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怀念之情_第1页
往事怀念之情_第2页
往事怀念之情_第3页
往事怀念之情_第4页
往事怀念之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往事怀念之情往事追念之情3篇

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命周期只有一个夏季,它在地面匍匐,不攀藤,最旺盛时也长不到一尺的高度,春夏间盛开,入秋后逐渐式微,来年不会重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往事追念之情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往事追念之情一

父母亲辞世后,老屋终究闲置下来。夜深人静之时,我往往想起老屋,想起老屋中的人和事。

一个冬阳绚烂的午后,我去老屋进行了一番打理。开启那张布满灰尘的紫檀木的抽屉桌,在桌洞内里的一角,赫然发现一副浅黄色的、灰迹斑斑的皮手套,刹那间唤醒了45年前的往事

那年的春天,父亲早已因公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母亲因终日操劳过度,也不幸患上了乳腺肿瘤,家庭的上空掩盖着一片阴霾。其时,我刚满11岁,还在读小学三年级,家庭经济状况日益窘困。

窘境中终究迎来一线希望。其时,在驻青(岛)的舅姥爷的催促以及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母亲去了青岛的医院进行治疗。所幸的是,母亲的病是良性的,经精心疗救之后得以康复。母亲返回家时,舅姥娘送给母亲一副黄色的皮手套,说是在乡村劳作较多,或许能用得上。

父亲病后,相当于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倾倒。家中维持生计的重担,毫无疑义地落在了母亲柔弱的肩上。大病初愈的母亲,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疗养与补养,相反,操持家务的负担愈加沉重。

特别是,每到隆冬或初春时节,家里柴草往往匮乏到了极限。柴草,这可是烧火做饭必备的,丝毫马虎不得。于是,这一期间,便是母亲频频外出打柴草的主要时段。

那个年代,我所旅居的乡村,柴草普遍紧缺,周遭附近的沟沟壑壑、池塘河畔乃至田野中,柴草早就被拾个净光,要打到柴草着实不易。

人在困难面前,总会想法设法地去解决。在村子东南部,有一个很陡峭的悬崖,悬崖上常年生长着一些野山枣树。每到盛夏或晚秋,那浓浓的绿像是一片海洋,悬挂于枝头的红彤彤的野山枣,也委实是大自然的一道胜景。冬日降临,叶落枣衰,野山枣树就袒露于悬崖上,成为生活困难时期人们打柴的主要对象之一。

野山枣树的根系特别发达,在硬土层中曲里拐弯地穿来穿去,枝条上却布满了荆棘,很细很尖,像是一根根修补衣服用的针似的,所以要采集到这样的烧柴是极为艰苦的一件事儿。

在母亲的意念中,为了生存之大计,困难再大也要挑战,于是,皮手套便派上了用场,并发挥到了极致。

一个寒冬的周日里,我陪伴母亲去悬崖边打柴,方才知道打柴之艰险多难。母亲先是绕道悬崖之上,将一根粗绳子拴在树墩上,然后将绳子顺势放到悬崖之下,再绕回原地。母亲将绳子捆绑在自己的腰部,腰间还插着镰刀和䦆头,然后带上皮手套,两手握紧绳子,两脚蹬着悬崖,仰着身子,往悬崖上方一步步攀登,待选好打柴的地点,找到适合的落脚点后,便停了下来。母亲用镰刀将野山枣树猛砍一番,由于皮手套是很好的安全防护用具,所以尽管用力地砍伐,不一会儿,悬崖之下就堆积起大量野山枣树枝。这时,母亲就抹一把脸上的汗水,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幸福地笑。

夕阳即将下山时,采集的野山枣树已经数量很大了,母亲就退下悬崖来,整理好绳子,准备装车。由于野山枣树满是荆棘,我几乎没法下手,所以母亲一再交代,不要用手去碰,怕我受到刺扎伤害。所以,装车也是由母亲一人操作,这也都是皮手套发挥的巨大作用。

回家的路上,母亲推着小推车,我在前面用绳子牵引着,以减轻母亲的劳累之苦。一路上,我摩挲着母亲的皮手套,心里暖暖的,小小皮手套竟然有如此大的好处,确实令我无限感动。

