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调查报告_第1页
暑期实践调查报告_第2页
暑期实践调查报告_第3页
暑期实践调查报告_第4页
暑期实践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暑期实践调查报告基层所需人才之我见仔细想想,这真的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院校建设就不用说了,它还包含着一个人对部队建设、军事变革甚至是人性的许多方面的看法。而我,读书甚是寥寥,是远远驾驭不了的。我也没有去翻阅或是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只能靠脑中对部队和军校的一些深刻不深刻的认知,于改变和创新的一些成形没成形的想法,浅陋的说说。所以,题目中“浅谈”是指浅陋,而非浅薄。如果能抛砖引玉,惹得众多人讨论一番,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我们军校培养学员(包括大部分的研究生学员)的方向,当然不是清洁工、仪仗队、舞龙队,更不是偷内衣的、翻围墙的、打纠察的,准确地说,这几千人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的,他们本质上是来被教育的、是来被培养的,教育和培养的方向是什么?是部队的需要,是实战的需要,是使命的需要,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所以说嘛,当模拟队干不是为学员旅挖掘人才,到实验室帮忙也不是为科研增添力量,而是学员们需要这些锻炼。我不想看到,一腔挚诚的高中毕业生们,在偏差偏激的教育下郁闷了四年,除了少数“精英”(加引号的原因后面具体讲)读研或留校,都带着一脸困惑奔向海疆,那,真的不是我们的目的。

那么,部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员呢?其实,三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足矣第一句话,部队需要的根本不是学员,而是军人部队需要的是军人,敢打仗能打仗的军人。现在的学员连牺牲一下暑假都喊爹叫娘的,算狗屁军人?说真的,利用难得的假期搞训练是否科学,需要再探讨,可是我看到许多人考虑的根本就是个人的享乐和安逸,让人心痛。部队不需要这种人,打仗更不需要这种人。

像度假一样的当兵锻炼或实习,让许多学员忘了,那些很“可笑”的战友,恰恰就是他们将来的岗位,那些嗤之以鼻的工作,恰恰就是他们将来的责任。

好多人喜欢把军校跟地方大学比,把自己跟地方大学生比,那是非常不应该的。说明一点,我否定这种比较,并不等于我肯定目前的许多不足之处。相反的,军校的管理,包括海工,有许多不够人性化和合理的地方。诚然,现在的年轻人更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诚然,现在的学生更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现在的学员,更加远离了战争,更加远离了军队。

作风是一个很多人不屑于提及的词语。其实,我们缺乏的就是这个,与时代进步无关、与装备好坏无关、与军校强弱无关。记得曾经听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毕业生,穿着拖鞋大裤衩、背着吉他去某单位报到,单位领导问:你哪里毕业的?答:海军工程大学。单位领导怒:你给我回去!!!洒脱不是罪,热爱音乐更是种可贵的品质,但是此学员却忘记了军人最本质的东西。有人说,军校毕业生像大学生、像流氓、像混混,唯独不像军人。

难道踢几个小时正步就够了?难道到大街上扫马路当几个小时雷锋就够了?难道拉到确山走几天路就够了?难道走到黄河边搭个帐篷就够了?

不够,远远不够。不管是部队生、地方生还是研究生,都是军人,都应该用军人的标准和方式来教育。军校里,年轻教员多是文职,从地方大学直接入伍的比较多,她们对部队的理解往往像军事题材的电视剧那样浅显,对学员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自然直接帮助不大,怪不得她们。我很敬佩的那些老教授们。他们是军校的财富,他们是军校的脊梁,不仅仅是因为学问,更有对部队的热诚。但还有一大部分人,年纪轻轻,待在大城市求舒服,提起基层部队一脸鄙夷,时时考虑着待遇,刻刻考虑着后路。真的,这种人随处可见。我们可以想象,一群对部队无知的学员,在一个对部队无情的队干教育下,会是个什么样子?会是个什么未来?

