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79/179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案设计课题登险峰教时1教学目标1.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2.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3.复习正方形、长方形。4.迷宫。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帮助小胖、小丁、小巧和小亚他们去登数学高峰,好吗?出示课题:登险峰。看课件引起学生兴趣。新授第一道山门1.复习表内乘法题。师:小胖他们四人来到山脚下第一道山门前,山门紧闭,只有正确解答上面的算式,山门才会打开。山门上是些什么题目2.师: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8×8=5×5=4×4=6×6=7×7=9×9=第二道山门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1)师:做一做第二扇门上的除法题。算一算,想一想它们的商和余数会有什么规律?(2)师: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你算得是正确的?(3)小结:1)被除数逐次增加10,除数逐次增加1,商相同,余数逐次增加1。2)从1)通过逆运算得到2),等式右边逐次增加10就等于等式左边逐次增加1个9及1个1。3)可以运用2)的形式来检验(1)的答案。第三道山门复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5×8+15=81÷9+46=7×8-11=10×5+5=37+18-0=24÷8+52=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第四道山门复习几个几加减几个几。出示:4×9+2×9=师:等于几?有些小朋友怎么算得那么快,有什么窍门吗?师:说得真好。如果把中间的“+”改成“-”呢?师:完成第四扇门上的题。3×9+4×9=7×7-2×7=4×8+6×8=9×6-3×6=13×5-3×5=⒌走迷宫。(第五道山门)先让学生试一试,再请他们来交流经验:从迷宫出口开始往里找寻道路,最后取到钥匙。最后一道山门数一数有几个正方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角度来考虑。生独立完成,汇报。全班交流。(积都是平方数。)全班交流规律。独立完成,抽生上黑板做。全班交流,集体纠错。自由交流。生独立完成。抽生上黑板做,集体纠错。生:4个9加2个9就是6个9,六九五十四。生:等于18。4个9减2个9等于2个9。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复习平方数。巩固两个相同因数相乘所得的积是平方数。复习有余数除法,乘除法可以逆运算。知道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功固正方形知识。巩固利用教具,改变山门上的题,再次练习达到复习的目的。生独立完成,小组纠错。巩固练习。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交流。教案设计课题植树教时1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的题目,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师:(出示主题图)瞧,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2.师:今天我们来帮助小朋友们在植树中遇到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生:3月12日。引起学生兴趣。新授例一:分析、理解题意出示例1:二年级(2)班有42名同学,平均分成6组。师: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出示问题:①每个小组有几人?②每个小组配3把铁锹,另加2把铁锹作为全班备用,一共需要多少把铁锹?③如果分给每组2只水桶,全班还缺3只水桶,一共有多少只水桶?④每组种8棵树,50棵树苗够不够?例二:乘法不等式。出示:()×6<20师:这个算式和刚才写的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师:在数学里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称它为不等式。()里可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师:那么()里最大能填几呢?师:那么()里最大能填几呢?小结:从0、1、2、3这四个数都可以填,所以它的答案是多个的。这是不等式的一个特点。但最大的数只有一个。抽生回答。1.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要知道哪些已知条件?2.集体交流。3.独立解题,根据刚才的分析,学生独立解题。4.分别请四位学生板演。生:左右两边不是用等号连接的。两人说说悄悄话。集体汇报、交流。生齐说。学生先交流思路,可以给困难的学生有个提示。巩固1.书P3/22.改编例题:()×6>20师:动动小脑筋,()里可以填几?3.师:可以填那么多答案。填得完吗?只要填4或4以上的数都可以,所以它的答案有无数个。这是不等式的另一个特点。学生指名回答。巩固练习。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交流。教案设计课题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教时1教学目标能将14×6这类表内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分拆的方法有很多种,能力强的孩子能从组合的角度按数的分拆的策略系统地列出所有分拆。教学难点能将7×12(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学具方格纸(14×6)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多媒体出示:海南运来一卡车无籽大西瓜。14箱,每箱6个,一共有多少个西瓜?2.出示小胖的话:“14箱,每箱6个,14×6,没有口诀,这怎么算呢?”看课件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多媒体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小胖的话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新授1.动手操作:一共有多少方格?也可以用14×6来计算,你能用剪刀把它剪成两部分,把14×6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做吗?2.师:看多媒体演示:看看小丁丁和小巧是怎样分拆的?哪一组的方法和小丁丁的一样,哪一组的方法和小巧一样?3.指导写法:A14×6=10×6+4×6=60+24=60+24B14×6=7×6+7×6=42+42=84你能将其余几种按这样的方法书写出来吗?4.整理提高把14×6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有几种方法?14×6=8410456789105.你能计算5×17吗?你是怎么想的?6.试一试书上第4页第二题。学生动手剪,全班交流.生1:可以将14个6拆成10个6和4个6,10个6是60,4个6是24,加起来是64,所以14×6=84生2:可以将14个6拆成9个6加5个6,9个6是54,5个6是30,加起来也是84生小组讨论。讨论:可以把14拆成12和2吗?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可以先交换,变成17×5=10×5+7×5=85,也可以直接处理5×17=5×10+5×7=85(2)、可以先交换,变成17×5=9×5+8×5=85,也可以直接处理5×17=5×9+5×8=85……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对14×6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有了感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起到了指导作用。通过上面的整理,让学生知道分拆的方法有很多种,引导孩子能从组合的角度按数的分拆的策略系统地列出所有分拆。又要学会选择最佳的方法,达到思维的优化。巩固练习册第一页14×6可以有多少种分拆?按你喜欢的方式来分拆、做题。生独立完成。通过做练习,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及数学能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交流。反思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了乘法分配律的初步认识,“5个3加3个3等于8个3”、“5个3减3个3等于2个3”,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在探究及练习中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分拆方法,主要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拆成10和几。因此,本课要研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多种分拆方法。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案设计课题相差多少教时1教学目标1.会在算线上做加、减法2.会在算线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3.