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 物理层名词解释_第1页
LTE 物理层名词解释_第2页
LTE 物理层名词解释_第3页
LTE 物理层名词解释_第4页
LTE 物理层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nceptPCI:physicalcellidentity跳频:1)只有pusch有跳频?2)调频分为模式1/模式2,类型1/类型2以及所谓的pattern都什么意义?1.是的,上行基本上都是LVRB的方案,相比DVRB就少了频率分集的增益,因此用HOPPING来弥补.3.Pattern是使用跳频时,PRB映射的计算方法,公式请参考36.211-5.3.42.模式是指“Inter-TTI/subframeHopping“和“Intra-TTIHopping".TYPE1/2是跳频时资源分配方式的不同,TYPE1由UL-GRANT和subframeindex,slotindex决定。Type2由UL-GRANT和上面3里面的pattern来决定。请参考36.213-8.4UE如果正在通过PUSCH发送上行数据,那么L1,L2层的上行控制信令就需要与PUSCH的数据复合在一起,通过PUSCH进行传输。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UE而言,PUCCH和PUSCH不能同时进行传输,因为这样会破坏上行的单载波特性。PUSCH的存在,表明已经分配了上行的资源,因而SR不需要在PUSCH中传输。需要通过PUSCH进行传输的信令包括HARQ和CQI(包括RI,PMI等)。PUSCH中控制信令与数据的复用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PUSCH中的复用,控制部分(ACK/NACK,RI等)在每个子帧的前后两个时系内都存在,这样的配置使得当Slot之间存在跳频的时候,控制信令能够获得频率增益。ACK,NACK围绕在DMRS的两侧,最高频率端的位置,最多占据4个SC-FDMA符号。DMRS的两侧可以使得ACK,NACK获得最精确的信道估计。RI的位置在ACK,NACK的两侧,无论在相应的子帧内,对应位置上的ACK,NACK是否真正传输了数据。也就是说,即使ACK,NACK没有传输数据,RI也不能占据相应的位置(此时ACK,NACK位置发送的将是未被打孔的数据,如下所述)。CQI,PMI放置在PUSCH频率开始的位置,分布在PUSCH子帧内除去DMRS外的所有符号上。一般来说,eNodeB知道UE会在特定的子帧内发送ACK(或NACK),因而可以将相应PUSCH内的数据和ACK(或NACK)进行解复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UE未能正确地解调出下行的PDCCH,就可能出现eNodeB等待UE的ACK(或NACK)而UE并不发送的情况。这样,如果UE的速率匹配依赖于ACK(或NACK)的发送,就可能导致PUSCH解码的失败。为此,LTE中PUSCH中HARQ的反馈采用了在UL-SCH的数据流中打孔的机制。CQI的情况则有所不同,CQI的上报可以分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两种。对于非周期的CQI上报,eNodeB通过在调度授权中设置相应的CQI位来通知UE上报CQI,因而,对于PUSCH中CQI的发送于否,eNodeB和UE是同步的。对于周期性的CQI上报而言,eNodeB和UE是通过上层的RRC信令来协商CQI的上报的,因而eNodeB也会了解UE会在哪些子帧来发送CQI。因而,在LTEPUSCH中数据的速率匹配依赖于CQI的存在与否。CQI,PMI的调制方式和PUSCH中的数据采用的调制方式相同,ACK/NACK和RI的调制方式要满足符号级的Euclidean距离最大(Section,3GPP36.212)。ACK,NACK和CQI的编码方式有如下几种:•repetitioncodingonly:1-bitACK/NACK;•simplexcoding:2-bitACK/NACK/RI;•(32,N)Reed–Mullerblockcodes:CQI/PMI<11bits;•tail-bitingconvolutionalcoding(1/3):CQI/PMI≥11bits.LTE的PUSCH中的功率控制,将根据PUSCH中的数据部分来设立信噪比的工作点(SINROperationPoint)。PUSCH中的控制部分必须与之适应。而对不同的控制部分采用不同的功率偏移又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上行的单载波特性。为此,LTE采用了对控制信息采用不同的编码速率的机制。根据PUSCH数据采用的MCS(代表上行信道的质量)来确定各个控制部分不同的编码速率,也就是决定各个部分所占用的RE数目。LTE的上行中,与下行不同,为了保持单载波的特性,每个UE分配的子载波都是连续的。但是在两个子帧之间,以及同一子帧内的两个Slot之间,两个部分的连续频率之间可以存在间隔,也就是跳频。UE是否应用跳频(FH,FrenquencyHopping)取决于相应的PDCCHFormat0的上行调度中的FH位是否设置为1。对于非跳频的PUSCH调度,也称之为频率选择性调度(Frequency-SelectiveScheduling),UE在同一子帧的两个时系之间,以及(非自适应)重传的不同子帧之间,使用相同的频率进行PUSCH的传输。eNodeB通常会根据SRS信道估计的结果为每个UE分配相应的上行RB和MCS。在某些情况下,eNodeB可能无法获得准确的上行子载波信道估计的信息。这时,eNodeB可以通过跳频的上行调度,有效地利用LTE带宽所带来的频率分集增益。LTE中的上行跳频可以分为类型1和类型2两种,根据LTE上行带宽的不同,PDCCHFormat0中用1个或2个Bit来指明LTE上行跳频的类型以及在类型1时,跳频之间的频率间隔,如下图所示(注意,这几个Bit与上面所说的FHBit是不同的信息位):Table8.4-2:PDCCHDCIFormat0HoppingBitDefinitionSystemBWNumberofHoppingbitsInformationinhoppingbits

6–4910,1

Type2PUSCHHopping50–110200

01

10

11

Type2PUSCHHopping其中,表示跳频后,PRB序号在加上偏移之前的最低值。则是在跳频之前,PRB序号在加上偏移之前的最低值,可以看到,在上行带宽大于50RB的情况下,类型1的跳频之间频率间隔大约为1/2+1/4,-1/4的系统带宽。“1”或“11”的组合则表明是类型2的PUSCH跳频,类型2的PUSCH相对较复杂,按照预先定义好的伪随机序列进行频率跳转。LTE中的上行跳频可以发生在两个子帧之间,也可以在子帧内的时系之间。前者指的是在同一个TB的不同的传输(或重传)之间存在频率间隔。后者指的是跳频发生在每个子帧内的Slot边界上。跳频的不同形式在SIB2中广播,参数为PUSCHConfig中的hoppingMode,取值为interSubFrame和intraAndInterSubFrame。RAB"SignallingRadioBearers"(SRBs)aredefinedasRadioBearers(RB)thatareusedonlyforthetransmissionofRRCandNASmessages.Morespecifically,thefollowingthreeSRBsaredefined:

-

SRB0isforRRCmessagesusingtheCCCHlogicalchannel;

-

SRB1isforRRCmessages(whichmayincludeapiggybackedNASmessage)aswellasforNASmessagespriortotheestablishmentofSRB2,allusingDCCHlogicalchannel;

-

SRB2isforNASmessages,usingDCCHlogicalchannel.SRB2hasalower-prioritythanSRB1andisalwaysconfiguredbyE-UTRANaftersecurityactivation.

