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工作数据统报培训_第1页
节能减排工作数据统报培训_第2页
节能减排工作数据统报培训_第3页
节能减排工作数据统报培训_第4页
节能减排工作数据统报培训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作概述二三统计报表四注意事项主要内容—工作概述二三统计报表四注意事项主要内容节能减排工作基本内容1.1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文件1.2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和要求1.3—工作概述二三统计报表四注意事项主要内容2.12.22.3基本要求依据计量监测—工作概述二三统计报表四注意事项主要内容3.13.2公司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容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工作包括:能源消耗计量、污染物监测以及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等污染物监测—主要污染物是指能源消耗统计基期年数据;报告期累计完成值;数据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数据统计分析能源是指煤炭、

石油、天然气、

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

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

能的各种资源。《国民经济和社1.1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确定实施排放控

制的五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

二氧化硫、二氧

化碳、氨氮和氮

氧化物。1.2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指导文件(1)

《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四)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办法,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修订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加强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国发考核〔2012〕40号)转批《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

》(国发〔2007〕36号)文件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国资委《23号)国资委《〈 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修订稿)〉》(国资厅发考核〔2012〕51号)《关于2011年上半年 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通报》(国资厅发综合〔2011〕114号)《关于2011年 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通报》(国资厅发考核〔2012〕51号)《关于2012年上半年 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通报》(国资厅发综合〔2012〕72号)国资委文件(1)《中国航天科技

公司节能减排与环保管理规定》第十一条

重点类单位应明确节能环保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一般类单位应明确归口管理部门,配备专

管理

。节能环保管理

应具备下列条件:(含统员);关注类和(一)掌握节能环保有关

和基本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管理工作能力;(二)熟悉本单位节能环保工作情况;(三)具有大学本科(含)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或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建立和健全节能环保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明确组织机构、职责分工、统计监测、管理要求、监督检查、培训教育和考核奖惩等主要内容。第十三条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并

能耗、排污统计台帐,严格按照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计量监测和报告制度;严格按照分级、分类管理要求,计量监测器具和专业人员的配备。公司文件公司文件(2)《中国航天科技

公司节能减排统计监测管理办法》主要从能源计量及污染物监测仪器设备、

、数据统报与分析、监督考核等方面,加强节能减排与环保基础工作,保证数据准确完整,节能环保工作的高效性。第二十三条

各院、公司和直属单位负责对其所属单位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计量监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规章制度建设、

设置与培训、计量监测器具配备及使用、建档管理、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统计监测报表上报等情况。第二十四条

公司将依照《中国航天科技

公司节能减排与环保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对单位计量监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在 公司内通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下发

通知单,要求限期

。第二十五条

公司对节能减排指标不降反升或未完成分解指标的单位,予以通报;对数据弄虚、严重不实或年度数据上升幅度超过10%且未进行合理说明的单位给予警告。(3)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技公司节能减排与环保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公司节能减排与环保自查报告公司节能减排与环保检查意见书公司文件(4)《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公司“十二五”节(5)《 中国航天科技能减排考核指标

》1.3

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和要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1)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和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十二五”期间对企业节能减排的要求对公司马兴瑞总经理第三(2009-2012)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到“十二五”末,万元产值综合能

耗(可比价)下降16%;

