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博物馆定义、特征、性质和类型 (课件)_第1页
第二章 博物馆定义、特征、性质和类型 (课件)_第2页
第二章 博物馆定义、特征、性质和类型 (课件)_第3页
第二章 博物馆定义、特征、性质和类型 (课件)_第4页
第二章 博物馆定义、特征、性质和类型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博物馆的定义、性质、特征、功能与类型

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的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第一节博物馆的定义、性质与特征一、博物馆的定义

1、外国关于博物馆的解释

博物馆一词源起于希腊语Mouseion,意即“供奉缪司(Muse是掌管学问与艺术等的九位女神)及从事研究的处所”。17世纪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Museum才成为博物馆的通用名称。

1951年日本制定的博物馆法把博物馆规定为“收集、保管(包括培育)、陈列展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产业、自然科学等资料,从教育角度,以供一般民众提高文化教养、调查研究、消遣娱乐为目的的机构。”

美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有效地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的资料,并使之用于增进人们的知识和启蒙教育的机关。

《苏联大百科全书》提出,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和普及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及精神文化珍品的科学研究机构、科学教育机构。英国博物馆协会现行定义(2002年)

博物馆能够使公众通过探究藏品获得启迪、知识和快乐。它们是承担着社会信托责任而征集、保护和展示文物和标本的机构。

英国博物馆协会期望所属博物馆做到:

*

代表社会利益保藏文物

*

积极服务公众

*

鼓励公众通过探究藏品获得启迪、知识和快乐

*

指导和参与社区活动

*

诚实地和负责任地征集文物

*

为长久公共利益保护好藏品

*

为了公众的利益,承认谁制造的、谁使用的、谁拥有的、谁收集的和谁捐赠的藏品

*

支持保护自然和人类环境

*

研究、共享和阐释相关文物藏品的信息,并反映不同观点。澳大利亚博物馆协会现行定义(2002)

博物馆应用物体和意念阐释过去、现在和探究未来,帮助人们理解世界。博物馆保护和研究藏品,使藏品和信息通过真实和虚拟环境向公共展示。博物馆是基于公众利益的,向社会贡献长久价值的,永久性的、不追求营利的机构。

法国博物馆法中的博物馆定义(现行)

以服务公众知识、教育和欣赏为目的而组织藏品,代表公共利益保护和陈列藏品的永久性机构。

法国的博物馆具有以下永久使命:

a)保护、修复、研究和增加藏品

b)尽可能地将藏品向更多的观众展出

c)制定和执行教育和传播文化的计划和任务

d)为知识的进步、研究以及传播而贡献力量。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1946年11月成立,其章程规定:“博物馆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图书馆如无常设陈列室者则除外。”

此后,国际博协在1951、1956、1962、1974、1989、1995、2001年六次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修订:

195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修订后的博物馆定义为:“博物馆是运用各种方法保管和研究艺术、历史、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藏品以及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具有文化价值的资料和标本,供观众欣赏、教育而公开开放为目的的,为公共利益而进行管理的一切常设机构。”

196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又规定:“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管具有文化或科学价值的藏品并进行展出的一切常设机

构,均应视为博物馆。”1956年国际博协章程对博物馆定义规定为:“任何永久性(固定性)机构,普遍意义地讲,以各种形式的保存、研究、提高为目的,特别是以接待和展示向公众展出具有文化价值的艺术的、历史的、科学和技术的藏品和标本的机构、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隶属公共图书馆和公共档案馆的常设性展馆可被认为是博物馆。”

196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又规定:“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管具有文化或科学价值的藏品并进行展出的一切常设机构,均应视为博物馆。”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其章程第三条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1989年9月,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6届全体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2条再次修改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这是迄今国际上比较通行也相对稳定的博物馆定义。不少博物馆学论著引用这个定义,许多国家确定本国博物馆定义时也往往以此为依据或参照。

2001年7月6日第20次国际博协代表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召开,修改博物馆定义如下:

博物馆是一个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的、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大众开放的、非营利的永久性(固定性)机构。

