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_第1页
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_第2页
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_第3页
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_第4页
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探矿权评估报告PAGEPAGE61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探矿权评估报告摘要 川山评报字[2013]Y01号 评估机构: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估委托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探矿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评估对象与范围:评估对象为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探矿权。普查区包括了广西融水县大坡岭锡矿普查、广西融水县白难铜矿详查及广西融水县大坡铜矿详查三个勘查许可证。评估范围即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勘查许可证圈定范围;评估目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拟出让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探矿权,本次评估即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提供“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探矿权”在本报告中所述各种条件下和评估基准日(2012年11月30日)时点上公平、公正的价款参考意见。;评估基准日:评估方法:地质要素评序法与勘查成本效用法;评估主要参数:评估利用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工作手段单位广西融水县大坡岭锡矿普查广西融水县白难铜矿详查广西融水县大坡铜矿详查1:10000地质测量km26.74.6513.651:10000土壤剖面测量km10.7814.080.61:10000激电中梯剖面km5.00激电测井m1409.89钻探m3056.39207.61探槽m33066.525625.881698.27民窿清理调查m3774.70广西融水县大坡岭锡矿普查探矿权评估主要参数:广西融水县白难铜矿详查探矿权评估主要参数:广西融水县大坡铜矿详查探矿权评估主要参数:评估结果:评估有关事项声明:本报告评估基准日为2012年11月30本报告评估结论仅供委托方为本报告所列明的评估目的而作。评估报告的使用权归委托方所有,未经委托方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或公开。除依据法律须公开的情形外,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发表于任何公开的媒体上。本评估报告的复印件不具有法律效力。重要提示:以上内容摘自评估报告,欲了解本评估项目的全面情况,应认真阅读该探矿权评估报告全文。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报告复核人: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七日目录一.探矿权评估报告矿业权评估机构………………1评估委托方、探矿权出让方、原探矿权人简介.……………2评估对象和范围…………………2评估对象的登记变动情况………4评估目的…………5评估基准日…………………5评估原则…………6评估依据…………6矿业权概况…………………..…7资源概况……………………10评估实施过程…………………28评估方法………29评估参数选取………………32重置成本(Cr)计算………33效用系数(F)计算……………38价值指数(αI······αVII)的确定……………..41调整系数(α)的确定………..…………….43探矿权价值计算……………46本项目的评估假设条件………………….…46评估结论………………….47特别事项说明…….………….…………….….49矿业权评估报告使用限制…………………50矿业权评估报告日……………51评估责任人…………………51二.探矿权评估报告附表目录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探矿权评估价值分割表…52…..…53附表三-1广西融水县大坡岭锡矿普查探矿权评估价值计算表…….54附表四-1广西融水县白难铜矿详查探矿权评估价值计算表……….66三.探矿权评估报告附件书》...…共1页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国注册矿业权评估师资格证书………………评估权价款评估合同书…………………...……四探矿权评估报告图纸目录交通位置图广西融水县大坡岭铜锡矿区地形地质及工程分布图(1:10000)(缩印)广西融水县大坡岭铜锡矿区实际材料图(1:10000)(缩印)大坡岭铜锡矿区Ⅰ-1、Ⅱ号矿体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1:2000)(缩印)大坡岭铜锡矿区Ⅲ-1、Ⅲ-2号矿体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1:2000)(缩印)大坡岭铜锡矿区11线地质剖面图(1:1000)(缩印)大坡岭铜锡矿区ZK1101柱状图(1:200)(缩印)大坡岭铜锡矿区ML7中段平面图(1:200)(缩印)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探矿权评估报告川山评报字(2013)Y01号本公司接受委托,根据国家有关矿业权评估的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和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矿业权评估方法,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探矿权出让工作而涉及的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探矿权进行了评估工作。本公司评估人员对该矿区探矿权的设置情况进行了查勘与询证,通过对获得的普查报告、审查验收意见书的综合分析与研究,确定评估方法、评估参数,对委托评估对象在2012年111.矿业权评估机构机构名称: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住所:成都市厂北路西南冶金地质科研所办公楼2楼;资质概况:四川山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是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具有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属独立法人单位。矿权评估资格证书编号为:矿权评资[1999]010号。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登记注册号为510000000159650。2.评估委托方、探矿权出让方、原探矿权人简介评估委托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探矿权出让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原探矿权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企业名称:广西地球物理勘查院;法人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号:450200000018065;企业住所:柳州市荣军路317号;注册资金:壹仟壹佰贰拾玖万元整;经济性质:全民所有制;经营方式:勘探、服务;经营范围:(主营)地质勘探、(兼营)地质技术咨询、自有门面出租;法定代表人:陈家联。3.评估对象和范围评估对象为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探矿权。普查区包括了广西融水县大坡岭锡矿普查、广西融水县白难铜矿详查及广西融水县大坡铜矿详查三个勘查许可证。评估范围即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勘查许可证圈定范围。根据《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桂国土资矿合字[2012]第67号,2012年12月)和《矿业权评估项目基本信息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勘查区范围拐点坐标采用西安80坐标系。