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中山市文化馆)公开招考1名事业单位人员24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卷_第1页
2022年11月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中山市文化馆)公开招考1名事业单位人员24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卷_第2页
2022年11月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中山市文化馆)公开招考1名事业单位人员24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卷_第3页
2022年11月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中山市文化馆)公开招考1名事业单位人员24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卷_第4页
2022年11月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中山市文化馆)公开招考1名事业单位人员24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米宝宝科技2022年11月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中山市文化馆)公开招考1名事业单位人员24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题目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综合能力拔高-押题卷(共100题)1.清明节是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融合而成的重大节日,其习俗活动丰富多彩,有祭奠与嬉游两类。该节日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到现代社会仍然很受重视,其节俗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形式与内涵上均有所调整与革新。

如果上述文字是一篇文章的摘要,那该文的关键词最有可能是(

)。

A.清明节节日由来社会功能节俗变迁

B.清明节节气由来当代功能形式变迁

C.清明节节俗由来功能演变历史革新

D.清明节习俗由来独特功能内涵变迁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引出“清明节”这一话题,并指出该节日是由“节气、寒食节、上巳节”融合而成,即为“节日由来”,随后指出该节日历史悠久,社会功能独特,到现代社会仍旧受重视,且该节日的节俗形式与内涵都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改变,故文段尾句提到两个核心内容,即清明节的“社会功能”与“节俗变迁”,对应A项。

B项,“节气”表述错误,节气只对应“清明”这一个节气,不等于节日,表述片面且偷换概念,“当代功能”及“形式变迁”表述片面,排除;

C项,“功能演变”文段未提及,文段强调其社会功能到现在依然受重视,并没有表示功能在演变,且“历史革新”只对应“革新”表述片面,排除;

D项,文段开头仅介绍了“习俗”种类,“习俗由来”并未提及,无中生有,“独特功能”表述不明,“内涵”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清明节的起源于演变》2.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根据法律规定,在离异家庭中,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

)为止。

A.生活自理

B.满18周岁

C.能独立生活

D.大学毕业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婚姻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五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因此,选择C选项。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七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3.(2016山东济南)从所给的四个选项,选出最合适的一项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

A.A

B.B

C.C

D.D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图形

图形元素组成相同,考虑黑块的位置变化,题干中的黑块呈现辐聚辐散的规律,考虑黑块的平移变化,第一列的黑块每次向上移动一格,因为平移路径不明确,无法确定黑块下一步移动到哪,所以接着看第二列,第二列黑块每次向下移动一格,并且是反弹走的路径,所以应该选择第二列第一个方框有黑色的选项,同样的道理,第三列是向上移动一格,第四列向下移动一格。

第二步:分析选项

A项,黑块位置不符合,不符合题干规律。

B项,黑块位置不符合,不符合题干规律。

C项,黑块位置不符合,不符合题干规律。

D项,黑块位置符合,符合题干规律。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D。4.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应聘而去迎合招聘方的价值观,认为颜值最重要,能力次之。如果招聘方缺乏对应聘者的能力考究,颜值高确实容易取得优势,但颜值不是在应聘竞争中胜出的绝对因素。应聘者最核心的竞争优势还是包含业务能力、情商、素养等内在的综合素质。过分的在意形象,会让应聘者走到一个极端,只怕会适得其反。就此而言,迷恋个人包装,可能会给招聘企业带来短暂的好感,但长此以往,是无法给自己增加竞争的砝码的。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A.应聘中颜值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B.应聘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内在综合素质

C.外在的自我包装只能带来短时利益

D.不宜为应聘过度自我包装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提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参加应聘颜值很重要。第二、三句对这种现象进行批判,认为应聘者最核心的竞争优势还是内在的综合素质。最后一句话总结,迷恋个人包装是无法给自己增加竞争的砝码的。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是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和B项:出现在文段主旨句之前,非重点。C项:对应最后一句话“但”之前,非重点。

5.实验调查发现,认同自己有网瘾的同学,上网时间显著高于否认有网瘾的同学,他们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3.3小时,比后者多5.4小时。研究者据此认为,一旦认为自己有网瘾,上网时间会更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观点?

