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2013年湖南科技大学(一)_第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2013年湖南科技大学(一)_第2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2013年湖南科技大学(一)_第3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2013年湖南科技大学(一)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幻灯片1水污染控制工程幻灯片2第一章绪论•一、环境工程及其背景知识简介(一)环境工程学科及其分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主要方向内容环境科学:理论上、宏观方面环境问题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工程上、微观领域环境问题研究幻灯片3(-)所需主要基础课程1、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生物化学(微生物学)2、化工原理、水力学、生态学(基本知识)3、环境学及环境化学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03层破坏、酸雨人类面临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1)环境学幻灯片4(2)水体环境及其化学(教材下册P7〜10)a水体自净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等

b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沉淀一溶解;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C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挥发作用:吸附分配;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环境化学实质是排放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问题.幻灯片5水体自净(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等)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配合作用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沉淀一溶解水体环境及其化学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配合作用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氧化还原作用挥发作用吸附分配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幻灯片6

二、水污染控制工程框架内容、

教材及参考书(一)废水水质控制方法分类(从作用原理上划分)调节、筛滤沉降法、浮上法(隔油、气浮)1、物理法阻力截流法(过滤)离心分离磁力分离法——利用污染物物理特性,诸如比重、质量、尺寸、磁性等进行分离:主要适用于不溶解污染物的分离处理。r幻灯片7酸碱中和法2、化学法 化学沉淀法(有时包括混凝法)氧化还原法一利用污染物的化学特性,诸如酸碱性、电离性、氧化还原性等进行转化、分解;主要适用于溶解态污染物的转化处理。幻灯片8吸附法、离子交换法3,物理化学法3,物理化学法萃取法蒸发法、结晶法、冷冻法(混凝法——适用于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处理)一利用污染物物理化学特性,如沸点、挥发度、溶解度、比表面等进行分离;主要适用于溶解态污染物的分离处理。幻灯片94、生物化学法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处理法 生物滤池生物膜法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厌氧生物处理法 生物流化床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一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C02、H2。、CH4等进行处理:适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幻灯片10(二)系统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分类——污泥主要来源于生物处理系统及沉降法处理装置污泥浓缩主要方法 脱水干化幻灯片11(三)主要内容1、预处理:调节、格栅、筛网2、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处理法:沉淀、隔油及破乳、气浮、混凝、离心分离等3、溶解态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法:中和法、沉淀法、氧化法、还原法4、溶解态污染物的物化分离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吹脱汽提法、萃取法幻灯片125,有机污染物的生化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法等6、废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NH3-N脱除、P去除、过滤7、污泥处理及处置8、废水处理厂的设计9、相关其它幻灯片13(四)教材及参考书(1)高廷耀,等.《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教出版社(2)杨润昌编《水污染控制工程》——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3)张希衡,等.《水污染控制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北河沿大街篙祝院北巷39号(4)唐受印,等.《废水处理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5)王郁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需要说明的是:(a)高式教材生物法编得好,但非生物法很不全面;且主要针对城市污水而言,其在工业废水方面则涉及很少。(b)上册内容主要是介绍排水管渠系统,其工程性较强,需结合实践来学,课堂上讲解可能难以接受;今后若从事这方面工作,查相关设计手册便可。幻灯片14三、学习方法及考核方式1、目的进一步培养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素养——科技人员必备;学会工程治理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环工人员必备;培养自学能力,学会如何学习——走向社会所需。2、方法(1)课堂讲授(框架、思路、基本概念及原理等)+自学;(2)讲解+答问(苏格拉底式)(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作业:温故而知新,巩固注:作业也是自学、答问、复习、巩固的体现形式。幻灯片153、考核内容及方式考核内容:讲解内容的重点(基本概念及其原理等)作业及答问内容考试:70%—80%(非生物法3/5、生物法2/5)方式平时:20%-30%(作业及其答问、考勤)幻灯片16四、本课程有关基本知识“水污染控制工程”,对应于过去所讲的“废水处理工程”。但是,从“废水处理工程”一“水污染控制工程”,系由被动处理转入污染控制,由终点控制转入全过程控制等方面综合的结果(同时还请注意与“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工业水处理工程”等的区别)。从履盖的范围看,“水污染控制工程”还包括了水的再生回用。幻灯片17“废水”与“污水”(教材下册P1〜6)•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城镇污水•(另详见教材下册P1-2)另外,“废水”是指废弃外排的水,强调废弃的一面;“污水”则多强调其污浊的一面。1、处理依据——水质水量幻灯片18Foxexample1:传统上,含酚废水处理采用的方法:酚>1g/L:萃取法(如N503剂)、汽提法酚<1g/L:Q较小时,化学氧化法;Q较大时,生物化学法Foxexample2:传统上,含硫废水处理采用的方法:硫较高(>500~1000mg/L)时:汽提法硫较低(<500mg/L)时:化学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幻灯片19FoxExample3:COD含量较高的高浓有机废水处理法:CODW1万mg/L时:BOD5/CODA0.3时,生化法BOD5/CODV0.3,Q较大时,物化法BOD5/COD<0.3,Q较小时,氧化法COD含量很高时:COD250〜60万mg/l时,焚烧法。3口10~50万019/1时,湿式氧化法幻灯片20Foxexample4:传统上,NH3-N废水处理法:NH3-N含量较高时(>1g/L):汽提法、吹脱法、MPA化学沉淀法等NH3-N含量较低时(V1g/L):可采用生物A/。法。幻灯片212,处理原则 先粗后细,先易后难(不同污染物)(同一污染物)废水处理流程组合时,往往采用先粗后细,先易后难的原则,废水中较粗大的或易于去除的污染物先进行处理;同一种污染物,先用简易方法降低浓度后,再进一步精细处理。幻灯片223、处理系统及其分级(1)处理系统处理系统由包括废水和污泥处理以及与这两个流程有关的辅助设备和设施等组合而成。以某城市污水处理为例,其典型流程如下图Fig.1(另见杨式参考书P22图2-3).幻灯片23