具体描述如下:(1)广西融水县大坡岭锡矿普查(证号:T45120080402005092)。图幅号:G49E016005,G49E016006;矿区面积:3.88平方千米;有效期限:2008年4月3日至2010年2月表1: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西安80坐标系)拐点号东经北纬拐点号东经北纬1109.141325.26002109.141325.24453109.151325.24454109.151325.2600(2)广西融水县白难铜矿详查(证号:T45120080402006107)。图幅号:G49E016005;矿区面积:4.65平方千米;有效期限:2010年3月26日至2012表2: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西安80坐标系)拐点号东经北纬拐点号东经北纬5109.141325.26006109.141325.28007109.145825.28008109.145825.2600(3)广西融水县大坡铜矿详查(证号:T45120080702011875)。图幅号:G49E016006;矿区面积:13.65平方千米;有效期限:2010年7月16日至2012年6表3: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西安80坐标系)拐点号东经北纬拐点号东经北纬9109.155825.264510109.152825.264511109.151325.264512109.151325.260013109.145825.260014109.145825.280015109.172825.280016109.172825.260017109.160125.260018109.160125.2645探矿权无权属争议,亦无其他矿业权重叠或交叉,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在批准的勘查面积内。评估对象的登记变动情况广西融水县大坡岭锡矿普查探矿权首次设立时间是:2004年2月20日,证号:4500000430073,探矿权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地质队,有效期至2006年2月20日。2006年2月20日探矿权第一次延续,证号:4500000640429,有效期至2008年2月2广西融水县白难铜矿详查探矿权首次设立时间是:2003年3月6日,证号:4500000310061,探矿权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勘查总院,有效期至2006年3月6日。2006年3月6日探矿权第一次延续,证号:4500000630425,有效期至2008年3月6日,探矿权人变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2008年4月23日探矿权第二次延续,证号:T45120080402006107广西融水县大坡铜矿详查探矿权首次设立时间是:2004年6月11日,证号:4500000420408,探矿权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有效期至2006年6月11日。2006年6月11日探矿权第一次延续,证号:4500000630542,有效期至2008年6上述探矿权均已到期,目前探矿权人正在办理该探矿权有偿延续出让。以往评估史:经评估人员调查了解,2009年北京中鑫众和矿业权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曾编制《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探矿权评估报告》,评估目的为转让,但该矿区未进行过探矿权价款评估,亦未进行过价款处置,5.评估目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拟出让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探矿权,本次评估即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提供“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探矿权”在本报告中所述各种条件下和评估基准日(2012年116.评估基准日本项目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公开摇号中标,依据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和评估所需资料提供情况,确定本项目评估基准日为2012年11月30日选取2012年11月30日7.评估原则7.1遵守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的工作原则;7.2遵循持续经营原则、公开市场原则和谨慎性原则;7.3尊重地质矿产勘查规律和资源开发经济规律的原则;7.4遵守国家有关规范和财务制度的原则;7.5遵循采矿权价值与矿产资源相依性原则;7.6遵循供求、变动、竞争、替代和预测原则;7.7最有效利用原则。8.评估依据8.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正);8.2《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国土资[2000]309号);8.3《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4号);8.4《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矿业权出让评估委托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81号);8.5《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矿业权评估报告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82号);8.6《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1998年2月12日国务院令第240号);8.7《矿业权评估技术基本准则》(CMVS00001-2008);8.8《成本途径评估方法规范》(CMVS12200-2008);8.9《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CMVS30800-2008);8.12《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8.13《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7年3月8.14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8.15《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2006年12月);8.16《关于同意审查验收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报告的通知》(桂地矿技[2007]2号,2007年6月12日);8.17《探矿权项目勘查资金及来源信息表》;8.18评估人员收集的有关资料。9.矿业权概况9.1矿区位置和交通普查区距融水县城358°方向平距约83km,隶属于融水县安陲乡及白云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9°14′15″—109°15′15″,北纬25°24′45″—25°28′00″;东经109°15′15″—109°18′00″,北纬25°26′00″—25°28′00″;直角坐标:X2812385—2818380,y36624500—36626180;X2814720—2818380,y36626180—36629945;面积25km2。县、乡公路畅通,乡、村也有简便公路通达,总的是南部地区交通较便利,北部山区交通条件较差(详见矿区交通位置图)。9.2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普查区地势北高南低。北东处是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位于元宝山东侧,属中山地区。元宝山主峰海拔标高2081m;南部以低山和丘陵为主,海拔标高300~600m。该区地处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8~20℃,冬天,北部山区一月份平均气温5℃以上,有短期霜冻或冰冻,南部一月份最低温度在0℃以上;夏天,北部山区气候凉爽,南部最高气温达32~36本区聚居着汉、壮、苗、侗、瑶等民族,主要从事农业,工业较薄弱,属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工作区位于九毛~六秀锡矿床之北,主要有铅锌、硫铁矿、铜、锡、铀等矿产,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矿业开发也逐步兴旺。