A.不认为自己有网瘾的对上网更有自制力

B.一周上网10小时以上的才会认为自己有网瘾

C.认为自己有网瘾的学习时间明显变少

D.家长对有网瘾的同学很难管得住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能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一旦认为自己有网瘾,上网时间会更长。

论据:认同自己有网瘾的同学,上网时间显著高于否认有网瘾的同学,他们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3.3小时,比后者多5.4小时。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不认为自己有网瘾的对上网更有自制力,说明不认为自己有网瘾的上网时间相对更短,具有加强作用。

B项:因果倒置。该项表明因为上网时间长,所以承认自己有网瘾,颠倒了论点中的因果关系,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网瘾和学习时间的关系,论点说的是一旦认为自己有网瘾,上网时间是否会更长,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家长对有网瘾同学的管束,论点说的是一旦认为自己有网瘾,上网时间是否会更长,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6.20年前,关于中东地区的高级别外交会议没有美国的参与和领导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土耳其、俄罗斯和伊朗在没有华盛顿的情况下展开磋商,而叙利亚反对派前往莫斯科去讨论国家的未来。俄罗斯也加强了与埃及、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的联系。

上面这段话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在中东问题上,俄罗斯基本上取代了美国处理中东事务

B.美国对中东控制力和影响力明显下降

C.中东开始由美国单一主导走向多极化主导

D.中东的未来掌握在美国或俄罗斯等大国的手里,自己无法主宰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将“20年前”和“如今”不同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即20年前中东地区高级别外交会议必须得有美国的参与和领导,而如今没有美国的情况下,土耳其、俄罗斯和伊朗之间、叙利亚反对派与俄罗斯之间、俄罗斯与埃及、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都加强了外交联系,这表明美国对这些国家的控制能力大不如前,影响力在下降。整个文段围绕“美国”谈论,概括重点即“美国对这些国家的控制能力大不如前,影响力在下降”。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作者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首句指出20年前美国在中东影响力很大,第二句“如今”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中东各国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开展磋商,叙利亚反对派去俄罗斯参会,并且俄罗斯与各国的联系也在加强。文段通过对比体现出俄罗斯在中东的作用上升,而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大不如先前,对应B项。

A项,“俄罗斯基本取代美国”表述绝对,文段仅体现出俄罗斯在中东的作用上升,排除;

C项,“多极化主导”无中生有,排除;

D项,谈论中东未来无法自主而受制于美国俄罗斯,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出处】《西班牙专家:淡出中东凸显美影响力弱化》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理清文段的行文脉络。文段由“20年前”与“如今”的对比,说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控制力与影响力下降,正确答案应与此相符。文段首句指出,20年前,没有美国参与关于中东地区的高级别外交会议不可想象;然后以“如今”引出,当下多数关于中东地区的会议已没有美国的参与。文段通过对比“20年前”与“如今”,说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已大不如前,B项表述与此相符。A项“俄罗斯基本上取代了”无中生有。C项的“单一主导走向多极化主导”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文段主要说明的是美国对此地区的控制力下降,且“多极化主导”无中生有。D项“未来掌握在……”无中生有。故本题选B。7.众所周知,微波炉辐射具有某种杀伤力。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研究人员就发现雷达发射的微波达到某种频率后,会使近处的人感到皮肤发热。使用这种微波能量可制造非致命性武器。但这样的微波,既使人感到疼痛,又不造成伤害,这是研究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这一问题在研制其他微波装置时几乎不会碰到,例如微波炉的微波可深入食物的内部,几秒钟就令其细胞分解。

上述文字旨在说明:

A.微波炉的微波可以分解食物的细胞

B.研究非致命性微波武器面临的问题

C.研究微波装置不涉及对人体的伤害

D.微波辐射具有一定程度的杀伤力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篇提到微波辐射具有杀伤力,且提到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可以造成非致命性的武器。随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引出主旨句,提到怎样能够让其既能让人感到疼痛还能让人不受到伤害,这是研究人员主要面临的问题。后文通过举微波炉的例子进行解释。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研究非致命性微波武器面临的问题”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微波炉的微波可分解食物”与文段重点无关。C项:原文中是“研制其他微波装置时几乎不会碰到”而不是所有装置,且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构成伤害,不然也不能称之为武器,属于偷换概念。D项:“微波辐射具有一定程度杀伤力”转折之前的部分,偏离重点。

8.对监察委员会的监督方式不包括:

A.人大监督

B.政府监督

C.社会监督

D.内部监督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监察法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政府监督一般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管理。由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全社会的监视、督促和管理。监察委员会从我国政府系统中分离出来,属于我国的监察机关,不属于行政机关,故不受政府的监督。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根据《监察法》第八条,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根据《监察法》第九条,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所以对监察委员会的监督方式包括人大监督。A项与题意不符,因此不当选。

