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声1.认识声现象第三章声1.认识声现象1课堂讲解2课时流程声源和声的传播声传播的速度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课后作业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课堂讲解2课时流程声源和声的传播课后作业逐点课堂小结当堂检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到的声音?
点击图中物体发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到的声音?
点击图中知1-讲1知识点声源和声的传播思考:敲鼓时,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点击画面播放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1知识点声源和声的传播思考:敲鼓时,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知1-讲弹吉他,倾听并观察。点击画面播放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弹吉他,倾听并观察。点击画面播放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你能看到音叉在振动吗?请设计实验来演示音叉的振动。点击画面播放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你能看到音叉在振动吗?点击画面播归纳知1-讲正在发声的物体,简称发声体,也叫声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归纳知1-讲正在发声的物体,简称发声体,也叫声源。教科知1-讲(来自《点拨》)【例1】〈山东济宁,实验探究题〉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泡沫)等轻小物体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来自《点拨》)【例1】〈山东济宁,实验探究题〉为总
结知1-讲从现象“喉头振动、激起水花”归纳出共同的特征是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结论的得出采用了归纳法。有些振动不易观察,可以采用转换法把微小的振动“放大”,在被敲击的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泡沫)等轻小物体,通过轻小物体的跳动间接反映桌面的振动。(1)能够发声且正在发声的物体才是声源。(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发
出的声音有时我们听不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结知1-讲从现象“喉头振动、激起水花”归纳出共同的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还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那么我们不仅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知1-讲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知1-讲教科版知1-讲水波:一块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会上下运动,一圈一圈向外传播。与水波相似,音叉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像水似的,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水波:一块石子投入与水波相似,音叉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1-讲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类比法:用我们熟悉的水波来帮助认识认识声波。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思考:小朋友一拍手,鱼就乱跑,说明了什么?结论:液体能够传播声音。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思考:小朋友一拍手,鱼就乱跑,说明了什么?教科版八年知1-讲结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大量的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即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结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大量的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知1-讲(来自《点拨》)〈贵阳〉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如图所示),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最终传递到听者耳中的。这一振动的传递过程说明________和________都能传声。【例2】固体
气体
知1-讲(来自《点拨》)〈贵阳〉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知1-讲【解析】根据信息“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表明声音可以通过木质材料进行传播。小提琴声可以被周围的人听到,表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知1-讲【解析】根据信息“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总
结知1-讲本题要求学生根据试题中的信息判断传声的物质。虽然液体可以传声,但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不能获得这个结论,而不能将其作为本题的答案。总结知1-讲本题要求学生根据试题中的信息判断传声的物质知1-练1(来自《典中点》)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佩铃用手指甲轻轻地在木板桌面滑动,附近的其他同学听不到声音,但小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却听到了声音。这个实验肯定能说明(
)A.空气能传播声音B.桌面上的笔能传播声音C.桌面上的书本能传播声音D.木板桌面能传播声音D知1-练1(来自《典中点》)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佩铃用手指甲轻知1-练2(来自《典中点》)在月球的表面上主要是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撞击不发声B.流星撞击岩石声音太小,人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缺少传声介质D.原因不明,尚待探索C知1-练2(来自《典中点》)在月球的表面上主要是岩石和尘埃,知2-导2知识点声传播的速度夏天电闪雷鸣时,闪电和雷鸣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这说明什么?知2-导2知识点声传播的速度夏天电闪雷鸣时,闪电和雷鸣是同时知2-导1.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
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知2-导1.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知2-讲【例3】〈开放题,信息题〉小伟同学所在的课外科技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测出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如下表所示)。认真阅读表格,你一定能有所发现。请你写出其中的任意两条。几种物质中的声速v/(m·s-1)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一般不同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知2-讲【例3】〈开放题,信息题〉小伟同学所在的课外科技活总
结知2-讲运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对表格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进行观察比较,可以得出“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一般不同”;排除软木,可看出:一般来说,固体中的声速最大,液体中的声速次之,气体中的声速最小。对不同温度下空气中的声速进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总结知2-讲运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对表格中不同介质中的声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道: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够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究其原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气体传声快B.液体传声快C.固体传声快D.原因不明,尚在探索中知2-练1(来自《典中点》)C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道: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知3-讲3知识点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耳朵的构造结论:发声体振动发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引起鼓膜振动→听觉神经知3-讲3知识点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耳朵的构造结论:发声体振动知3-讲思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有快