9.3地质工作简况9.3.1(1)广西区调队于1975年完成本区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地质等进行较系统、较全面的总结,也为其后的地质和矿产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资料。(2)广西区调队、广西第七地质队于1993年,在本区完成了宝坛地区、三防地区等约7个图幅的1:50000区调工作,面积约3200km2,为这些地区的矿产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3)广西物探队、广西区调队、广西第六地质队于1980年,完成了本区1:200000化探扫面工作,总结了区内的地球化学特征,圈定了W、Sn、Cu、Pb、Zn、Sb、Au、Ag等37~42种元素或氧化物的地球化学图、异常图,为矿产地质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较重要的依据。(4)地矿部航空物探总队及广西物探队于1982年,完成了本区1:100000~1:200000的航磁、重力测量工作。圈出了宝坛、元宝山外围多处隐伏岩体,为成矿预测和找矿指出了有利地区。9.3.2广西地矿系统、冶金系统及其他部门的地勘队伍对区内的矿床(点)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勘查工作:(1)广西第七地质队1972年完成融水县九毛~六秀锡铜矿区的详查工作,提交了大型锡矿床。(2)广西第七地质队78~80年代在本区完成了广西融水县同罗矿区普查工作,提交了锡铜矿床(点)多处。(3)270队70年代在九毛~六秀等地开展锡铜镍矿勘查工作,提交了多处锡铜矿床(点)。(4)广西第七地质队于1996年对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进行了预查工作,发现多个矿化露头点。(5)广西地质勘查总院物化探院承担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广西融水—罗城地区铜锡多金属矿评价》,于2002~2004年完成大坡岭调查区预查评价工作,其中主要矿体(Ⅲ-2号)估算了333+334金属量锡7244.13吨,铜3159.50吨,锌13438.56吨。(6)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于二○○六年十二月四日提交了《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报告》,本次普查工作对矿区内圈定的Ⅰ-1号矿体、Ⅱ号矿体、Ⅲ-1矿体、Ⅲ-2号矿体共4个矿体估算了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初步估算结果:Cu1996.31t;Sn3769.05t;Zn9832.62t。9.3.3(1)广西地矿局、中国地质科学院1994年完成《桂北地区成矿预测研究报告》总结了区内成矿规律,划分了8个成矿区带,圈出35个预测区,并验证3个靶区,有2个见中型矿床。(2)陈毓川、毛景文等1995年完成《桂北地区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历史演化轨迹》。划分3个成矿系列类型,研究了本区花岗岩、火山岩及其有关成矿系列,为找矿、研究提供了便利。10.资源概况10.1区域地质10.1.1本区出露地层有元古界~上古生界及第四系。中上元古界为一套浅海、半深海复理石泥沙质岩夹火山碎屑岩建造,构成褶皱基底,分布于北部桂北台隆区。下古生界主要出露寒武系,为一套复理石、类复理石夹少量碳酸盐建造,分布于桂北台隆周缘。上古生界主要分布于本区的南部,主要出露泥盆系,以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为主,沉积类型可分为浅水台地相和深水台盆相两种,其中浅水台地相沉积为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和白云岩,深水台盆相沉积为富含有机质、黄铁矿的黑色碎屑岩、粘土岩及灰岩、硅质岩。本区的赋矿层位有四堡群、丹洲群、寒武系、泥盆系等,其中四堡群为本区锡多金属矿的重要赋矿层位,九毛~六秀大型锡矿即产于四堡群中。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Cu主要富集于丹洲群的碳质页岩和四堡群变质岩中,Sn在泥盆系炭质页岩和寒武系、四堡群中的丰度较高。10.1.2本区的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北部,有火山岩和侵入岩。岩浆活动期次有四堡期、雪峰期;种类较多,有超基性、基性、中性及酸岩,其中以花岗岩类最多。火山岩为一套铁镁质、超铁镁质熔岩、凝灰岩、层凝灰岩、辉绿岩、橄榄岩等,广泛分布于四堡群的文通组、鱼西组中,丹洲群亦有少量分布,为四堡期及雪峰期的火山及海底火山活动所致。侵入岩本区侵入岩为四堡~雪峰期中酸性~酸性侵入岩:分布于九万大山和元宝山地区,主要四堡期的本洞超单元、摩天岭超单元。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成矿专属性明显,Au、Ag、Cu、Pb、Zn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Sn、W与重熔型花岗岩有关。据1:50000区调资料,本区摩天岭超单元与锡矿成矿关系密切,其中晚期的九桶、杆洞单元与锡成矿关系最密切。(1)本洞超单元零星分布于矿区西部,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属幔源同溶型。共划分为蒙洞口石英闪长岩单元(Pt2M)、峒马英云闪长岩单元(Pt2T)、洞翁花岗闪长岩单元(Pt2D)、大坡岭花岗闪长岩单元(Pt2Dp)(2)摩天岭超单元包括摩天岭、元宝山、平英、田蓬等复式岩体,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部分为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具片麻状构造。属陆壳重熔型。共划分为三防细粒(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Pt2S)、吉羊片麻状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Pt2J)、汪洞片麻状粗粒(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单元(Pt2W)、九桶微片麻状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Pt2Jt)、杆洞片麻状碱长花岗岩单元(Pt2G)。10.1.3区域区内构造运动频繁而剧烈,其中以四堡、广西、东吴、印支和燕山运动最为突出,形成数条区域性深大断裂和一系列北北东、北东、北西、近东西及近南北向褶皱与断层,在构造转折部位常出现多组构造叠加。深大断裂主要有四堡和池洞北东向深断裂,具有长期活动,控岩、控相及控矿作用明显等特点。北部形成九万大山穹褶带。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表现为内生矿床沿断裂呈带状分布。九万大山穹褶带:出露地层为四堡群、丹洲群、震旦系,由三防、元宝山复式背斜及其间的复式向斜组成,有镁铁质~超镁铁质火山杂岩、中性、酸性侵入岩发育。摩天岭、元宝山复式花岗岩体构成复式背斜的核部,形成于四堡、雪峰和广西运动。四堡运动形成的褶皱轴线在摩天岭复式花岗岩体周围以北西西向为主,而在元宝山周围则以北北东向为主;雪峰运动在本区形成NNE~SN向的不对称褶皱,以摩天岭和元宝山两个规模巨大的复式褶皱最为典型,此外在摩天岭复式花岗岩体以南还有三个次一级的不完整的复式背斜。与上述褶皱相伴生的还有一系列NNE~SN向的深大断裂;广西运动使丹洲群、震旦系也形成了以摩天岭和元宝山复式花岗岩体为中心,褶皱轴为NNE向的宽阔的复式背斜。10.1.410.1.4.1区域矿产主要以锡铜为主,主要分布三防岩体的西侧及南侧、元宝山岩体的东南侧。矿床(点)众多,达大型规模的主要有九毛~六秀锡铜矿床。10.1.4.2岩浆热液矿床为本区主要矿床类型,主要分布于三防、元宝山、田蓬、平英和清明山等岩体周边,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一般以岩体为中心从高温到低温有一定的分带现象。在岩体及其边缘以高温热液矿床为主,有云英岩型、电英岩型等矿床;岩体外接触带为中、低温热液矿床,如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矿床等,如融水九毛~六秀锡铜矿。10.1.4.3九毛~六秀锡铜矿床位于宝坛~九毛锡铜镍成矿带的东段。九毛和六秀分别是元宝山东侧的两个中型矿床,沿花岗岩体东侧连续分布,组成一个大型矿床。在元宝山复式花岗岩体东侧接触带至外侧的基性、超基性岩带之间的四堡群变质岩中,平行于接触带产有51、52、53号矿带等29条矿脉、共155个矿体。