、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

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幅

高于 平均水平。相比2009年,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5%,综合能耗增长小于

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7%。(2)国资委要求总体目标和要求第三 目标及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单位2009年基数相对值绝对值2012年上半年预计全年值备注节能指标1.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现价)吨标煤/万元0.33-15%0.280.290.29工业企业其中: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煤10.557%11.307.6315.26工业增加值(现价)万元32413026%408404261173522346减排指标1.二氧化硫排放量(SO2)吨1361-7%1266418835工业企业和事业单位2.化学需氧量COD吨607-7%565233445“十二五”目标及完成情况指标单位2010年基数相对值绝对值2012年上半年2012年第三季度备注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现价)吨标煤/万元0.37-16%0.310.290.30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吨1110-8%1022707973工业企业和事业单位化学需氧量吨1081-8%994455727氮氧化物吨1146-10%1032419588氨氮吨255-10%229111166基本要求以独 人单位作为基本统计单位报送统计报表;不同报表间相同指标的统计口径和范围保持一致。能源消耗统计基本要求谁消费、谁统计;何时投入使用,何二时、计仅在第一次投入使2.用1基时计本算要其求消费量,不应重复计算;耗能工质( 、氧气、压缩空气等)不计入能源消费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基本要求谁排放,谁统计;何时开始排放,何时计算排放量;排放总量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计算统计。17单位能源统计台帐;单位购进和调出能源的财务数据;能源结算单及其他能源消费结算凭证;的工作量,在财务报表中没有体现能源消规定按台班费用的一定比例计算能源费外包小型项目,如承包给社会

费的,结合单位实际,在系统内用,从而估算出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数据依据污染物排放依据具有国家认证检测资质机构提供的污染物浓度;实测污水排放量;根据新鲜水用水量,按规定系数折算出的污水排放量;实测的气体污染物排放量;根据能源消费量,折算出的气体污染物排放量。182.3

计量监测(1).

仪器设备的配备(2).

技术

配备和培训(3).

计量监测器具的操作和19能源计量能源计量器具主要有压力类、流量类、温度类、重量类、长度类、时间类等。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能源计量器具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要求,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符合污染物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器具主要有化学器皿、试剂及自动监测仪器。污染物监测设备满足污染物种类、浓度、数量等监测要求,能实现对主要污染物监测、 能力,重点污染源逐步实现 监测。一次能源主要从自然界取提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GB17167-2006)。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产品。如焦炭、煤气、电力、蒸汽、

、、柴油、重油、液化气技术

配备和培训1.

重点类单位应明确节能环保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含统 员);关注类和一般类单位应明确归口管理部门,配备专 管理

。各单位应配备专 能源计量及污染物监测工作 ,并保持 相对固定。计量监测技术 应当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能正确规范操作计量监测器具,并定期接受培训学习。节能环保管理 应具备下列条件:(一)

掌握节能环保有关 和基本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管理工作能力;(二)熟悉本单位节能环保工作情况;(三)具有大学本科(含)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或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计量监测器具的操作和单位应建立健全能源计量与污染物监测(以下简称计量监测)管理制度和器具操作规程,明确计量监测管理职责,加强计量监测管理建立计量监测器具台帐,加强计量监测器具的管理。使用符合要求的计量监测器具,定期校验,确保计量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工作概述二三统计报表四注意事项主要内容3.13.2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公司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月报243.1.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1、统计范围及报送时间2、报表构成及表式3、报表中主要指标解释4、总结分析报告统计范围报送时间报送内容保持原统计范围不变各、公司须在每季度首月10日前上报上一季度材料

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总结分析报告监测报表-统计范围及报送时间《统计监测总表》《工业行业附表》《非工业行业附表》节能减排统计报表对

公司要求企业(除乐凯外)填报机械行业《工业行业附表》;除乐凯 填报化工行业《工业行业附表》;事业单位填报《非工业行业附表》。公司各院、公司需上报的表《统计监测总表》企业填报《工业行业附表》;事业单位填报《非工业行业附表》《检查基础表》《总产值表》《总结分析报告》五院529厂填报《工业行业附表》其它单位填报《非工业行业附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总表》《工业行业附表》《非工业行业附表》五院√√√529厂√√501部√√502所√√503所√√504所√√508所√√510所√√511所√√512所√√513所√√514所√√2010年基数:填报各指标的2010年实际数,如:某单位2010年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8吨标准煤/万元,则对应栏中填“1.8”;上年同期完成值:指上年同期某指标完成值。如:2012年上半年某单位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5吨标煤/万元,2011年上半年该单位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8吨标煤/万元,则1.8吨标煤/万元为上年同期万元增加值能耗指标的完成值。与上年同期比较增减(%):指