C项:社会监督,是指社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以法律和社会及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对社会的一切行为进行监督,主要有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两种社会监督的行为主体,其监督具有广泛性。C项与题意不符,因此不当选。

D项:根据《监察法》第九条,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所以对监察委员会的监督方式包括内部监督。D项与题意不符,因此不当选。

9.本地杂草野花由于经历了千百年的自然

,对当地气候和土质都有极好的适应性,根本不需要过多额外的养护。而且,与属于外来物种的人工草坪相比,本地杂草野花还有一个

就是生态安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洗礼优点

B.进化长处

C.选择优势

D.淘汰好处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表示杂草野花经历了千百年优胜劣汰的过程。B项“进化”、C项“选择”、D项“淘汰”填入文段,均符合语义,保留。A项“洗礼”指经受锻炼和考验,最终升华,变得越来越好,无法体现杂草野花优胜劣汰的过程,且与“自然”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根据文段中的“与······人工草坪相比”可知,文段存在“比较”的语境。C项“优势”指比对方有利的形势或方面,常用在“比较”的语境中,语义恰当,当选。B项“长处”与D项“好处”仅仅是单方面强调“好”或“优”,不如C项“优势”与文段语境的契合度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城市绿化应保留杂草野花》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与……人工草坪相比”可知,这里强调两者之间的“对比”,另外,通过“而且……还”递进关联词可知,该空强调杂草野花优于人工草坪。A项“优势”指能超过对方的有利形势,存在明显的比较关系,符合文意。B项“好处”指有利因素,强调某一方面的益处;C项“优点”指好处,长处;D项“长处”指特长,优点。三者均不存在明显的比较关系,排除B项、C项和D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A项“选择”可与“自然”形成固定搭配,“自然选择”指生物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经常发生变异,适于自然条件的生物可以生存、发展,不适于自然条件的生物被淘汰,这种适者生存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分析选项,“自然选择”是进化论的专业术语,据此可迅速锁定正确答案C。第三步,把C项第二空代入验证,确定答案。第一空,句中说的是本地杂草野花经历了千百年自然优胜劣汰的考验,所以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自然选择”是进化论领域描述适者生存的固定表述,填入恰当。“洗礼”通常指一种基督教的仪式,也可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如战争的洗礼,不能与“自然”搭配,排除A。“进化”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变化;“淘汰”指在选择中去除(不好的、弱的或不适合的)。二者均不能表达本地杂草野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一意思,排除B、D。

验证第二空,“优势”指能超过对方的有利形势。用于将本地杂草野花与外来物种的人工草坪进行比较的语境也恰当。

故本题选C。10.下列气体既会造成酸雨,又可用作防腐剂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氮气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酸雨通常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由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

A项错误,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虽然会使雨水呈弱酸性,但不会导致酸雨。

B项错误,二氧化氮会与大气中水反应生成硝酸,形成硝酸型酸雨;二氧化氮有剧毒,不可以作防腐剂。

C项正确,二氧化硫与大气中的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又与大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形成硫酸型酸雨;二氧化硫有还原性,易被氧化,因此常用作葡萄酒的防腐剂。

D项错误,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被用作薯片等食品的防腐剂;氮气难溶于水,不会造成酸雨。

故正确答案为C。11.葡萄∶酒

A.大米∶年糕

B.铁观音∶茶

C.椰子∶糖

D.大豆∶酱油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葡萄”经过发酵可以得到“酒”,二者属于原材料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制作“年糕”主要的原材料是糯米,而不是“大米”,且“年糕”的制作过程不是发酵的过程,排除;

B项:“铁观音”是“茶”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C项:“糖”的原材料是甘蔗、甜菜等,而不是“椰子”,排除;

D项:“大豆”经过发酵可以得到“酱油”,二者属于原材料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12.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列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为六面体折纸盒题型。

对题干平面展开图各面进行标注,如图①所示。

第二步,分析选项。

A项:题干中面2与面5中的小短线为垂直关系,在A项中为平行关系,与题干不符合,排除;

B项:如图②所示,在题干中面1、面3上画双面箭头,无论是哪种画法,面2的小短线都是与箭头正方向垂直,因此,B项中的小短线面不可能是面2;如果B项中的面分别是面1、面3、面5,则面3、面5在题干中为相对面,不可能在立体图形中作为相邻面出现,排除;