其中51号矿体产于超基性岩体外接触带石英片岩中,长1000m,宽274.5m,厚0.24~12.45m,含Sn0.33~1.0%,最高达29.1%,含Cu0.33~2.48%。52号矿体产于超基性岩接触带内,长935m,宽6.03~74m,厚0.44~10.03m,平均含Sn0.105~1.875%,并含Cu、Zn。矿石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金属矿物有锡石、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毒砂等,脉石有石英、白云母、绿泥石、阳起石等。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白云母化、绿泥石化、阳起石化、角岩化等。属高—九万大山~元宝山地区与雪峰期黑云母花岗岩有关的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模式:本模式主要强调,九万大山~元宝山地区在雪峰期为一个挤压环境,黑云母花岗岩重熔生成和上侵定位。黑云母系列以多阶段形式成岩,逐渐演化成含锡花岗岩,并在其隆起上部成矿。四堡群为成矿之围岩,其中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对成矿最有利。形成矿床(体)的矿化元素组合围绕花岗岩体呈规律性分布。10.2矿区地质10.2矿区出露地层有四堡群鱼西组(Pt2y)、丹洲群白竹组(Pt3b)、合桐组(Pt3h)。鱼西组(Pt2y):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岩性主要为一套灰~深灰色的变质粉砂岩、变质细砂岩,灰色绢云母石英片岩,产状:50~85°∠19~63°。灰色中层状变质粉砂岩:变余粉砂质结构、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岩石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绢云母、白云母,另有少量绿泥石,均是原岩填隙物经变质重结晶的产物。灰色绢云母石英片岩: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石成份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白云母、绿泥石、石榴石、电气石等。石英普遍定向拉长,局部可见集合体发生透镜化,绿泥石为黑云母的蚀变产物,多聚集成连续的条带形成条纹,构成片状构造;石榴石多聚集成连续或断续的纹层,电气石集合体呈透镜状出现。白竹组(Pt3b):主要分布于矿区东侧,分为上、下两段,岩性为一套灰色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夹少量灰色变质粉砂岩,70~103°∠15~36°,于矿区内其下部是以一层片麻岩与下伏地层鱼西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下段:为灰色绿泥石石英片岩局部夹灰色中层状变质粉砂岩。灰色绿泥石石英片岩: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石成份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白云母、绿泥石、石榴石、电气石等。石英普遍定向拉长,局部可见集合体发生透镜化,绿泥石为黑云母的蚀变产物,多聚集成连续的条带形成条纹,构成片状构造。灰色中层状变质粉砂岩:变余粉砂质结构、中层状,单层厚10~35cm,岩石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绢云母、白云母,另有少量绿泥石,均是原岩填隙物经变质重结晶的产物。上段:为灰色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片岩: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石成份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白云母、绿泥石、石榴石、电气石等。石英普遍定向拉长,局部可见集合体发生透镜化,绿泥石为黑云母的蚀变产物,多聚集成连续的条带形成条纹,构成片状构造;于北部石英脉较发育,多为顺层穿插。合桐组(Pt3h):分布于矿区东北部,岩性为一套灰色薄~中层状变质粉砂岩,局部夹灰色中层状变细砂岩,43~88°∠18~34°,底部以一套灰绿色千枚岩与下伏地层白竹组为整合接触。10.2(1)褶皱构造矿区位于元宝山复式背斜东翼,褶皱不甚发育,区内为单斜岩层,西侧受岩浆岩的影响鱼西组为一套向西倾斜的岩层,于矿区中部往东鱼西组、白竹组、合桐组地层,由老到新呈北东向,以一套单斜岩层出露。(2)断裂构造矿区内已知断裂大大小小有16条,主要为北北西向、近南北向,北东向断裂不发育。断裂主要发育于橄辉岩体内及Pt2y地层,各断裂基本平行,带内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及轻微硅化。主要断裂:F2:位于矿区坳寨~荣坪村一带,长约2km,南端延伸出矿区外至荣坪村,破碎带宽度一般为1~3m,产状在240~276°∠46~75°间,为一逆断层,于矿区内大部分切割了同罗橄辉岩体,断裂带中可见强烈的挤压破碎,强片理化,蚀变多以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为主,见有褐铁矿化,矿化主要为锡矿化、黄铜矿化,矿区外的Ⅱ号矿体赋存于该断裂带的南端。F3:位于矿区新寨~同罗屯以南一带,长约2km,南端延伸出矿区外,破碎带宽度一般为1~6m,产状在200~286°∠49~70°间,为一逆断层,于矿区内大部分切割了同罗橄辉岩体,断裂带中可见强烈的挤压破碎,强片理化,蚀变多以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为主,见有褐铁矿化,矿区内的主要矿体(Ⅲ号矿体)赋存于该组断裂带中。10.矿区内岩浆岩活动较强烈,有四堡期汪洞单元(Pt2W)花岗岩及橄辉岩体。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矿区西侧,出露面积不大;橄辉岩体主要分布在测区的中西部,呈长条状的两个椭圆形岩体。汪洞单元(Pt2W):分布于矿区西侧,出露面积约为0.6km2,为灰白~浅红色中~粗粒斑状花岗岩,中粗粒斑状结构、交代结构,片麻状构造。岩石成份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及少量绢云母、黑云母。斑晶成份主要为石英、斜长石和少量钾长石,成份约占18%,基质具轻微云英岩化,长石及石英矿物粒度一般在0.1~1.5mm橄辉岩体(ψ):分布于矿区中西部,有15个岩体,多呈长条状、椭园形及不规则状,大小不等,面积在0.03~1.0km2间,其中同罗岩体为矿区内的赋矿岩体,出露面积约1.0km2,岩性为灰~深灰色细~中晶橄辉岩,纤柱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已强烈蚀变,原岩成份几乎被纤柱状透闪石取代,使原岩成份和结构全部消失。岩石中蛇纹石集合体呈大小在0.2~010.2矿区内动力变质作用及气液变质作用明显,普遍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云英岩化、蛇纹石化;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矿体赋存于断裂内,主要围岩为橄辉岩;已知近矿围岩蚀变有硅化、绿泥石化、蛇纹石化及少量的绢云母化、阳起石化、褐铁矿化等。锡矿化与绿泥石化、褐铁矿化关系密切。矿区内Ⅲ-2号矿体赋存在岩体与变质岩接触带内外侧,围岩蚀变主要是绿泥石化、褐铁矿化。10.2赋矿层位矿区内主要铜锡矿体(Ⅲ-1、Ⅲ-2号矿体)赋存于发育橄辉岩及鱼西组地层的内外接触附近的近南北向断裂中,其他Ⅰ-1、Ⅱ矿体则赋存于同罗橄辉岩体中。矿化特征矿区的Cu、Sn、Zn矿化与含矿破碎带内的蚀变强度关系紧密。破碎带内的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强烈地段,矿体的品位则相对较高,反之蚀变较弱地段品位则相对较低。矿体与围岩界线较明显,带内矿石与夹石能明显区别。10.3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内圈定了Ⅰ-1、Ⅱ、Ⅲ-1、Ⅲ-2四个铜锡矿体,其中Ⅲ-2号矿体为矿区内的主矿体,而Ⅰ-1则为低品位矿体,矿体主要分布于同罗岩体与鱼西组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10.3Ⅲ-2号矿体:为一铜锡锌矿体,赋存于F3破碎带南端,发育于橄辉岩体内(12线、13线)及Pt2y变质岩中(11线、10线、9线),总体上矿体呈北北西走向,产状:244~265°∠35~72°,矿体长750m,目前矿体于13线、12线、11线、10线及9线均有见矿钻孔控制(工程控制长度400m),地表出露标高在246~384m,钻孔内见矿标高在103~230m间,控制斜深190m,矿体厚度在0.61~5.08m,平均厚度1.69m,Sn单样品位在0.052~2.14%,平均品位0.71%;Cu单样品位0.02~1.90%,平均品位0.40%;Zn单样品位为0.03~8.40%,平均品位2.06%。