SRB1和SRB2都是用于信令的承载,区别在于SRB1用于承载RRC的信令(也可捎带NAS信令,但该NAS信令要和RRC信令相关),SRB2用于承载NAS信令。SRB1先于SRB2建立,其优先级也大于SRB2。SRB1优先级为1,SRB2优先级为3(36.331及节)EPS系统中,QoS控制的基本粒度是EPS承载(Bearer),即相同承载上的所有数据流将获得相同的QoS保障(如调度策略,缓冲队列管理,链路层配置等),不同的QoS保障需要不同类型的EPS承载来提供。在EPS系统中,PDN指的是外部的数据网络(相对于LTE运营商而言),例如Internet,企业专用数据网等。APN(接入点名称)的值作为PDN网络的标识,PDNGW位于EPC和PDN的边界。EPSBearer存在于UE和PDNGW之间。通常情况下(GTPBasedS5/S8),EPS承载可以看作是UE与分组数据网网关(PDN-GW)之间的逻辑电路,(对于基于PMIP的S5/S8接口,一般认为EPSBearer存在与UE与SGW之间)。EPS承载取代了UMTS网络中的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PDPContext)。根据QoS的不同,EPSBear可以划分为两大类:GBR(GuranteedBitRate)和Non-GBR。所谓GBR,是指承载要求的比特速率被网络“永久”恒定的分配,即使在网络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相应的比特速率也能够保持。MBR(MaximumBitRate)参数定义了GBRBear在资源充足的条件下,能够达到的速率上限。MBR的值有可能大于或等于GBR的值。相反的,Non-GBR指的是在网络拥挤的情况下,业务(或者承载)需要承受降低速率的要求,由于Non-GBR承载不需要占用固定的网络资源,因而可以长时间地建立。而GBR承载一般只是在需要时才建立。EPS系统中,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减小业务建立的时延,真正实现用户的“永远在线”,引入了默认承载(DefaultBearer)的概念,即在用户开机,进行网络附着的同时,为该用户建立一个固定数据速率的默认承载,保证其基本的业务需求,默认承载是一种Non-GBR承载。一般来说,每个PDN连接都对应着一个DefaultBearer和一个IPAddress,只有在UE和PDN都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一个PDN连接才有可能对应两个DefaultBearer和IPAddress,UE在此PDN连接的有效期内将会一直保持此DefaultBearer(IP地址有可能变化吗?)。如果UE存在与多个PDN的连接,那么UE可以有多个DefaultEPSBear和IP地址。默认承载的QoS参数可以来自于从归属用户服务器(HSS)中获取的签约数据,也可以通过PCRF交互或者基于本地配置来改变这些值。为了给相同IP地址的UE提供具有不同QoS保障的业务,如视频通话,移动电视等,需要在UE和PDN之间建立一个或多个Dedicated

EPSBear。连接到相同PDN的其他EPS承载称为专有承载,运营商可以根据PCRF(PolicyAndChargingResourceFunction)定义的策略,将不同的数据流映射到相应的DedicatedEPSBear上,并且对不同的EPSBear采用不同的QoS机制。专有承载可以是GBR承载,也可以是Non-GBR承载。专有承载的创建或修改只能由网络侧来发起,并且承载QoS参数值总是由分组核心网来分配。一个EPSBearer要经过不同的网元和接口,如下图所示。包括:PGW到SGW之间的S5/S8接口,SGW到eNodeB之间的S1接口和eNodeB到UE之间的Uu接口。EPSBearer在每个接口上会映射到不同的底层承载,每个网络节点负责维护底层承载的标识以及相互之间的绑定关系。From3GPP23.401TheEPSbearerwithGTP-basedS5/S8

如上图所示,eNodeB通过创建无线承载与S1承载之间的绑定,实现无线承载与S1承载之间的一一映射;S-GW通过创建S1承载与S5/S8承载之间的绑定,实现S1承载与S5/S8承载之间的一一映射。最终,EPS承载数据通过无线承载、S1承载以及S5/S8承载的级联,实现了UE与PDN之间连接业务的支持。用户的IP数据包需要映射到不同的EPSBearer,以获得相应的QoS保障。这样的映射关系是通过TFT(TrafficFlowTemplate)和其中的PacketFilters来实现的。TFT是映射到相应EPSBearer的所有PacketFilter的集合,PacketFilter表示将用户的一种业务数据流(SDF,ServiceDataFlow)映射到相应的EPSBearer上,PacketFilter通常包括源/目的IP地址,源/目的IP端口号,协议号等内容。专有的EPSBearer必须有与之相应的TFT。相反的,缺省的EPSBear通常并不配置特定的TFT,或者说,配置的是通配TFT,这样所有不能映射到专有EPSBearer的IP数据包会被映射到缺省的EPSBearer上。在专有的EPSBearer被释放的情况下,原来映射到专有EPSBearer上的数据包也会被重新路由到相应的缺省EPSBearer上。TFT分为上行和下行两个方向,其中,上行的TFT在UE侧对上行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和映射。下行的TFT在PDN侧对下行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和映射。

在接入网中,空口上承载的QoS是由eNodeB来控制的,每个承载都有相应的QoS参数QCI(QoSClassIdentifier)和ARP(AllocationAndRetentionPriority)。

QCI同时应用于GBR和Non-GBR承载。一个QCI是一个值,包含优先级,包延迟,以及可接受的误包率等指标,每个QCI都与一个优先级相关联,优先级1是最高的优先级别。承载QCI的值决定了其在eNodeB的处理策略。例如,对于误包率要求比较严格的Bearer,ENodeB一般通过配置RLC成AM模式来提高空口传输的准确率。标准中(23。203)定义了九种不同的QCI的值,在接口上传输的是QCI的值而不是其对应的QoS属性。通过对QCI的标准化,可以规范不同的厂家对于相应的QoS业务的理解和处理,方便在多厂商互连环境和漫游环境中不同设备/系统间的互连互通。

Table6.1.7:StandardizedQCIcharacteristicsQCIResourceTypePriorityPacketDelayBudget(NOTE

1)PacketErrorLossRate(NOTE

2)ExampleServices1

(NOTE

3)

2100

ms10-2ConversationalVoice2

(NOTE

3)

GBR4150

ms10-3ConversationalVideo(LiveStreaming)3

(NOTE

3)

350

ms10-3RealTimeGaming4

(NOTE

3)

5300

ms10-6Non-ConversationalVideo(BufferedStreaming)5

(NOTE

3)

1100

ms10-6IMSSignalling6

(NOTE

4)

6

300

ms

10-6Video(BufferedStreaming)

TCP-based(e.g.,www,e-mail,chat,ftp,p2pfilesharing,progressivevideo,etc.)7

(NOTE

3)Non-GBR

7

100

ms

10-3Voice,

Video(LiveStreaming)

InteractiveGaming8

(NOTE

5)

8

300

ms

10-6

Video(BufferedStreaming)

TCP-based(e.g.,www,e-mail,chat,ftp,p2pfile9

(NOTE

6)

9

sharing,progressivevideo,etc.)

