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凉山州会东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四川省凉山州会东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四川省凉山州会东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四川省凉山州会东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四川省凉山州会东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2.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方法和选材的表述,正确的是()A.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比色法鉴定橙汁中还原糖的含量B.稀释涂布法可用于测定土壤中细菌、霉菌的种类和数量C.哺乳动物血液和菜花都不宜作为材料用于DNA粗提取实验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没有颜色干扰适宜用于观察染色体数目3.某实验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细胞分裂素(KT)溶液对棉花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所得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合理的是()A.由甲组数据可知,没有激素的调节棉花根也能生长B.乙组与甲组和丙组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C.NAA和KT对棉花主根的顶端优势的作用有协同作用D.若去除丁组棉花的主根,则棉花的侧根数不受影响4.月季花不仅是我国原产品种,更是北京市市花,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在世界上被誉为花中皇后,经过一百多年创造了两万多个园艺品种,这体现了()A.生物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多样性5.研究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初始序列为信号序列,当它露出核糖体后,靠自由碰撞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接触,信号序列穿过内质网的膜后,蛋白质合成继续,并在内质网腔中将信号序列切除。合成结束后,核糖体与内质网脱离,重新进入细胞质。基于以上事实,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A.内质网对蛋白质有加工功能B.核糖体的“游离”状态或“附着”状态是相对的C.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受制于mRNA中特定的密码序列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都是分泌蛋白6.研究发现,某种水稻害虫的基因X发生突变后产生了抗药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导致基因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基因X的突变导致嘌呤数与嘧啶数的比值发生了改变C.基因X的突变为害虫的进化提供了方向D.农药的使用使基因X产生了抗药性变异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铁皮石斛中含有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科研工作者为了研究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差异,做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处理药物处理对象脾脏系数胸腺系数IL-9IL-6A正常小鼠1.71.4479.9B环磷酰胺正常小鼠1.391.963.74.9C铁皮石斛环磷酰胺处理小鼠1.431.35.4118.9D铁皮石斛冻干粉环磷酰胺处理小鼠1.511.387.88.3注:脏器系数=脏器质量(mg)/体质量(g);IL-9.IL-6为细胞因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脾脏、胸腺在免疫系统的组成中属于_____________,免疫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9)A组、B组脏器系数的不同,说明环磷酰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3)与B组相比,C、D两组的脏器系数的变化,说明_____________。(4)有人推测:铁皮石斛能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能力是促进了该种小鼠合成1L-9和IL-6两种细胞因子,从而提高脏器系数,增强免疫能力。请写出验证上述假设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8.(10分)生态专家把某一废弃池塘改造成新型池塘,并对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该新型池塘生态系统中有香莲、芦蒿、多种藻类、水草,还有多种鱼类、虫类,塘边建有猪舍和蘑菇房。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池塘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底植物及生活在水体中的其他生物形成了群落的____结构。(2)改造后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增多,食物网变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___。消费者的新陈代谢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的功能,图中的分解者有__________9.(10分)在日益发展的果蔬饮料产业中,胡萝卜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原料→清洗→去皮→切片→热处理→打浆→酶处理→调配→均质脱气→杀菌→成品回答下列问题。(1)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夜盲症,原因是___________。(2)打浆后可用固定化果胶酶处理果汁提高澄清度,原因是___________;与直接使用酶相比,固定化酶的优点有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固定化酶技术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3)技术人员研究了不同方法进行去皮和热处理对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处理方法去皮方法热处理方法碱液去皮热水去皮复合磷酸盐去皮热水柠檬酸预煮醋酸预煮抗坏血酸预煮胡萝卜素保存率(%)1.82.93.94.54.45.73.3①为测定胡萝卜素的含量,先采用________法提取胡萝卜素,较适宜用来提取胡萝卜素的溶剂是___________(填“乙醇”或“石油醚”),不选择另一种溶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②据实验结果,制作胡萝卜汁过程中较宜选用的去皮和热处理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2)研究人员调查投放区鲢、鳙的捕食对象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以便确定鲢、鳙的投放量,他们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4)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增加渔业产量,除了定期合理投放鲢、鳙,还要定期适度捕捞鲢、鳙。请依据种群增长的规律说明“定期适度”是指____________。11.(15分)某实验小组将生理状态等一致的小球藻,分别放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培养,并用适宜的光照分别照射1h和1.5h,测得小球藻氧气释放量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球藻在培养液中培养的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是在能量转化是在_________(场所)产生的。释放氧气的过程中伴随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2)当NaHCO3的浓度超过2.00%时,该植物氧气的释放量快速降低,原因是_________。(3)若用12C标记的NaHCO3做实验,追踪检测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放射性,请用箭头和文字的方式简述碳原子的转移途径:_________。结合以上实验,利用NaHCO3培养的小球藻为素材,验证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而非二氧化碳(简要写出实验设计及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2、B【解析】