二级处理一二级处理格栅 沉砂池 沉淀池 生物处理池 二次沉泥池剩余污泥回流污泥剩余污泥垃圾 沉渣 沉泥混凝、过滤、消毒三级处理 进污泥处理系统Fig.l城市污水典型处理流程幻灯片24工业废水处理,以某石油化工Jor吸附隔油(平流,斜板)气浮调节 生化处理过滤排放一级处理 隔油(平流,斜板)气浮调节 生化处理过滤排放一级处理 二级处理三级处理Fig.2某石油化工厂废水处理流程简图幻灯片25根据处理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处理。(2)一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处理对象是较大的悬浮物,采用的分离设备依次为格栅、沉砂池和沉污池等,就二级处理而言,一级处理也称作预处理。(3)二级处理处理对象主要是废水中胶体悬浮物和溶解有机物等,如“生物处理”、“物化处理”等。幻灯片26(4)三级处理和高级处理出水要求更高时采用,有时,其目的不是排放,而是为了直接回用。主要处理对象是残留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N、P)等,方法有过滤、吸附、离子交换、反渗透、消毒等。幻灯片274、污染指标及其处理程度(1)污水性质与污染指标详见教材下册P2〜7。其中,重要的指标有:TS、DS、SS;VS、FSBOD,B0D5、COD、0C;TOC(以C02计)、TOD(以02计)注意:NH3是没有COD的,但有TOD.(why?);书中P13思考题3。幻灯片28(2)处理程度(n)的确定1=(C0-Ce)/C0X100%CO:废水处理前某污染物的浓度Co:废水处理后某污染物的浓度口主要由Ce(排放要求或重复利用的要求)来决定的。根据n确定合适的处理流程及方法。幻灯片295、水质控制目标(下册P10〜13)控制废水水质,有1〜3项基本目标宜满足:(1)排放水体对水质的要求;(2)污水或废水回收再用;(3)有价物质回收工艺对水质的要求。城镇污水为(1)〜(2),工业废水则为(1)〜(3)。排放的污水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排放的废水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可详见相关设计手册或杨式参考书)。宜注意:第一类、第二类污染物的区分(前者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蓄,对人类健康产生长远的不良影响;后者长远影响小于前者)。幻灯片30水污染控制工程讲解提纲•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水质水量调节第二篇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处理第三章重力沉降法第四章浮力浮上法(含隔油、气浮)第五章混凝法第六章不溶态污染物分离的其它方法第三篇溶解态污染物的化学转化处理第七章中和法第八章化学沉淀法第九章氧化还原法第四篇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处理第十章 吸附法(含离子交换)第十一章膜分离技术第十二章其它相转移分离法(萃取法、超临界处理法等)第五篇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处理第十三章生物处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第十四章活性污泥法第十五章生物膜法第十六章厌氧处理法第十七章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略)幻灯片31第二章水质水量调节提纲:第一节水量调节一、调节方式1、线内调节;2、线外调节。二、设计参数(t,v)确定第二节水质调节一、混合方式1、空气搅拌、水力混合(常用)2、机械搅拌(叶轮)(较少用)3、强制循环(水泵)(很少用)二、设计参数(t,v)的确定注意事项作业及思考题幻灯片32概述废水的水量和水质并不总是恒定均匀的,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其中:生活污水:随生活作息规律而变化;(可不单设)工业废水:随生产过程而变化.(需要单设)水质和水量的变化使得处理设备不能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运行,影响废水处理装置的正常工作。尤其是:(1)采用生物法处理废水时,微生物对废水有毒物质十分敏感,超过所能接受的浓度,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受到抑制,甚至造成微生物死亡,破坏废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水质调节必要性)。幻灯片33ctCt水质调节前 水质调节后图中:Ct代表微生物所能接受的最高允许毒物浓度幻灯片34(2)废水处理装置处理能力是一定的,超过其容许能力,会引起处理出水水质的恶化(水量调节必要性)。水量调节后水量调节前水量调节后因此,处理废水需要设置调节池,对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QmaxQmaxt幻灯片35第一节水量调节(均衡)一、调节方式废水处理中单纯的水量调节有两种方式:线内调节和线外调节。1、线内调节(流程线内设置调节池)