C项:C项为面1、面4、面5,相邻位置关系与题干一致,正确。

D项:D项中的黑色长方形面,如果是面4,则不可能与面2或面5中的小短线在公共边上有交点,因此不可能是面4。如图③所示,如果是面6,面6经过旋转移面以后,黑色部分依然不可能与面2或面5中小短线面在公共边上有交点,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13.学校抗洪抢险献爱心捐助小组收到一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赵、钱、孙、李中的某一个人捐的。经询问,赵说:“不是我捐的”;钱说:“是李捐的”;孙说:“是钱捐的”;李说:“我肯定没有捐”。最后经过评价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以上已知条件,下列为真的是:

A.赵说的是真话,是孙捐的

B.李说的是真话,是赵捐的

C.钱说的是真话,是李捐的

D.孙说的是真话,是钱捐的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钱说:“是李捐的”和李说:“我肯定没有捐”为矛盾关系。

第三步,看其余。

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必定一真一假”及题干的真假限定,“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可知,赵和孙均为假话,那么真实情况即为“赵捐的”和“钱没捐”。由“赵捐了”再结合“赵、钱、孙、李中的某一个人捐的”可知李说“我肯定没有捐”是真话。

因此,选择B选项。

14.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如想让某个小球隐形,可在该小球的四周覆盖一层以同心圆形状排列的超材料,这种材料能挡住传来的一切光波,并且不发生反射或吸收现象。被挡开的波在物体的另一边再次汇合后继续沿直线传播。在观察者看来,物体就似乎变得“不存在”了,也就实现了视觉隐身,简而言之,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未来,隐身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但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实现隐形,也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隐身衣能够让光线穿透自身

B.物体阻挡光波使人能够视物

C.隐身衣用于军事会引发战争

D.使用超材料能够反弹雷达波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A项,根据“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可知,隐身衣可以让光波绕过物体,而非穿透自身,故表述错误,排除;

B项,根据“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可知,表述正确,当选;

C项,根据“未来,隐身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可知,“会引发战争”强加因果,排除;

D项,根据“简而言之,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可知,使用超材料不会反弹雷达波,故表述错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隐形人能从传说走向现实吗》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因此,隐身衣可以让光波绕过物体,并非穿透自身,排除。B项对应“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符合文意,当选。C项对应“未来,隐形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会引发战争”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对应“简而言之,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因此,使用超材料不会反弹雷达波,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的判断。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将选项与原文相关表述一一对照,选出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A项与原文不相符,文段仅说“隐身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无法得出“隐身衣用于军事会引发战争”的结论,排除。

B项与原文相符,由首句“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可推知。

C、D两项与原文不相符,由“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可知,“让光线穿透自身”“反弹雷达波”的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15.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全域旅游强调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通过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更好地疏解和减轻核心景点景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对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以全域旅游减轻景区的承载压力

B.以全域旅游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

C.以全域旅游资源观保护核心资源

D.以全域旅游环境观优化产业布局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引出全域旅游的话题,后利用程度词“更好”强调全域旅游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最后指出实现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后对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故文段重在强调全域旅游对生态保护新格局的推动作用,对应B项。

A项“减轻景区的承载压力”对应“更好地疏解和减轻核心景点景区的承载压力”,属于好处之一,表述片面,排除;

C项侧重强调“全域旅游资源观”,D项侧重强调“全域旅游环境观”,均偏离文段核心话题“全域旅游”,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以全域旅游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介绍全域旅游强调的重点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全域旅游的多种现实意义,最后“对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是对上文各种现实意义进行总结,也就是文段的重点是介绍全域旅游对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的意义。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可以作为文段的标题。A项“减轻景区的承载压力”,C项“保护核心资源”以及D项“优化产业布局”都只提到全域旅游的一方面作用,片面。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段标题的添加,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对文段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文段主要说的是全域旅游通过全面优化带来一系列效果,最终推动了生态保护新格局的形成。对比选项所给标题,排除对文段内容概括片面的选项。文段首先指出全域旅游强调旅游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接着介绍全域旅游通过全面优化能带来多方面效果;最后总结说明全域旅游对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知,推动生态保护新格局的形成是文段的重点。

A项的“保护核心资源”、B项的“优化产业布局”、C项的“减轻景区的承载压力”均属于全域旅游优化效果的一方面表现,作为文段标题不具有概括性,排除。

D项准确概括了文段主旨,作为文段标题恰当。

故本题选D。16.“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地理知识。

第二步,“城归”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促进了技能与素质的提升,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年龄构成的年轻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题目中并没有说“城归”人数很多,所以人员数量的大幅度提高说法错误。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性别结构的均衡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7.2019年2月26日,(