1、本尼迪特试剂是检测还原糖的试剂,它与还原糖反应颜色由蓝色变为红黄色。2、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来测定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平板划线法可以用于菌种的纯化和分离。3、DNA粗提取实验材料,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详解】A、橙汁的颜色会干扰沉淀量的判断,A错误;B、稀释涂布法通过菌落的数量来代表活菌数,通过菌落的形态特征来鉴别其种类,B正确;C、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而白细胞数量少,均不适宜做提取DNA的材料;菜花是植物细胞含有大量的DNA,可以作提取DNA的植物材料,但在提取前需先去除细胞壁,C错误;D、洋葱内表皮细胞不分裂,不会形成染色体,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3、B【解析】

分析柱形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施加试剂的种类,因变量是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甲乙组对比来看,NAA能抑制主根生长,甲丙组对比来看,KT能促进主根生长;乙、丁组对比可知,一定浓度的KT对NAA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详解】A、棉花根内有内源激素,另外没有空白对照组的原始数据,所以不能得出没有激素的调节棉花根也能生长的结论,A错误;B、甲组是对照组,乙组和丙组是实验组,因此乙组与甲组和丙组可分别枃成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B正确;C、NAA能一定程度地抑制根的顶端优势,而KT能促进根的顶端优势,C错误;D、若去除丁组棉花的主根,则棉花主根的顶端优势会解除,因此侧根数可能会更多,D错误。故选B。4、B【解析】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之间的差异是由各自的遗传物质决定的,生物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因此月季花经过一百多年创造了两万多个园艺品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故选B。5、D【解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内质网能对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进行粗加工,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游离的核糖体可以结合到内质网上,合成结束后,附着的核糖体会与内质网脱离,故核糖体的“游离”状态或“附着”状态是相对的,B正确;C、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需要mRNA中特定的密码序列合成信号序列,C正确;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都是分泌蛋白,如膜蛋白,溶酶体里的蛋白质等,D错误。故选D。6、A【解析】

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3)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详解】A、基因突变一定导致基因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A正确;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嘌呤数与嘧啶数的比值发生改变,B错误;C、自然选择为害虫的进化提供方向,C错误;D、农药的使用将抗药性变异筛选出来,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免疫器官防卫、监控和清除抑制铁皮石斛和铁皮石斛冻干粉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能力,且铁皮石斛冻干粉的作用更强给生长状况相同的免疫抑制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Il-9、IL-6以及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体内的脏器系数【解析】