并抽了6个样分析了In及Ag的含量,其中In17.8~125×10-6,平均品位50×10-6;Ag2.9~260×10-6,平均品位111×10-6Ⅲ-1号矿体:赋存于F3破碎带北端,发育于橄辉岩体内及Pt2y变质岩中,为一锡矿体,目前有ML10、ML12工程控制,矿体长360m,矿体呈北北西走向,产状:256~268°∠66~70°。矿体平均厚度0.80m,Sn单样品位0.36~0.80%,平均品位0.58%。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于近北西向的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为橄辉岩及石英片岩。Ⅱ号矿体:位于同罗村北西300°约200m处的小断裂带中,为一锡矿体,目前仅有BT4单工程控制,呈北西走向,产状:256°∠67°,厚度1.26m,Sn品位为6.04%,为断裂带内的轻微硅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蛇纹石化、阳起石化所引起的锡矿化,矿石为含铜闪锌矿黝锡矿石,锡石呈棕红色,以粒状集合体呈细脉状出现,脉宽1~5m,围岩为橄辉岩。Ⅰ-1号矿体:位于Ⅲ-2号矿体西侧的F2断裂中,为一铜锡矿体,有TC39、TC34两个工程控制,呈北北西走向,产状:250~281°∠50~58°,厚度2.09m,其矿化不稳定,其北端为锡矿化(TC34)Sn品位为0.12%,南端为铜矿化(TC39),Cu品位为0.35%,矿石主要为含毒砂磁黄铁矿矿石,锡石肉眼难见,铜矿化多氧化成铜蓝,呈浸染状,带内蚀变主要为轻微硅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阳起石化、蛇纹石化、绿帘石化,围岩为橄辉岩。10.3.2①号矿点:为一铜矿点,位于同罗村北东约60°约600m处的F20断裂带中,呈南东走向,产状65°∠62°,厚0.89m,铜品位2.68%,铜矿化呈团块状、浸染状,多已氧化为铜蓝,带内蚀变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围岩为橄辉岩。②号矿点:为一锡铜锌矿点,位于矿区大坡岭北北东向1600m处F11断裂带中,脉宽10~15cm,呈北东走向,矿脉产状314°∠41°,Sn平均品位0.47%,Cu平均品位0.42%,Zn品位6.19%,带内蚀变较强,见有方解石化、电气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锡石以棕红色为主,油脂光泽,粒径<1mm,多经淘洗后才能看见,部分肉眼可见,伴生矿物以黄铁矿为主;铜矿化呈浸染状,矿带还见有锌矿化,矿化不均匀,锌矿石呈浅褐红色,呈细脉状分布,围岩为Pt2y石英片岩。③号矿点:为一锡矿点,位于白难村北西335°约500m处的F6断裂带中,呈北东走向,产状:310°∠70°,破碎带宽约0.80m,带内具轻微硅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带内主要矿化为锡矿化,局部见有黄铜矿化,Sn品位为0.21%,Cu品位0.38%,锡石肉眼难见,黄铜矿化呈浸染状分布,局部见有黄铁矿化,围岩为Pt2y石英片岩。④号矿点:为一锌矿点,位于白难村北北东向约400m处F7断裂带中,呈近北北东走向,产状282°∠80°,破碎带宽约1.10m,带内蚀变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矿化则主要为锌矿化及少量的铜矿化,锌矿体厚0.98m,品位0.80%,呈褐红色细脉状,脉宽<3mm,黄铜矿多已氧化成铜蓝,带内见有毒砂及星点状的黄铁矿化,围岩为橄辉岩。10.3矿区内矿石主要为含锡石磁黄铁矿矿石、含毒砂磁黄铁矿黝锡矿石、含铜闪锌矿黝锡矿石。10.3.3矿区内矿石结构主要有:它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它形粒状结构:锡石、黄铜矿、闪锌矿、黝锡矿及黄铁矿呈它形粒状充填于脉石矿物间,部分沿微裂隙充填,形成微细脉,锡石大小0.05~0.2mm。半自形结构:锡石、毒砂、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呈半自形粒状充填于脉石矿物间,颗粒大小0.03~0.7mm。固溶体分离结构:滴状黄铜矿及闪锌矿、黝锡矿呈细小固溶体分布于磁铁矿内部。10.3.3矿区内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不规则脉状构造。锡石、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及毒砂呈浸染状、不规则脉状充填于脉石矿物间,除毒砂被其他矿石交代外,相互间接触边界平直。10.3.3矿石矿物组分较简单,以锡石、黝锡矿、闪锌矿、黄铁矿为主,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毒砂。锡石多被交代成半自形~它形粒状,大小0.05~0.2mm不等,黝锡矿呈他形粒状、细小晶片状,黄铜矿呈它形粒状~半自形晶,粒径大小0.05~0.7mm不等,磁黄铁矿多沿黄铜矿内部裂隙、颗粒间充填交代,大小0.1~0.3mm。闪锌矿呈它形粒状,部分充填于磁黄铁矿颗粒间。毒砂呈自形晶,部分被其他矿石交代呈半自形~它形粒状,粒径0.2~2mm。脉石矿物为石英、绿泥石、方解石、斜长石、蛇纹石及少量阳起石、绿帘石。10.3.3锡、铜、锌为矿区内的主要有用组分,伴生有用组分为In、Ag。10.3.4矿石的自然类型:主要为原生锡石硫化物型,矿体于地表上氧化流失较强,氧化矿石主要分布在地表,主要的矿石矿物为褐铁矿、铁闪锌矿、铜蓝,脉石矿物为蛇纹石、绿泥石、绢云母及少量石英、方解石和阳起石等。氧化矿石与硫化矿石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矿石的工业类型:主要为锡铜锌矿石,其次为锡矿石及铜矿石,未见单一的锌矿石。矿石品级:矿区主要为综合矿石,需经选矿才能利用,目前矿区发现的矿体Cu+Sn+Zn总平均品位较低,为0.95%,原生矿石相对较贫,但尚可利用。10.3.4矿体围岩矿区内的近矿围岩主要为橄辉岩、石英片石。围岩与矿体接触关系为突变接触类型。围岩蚀变以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为主,其分布范围大致距含矿破碎带约2~5m。橄辉岩:为灰~深灰色,纤柱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已强烈蚀变,原岩成份几乎被纤柱状透闪石取代。岩石中蛇纹石集合体呈大小在0.2~0.5mm的浑圆状橄榄石之假晶,普通角闪石呈不规则状残留于透闪石中。近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石英片岩:灰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石成份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白云母、绿泥石、石榴石、电气石等。石英普遍定向拉长,局部可见集合体发生透镜化,绿泥石为黑云母的蚀变产物,多聚集成连续的条带形成条纹,构成片状构造;石榴石多聚集成连续或断续的纹层,电气石集合体呈透镜状出现。矿体夹石:矿体脉石主要为破碎带内的硅化橄辉岩、角砾岩,大都具有锌矿化、黄铁矿化,脉石一般以0.3~1.0m10.3.5矿床成因:矿区内铜锡多金属成矿所形成的矿种主要涉及Sn、Cu、Zn、黄铁矿等,发育的矿床类型主要为高—中温岩浆热液矿床。出现的矿床共生组合特征比较复杂,既有单矿种、同类型的矿床组合,又有多矿种多类型的矿床组合。并且以后一种较为普遍,典型的如Ⅲ-2号矿体在矿种上出现Sn、Cu、Zn、黄铁矿共存。主要矿石矿物为硫化物类,主要有毒砂、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它们基本呈线状沿矿化带或断裂带分布,热变质程度都不太高。矿物大致的生成顺序为:磁铁矿→锡石→黄铁矿→斑铜矿→闪锌矿。根据矿体产出环境,矿物共生组合、围岩蚀变等地质因素加以判断,矿区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锡石硫化物型矿床。找矿标志:橄辉岩体的侵入是矿区重要的成矿条件,其为锡矿床的形成提供矿热液和热力条件,橄辉岩与变质岩的接触带内侧及岩体内部的断裂与成矿其有密切的时空关系,且区内锡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尤其是近北西向断裂,受绿泥石化、硅化和绢云母化较强地段,是矿化的有利部位,因此区内的橄辉岩体、构造及绿泥石化、硅化和绢云母化较强地段是重要的找矿标志;近南北向断裂及旁侧北东向羽裂带,岩体内的韧性断层、断裂带,围岩蚀变以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为主的地段及锡重砂异常等均是找锡矿的间接标志。10.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区未进行矿石选冶实验,故本次仅以邻区九毛~六秀锡矿区委托广西冶金研究所1981年进行的《广西融水县九毛~六秀矿区锡石硫化矿石可选性研究报告》为参考与之类比。