ARP是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llocationandRetentionPriority)。ARP同时应用于GBR和Non-GBR承载,主要应用于接入控制,在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决定是否接受相应的Bearer建立请求。另外,eNodeB可以使用ARP决定在新的承载建立时,已经存在承载的抢占优先级。一个承载的ARP仅在承载建立之前对承载的建立产生影响。承载建立之后QoS特性,应由QCI、GBR、MBR等参数来决定。

为了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带宽利用率,EPS系统引入了汇聚的概念,并定义了AMBR(AggregatedMaximumBitRate)参数。AMBR可以被运营商用来限制签约用户的总速率,它不是针对某一个Bearer,而是针对一组Non-GBR的Bearer。当其他EPS承载不传送任何业务时,这些Non-GBR承载中的每一个承载都能够潜在地利用整个AMBR。AMBR参数限制了共享这一AMBR的所有承载能所能提供的总速率。

3GPP定义了两种不同的AMBR参数:UE-AMBR和(APN)-AMBR。UE-AMBR定义了每个签约用户的AMBR。APN-AMBR是针对APN的参数,它定义了同一个APN中的所有EPSBearer提供的累计比特速率上限。AMBR对于上行和下行承载可以定义不同的数值。LTE中,SRB(signallingradiobearers—信令无线承载)作为一种特殊的无线承载(RB),其仅仅用来传输RRC和NAS消息,在协议36.331中,定义了SRBs的传输信道:——SRB0用来传输RRC消息,在逻辑信道CCCH上传输——SRB1用来传输RRC消息(也许会包含piggybackedNAS消息),在SRB2承载的建立之前,比SRB2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在逻辑信道DCCH上传输.——SRB2用来传输NAS消息,比SRB1具有更低的优先级,并且总是在安全模式激活之后才配置SRB2。在逻辑信道DCCH上传输.

下行piggybackedNAS消息仅仅使用在附着过程(例如连接成功/失败):承载的建立/修改/释放。上行的piggybackedNAS消息在连接建立期间初始化NAS消息(也就是发起连接建立,MSG3)注:通过SRB2传输NAS消息也是被包含在RRC消息中的,但是这些NAS消息不包括任何RRC协议控制信息,只是在RRC消息传输的时候包含在RRC中,相当于此时RRC是一个载体的形式。

一旦安全模式被激活,所有SRB1和SRB2的RRC消息(包括某些NAS或者3GPP消息),都会通过PDCP来进行完整性保护和加密,NAS只是单独对NAS消息进行完整性保护和加密。换句话说,LTE存在的2层加密和保护:NAS只进行控制信令的加密工作,而PDCP同时进行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完保和加密工作,

SRB2的使用还要注意联系一点就是:它是建立在专用承载基础上的,使用DCCH逻辑信道

注:rrcConnectionReqest是在SRB0上传输的,SRB0一直存在,用来传输映射到CCCH的RRC信令。UE收到NodeB的rrcConnectionSetup信令后,UE和NodeB之间的SRB1就建立起来了。eNodeB向UE发送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消息,建立SRB2和DRB由于EPS的接入网结构更加扁平化,即由UMTS的RNC和NodeB两个节点简化到只有eNodeB一个节点,从而在QoS的结构上也有所变化。演进系统的QoS结构相比UMTS进行了简化。同时由于希望更好地实现“永远在线”,在QoS中也引入了默认承载等新概念。EPS的QoS在核心网主要为将IPQoS映射到承载的QoS等级指示(QoSClassldentifier,QCl)上;在接入网主要是将S1接口上传输的QCI对应到eNodeB应执行的QCI特征(QCICharacteristics)上。EPS承载指为在UE和PDN之间提供某种特性的QoS传输保证,分为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默认承载:一种满足默认QoS的数据和信令的用户承载。默认承载可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提供尽力而为IP连接的承载,随着PDN链接的建立而建立,随着PDN的链接的拆除而销毁。为用户提供永久在线的IP传输服务。专用承载:专用承载是在PDN链接建立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为了提供某种特定的QoS传输需求而建立的(默认承载无法满足的)。一般情况下专用承载的QoS比默认承载的QoS要求高。专用承载在UE关联了一个UL业务流模板(TrafficFlowTemplate,TFT),在PDNGW关联了一个DLTFT,TFT中包含业务数据流的过滤器,而这些过滤器只能匹配符合某些准则的分组。GBR/Non-GBR承载:与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dBitRate,GBR)承载相关的专用网络资源,在承载建立或修改过程中通过例如eNodeB的接纳控制等功能永久分配给某个承载。这个承载在比特速率上要求能够保证不变。否则,不能保证一个承载的速率不变,则是一个Non-GBR承载。对同一用户同一链接而言,专用承载可以是GBR承载,也可以是Non-GBR承载。而默认承载只能是Non-GBR承载。专用承载和默认承载共享一条PDN链接(UE地址和PDN地址),也就是说,专用承载承载一定是在默认承载建立的基础上建立的,二者必须绑定。一个EPS承载是UE和PDNGW间的一或多个业务数据流(ServiceDataFlow,SDF)的逻辑聚合。在EPC/E-UTRAN中,承载级别的QoS控制是以EPS承载为单位进行的。即映射到同一个EPS承载的业务数据流,将受到同样的分组转发处理(如调度策略、排队管理策略、速率调整策略、RLC配置等)。如果想对两个SDF提供不同的承载级QoS,则这两个SDF需要分别建立不同的EPS承载。在一个PDN链接中,只有一个默认承载,但可以有多个专用承载。一般来说,一个用户最多建立11个承载。每当UE请求一个新的业务时,S-GW/PDNGW将从PCRF收到PCC规则,其中包括业务所要求的QoS。如果默认承载不能提供所要求的QoS时,则需要另外的承载服务,即建立专用承载以提供服务。MME/S-GW从PCEF收到需要传输的端到端业务的详细内容,并可将具有同样业务级别(TrafficClass)的端到端业务组合到一起,对这些业务级别产生一个聚合的QoS描述(至少包括比特速率)。每个SAE,承载业务都会给eNodeB传送一个相应的QoS描述。当一个端到端业务正在启动、终止或修改时,MME/UPE接收到相关的信息,则更新聚合的QoS描述并将它转发给eNodeB。LTE和MME/S-GW一样,都执行端到端业务IP流到SAE承载服务的映射。为了能够区分属于不同SAE承载服务的分组,eNodeB和MME/S-GW需知道对一个SAE承载的聚合QoS描述。eNodeB使用这个聚合QoS描述对下行进行调度、对上行进行管辖;MME/S-GW用这个聚合QoS描述对上行和下行进行管辖。在下行方向,eNodeB根据SAE承载业务的聚合QoS描述处理IP分组。在上行方向,eNodeB依据承载业务的聚合QoS描述管辖每个IP分组。RRU内部名词理解无线通信中各RF指标参数的意义、物理概念以及其测量方法与原理,如Power,EVM,ACLR,PCDE,PVT,SEM,

CCDF,

blocking,

receive

sensitivity,

frequency

error,

IM,NF等;熟悉常见RF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工作原理,如信号源(模拟&数字调制),频谱仪/信号分析仪,矢网,功率计,噪声分析仪等;RRU(Remote

Radio

Unit)

了解基站收、发信机结构及功能电路框图,如正交调制/解调器,混频器,锁相源,放大器(包括低噪放,功放),重建/抗混叠滤波器,ADC/DAC,数字上下变频DUC/DDC以及载波合并/分离,数字预失真电路等;PAU(Power

Amplifier

Unit)