进水一般采用重力流,出水用泵提升(另参见杨式参考书P33图3—1)。‘雪冰量调节池,幻灯片362,线外调节(流程线外)(此时动力消耗较大)二、设计参数的确定(调节时间t及调节池容积V)1、间歇排放时,调节时间等于排放周期(即将一个周期排出的水量都贮存起来,并连续向外排出),据此确定调节池容积。(排放周期为8小时)可由逐时水量累计曲线求出所需的有效调节容积(调节多余的水量及不足可由逐时水量累计曲线求出所需的有效调节容积(调节多余的水量及不足1JJ

yu6U33.80幻灯片372、连续排放时,的水量)注意:调节容量是以池出口以上贮水容积计算。另外,实际上,由于废水的变化往往规律性差,所以调节池容积的设计一般凭经验确定。祟计水£票计水量祟计水£票计水量Q+调方尊校终点Q+调方尊校终点票计水£怎点幻灯片38一、混合方式混合的方式主要有:幻灯片38一、混合方式混合的方式主要有:(1)空气搅拌;(2)水力混合;(除水力混合外)(3)机械搅拌;(4)水泵强制循环。第二节水质调节(均衡)外加动力强制调节(自然调节)幻灯片391、空气搅拌:向调节池内鼓入压缩空气,除均衡水质外,还能:①防止废水中杂物在池内沉积;②起着预曝气作用,去除废水中大量还原性物质和一些易被氧化的有机物。该方法应用较多,但废水中含有较多挥发性物质时不宜采用,否则形成大气污染。2、水力混合(差流式均和):能把不同时间的来水混合起来,达到均化水质的目的(参见如下图的对角线出水调节池)。3、机械搅拌:借助专门的搅拌设备(如叶轮)进行。4、水泵强制循环:该法耗电较大,很少采用(仅应用于水量很少时)。5、其它幻灯片40