期某指标的完成值,相对于上年同期该指标完成值的增减百分比;如:某单位2011年上半年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8吨标煤/万元,

2012年上半年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5吨标煤/万元,则该单位万元增加值能耗2012年比上年同期(2011年)增减(1.5-1.8)/1.8×100%=-16.7,则该栏中填“-16.7”;本年累计完成值:如单位报送第四季度报表,该指标等于1-12月全年完成值。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总表企业名称:航天科技 公司节能减排分类:关注类报告期:季度报指标名称单位合计工业行业非工业行业2010年基数上年同期完成值本年累计完成值与上年同期比较增减(%)2010年基数上年同期本年累计完成值与上年同期比较增减(%)2010年基数上年同期本年累计完成值与上年同期比较增减(%)机械行业(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企业名称:指标单位2010 上年同期

本年累计

与上年同期基数 完成值

完成值

比较增减(%)1.能源消费总量含: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万吨标准煤2.万元工业产值能耗(现价)吨标准煤/万元工业总产值(现价)万元工业行业附表3.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可比价)吨标准煤/万元工业总产值(可比价)万元4.万元增加值能耗(现价)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现价)万元5.万元增加值能耗(可比价)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可比价)万元6.SO2排放量吨7.COD排放量吨8.

排放量吨9.氮氧化物排放量吨10.氨氮排放量吨非工业其他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企业名称:指标单位2010 上年同期

本年累计

与上年同期基数 完成值

完成值

比较增减(%)能源消费总量万元营业收入能耗(现价)万吨标准煤吨标准煤/万元营业收入(现价)万元3.万元营业收入能耗(可比价)吨标准煤/万元非工业行业附表营业收入(可比价)万元4.万元增加值能耗(现价)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现价)万元5.万元增加值能耗(可比价)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可比价)万元6.SO2排放量吨7.COD排放量吨8.

排放量吨9.氮氧化物排放量吨10.氨氮排放量吨8项共性指标3项个性指标能源消费总量化学需氧量综合能源消耗(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排放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工业企业)节能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事业单位)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工业行业附表》和《非工业行业附表》比较报表中主要指标解释能源消费总量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万元营业收入能耗万元增加值能耗可比价节能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氨氮排放量能源消费总量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非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指在指报告期内企业范围内实际消费的(用于生产和非生产过程)各种能源,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成标准煤的总和。指企、事业单位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各种耗能设备、照明、采暖制冷、车辆、炊事等消耗的能源。(1)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直接消费不用于中间加工转换,而是直接投入到各种加热、动力等设备,用于生产和非生产活动的消费。加工转换消费(中间消费)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或车间)生产二次能源产品所消费的能源数量。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作

、动力、原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以及工艺用能、非生产用能。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回收利用能源折标准煤之和+能源损失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中间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工业企业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和其他生产性活动的能源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的能源;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和机电设备和交通

工具等方面的能源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如一些特殊工种劳动保护耗能等生产交通 工具的企业(如汽车制造厂),向成品汽车中添加动力用油,应算作企业的能源消费, 工业生产消费,应作为非工业生产消费和交通 工具消费。由仓库发到车间,但报告期最后一天并未消费,这部分能源应在办理假退料手续后计入库存量,不能以拨代消回收的余热、余气

能源消费量统计拨到外单位,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调出本单位或借给外单位的能源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不包括:能源消费总量包括: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能源:如企业内各种机械与设备、照明、采暖与制冷等消耗

的能源;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以及科学实验等方面的能源;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和机电设备和交通 工具等方面的能源;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其它非生产消费的能源,承包国外工程和消耗国外

能源的不计入该统计范围,国外项目营业收入在总营

业收入中暂不扣除;工程分包的能源消费不计入本企业能源消费,但劳务分包的能源消费应记入本企业的能源消费;设备租赁:企业租赁的机械设备和车辆所消耗的能源应记入本企业的消耗;生活附属设施能源:企业非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不包括:能源消费总量包括: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报告期内工业生产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成的标准煤之和,并扣除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的汇总量。有能源回收利用的企业,在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应扣除这部分回收利用的能源。计算公式如下: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之和-回收利用能源折标准煤之和公式中的“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对外供热、洗煤生产、炼焦生产、石油炼油生产、煤气生产、煤制品加工产出的能源,不包括水电、核电、风电、