(1)博物馆上述定义不受任何政体性质、地域特征、职能机构或相关机构收藏藏品的定位等因素的限制而予以适用。

(2)除被指定为“博物馆”的机构外,以下机构具有博物馆资格:

i

从事征集、保护和传播人类及人类环境物证的,具有博物馆性质的自然、考古及人类学的历史古迹和遗址;ii

拥有并展出动物、植物活标本的机构,如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人工生态园;iii科学中心和天文馆;

iv非营利的艺术展出馆;v

自然保护区;vi符合前述定义的国际、国家、区域或地方性博物馆组织、负责博物馆管理的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

vii从事与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相关的文物保护、研究、教育、培训、记录和其它事务的非营利机构或组织;viii从事保护、传承和管理有形和无形遗产(活的遗产和数字创造性活动)的文化中心和其它实体;(较18次大会增加内容)

ix

执行委员会经征求咨询委员会意见后认为其具有博物馆的部分或全部特征,支持博物馆及博物馆专业职员从事博物馆学研究、教育或培训的其它机构。

2、我国对于博物馆的定义我国对博物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我国古代没有博物馆之说;

19世纪中期以来,到过西方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外国博物馆,他们把Museum译成博物馆(博物院);

19世纪末,人们把博物馆看作是搜求器物,博览兼收,益智集思的机构;

20世纪30年代,

193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当时的中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机关,并不是专为保管宝物的仓库,是以实物的验证而作教育工作的组织,及探讨学问的场所。从而指出了博物馆所具有的文化性、教育性和学术性,这已经接近了对博物馆本质的认识。

1956年5月,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博物馆的三重基本性质和两项基本任务,即:博物馆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的三重性质和博物馆应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两项基本任务。

1979年,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在安徽召开,会议通过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成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指导性文件。这个“工作条例”在重申“三性二务”的同时,对“三性”的表述与以往有所不同,强调了博物馆保存实物的特征。新的表述提出: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中国博物馆学界曾经对中国博物馆的定义有过热烈讨论,但基本认识都肯定了上述这一定义。1985年出版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和199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也都持这种观点。

3、博物馆定义发展的新趋势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改变,以及社会民主化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博物馆观念不能不有所变革。所以博物馆在自觉适应社会需要的进程中,也在不断修正、充实体现博物馆特性的博物馆定义。这方面的主要变化是:第一,“博物馆是个非营利机构”的观念开始变化。欧洲率先提出修改这一定义,将博物馆规定为“不是一个为了赢利的机构”。美国对“博物馆是个非营利机构”则解释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第二,强调博物馆是“人与物之间的结合”。第三,主张博物馆新定义应反映博物馆的社会参与性,强调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二、博物馆的性质与任务1979年颁布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对中国博物馆的性质、任务作了明确规定:1、博物馆的性质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博物馆的任务“通过搜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三、博物馆的要素与特征1、现代博物馆的要素(1)有藏品也就是实物。(2)要有基本陈列。(3)要面向社会公众开放。(4)要有经营管理藏品,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人员。具有这四个要素的法定的永久性机构,才是现代意义的博物馆。

2、博物馆的特征

(1)实物性

博物馆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即实物。这些“物”是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性的,负载着关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迁的各种信息,是对某种事物的实物见证。没有这样的“物”就不能成为博物馆。博物馆作为一种事物的运动形式,可以说自始至终是围绕着“物”进行的:第一,是对“物”的收集和保存。收集保存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第二,是对“物”的研究。收藏和保存实物资料,并不是博物馆的最终目的。第三,是对“物”的利用。即利用博物馆的藏品,以各种工作方式和方法,为社会教育和有关学科研究服务。(2)直观性

与博物馆的实物性紧密联系的另一特征是直观性。博物馆以大量实物组织陈列展览,以实物例证向观众的各种感官多渠道的输送信息。实践证明,把实物例证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比其它文字资料或图象资料有强烈的感染力,更容易使观众得到生动、具体的深刻印象,因而更有助于加强观众的记忆,促进观众的思维和认识。近年来,现代博物馆许多先进教育手段的实施,使观众不仅可以充分观察展品,并且可以触摸,进行实际操作或实验,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馆直观性的特征。(3)广博性