在多种算法中,能选择最优的方法,计算“相差”教学重点在算线上,用“加”或“减”来计算相差教学难点理解“补充”和“减去”求差的含义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师:小朋友,我们过完了愉快的寒假,我们都长大一岁了,你们的个子是否也长高了呢?小组里的小朋友可以两个两个站起来比一比,说说谁比谁高,或谁比谁矮?2小朋友真的都长高了,那么同桌两个小朋友的身高究竟相差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新本领(出示课题,相差多少)生活动,汇报。引起学生兴趣。自主学习,认识“算线”1认识“算线”1)师:小丁丁他们在寒假里发明了一条“算线”,在算线上做加减法可清楚了,你们想学吗?2)画出一条算线,并在算线上标出20、50、60、70、953)仔细观察一下①算线和我们以前学的数射线有什么不一样?②我们怎样把数字在算线上标出?2请小朋友自己画一条算线,并在算线上粗略地标出50、55、60、70、75、81、85、100并请小朋友说一说,画算线要注意一些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全班汇报:算线和数射线很像,但算线没有箭头,没有数射线那样有精确的刻度,在标出数字时,小的数字在前,大的数字在后,只是精略地标出位置就可以了,数字之间的间隔距离要看数字之间相差多少,相差大,间隔距离大一些,相差小,间隔距离小一些。生独立看书完成,全班交流。(两数相差5的距离比相差15的要小一些)可以通过自己观察,得出算线的知识,培养自主探究。探究新知,计算“相差”(一)观察图意,理解“相差”1师:刚才小朋友比了高矮,东东和丽丽也在比身高,我们来看看比的结果。出示两幅图2师:说说你看懂了什么?那么丽丽和东东相差多少呢?小是怎样想的,小巧又是怎样想的?怎样来列式呢?3.师小结:通过比较,丽丽比冬冬矮,也可以说冬冬比丽丽高或丽丽和冬冬相差多少。(二)在算线上计算1师:小朋友仔细观察了图,知道了丽丽和冬冬比身高的结果,但是100和78相差多少呢?说说你怎样算?加法78+22=78+2+20=10078+22=78+20+2=10078+22=78+30-8=1002我们把计算过程用算线来表示。3小结:78再添上22就是100,求78和100相差多少我们可以想78再加上几得100?4用减法又怎样计算呢100-78=100-70-8=22100-78=100-8-70=22100-78=100-80+2=225请你在算线上尝试着自己算一算6师小结:100减去22得78,所以100和78相差22,所以说丽丽比冬冬矮22厘米,冬冬比丽丽高22厘米,它们都表示冬冬和丽丽相差22厘米。同桌讨论独立思考,全班交流。①78+()=100丽丽再长高一些才能和东东一样高②100-78=()丽丽必须站在多高的凳子上才能和冬冬一样高。学生汇报、板演学生小组讨论,两两互说,全班交流。学生练习并汇报,小组同学相互评价各种算法让学生通过充分观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可以用补充和减去这两种算法,并能在算线上进行计算,正确求出两数相差多少。这一教学过程,充分让学生独立思考,了解补充和减去的含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孩子理解“相差”、“少了多少”、“多了多少”的关系,并能以多种的算法计算出结果。独立练习,熟练计算1小丁丁有68个玩具小人,小胖有84个玩具小人,他们之间相差多少个小人呢?请你列出算式,并在算线上表示你的计算过程。2板演:学生的各种算法,并请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可以用“添上”也可以用“减去”这两种方法思考,进一步理解“相差”的含义。3用学生喜欢的方法画一画,算一算28和57 24和63 36和54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各自的想法。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通过学生的独立练习,让孩子们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能够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补充”和“减去”的计算方法很多,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当然,在算法多样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通过3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能在算线的帮助下,可以用“补充”和“减去”求得两数的差。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交流。反思学生在学习“相差多少”这一教学内容时,已熟悉了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计算能生动清楚地展示加及减的过程。这节课新学的“算线”是一个草图,学生绘制容易,同时也能帮助孩子清楚地思考,同样在算线上也能展现加及减的过程。教案设计课题千以内数的认识及表达教时1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2、会用千数图表示千和千以内的数。3、能读写千以内的数。4、按计数单位分拆千以内数,会用简图、连加算式表示数的组成。教学重点1、“千”的认识。2、会读写千以内的数。3、分拆千以内的数,用连加算式、简图表示数的组成。教学难点1、“千”的认识。2、会读写千以内的数。3、分拆千以内的数,用连加算式、简图表示数的组成。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百数图,千数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师:春天到了,花圃里的花都开了。(100朵花的图片)师:有多少朵花?师:(演示10个一圈)你怎么知道的?用我们的学具怎样表示一个百?师:今天我们就用这个知识来学习更大的数。看课件学生猜测抽生回答。通过旧知和新知的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也为新授的内容作铺垫。新授1.借用百数图构建整百出示700朵玫瑰师:能用百数图表示这些花吗?(反馈→演示)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这些花?“7”表示什么?添加200朵玫瑰(900)师:用百数图表示这些花,并把数写在位值表中。你怎么知道的?问:比较这3个数(100,700,900),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师:像这样末尾有两个0的数叫整百数。整百数还有吗?可以用几个百数图表示。2.构建整千添加100朵玫瑰(1000朵)师:怎样用百数图表示?1000是怎么组成的?1000里有几个百呢?(板10个百是一千,1000里有10个百。)师:1000怎么写?“1”表示什么?我们把10张百数图连起来就是一张千数图。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及表达千以内数。3.读千以内数1)看点图读数师:这张千数图不仅可以表示整百数,还可以表示其他千以内数。(出示:342的点图)问:这幅图表示几?你怎么知道的?(出示267的点图)师:这幅图呢?把它写下来。2)认识简图,会用简图表示数(演示→□□------······)师:这幅图是怎么变的?□和—各表示什么?师:用简图表示342。3)(471)你能用简图表示这个数吗?4)用加式表示数的组成板:471=400+70+1342和267用连加算式怎么表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两两互说。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生两两互说。抽生回答,两两互说,全班齐说。生看书巩固新知。生两两互说。抽生回答。从看实物图,让学生用百数图摆,并讲出数的组成,从直观逐渐过渡到抽象,利用学生已经熟识的百数图来摆更大的数,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更大的数得到初步的感知,对学生的认知是一个更大的促进。)从点图抽象到简图,是一个图阶段进入符号阶段的第二次抽象。简图让学生能更方便更直观的表示一个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说怎样用图表式数让他们对数的组成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从简图再到用加式表示数,让学生用另一种方式表示一个数。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培养学生的数感。巩固读出图片上的数据(853,350,803)含有0的数师:比较350和803,他们都有什么?读起来一样吗?练习:420,607,800。写千以内数出示:四百二十三九百九十九一百零七问:你怎么写出这些数的?生自己说,两两互说,全班交流。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含有0的数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明确0表示的含义。教师可以利用用加式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说出0所表示的含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交流。教材分析在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以此为基础,由旧知引入新知,让学生用已经熟识的百数图来摆出千数图,从实景图到数图,从读到写,填入数位表,最后是分拆为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去认识、表达千以内的数。教案设计课题小探究教时1教学目标知道一个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是千。