慢,怎样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结论:物理学上用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f):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思考:振动的快慢不同,产生的声音相同吗?人能听
到哪些声音?结论:人的听声频率范围:20Hz~20000Hz次声:低于20Hz的声。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知3-讲思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有快知3-讲我们能凭听觉分辨出飞行中的蜜蜂,却无法发觉飞行中的蝴蝶。这是因为蜜蜂发出的声音大,蝴蝶发出的声音小吗?【例4】人耳的听觉频率是有一定范围的,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蝴蝶的翅膀每秒振动五六次,低于人耳所能听到的最低频率,所以人听不到蝴蝶振翅的声音。蜜蜂每秒振翅三四百次,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能听到蜜蜂振翅的“嗡嗡”声。【解析】(来自《点拨》)知3-讲我们能凭听觉分辨出飞行中的蜜蜂,却无法发觉飞行中的蝴知3-讲不是,这是因为蝴蝶振翅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而蜜蜂振翅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解】知3-讲不是,这是因为蝴蝶振翅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解】总
结知3-讲物体振动一定能产生声音,但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却不一定能听到。总结知3-讲物体振动一定能产生声音,但物体发出的声音我知3-练小猫、小狗等动物比人对声音更敏感,这是因为(
)A.这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大B.这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大C.这些动物的耳朵比较大D.这些动物比人更专心听声音1(来自《典中点》)B知3-练小猫、小狗等动物比人对声音更敏感,这是因1(来自《典知3-练(来自《典中点》)蝴蝶每秒振翅五六次,产生的声音属于________声;海豚能发出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属于________声。对于这两种声音,人耳都____________。2听不到次超知3-练(来自《典中点》)蝴蝶每秒振翅五六次,产生的声音属于发声真空传播人耳(听到声音)介质声速振动有关发声体不能传声发声真空传播人耳(听到声音)介质声速振动有发声体不能传声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声音
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4.在研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中,利用了放大法;
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利用了理想化实
验法。(来自《典中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来自《典如图所示,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移近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当两者接触时,可观察到小球被音叉反复弹开的现象。如果音叉不发声就观察不到此现象。你能解释此现象吗?1解: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会将靠近的泡沫塑料小球弹开,而不发声的音叉不振动,所以不会弹开泡沫塑料小球。如图所示,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移近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当两者游泳时,即使是潜在水底也能听到岸上的声音,这是为什么?2解:因为水可以传播声音。游泳时,即使是潜在水底也能听到岸上的声音,这是为什么?2解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3(来自《典中点》)C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3(来自《典中点(来自《典中点》)4渔民通过播放鱼类喜欢的音乐,将鱼群诱入渔网,如图所示。鱼儿能听到音乐声说明(
)A.固体能够传声B.液体能够传声C.气体能够传声D.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B(来自《典中点》)4渔民通过播放鱼类喜欢的音乐,将鱼群诱入渔(来自《典中点》)5(中考·北京)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回声(来自《典中点》)5(中考·北京)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1.请完成教材习题T1-22.补充:请完成《典中点》剩余部分习题。1.请完成教材习题T1-2第三章
声1.认识声现象第三章声1.认识声现象1课堂讲解2课时流程声源和声的传播声传播的速度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课后作业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课堂讲解2课时流程声源和声的传播课后作业逐点课堂小结当堂检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到的声音?
点击图中物体发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到的声音?
点击图中知1-讲1知识点声源和声的传播思考:敲鼓时,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点击画面播放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1知识点声源和声的传播思考:敲鼓时,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知1-讲弹吉他,倾听并观察。点击画面播放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弹吉他,倾听并观察。点击画面播放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你能看到音叉在振动吗?请设计实验来演示音叉的振动。点击画面播放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你能看到音叉在振动吗?点击画面播归纳知1-讲正在发声的物体,简称发声体,也叫声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归纳知1-讲正在发声的物体,简称发声体,也叫声源。教科知1-讲(来自《点拨》)【例1】〈山东济宁,实验探究题〉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泡沫)等轻小物体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来自《点拨》)【例1】〈山东济宁,实验探究题〉为总
结知1-讲从现象“喉头振动、激起水花”归纳出共同的特征是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结论的得出采用了归纳法。有些振动不易观察,可以采用转换法把微小的振动“放大”,在被敲击的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泡沫)等轻小物体,通过轻小物体的跳动间接反映桌面的振动。(1)能够发声且正在发声的物体才是声源。(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发
出的声音有时我们听不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结知1-讲从现象“喉头振动、激起水花”归纳出共同的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还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那么我们不仅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知1-讲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知1-讲教科版知1-讲水波:一块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会上下运动,一圈一圈向外传播。与水波相似,音叉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像水似的,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水波:一块石子投入与水波相似,音叉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1-讲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类比法:用我们熟悉的水波来帮助认识认识声波。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思考:小朋友一拍手,鱼就乱跑,说明了什么?结论:液体能够传播声音。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思考:小朋友一拍手,鱼就乱跑,说明了什么?教科版八年知1-讲结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大量的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即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1-讲结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大量的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知1-讲(来自《点拨》)〈贵阳〉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如图所示),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最终传递到听者耳中的。这一振动的传递过程说明________和________都能传声。【例2】固体