是怎样的风气和导向,让学员们纷纷追求舒适和所谓学历?哪怕他自我一点,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都可以理解。关键是,很多人对部队真的没有感情,这是最可怕的一点。我们的科研,不光是为了要来资金改善生活,而是服务于战斗力。老教授为什么可以手握上千万的经费而骑自行车,风雨无阻地去实验室,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军人,与泥地里摸爬*打训练、驻守偏僻小岛的战士们同样,都是军人。

装备的建设,战法的研究,等等,有一大部分是军校的责任,但军校更光荣的责任,是培养这些年轻人。他们是冲锋陷阵的军人,而不是沐浴和煦春风,迎接明媚阳光的当代大学生。

怎样培养一个人,怎样制定训练大纲,关乎着一批学员的成败,这完全不是寻噱头、赚吆喝的东西。毕业的学员是不是真正的军人,似乎没有大大滴四级通过率让人关注,但我们不能不为战争考虑。

在网上看到一段金一南做报告的视频,他说,美军军官一毕业肯定是要求去最艰苦最前线的地方去,如果你留他在五角大楼,他说那一定要签合同,最多干两年,然后去伊拉克;而中国军校毕业了先想着四总部、军区大机关,先想着军代表、研究所。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崇高,主要是待遇和晋升机会等利益问题,我们与美军恰恰相反。

应该清醒地明白,作为军人,大家最欠缺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最不像军人的地方是什么。

胡主席提了四项重大教育。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荣辱观。是对所有军人的殷切期望和鞭策。于学员们来讲,使命很容易理解,来军校就是保家卫国的,就是履行光荣使命的,基本上不存在不知道自己干什么的现象。荣辱观是期待中的和谐社会里做人的底线,也没得说。重点是理想信念和战斗精神。远离了战争,军人少了激烈,男人少了血性。拎着书包去教室的时候,应该想到有一天,自己拎的会是枪,会浴血奋战到每一名同学都倒下;看着实验室里的仪器,应该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和它一起战斗在某地,随时会被炮火击中;捧着厚厚的专业书籍,应该想到有一天,或许因为自己一次在情报或信息的处理上的失误,导致全线崩溃……

如何给可爱的学员们实实在在的打上军人的烙印,个人拙见,四个方面。

一是教育的实质性。军人作风不在于言语中的坚定,而在于信念中的坚定,爱国奉献的演讲可以搞,但千万不要以为谁说得好,谁就真的爱国了,抗洪虽不是总能赶上,但要有意识地组织到一些大场合大活动里做警卫或是保障,为人民服务嘛,让学员多体验体验自己的身份。把英模人物请到身边,会有多大的作用?不知道。可能在现在的时代,信念问题已经很难有好的教育办法奏效了,但至少要表现出一种姿态,让他们感到,国家和人民是希望他们是那样的。军人作风不在于坚毅的外表,而在于坚毅的内心。确山是该去的,但应再加上带匕首带火柴的野外生存,打靶是应该去的,但更应该做的是到子弹从身边划过的地方,体验一下枪林弹雨。再比如刚到军校的“军训”,现在一说军训,大家都想到队列训练,。有人说,在外看队列,在家看内务,现在又有传言说,队列训练是凝聚军心的最好方式,统统是狗屁。战斗力和正规化都不是看正步。队列训练,作为一种令行禁止、集中统一、仪态锻炼、肉体磨砺等东西合在一起的教育方式,有极大的局限之处。入伍入学教育很重要,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队列训练、打扫卫生和记忆各种条令上,要教育他们懂得这支军队的历史,懂得我们赖以胜利的东西。我从来都觉得,引发所有人反感的事情,虽然不见得是坏事情,但一定没有采取最佳的方式。

二是注意引导。导向,很重要。重用什么样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什么样的人。前面说过,对部队无情的人是不能带兵的。其实,队干一职不妨从作战部队借调干部轮流担任。还有所谓的兼职学员旅干部等等一定要慎重,宁可不要这个。往往锻炼了几个人,惹烦了所有人。和大范围锻炼学员的兼职队干不一样,我们的模拟旅长政委比其他学员优秀在哪里?会唱歌,会组织大型活动,会带队列,会考试?这些都和会指挥能打仗没什么关系。他是不是有本事做个什么旅长,现在看不出来。立功评奖,夸张点说,或许就是将军佩剑所指的方向,军人的荣誉感是弥足珍贵的。选一个卫生最好的学员队做优秀学员队,不如选一个教学秩序最好的学员队,选一个教学秩序好的学员队,不如选一个学习成绩最好的学员队,选一个学习成绩最好的学员队,不如选一个学习成绩过得去、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学员队。怎么看出来?很简单,半夜来次逼真的应急拉动就看出来了,试探下他们巡逻岗的情况就看出来了。