能发电产生的电量以及自产自用的热力。(2)综合能源消费量机械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企业名称:指标单位2010年

上年同期

本年累计

与上年同基数

完成值

完成值

期比较增减(%)1.能源消费总量含: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标准煤(又称煤当量):《综合能万吨标准煤耗计算通则》规定,低位发热量等其中:煤炭万吨标准煤于29307KJ(7000kcal)的 ,称焦炭万吨标准煤为1kg标准煤。电力万千瓦时原油吨吨某种能源折标煤量(吨标煤)煤油吨=该种能源实物量(吨)×该柴油吨种能源折标系统(千克标煤/千油吨克)天然气万标准立方米某种能源折标煤系数(千克标热力百万千焦煤/千克)=该种能源平均低位其他能源吨标煤发热量(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标煤)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原煤————焦炭约6800千卡/千克0.9714吨标准煤/吨电力860千卡/千瓦小时1.229吨标准煤/万千瓦小时原油约10000千卡/千克1.4286吨标准煤/吨约10300千卡/千克1.4714吨标准煤/吨煤油约10300千卡/千克1.4714吨标准煤/吨柴油约10200千卡/千克1.4571吨标准煤/吨油约10000千卡/千克1.4286吨标准煤/吨天然气约9300千卡/立方米13.3吨标准煤/万立方米热力——0.0341吨标准煤/百万千焦其他7000千卡/吨标准煤1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煤炭(吨标准煤)+焦炭(吨)

×0.9714+电力(万千瓦时)×1.229+原油(吨)×1.4286+

(吨)×1.4714+煤油(吨)×1.4714+柴油(吨)

×1.4571+ 油(吨)

×1.4286+天然气(万立方米)×13.3+热力(百万千焦)

×0.0341+其他 】/10000单位能耗万元产值能耗万元营业收入能耗万元GDP能耗万元增加值能耗综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煤) 工业总产值(万元)适用范围: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包括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数据取自各企业财务报表。能耗:综合能耗。(3)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适用范围:事业单位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数据应取自各单位财务报表。对应于我公司财务报表,营业收入为总产出。能耗:能源消费总量总产出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 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煤) 营业收入(万元)(4)万元营业收入能耗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煤)/增加值(万元)非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吨标煤/万元)=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增加值(万元)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非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增加值(万元)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和收入法。1.生产法计算公式: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中间投入+应交 ,数据应取自各企业财务报表。2.收入法计算公式:增加值=劳动者

+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数据应取自各企业财务报表。(5)万元增加值能耗(6)可比价机械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企业名称:指标单位

2010年 上年同期

本年累计

与上年同期基数 完成值

完成值

比较增减(%)1.能源消费总量含: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万吨标准煤2.万元工业产值能耗(现价)吨

•为了计算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而采用的某一工业总产值(现价)固定时间的价格。这种用某一固定时间的价3.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可比价)吨

格计算的总产值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工业总产值(可比价)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总量指标对4.万元增加值能耗(现价)吨

比。增加值(现价)本报表制度采用2010年产品价格作为可比5.万元增加值能耗(可比价)价格。增加值(可比价)万元6.SO2排放量吨7.COD排放量吨8.