博物馆门类众多,收藏品涉及广泛。从地质、天文到当代的航天科学,从古生物到各个自然学科,从各个门类的科学技术到文学、工艺、美术以至国防军事,从一个国家、地区的历史到个别卓越人物和各个民族的风俗,都有不同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特征是博物馆本质的反映。明确博物馆的特征,掌握博物馆的特征,有助于加深对博物馆的认识,增强做好博物馆工作的自觉性。第二节博物馆的功能一、博物馆的功能1、外国对博物馆功能的观点:

欧美比较通行的是博物馆的三E功能:“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Educate,Entertain,Enrich)。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把本馆的职能标志画在馆徽上·Education(教育),Expcdition(探索),Resesrch(研究)”。2、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我国对博物馆职能的认识一直持这种观点。从1979年的《博物馆工作条例》到九十年代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都把博物馆看成收藏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宣传教育机构。我国博物馆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负有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历史使命。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收集和保存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基石,也是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只有博物馆最广泛,最全面地保藏着人类活动和自然发展的真实物证,并把它永久地留传给后人。这是任何其它机构所不能完全替代的一项社会任务。建国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文物和自然标本的政策、法令,大量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自然标本得到有效保护。据不完全统计,文化部系统的博物馆共保藏各类文物有900多万件。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博物馆不仅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而且提供的知识内容也具有多样性。博物馆的教育方式生动形象,与其它教育设施相比有其特有的长处。

(3)思想品德教育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应当看到,国内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分化”、“弱化”社会主义中国的斗争并没有停止,一些迷信、愚昧活动,反科学、伪科学活动,以及其它与现代文明相悖的现象,还在侵蚀人们的思想,愚弄广大民众,腐蚀青少年一代,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博物馆应当用一切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精神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宣传,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及民主法制教育,为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作出更大努力。

(4)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革力量。大力开展各门科学的研究工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证。而科学研究也是博物馆的重要任务之一。

(5)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人,迫切希望丰富精神生活,满足他们求知、审美、文化娱乐等精神生活的需要。博物馆应当把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作为自己的任务。健康的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三节博物馆的类型

一、研究博物馆类型的意义所谓博物馆类型,就是指一定数量的博物馆依据某种共同的标准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类别。博物馆的类型问题,是博物馆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提出来的。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门类众多,管理体制多样的庞杂群体。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具体体现在它们各项具业务体活动中,也决定了它们的社会职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的组织管理,人才构成,经费来源和使用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别。所以,研究博物馆的类型区分,可以更科学地把握某一类型博物馆的特点与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各类型博物馆的专业方向,切合实际地制定各类型博物馆的工作方针。博物馆类型的研究和区分,对博物馆事业建设和博物馆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二、博物馆类型的划分

博物馆类型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及不同划分标准出发,有不同的划分。外国和我国对博物馆类型划分也不尽一致。1、外国博物馆类型的划分国外对博物馆类型的划分也不一致,选取的划分标准各不一样;在类型范围上有的主张宽泛,类别不宜过多,但也有的主张细分。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按照博物馆功能,大致归纳为三大类,即艺术博物馆,主要展示其收藏品的美学价值,包括一般性绘画、雕塑、装饰艺术、实用艺术和工业艺术博物馆等;第二类为历史博物馆,是从历史观点展示收藏品,考古遗址、史迹名胜等纪念点所建博物馆以及个人纪念馆均属此类;第三类是科学博物馆,包括自然科学博物馆、实用科学博物馆以及技术博物馆等。

日本博物馆的分类方法繁多,仅《博物馆学讲座》一书中提出的分类法就有六种之多,但一般习惯采用“按博物馆收藏资料种类”分类。按照这种方法,可把各种形式的博物馆分为三大类:综合博物馆、人文科学博物馆和自然科学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又包括:自然史博物馆、综合科学技术博物馆、专业科学技术馆和理科教育博物馆(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科学馆)。