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会用正方体积木块,千数简图,人民币等不同方式表达数。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方块学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出示媒体花图师:这些花多美,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可以怎么办?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一朵朵地数用.表示十朵十朵地数用-表示一百朵一百朵地数用□表示这是上节课学习千数简图知识。出示:□□□师:看简图你就知道花的朵数了,先写数再读数(师出示答案校对)2、揭示课题:数可以用千数简图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今天继续探究千以内的数。(板书:小探究)指名多答生写数读数的个别活动指名汇报齐读题引起学生兴趣。新授认识十进制数位表会用正方体积木块表示数。引:我们先看看小丁丁在做什么?演示媒体,提示学生轻轻地跟数。问:看了电脑演示,你知道了些什么知识?根据回答小结并输入结果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小结:用正方体积木块也可以表示数。尝试表示数a、板书:312要求:从学具中挑出合适的表示。(校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b问:4种学具中还有一种未使用过的,让312变大,并写出这个数。小结:(出示表格)通过动手摆学具我们已经能知道4种学具各代表什么。请试着再说说。(出示表输入结果)针对练习:比比谁摆得又快又对205出示答案(说说哪种学具未用到,为什么?哪一位上没有单位?板书:个位十位)数位顺序表根据你所掌握的本领及刚才学到结论,你能说说还有哪些数位,按一定的顺序说出。出示数位顺序表,请学生提问小结:从左到右变大,满十个千还有更大的,所以用省略号。练习运用要求将引入题改为用正方体表示,并说组成检验自己对否。出示结果校对。B完成书15页3(1),先说组成再写数同一种数的多种表示出示:243要求:用手中的学具或桌上的笔纸等材料自己试着表示这个数出示媒体看安康内你及谁的想法一致。介绍人民币表示法,想想怎样准备。小结:同一个数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针对练习:书15页3(2)(3)口头说说302改正方体表示如何改?230改人民币表示如何改?501改千数简图如何改?小结:大家学得真不错。指名试说生摆板演生摆指名摆同桌交流同桌活动自己试说指名多说生摆同桌交流生填校对个人活动生填校对左右互说会用学具来自己探索新知,掌握知识。巩固按1到4号编一题,考考其他3人可以是读数,写数,分拆或说组成,也可以是今天所学的内容四人活动加强巩固。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交流。教案设计课题数射线(千)教时1教学目标能把千以内数在数射线上定位,定序能读出数射线上字母所表示的数能正确找出一个数的邻数教学重点将原有的知识迁移到千以内数上。教学难点将原有的知识迁移到千以内数上。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出示百以内的数射线师:大家还认识这个老朋友吗?他叫什么名字?数射线。2在数射线上标数在数射线上标出20、45、10、1503150无法在数射线上标出我们应该怎么办?将数射线再延伸一些,写出后面的数。4揭示课题百以内数射线延伸成千以内数射线,今天我们就要根据千以内的数射线来学本领。师:现在能把150标出了吗?谁愿意试一试?个别说说个别板书个别说说个别尝试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新课铺垫。新授1、出示数射线:0-600观察每大格表示几?100每小格呢?10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表示几呢?2、任意标,学生读数:200、350、500、503、书P16主题图仔细观察,每大格表示几?每小格呢?刚才是老师在数射线上标记,你们读数,如果给你们一个数,你能在数射线上标一标吗?练习:书P16、1看书P16、3,在这条数射线上你观察到了什么?每大格,每小格怎样?为什么a表示106呢?用你观察到的这一规律把其他字母所表示的数补充完整。校对,说说为什么用这个数来表示,用自己所填的数排列大小4、找中点观察P16、3共有几大格,中点在哪儿?你是怎么找的?100和160的中点呢?150和190的中点呢?小结:怎样找寻两个数的中点?数射线长了,你是否也能按这个规律找两数之间的中点呢?P16、2书自己试一试。5、按规律填数出示:150、151、152261中间这些数被小马虎擦掉了这些数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用你找到的规律继续往下数,一直数到结尾这个数261100、95、9050有什么规律,按这一规律自己准备一直数到终点数。书P16、4每人挑3题,按找到的规律数给对方听。6、找邻数你家住在几零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家的邻居的门牌吗?板书:301、302、303+10-1在生活动,我们可以说301、303就是302的邻居,但在生活中如把302看作一个数,那么301、303就是它的邻数,也就是相邻的数。下面我们就来找邻数书P16、5349、350、351这三个数你看懂了吗?看懂了什么?试一试:其余4题,格式仿照第一题。补充P16、3选几个字母找邻数B、E、G观察个别说说读数看书自学独立练习集体交流观察个别说集体练习交流汇报对组说说个别说说集体练习对组活动个别回答集体练习个别说说全班交流。个别说说尝试练习集体练习掌握能把千以内数在数射线上定位,定序,能读出数射线上字母所表示的数,能正确找出一个数的邻数。巩固练习册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交流。教案设计课题位值图上的游戏教时1教学目标通过位值图的复习,能正确的读、写出位值图上用小圆片表示的数。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大小也不同,初步感知位值的概念。掌握个位、十位和百位各自的位值,并有序思考。3.在游戏中感悟思维的有序性。4.发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动手操作,逐步积累位值概念的经验教学难点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的数,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小圆片,位值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数位顺序。今天我们要在位值图上做游戏(出示课题:位值图上的游戏)。你知道位值图上有哪些数位吗?今天,我们就在这样的位值图上做游戏。出示:…百位十位个位2、位值概念。(1)、录音播放:我是一个小圆片,你知道在位值图上我可能表示几吗?引导思考:一个小圆片在这张位值图上可能表示几?(2)、口答:十位上的8个小圆片表示几?百位上的5个小圆片表示几?个位上的3个小圆片表示几?(3)、小结: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百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下板书一、十、百)学生口答学生边操作、边口述。本课题的教材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题“位值图上的游戏”一出现就深深吸引了每个小朋友,激起了他们参及数学活动的欲望。小圆片拟人化的语言:“我是一个小圆片,你知道在位值图上我可能表示几吗?”,让小朋友立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新授读出位值图上用小圆片表示的数,并说说数的组成。小丁丁用小圆片在位值图上摆出了下面的数,你能把它读出来吗?(1)、投影出示1:百位十位个位424读作:四百二十四(根据学生回答,在位值图下出示:424;读作:四百二十四)提问:两个“4”一样吗?为什么?投影出示2:百位十位个位306读作:三百零六。(根据学生回答,在位值图下出示:306;读作:三百零六)提问:为什么十位上“0”表示?2、根据所给的数,在位值图上摆出小圆片。(1)、摆生活中的数。小朋友们肯定也很想用小圆片在位值图上摆数了,把你搜集到的生活中的数在位值图上摆出来。(2)、用小圆片在位值图上摆出213。学生两两互说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抽生回答。学生读数、同桌说说数的组成。学生独立摆数后同桌交流,再请个别同学集体交流。学生在各自的位值图上摆,请一学生到黑板上演示。用小圆片在位值图上表示一个数,初步感知一片小圆片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含义:放在百位上表示1个百,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放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为游戏作准备。】三、组织游戏活动。巩固(游戏)1、加放一个小圆片。(1)、理解游戏我们已在位值图上摆出了数213,现在我们就在这张位值图上开始游戏。出示游戏方法:加放一个小圆片。(板书:加放)规则:1、每次只能加放一个小圆片。2、记录下每次加放后的数。3、每次加放后必须把小圆片“送回家”。理解游戏内容(小圆片的总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游戏规则。(板书:一个、记录、还原)(2)、开始游戏。(3)、汇报交流反馈。(板书:313、223、214)(4)、小结:在不同数位上加放一个小圆片后这些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分别在3、2、4下画一条线,渗透有序思考意识。