排放量吨9.氮氧化物排放量吨10.氨氮排放量吨采用价格指数法计算可比价: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报告期工业总产值(现价)/基期下一年度到当年的所有价格指数连乘例如:2013年工业总产值(可比价)=2013年工业总产值(现价)/(2011年价格指数×2012年价格指数×2013年价格指数)价格指数可登陆

企业节能减排网

,工业企业及事业单位均采用

仪器设备制造业的价格指数。(6)可比价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491.0301.0311.076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2321.0501.0381.288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2991.2201.0201.2775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1230.9681.1031.347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1961.2341.1261.0673非金属矿采选业1.0941.0251.0311.1150农副

业1.0111.0011.1331.1565食品制造业1.0151.0111.0261.0816饮料制造业1.0061.0051.0121.0376烟草制品业1.0091.0051.0041.0052纺织业1.0051.0211.0081.0656造纸及纸制品业1.0141.0071.0101.0610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0201.0141.0151.019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851.0041.0381.1271制造业1.0160.9861.0211.0396橡胶制品业1.0451.0471.0331.0500塑料制品业1.0551.0101.0201.029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061.0151.0131.0788金属制品业1.0401.0101.0261.0708通用设备制造业1.0181.0021.0131.0490设备制造业1.0181.0121.0151.0338交通

设备制造业0.9890.9951.0011.015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0321.0741.0371.014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9530.9660.9750.983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9870.9920.9891.003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0391.0251.0431.057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0421.0281.0221.0167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0521.0681.0481.0617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0401.0641.0481.0295二、其他行业行业2005200620072008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081.011.0381.0690农产品价格指数1.0141.0121.1851.1910房地产价格指数(房屋销售)1.0761.0551.0761.0849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1.0181.0131.0511.120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0161.0151.0391.13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81.0151.0481.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的交通和通信价格指数0.990.9990.9910.99例:某单位2013年工业总产值为6000万,问其相对于2010年工业总产值(可比价)为多少?工业总产值(可比价)=6000(现价)/(1.012×1.015×1.0338)=5650.26万元(7)节能量产值(收入)节能量由

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系统计算如果难以计算可不填报。通过技术改造而取得的节能量(累计值),若没有,可不填报。产值(可比价)节能量=(报告期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基期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可比价)单一产品节能量=[报告期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基期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报告期产出的合格产品数量单项技术措施节能量=[某种工艺或设备实施某项技术措施后其产品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某种工艺或设备实施某项技术措施前其产品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某种工艺或设备实施某项技术措施后其产品产量。(7)节能量(8)二氧化硫排放量燃烧过程中的SO2排放量+生产工艺过程中工业企业SO2排放量=的SO2排放量非工业企业非工业企业中有燃煤(油)锅炉的,原则上应填报二氧化硫排放量,非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燃烧过程中的SO2排放量工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SO2排放量也应计算监测数据填报,如果企业尚未安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原则上按

装监测设备,可暂按下列公式测算:(8)二氧化硫排放量2燃烧过程中的SO排放量=原煤消费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指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转化率硫转化为二氧化硫后增重比例脱硫率采用脱硫措施的锅炉按检测数据取值计算,没有脱硫措施的锅炉脱硫率取0一般采用实测值;

不具备条件取得燃煤含硫率数据的,暂按1.2%含硫率计算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COD排放量的测算方法采用实测法,即通过实际测量废水排放量及COD的浓度,计算COD的排放量,没有COD排放的可不填报。COD排放量(吨)=Q1×C1×T1×10-9Q1——单位时间废水排放量,立方米/小时;C1——废水排放时间,小时;T1——COD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COD排放量包含两部分:一是排到外环境;二是排到城市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数据①:排到外环境COD排放量=排到外环境的废水量×企业出厂界COD排放浓度;数据②:排到城市污水

或生活污水设施的COD排放量=排到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设施的废水量×企业出厂界COD排放浓度;数据③:排到城市污水

或生活污水设施的COD排放量=排到城市污水

或生活污水设施的废水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COD排放浓度;填入报表中的COD排放量=数据①+数据②;总结报告中说明的COD排放量=数据①+数据③。(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例:某厂年排放污水5000吨,污水排放口COD浓度300mg/L。该厂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为4000吨,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到市政