美国博物馆的分类标准也很多,如按藏品内容划分,按隶属关系划分,按不同观众划分(如儿童博物馆),按博物馆规模大小划分;按展出方式划分(室内博物馆,野外露天博物馆),还有按地区的划分,甚至还有按博物馆预算进行划分的。

美国博物馆协会认为,恰当的分类应该是根据博物馆的基本性质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来划分。他们主张分为综合、科学、艺术、历史、学校、公司、展览区等13大类72小类。前苏联的博物馆最多的是社会发展史博物馆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和地志博物馆。有的博物馆学者主张博物馆分为七类:

(1)历史博物馆(2)纪念博物馆(3)地志博物馆(4)艺术博物馆

(5)文学博物馆(6)美术博物馆(7)自然史博物馆

目前,国际上通常以博物馆的藏品和基本陈列内容作为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按照这个标准主要划分为:

(1)历史博物馆

(2)艺术博物馆

(3)科学博物馆

(4)综合博物馆

(5)其他类型

在以上各种类型之外,出现了不再以实物收藏为基础的生态博物馆。它不是将一定的藏品陈列或收藏于特定建筑中,而是将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建筑、可移动实物、居民的传统风俗的演示等原状地、自然地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社区和环境中。换言之,社区中的一切自然和文化遗产都被看作生态博物馆的组成部分。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博物馆的发展中出现了从“实物导向”转变为“信息导向”。不再以实物为基础,而以信息为基础向社会提供更广泛的服务。这就是方兴末艾的数值化博物馆,也称虚拟博物馆。

2、我国博物馆类型的划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博物馆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划分也有了新的发展:(1)按藏品及陈列内容划分可划分为综合性、纪念性和专门性(也称专题性)三类。这是建国以来,国家统计机关一直使用的分类办法,国家文物局对全国博物馆基本情况的统计也按这种办法进行。这种博物馆分类简单、易行,至今仍然是通常采用的划分博物馆的办法。(2)从隶属关系按主管部门和领导系统划分我国博物馆一般分为:文化系统博物馆,即国家和省市县博物馆;国家科技系统博物馆,即中国科学院和各地方科委主管的自然博物馆和其他专门博物馆;教育系统博物馆,即大学、专科学校的博物馆;军事系统的博物馆和纪念馆;此外,还有园林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如北京定陵博物馆。民政系统管理的博物馆,如淮海战役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烈士陈列馆,其他有关政府部门主管或筹建的博物馆,如煤炭博物馆,邮票博物馆,铁道博物馆,交通博物馆,石油博物馆等。(3)按照博物馆的性质和陈列教育活动内容划分

《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在博物馆类型的解释中认为,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这四种类型是适合的。《北京博物馆年鉴》中将北京近百个博物馆(截至1999年底已有各类型包括民间社会人土举办的私立博物馆110个)分为社会历史类、自然科学类和综合类。

社会历史类包括:①历史类;②革命史类;③纪念馆类;④文化艺术类;⑤民族民俗类。

自然科学类包括:①自然类(一般性、专门性、园圃性),②科技类(科学技术史博物馆、专业科学技术博物馆)。

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的革命纪念性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的四分之一强,因此主张把历史类博物馆分成历史和革命史两类,还有的认为遗址类博物馆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将是今后我国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将其从历史类博物馆中分离出来,自成一个类型。

博物馆类型的划分,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它既要符合博物馆事业的现实情况,又需适当考虑今后的发展趋势。我国博物馆在类型建设上,要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出发,充分考虑人口多、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和科学技术极需迅速发展的国情,通盘研究,精心规划,国家投入与社会兴办并举,积极发展多种类型的博物馆。

3、生态博物馆1、定义

将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建筑、可移动实物、居民的传统风俗的演示等原状地、自然地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社区和环境中。不以实物收藏为基础的生态博物馆。

1995年在我国贵州六枝特区隆戛乡的深山上也建立了一处梭戛苗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