九毛~六秀锡矿区矿石硬度较大,一般以机械破碎,而后进行浮选;回收矿石采用浮选—重选(摇床)的原则流程,先浮选Cu、Zn,再重选Sn。原矿混合试验样品位为Cu0.14%,Sn0.60%,Zn0.46%。试验获得的商品金属量指标为:铜精矿品位8.15%,回收率67.13%,锡精矿品位51.30%,回收率53.64%,锌精矿品位40.20%,回收率56.13%。本次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矿床平均品位为Cu0.39%,Sn0.71%,Zn2.04%,经类比九毛~六秀锡矿区选矿试验指标,求得本矿区精矿产率为Cu3.21%,Sn0.74%,Zn2.85%。10.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0.5矿区属低山地形,山脉走向为南北向,地形标高为235~1009m,地表水以小溪流为主,但不发育,有两条小河,分别发育于元宝山东侧及西南,由西向东从调查区中部流过,区内河床标高235~350m,该区地处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8~20℃,冬天,北部山区一月份平均气温5℃以上,有短期霜冻或冰冻,南部一月份最低温度在0℃以上;夏天,北部山区气候凉爽,南部最高气温达32~36矿体出露于山岭之上,出露标高在246~384m,所施工的14个钻孔均反水,基本无漏水现象,由于赋矿围岩为橄辉岩及变质岩,溶洞及裂隙不发育,仅受地表水及风化裂隙充水的影响,而风化裂隙水的迳流排泄受地形控制,水量分散,不形成区域性集水迳流,但有吉曼~大田的小河流经Ⅲ-2号矿体围岩之上,往下渗透通过裂隙带也会流入矿床中,但深部岩层起着相对阻水作用,隔水层厚度达数十米,在坑采过程中不会形成涌水,对采矿影响不大,故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10.5矿体产于橄辉岩及变质岩(主要是石英片岩)中,岩石较为坚固,裂隙不发育,稳定性较好,坑道掘进除近地表风化较强地段需支护外,一般不需要支护。矿区虽未作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测试,但民采坑道较普遍,各岩石和岩体的稳定性均直观可见,可资类比。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属条件简单。10.广西融水地区地处江南古陆(江南地轴)东南缘。北部属于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南部属桂中台陷(罗城弧形褶断带)。断裂构造发育,为活动性断裂。国家地震局1990年出版的1∶3000000地震区划图,矿区的基本烈度为Ⅵ级。矿山在进行有关工程建设时,应按有关设计规范设防。矿区内沉积了中元古代的地层,形成了不同特点的构造,发育四堡期、雪峰期的岩浆岩。断层对岩层的破坏不明显,岩层的连续性及稳固性较好。矿区内目前为止基本上未进行过开采,但从矿区矿体分布所处的地形上较平缓,坡角<45°,若进行开采,不存在崩塌的隐患,滑坡、泥石流等较大的地质灾害。在对残留的废碴进行统一堆放,可减少矿区土地资源的浪费,降低水土流失。矿区在从事开采的活动中,将对矿区周边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矿区工程建设将形成开采区、堆放区、人为改变场地原来的植被地形,加重了矿区附近的水土流失。同时预测可能会诱发或加剧以下地质灾害。露天废石堆中的细小颗粒,在大、暴雨冲刷下,可能被水搬运。水土流失可能使土地荒漠化,部分地段耕地被淹埋。10.6地质勘查工作及成果普查区累计投入经费424.35万元,其中探矿权人自筹224.35万元,占总投入的52.870%,国家大调查资金投入100万元,占总投入的23.565%,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占总投入的23.565%。2001年至2006年,完成工作量如下表:表4:完成工作量一览表工作手段单位2001年前2002~2004年2005年2006年合计完成计划完成计划完成计划完成计划完成1:10000地质测量km2252525251:10000地质简测km22323232346461:10000土壤剖面测量km1515.21010.262525.461:10000激电中梯剖面km55551:1000地层剖面测量km4.5154.1358.641:1000勘探剖面测量km2.283.421.046.74钻探m774.98980925.92680761.999801039.126403501.99探槽m36169.2316001809.6315001515.5315001509.5311003.92民窿清理调查676.68098.1774.70工程测量点个104303330137浅井m1515激电测井m980925.92483.979801409.89刻槽样个1761212216335岩心样个49913525200拣块样个37239岩矿标本块421564121光谱样个3030资金来源自筹大调查自筹中央财补自筹资金投入万元110.2710083.710030.38424.3511.评估实施过程评估工作自2012年11.1接受委托阶段:2012年12月27日,11.2通过查阅资料并征询了解,核实了矿山的基本情况,收集了与评估有关的矿床地质资料。根据本探矿权的特点及评估所需资料情况,拟定评估计划,初步确定评估方法,选择确定评估参数。11.3评定估算,提交评估报告阶段:评估人员根据收集的普查报告以及企业后续补充的相关技术经济资料,按确定的评估方法,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评估准则、规范、指南、指导意见和职业道德原则下,对编制的评估报告进行“四级审查”,并修改、完善和复核,提交正式评估报告书。12.评估方法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投入了一定的实物工作量,取得了较好的地质、矿产信息资料,但勘查和研究的程度总体较低,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缺少确定评估对象开发的地质、经济、技术、管理参数的依据,难以恰当地预测未来的收益,基本不具备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等收益途径评估方法评估的条件。由于未能收集到可做类比分析的相似矿山探矿权案例,可比销售法等市场途径评估方法也难以采用。根据《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成本途径评估方法规范》、《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及勘查区勘查的工作程度,评估人员确定采用成本途径进行本次探矿权评估。理由是评估对象属铜锡矿普查探矿权,其基本情况满足该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和运用要求,即已经进行一定的地质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提交的《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报告》,已于2007年6月12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桂地矿技[2007]2号文通过审查验收,基本具备该评估方法所要求的各种地质矿产信息。根据三个探矿权范围内工作成果以及获得的地质矿产信息的不同,按照《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成本途径评估方法规范》,本次评估对广西融水县大坡岭锡矿普查采用地质要素评序法,对广西融水县白难铜矿详查、广西融水县大坡铜矿详查采用勘查成本效用法。(1)采用地质要素评序法评估探矿权价值是将具有效用价值的勘查成本作为价值计算的基础,通过评判勘查投入所完成的各类勘查手段对后续勘查、在区内发现矿床的潜力及未来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得到调整价值计算基础的调整系数,最终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P—探矿权评估价值;Pc—基础成本(勘查成本效用法探矿权评估价值,);Ui—各类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完成的实物工作量;Pi—各类地质勘查实物工作对应的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ε—岩矿测试、其他地质工作(含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工地建筑等间接费用的分摊系数;F—效用系数(F=f1×f2);f1—勘查工作布置合理性系数;f2—勘查工作加权平均质量系数;i—各实物工作量序号(i=1,2,3,……,n);n—勘查实物工作量项数;αj—第j个地质要素的价值指数(j=1,2,3,……,m);α—调整系数(价值指数的乘积,);m—地质要素的个数。