出水出水对角线出水调节池东方仿真COPYRIGHT幻灯片41二、设计参数的确定水质均衡的计算应是确定池的均衡时间t和容积V.1、当水质具有周期性时,应采用调节时间等于变化周期,如一工作班排浓液,另一工作班排稀液,调节时间应为16h»调节容积应为两班水量之和。2、如需控制废水在某一合适的浓度以内,可以根据废水浓度的变化曲线及所拟定的出水浓度,确定所需的均衡时间。例题2-1:某废水流量为150nl3/h,水质变化为每5h一周期。每周期内的小时浓度为20、60、110、20、30mg/L,,计算废水调节所需的均衡时间及其池容积(假设采用一般调节池)。解:废水调节所需的均衡时间T=5h;废水调节所需的池容积V=5h*150m3/h=750m3幻灯片42例题2-2:上题中,设要求排出的废水浓度W80mg/L,则调节池容积又为多少?解:据上数据分析,任何一个3h来水的混合,其混合平均浓度不超过80mg/L,故T=3h,V=3X150=450(m3)注意事项:1、实际生产中,可能既要调节水量又要调节水质,宜视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例如:出水则既可调节水量及可调

节水质。此时,亦称为化出水则既可调节水量及可调

节水质。此时,亦称为化幻灯片432、一般的沉淀池,由于停留时间短(Wl-2h),不具有调节作用,故调节池不宜与沉淀池合并建设。3、调节池的设置地点,宜视具体情况而定。4、事故池属变相的调节池。附:关于格栅(shan)和筛(shai)网(教材P14〜26)说k.贮留事^—3—板出水事故池幻灯片44A和平窗格栅幻灯片45幻灯片46

幻灯片47应用时,可直接查阅相关资料。但值得说明的是:(1)格栅和筛网,主要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用得很少。(2)格栅 由多条平行的金属栅条组成筛网二者均应用于去除粗大悬浮物。(3)格栅和筛网,亦可设置在污水泵集水井进口端或管道阀门前,防止堵塞泵及阀门。

幻灯片48作业及思考题:1、求出:水量变化规律如下图a及b时所需调节时间t及其容积v各为多少?幻灯片492、下列情况下,哪些具有水量调节作用?注意:(1)进水一般采用重力流,出口宜采用泵提升;(2)调节容量以池出口以上贮水容积计算。曲k,三. teSTf幻灯片503、一个工作班(8h)排浓液,•个工作班(8h)排稀液,其排放废水平均流量依次为50m3/h和60m3/h,试求所需调节时间t及其池容积Vo4、某企业生产废水排放流量为60m3/h,其浓度变化为每8h一周期,每周期内的小时浓度为30、80、90、140、60、50、70、100mg/L。试求所需要的均和时间、调节池容积及均和后的废水浓度。幻灯片51第三章重力沉降法提纲:第一节重力沉降的基本理论・、沉降类型: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成层及压缩沉降二、自由沉降理论基础:stocks公式及其说明的道理三、理想沉降池工作原理理想沉降池——其条件及沉降效率公式n=f(u,)所揭示的道理四、絮凝沉降(结合教材讲解+自学)第二节沉淀池(结合教材讲解)一、沉砂池二、普通沉淀池三、斜板沉淀池(重点说明理论依据)幻灯片52概述重力分离法是依据废水中悬浮物的比重(d)与废水不同的特点去除废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方法。当d悬Ad废水 重力沉降(如泥砂)当d悬<d废水 重力上浮(如油份)第一节重力沉降的基本理论一、沉降类型(教材P27)沉降可分为四大类型: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成层沉降;压缩沉降。1、自由沉降:废水中悬浮物量少,颗粒间相互不粘合,各自进行独立沉降,沉降过程中,悬浮物始终保持原有的形状和尺寸。例如:污水沉砂池及废水初次沉淀池内的初期沉降过程。幻灯片532、絮凝沉降:废水中悬浮物量少,但悬浮物具有较强絮凝性能,沉降过程中,重(大)颗粒赶上细颗粒,出现颗粒碰撞,相互之间出现凝聚作用,颗粒尺、「随下降的进程而增大,沉降速度越往下越快。例如:一般的化学混凝沉淀池和生物处理后二次沉淀池的初期沉降。