三是对抗性的活动。体育比赛要常搞,小手段要少弄。对抗,是比顽强,是比精神。可以不在乎输赢,但一定要有革命和拼命的精神。四是面对社会。我们不是游离于社会的,相反的,我们住得很近,生活的也很近。世风日下,认钱不认人,军人没地位。我倒觉得,不只是军人的悲哀这么简单。我们应该走出去,靠我们的高素质,主动地接受他们的仰视,也强化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别忘了,我们是军人。杠杠滴中国军人。第二句话,部队需要的根本不是学员,而是干部。不知道气质这个词用在这里是否恰当,但我始终觉得,一名军官,除去军人应有的坚韧和刚毅,还要具备诸多气质,要成熟稳重、勇敢果断,给人足够的信任感。这些是学校里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学到的,也是任何一次考试都无法体现的。就如同,没有人来评估你的情商,可实际上,人的情商真的很重要。我们有时会这样私下评价一个人,说人家,是块干什么什么的料。虽有很多预测和猜测的成分,但表明了一种很朴素很简易的评估,他具有那样的气质。

气质不是天生的。与环境很是有关。人们常说将门虎子,为什么?(当然也有家教失败的情况)平日接触的东西大气,为人也就不会唯唯诺诺,打小见到的都是硬朗,骨子里也不会软弱。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家境,但到了一个所谓的准军官培训基地,他们有必要享受该有的环境,享受该有的苦。举个简单的例子,乐群的性格。乐群和大局观构成了集体意识。乐群又是统率力的基础元素。可乐群几乎是天生的。可有的人天生是很闷的,是独来独往的,但军官不可以这样。军校是集体生活,但恐怕有人并未真正融入其中。带队干部们,你们要清楚,一个不许战友坐他的床铺的学员,一个宁肯独自看英语书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学员,他的个性不值得尊重,更不值得被保护。因为这种个性会伴着他,直到葬送他所能辐射到的战斗力。说到这里,自然要去尝试着分析一下目前学员们不像干部的地方,探讨一下该如何让学员更像干部,或者说,除去成绩之外,如何让这毕业毕得更有分量,毕得更有道理,让那次神圣的尉官的授衔,更加理所应当、顺理成章。得拿出些对策来。还是讲五点吧。