(2)采用勘查成本效用法评估探矿权价值是对有关、有效的勘查工作重置成本后进行修正和调整,最终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P—探矿权评估价值;—重置成本();F—效用系数(F=f1×f2);Ui—各类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完成的实物工作量;Pi—各类地质勘查实物工作量相对应的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ε—岩矿测试、其他地质工作(含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工地建筑等间接费用的分摊系数;f1—勘查工作布置合理性系数;f2—勘查工作加权平均质量系数;i—各实物工作量序号(i=1,2,3,…n);n—地质勘查实物工作量项数;13.评估参数选取13.1有关实物工作量的确定原则根据《成本途径评估方法规范》、《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按照当时的勘查规范(1)本次以为目标矿种所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以及历次找有关的实物工作量,参加重置成本计算。以往公益性地质工作不作为有关的实物工作量,不参加重置成本计算;(2)在地质报告或有关正式资料中,由于质量等问题已确定为报废或不予利用工作量的,不作为有关实物工作量,不参加重置成本计算;(3)属于评估探矿权勘查区域内的实物工作量为有关工作量,勘查区以外的实物工作量不参加重置成本计算;(4)委托方提供的实物工作量与地质资料中的实物工作量不符时,经核实后的实际工作量为有关的实物工作量,参加重置成本计算;(5)凡属于踏勘、矿点检查、岩矿测试、其他地质工作(含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工地建筑等工作费用,已列入间接费用中,不再进行重置成本计算。13.2现行价格的取值标准本次评估依据《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成本途径评估方法规范》、《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的规定,取费标准采用《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7年3月15日14.重置成本(Cr)计算14.1直接成本14(1)地质测量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在勘查区内进行了1:10000地质测量,地质复杂程度属Ⅱ级,测量面积为25.00km2,其中大坡岭探矿权工作量为6.7km2,白难探矿权工作量为4.65km2,大坡探矿权工作量为13.65km2。根据前述有关实物工作量的确定原则,本次评估确定参与评估计算的工作量为1:10000地质测量:其中大坡岭探矿权3.88200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在勘查区内进行了1:10000地质简测,地质复杂程度属Ⅱ级,测量面积为23.00km2,其中大坡岭探矿权工作量为4.7km2,白难探矿权工作量为4.65km2(2)物化探2003~200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在勘查区内进行了1:10000土壤测量,地形等级IV级,工作量为25.46km,其中大坡岭探矿权工作量为10.78km,白难探矿权工作量为10.48km,大坡探矿权工作量为0.60km;本次评估确定参与评估计算的工作量为1:10000土壤测量20.00km:大坡岭探矿权工作量为10.78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在大坡岭探矿权勘查区进行了1:10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地形等级IV级,短导线点距20m,工作量为5km。本次评估确定参与评估计算的工作量为52003~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在大坡岭探矿权勘查区进行了激电测井共1409.89m,本次评估确定参与评估计算的工作量为1409.89(3)探槽2001-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在勘查区内进行了探槽工程,揭露矿体、破碎带、岩石分界,岩石级别为VIII级,深度规格:0~1.5m;0~3.0m,土石方。完成探槽10390.67m3,其中大坡岭探矿权工作量为3066.52m3,白难探矿权工作量为5625.88km3,大坡探矿权工作量为1698.27m3,其中本次评估确定参与评估计算的工作量探槽工程10390.67m3(4)钻探2001-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在大坡岭探矿权勘查区内施工了钻孔共20个,岩石级别为VIII级,主要为橄辉岩和变质岩,其中有效钻孔大坡岭18个(ZK1601工作量200.14米,经核实在探矿权区域外,应予以扣除),白难探矿权勘查区内1个,完成有效钻孔3264.00m,其中大坡岭探矿权工作量为3056.39m,白难探矿权工作量为207.61m,因此本次评估确定参与评估计算的工作量钻探工程3264.00m:其中大坡岭探矿权工作量为(5)坑探2002~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在大坡岭探矿权勘查区进行了民窟清理,岩石级别VIII级,有效工作量为774.70m3。本次评估确定参与评估计算的工作量为经核实,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探矿权计入重置成本的实物工作量如表5。表5广西融水县大坡岭矿区铜锡矿普查核实工作量统计表工作手段单位广西融水县大坡岭锡矿普查广西融水县白难铜矿详查广西融水县大坡铜矿详查1:10000地质测量km26.74.6513.651:10000地质简测km24.74.6513.651:10000土壤剖面测量km10.7814.080.61:10000激电中梯剖面km5.00激电测井m1409.89钻探m3056.39207.61探槽m33066.525625.881698.27民窿清理调查m3774.70注:1:10000地质简测工作量与1:10000地质测量工作量重叠,故不参与计算。14(1)地质测量参照《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7年3月15日,财建[2007]52号),1:10000地质测量,地质复杂程度属Ⅱ级,现行价格为(2)物化探参照《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7年3月15日,财建[2007]52号),1:10000土壤剖面测量,地形等级IV级,点距20米,现行价格为399.00元/平方千米;1:10000激电中梯(短导线)剖面测量,现行价格为2123.00元/平方千米。激电测井,现行价格为(3)槽探参照《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7年3月15日,财建[2007]52号),探槽工程,土石方,深度0~1.5米,现行价格为46.00元/立方米,深度0~3米,现行价格为61.00(4)钻探参照《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7年3月15日,财建[2007]52号),钻探工程,岩石级别为VIII级,斜孔75°按照标准提高30%,深度0~200米,现行价格为764.40元/米;深度0~300米,现行价格为770.90元/米;深度0~400米,现行价格为820.30元/米。项目年度工作量≥800米14根据【地区调整系数图册】,区属广西其他地区,其地区调整系数为1.0。14经计算,区探矿权直接成本如下:探矿权直接成本为3010676.26元;广西融水县白难铜矿详查探矿权直接成本为444560.20元; 广西融水县大坡铜矿详查探矿权直接成本为116798.22元。14.2间接费用按照《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间接费用的分摊系数取30%。经计算,区探矿权间接成本如下:探矿权间接费用为903202.88元;广西融水县白难铜矿详查探矿权间接费用为133368.06元; 广西融水县大坡铜矿详查探矿权间接费用为35039.47元。14.3重置成本重置成本为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之和。探矿权为3913879.14元;广西融水县白难铜矿详查探矿权重置成本为577928.26元; 广西融水县大坡铜矿详查探矿权重置成本为151837.69元。重置成本结果见下表6:表6:区探矿权重置成本表广西融水县白难铜矿详查广西融水县大坡铜矿详查直接成本3010676.26元444560.20元116798.22元间接费用903202.88元133368.06元35039.47元重置成本3913879.14元577928.26元151837.69元15.