回到家后,野山枣树因经过风吹日晒,不吃力就可用刀剁成小块儿,作为当天烧柴之用,这其中,也离不开皮手套。在老屋的街门外,放置着一个圆形的木墩,母亲带着皮手套,一手持刀,一手拿着一棵棵野山枣树,碰碰啪啪地剁起来,不几天的功夫,便全部化作了易烧柴禾。母亲说,这一切也都离不开皮手套。

在母亲与皮手套相伴的岁月里,锅灶内的火光映亮了我的求学路。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圆了父母亲,也圆了自己的一个梦。那副皮手套却像一件宝物似的,成为我们这个家庭的珍藏物之一。

时光荏苒,时代变迁。现在物质生活日益丰盈起来,皮手套已成为历史的过往。近几年来,年迈体衰多病的父母亲,也都相继道别了他们无限留恋着的世界,我深知,这是无法挽回的人生缺憾,而惟有这副皮手套化作了思念父母亲的最好载体。

往事追念之情二

小时候我是在莫岗长大的,确凿地说我是姥姥姥爷带大的,因此,我能记得莫岗的一草一木,我甚至记得哪家门前有一个大秋千,哪家的屋檐下燕子筑了几个巢穴,哪家的狗会追着我汪汪大叫。村里人每每看到我,总会说,老客你又来了,是啊,我是莫岗的老客,莫岗的常客。可是老客已经有十几年没再去莫岗,姥姥姥爷在一年内相继离世,莫岗离我也越来越遥远。可是我和姥爷一起奔跑在挑水的路上的情景却时常在我的梦中萦绕。

记忆中的莫岗三面环水,东南北三方都有大堰塘。可是吃水却异常艰苦,总是要到离家三四里地的堰边去挑水,这里有一口自然形成的水坑,人们叫它龙坑。相传很久以前龙在这里呼风唤雨,保佑这一方风调雨顺,这只是村里老辈人留下的传闻而已。但龙坑确实很奇妙,坑里的水冬暖夏凉,一年四季不枯竭,确实服务了一乡村民。即使遇上干旱年,坑里的水也会汩汩向外冒。小时候就爱跟着姥爷去龙坑挑水,担水时先要从村子北头走到村子南头,挑水时总会遇到一些大爷大娘,叔叔婶婶,他们会往我手里塞东西,解解我的小馋虫。那时候的物质相对贫乏,时令的蔬果足以让我开心好几天,我嚼着顶花带刺的小黄瓜心里美滋滋的,还有酸甜可口的西红柿,它们都在路上与我相遇。特别嘴馋村子南头李奶奶家的大柿子,每次路过那里总要盯着那棵大柿子树,那一个个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它们对我眨巴着眼睛,我就渴望着它快一点熟透。李奶奶总是和蔼地拍着我的头,喃喃道:"大柿子快快熟,这样我们的小丫头就可以快快尝个鲜。

姥爷挑着一担水,箭步如飞地走着,小小的我在后面踉踉跄跄地跑着。不停地在后面嗷嗷大叫着,姥爷你等等我,姥爷走慢一点,姥爷我赶不上你。一路上,留下不少人担水洒落的水印子,也留下我一路的欢声笑语、叫叫嚷嚷。姥爷挑水从来都不会把水洒出桶外,姥爷是一个凡事力求完美的人,做什么事都力求做到最好,他是村里的"老模,割麦、插秧都是村里的一把好手,无人可逾越。姥爷挑水也不例外,村里人从坑边挑水回到村里大多只剩大半桶水。而姥爷却能挑回满满的两桶水。姥爷桶里的水波就像一群淘气的孩子,它们的步调与姥爷是那样默契协调,姥爷的身子向前倾斜时,桶里的水波也向前倾斜,貌似要荡出桶面,当姥爷身子直立起来,它们立马又宁静下来。就这样来来回回,四担水才能把姥姥灶户(厨房)里的大水缸给装满。

挑水时最难的地方就是要穿过那条窄窄的田埂子,埂子两边都是稻田,挑水的人总是有序地等着,装满自己的水桶。好多人过了田埂,桶里的水都会荡掉些,因此挑水走田埂的时候要保持平衡,要特别提防,否则走过这条窄窄的田埂水就荡得只剩大半桶了。每次过田埂,我都走得提防翼翼,由于有一次我不提防一头栽到稻田里,浑身湿透了,姥姥说幸亏是夏天,否则小丫头可要冻坏了。长大后我的平衡性极好,这大约也要归功于那段跟着姥爷挑水的平凡岁月。