了解模拟和数字Doherty功放的原理及电路框图,模拟预失真技术,前馈线性技术的原理及框图结构,了解峰均比(PAR)、

压缩因子(CF)等概念,理解纹波(ripple),相位(Phase)等测试参数。FU

(Filter

Unit)/

ASC

(Antenna

System

Controller)

了解腔体滤波器,双工器的工作原理,了解低噪声放大器(LNA)的工作原理,理解噪声系数(NF)、三阶交调(IM)、插损(IL)、隔离(ISO),群时延(Group

delay)等参数及测试方法,了解驻波检测电路(VSWR

receiver)及FSK/OOK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CRSandSRSLTE系统发展到现在的R10版本主要有以下几种导频:

1.Cell-specificRS:小区专有导频,简称CRS:小区专有导频也就是常说的公共导频,他的用途很广,控制信道的信道估计解调用的都是CRS,CRS的用途还包括传输模式1-传输模式6的解调,RSRP一级RSRQ的测量等等。

2.端口5的UE-specificRS:UE专有导频,用于传输模式7的业务解调。

3.端口7-14的DM-RS:用于传输模式8-传输模式9的业务信道的解调,R9以及R10中引入的导频,可以支持最大达到8层的业务解调,还可以支持MU-MIMO的发送。

4.端口6的定位导频:用于终端的定位。

5.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导频,CSI-RS:用于信道信息CQI,PMI,RI等信息的测量,最大可以支持8个端口的测量。

6.探测导频信号,SRS-RS:主要用于上行信道的测量,用来支持UE上行的调度。CRS是Cell-specific的,在系统频带内的任一个RB上都有CRS,通过它可以计算各种CQI(基于全频带的,子带的或者RB的),但是DRS只在用户分配到的PDSCH的RB上有,而且还是预编码的,也就是说只能计算这些RB上的CQI,而且还是在选定某个方向上的。因此一般DRS制作解调用,不错测量。这也是目前LTE-A把RS分为两类的原因(DM-RS、CSI-RS)。CSI-RS,这是什么参考信号,211当中没有看到啊CSI包括CQI/PMI/RI,是R10新定义的下行用于测量的导频,211只适用于R8,不会有的。在上行,PUCCH和PUSCH有各自的DRSTwotypesofuplinkreferencesignalsaresupported:

