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了解田园诗的特点。2.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意境,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3.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领悟其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追求。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难点: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其创作包括诗与文两部分,以诗歌成就最高。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三、总体感知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层:(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13年的“羁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第二层:(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以简谈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第三层:(户庭无尘杂——复得返自然)对社会的虚伪的批判,对可以返回田园的快乐的最直接表达。四、学习课文1.本诗标题有哪些信息?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①从何而归?②为何而归?③归向何处?④归去如何?2.从何而归?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1)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表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3.为何而归?(1)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明确:①养家糊口。②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之路。(2)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特点:失去自由。暗示作者身在宦海,就如同“羁鸟”“池鱼”,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3)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不归园田就无法守拙?)明确: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的本性。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官员皆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没有这种本领就无法得意于仕途。所以,正直良善之辈就会感到压抑束缚,为了守住自己的本心,归园田是他最好的归宿。4.归向何处?(1)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写了什么景物?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2)给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给人一种怎么样的感觉?明确: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3)诗人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树木、鸡鸣、狗吠如此津津乐道,如数家珍?明确:久在樊笼的缘故,冲出罗网,得到自由,返回大自然怀抱,其乐无穷。一草一木也格外亲切。5.归去如何?(1)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心情的是哪一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现出诗人闲适、自由、喜悦的感情。(2)由此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凸显出一种睽违已久的喜悦、闲适和自由,表达自己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自我检测1.按要求填写句子。(1)《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园田居(其一)》中,指出诗人的本性是热爱田园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写诗人归去后的生活,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运用比喻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对《归园田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的原因。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集中描写作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般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注]①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我足”句意。③漉:过滤。④近局:近邻。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以诗人完成一天耕作后,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展现了诗人回归园田后的具体生活。B.“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世途之艰辛与生活之艰难,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C.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与近邻相处友好、往来密切的景况。D.“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此情此景,引得诗人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4.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和《归园田居(其一)》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答案与解析1.答案:(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答案:D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D项““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分析错误,“尘杂”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灰尘和杂物,实际上还指尘俗杂事。点睛:这是对诗词鉴赏的综合考查,这类题型在诗词鉴赏中比较常见,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3.答案:B解析:“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理解不当,“崎岖历榛曲”是说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渲染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生活的艰难。4.答案:(1)直抒胸臆。《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诗人辛苦了一天,孤独无伴,只身还家,难免怅然生恨。《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直抒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以及对自然的热爱。(2)借景抒情。《归园田居(其五)》,写“山涧清且浅”正是诗人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等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3)借事抒情。《归园田居(其五)》,“漉新酒”“招近局”“燃荆薪”这些事表现了诗人的潇洒自如和自得其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