晚上,躺在院中的竹床上数星星,只听到蚵蚂在那里乐此不疲地唱着曲子,听着姥姥讲着古老的故事。我在心里悄悄地想着母亲,盼着着早些时候能把我接回家。两天不到,姥爷又得去担水,记忆中我就跟着姥爷在那条道上来来回回地跑着。

我读大学的时候,偶尔也会去姥姥姥爷家,姥爷的背驮了,弯弯的。做事已不如从前,连手也颤抖了,姥爷是真的老了,水也不再挑了。小舅请了钻井的人在院中钻了一口深井,井水倒也清澈,姥爷总说这井水不够甘甜,他时常坐在井边发愣。

再后来听人说莫岗也要装自来水了,可是一直到姥姥姥爷去世,自来水还是没装起来。

一年后,自来水终究装上了,可是姥姥姥爷也走了整整一年。农人吃水便利了,可在我心底永远追念那荡悠悠的挑水情。

往事追念之情三

牵牛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命周期只有一个夏季,它在地面匍匐,不攀藤,最旺盛时也长不到一尺的高度,春夏间盛开,入秋后逐渐式微,来年不会重生。

多年前,有朋友送来一株奄奄一息的牵牛花幼苗。我顺手把它种在门前的矮篱下。想不到没几天它就活了过来,径自往太阳的方向伸展,长出花蕾,还迅速沿着围栏的木格子往上爬,越攀越高。

等到我出门远游回来,牵牛花已经占领了整片三尺高的篱笆,一朵朵蓝紫色的小喇叭,日出而开,日落而息,虽然每朵花的生命只有一轮日照,但是每天都有排着队的苞蕾绽放出来,前仆后继地更迭。这位不速之客,显然不知道有春秋节气,一年到头都不愿休眠。

在我童年的乡下,牵牛花是平凡卑微的野花;在城里,它是我久违的故人,是我抚养的家花。可能是由于我们曾经在卑微平凡的乡下成长,在潜意识里,对卑微平凡的事物,都有一份怜惜,甚至敬意吧!

不过门前那片顽强又任性的牵牛花,三年前社区管理员说我家的野蔓藤长得太不可整理了,有碍观瞻,必需清除。

三年过去了,我以为我的牵牛花缘已尽。今天回家时,眼角突然瞄到一朵小小的紫花,偷偷地从一簇纯净的茉莉花里探出头来。

鸡屎果

鸡屎果对比高雅的叫法是番石榴,或叫芭乐。小时候住在乡下,村里的人都叫它鸡屎果。虽然这是个不雅的称谓,但我喜欢这名字的土气,所以一辈子没改口。

十多年前来到城市,住进这栋房子不久,有朋友送来一棵树苗,说是番石榴。那时后院的花草树木都已经各就各位,安插不下这个迟来的不速之客,我就把它种在门前矮篱内的一个角落里。

可能它知道自己不是园艺计划的一部分,所以长得特别努力,只靠邻居自动浇水器洒过头的一点余沫,就在几个月里长得亭亭玉立。三年后,它竟然开了小小的白花,结出果来,果皮圆滑,果肉白洁,味道独特,几乎是我幼时的鸡屎果的翻版。是怎样的机缘巧合,把我童年老家的鸡屎果,带到我中年后城市的家门前?

鸡屎果曾经给我的童年赚过一些零用钱。那时老爸在村外租了一小片农地种菜,菜园边上有一排老鸡屎果树,大哥和我常在星期假日到菜田里帮忙拔除杂草,工作完毕就顺便采一箩鸡屎果回来,在村里沿门兜卖,每次都能赚几块钱零用钱。

鸡屎果树是我幼年岁月里的一个标志,如今城里这棵似曾相识的老相好,在有热风吹过的阳光天,它会静静地帮我拼凑一些已经零散模糊的儿时场景,它是我的乡愁树,是一条时光隧道,直通我那已经不复存在的童年乡间。

不过门前有一棵多产的庞然大树也是挺头痛的。每年秋天后的三四个月里,拳头大的果实相继由绿转黄,不下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