-

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associatedwithtransmissionofPUSCHorPUCCHDbdb,dbm,dbfs2010-02-0112:36dBFS的全称是"decibelsfullscale",翻译成中文就是“满量程分贝”。它是在有最大可用电平的数字系统中使用的dB幅度电平的简写。0dBFS指最大可用电平。需要注意一下的是这个系统中最大电平指的是峰值还是rms值,这是会造成差别的。一个数字系统的动态范围是指满幅信号电平和底噪rms的比值。理论上的动态范围由下式给出:DR=SNR=20log10(2^n)=6.02n上式基于量化噪声是均匀分布的情况。当该条件满足时,一个16bit的量化将产生96.33dBFS的动态范围。dBFS由JamesColotti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首先提出。JamesColotti是一名模拟电子工程师,他是评估高速ADC、DAC的先驱。1987年,在他的文章“DigitalDynamicAnalysisofA/DConversionSystemsthroughEvaluationSoftwarebasedonFFT/DFTAnalysis”中,术语dBFS第一次正式出现。参考资料:电学中分贝与放大倍数的转换关系为:AV(dB)=20lg(Vo/Vi)AI(dB)=20lg(Io/Ii)Ap(dB)=10lg(Po/Pi)分贝数值中,-3dB和0dB两个点是必须了解的。-3dB也叫半功率点或截止频率点,这时功率是正常时的一半,电压或电流是正常时的1/2。在电声系统中,±3dB的差别被认为不会影响总特性,所以各种设备指标,如频率范围,输出电平等,不加说明的话都可能有±3dB的出入。0dB表示输出与输入或两个比较信号一样大。分贝是一个相对大小的量,没有绝对的量值。可您在电平表或马路上的噪声计上也能看到多少dB的测出值,这是因为人们给0dB先定了一个基准。常用的0dB基准有下面几种:1)dBFS,以满刻度的量值为0dB,常用于各种特性曲线上;2)dBm,在600Ω负载上产生1mW功率(或0.775V电压)为0dB,常用于交流电平测量仪表上;3)dBV,以1伏为0dB;4)dBW,以1瓦为0dB。4.dBc常用在射频器件的性能上。dBc也是一个表征相对功率的单位,其计算方法与dB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一般来说,dBc是相对于载波功率而言的,在许多情况下用来度量与载波功率的相对值,如度量干扰(同频干扰、互调干扰、交调干扰和带外干扰)、耦合、杂散等相对量值,在采用dBc的地方,原则上可以使用dB替代。5.dBi、dBddBi和dBd均用于表达功率增益,两者都是一个相对值,只是其参考的基准不一样。dBi的参考基准为全方向性天线(点源天线),dBd的参考基准为偶极子(半波偶极子天线),因此两者的值略有不同,同一增益用dBi表示要比用dBd表示大2.15。[例:对于增益为16dBd的天线,其增益按单位dBi进行折算后为18.15dBi(忽略小数点后为18dBi)。从声音角度理解DB大家都是用计算机做音乐的高手了……呃,那位同学!别紧张嘛~看你激动的,高手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不信?那我问问你几个问题,你答得上来,算你了不起!我们用电脑做音乐的时候,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表,无论是测量什么的表,它们都离不开一个单位——分贝(dB),我的问题就和它有关,听好了:1.20dB和60dB究竟差多少?(不要回答我60-20=40(dB),我抽你呀!你告诉我40dB究竟是多响,难道用手指在峰值表上测量距离吗?)2.72dB和66dB的声音合在一起有多响?(停!看你的口型我就知道——138dB,对不对?拜托~这可相当于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从你身边一米处远的距离飞过啊!Areyounuts?而我说的两个数值相当于一个鼓手和一个吉他手在一起演奏而已,你认为一个乐队演出就像空军基地里飞战斗机那么吵么?)3.经常听人说一些设备的各种指标,-10dBV和+4dBu,这个很熟悉吧?他们说,+4dBu的设备属于“专业级”,-10dBV属于“民用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4.为什么有些文章说数字设备不会超过0dB,而模拟设备就可以超过呢?5.16bit数字音频的动态范围是多少?24bit呢?如果让你说出21bit的,你能说出来吗?6.100瓦的吉他音箱能比50瓦的吉他音箱响多少?以上的问题如果你觉得对你来说是小事一桩,那你可以不用看这篇文章了,你是真正的高人!如果你使劲抠头皮……拜托,抠头皮解决不了问题的,你至少需要一个科学计算器呢!怎样,还觉得简单吗?我知道,大家都能用电脑做出歌来,但这要归功于先进的技术和傻瓜式的操作,如果把你放在上个世纪30年代,你觉得就凭你懂的这些可以做今天做的事情吗?我见过有很多“高手”就是这样,他们或许根本就不知道分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当然,有人也持反对态度,认为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道理不懂没关系,能做出来就可以了。我想说的是,那些真正的录音工程师们是绝对不会这样想的,因为他们真正懂得录音的艺术——不仅仅是扳动一堆按钮就完事了——你要想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声音,你就必须了解所有的奥秘。所以我说,那些仅仅满足于模仿,甚至连模仿都不伦不类的“高手”其实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很高兴你能坚持看到这里,这说明你绝对不是一个能够轻易满足的家伙,你的脑袋充满了无穷的求知欲望。也许你会把你能找到的所有器材的说明书和帮助文档都看一遍,你也经常会看到诸如:dBSPL、dBu、dBV、dBm、dBVU、dBFS等等和分贝有关的名词。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说明,搞得你经常一头雾水:它们是谁?它们究竟是什么关系?不要责怪那些厂商不在说明书里对这些家伙们做出解释,因为他们只想让你当我刚才说的那种“高手”,这样你才会一代接一代的购买他们的产品/软件,如果你慢慢的都懂了,也许你就不用了。^^当然,这些的确不是很容易就明白的,因为他们牵扯到数学、物理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我也就这么一说,其实没那么夸张,只要你高中会考能及格,你就能看得懂)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分贝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分贝:通常表示两个声音信号或电力信号在功率或强度方面的相对差别的单位,相当于两个水平的比率的常用对数的十倍。"这是我在一本专业词典上找到的关于分贝的科学的概括的定义。分贝就是这么回事!“可是……等等!‘相对差别……两个水平的比率……常用对数……’这……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我看不懂!”呵呵,别急嘛,我当然不会让你看了半天就得到这么一个结论,请你听我慢慢说。首先我们根据上面的定义,找出主语、谓语和宾语,把其他的部分先省略掉,我们可以得到“分贝是一种单位”,这个结论很明确吧?我们的常识告诉我们,单位都是用来度量的,用某一种仪器或是一个算式,我们可以得到这个单位的具体数值。那么分贝用什么测量呢?实践告诉我们峰值表等等可以测量它,只是我们不清楚测量的数据对我们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哪怕是一个抽象的意义也可以啊!所以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数学来帮助我们。科学家们选择了用对数。为什么要用对数?因为他们懒……我没有开玩笑哦!当你深入到分贝的奥秘当中去,你会发现你需要对付一大堆令人头疼的数字,科学家们——有点像器乐演奏家——的特点就是用尽一切可能的办法让问题变得简单点。我们来看看分贝究竟怎样复杂和怎样简单(拜托,已经看到这里了,再给点耐心和支持吧,马上就到正题了):声音的响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指定大小的面积内的能量的总和(这个你知道吧?不过不知道也没关系,嘿嘿):响度=能量/(时间*面积)我们知道能量和时间的比就是功率(这个总该知道了吧?还不知道?我靠……真的都还给亲爱的老师了),so:响度=功率/面积功率的单位是瓦特咯,面积我们用平方米,那么响度的单位就是:瓦/米^(论坛上不好写特殊符号,我用^代替平方,下同)现在我们假设你知道普通人能听见的最小的声音响度是0.000000000001瓦/米^,而让人开始感到痛苦的声音响度是1瓦/米^,那么在这两个数字之间,我们会得到一大堆值,比如0.000792710162瓦/米^,还有0.000006288415瓦/米^等等,试试迅速比较这两个数字,算出它们的差!怎么样,开始头晕了吧?你能想象我们的峰值表用这种单位做表示吗?天啊……我们可爱的科学家们可不会做这种愚蠢的事情,于是他们写下了这样的公式:log(0.000792710162)=-3.1log(0.000006288415)=-5.2这个差好算多了吧?是2.1嘛……啊?你说什么?这个2.1是什么?就是音量的差啊,聪明的你可能一下子想起来它叫什么了——对,就是贝尔!不过呢,这还不是分贝,因为贝尔之后的科学家继承了他的传统,并且又将之发扬光大(什么传统?懒呗!)……这一次,他们连小数点都不想看见,所以他们又乘了10,变成了这样:10*log(0.000792710162)=-3110*log(0.000006288415)=-52答案从2.1变成了21,这个"21"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分贝。怎么样,科学家们聪明吧?同学们,大家要学习他们胡乱使用各类公式的好办法……呃呃,我的意思是:勇于探索!他们也真够懒的,是不是?还有更懒的呢!对数有一个特性,它可以把减法变成除法,所以,我们可以再简单一点:10*log(x)-10*log(y)=10*log(x/y)这样,对于刚才的问题,我们就不用分开来算了,用一条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10*log(0.000792710162/0.000006288415)=21dB这就是为什么要用对数的原因,有了这个简便的方法,我们终于可以对分贝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还有一个小问题,如果我们得到的测量数据不全是以声音响度为单位的,那该怎么办?如果两个数据的单位不一样,我们得到的公式不就毁了吗?想想看,我们通常用什么方法来让不同单位的数值进行计算,并且得到同样单位的结果的?其实我们只需要找一个固定的常数带入这个公式就可以解决这问题了,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参照数”。用什么来作参照数呢?刚才我们好像提到过普通人能听见的最小的声音响度是0.000000000001瓦/米^,我们就用这个吧!(别的数也一样,我们只是为了统一单位)我们用字母"N"来表示这个常数,所以:10*log(x/N)-10*log(y/N)=10*log[(x/N)/(y/N)]=10*log(x/y)保险起见我们来检查一下这个公式有没有问题,还是用刚才的那个例子:10*log(0.000792710162/0.000000000001)=89dB10*log(0.000006288415/0.000000000001)=68dB89dB-68dB=21dBOK,大功告成!这个方法可以让我们比较不同单位的数值。(这个例子的两个数据单位是相同的,所以看起来“参照数”没什么作用)经常使用的测量单位有声音的功率(瓦特),声音的响度(瓦/米^),声音的压强是(帕斯卡)——嘿!你可要注意我接下来说的话了,这是最容易让人对分贝产生混淆的地方。以功率或响度为单位测量的数据,我们用上面的公式都可以很好的计算。然而,通常情况下,当人们说到“分贝”的时候,却指的是压强。毕竟是声波的压力压迫我们的耳鼓膜来让我们分辨出声音究竟有多“响”的。所以,我们通常所谈到的分贝应该是dBSPL(SoundPressureLevels)。压强是作用于单位面积的力,力的单位是牛顿(看见你猛力的点头,我真得很无奈……),所以压强的单位是牛/米^。另一种常用的单位是帕斯卡,1帕等于1牛/米^。声响(I)和声压(P)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I=P^/ρρ是希腊字母,读作:“肉”,它代表空气的阻力,是一个常量。这个值取决于大气压强、空气温度等等因素。通常情况下,在室温中,空气阻力的值大约是400。因此,普通人能听见的最小的声音响度换算成声压就是:0.000000000001W/m2=(0.00002Pa)^/400不过呢,刚才的公式里P的后面还有一个平方,也就是说声压翻两倍,声响就翻了四倍;声压翻四倍,声响就翻了十六倍……这样的话,我们把声压作为测量单位的时候,之前得到的公式不就出现问题了吗?不妨,我们来稍微计算一下:dB=10*log(x/y)---此时的X,Y是用声响作测量单位的,我们将P^/ρ带入公式,则:dBspl=10*log[(Px^/ρ)/(Py^/ρ)]=10*log(Px^/Py^)=10*log(Px/Py)^=20*log(Px/Py)就这样,问题解决了,和前面的公式不同之处,就是乘了20。这就是dBSPL的公式,当我们谈论“分贝”的时候,99%说的都是它;我们在各种测量表上看见的dB,其实就是dBSPL,只不过没人说这个的时候总是带上SPL三个字母。(有的可能是怕麻烦,但多数恐怕是不知道,嘿嘿……不过你现在知道了)那么当我们使用声压作为测量单位的时候,我们选用的“参照数”就是0.00002帕斯卡了,接近于我们所说的普通人能听见的最小的声音响度,带入刚才得到的公式,我们来看看:dBSPL=20*(P/0.00002Pa)因为log1=0,所以:20*log(0.00002Pa/0.00002Pa)=0dBSPL请注意,你应该注意到了,如果我们取一个和参照数相同的值,那么我们总会得到“0dB”,无论是什么类型——dBm,dBu,dBV,dBFS...都是如此!还有,你可能会有疑问0.00002帕不是几乎听不到么?怎么是0dB呢?对呀!0不就是等于没有么?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在计算机里经常看见0dB代表的是峰值表的最高值吧?嗬嗬,那是因为数字电路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情况是有区别的,别着急,我等一下会讲到。我们能忍受的最强的声压大约是20帕,你试试用分贝表示一下看看?应该如下:20*log(20Pa/.00002Pa)=120dB怎样,还记得物理课说过的吧?超过120分贝的声音,我们就无法忍受了,这个值就是这么算的。讲到这里,我们应该复习一下,我相信一大堆的公式和计算已经让你头昏昏了吧?没办法,为了说清楚,我只能这样做,然而你只需要看明白就可以了,你需要记住的也就是下面这两个:dB=10*log(x/y)----以声响作度量单位时计算分贝的公式,单位应该是W/m^dB=20*log(x/y)----以声压作度量单位时计算分贝的公式,单位应该是Pa