百位上加放一个小圆片,这个数就比原数大100;十位上加放一个小圆片,这个数就比原数大10;个位上加放一个小圆片,这个数就比原数大1。)我们可以把一个小圆片分别加放在个位、十位、百位上,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刚才我们在位值图上加放了一个小圆片,想一想,在位值图上还可以做哪些游戏?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2、取走一个小圆片。现在小胖要求我们取走一个小圆片,出示游戏方法:取走一个小圆片(板书:取走)。想一想,小圆片的总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猜一猜,现在有可能得到哪些数?(1)、学生猜测交流(记录学生猜测的数)。(2)、动手验证。(要求同上:一个、记录、还原)(3)、学生操作、演示(师板书:113、203、212),对学生的猜测结果做评析。(4)、小结:在不同数位上取走一个小圆片后这些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分别在1、0、2下画一条线。百位上取走一个小圆片,这个数就比原数小100;十位上取走一个小圆片,这个数就比原数小10;个位上取走一个小圆片,这个数就比原数小1。)3、移动一个小圆片。继续游戏,出示游戏方法:移动一个小圆片(板书:移动)(1)、理解“移动”。(小圆片的总数发生了什么变化?)(2)、猜测:刚才我们在位值图上加放、取走了一个小圆片,分别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现在我们要在数位表上移动一个小圆片,可以得到几个不同的数呢?(3)、按照前两次的要求,操作记录,切记还原。(操作过程中有问题的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4)、学生交流。教师板书:123303312114204222(5)、讨论:如何不遗漏、不重复的把移动后所有的数都找出来?(用箭头在“213”上把移动的方法表示出来)213213213213213213(6)、小结:如何有序的移动,不遗漏、不重复的把移动后所有的数都找出来。(7)、小亚和小丁丁也在位值图上做游戏。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呢?出示:小亚在位值图上摆出了数471,小丁丁移动了一个小圆片,现在这个数可能是?4、自主游戏:位值图上的游戏还有许许多多,和你的同桌在位值图上做你们喜欢的游戏。交流。(介绍游戏方法)学生独立操作。抽生回答。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猜测交流,动手验证,学生操作、演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尝试练习(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借助小圆片)。交流、汇报(得到了几个数,你是怎么移的?边演示,边汇报,做到有序)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位值图和小圆片,让学生在位值图上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使手、口、脑协调活动,让多种感官参及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逐步积累位值概念的经验。在第一个游戏中,学生找到的数的个数都不相同,一个、两个、三个都有,思维比较单一;到第二个游戏时,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三个不同的数,思维逐渐有序、条理化;第三个游戏时,有不少学生通过一定的顺序操作得到了六个不同的数,学生思维开始清晰有序;到最后,无需操作直接写出六个数,学生的思维在点点滴滴的累积中得到了升华。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交流。教案设计课题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教时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熟练掌握千以内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推算能力、迁移能力。[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千以内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千以内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数学卡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出示数射线:这条数射线上的数字是怎样排的?2、复习旧知:(1)小青蛙从0跳到300,提问:300是由()个()组成的。(2)小青蛙从0跳到100,提问:100里面有()个十,100的一半是()。3、学生根据问题指出小青蛙该跳到的地方。(1)5个十是()3个百是()2个百是()(2)由9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3)45个十是()38个十是()4、提问:小青蛙使劲一跳的成绩是300,请你想想可以从几跳到几?抽生回答全班一起回答抽生回答通过复习数射线上有关整百数和整十数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再次对数的组成有清晰的了解,为后继学习达下基础。新授1、师演示主题图:小青蛙甲从200向前跳到500,小青蛙乙从900往后跳到500。2、提出问题:请你讲讲小故事,并且用算式来进行表示。3、交流汇报:(1)小青蛙从200向前跳到500。算式怎样列?200、300、500各表示什么意思?(2)小青蛙从900往后跳到500。算式怎样列?900、500、400各表示什么意思?4、齐读算式,比较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出示课题)分组讨论。全班交流齐读算式,全班交流。在数射线上直观地进行整百数的加减法教学,生动的展示加减法过程,感知加法和减法的知识之间的对比及联系。探究尝试1、出示:800—200=(1)让学生尝试练习,并说出是怎样想的?(2)8个百减2个百等于6个百是600,板书:800—200=600试一试:900—600=200+700=700—500=300+400=小结: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计算要以“百”作计数单位。2、出示:120—40=120减40等于多少?你们会算吗?120是12个十,40是4个十,12个十减4个十等于8个十。板书:120—40=80试一试,说出口算思考过程:900—10=440—40=80+50=800+40=270—70=130+60=小结:刚才的练习都是以“十”作计数单位。3、出示:420+190=师:现在的题目数字更大了,你们怕吗?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它以什么作计数单位计算更方便呢?交流,你是怎么想的:42个十加19个十是61个十。61个十是610,所以420+190=6104、出示:580—240=你能独立地很快算出来吗?交流:58个十减24个十是34个十,34个十就是340。试一试,说出口算思考过程340+210=170+250=380—290=5、这几道题目你们用怎样的方法计算又快又准确?生:都是以“十”为计数单位计算的。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全班交流。同桌讨论。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运用“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的方法理解整十数的加减法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算式,得出计算的思维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练习巩固1、出示数学卡片,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800—300=900+100=600—300=700—400=200+700=500+200=2、任意挑选一列题目进行计算,及时反馈核对:700—30=40+550=580—40=370—90=590+40=180+30=730—450=240+470=250+340=580—490=3、趣味题1000-450=你是怎么想呢?小组竞赛。生独立完成。巩固新知。总结1、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收获?2、整百数、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把两个数看作由相同计数单位组成的数再相加减教案设计课题三位数加减一位数教时1教学目标1.运用旧知迁移,让学生经历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看卡片口算:5+23=43-6=87+9=70-5=94+()=10097+()=10077+5=92-6=2、说说77+5、92-6你是怎样算的?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7+5=1212-6=670+12=8280+6=8677+5=8292-6=86在数射线上计算3、小结: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也可以把加数或减数拆开,先相加或减到下一个整十数再计算。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全班交流,生上黑板演示。。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不但重视知识的迁移,而且重视方法的迁移。