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②必修11.1《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_第1页
历史②必修11.1《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_第2页
历史②必修11.1《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_第3页
历史②必修11.1《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_第4页
历史②必修11.1《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必修2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白虎通义》卷二——农业的始祖五谷丰登:黍稷麦豆麻稻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1、原始农业生产: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经常迁徙)2、商周:青铜少,主要是“耜耕”或“石器锄耕”(掌握施肥、灌溉、除草、治虫等技术)。农作物种类丰富,人们从频繁迁移开始走向定居。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原始农业出现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根本原因突出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等。生产力的发展(1)耕作工具进步①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2、精耕细作的体现②西汉:耦犁与犁壁;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耦犁和犁壁③隋唐:江东: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沿用。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2)耕作技术的进步A、春秋:垄作法。B、西汉:代田法。C、魏晋南北朝:北方--耕耙耱技术形成;

南方--水田用耕耙技术.。汉代代田法(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①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②灌溉工具:曹魏:翻车;

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农业经营方式的演变:商周:集体劳作(千耦其耘)。春秋以后: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1、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①生产力: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我耕田来你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歌曲《夫妻双双把家还》从这段唱词中你能总结出小农经济的最突出特点吗?《天仙配》欣赏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特点:区别与联系: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存在于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自给自足,产品不用于交换(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前提)。②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精耕细作。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3、小农经济发展条件4、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脆弱。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③封建统治的腐朽、沉重剥削、土地兼并及社会的动荡。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1)这段晁错给皇帝的奏折,反映了小农怎样的生产生活状况?(2)你如何理解和看待农民在封建国家中的地位和处境?

状况:农民常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沉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常常倾家荡产。

表明:在国泰民安时期,农民的生活尚且如此,可想在兵荒马乱的动荡时期农民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悲惨。在古代中国,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和兵役的主要承担者。5、小农经济下的农民①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②经营规模小。③农民负担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如若把他们置之死地,在生死必择的关头,铤而走险,那破坏性的力量也着实可怕。)

1、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2、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3、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6、小农经济的地位及影响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民间俗语: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农业的发达,在几个方面可以促进部落的社会发展而成为国家。经济的掠夺常是引起战争的主要动机之一。经营农耕的人们,有必要组织武装力量,以占有温暖的地域及肥沃的土地,获取充分的水源以生产粮食。这种争夺自然资源的战争促成产业发达,组织能力提高。同时水源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条件,为了有效地控制水源,要开凿渠道、蓄水库以弥补降雨量的不足。或为了维护渠道及合理地分配用水,这都不但要有众多的人力去修建,更需要有效的组织及统一的号令去执行。这些因素均激起人们建立中央集权政府的需要和愿望。在中国,国家组织的建立和农业的高度发展,可以说始终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请思考: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农业的发展有何关系?课堂小结发达的古代农业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耕作技术进步灌溉技术提高地位发展的有利、不利条件含义和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一家一户,自给自足1、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①耒耜

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②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

泛使用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

时期普遍推广④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

C.②④D.①③④

活学活用2、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B.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DD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