)团体标准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这一标准是我国首个针对该领域的产品标准,综合考虑了科研、临床、产业、行业等因素,系统规定了基本质量属性、质量控制的技术准则,以及产品使用和流通的相关要求,是干细胞领域的基本共识。

A.人造血干细胞

B.生物胚胎干细胞

C.人神经干细胞

D.人胚胎干细胞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2019年2月26日,《人胚胎干细胞》团体标准发布会在京举行。该标准是我国首个针对胚胎干细胞的产品标准,由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筹)、北京干细胞库、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建议,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组织制订。该标准综合考虑了科研、临床、产业、行业等因素,系统规定了胚胎干细胞的基本质量属性、质量控制的技术准则,以及产品使用和流通的相关要求,是干细胞领域的基本共识。

故正确答案为D。18.基于大数据以及潜在应用场景的独特基础,AI人工智能在国内的发展可谓________,而经过这两年行业、资本的热捧之后,实际应用落地之艰难让不少行业人士开始________,然而,2017年出来的人工智能翻译机直接跨语言沟通刚需,市场迅速从导入期向爆发期发展。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春风得意

警醒

B.举步维艰

忧虑

C.一泻千里

迷茫

D.昙花一现

反思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基于大数据以及潜在应用场景的独特基础,AI人工智能在国内的发展可谓________,而经过这两年行业、资本的热捧之后”可知,AI人工智能起初发展受到了“行业、资本的热捧”,该空应体现“发展态势很好”之意。A项“春风得意”指和暖的春风很适合人的心意,后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符合文意。B项“举步维艰”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与文段要表达的发展态势良好相悖,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一泻千里”形容水往下直注流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不能搭配“AI人工智能”,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也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的人物只出现一会儿就消失了,侧重好的事物很快又消失,文段并未强调消失,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答案锁定A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警醒”

指警觉醒悟,填入文中指开始时“AI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很好,但是实际应用落地很难,使得不少行业人士提高警觉,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A选项。

忧虑:忧愁思虑,忧愁担心。迷茫:①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②形容生活或者工作不知道该如何进展,没有方向感,前方道路虚无缥缈。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19.沉积物基准是指特定化学物质在沉积物中不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体质量产生危害的实际允许浓度,它既是对水质基准的完善,也是评价沉积物污染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是进行湖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国外对沉积物基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还未形成完善和统一的沉积物基准体系。由于沉积物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生物累积过程及界面过程的复杂性,目前仍缺乏关键的研究手段。国内已有不少科学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研究仍然比较零散,还没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布湖泊沉积物基准规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亟须弥补现有沉积物基准体系的不足

B.沉积物基准非常重要但研究未成体系

C.沉积物基准为湖泊水环境重要研究内容

D.沉积物基准的相关研究已经有较多进展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转折结构,引出概念—指出问题。但没有关键词提示,需要考生仔细梳理行文思路。文段首先介绍了沉积物基准的定义及其重要性。然后转折指出,虽然沉积物如此重要,但关于它的研究国外还未形成完善和统一的基准体系,国内研究也比较零散,没有统一的规范。文段强调的是对沉积物的研究还没有统一的体系。B项与此相符,为正确答案。

A项“弥补……体系的不足”说法不妥,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体系,故谈不上弥补不足。C项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D项在文中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介绍了沉积物基准的概念,并指出它对评价沉积物污染、生态风险、湖泊生态环境都有重要的作用。第二、三句对沉积物基准做进一步的说明,国外的研究情况是未形成完善和统一的体系,国内的情况是研究比较零散,国家主管部门没有颁布规范,即关于沉积物标准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综上,文段强调“沉积物基准很重要但是目前研究未形成体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介绍沉积物基准这一概念,并指出其对评价沉积物污染、生态风险、湖泊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接下来转折,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指出目前关于沉积物基准的研究未形成体系,对应B项。

A项:“亟需”表述错误,文段没有体现出时间的紧迫性,且现在的问题是沉积物基准的研究未成体系,“弥补现有沉积物基准体系不足”是有了体系之后的对策,表述不当,排除。

C项:为转折前的表述,且为并列分句的一个方面,非重点,排除。

D项:“较多进展”对应转折前“国内已有不少科学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属于转折之前内容,且与文段的倾向不符,文段重点强调的是目前沉积物基准的研究未成体系,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0.商场调查人员发现,在冬季选购服装时,有些人宁可忍受寒冷也要挑选时尚但并不御寒的衣服。调查人员据此得出结论:为了在众人面前获得仪表堂堂的效果,人们有时宁愿牺牲自己的舒适感。

