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_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_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_第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_第4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学习提示一般认为,豪放和婉约是词的两种典型风格。品读本课的三首宋词,感受其不同的风格特点,体会这些词作是如何表现词人不同的思想情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咏古抒怀,雄浑苍凉,境界宏阔,历来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学习时,要仔细体会词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品味词的声韵美,思考词中寄托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与律诗相比,词的声韵、句式、节奏等有着更多的变化,显得更为自由灵活,诵读时注意体会这一点。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新课俞文豹《吹剑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苏轼)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达观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对苏轼的评价:陆游: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讽议朝政,随后又摘取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历经“乌台诗案”的东坡,入狱103天,九死一生,在黄庭坚等人力保之下,丢官去职,惨遭贬谪。背景介绍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意见未被采纳,要求外放,期间作诗讽刺新法,被新派官僚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脱逃死罪出狱,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苏轼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文来寄托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其中之一。知识支架【豪放派词】“诗庄词媚”是对诗词总体特征的一种概括,但苏轼喜用诗文手法、勺法来写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来写人状物扩展了词作题材范畴和表现内容,开创了豪放派词风。怀古诗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又云“山令人古,水令人远”,诗人登山临水,探幽访胜之时,浩淼的时空,纷纭的历史,便在诗人心中撞击,凝成解不开的情丝,汇成悲壮苍凉之诗篇,这种怀古诗往往能“发思古之幽情”,也最具有动人的力量。怀古诗或词最常用的手法是怀古伤今、化用典故,当苏轼登上赤壁矶,面对着脚下滚滚而逝的长江之水,他想到了哪些古人,又由这些古人引发了自己的什么身世之感呢?词牌知识:(1)词牌的内涵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种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2)词牌的分类①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②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后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③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整体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咏史抒情。全词通过对长江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赤壁古战场的凭吊和英雄人物才情、功业的追念,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借江月表达自身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道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层次结构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上阕:描写赤壁之景,引出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下阕:塑造周瑜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慨。全文分析(一)感受上阙,深入研读1、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是情感的触发点,那上阕都写了哪些景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由这些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景: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特点:雄浑、开阔。想到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词一开篇,时间空间交错,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3、我们知道,古人作词讲究炼字,留下许多炼字佳话。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品一品,你们这句词好在哪里?“乱”:岩石山崖的奇形险怪。“穿”:夸张手法,写出了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本意为“马骇也”,像惊马一样的波浪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写出江水的汹涌澎湃。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卷”: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雪”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4、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词人从不同角度而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描写出赤壁景色的什么特点?雄伟壮阔(板书:赤壁雄奇景)5、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承上:“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如画江山,非多情之人,眼中岂有如此之江山。启下:“一时多少豪杰”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概括为:美景如画,英雄如烟。(二)感受下阙,深入研读1、下阕塑造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少年得志,建功立业,英气勃发,年轻有为。2、为什么要塑造周瑜这样的形象?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壮志未酬)。(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3、“战争让女人走开”,可是苏东坡在描写这场战争时却偏偏插入了“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一个“初”字突出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年轻有为。以美人衬英雄,更显英雄潇洒的风姿。4、最后五句怎样写人生感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感伤,是自责,慨叹岁月无情而功业无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自慰,是旷达,回首往事,恍如梦中,权且以酒酹月,借酒浇愁,值此,一位襟怀旷达,善于自慰的词人跃然纸上。任务一诗人形象1。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作品。参考提示:苏轼,嘉佑二年中进士,以天下为己任,提倡改革,但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意见未被采纳,要求外放,期间作诗讽刺新法,被新派官僚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脱逃死罪出狱,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苏轼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文来寄托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词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英雄人物建功立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以及自我解脱的旷达之心。2、词中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华发早生,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功业未就,怀才不遇,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超然旷达,外儒内道的的诗人形象。任务二情感分析1。朗诵指导,揣摩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参考提示:诵读词作,要把握词句的节奏与平仄,读出感情。如开头三句的节奏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的平仄特点分别是“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朗诵时仄声短停,平声长停,形成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诵还要注意韵脚,全词押入声韵,韵脚激越短促。具体来说,上片描绘赤壁风光,要读激昂大气,铿锵有力。下片赞叹周瑜功业,要读得豪迈从容;而结尾作者的人生感慨,声音要低沉从容,读出自我安慰的口吻以及超越自我的达观心态。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这两句与《前赤壁赋》中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有,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子与子之所共适”所表达的感情有相似之处。这是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同时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分析示例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表现出苏轼既执著于人生又超然物外,既深切地感受到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的痛苦,又力求自我超脱、消解痛苦的旷达。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分析示例二:苏轼禀赋中,原来有一种积极用世之意。因此,在与周郎的对比中,表达了一种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带有一种消极苍凉的思绪。分析示例三:虽有壮志难酬的苦闷,在常人看来也有一些苍凉消极的思绪,但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2.概括主题: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任务三艺术手法1.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意蕴。参考提示: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咏史抒情,层层铺垫。开头由大江起兴,引出了历史上的赤壁战事,写赤壁的雄奇险要又为下片周瑜的出场做铺垫。而刻画周瑜的年少得志、功成名就是为了反衬诗人自身的功业未成的无奈,最后借江月表达自己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被誉为“古今绝唱”。2、本词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赏析。上阕:①为了引出赤壁古战场,先从眼前的长江着眼,用长江作赤壁的陪衬。长江之水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也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辉煌业绩。②不仅用大江的磅礴气势来为心中的周郎赤壁壮威,还以千古的英雄豪杰作陪衬。一时多少豪杰,大都被无情的历史长河荡涤干净了,只有青春年少、英姿勃发、干练儒雅的周郎立于作者心中。下阕:①用美人衬托英雄,英姿勃发的风流俊才周郎刚刚迎娶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小乔,更见出周郎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令人羡慕。②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的仪态装束衬托出周郎大战时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形象。③曹军灰飞烟灭,衬托了周郎用兵如神、战功卓著的形象。④用周瑜的风流倜傥、事业有为,反衬了自己的年过半百、事业无成。3、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为例,总结怀古诗词的特点:(1)怀古实为伤今(2)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3)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4)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5)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中心思想本词写作者面对东去的长江,峭壁耸立的赤壁胜迹,不禁怀古追思,心中浮想起三国赤壁之战时的场景以及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表达了对周瑜功业由衷的赞颂之情,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年岁将老、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板书设计能力提升1。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词人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B。"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对应前面的“千古风流人物”,为下片写周瑜的出场做铺垫。C。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烘托周瑜的年少得志的风采以及从容指挥、运筹帷幄的儒将风度。D。“人生如梦,一尊还醉江月”,诗人由周瑜的功绩想到自己年近半百,却功业未成,于是发出人生如梦、不如及时行乐的感叹。解析:诗人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英雄人物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以及自我解脱的旷达。参考答案:D2.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政治风云中屡遭挫折,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这首词作,词人借咏史抒写出郁积胸中的块垒。C。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怀古,下片抒情,全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景、事、情的交织。D。全词层层铺垫,开头描写滚滚长江,引出了历史上的赤壁战事,描写赤壁的雄奇是为周瑜的出场埋下伏笔,而刻画周瑜的年少有为,是为了反衬诗人自身的壮志难酬。解析:上片写景,下片怀古抒情。参考答案:C附:课文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尊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贬之者如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幕士的言论表面上是从演唱风格上区分了柳、苏二家词风的不同,但暗含有对苏词悖离传统词风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认为此词“平仄句调都不合格“(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朱彝尊《词综》并详加辩证,亦可谓吹毛求疵者。《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