太棒了,到此为止,你已经知道分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然而我们今天的这一课却还没有结束,因为我们还不知道dBu,dBv,dBV,dBm,dBVU,dBFS这些东东的意思。不过有了以上的基础,你明白这些小东西只是时间的问题,让我们先从原理开始:我们已经明白了分贝的含义,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分贝表示的是两个相同类型的数据之间的比(类型要相同,这一点很重要,你不能拿瓦特和伏特直接进行比较)。在这两个数据里,其中的一个我们把它叫做“参照数”,我们即是通过把测量到的数值和参照数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来得到相应的分贝值的。比如之前我们已经使用过声压作为测量单位,那是我们选取的参照数是0.00002帕斯卡。我们最后得到的分贝值,我们称之为"dBSPL"。也就是说,dB后面不同的字母指示的就是我们用什么作为测量单位来得到这个分贝值的。用声压,那么就是SPL(SoundPressureLevels)。这样解释应该非常明确吧?如果你看懂了,那么我就来一个一个地解释其他和dB有关的单位。dBm和dBVU

我们已经讨论过用功率测量得到分贝值的方法,那时我们说的是声音的功率,单位是瓦特。不过我们知道,除了声音之外,还有很多现象可以产生功率的,比如说电。很久以前,在发光二极管和液晶显示屏尚未诞生的“古代”,工程师们依赖一种叫做VU表的设备来完成他们的工作。VU表看起来就像一个驾驶室里的速度表,用一个指针以顺时针方向指示通过此题的电流增量。VU是"VolumeUnit"的简写,意即:音量计量单位。VU表的问题是每一个VU表都不一样!直到上世纪30年代末,一群工程师们坐在一起决定统一一下VU表的计量规范,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他们确定的标准是:当电流的功率为1毫瓦(1mW),VU表指示0dB。换句话说:0dBm=0dBVU。dB后面的m就代表毫瓦。dBm也是以功率为单位测量的,参照数是1mW。dBm=10*log(功率/1mW)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得用dBm来表示电流功率的变化了。还记得么?当测量值和参照物相等的时候,dB值总是为0吗?所以了:10*log(1mW/1mW)=10*log(1)=0dBm当VU表的指针指向+3dBm的时候,功率增加了一倍,怎么算的?这样:10*log(2mW/1mW)=10*log(2)=3dBm----我说过了,至少你要准备一个科学计算器,对数是不好心算的。那要是指向-6dBm呢?10*log(0.25mW/1mW)=10*log(0.25)=-6dBmdBu(也叫做dBv)再回忆一下高中物理吧。功率(P)还可以用电压(V)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来表示:P=V^/R----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刚才讨论dBm的时候,参照数是1mW。这个标准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设立的。在那个时候,所有音频设备的输入阻抗都是600欧姆,磁带录音机,调音台,前置功率放大器……只要有插头,那么从火线到接地之间的电阻就是600欧姆。那么,当电阻为600欧姆的时候,需要多大的电压才能产生1mW的功率呢?用刚才的公式计算一下:P=V^/R0.001W=V^/600ΩV2=0.001W*600ΩV=sqrt(0.001W*600Ω)----sqrt是开平方,我不知道怎么打这个符号。V=0.775V答案是0.775伏特。那么,当所有的设备的输入阻抗还是600欧姆的那个年代,计算dBu时所用到的参照数就是0.775V,也就是说,dBu就是以电压为测量单位是计算出的分贝值。不过我们又注意到,刚才的公式里电压是平方数的哦。根据前面的经验,我们知道怎么处理这个问题:dBu=20*log(被测电压/0.775V)如果你很仔细的话,大概你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是dBu而不是dBv呢?其实呀,很早以前人们是直接用dBv来表示的,只不过后来人们发现dBv和dBV太容易让人混淆了,于是就用小写字母"u"来代替小写字母"v"了。如果你还能看到dBv,那么它的意思就是我们今天讲到的dBu——除非写dBv的人搞不清楚他到底想说什么!那么,和dBv混淆的dBV又是怎么回事呢?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所用到的音频设备都是输入阻抗为600欧姆的,到了今天我们才会遇见一些更高阻抗的设备,比如说10000Ω。电阻越高,电路耗费的功率就越低。(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知道功率和电阻成反比)还记得dBu使用的参照数是0.775V吧?很多工程师认为这个数字实在是太麻烦了,但因为那时候所有的设备都是固定的输入阻抗,因此使用0.775V作为参照数也就顺理成章了。设备不改进,这个参照数也就不能变,但是为了使用方便,一个新的参照数还是很快发展了出来——顺带产生了新的分贝单位dBV。这个参照数是1V:dBV=20*log(被测电压/1V)其实dBV和dBu非常相似,只是参照数不同罢了。现在顺便说说所谓“专业级”和“用户级”设备之间的差别。你可能早就知道了,专业级设备是+4dBu而用户级设备是-10dBV,当然这其实是很荒谬的,哈哈。我们刚才已经看到了dBu和dBV都是通过比较电压来计算分贝值的,除了参照数不同,它们没有任何区别。所谓专业级,是指这些设备的使用者多是一些“大叔”(因为标准早嘛,使用的人当然大多数“资格”也都比较老)。事实上,仅凭这两个参数就断定设备的“级别”未免太过武断了,在任何场合这两种规格的设备都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要求。我觉得吧,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多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设备之间的硬性差别我们心中有数就可以了,但如何使用我们掌握的知识让你手中的设备发挥最大的潜能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设备不好是个钱的问题,有了好设备做不好音乐那就是人的问题了,钱的问题可以解决,人的问题不好解决呀!在我们海峡对面有个小岛,上面的人虽然不多,但是搞音乐的却不少,我们承认他们的音乐发展得不错,但并代表他们搞音乐的人水平就都很高,在他们那里有个鸟论坛,上面就有些鸟人大言不惭的就“专业”和“用户”设备的差别大放狗——那个什么气!让我这个海峡另外一边的菜鸟(顺便说一句,那里有很多人都认为海峡这边的人比他们差的远了)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本是同根生啊~但谁让现在是这么个形势呢?为了让海峡这边的同志不要也像他们一样看起来“专业”,其实很“操蛋”,所以我才写下这一段话——应该说,促成我写这篇文章,有很大的原因也是为了这个!好了好了,话题扯远了,我们来看看+4dBu和-10dBV到底有什么区别吧:+4dBu=20*log(被测电压/0.775V)被测电压=1.228V-10dBV=20*log(被测电压/1V)被测电压=0.3162V20*log(1.228V/0.3162V)=11.79dB如果你有这两种设备,你可以做一个检测:连接-10dBV的输出到+4dBu的输入,然后读一下+4dBU的VU表,是不是11.79dBVU?dBFS最后我们来看看和我们联系最密切的dBFS。dBFS的全称是"DecibelsFullScale"(全分贝刻度)——是一种为数字音频设备创立的分贝值表示方法。这个家伙和其他几个弟兄不太一样了,它的参照数不是最小的一个,也不是中间的某一个,而是最大的一个!也就是说"0dBFS"是数字设备能够到达的最高响度水平。此外所有的值都会小于这个数值——都是负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电脑上看到的峰值表的最高刻度都是"0",并且指针永远不会读出更高的数字。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要简单说一下数字音频的存储原理。我们用16bit的数字音频为例:"16bit"的意思是,采样信号以16位二进制数字来存储。二进制数字就两个:"0"和"1"。所以,最大的值就是1111111111111111(二进制,换算成十进制是65536),因此,计算dBFS的公式就是:dBFS=20*log(采样信号/1111111111111111)这样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不能超过"0"了,因为dBFS的参照数是最大值,所以:20*log(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dBFS那么最小的呢?除了0之外,16位二进制最小的数字是:0000000000000001,那么:20*log(00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96dBFS知道为什么你看见的峰值表都是从0dB到-96dB了吧?接下来,你可以自己算出24bit,32bit数字音频的动态范围了,我告诉你一个,24bit数字音频的动态范围是144dB。还是你自己试试吧?(别忘了要先把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我可不会用二进制算对数!^^)至此,这篇文章的内容就差不多都写完了,时间仓促,有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指正……然而,我回过头去看看前面的内容,总觉得还有一些东西可以写的,但是又不能操之过急。诚然,这篇文章不是很好读懂,但希望大家能够花点心思读读看,我敢向你保证:有百利而无一害!如果你认为你已经读懂了,麻烦你把文章最前面的几个问题试着解一下,如果大家都能解出来,说明我写得还算清楚,那我就不用再多做解释了;如果有很多问题,那我的担心还是有道理的,我会写关于分贝的另外一篇文章,解决这些问题,就算是一篇补遗吧。(究竟是什么问题,我先不说,免得大家偷懒,不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嘎嘎)最后我要感谢我刚才说的那个鸟论坛,还有上面的一些鸟人,是你们给了我写下这篇文字的原动力;同样还要感谢某效果器(忘了,好像是PSPVintage)的说明文档,正因为这篇文档解释的不全面,才让我有机会拜读LionelDumond的文章(大家可以去ProRec搜一下,E文的);最后才要感谢(这次是真正感谢)LionelDumond,没有你的好文字,我也不会懂得分贝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嗬嗬~~~