以下哪些情形与上述论证最相似?(

A.有些人的工作单位就是在住所附近,完全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但他们仍然购买高档汽车并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B.有些父母在商场为孩子购买冰鞋时,受到孩子的影响,通常会挑选那些样式新潮的漂亮冰鞋,即使别的种类的冰鞋更安全可靠

C.一对夫妇设宴招待朋友,在挑选葡萄酒时,他们选择了价值更贵的A型葡萄酒,虽然他们更喜欢喝B型葡萄酒,但他们认为A型葡萄酒可以给宾客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D.杂技团的管理人员认为,让杂技演员穿上昂贵而又漂亮的服装,才能完美地配合他们的杂技表演,从而更好地感染现场观众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最相似”,确定为平行结构。

第二步,分析题干推理形式。

题干的论证是:有些人为了在众人面前获得仪表堂堂的效果,宁愿牺牲自己的舒适感。即不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需求和喜好做选择,而往往为他人的想法和眼光做出牺牲。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本来可以步行,骑自行车上下班,结果却选择买车,这里并没有“为他人的想法和眼光做出牺牲”,反而是为了追求更舒适,与题干论证不符,排除;

B项:父母因为孩子的影响而选择漂亮的冰鞋,这里并没有体现父母的喜好,父母也没有为了孩子牺牲舒适感,所以与题干论证不符,排除;

C项:该夫妇为了给宾客留下深刻印象而放弃了自己更喜欢喝的B型葡萄酒.选择了A型,体现夫妇为了他人的想法和眼光做出牺牲,与题干论证一致,

D项:该项中的管理员的喜好并没有说明,他也没有牺牲自己的舒适感,去博取别人的好感,所以与题干论证不符,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21.下图右侧四个选项中,对左侧零件的四个立面呈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要求选择对左侧零件的四个立面呈现有错误的一项。

第二步,分析选项。

A项:从正视角度不能得到该选项中的视图,正确视图应为上方的缺口封闭,即凹槽处上方应当有一条横线,当选;

B、C、D项均可观察得到,如下图所示:

因此,选择A选项。22.老王去批发市场批发甲、乙、丙三种产品,所带的钱如果只购买一种产品的话,相应的数量分别为甲400件,乙600件,丙1200件。如果老王决定三种产品购买一样多的数量,则他带的钱能够购买的产品总量是多少?

A.200件

B.400件

C.600件

D.800件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赋值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题意赋值老王带的钱为1200元(400、600、1200的最小公倍数),则甲3元一个,乙2元一个,丙1元一个。各买一个则需要花3+2+1=6(元),1200÷6=200(套),因此总共可买200×3=600(件)。

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数字特性法解题。

第二步,各产品购买数量相等,设各买了x件,则总共可买3x件,也就是总量应该为3的倍数,满足此条件的只有C选项的600。

因此,选择C选项。

23.从古至今,有人群就有圈子。在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中国社会处在一个特殊的封闭期,“圈子”是贬义词,是拉帮结派的代称,没有人敢说我是哪个圈子里的人,所以圈子就给淹没了。现在的“圈子”是中性词,在80年代后活跃起来,反映了非正式组织群体的多样化,如文化界叫文化圈,演艺界叫演艺圈。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圈子”是对社会上特定群体的称呼

B.“圈子”依次由贬义到褒义的变化过程

C.虽然存在形式不同,但是“圈子”始终存在

D.“圈子”的存在与组织功能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首句引出话题,强调从古至今,有人群就有圈子。在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圈子”是贬义词,是拉帮结派的代称。现在的“圈子”是中性词,反映的是非正式组织群体的多样化。故文段属于总分结构,强调从古至今,“圈子”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不同时间下指代的内容不同。答案选择C项。

A项,属于“分”部分,而且是在80年代后所指代的内容,表述片面,应排除。

B项,文段只提到50年代到现在这一时间段内,“圈子”含义的变化,并不是自古“圈子”就是贬义的,故应排除。

D项,表述不明确,没有具体说明“存在与功能”,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出处】《智联云筑解析中国建筑业流行“圈子”》24.老鹰∶天空