,排放口COD浓度为100mg/L,其余废水排到外环境,计算COD排放量?该厂4000吨废水直接排放到市政

,其余废水排到外环境,计算排放量?(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浓度为50mg/L)。(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解:(1)报表中报送数据:处理后的COD排放量=4000吨×100mg/L=400千克排到外环境COD排放量=1000吨×300mg/L=300千克工厂COD排放量=400千克+300千克=700千克(2)报表中报送数据:排到市政

COD排放量=4000吨×300mg/L=1500千克排到外环境COD排放量=1000吨×300mg/L=300千克工厂COD排放量=1500千克+300千克=1800千克总结报告里特别说明的数据:排到市政

COD排放量=4000吨×50mg/L=200千克排到外环境COD排放量=1000吨×300mg/L=300千克工厂COD排放量=200千克+300千克=500千克(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排放量减排

有两个途径: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国家发改委规定

排放系数为0.67t碳/吨标煤)序号节约量相当于节约标煤减排(kg)减排碳(kg)11度电0.9970.2722标煤/2.4930.683原煤1.7810.4864/2.30.6275柴油/2.630.7176/3.150.867柴油/3.060.83要求:在总结分析报告中明确介绍数据统计方法,数据统计方法一经确定,不允许改变。氮氧化物是指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作为空气污染物的氮氧化物(NOX)通常指NO和NO2。NOX排放大部分来自化石

的燃烧,如汽车、飞机、内

、工业窑炉的燃烧过程;也来自生产、使用硝酸的过程,如氮肥厂、有机

厂、有色及黑色金属冶炼厂等。NOX的产生机理较为复杂,与燃烧温度、炉内烟气温度及氧浓度、中氮组分转换率等因素有关,锅炉废气中的NOX排放量很难通过理论核算,一般通过实测烟气量和烟气中NOX浓度来计算。(11)氮氧化物排放量如果企业尚未安装监测设备,可由报告期内锅炉的煤炭消耗量乘以吨煤排污系数,计算NOX排放量。Enox=M×Ef×10-3Enox——报告期氮氧化物排放量,吨;

M——报告期煤炭消耗量,吨;Ef——氮氧化物排污系数,千克/吨煤。氮氧化物排污系数可参照《工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中的产排污数取值。如果实测浓度与排污系数折算浓度相差较大时,依据浓度比调整排污系数。(11)氮氧化物排放量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雨水径流以及农用化肥的流失,以及化工,冶金、石油化工、油漆颜料、煤气、炼焦等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的测算方法可以采用实测法,通过实际测量废水排放量和氨氮排放浓度,计算氨氮排放量,没有氨氮排放的可不填报。(12)氨氮排放量例如:航天五院514所没有氨氮排放量,氨氮排放量可不填报氨氮排放量(吨)=Q2×C2×T2×10-9式中:Q2

——单位时间废水排放量,立方米/小时;C2

——废水排放时间,小时;T2——氨氮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其中,对于氨氮排放浓度,如果报告期内产品结构无大变化,可采用多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如果报告期内产品结构有很大调整或生产工艺、处理工艺有所改变,则应取不同情况下的测定值计算后进行累加。统计方法同COD。(12)氨氮排放量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情况节能量万元增加值能耗污染物排放量等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节能减排工作采取的改进措施及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措施及下一步工作重点总结分析报告应包括3.2公司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1、统计范围及报送时间2、报表构成及表式3、报表中新增指标解释统计范围五院机关501部502所503所504所508所510所511所512所513所514所515所518所529厂恒星精密机电公司恒星实业公司神舟生物红外中国山东华宇星达公司东方红生物技术兰州泓瑞机电兰州华宇科亚材料公司航立联公司+工业总产值3000万以上的所有独 人单位原统计范围报送时间及要求

公司对五院要求:在每月10日前上报上月数据;要求上报数据 审核报送内容参考折标系数

基期数据(年)上年同期

本年累计采用折标系数指标名称1.能源消耗总量单位吨标准煤综合能源消耗2.原煤(合计)吨标准煤吨科研生产消耗非科研生产吨吨3.焦炭(合计)科研生产消耗吨吨非科研生产4.电力(合计)吨万千瓦时科研生产消耗非科研生产万千瓦时万千瓦时5.原油(合计)科研生产消耗吨吨非科研生产6.

