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缺乏史前古城原因试析_第1页
关中地区缺乏史前古城原因试析_第2页
关中地区缺乏史前古城原因试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关中地区紧邻中原文明腹地,却鲜有史前古城发现。通过对关中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考古学文化发展程度、考古学文化之间的交流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来探究关中地区缺乏史前古城的原因。关键词:关中地区;史前古城;缺乏原因我国史前古城发现数量众多,分布地域极其广阔。史前古城的研究对于探讨文明起源、国家诞生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学术界对我国史前古城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与研究。然而,紧邻中原文明腹地的关中地区,史前古城的发现极其缺乏。对于关中地区缺乏史前古城的原因问题,学术界关注甚少。而关中地区缺乏史前古城的原因,也绝非仅是田野考古工作开展不足文自然地理环境古学文化发展程度学文化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入手,对关中地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找出关中地区缺乏史前古城的原因。一、自地理环境关中,东有潼关、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金锁关、萧关,因位于四周关隘之中,故得名。位于陕西省中部的关中地区,东临黄河,西至宝鸡峡,南依秦岭,北连渭北北山及陕北黄土高原,主要包括西安市、渭南市、铜川市、咸阳市、宝鸡市等地。关中地貌为盆地,形似“新月有八百里秦川”之称,西起宝鸡,东至潼关,长约公里。南北宽度不一,东部最宽达100公,西安附近约75公,眉县一带仅20公,至宝鸡逐渐闭合成峡谷,面积万方[1]。关中盆地为地堑式构造。黄河最大支流渭河,自西向东横贯关中盆地,形成地形较为平坦的渭河冲积平原。区域内河流众多,有渭河、泾河、洛河等,气候为温带半湿润性气候,降水适中,动植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极其封闭的地理环境成为关中地区极佳的天然防御屏障,这种特殊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关中地区筑城以自守的必要性。优越的自然环境又使得关中地区的古人们能够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二、考学文化自身发展程度我国史前古城始筑于仰韶时代中期,大发展于龙山时代。与我国史前古城出现、发展大体同时,主要分布于关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依次为仰韶时代中期的庙底沟类型、晚期的西王村类型和龙山时代早期的案板三期文化、晚期的客省庄二期文化。(一)仰韶时代()韶时代中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因陕县庙底沟遗址的发掘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关中、晋南、豫西、陕南陇等地区常见陶器有双唇口尖底瓶腹盆曲碗葫口平底瓶深罐等。彩陶占较大比例。居住建筑多为半地穴,也有一定数量的地面建筑。许顺湛先生对陕西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主体的聚落群进行了研究,并依聚落面积的差异分为特级聚落、一级聚落二聚落和三级聚落[2]成人墓葬多采用单人仰身直肢葬很少有随葬品不多人二次葬,儿童常用瓮棺葬。近些年在豫西灵宝西坡遗址发现属于庙底沟类型的规格较高的墓地[3],以及面积达平米的特大型房屋基[。庙底沟类型在财富占有上出现不均,阶级上产生了一定的分化,社会复杂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为仰韶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但等级的分化和差别还不是特别的普遍和明显。()韶时代晚期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因山西省芮城西王村遗址的发掘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关中、晋南、豫西等地区。常见陶器有喇叭口长颈尖底瓶、绳纹或篮纹加附加堆纹深腹罐、箍状堆纹筒形缸、曲腹钵等。房屋以地面建筑为主,筑造技术有所进步,出现分间式大房子。成人墓葬一般采用单人仰身直肢葬、儿童用瓮棺葬。未见到等级差别显著、随葬品悬殊的墓葬。

不难发现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社会等级分化不明显,社会复杂化程度较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程度较庙底沟类型有所下降,为仰韶文化衰落时期。(二)龙山时代()山时代早期案板三期文化因陕西扶风案板遗址的发掘而得名,以关中西部为分布中心。典型陶器有深腹夹砂罐、单耳罐、双耳罐、喇叭口束颈平底瓶等。房屋以半地穴式单室建筑为主。墓葬流行单人土坑葬,葬式多为仰身直肢,随葬品少见且不丰富。案板三期文化发展程度较低,贫富分化不明显,社会复杂化程度较低。()山时代晚期客省庄二期文化得名于陕西长安客省庄遗址的发掘地区为中心陕商洛、甘肃陇东等地区。该文化东部与西部的陶器在陶色、常见器形、流行纹饰等方面有差异。房屋建筑有半地穴式、地面式和窑洞式。部分房屋有夯土墙或土坯墙。发现有骨刻符号或原始文字。原始艺术品有简单的陶塑和骨雕等。许多遗址还有卜骨和陶祖、石祖的发现。墓葬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仰身直肢葬为主,大都无随葬品。客省庄二期文化东邻陶寺文化。与前者相对,陶寺文化陶器制作技术先进,种类丰富,彩绘发达,纺织、制玉、木工和冶铜等手工也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墓葬制度上有了强烈的等级观念,文化、艺术等发展都大大领先于客省庄二期文化。通过分析、对比,不难看出客省庄二期文化较案板三期文化在生产和生活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财富占有差别更加显著,贫富分化加重,阶级差别、社会成员不平等现象更加普遍会杂化程度有所提高与邻的陶寺文化相比较庄二期文化发展程度较低,大幅落后于后者。我国史前古城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内部阶级对立的隔离和防御。史前古城这项职能的出现必然是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之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等级差别强烈,富有的上层阶级产生并与下层阶级形成强烈的对立,上层的特权阶级有能力、有必要筑城进行隔离和防御。关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普遍发展程度较低,社会复杂化的程度有限,未达到筑城以自守的程度,而这应是该地区缺乏史前古城的根本原因。三、考学文化之间的交流考古学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彼此互通有无,互取所需,吸收外界的先进性因素。一个地区考古学文化与周围地区考古学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是频繁就越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反之,则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关中地区南有秦岭的阻挡,北有黄土高原的阻隔,古人想要克服这样的天然屏障是相对困难的,周围的关隘使得该地区古人与外界的交流很不便利。关中地区较为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关中地区考古学文化与周围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周围地区交流的不便利会使关中地区考古学文化较难吸收外界先进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自身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利的影响会越来越显著,从而使该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程度较低。龙山时代是一个万邦林立、征伐频繁的时期,也是我国史前古城大发展时期。史前古城一个重要的作用便是对外的军事防御,保护本部族生命和财产安全。关中地区内部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较为单一,社会复杂化程度较低,加之对外交流的不便利,使得关中地区相对稳定,部族之间的征伐因不甚频繁。因而,筑城以防卫的必要性亦降低。综上所述,关中地区独特的极其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关中筑城以自守的必要性,且该地区也不存在筑城以防洪水的情况。关中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社会复杂化进程相对缓慢是其根本原因。加之,与外界交流不便利、考古学文化分布较为单一且混战征伐较少等多种原因综合作用在一起中地区缺乏史前古城位: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