一是培养自信心。因我们的装备差而缺少的自信,那是种打赢的自信,我所说的自信,是身为干部的自信。自信,是男人最重要的优质。对战士要自信,对上级要自信,对家人要自信,对朋友要自信,对敌人要自信。自信心的缺失,其实就是整体素质的缺失。只有自信的人,才会处变不惊,才会不卑不亢,才会优雅,才会泰然,才会让人信任,特别是才会享受自己的事业。怎么培养自信?总的来讲,关键还是优越感。高考考出的只是人的少部分素质,老实讲,现在考入军校的,并不是高中生中的最优秀、最顶尖、最精英的一批,但绝对是佼佼者,算是“相对精英”吧。我的一个意思是大家是可塑之材,中华民族的相对精英,将来执掌我们的军队,保卫国家,完全值得信任。所以要多搞些让学员有面子的活动,多带他们去接触接触社会上下的各个层面,增加点绅士风度。强者才会自信,我们不能做经济上的强者,就必须做知识上、精神上的强者。另一个意思是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材,像开篇时提到的,并不是只有极少数的成绩优秀、兼干模干才是所谓“精英”,要尊重信任每一个人。前些天看王志文主演市长的一部电视剧,剧中有人这样评价他:“有些人的能量是在拥有权力之后才发挥出来的。”这应该是实话。一个学员是否是个称职的带兵人,是否是一个优秀的干部,或许要等到真正把他放到那个位置上之后才能见分晓。队干们应该先去学点心理学,要看到每个人的优点,不要总过于自我滴判断。二是大局观。部队涨工资,胡主席的原意比现在还要多得多,军委首长不同意,说不给国家添负担,有的人说他们自己待遇好得要命,不知底层冷暖,是唱高调。是这样么?第一,他们知道广大军人的待遇到底咋样,处在社会的哪个层次,他们不可能不知道,第二,他们也知道再多涨一些意味着什么,很多工作会更容易些,尤其人才方面,第三,他们不是唱高调,只是认为在国家并不非常宽裕的时候,总盘子就这么大,我们少拿点钱,照样可以保家卫国,照样可以拿下台湾。什么是大局观?这就是大局观。军人,尤其是军官,就要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民族利益上考虑问题。三是镇定。或者说是笃定。冷静不一定带来胜利,但头脑发晕肯定不行,很简单。但是,大多数人往往是不镇定的,是不具备处理应急复杂事件的能力的。而这是战场上很需要的。我们要特意地设置一些突发事件,比如拉动,锻炼一下。经验就是积累出来的,心境是锻炼出来的。没经历过火灾,嘴上头头是道,还真就很难说就一定应付得了,尤其是你和你的一群下属在一起的时候。四是凝聚力和统率力。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占据相当大比例的专业技术干部,都要有凝聚力。很难说清是个性吸引人,还是优点吸引人,但大大方方、情趣健康的人,才有可能是有人格魅力的人。以前有个同学,平时吊儿郎当的,和我一样连个副班长也没干过,在当时风靡一时的网络游戏里,干一个什么帮派的老大,手下200多人,管个沙巴克,那简直是一套一套的,怎么用人,怎么团结人,非常有思路。原理是一样的,团结人是一种学问。学校应该开一些管理方法上的讲座,搞一些情商的课程,教会大家说话做事讲艺术,再多多给一些锻炼的机会,不能老靠大家打网游悟出来嘛。第五个的话,就直接照搬一下胡主席的话吧,领导干部要增强的三种意识:公仆意识、忧患意识、节俭意识。根本不用分析,看看这六个沉甸甸的字,想想一些现状,就明白新时期的军官们承载多少期待——勤政为民、生于忧患、无欲则刚。

别忘了,我们是干部。堂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生长干部。第三句话,部队需要的根本不是学员,而是人才。记得刚入学的时候,队长跟我们讲,军校是全程淘汰的哦,听到此话,我心里很是紧张,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的好,老想自己会不会是那被淘汰的呀,若要那样的话可太掉链子了。乍一想,很恐怖。其实很正常,大家想想,我们不能指望高考和面试就能选来部队需要的人才。记得以前连长说过,人一过百,必有顺拐。人多了什么人就会有,所以就有我最开始提到的什么偷内衣的败类,也有极端心理障碍自杀的,等等,总的淘汰率还是低了。只有为离开的他们设置好了退路,我们才能有条件、才能放得开,高质量地择优选择。关键在于后面这点。部队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适合部队的、个儿顶个儿的人才。我们培养的人才,首先是个适合部队的、热衷奉献的人才。可能他没有地方人员的水准高,但起码有爱国的赤诚之心,不会在重压前退缩,不会在诱惑前变质。不变质是首要的,已经有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了。不能一味抓学习、比学习,而忽略了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我感到,这方面,才是全程淘汰的重点,而非学习成绩。一个科学公正的评估体系和淘汰机制,显得非常有必要。而且,不但可以让我们择优选择,还可以使强者更强,因为生存法则出来了,导向和风气也就出来了。很容易理解。人才建设是个系统的工程。管理应该是个什么度?如何处理个性发展与共性要求的关系?怎样引领校园文化?体能要达到什么标准?都是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培养人才。管理上,自然要清清楚楚、张弛有度。目的不是管理得好,而是让学员理解管理的意义和技巧,真心参与,将来可以管理别人。日常的管理要严格,但是在制度合理的基础上严格,约束太多就疲沓了,而且会让人产生心理的障碍。但拉练、拉动一定要严酷甚至残酷,那完全是另回事,是另一种锻炼。稳定成型的校园文化,若能体现人文素质,体现智慧,还能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