合作交流,探究算法探究百位上无进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媒体出示:小熊猫也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了,它见我们小朋友已经会算77+5、92-6这样的题了,它就想考考大家,给第一题的77百位加上4、第二题92的百位加上7,那这两道题就变成了477+5,792-6,你会做三位数加减一位数吗?(板书课题:三位数加减一位数)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算法。师:先自己试着说一说怎样计算477+5,792-6,再前后的四个同学在一起说一说。3、小结计算方法:可以用推算的方法,先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再加上百位上的数。4、试一试:578+4=627+6=364+9=674-7=554-7=813-6=探究百位上有进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媒体出示:小朋友们算得真好!这时又来了小白兔,它也想考考大家,把第一题的477十位上的7改为9、第二题792的十位上的9改成0,那这两道题就变成了497+5,702-6,该怎样计算呢?2、集体汇报学习情况。师:我们一起听一听,怎样算497+5,702-6,谁大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算线板书反馈。3、小结算法,找出加、减算法的共同点。(都是先加或减到整百数,再加或减余下的数。)5、试一试:695+8=904-7=598+7=303-6=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算法。大组交流反馈算法。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师巡视。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本着“学生主体”的思想,放手让学生主动参及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交流算法,发散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练习运用,巩固拓展做一做:(书上第21页做一做,题略)鲜花配绿叶:将树叶上两个数加或减,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算对了将开出美丽的花朵。(媒体演示)3、数学游戏:游戏规则: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一位小朋友拿出一位数的数字卡片,另一位小朋友拿出三位数的数学卡片,两人同时出一张,依次把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或相减,谁先正确地算出得数,卡片就归谁。最后比谁得到的卡片最多,谁就胜利。指名核对答案,全对学生给自己加上一颗☆。练习设计注重趣味性、应用性,适当地创设竞争机会,吸引学生自主参加,活跃了课堂气氛,既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知识得到强化,有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同时有意识地提炼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基础。教案设计课题三位数加法(横式计算)教时1教学目标1.运用旧知迁移,让学生经历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过程,掌握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鼓励算法思维和算法的多样化。3.养成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两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横式计算。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媒体出示:28+56=师:谁来说说这道题的思考过程?师:除了竖式计算,谁来说说横式计算的思考方法?师: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能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来得出正确的结果。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反馈结果,指名学生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复习学生已有知识,为学生探究新知识作铺垫。新授创设情境。师:春天已经来临了,让我们一起去听“春之声”音乐会吧。(媒体出示第22页主题图,同时再出示相关条件:A看台:356人B看台:247人)问:从图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这节课先来解决“A、B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剩下的可以以后再研究。板书:A、B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人?问:怎样来计算A、B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人?算式怎样列?板书:356+247=2、探究算法。估算。师:你们能估算一下两看台大概共坐了多少人吗?揭示课题。师:那么到底356+247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板书课题:三位数的加法(横式计算)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可以动动脑筋,运用到学过的知识,想想,画画,也可以用学具来帮帮忙。(教师巡视。)大组交流。师:谁愿意来和大家交流你的算法?(课件演示算法)用正方体积木块组成的板、条、块摆出356+247。356+247=603个加个6+7=13十加十50+40=90百加百300+200=50013+90+500=603用简图画出356+247。356+247=603百加百300+200=500十加十50+40=90个加个6+7=13500+90+13=603师:A、B两看台共坐了603人。(指黑板上画图、摆学具的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谁再来试试?在算线上画出356+247。巧算。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横式计算方法算出了356+247的答案。我们的好朋友小胖他们也想到了这些方法。下面就把书翻到第22页,仔细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3、归纳算法。师生共同观察、讨论得出:第1、2种方法是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第3种方法是先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或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第4种是巧算的方法,即把其中一个加数看成整十数先加,再加个位数。这几种算法都是通过分拆,变为原来学的本领进行计算。问: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抽生回答,师板书。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生运用学具自主探究。大组交流。抽生回答。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操作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通过旧知迁移,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及算法多样化。巩固练习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在练习册上写出过程。234+43258+182346+255728+276游戏:买轮滑鞋。师:前几天,我们看了电影《深蓝浅蓝》,片中豆丁的高超轮滑水平一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吧。想不想也拥有一双轮滑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假如给爸爸和你各买一双轮滑鞋,你挑哪两双?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出示:蓝鲨牌金鲨牌绿宝石牌黄盾牌乌龙牌364元435元267元186元309元师: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生独立完成。1)学生拿出练习纸,先写出算式,再把答案写下来。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感知数学知识的价值及作用。小结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体验学习的价值。教案设计课题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教时1教学目标1.解并掌握三位数的竖式加法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2.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3.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三位数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两位数竖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竖式计算。