A.骆驼∶草原

B.鲸鱼∶海螺

C.熊猫∶沙漠

D.乌贼∶海洋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老鹰在天空飞翔,二者是动物和场所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骆驼在沙漠中行走,而不是在草原,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鲸鱼和海螺都是海里的动物,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熊猫不是在沙漠中活动,二者没有明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乌贼在海洋里生存,二者是动物和场所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25.(

)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A.嫦娥五号

B.嫦娥四号

C.天问一号

D.天舟二号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故正确答案为C。26.春天到了,柳絮漫天飞舞,一些新型冠状病毒颗粒会附着在柳絮上,而这些柳絮会携带着病毒随风飘扬,从而导致新型冠状病毒大面积跨区域性传播。

以下除哪项外,均能削弱上述结论?(

A.人体需要吸入大约2公斤沾满新型冠状病毒颗粒的柳絮才可能被病毒感染

B.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被有效的控制在医院的负压病房中,无法逃逸到外部环境中

C.新型冠状病毒在布料表面上的半衰期(病毒损失率数感染能力的时间)约为10小时

D.自然风会迅速吹走并稀释附在柳絮上的病毒颗粒,有效降低局部空间中的病毒浓度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一些新型冠状病毒颗粒会附着在柳絮上,而这些柳絮会携带着病毒随风飘扬,从而导致新型冠状病毒大面积跨区域性传播。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削弱优先考虑否定论点。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人体需要吸入大约2公斤沾满新型冠状病毒颗粒的柳絮才可能被病毒感染,说明附着在柳絮上的病毒量很少,不能导致大面积区域性传播,可以削弱,排除;

B项:该项说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有效地控制在医院的负压病房,无法逃逸到外界环境中,说明病毒不会附着在柳絮上,从而就不能导致病毒大面积跨区域性传播,可以削弱,排除;

C项:该项说的是新型冠状病毒附着在布料上的半衰期约为10小时,论点说的是新型冠状病毒附着在柳絮上是否会导致病毒大面积跨区域性传播,二者讨论的载体不一致,属于无关项,无法削弱,当选;

D项:该项说的是自然风会迅速吹走并稀释附在柳絮上的病毒颗粒,能降低局部空间中的病毒浓度,说明柳絮上附着的病毒不会大面积跨区域性传播,可以削弱,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7.176,187,198,253,(

A.360

B.361

C.362

D.363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原数列中每一项某一位数上的值可以表示为该数其他两个位数上值的和(例如),即,,,,选项中只有D项满足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D。28.20,202,2020,(

),202020,2020202

A.20200

B.20202

C.202002

D.20222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

第二步,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观察数列,发现该数列各项均由2,0相间构成,只有B选项20202,满足规律。

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二:位数变化为2,3,4,(5),6,7,则所求项为一个5位数,排除C选项,观察相邻两项“20,202”后一项为前一项数字后面加一个“2”,“202,2020”后一项为前一项数字后加一个“0”,猜测规律为奇数项则在前一项的数字上加一个“0”得到,偶数项则在前一项的数字上加一个“2”得到,所求项为偶数项,前一项为2020,则所求项为20202,验证,下一项为奇数项,为202020,满足规律。

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三: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倍数递推。观察数列202=20×10+2,2020=202×10+0,(

),202020=20202×10+0,2020202=202020×10+2,规律为第二项=第一项×10+修正项,修正数列是以2,0为周期的周期数列,所求项的修正项为2,则所求项为20202=2020×10+2。

因此,选择B选项。29.科学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会过期的,所有理解这一点的人都明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才是科学进步的正道。然而这个过程有时会令人困惑和不安。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断的是:

A.婴儿该仰睡还是趴着睡,孕妇抽烟喝酒是否安全,答案一代和一代不同

B.医学院的老师会告诉学生,五年内他们所学的知识里有一半都不会适用

C.我一直以为“雷龙”这个名字正确无误,但后来才发现根本没有雷龙

D.吸烟有害健康被大量科学研究和事实所证实,这一结论至今难以改变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题干论断的选项,需明确题干的论点和论据。题干的内容主要是论点,关键在于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是否会过期,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题干论点:科学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会过期的,所有理解这一点的人都明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才是科学进步的正道。

A项,答案一代和一代不同,说明深信不疑的事情是会过期的,加强了题干论断,无法质疑。

B项,五年内他们所学的知识里有一半都不会适用,说明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会过期的,加强了题干论断,无法质疑。

