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试卷期末复习卷_第1页
高二历史试卷期末复习卷_第2页
高二历史试卷期末复习卷_第3页
高二历史试卷期末复习卷_第4页
高二历史试卷期末复习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座位号高二历史试卷(期末复习)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思想家强调“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2.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3.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是指A.自然天体运行规律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的理论4.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指的是A.程颢 B.程颐C.朱熹 D.王阳明5.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一观点应是A.水是万物的本原B.人是万物的尺度C.美德即知识D.感觉即知识6.我们常说“多行善事”、“与人为善”、“真善美”,但如何才能达到“善”呢!古希腊有位大哲学家认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这位大哲学家应是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7.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有的“贤哲”做统治者,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持这一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A.墨子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8.欧洲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天主教神学严重束缚人们思想B.较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有杰出的文化遗产9.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已我来说就足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B.反对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的权威10.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宣传新的思想。其中薄伽丘的代表作是 A.《神曲》 B.《十日谈》 C.《哈姆雷特》 D.《歌集》11.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认为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这A.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统一的实现C.彻底摧毁了基督教会的势力D.开创了启蒙运动的时代12.关于《诗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C.分风、雅、颂三部分D.浪漫主义手法影响深远13.汉字源远流长,下列字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14.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A.《清明上河图》B.《鹳鱼石斧图》C.《墨梅图》D.《步辇图》15.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16.《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三百年多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最早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李四光的地质力学17.“他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列宁)。材料中的“他”是指A.达尔文B.哈维C.牛顿D.爱因斯坦18.1819年,瓦特逝世,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功率计算单位定为“瓦特”(Watt)。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A.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突破了生产发展的动力“瓶颈”B.瓦特较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瓦特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D.瓦特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源革命19.1983年9月,美国洛杉矶警方逮捕了两个青少年,一位是优秀的大学生一个是出众的高中生。他们向美国的大型计算机网挑战,甚至侵入了国防网络,他们是作为第一批利用计算机犯罪的人。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网络是一把双刃剑B、美国的系统防护落后C、互联网弊大于利D、美国的教育成功,学生素质很高20.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是A.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B.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1.邓小平理论除了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外,还创造性的提出了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当钱学森在美国得知祖国于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时,他的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于是他向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明,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金布尔听后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还大声喊道:“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下列选项最能反映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的是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C.太空中的“神舟五号”飞船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23.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24.“这部小说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这部小说是A.《红与黑》B.《悲惨世界》C.《战争与和平》D.《人间喜剧》25.某校将举行纪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画展,要求学生到网上搜索选取一幅控诉法西斯罪行的现代主义名画。你认为下面哪一幅最合适ABCD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17分,27题18分,28题(理)15分,28题(文)15分,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26.(17分)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英国科学家)材料二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三“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这三种东西”分别是指什么?(3分)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的理解。(6分)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火药和火药武器的采用摧毁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战胜了封建贵族;指南针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每点2分共6分)(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4分)实用性、继承性、先进性(4)请结合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体制、经济、文化政策等角度解答材料三中的“约瑟夫难题”(4分)政治:中国长期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很强的封闭性、落后性,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丧失了内在动力。思想文化上:儒家文化重伦理道德,轻自然科学,不重实际的观测和精密的分析,束缚了科学的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大大推动科学技术。(经验和逻辑,以经验为基础,实验为手段,逻辑为方法揭示自然规律)每个方面1分。座位号高二历史答题卷(2011.1)座位号题次1—25262728总分得分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得分答案二、非选择题(26题17分,27题18分,28题(理)15分,28题(文)15分,共50分。)26.(17分)答:(1)(2)(3)(4)27.(18分)17-18世纪,东西方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些列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在《原君》中,他宣称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而顾炎武则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反对苛捐杂税,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他认为封建社会的根本弊端在于郡县制度,而郡县制度的根本弊端在于君主一人专权在上,纠治君主专权的弊端,必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此外,他还提倡“博学于文”的为学宗旨,强调读书与考察相结合,这个方法的提出和运用,开创了清初实学的新风。——《古代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最理想的政治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孟德斯鸠则指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如果司法权与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保持平衡。而另一个思想家卢梭则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世界近代史》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起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限制君权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们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政治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中西思想之比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黄宗羲、顾炎武在政治、经济和学术上是怎样构建富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的?(4分)答: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保障人民权利,提倡民主。2分经济上重视商业发展。1分学术上,博学于文,读书与考察相结合。1分(2)材料二反映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什么政治主张?(3分)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些设想有何具体实践?请举例说明。(2分)答: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3分)实践:法国根据179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2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欧洲的启蒙运动?(5分)答: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也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设想带有阶级的局限性(5分)(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18世纪中西方思想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答:原因: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方案。2分西方自然科学取得进展,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很大发展,西方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28.(15分)(理科必做)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四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五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1分)答:师夷长技以制夷(2)材料二言论反映了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1分)他们的主张和实践活动对历史进程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1分)答:洋务派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材料三中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1分)为此开展了什么重大实践活动?(1分)这一实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2分)改革政治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启蒙,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4)材料四中“我们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这一指导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2分)答:三民主义知道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5)材料五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1分)以这“两位先生”为旗号的社会思潮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2分)答:民主和科学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2分)答:遵循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28、(15分)(文科必做)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二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即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土地。——《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