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情景引入。师:前几天,小巧他们和老师进行了一场师生跳绳比赛,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成绩。(媒体出示:师生跳绳比赛得分表。)轮小巧小亚朱老师1866418623738167问:从图上你看懂了什么?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言。以学生熟悉的跳绳比赛为学习情境,让学生自由提问,既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及中自主提供了学习材料,搭建了学习新知的平台。新授一)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1、呈现例题。师:我们先来研究“小巧在两轮比赛中共得多少分?”(媒体出示)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板书:86+37问:你能猜测一下86+37究竟等于多少呢?你能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吗?集体汇报,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1)横式计算:86+37或86+37=86+30+7=86+7+30=116+7=93+30=123=1232)推算:因为86+40=126所以86+37=1233)竖式计算:86+37123如果有学生从十位算起,组织学生讨论:竖式计算应从哪里算起?为什么?师:小朋友们真行,不仅会用横式计算、推算的方法算出了小巧在两轮比赛中的得分,还会用竖式来计算。竖式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今天我们就请竖式来帮助我们计算好吗?(板书:竖式计算加法)师:现在谁来完整地说说86+37的竖式计算方法?(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板书)867+11123师强调: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6+7=13个位上写3,向十位进1。再算十位:8+3+1=12十位上写2,向百位进1。百位上写1。2、试一试:师:你能用竖式计算78+84吗?3、问:谁能来解答“小亚在两轮比赛中共得多少分?”算式怎么列?你会列竖式来计算吗?二)学习三位数竖式计算方法。探究算法。1)师:我们再来算算“朱老师在两轮比赛中共得多少分?”谁能列竖式?要注意什么?板书:186+167=2)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86+1671353)小结方法。师:不管哪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多位数加法也一样。4)试一试:从p26试一试中任选2题,做一做,说一说。师:你觉得哪道题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三)总结计算方法。师:用竖式计算加法怎样计算?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板书: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生全班交流。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及时反馈。请1位学生板演,并介绍计算过程。其余学生在书上尝试计算,并把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同桌讨论计算方法,后全班交流反馈。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实践,敢于交流,尝试验证已有结论是否正确的方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体验了成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而且还培养了构建知识的能力、分析比较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练习1、练一练:7286189+45+67+442列竖式计算:66+358=789+8=503+609=3、请你当参谋:小丁丁的爸爸有1000元超市购物券,他想买2件小家电,可以怎样买?需要多少钱?把算式写下来并计算。吹风机电熨斗饮水机电饭煲电水壶257元189元745元438元88元抽生上黑板练习,全班纠错。生独立完成,全都班交流。小组讨论。练习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重视知识及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养成学习——总结的良好习惯。教案设计课题三位数的减法教时1教学目标1、迁移能力,将两位数横式减法迁移到三位数横式计算。2、建模能力,用不同的辅助材料来建构三位数减法的模式。3、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教学重点1、建模能力,用不同的辅助材料来建构三位数减法的模式。2、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教学难点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中国南极考察:小亚的叔叔在南极某点上考察,据他统计:雪海燕223只海豹127只企鹅245只。学生根据信息提问题:如:雪海燕和海豹共几只?企鹅和海豹共几只?雪海燕和海豹相差几只?海豹比企鹅少几只?企鹅比雪海燕多几只?情景引入,激起学生兴趣。新授探究不退位减法口算。(1)根据“企鹅比雪海燕多几只?”你能列出算式吗?245–223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本领:“三位数的减法”。板书课题:三位数的减法观察:这是什么类型的减法?请你们用正方体木块组成的板、条、块摆一摆,画简图或者画算线帮忙,反馈:学生边说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摆和算的过程。245-223=22生1:我是分步算的,用正方体木块组成的板、条、块摆的.算法:200–200=0百减百40–20=20十减十5-3=2个减个20+2=22生2:我的算法跟他一样,但格式不一样,是用递等式写的。我是画简图帮助算的.245-223=20+2=22生3:我的算法跟他们不一样。格式及第一位同学一样。算法:5-3=2个减个40–20=20十减十200–200=0百减百20+2=22生4:我在算线上计算。我用了先减百,再减十,最后减个的方法。245–223=245-200-20-3=45-20-3=25-3=22生5:我也在算线上计算。我用了先减个,再减十,最后减百的方法。245–223=245-3-20-200=242-20-200=222-200=22(2)优化算法:哪些方法比较简便?(3)小结:刚才学习了三位数不退位减法,你们用了正方体木块组成的板、条、块摆一摆,画简图或者画算线帮忙,用百减百,十减十,个减个的方法,或用个减个,十减十,百减百的方法都比较简便。2、探究退位减法口算:现在你们能把“海豹比企鹅少几只?”列出算式吗?学生尝试列式:245–127讨论:这道题及刚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生:245–223每一位上够减的,是不退位减法,245–127个位上不够减,是退位减法。请你们用正方体木块组成的板、条、块摆一摆,画简图或者画算线帮忙,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反馈:学生边说边用媒体演示。(1)、生1:用千数图摆出245-127245-100=145先减百145-20=125再减十125-7=118最后减个(被减数个位上5个小圆点,不够拿走7个,从十位退一个十换成十个小圆点再减。)(2)生2:画简图的方法。先减百,再减十,最后减个。245-127=245-100-20–7=145-20-7=125-7(教师用媒体再演示退位的过程)=118(3)、生3:在算线上计算。师:你能说出用了什么方法?生:先减百,再减十,最后减个。(4)、生4:在算线上计算。先减个,再减十,最后减百。(5)、还有没有其他算法?反馈:生5:我是用巧算的方法算的。把被减数及减数同时增加3,变成减去一个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再加上一个个位数。245-127=248-130=240-130+8=110+8=118生6:我也是用巧算的方法算的。先减去一个整十数,再减去个位上的数。245–127=245–120-7=125-7=118生7:我也是用巧算的方法算的。先减去个位上的数,再减去整十数。245–127=245–7-120=238-120=118师:掌声鼓励这些爱动脑筋的小朋友!看书:小胖、小巧、小丁丁的算法分别及谁相同?3、优化算法思维: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哪几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4、教师小结:刚才学习了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发现了用先减百,再减十,最后减个的算法比较简便,或用先减个,再减十,最后减百的算法同样比较简便。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巧算。生:不退位减法学生尝试列式并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生尝试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用多种方法解题。