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_第1页
基于雨课堂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_第2页
基于雨课堂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_第3页
基于雨课堂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_第4页
基于雨课堂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雨课堂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理论〔〕:

摘要:使用"雨课堂";作为智慧教学工具开展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的开展解决了传统教学形式存在的弊端,将教学过程中的预习、授课、复习、测验的每一个环节都给予全新的体验,真正实现了课前、课上、课后之间的互相沟通,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们的喜欢。雨课堂还能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全记录和数据化,帮助教师准确发现教学薄弱环节从而进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王磊,等.基于雨课堂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理论[J].教育现代化,2022,7(35):91-93,127.

TheTeachingReformandPracticeofInorganicandAnalyticalChemistryBasedonRainClassroom

WANGLei,ZHANGYan-ge,WULi-jun

(School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XuchangUniversity,XuchangHenan)

Abstract:Themixedteachingofinorganicandanalyticalchemistrywascarriedoutby"RainClassroom";asasmartteachingtool.Theapplicationofblendedteachingsolvestheshortingsof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l,andgivesanewexperienceinpreview,teaching,review,andtest.Itreallyrealizesthemunicationinbeforeclass,inclassandafterclass,andachievesgoodteachingeffect,whichisdeeplylovedbystudents.Rainclassroomcanalsorealizethefullrecordanddataoftheteachingprocess,andhelpteachersaccuratelyfindtheweaklinksinteachingandcarryouttargetedteachingreform.

Keywords:Rainclassroom;Blendedteaching;Inorganicandanalyticalchemistry;Teachingreform

一引言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平安与检验等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根底课程,是大一新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接触到的第一门化学类理论课程,每年的授课人数在240人左右,是我校涉及专业和授课人数最多的化学类课程之一。无机及分析化学综合了以往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门根底化学课程的内容,是阐述化学变化和分析测试根本原理的根底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构造根底理论、化学反响根本原理、分析测试的根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才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根底。因此,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涵盖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与中学阶段的化学课程相比,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多,所涉及的概念多且更加抽象。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和物理根底,然而课程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学生相关的根底知识储藏缺乏增加了课程的学习难度。课程的学时偏少,目前仅有64学时。而且由于大一新生开课较晚,授课周数较少,所以每周安排6学时的教学方案,导致课程的进度明显加快,学生感到难以适应。总的来说,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特点是: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学时少、进度快、学生根底知识储藏缺乏。

三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现状

〔一〕课前无法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虽然教师反复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真正能做到课前充分预习的学生寥寥无几,大多数人只是简单地把书上要讲的内容看一遍。而且即便是学生充分预习了,教师也不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无所知。

〔二〕课堂教学缺乏互动

由于课程学时少进度快,在课堂教学环节没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展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处于被动承受状态,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泼。课堂提问涉及的学生人数较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教师也不能及时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展有针对性的讲解。

〔三〕课后不能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传统教学形式下,教师先布置课后作业,然后等到作业收上来修改后才能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展知识点答疑。这一过程周期较长,学生可能已经遗忘前面课程遗留的问题,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多,学生很难学好课程。

〔四〕平时成绩的评价方式简单片面

作为考试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等成绩,评价方式简单且难以对课堂表现给出准确的评价。

〔五〕缺少教学数据不能有效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

传统教学形式下,教师很难记录教学全过程,更难以把教学指标进展量化。在缺少教学数据的情况下,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也就难以进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四使用"雨课堂";作为智慧教学工具进展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如何解决传统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课程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是我们进展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原动力。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开展,借助挪动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正确途径。

混合式教学来自"BlendedLearing";,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既不同于传统课堂面对面"Face-to-faceLearing";的教学方式,更不同于单纯网络教学的"E-Learing";,而是将两者优势相结合的一种全新教学形式【1】。混合式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一款智慧教学软件。雨课堂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将PPT和微信巧妙地结合起来,将教学过程中的预习、授课、复习、测验的每一个环节都给予全新的体验,真正实现了课前、课上、课后之间的互相沟通。正因为雨课堂具备强大的后台功能、对反响的及时响应、方便快捷的进展测验,被许多高校作为混合式教学工具的首选,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搭起了一座智慧的桥梁[2-6]。因此,在开展无机及分析化学"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时我们选择雨课堂作为智慧教学工具来开展教学改革。

五雨课堂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

1.创立课程

关注"雨课堂";微信公众号,翻开"我的";,选择"课程";,然后根据系统提示按流程操作创立课程和班级。创立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二维码和邀请码,教师将生成的二维码和邀请码发送给学生,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输入邀请码即可参加课程班级。