分析表格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处理的种类,因变量是脾脏系数、胸腺系数以及IL-9、IL-6的量的变化,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环磷酰胺能使小鼠的脾脏系数、胸腺系数以及IL-9、IL-6的值均减小,而铁皮石斛会使环磷酰胺处理的小鼠中脾脏系数、胸腺系数以及IL-9、IL-6的值均有所增加,铁皮石斛冻干粉会使环磷酰胺处理的小鼠中脾脏系数、胸腺系数以及IL-9、IL-6的值增加的程度更大。说明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抑制作用均有减缓作用。【详解】(1)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所以脾脏、胸腺在免疫系统的组成中属于免疫器官,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9)根据(1)分析可知,胸腺、脾脏属于免疫器官,免疫器官的脏器系数减小,免疫功能降低。分析A组、B组可知自变量为是否用环磷酰胺处理小鼠,B组脏器系数小于A组,说明环磷酰胺的作用是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3)结合表格中数据可知,D组中的脏器系数大于C组,C组的脏器系数大于B组,但均小于A组,说明铁皮石斛和铁皮石斛冻干粉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能力,且铁皮石斛冻干粉的作用更强。(4)若要证明铁皮石斛能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能力是促进了该种小鼠合成1L-9和IL-6两种细胞因子,从而提高脏器系数,增强免疫能力的。可给生长状况相同的免疫抑制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Il-9、IL-6以及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体内的脏器系数,若Il-9、IL-6处理组的脏器系数均大于生理盐水组,则可证明假设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不同药物处理对免疫抑制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实验结论的能力。8、次生演替标志重捕法垂直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水草→虫类→鲤鱼(或鲫鱼)→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物质循环蘑菇、细菌【解析】

1、群落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例如,在森林中,在乔木的基部和其他被树冠遮住的地方,光线较暗,适于苔藓植物生存,而属管辖的间隙或其他光照较充足的地方,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在森林里,高大的乔木占据森林的上层,往下一次是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在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详解】(1)在该池塘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草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该生态系统中的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底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抵抗力稳定性和物种丰富度成正相关,改造后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增多,食物网变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水草→虫类→鲤鱼(或鲫鱼)→人,共四个营养级。(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消费者的新陈代谢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图中蘑菇、细菌属于分解者。【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农业中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分析清楚图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同时理解该生态系统的意义。9、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果胶酶可使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酶可被反复利用;提高酶的稳定性)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萃取石油醚乙醇是水溶性有机溶剂,萃取过程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复合磷酸盐去皮和抗坏血酸预煮【解析】

1.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2.果胶酶在果汁制作中的作用;①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果胶水解。为半乳糖醛酸。②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3.胡萝卜素,从胡萝卜中提取出的橘黄色物质包括多种结构类似物,统称为胡萝卜素。胡萝卜素的化学分子式中包含多个碳碳双键,根据双键的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划分为a、β、γ三类,β一胡萝卜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因此,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详解】(1)胡萝卜素中主要是β一胡萝卜素,β一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因此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夜盲症。(2)由分析可知,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果胶水解为半乳糖醛酸,因此,能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固定化酶既能与反应物充分接触,而且还可以与产物分离,并且还能反复使用,固定化酶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3)①因为胡萝卜素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因此,提取胡萝卜素常采用萃取法,石油醚的沸点较高,且不与水互溶,因此石油醚较适宜用来提取胡萝卜素,而乙醇易挥发且与水互溶,因此不用乙醇作为萃取剂。②据实验结果可知,胡萝卜在复合磷酸盐去皮方法中的保存率最高,而且用抗坏血酸预煮获得的胡萝卜素的保存率也是最高的,因此,制作胡萝卜汁过程中较宜选用的去皮和热处理方法分别是复合磷酸盐去皮和抗坏血酸预煮,从而获得较多的胡萝卜素。【点睛】熟知胡萝卜素和果胶酶的基本知识与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固定化酶技术的方法与优点以及胡萝卜素的提取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第一营养级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在种群数量超过K/2但还未达K值的一定数量时进行捕捞,并使捕捞后的剩余量为K/2【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1)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2)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因此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根据上一营养级的生物量,确定鲢鱼鳙鱼的投放量,保证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输出的能量。(3)鲢鱼、鳙鱼等以浮游动物为食,是银鱼的竞争者,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导致银鱼种群数量下降。(4)根据“S”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在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为了既要增加渔业产量,又要保证鲢、鳙的快速生长,需要进行定期适度捕捞,即在种群数量超过K/2但还未达K值的一定数量时进行捕捞,并使捕捞后的剩余量为K/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