最后通过交流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巩固提高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课本第28页题2(每人任选两道做)。490-273385-158583-97647-375906-454806-404小组合作,编一个生活中的三位数减法故事,并求这两个数的差。反馈:生1:我校一二年级去看电影,一年级有253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二年级有298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去了多少人?算式:298-253=45(人)生2:我们二年级一共有298人,其中女同学有151人,男同学有几人?算式:298-151=147(人)生3:上个星期天,我和妈妈去农工商超市购物,妈妈的钱包里共有300元,买东西用去了209元,妈妈的钱包里还剩下多少钱?算式:300-209=91(元)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做到知识的迁移。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案设计课题估算及精确计算教时1教学目标1.知道计算策略——巧算。即通过容易的题推算出难的题。2.知道精确计算及估算。3.能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5.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精确计算及估算。能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难点知道精确计算及估算。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报数的游戏好吗?要求:我说一个数,请你们说出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看看谁说的又快又准确。出数:57、82、259、473、698、546、7392、师:游戏做的真不错。生强答。为新知识做铺垫。新授1、师:小朋友,最近我搬新家了。瞧,这里有几张我拍的照片。你们觉得我的新家怎么样?2、师:我还准备买一台微波炉和一只电饭煲,你们愿意帮我一起出谋划策吗?这是我从大商场中了解的商品信息。你们帮我参谋参谋哪个好。出示商品介绍。微波炉三星牌451元A飞利浦392元B电饭煲三角牌176元C飞利浦287元D3、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请你们每个人帮我挑一台微波炉和一个电饭煲。先列一个算式算一算要多少钱,在列一个算式算一算我大概要带多少钱比较合适。交流汇报。4、小结:刚才大家帮我挑选了微波炉和电饭煲,还帮我估计了大概要带多少钱。在估算的过程中,大家都是把实际的价格估成了什么数呢?生:整十数和整百数。师:那在这两种方法中你更喜欢那一种呢?为什么?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用整十数进行估算。出示课题:《用整十数估算》生看照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生独立完成。结合生活的数学讲解新知识。巩固新知师:这里还有一些我准备采购的商品,请大家用整十数帮我来估算一下大概要多少钱。(选一个来算一算)A.榨汁机185元电烤箱308元B.饮水机298元电热水壶107元C.吸尘器349元电吹风183元交流汇报。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巩固新学的知识。小结1、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本领?2、师:其实估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用处,在有些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出计算的结果,只要大概估计一下结果就可以了。当然,估计的结果接近精确算的结果更好。教案设计课题应用题教时1教学目标正确掌握三位数加、减、乘加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乘加混合运算。会将答案回到生活实际中去检验。通过搜集整理信息,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问题解决中训练思维,发展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掌握三位数加、减、乘加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通过搜集整理信息,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课前谈话:为保护环境,学校在同学中开展了合理处理废电池活动,对废电池进行回收。一年级小朋友共搜集废电池106节,二年级共搜集废电池184节。两个年级共搜集废电池多少节?(同时出示学生参及活动的图片)2、请同学说说你的感想;搜集到的信息;要解决的问题;解题的方法及思路。3、交流汇报。今天我们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示课题《应用题》同学说说你的感想;搜集到的信息;要解决的问题;解题的方法及思路。运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将学习活动置于社会生活问题之中,把应用题变为对话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及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重视应用题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轻松掌握解题方法。新授1、课件出示题目。2、伙伴合作,讨论交流。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汇报。(两人交流后一共提出了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通过两人的交流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一年级比二年级少搜集多少节?二年级比一年级多搜集多少节?两个年级搜集的废电池相差多少节?一年级再搜集多少节就和二年级同样多?……选其中的一个问题列式解答。交流。师:通过这一组的解答,你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分析应用题的结构,小结解题方法)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交流,请同学独立列式计算,汇报。思考后同桌交流,全班交流。通过学生的根据条件提出不同问题,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境中学习、解答应用题,在同伴交流互助中受到启发,开阔思维,共同提高。尝试练习,巩固知识。1、独立完成书上1、2、3题。2、根据这三题提供的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综合运用,深入探究。(1)、情景出示:草原情景,牛羊成群。师: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小朋友加入了搜集会电池,回收废电池的活动,草原上的人们为了保护草原,开始对家禽家畜进行圈养。(2)、出示:圈中有8只羊和7只鸭,他们一共有几条腿?(羊的腿数+鸭的腿数=羊、鸭共有的腿数)8×4+7×2=32+14=46(条)说说每个数各表示什么?(3)、出示:羊和鸭共有22条腿,有可能是几只羊和几只鸭?读题后,猜猜有可能有几只羊和几只鸭?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讨论:小组如何找出所有的可能。交流后出示表格:提醒:填写时先确定羊的只数,算算鸭的只数;或者先确定鸭的只数,算算羊的只数。看看是不是一共22条腿。请同学同桌合作,把几种可能都写下来,比一比哪对同桌合作最好,考虑问题最周全。比较,先确定什么的只数比较快?为什么?在这张表格中你有什么发现?(羊的只数多一只,鸭的只数少2只。共有6种可能)还有其他方法吗?通过算式:()×4+()×2=22规范答句:有可能是:1、0只羊和11只鸭2、1只羊和9只鸭3、2只羊和7只鸭4、3只羊和5只鸭5、4只羊和3只鸭6、5只羊和1只鸭交流汇报。(让学生交流自己最善于的一题交流,说说怎样解答,为什么?)学生读题后说说怎样解答。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自信的情况下交流,在轻松的情况下倾听。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及“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通过学生的任意推算,到讨论并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解题,让学生初步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得到成功的体验,体验解题的乐趣。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反思应用题的改革大致上有两点:1、情景的设计给学生一个多彩而丰富的空间,由学生自己搜集整理信息,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然后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将答案回到实际情景中去检验。2、对传统的应用题进行改造,有的题将原条件进行变动,然后研究结论会出现什么变化;有的题原来就有多种解,现在不仅仅满足于解题,而且要引导学生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系统地找出各种解。