GOS、RSSI、Eb/No、Eb/Io、dB、dBi、dBm的概念GOS:GradeofService(服务等级,服务质量)主要是指覆盖概率、阻塞率等。RSSI:接收信号强度,是指接收机处信号的功率大小。Eb/No、Eb/Io:系指同一概念,就是信噪比,这是一个衡量系统解调处理能力的指标。对具体业务,所要求的信噪比越低,则系统的容量和覆盖就比较好。dB是功率的比值取对数的结果。(如增益,抑制度ACPR)dBi是天线方向性的一个指标,天线增益一般用dBi或dBd表示。dBi是指天线相对于无方向天线的功率能量密度之比;dBd是指相对于半波振子Dipole的功率能量密度之比,半波振子的增益为2.15dBi,因此0dBD=2.15dBi.射频信号的功率常用dBm,dBW表示,它与mW,W的换算关系如下例如信号功率为xW,则用dBm表示其大小时:例如1W=30dBm,等于0dBWdBmdBm是一个考征功率绝对值的值,计算公式为:10lgP(功率值/1mw)。[例1]如果发射功率P为1mw,折算为dBm后为0dBm。[例2]对于40W的功率,按dBm单位进行折算后的值应为:10lg(40W/1mw)=10lg(40000)=10lg4+10lg10+10lg1000=46dBm。2、dBi和dBddBi和dBd是考征增益的值(功率增益),两者都是一个相对值,但参考基准不一样。dBi的参考基准为全方向性天线,dBd的参考基准为偶极子,所以两者略有不同。一般认为,表示同一个增益,用dBi表示出来比用dBd表示出来要大2.15。[例3]对于一面增益为16dBd的天线,其增益折算成单位为dBi时,则为18.15dBi(一般忽略小数位,为18dBi)。[例4]0dBd=2.15dBi。[例5]GSM900天线增益可以为13dBd(15dBi),GSM1800天线增益可以为15dBd(17dBi)。

3、dBdB是一个表征相对值的值,当考虑甲的功率相比于乙功率大或小多少个dB时,按下面计算公式:10lg(甲功率/乙功率)[例6]甲功率比乙功率大一倍,那么10lg(甲功率/乙功率)=10lg2=3dB。也就是说,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3dB。[例7]7/8英寸GSM900馈线的100米传输损耗约为3.9dB。[例8]如果甲的功率为46dBm,乙的功率为40dBm,则可以说,甲比乙大6dB。[例9]如果甲天线为12dBd,乙天线为14dBd,可以说甲比乙小2dB。4、dBc有时也会看到dBc,它也是一个表示功率相对值的单位,与dB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一般来说,dBc是相对于载波(Carrier)功率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用来度量与载波功率的相对值,如用来度量干扰(同频干扰、互调干扰、交调干扰、带外干扰等)以及耦合、杂散等的相对量值。在采用dBc的地方,原则上也可以使用dB替代。5、dBuV根据功率与电平之间的基本公式V^2=P*R,可知dBuV=90+dBm+10*log(R),R为电阻值。载PHS系统中正确应该是dBm=dBuv-107,因为其天馈阻抗为50欧。6、dBuVemf和dBuVemf:electromotiveforce(电动势)对于一个信号源来讲,dBuVemf是指开路时的端口电压,dBuV是接匹配负载时的端口电压

WCDMAchanneltap我理解的channeltap是可分离的多径数目,实际上是用FIR滤波器的抽头来看待的,翻译成什么比较合适?