3、成层沉降:废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c>5000mg/L),每个颗粒在沉降过程中所形成的液体绕流对相邻颗粒的沉降有很大影响,造成颗粒之间相互制约,每个颗粒的沉降速度下降I,原来沉速大的颗粒下沉时再也不能赶上沉速小的颗粒,颗粒之间距离保持一定的数值,废水中各个颗粒之间形成•个颗粒群似的整体,共同下沉。因此,液相与颗粒群之间形成一个清晰的泥水交界面。例如:污泥浓缩池上部,二次沉淀池下部。幻灯片544、压缩沉降当悬浮物浓度极高、颗粒之间距离很小、形成相互接触相互支承时,在污泥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逼得下层颗粒的间隙水被挤压出来,从而使下层颗粒层被浓缩压密。例如:沉淀池内的贮泥斗及污泥浓缩池下部。(右下图中:阻力Fd,浮力Fb,重力Fg)二、自由沉降理论基础(教材P29)为了简化起见,首先假定:废水中有一个颗粒,外形为球形,不可压密,也无凝聚性,且表面光滑,颗粒向下沉降之初,出现加速运动,但随着v增大,液体阻力增大,最后所受力处于平衡状态,颗粒沉降进度保持一个定值,从一开始的加速沉降到等速沉降,所需时间极为短促,所以常用这个速度表示颗粒的沉降速度。।阻力Fd.浮力Fb、重力Fg幻灯片55颗粒受力:重力Fg、浮力Fb及阻力Fd重力:Fg=vsPsg=l/6口d3Psg浮力:Fb=vsPLg=l/6itd3PLg阻力与v有关,可仿照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式写出其关系为:阻力Fd=&A;——阻力系数A——颗粒在垂直于其运动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A=l/4“d2单位为N/m2J.A单位为N)Ql记2PM2Pl"2幻灯片56其实,该式是1726年牛顿提出的绕流阻力公式。(绕流阻力是指和相对运动方向一致的流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d=「l/4"d2• =外力平衡时,Fg-Fb=Fdl/6d(Ps-PL)g=(3—1)u=(3—1)设颗粒处于层流状态(Re<l时),&=24/Re,Re=(3-2)代入上式,得:u=(3-2)或u= 斯托克斯(stokes)公式『nd,。出8Plu~