气体
知1-讲(来自《点拨》)〈贵阳〉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知1-讲【解析】根据信息“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表明声音可以通过木质材料进行传播。小提琴声可以被周围的人听到,表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知1-讲【解析】根据信息“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总
结知1-讲本题要求学生根据试题中的信息判断传声的物质。虽然液体可以传声,但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不能获得这个结论,而不能将其作为本题的答案。总结知1-讲本题要求学生根据试题中的信息判断传声的物质知1-练1(来自《典中点》)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佩铃用手指甲轻轻地在木板桌面滑动,附近的其他同学听不到声音,但小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却听到了声音。这个实验肯定能说明(
)A.空气能传播声音B.桌面上的笔能传播声音C.桌面上的书本能传播声音D.木板桌面能传播声音D知1-练1(来自《典中点》)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佩铃用手指甲轻知1-练2(来自《典中点》)在月球的表面上主要是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撞击不发声B.流星撞击岩石声音太小,人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缺少传声介质D.原因不明,尚待探索C知1-练2(来自《典中点》)在月球的表面上主要是岩石和尘埃,知2-导2知识点声传播的速度夏天电闪雷鸣时,闪电和雷鸣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这说明什么?知2-导2知识点声传播的速度夏天电闪雷鸣时,闪电和雷鸣是同时知2-导1.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
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知2-导1.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知2-讲【例3】〈开放题,信息题〉小伟同学所在的课外科技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测出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如下表所示)。认真阅读表格,你一定能有所发现。请你写出其中的任意两条。几种物质中的声速v/(m·s-1)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一般不同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知2-讲【例3】〈开放题,信息题〉小伟同学所在的课外科技活总
结知2-讲运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对表格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进行观察比较,可以得出“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一般不同”;排除软木,可看出:一般来说,固体中的声速最大,液体中的声速次之,气体中的声速最小。对不同温度下空气中的声速进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总结知2-讲运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对表格中不同介质中的声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道: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够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究其原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气体传声快B.液体传声快C.固体传声快D.原因不明,尚在探索中知2-练1(来自《典中点》)C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道: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知3-讲3知识点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耳朵的构造结论:发声体振动发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引起鼓膜振动→听觉神经知3-讲3知识点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耳朵的构造结论:发声体振动知3-讲思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有快
慢,怎样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结论:物理学上用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f):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思考:振动的快慢不同,产生的声音相同吗?人能听
到哪些声音?结论:人的听声频率范围:20Hz~20000Hz次声:低于20Hz的声。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知3-讲思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有快知3-讲我们能凭听觉分辨出飞行中的蜜蜂,却无法发觉飞行中的蝴蝶。这是因为蜜蜂发出的声音大,蝴蝶发出的声音小吗?【例4】人耳的听觉频率是有一定范围的,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蝴蝶的翅膀每秒振动五六次,低于人耳所能听到的最低频率,所以人听不到蝴蝶振翅的声音。蜜蜂每秒振翅三四百次,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能听到蜜蜂振翅的“嗡嗡”声。【解析】(来自《点拨》)知3-讲我们能凭听觉分辨出飞行中的蜜蜂,却无法发觉飞行中的蝴知3-讲不是,这是因为蝴蝶振翅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而蜜蜂振翅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解】知3-讲不是,这是因为蝴蝶振翅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解】总
结知3-讲物体振动一定能产生声音,但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却不一定能听到。总结知3-讲物体振动一定能产生声音,但物体发出的声音我知3-练小猫、小狗等动物比人对声音更敏感,这是因为(
)A.这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大B.这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大C.这些动物的耳朵比较大D.这些动物比人更专心听声音1(来自《典中点》)B知3-练小猫、小狗等动物比人对声音更敏感,这是因1(来自《典知3-练(来自《典中点》)蝴蝶每秒振翅五六次,产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枸杞买卖合同(2篇)
- 《行业会计实务》课件-项目三 3.1施工企业会计的特点
- 《官疾病的影像诊断》课件
- 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 2025合同买卖协议书
- 初中历史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初中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新质生产力建议
- 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护理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台州湾新区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购销合同(电子产品)范文
-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 2025年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80题)
- 心力衰竭护理查房 课件
- 【课时练基础作业】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期中计算能力测试》(含答案)
- 树木修剪合同协议
- 2025年兰州市九年级诊断考试(一诊)物理试卷
- 【初中地理】西亚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下册
- 2024年4月27日福建省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 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
- 药物治疗管理MTM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