channellength和tap有点象,感觉是弥散的,各位大侠的意见呢?同意你的看法,我觉得channeltap翻译成可分离的多径数目,channellength翻译为最大多径时延比较合适。channeltap信道抽头,一个抽头对应于一次抽样

channellength信道冲击响应长度channeltap信道抽头,一个抽头对应于一次抽样,

一般来说一次抽样中对应有多个path到达的信号分量,

所以有

Dependingonthesamplingresolution,

thenumberofdistinguishablechanneltapsL

isoftensmallerthanthenumberofmultipaths采样频率决定了时域分辨率,越高能辨识的多径数越多。一般来说,时间分辨率由信号的带宽决定,也就是符号速率的倒数,即符号周期,一个周期对应于信道的一个抽头,抽头数由信道相干时间和符号周期的比值确定(参考Proakis数字通信14章)。对于仿真来说,一个抽头可以建模为具有经典功率谱的Rayleigh衰落信道,并对应一个时延(抽头)和一个功率电平值。注意仿真的时候要对信道能量归一化,这样可以不考虑大尺度衰落了。

不知讲清楚了没有,欢迎拍砖。Throughput所谓数据传输速率指最高mcs下,UE级别也是最高时的单用户速率。方法一:假设20MHz、普通CP,4*4MIMO,计算下行峰值

估算步骤如下:

1)计算20MHz带宽中1个子帧中RE数量:12子载波*7OFDM符号*100个RB*2时隙=16800个RE,每个RE携带一个调制符号

2)假设64QAM调制,无编码,这样一个调制符号带6个比特:20MHz的信道1个子帧的总共比特数=16800调制符号*6bit

=100800bit,故数据速率为100800bit/1ms=100.8Mbps

3)采用4*4MIMO,峰值速率达100.8Mbpsx4=403Mbps

4)假设大约25%的开销,比如PDCCH,,RS、同步信号、PBCH和一些编码,最后得到403Mbpsx0.75=302Mbps.方法二:213协议中第.1节有个表,这个表中有很多数据,就是TB的大小了。

以下行为例,最大100个PRB,TBS最大26,查表得数据75376,见第32页,是一个TB的大小。

如果下行MIMO传输,两层空分复用,再查表.2-1,由75376查得到149776,在最后一行。

所以,下行一个子帧1毫秒内能传149776数据,峰值速率约为150M。

上行同理,只是上行没有空分复用,峰值速率减半。本人认为计算有误,物理层的算法不是这样的,一个RE中承载的数据怎么能简单的认为是6bit?一个RE上的bit数目跟调制方式有关。理论峰值速率那拿TDD-lte来讲:RE数目*每个RE的比特数的数目按照DSUDD时隙配置,所以每秒钟下行的子帧数为:3*1000ms/5ms=600个,使用短CP情况下每个子帧14个符号(每时隙7个符号)

最大带宽20M的子载波数为1200

QAM:6bits/符号假设调制方式使用64QAM的高阶调制,单发单收,所有下行资源都用于传输数据也就是没有广播多播,参考信号和控置信道信息等占用资源的情况下物理层承载的比特数目为:

1200个子载波*600个下行子帧*14个OFDM符号*6bits/符号=

60.48Mbits/sULProcedure教学相长,在原文基础上不断深入细化,促进相互进步。

上行调度

1.UE向ENB请求上行资源

Physicalchannel:PUCCH

Message:SR(schedulerequest)根据上层的配置UE按照一定的周期和子帧位置上通过PUCCH中的控制消息UCI传输SR【RACH成功之后,ENB配置UE的SR子帧位置和发送周期,如果接入UE过多周期就长,反之则短】,即当UE有发送数据的需求时,就把相应得SR置1,没有资源请求时SR为空,并不是以报文的形式【在TS36.213中指定:Schedulingrequest(SR)usingPUCCHformat1,不需要进行编码调制,用presence/absence携带信息】。SR只负责告诉ENB是否有资源需求,而具体需要多少资源则由之后的信令交互告诉ENB。【ENB如何区分不同的UE请求?猜测:由于PUCCH是公用信道的,不同的UE在相同的频点上发送SR,只不过每个UE发送SR的时隙不同,在RACH成功后ENB对接入的UE进行配置及控制】,同时SR中UE必须告诉ENB自己的identity(C-RNTI)?【怎么告诉?】

ENB收到SR后,下发ULgrant,先配置一少部分资源给UE用【足够UE上传BSR】,之后UE再告诉ENB自己要传输的数据量【准确应该是BSR,即bufferstatereport,BSR单独实现,与SR是两个实现过程】,ENB收到UE上报的BSR之后,根据该UE上报的SRS及ENB现有资源等综合分析决定是否给UE分配资源。若条件不满足就不分配资源给UE,UE在多次SR不成功后会重新发起RACH。

2.上行信道质量测量

Physicalsignal:soundingreferencesignal

Physicalchannel:PUCCH

ENB给UE分配上行资源之前首先必须要知道上行信道的质量,如果UE的上行信道质量较好且有传输数据的需求,ENB才会给UE分配资源。soundingreferencesignal应该对UE和ENB都是已知的【SRS发送的子帧位置由协议规定,周期则由RACH接入的时候由ENB配置,应该是RACH成功后立即发送,因此ENB应该先获得UE的SRS,然后等UE的RS到了,再判断是不是可以分配资源给UE,如果信道质量不好不满足条件】,ENB根据从UE接收到的soundingreferencesignal和自己已知的信号的对比就可以知道当前上行信道的质量了。当然,如果信道质量的变换很快,再加上空间信号传输的延迟估计的误差,由soundingreferencesignal测量出的信道质量可能会变得不准确。所以UE需要每过一段时间就发送soundingreferencesignal给ENB,以尽可能准确地得到当前信道的质量。

3.ENB分配资源并通知UE

Physicalchannel:PDCCH

分配完资源后ENB还必须把分配的结果【即uplinkgrant,PDCCH的内容之一,包括PRB&MCS】告诉UE,即UE可以在哪个时间哪个载波上传输数据,以及采用的调制编码方案。E-UTRAN在每个TTI动态地给UE分配资源(PRBs&MCS),并在PDCCH上传输相应的C-RNTI,同时规定UE上传的bit数【查MCS和传输bit数的表】。4.UE接收资源分配结果的通知并传输数据

Physicalchannel:PUSCH

UE首先接收ENB下发的资源分配通知,监视PDCCH以查找可能的上行传输资源分配【CCE编号0~15是作为commonsearchspace,剩下的作为UEspecificsearchspace】,从commonsearchspace中获取公共信息【有哪些common信息:一般commonsearchspace占4个CCE,包括paging、SI(systeminformation,MIB、SIB)、RAR(RACHresponse,发给正在RACH的其他UE)】,从UEspecificsearchspace中搜索关于自己的调度信息。【UEspecificinfo仅仅是自己的调度信息?不是,UEspecificsearchspace是公用的,里面含有C-RNTI,每个UE去搜索这个区域,发现能解出自己的C-RNTI,就是对自己的调度信息,里面包含ULgrant、DLgrant等等】根据搜索到的结果后就可以在PUSCH对应的PRB上传输数据信息。

注意:在上行链路中没有盲解码,当UE没有足够的数据填充分配的资源时,补0

5.ENB指示是否需要重传

Physicalchannel:PHICH【snakehl:如果有重传,则相应控制信息亦通过PDCCH下去。这是属于自适应传输,TDD中上行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