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28张PPT)_第1页
2022-2023学年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28张PPT)_第2页
2022-2023学年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28张PPT)_第3页
2022-2023学年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28张PPT)_第4页
2022-2023学年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28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大中国”。——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1、政权概况一、辽与西夏东到日本海;南与北宋对峙于燕云十六州(属辽);澶渊之盟的界限;西于西夏对峙;都城为上京;女真族发源于辽的东部山区。【辽】主要在河西走廊、黄河上游地区;与北宋和辽金对峙;都城为兴庆府。【西夏】42、统治制度一、辽与西夏材料三: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余靖《武溪集》卷18《契丹官仪》材料二: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一》材料一: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官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打猎)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徒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元】脱脱:《辽史》卷32《志第二·营卫志中》,北京,中华书局,1974.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制问题:辽采取了怎么样的行政管理方式?有什么特点?南、北面官制度作用①缓和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

②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加快了民族交融。

④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四时捺钵: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

秋冬违(避也)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

——《辽史·营卫志序》四时捺钵主要地点时间活动内容春捺钵长春州鱼儿泺正月上旬捕鹅、钩鱼夏捺钵永安山炭山四月上旬—七月中旬避暑、议政、放鹰秋捺钵庆州伏虎林七月中旬入山射鹿冬捺钵永州广平淀十月以后避寒、议政、猎虎

四时捺钵是辽朝皇帝和宫廷随着季节变化迁徙、巡幸的制度。又分别有“春水”、“秋山”、“坐冬”、“坐夏”等称,主要活动为春捕鹅、钓鱼,夏放鹰,秋射鹿,冬猎虎,皆有大致固定的地区。捺钵又称“行朝”,禁卫森严,实际成为国家的统治中心。

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一、辽与西夏2、统治制度

材料四:西夏官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开封府,曰农田司,……自中书令、宰相、枢密使、大夫、侍中、太尉以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宋史·夏国传》7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一套制度,两套称谓二、金朝入主中原81、政权概况基本沿袭辽的疆域;东到日本海、渤海、东海,南到淮河、大散关一线与南宋对峙;绍兴和议的界限;西与西夏对峙;西北到蒙古部;都城为上京会宁府后迁都燕京,改为中都。【金】二、金朝入主中原2、统治制度9材料五:在金初灭辽进程中,女真政权对契丹南、北面官制度进行了吸收与扬弃,以女真族独有的猛安谋克制度取代原来实行的辽北面官制度,在原辽朝的汉人聚居区,在短暂推行猛安谋克制之后,代之以更适合统治的原辽朝的南面官制度。——摘编自王雷,赵少军《官制视野下金代吏员制度的民族特质探析》材料六: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孛堇征兵,凡步骑之仗糗皆取备焉。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元】脱脱:《金史》卷44《志第二十五·兵制》,北京中华书局,1975

材料

金朝建立后,猛安谋克变成为带有氏族制特色的军事与行政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后来把这些猛安谋克迁到华北及中原地区,成为与汉地州县制并行且不相统属的地方机构。熙宗即位,……实行唐宋官制,在中央设三省,……完颜亮即位后,……设枢密院主管军事。废除门下、中书二省,只保留尚书省,……。金朝政治制度的改革,历经熙宗、完颜亮、世宗三朝全部完成,对于维护金朝统治的稳定,推动社会的进步起了积极作用。【詹子庆:《中国古代史》(下)】思考:金朝建立后,采取了怎样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制度:影响:沿袭唐宋制度,保留猛安谋克制度(兵民合一);巩固北方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群众拥护。(“大定之治”)

猛安谋克制度二、金朝入主中原2、统治制度(1)军事单位+社会组织+基层制度(2)沿袭唐宋制度(3)金世宗“大定之治”11金代官制简表

材料二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一(西夏)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边疆两大对手辽和西夏的评价。他忧心忡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中外历史纲要(上)》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辽、西夏、金在管理制度上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原因和意义?相同点:都学习了中原制度;都不同程度保留了自己民族的特性问题探究影响: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了统治;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汉化);加快了民族交融;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因俗而治的理念为后世所沿用)。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辽、西夏、金在管理制度上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原因和意义?原因:占领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具有先进文明的中原北方大部分地区,使得少数民族政权面临着复杂的社会形势。民族众多,成分复杂部落制奴隶制封建制各民族发展阶段不同生产方式多样游牧经济农牧兼营农耕经济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41、政权概况(1)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2)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1.蒙古崛起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

◎铁木真1218年灭西辽

1227年灭西夏

1234年灭金朝

收服吐蕃

兼并云南

远征亚欧

面对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辽阔疆域,元朝统治者将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

控制和管理?如何处理好众多民族的关系?

“昔为之有国者,或以所起之地,或因所受之封,为不足法也,故谓之‘元’焉。元谓之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忽必烈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2、统治制度(1)修筑驿道、驿站、急递铺(2)地方推行行省制。宣政院、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澎湖巡检司。17萨班灵谷塔遗址边疆地区:萨班灵谷塔遗址(西藏)西北:宣慰司,北庭都元帅府(西域)东南: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急递铺令牌元朝对地方的管理231琉球在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府、宣尉司管理设置宣政院管辖吐蕃在地方设置行省在福建设置澎湖巡检司,台湾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管辖的一部分4因俗而治的制度建设——元朝(蒙古族)19

材料一:行省皆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七》

行省权力大而不专拓展探究:行省制度有哪些特点?如何评价?

材料二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省长官由中央官担任,打破自然疆界划分行政区等——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历史纵横P58

元朝对边疆的成功统治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jimi)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四、元朝的民族关系211、民族交融(1)表现①蒙古族: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形成。元朝时大量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②回回(回族前身):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2)影响:元朝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融。波斯人阿拉伯人

汉人畏兀儿蒙古人回四、元朝的民族关系222、民族歧视和名族压迫政策——四等人制度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

西域各族人,包括

原西夏人、畏兀儿

人、回回等第三等——汉人——北方的汉族和契丹、

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忽必烈时代蒙古人主要还是以畜牧经济为主,……江南“地窄人稠,多为山水所占,大与中原不同,”色目人多从事商业活动,少数从事于畜牧和农耕……正是元代各族群在地域、经济上呈现出的多元差别,才客观上造成了四等人的划分。

——李翀《多角度解读元代四等人制形成的原因》据元朝中期吏部统计,朝官共有2089员,其中蒙古、色目有938员,汉人南人有1151员。汉人、南人占59.6%。京官共有506员,其中蒙古、色目有155员,汉人、南人有351员。汉人、南人占69.4%。外任官共有19895员,其中蒙古、色目有5689员,汉人、南人14236员,汉人、南人占71.5%。

——朱绍侯、张海鹏等《中国古代史》把色目人定为第二等是因为除了他们归附较早之外,还帮着蒙古人进行了很多战争,而且作战勇猛。……金统治区的汉人作为元朝武装力量的重要部分,为他们灭掉南宋也有汗马功劳,被排在第三也属天经地义。

——全春花《元朝“四等人制”概论》四等人依据归附时间、功劳大小、地域经济差异划分元朝统治倚重蒙古、色目贵族,蒙古色目贵族担任中央地方重要职位

四等人制虽激化社会矛盾,但有利于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对汉人、南人上层也极力拉拢,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四、元朝的民族关系24◎红巾军起义

5.元朝灭亡

(1)原因: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2)概况: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爆发,不久元朝灭亡(1368年)。

(3)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课堂探究】请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谈一谈元朝对中国历史

的贡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