Up"84gg”L)d

3%dup243-Mg/\^LL幻灯片57夕s-Pl

184g•相根据U=(1)>0,根据U=(1)>0,即>时,u>0,下沉,沉降;可知(教材P29),<0,即<时,UV0,上浮=0,即=0,即(2)dt,ut,混凝法增大d时,u则大为提高,故可显著提高处理效率。(3)提高废水温度T,如余热回收,有利于提高u(VTt,uI),也可提高处理效率。(4)气浮法处理中, \, t,亦可提高上浮速度。三、理想沉淀池工作原理(教材P31)1、理想沉淀池及其条件以非絮凝性颗粒自由沉降为依据。理想沉淀池结构(海伦模型)及分区(进水区、沉降区、污泥区及出水区)见教材(教材.P32图10—19)或下页平流理想沉淀池示意图,其必备条件如下:(1)在池内沉降区,悬浮颗粒作自由沉降,且等速下沉。(2)水流是稳定的,并处于推流状态。因此,Ps-PlPsPlPs-PlPsPlPs-PlPsPlPsPl-Ps幻灯片58图卞13平流理想沉淀池示意图幻灯片59a)水流进入沉降区时,各种悬浮物颗粒浓度在垂直水流方向的断面上是均匀分布的:b)垂直方向上颗粒互不干扰,各自沉降;c)断面上各点水流速度均相同,为V。(3)颗粒进入污泥区即认为已被去除。2、理想沉淀池总效率n(教材P33)(1)停留时间及截流速度等概念停留时■间tO:tO=V/Q截流速度uO:表示沉淀池内可100%去除颗粒中速度最慢的颗粒的沉降速度。大于等于该速度时颗粒去除率为100%。表面水力负荷q:q=Q/A(即流量Q/沉淀池的沉降区表面积A)(2)uO与q的关系a)平流池(长方形池)非絮凝性颗粒的沉降路线,取决于颗粒沉降速度u和水流速度v的矢量和。幻灯片60如以uO表示在停留时间tO(水平距离L)内沉降距离为H的颗粒沉降速度,那么,进口端水面的颗粒(沉速uO)刚好可以在池内沉降下来。单位时间的进水量Q为:Q=BHv,(其中B为池宽,H为池深) (3—3)由A形相似,可得:(3-4)代入上式(3—3)得,=LBuO=AuOQ=BHv=BHuO=Q/A=q=LBuO=AuO(3-5) 式中:A 沉淀池的沉降区表面积。可见,沉淀池的截流速度uO正好等于池的表面水力负荷q.v_LuQHLH°幻灯片61b)竖流池对于竖流池,u<v,颗粒随水流带走;u>v忖,下沉速度u-v,颗粒下沉;u=v忖,颗粒处于随遇状态。因此,截流速度为uO=v。由于Q=vA,故uO=v=Q/A=q,与平流池相同。(3)沉淀池总效率n及“浅池理论”某指定沉速为u(u<uO)的颗粒,其去除率为nu=u/uO以长方形池为例,则可如此得出:由此可以推出,沉淀池的总效率H,仅是颗粒沉降速度u和水池表面水力负荷q(=Q/A)的函数,与水池深度H、停留时间tO等无关。()ut() uu,()'o "o 。/AuQJAA幻灯片62“浅池理论”:当沉降区容积V一定时,深度H下降,池表面积A增大,q(=Q/A)减小,颗粒去除率nu增大,从而总效率n提图。(4)圆形辐射式沉淀池(参见高式教材P43图10-26)对于圆形辐射式沉淀池而言,如其半径为r,则水流速度v= 是一个变数枳分得:某指定沉速为u(u<u0)的颗粒去除率为: ,而uO=Q/A=q因此,u0与q的关系、颗粒去除率及沉淀池总效率Q,均与长方形池相同。Q271rHdhu 112mHdr v Q("=四「2冏•b qJ()Ru兀H 2= yQrr0h=Hu^-r^=HuAQQh_uH~~q7a幻灯片63A具体公式以沉降速度u为横座标,以沉速小于u的颗粒数占全体颗粒数的比值p为纵座标,画图或如图所示(注意:图中ut及pO分别对应于u及p,另可参见杨式参考书P43图5—1)。某指定沉速为u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比值为dp,鉴于沉速为u的颗粒去除率为h/H,则其在总悬浮颗粒中去除率为h/Hdp=u/uOdpo对于沉速为u<uO的全部悬浮颗粒,可被沉淀于池底的总量为:而沉淀池能去除的颗粒包括uNuO以及u<uO的两部分,故沉淀池对悬浮物的总去除率n为:P0——沉速小于uO的颗粒在全部悬浮颗粒中所占比例(百分数);1-P0一沉速》uO的颗粒所占比例(百分数)。4、n=f(u,uO)、n=f(u,Q/A)的操作——P的确立沉淀试验:开始时废水悬浮物浓度为CO,对于沉降高度为h的某点,经过时间ti沉降后的浓度为ci,如图所示。ui=h/tiU. 1(t/oJ丁呃udpuoMon1J77=1_iqt Iudp幻灯片64幻灯片65已知沉速小于Ui的颗粒数占全体颗粒数的比值为Pi,该比值亦即沉速小于Ui的那部分颗粒的残留量ci与co之比。,Pi=ci/cO以Pi对ui作图(参见杨式参考书P43图5-1或上页图示),即可得出P=f(u)的函数关系图。显然, 即为阴影部分的面积。「例鞭-1(略讲,可参考杨式参考书P43例5-1):J四姝沉淀管中进行静止沉淀试验,取样高度为1.2m,所得数据如下表3-1所示。(1)试求截留沉淀速度选用u0=2.5mm/s时的总沉淀效率;(2)若要求该废水悬浮物去除率250%,试问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宜设计为多大?1p,o77—1—Pq~\ Iudp心”),1 1 1()j7/—1-H Iudp

一:朴苏」另3一1‘莅Ui=H/t二12oo/t、」拿后兄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