基于这两点,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实例,学习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而且通过学生的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他们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编应用题。如给数学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同伴合作,让每个学生参及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整堂课还以“环保”为主题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保护好地球环境。教案设计课题轻及重教时1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2、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3、通过游戏、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或体验得出物体的轻及重。教学难点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物体的轻及重。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海绵、吸铁石、夹子、玩具车等;另学生自己带一些小玩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猜物体的轻及重:师:小朋友,今天你们都带来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都让老师看看有哪些啊?师:那现在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玩具哪个重?哪个轻呢?(随机拿取学生手中的两样玩具)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轻及重的关系。板书:轻及重生:小汽车、变形金刚等。抽生回答,全班交流。通过让学生自己带好玩具,然后随意的抽取比较重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引起学习的兴趣和共鸣。新授用观察(眼睛)比较物体的轻及重:师:现在让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干什么?师:你们看一下,谁重谁轻呢?为什么?师:你们这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得出的?生:看。师:你们真聪明,有些物体的比较可以仔细观察,用眼睛就可以观察得出物体的轻及重。(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及重:1、出示小亚手拿气球和苹果的图片。师:你现在能告诉我们小亚手中的物体,哪个重,哪个轻吗?师:好,现在老师拿来了这两样玩具,你们能告诉我哪个重,哪个轻吗?(从学生带的玩具中拿两样差不多大小的)师:到底是不是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呢?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试一试。师:拿出两样不同大小的玩具,请学生猜一猜,试一试,哪个重,哪个轻?(注意老师拿的时候,大的轻,小的重)。师:你们的答案和上面的小朋友答案一样吗?师:现在,你想告诉我们一些有关比较轻重的知识了吗?小结。小结:比较物体的轻及重,有些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直接就可以得出,有些物体可以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来判断谁重谁轻。生:玩跷跷板。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生:气球轻,苹果重。生:右手重,左手的轻。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通过小巧和小胖跷跷板的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有些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眼睛观察得出。通过情景的创设,很快就能得出比较物体的轻及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手掂一掂。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巩固比一比:请学生看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老师出示一些比较容易看的出轻及重的物体,例如一本书和一个骰子等。猜一猜:请学生相互之间拿出自己的小玩具,交叉进行比较轻及重。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比较、练习,全班交流。数学来源于生活,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是要回到解决问题和生活实际中去,通过比一比、猜一猜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教案设计课题直接比较教时1教学目标1、会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2、会使用逻辑推理进行比较。3、通过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教学重点会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教学难点会使用逻辑推理进行比较。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件、书包、简易“天平”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师:我们在比较物体轻重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师: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比较物体的轻及重。你们愿意吗?板书:比较生:轻及重。生:用手掂一掂。生:愿意。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使得学生知道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新授(一)谁的书包较重(两个书包):师:现在我请两位小朋友拿出他们的书包?谁来试一试比较他们书本哪个较重,哪个较轻?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用手掂一掂)师:还有什么方法吗?师:那看来橡皮筋要很粗,不然肯定会断裂开的。师: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及重?出示简易“天平”师:这是比较物体最简单的工具了,简易“天平”。我们只要把两个书包放在两边,你们看?师:向这样,根据某种现象直接就显示出两个物体的轻及重,这种比较的方法就是直接比较。板书:直接比较(二)谁的书包较重(三个书包):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各自的书包放在简易“天平”上比较书包的轻重学生进行直接比较。师:好,现在老师手里有三个书包,分别是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的,你们能想一想,用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痤疮患者日常护理方法
- 药剂科临床用药合理性指导手册
- 痔疮手术后护理方案与预防措施
- 儿科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护理要点
- 广东省广雅中学、执信、六中、深外四校2025-2026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EDA和DSP技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2025年数学高二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长春理工大学《国土空间规划》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人工智能的算法优化策略
- 2025-2030中国液体化工物流行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研究
- 流程改造三年计划
- 初二语文2025年上学期期中专项训练复习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级消防监控题库及答案(可下载)
- 江西洪城水业环保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勤岗工作人员【28人】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笔试题(含答案)
- 2025四川南充市嘉陵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2025版流感季节性预防措施及护理培训
- 2025年大学《印度尼西亚语》专业题库- 印尼语语法与写作
- 项目部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无人机飞行安全预案与应急处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