗碗,调羹杯子,被震得狂翻乱跳。司令员一阵狂风一样地冲出堂屋,怒声叫道:“都给我走开。出发,立刻出发。”他冲出瓦屋的大门,一人一骑,飞奔前进。堂屋里,马灯下,老伍在收拾桌面。眼瞅着躺在桌上的被冷落的大鲤鱼,声调低沉地说道:“鱼呵,你真不赶巧。”七月早晨的南风,略有些凉意。道路两边的山里,滴着露水的通红的山花,烁眼地点缀在青翠的松树、楠竹和柞木的中间。这一天,行军六十里,董千没有开口说过话。张参谋后来回忆这段路程说:“司令员看见了路西一拱黄土新坟,连忙把脸转到东边去。由于一种痛心的联想,在早晨的阳光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阻考试题及答案
- 中华传统文化(青岛黄海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级微观经济学(双语)知到智慧树答案
- 幼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 接待转科患者处理流程和新生儿呕吐试题(附答案)
- 体外诊断试剂培训试题及答案
- 冷链培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房地产项目建筑材料安全性能采购合同
- 补虚药临床转化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变压器项目融资合作合同
- 四川省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中职类语文试题及答案
- 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培训
- 复苏室患者的交接流程
- 老旧小区改造给排水施工方案
- 【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答案背诵版)
- DB21-T 2523-2015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程
- 2024天津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实验室中央空调施工方案
- 幼儿园 中班语言绘本《章鱼先生卖雨伞》
- 中医学藏象学说课件
- 软件平台建设和运营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