(合计)吨吨科研生产消耗吨吨非科研生产7.煤油(合计)吨吨科研生产消耗非科研生产吨吨8.柴油(合计)科研生产消耗非科研生产吨吨能源消耗总量=原煤*折标系数+焦炭*折标系数+电力*折标系数+原油*折标系数+*折标系数+煤油*折标系数+柴油*折标系数+油*折标系数+天然气*折标系数+热力*折标系数+其他能源综合能源消耗=原煤(科研生产消耗)*折标系数+焦炭(科研生产消耗)*折标系数+电力(科研生产消耗)*折标系数+原油(科研生产消耗)*折标系数+

(科研生产消耗)*折标系数+煤油(科研生产消耗)*折标系数+柴油(科研生产消耗)*折标系数+ 油(科研生产消耗)*折标系数+天然气(科研生产消耗)*折标系数+热力(科研生产消耗)*折标系数+其他能源(科研生产消耗)单位名称单位名称折标系数院合计院机关部所厂原煤能源消耗合计0.714729230原煤科研生产消费29230原煤非科研生产消费原煤采用折标系数0.71470.71470.71470.71470.8663热力科研生产消费0.03418192.886480.2571015.64251785.4热力非科研生产消费热力采用折标系数0.03410.03410.03410.03410.0341电力能源消耗合计1.22993.20112627.582282电力科研生产消费93.20112627.582282电力非科研生产消费电力采用折标系数1.2291.2291.2291.2291.229能源消费合计394406332337165能源消费科研生产消费394406332337165能源消费非科研生产消费综合能源消费综合能源消费394406332337165增加值(能源)增加值(能源)229762217917893工业增加值(能源)工业增加值(能源)33571校对区域能源消费合计393.92406.303323.0037164.91其 研生产393.92406.303323.0037164.91非科研生产0.000.000.000.00综合能源消耗393.92406.303323.0037164.919.

油(合计)吨

1.4286科研生产消耗吨非科研生产吨10.天然气(合计)万标准立方米11—13.3科研生产消耗万标准立方米非科研生产万标准立方米11.热力(合计)百万千焦0.0341科研生产消耗百万千焦非科研生产百万千焦12.其他 (合计)吨标准煤1科研生产消耗吨标准煤非科研生产吨标准煤13.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现价)吨标准煤/万元工业总产值(现价)万元14.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现价)吨标准煤/万元营业收入(现价)万元15.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现价)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现价)万元16.SO2排放量17.COD排放量18.

排放新增指标19.氮氧化物排放20.氨氮排放量吨21.新鲜水用量吨22.废水排放量吨23

废水处理量吨单位报告期内用新鲜水量,即直接取“自来水”、“水”、“地表水”及其他外购水及水产品的数量,不包括企新鲜水用量业 的重复利用。废水排放量报告期内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废水排放量内)。废水处理总量报告期内各种水处理设施实际处理的工业废水量,包括处理后外排和处理后回用的工业废水量和虽经处理但未达到国家或 的废水量。如车间和厂排放口均有治理设施,并对同一废水分级处理时,不应重复计算工业废水处理量。冷却水与被冷介质之间由热交换器或设备隔开的报送内容卡节能减排月度表头样式指标名称单位参考折标系数基期数据上年同期本年累计上期累计采用折标系数必填项上年同期累计值基期全年值本年同期累计值本年上月累计值不要填错月报系统具有功能上报速度快自动汇总修改记录查询审核情况查询历史数据查询核查报错功能配表功能快报系统12月中旬试运行1工作概述23统计报表4注意事项主要内容4.14.24.34.44.5报表报送时间要求报表报送方式总结分析报告报送要求常见问题示例下一步报送工作要求企业节能减排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报送要求按季度报送统计监测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统计范围与原来保持一致;各 、公司须在每季度首月10日前上报上一季度报表和分析报告至公司。快报系统报送要求人的单位;按月度报送统计监测报表;上报单位为原统计范围单位和新增工业总产值3000万以上的独各 、公司须在每月10日前上报上月报表至 公司。单位应采 面材料和网上同 送统计监测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 报送的材料需要主管数据必须一致,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报送材料中的数据和网络系统报送材料为一式两份。各单位对主要指标增减幅度超过10%或发生并购、重组等影响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重大事项,要及