2.推送预习课件

为方便学生端观看,"雨课堂";设置了课件,教师可以根据提供的模板方便地进展课件的制作,还可以为课件添加语音讲解。按照学习目的、重难点、知识点思维导图和知识点介绍四个模块,制作预习课件,布置推送给学生。知识点思维导图模块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络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整个知识体系,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络,从而到达融会贯穿的目的。知识点介绍模块为了帮助学生做好预习,更多的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的形式对知识点进展介绍。除此之外,每一个章节会推送2~3个知识拓展的PPT,例如"纳米材料";、"石墨是怎样变成金刚石的";、"酶催化";等。知识拓展主要展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消费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学科开展前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阔学生视野。教师可通过教师端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醒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二〕课堂教学

1.课堂授课

采用雨课堂授课,上课时教师翻开授课PPT,点击菜单栏上的"雨课堂";使用微信登录后开启雨课堂授课形式,显示二维码和课堂暗号。同时,学生端收到实时的消息提醒,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输入课堂暗号进入课堂开始上课。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端能同步收看教师端的PPT,学生可以利用"不懂";按钮对不理解的PPT予以标记,教师根据匿名反响的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对被标记为"不懂";的PPT做重点讲解。

2.课堂讨论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弹幕";功能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由于在"弹幕";中不会出现学生的名字,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非常高,活泼了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以及时理解学生的想法并做出反响。

3.课堂测试

教师可以在授课PPT中插入测试题同时预设正确答案,"雨课堂";提供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和主观题等多种题型,还可以进展投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发送测试题到学生端,限时答复以下问题。答题时间完毕后,教师可以即时查看学生答题的结果。统计结果可以让教师及时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针对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进展重点讲解。实时测试不仅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有助于进步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

〔三〕课后反响

1.课堂情况反响

课后,"雨课堂";会给教师端发送本次授课的课堂报告,报告中提供了课堂人数、学生数据、习题数据、课件数据和教学设计与备忘。在课堂人数中教师可以查看进入课堂学习的学生名单,理解学生的到课情况。学生数据中按照试得分上下和用时长短显示学生的得分列表,并评出三位优秀学生和三位预警学生,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习题数据中给出了每道课堂测试题的正确率,教师可以查看答题正确学生名单和答题错误学生名单。课件数据中教师可以查看授课PPT中标记为"不懂";的PPT和不懂的人数。最后还有教学设计和备忘,教师可以在这里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心得体会,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根据。

2.课后作业的布置与修改

使用"雨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后以"试卷";的形式发布课后作业。试卷可以设置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和主观题等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可以预先设置好正确答案,主观题支持学生拍照提交。教师在发布试卷时可以设置发布时间、收卷时间、答题时间和答案公布时间,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收卷时间之前提交结果,可以在答案公布时间之后收看答案和解析。收卷后,教师通过教师端修改试卷,客观题设置有正确答案的"雨课堂";已自动修改完成,教师只需修改主观题即可。教师可以在主观题的学生作答中添加修改,给出评语和得分。修改完成后,雨课堂会自动生成成绩单并统计此次作业的结果,包含学生得分,成绩分布和每一题的正确率,方便教师统计平时成绩并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课后问题讨论

课后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在雨课堂的讨论区发帖与同学和教师进展讨论,讨论区气氛活泼,学生们畅所欲言。讨论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学生们和教师可以在线上进展有效的交流沟通,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

六雨课堂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在我校19级学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我们使用雨课堂作为智慧教学工具进展了实际应用,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下面我们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谈一谈应用的效果。从学生方面,使用雨课堂后,学生养成了"预习学习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下不懂的问题积极与教师和同学进展交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从教师方面,使用雨课堂后,教师可以方便地推送预习课件和学习资料,及时理解学生的预习和学习情况;可以高效地组织课堂讨论,方便快捷地进展随堂测试;还可以方便地发布和修改作业。更重要的是雨课堂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实现全记录和数据化,教师通过分析数据找到教学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展教学改革。对教师而言,雨课堂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辅助工具,更是一个优秀的教学助手。

七使用雨课堂教学需要改良的地方

〔一〕雨课堂弹幕功能的使用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使用"弹幕";参与课堂讨论时,会有局部学生乱发弹幕干扰课堂讨论,教师必须反响迅速,制止这种行为。因此如何组织高效的课堂讨论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二〕雨课堂试题库的建立

使用雨课堂授课,在课堂上可以方便地进展随堂测试,来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了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测试题既要难易适度又要重难点突出,因此建立优质的试题库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库,但仍存在试题偏少的问题,今后我们要不断完善试题库资源。

〔三〕雨课堂统计数据的使用

雨课堂拥有非常完善的各类数据统计功能,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展详细记录。统计的数据虽然很全面,但教师要从统计数据中发现问题需要进展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希望雨课堂在今后新的版本中可以优化数据统计功能,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展教学改革。

八结语

我们尝试把雨课堂应用到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中,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从课前预习到课堂授课,再到课后反响,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解决了传统教学形式存在的弊端。雨课堂还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展全记录和数据化,/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