效用系数(F)-15.1勘查工作加权平均质量系数(ƒ1)①面积性地质工作勘查区内进行了1:10000地质测量和1:10000地质简测,施工质量较好,符合规范要求,基本达到地质目的,对后续勘查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填图方法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重点对含矿层、控矿断裂范围进行修测。共完成1∶10000地质测量25km2,观测点、地质界线、构造线采用罗盘交汇,在野外根据实际情况勾绘,观测点按顺序编号,并用红油漆在实地露头上标记。面积性地质工作基本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对后续勘查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故勘查区内面积性工作的质量系数取2档,赋值1.10。②物化探工程勘查区内进行1:10000土壤测量共25.46km,其中大坡岭探矿权内还完成了1:10000的激电中梯剖面共5km。该工作布置于基性~超基性岩体及构造带,剖面线大体垂直岩体的长轴及构造带走向,线距为200m,采样点距为20m。生产准备、安置仪器、转站搬迁、计算、复算、提交资料、编写结果等均基本符合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结果合格。工作基本达到地质目的,对后续勘查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故勘查区化探工作的质量系数取2档,赋值1.10。③槽探工程勘查区共完成探槽3066.52m3,主要用于揭露和圈定地表矿体以及破碎带。共施工探槽65个,探槽开口宽2~2.5m,深度不超过3m,底宽不低于0.6m,掘进基岩不少于0.2m~0.3m,所施工的工程基本达到地质目的。达到预期地质目的,质量符合有关规范要求。故勘查区槽探工作的质量系数取2档,赋值1.④坑探工程在大坡岭探矿权矿区进行了民窟清理工作,对21个老硐进行了清理,工作量共774.70m3,获得了主矿体的地质和矿产信息,基本达到地质目的。故勘查区坑探工作的质量系数取2档,赋值1.0⑤钻探工程大坡岭探矿权共计有效钻孔18个,其中8个见矿,完成工作量3056.39m,施工钻探工程质量较好,基本达到地质目的,对矿体的地质和矿产获得信息较多,对后续勘查工作有指导意义。故勘查区钻探工作的质量系数取2档,赋值1.2白难探矿权共计有效钻孔1个,未见矿,基本达到地质目的,对后续勘查工作指导意义不大。故勘查区钻探工作的质量系数取3档,赋值0.80。15.2(ƒ1)大坡岭探矿权勘查工作方法、手段选择合理,符合现行有关勘查规范要求,工程布置合理,工程质量好,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符合勘查规范中对普查阶段的要求。勘查区内勘查工作布置合理性系数取1档,赋值1.20。白难铜矿探矿权勘查工作方法、手段选择合理,符合现行有关勘查规范要求,工程布置合理,工程质量好,取得了初步的找矿效果,符合勘查规范中对普查阶段的要求。勘查区内勘查工作布置合理性系数取1档,赋值1.10。大坡铜矿探矿权工程布置量较少,勘查工作方法、手段选择基本合理,基本符合现行有关勘查规范要求,工程布置基本合理,符合勘察规范中对普查阶段的要求。勘查区内勘查工作布置合理性系数取2档,赋值1.00。15.3效用系数的计算(F)的乘积,即F=×===×====×====×=1.0715.4基础成本(Pc)经核实普查探矿权有关实物工作量及重置成本计算详见附表三-2—附表三-9。表8探矿权重置成本(元)效用系数(F)基础成本(Pc)(元)123=1×23913879.141.365322875.6316.价值指数(αI······αVII)的确定根据《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的规定,价值指数采用专家协助评判方式进行。该矿此前进行转让评估时,北京中鑫众和矿业权评估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已聘请具有评估对象的目标矿种的勘查工作经历、熟悉相关矿种勘查技术规范、实践经验丰富的五位高级工程师为专家参与本次评估的价值指数评判工作;在专业技术结构上,根据评估对象具体情况,选聘3位矿产地质专家、1位水工环地质专家、1位物化探专家;在隶属关系上,没有评估机构和委托单位的人员。专家们的简历和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复印件已作为本评估报告的附件,因此本次价款评估继续沿用专家评判结果。价值指数评判工作按照《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的规定进行。首先,由评估人员向专家们介绍评估目的、评估对象的情况、评估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地质要素价值指数评判规则和方法,并向每位专家各提供一份地质要素分类及价值指数表,作为对照使用。专家们听取情况介绍后,在认真研究该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逐一对该矿各地质要素的价值指数进行了评判,分别、独立地对评估对象的7个地质要素价值指数进行评判。评估小组未对专家就地质要素价值指数的评判赋值做任何暗示和导向性介绍。评估小组此后对专家的评判表进行了审核,未发现因对评估方法理解有误而出现的越级赋值和评判依据与赋值级别不相吻合的情形。5位专家填写的评判表均基本符合评估方法的要求,确定为有效,所有要素均采用专家对地质要素价值指数评判的平均值作为确定调整系数的依据。5位专家对该评估对象地质要素价值指数的评判平均值见表8和附表三-10。专家们的评判表附于评估报告之后(附件12)。表8地质要素价值指数评判综合表地质要素价值指数平均值I.1.10II.找矿标志显示1.09III.矿化强度及蕴藏规模显示1.50IV.矿石质量及选矿或加工性能显示1.00V.开采技术条件显示1.00VI.矿产品及矿业权市场条件显示0.85VII.基础设施条件显示1.0017.调整系数(α)的确定17.1评估小组对评估对象7个地质要素价值指数的分析和评判(1)要素I(区域)区域内矿产丰富,矿床众多,大型的主要有九毛~六秀锡铜矿床。铜锡多金属成矿所形成的矿种主要涉及Sn、Cu、Zn、黄铁矿等,发育的矿床类型主要为高—中温岩浆热液矿床。出现的矿床共生组合特征比较复杂,既有单矿种、同类型的矿床组合,又有多矿种多类型的矿床组合。因此,本区是一个有比较利于成矿的密集成矿区,寻找资源前景较好。要素I价值指数依据5位专家对该评估对象地质要素价值指数的评判平均值取3级,赋值1.10。(2)要素II(找矿标志显示)橄辉岩体的侵入是矿区重要的成矿条件,其为锡矿床的形成提供矿热液和热力条件,橄辉岩与变质岩的接触带内侧及岩体内部的断裂与成矿其有密切的时空关系,且区内锡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尤其是近北西向断裂,受绿泥石化、硅化和绢云母化较强地段,是矿化的有利部位,因此区内的橄辉岩体、构造及绿泥石化、硅化和绢云母化较强地段是重要的找矿标志;近南北向断裂及旁侧北东向羽裂带,岩体内的韧性断层、断裂带,围岩蚀变以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为主的地段及锡重砂异常等均是找锡矿的间接标志。此外,普查区内部分民采老硐,也是找矿的直接标志。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域找矿标志较明显,有进一步工作价值。要素II价值指数依据5位专家对该评估对象地质要素价值指数的评判平均值应为3级,取值1.09。(3)要素III(矿化强度及蕴藏规模显示)矿区勘查程度为普查,估算了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Sn金属量为3769.05t,达到小型矿床储量规模上限的1/2以上。故要素III价值指数在5位专家对该评估对象地质要素价值指数的评判平均值应为3级,取值1.50。(4)要素IV(矿石质量及选矿或加工性能显示)矿区未进行矿石选冶实验,但普查区紧靠九毛~六秀锡铜矿区,参考广西冶金研究所1981年进行的《广西融水县九毛~六秀矿区锡石硫化矿石可选性研究报告》,得出矿区矿石质量中等,锡精矿产率为0.74%。故要素IV价值指数在5位专家对该评估对象地质要素价值指数的评判平均值应为2级,赋值1.00。(5)要素V(开采技术条件显示)根据《普查报告》,矿区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矿体埋藏较浅。要素V价值指数在5位专家对该评估对象地质要素价值指数的评判平均值应为2级,取值1.00。(6)要素VI(矿产品及矿业权市场条件显示)区域内矿业权市场活跃,但国内外近年来金属矿市场波动较大,尤其是锡矿价格2012年整体呈下跌趋势,要素VI价值指数评判应为1级。要素VI价值指数在5位专家对该评估对象地质要素价值指数的评判平均值应为1级,符合客观事实,取值0.85。(7)要素VII(基础设施条件显示)普查区距融水县城358°方向平距约83km,隶属于融水县安陲乡及白云乡管辖,交通较为方便,矿区水电设施和人力资源等条件齐备。要素VII价值指数在5位专家对该评估对象地质要素价值指数的评判平均值应为2级,取值1.00。17.2调整系数的确定根据对该矿区各地质要素价值指数的评判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