送相关说明。月报暂时使用excel电子表格,院级汇总上报形式。综合统计口快报系统正常运行后由各单位网上报送。总结应于统计监测报表一起准

送;总结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组织管理、统计监测和考核奖惩体系建设情况;季度节能量、万元增加值能耗、污染物排放量等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节能减排工作采取的改进措施及取得的成果;措施及下一步工作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点(3)总结分析报告要求内容全面,对主要指标的数据变化原因分析透彻。例如:某厂COD和氨氮排放量不降反升情况,原因分析应如下:我单位属于总体设计单位,2011年全年用水量3652吨,无工业废水,均为生活用水。相比于2010年3500吨增长152吨,同比增长4.35%。2011年我所在职员工同比增长了23.13%,是导致COD及氨氮排放量上升的主要原因。(1)不能更改季度报的统计范围和数据计算方法五院机关501部502所503所504所508所510所511所512所513所514所515所518所529厂502所红外公司公司例如502部(2)不能更改报表表格样式煤炭0.7147吨标煤0电力1.229万千瓦时350.6643430.966425原油1.4286吨01.4714吨42.27762.2063778煤油1.4714吨0柴油1.4571吨0油1.4286吨0天然气12.14万标准立方米7.874395.594002其他能源1吨标煤588.766805增加值4188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01405775例如检查基础表中已嵌入公式,自行更改导致数据填报错误(3)所有的指标必须填写完整单位名称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千克)年年年年10年上半年2010年X院14232614227312601512678454911127181工业企业12355010943010185010035752894101899XX厂804328044273907745044085576342XX厂25878192002276219214963619136事业单位18777328432416626426201725283XX所395861718795135318XX所288113942270XX所966935867854820XX所15022870208628715741685XX所4315311316411862011063XX所318211686658770XX部797431138413721500XX所151693472411341056XX所810318312111971397714500X院机关186815841300(4)填报时注意各指标单位;机械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企业名称:指标单位2010年基数上年同期完成值本年累计完成值与上年同期比较增减(%)1.能源消费总量含: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2830312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万吨标准煤焦炭万吨标准煤电力万千瓦时原油吨吨煤油吨柴油吨油吨天然气万标准立方米热力百万千焦其他能源吨标煤单位错误,造成数量级差别,影响大(5)不能变更2010年基数机械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企业名称:指标单位2010年基数上年同期完成值本年累计完成值与上年同期比较增减(%)1.能源消费总量含: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2830312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万吨标准煤焦炭万吨标准煤电力万千瓦时原油吨吨煤油吨柴油吨油吨天然气万标准立方米热力百万千焦其他能源吨标煤(6)不能变更上年同期完成值。机械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汇总表企业名称:指标单位2010年基数上年同期完成值本年累计完成值与上年同期比较增减(%)1.能源消费总量含: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2830312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万吨标准煤焦炭万吨标准煤电力万千瓦时原油吨吨煤油吨柴油吨油吨天然气万标准立方米热力百万千焦其他能源吨标煤(7)对变化幅度超过10%的数据,应进行

说明序号单位名称二氧化硫排放量(千克)年年年年09年2010年上半年2010年X院14263018037998990工业企业591756937069780278923320722134354601XX厂2XX厂5738057380618602773032087XX厂17951199079208700事业单位834551110091205801267565756641592635304XX所5XX所17952409288026692592259223006XX所550044005700570010854XX所对变化原因的解释要详实、合理,由院级单位汇总上报至

公司(8)指标逻辑关系不清例如:某单位能源消费总量≠各类能源消费量合计2010年2011年2012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