C项,一直以为“雷龙”的名字正确无误,后来才发现根本没有雷龙,说明深信不疑的事情是会过期的,加强了题干论断,无法质疑。

D项,至今难以改变说明知识是不会过期的,没有不断更新,削弱了题干论断,可以质疑。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科学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会过期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才是科学进步的正道。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婴儿该仰睡还是趴着睡,孕妇抽烟喝酒是否安全,答案一代和一代不同,说明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具有加强作用。

B项:增加论据。医学院的老师会告诉学生,五年内他们所学的知识里有一半都不会适用,说明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具有加强作用。

C项:增加论据。一直以为“雷龙”这个名字正确无误,但后来才发现根本没有雷龙,说明对问题的认识是不断更新的,具有加强作用。

D项:增加反向论据。吸烟有害健康被大量科学研究和事实所证实,这一结论至今难以改变,说明知识是不会过期的,没有不断更新,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科学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会过期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才是科学进步的正道。

论据:无。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举例说明对婴儿应该如何入睡和孕妇是否应该抽烟的认识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很多深信不疑的事情是会过期的,可以支持,排除;

B项:举例说明医学院的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在逐渐过期的,可以支持很多深信不疑的事情是会过期的,可以支持,排除;

C项:是个人的认知出现了错误,因为根本没有雷龙这个名字,而不是深信不疑的事情过期了,无关选项,排除;

D项:吸烟有害健康这一事实一直没有发生改变,举例说明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是没有过期,可以削弱,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30.行政法规的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高于其他法律渊源。(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理学。

根据《立法法》第八十八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在我国,行政法规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渊源,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故表述正确。31.班门弄斧:布鼓雷门

A.曲高和寡:雅俗共赏

B.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C.爱不释手:弃如敝屣

D.投鼠忌器:声名狼藉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班门弄斧”指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布鼓雷门”指在雷门前击布鼓,都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两词是近义词。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曲高和寡”意思为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两词不是近义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囫囵吞枣”和“不求甚解”都表示读书停留于表面,缺乏真实的理解,两词是近义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爱不释手”意思为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弃如敝屣”意思为像扔破鞋一样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或抛弃,两词不是近义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投鼠忌器”意思为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声名狼藉”意思为名声败坏到了极点,两词不是近义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32.关于南昌绳金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绳金塔始建于唐天佑年间

B.绳金塔为江南典型的仿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55.86米

C.现在的绳金塔于1989年10月修葺竣工

D.现规划建设集宗教、文化、旅游、美食、工艺品销售为一体的绳金塔公园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省情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绳金塔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始建于唐天祐年间,至今已有1100年历史。绳金塔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50.86米,而非55.86米。

因此,选择B选项。33.郭仓(18岁)与谢航(22岁)系好友,某日谢航唆使郭仓:“有本事的人不应该向父母要钱,应自己挣钱,比如去偷去抢。”郭仓认为有道理,遂于几日后持刀抢劫并强奸了路人甲,事后郭仓将实情告知其堂哥郭庆并请郭庆代为销赃,郭庆同意。下列关于郭仓、谢航、郭庆犯罪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A.郭仓构成了抢劫罪和强奸罪

B.谢航构成了教唆罪和强奸罪

C.郭庆构成了抢劫罪和窝赃罪

D.谢航构成了抢劫罪

参考答案:A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的是共同犯罪。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A项,郭仓,已满18周岁,犯任何罪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题意,可知郭仓犯了抢劫罪和强奸罪。故说法正确,当选。D项,谢航教唆郭仓去抢劫,以共同犯罪论处,与之共同犯了抢劫罪。故说法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AD选项。

B项,谢航教唆郭仓去抢劫,按着我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谢航以共同犯罪论处,也犯了抢劫罪。我国法律上没有教唆罪,只有教唆犯的概念,而强奸罪不是谢航教唆的内容,因此谢航不承担教唆罪和强奸罪的法律责任。故说法错误,排除。

C项,由题可知,郭庆的销赃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中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他不是与郭仓共同抢劫,而“窝赃罪”是未修改前的说法,现已经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因此郭庆并不承担抢劫罪的法律责任。故说法错误,排除。

34.下列属于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有:

A.需求扩张

B.存货增加

C.价格上涨

D.价格下降

参考答案:A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学原理知识。

第二步,通货膨胀,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实际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A项:通货膨胀通其实质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需求扩张属于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A项正确。

C项:通货膨胀时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价格上涨属于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C项正确。

因此,选择AC选项。

B项、D项: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商品卖不出去,导致存货增加。存货增加、价格下降属于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B项、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35.我国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最突出的特点是(

)。

A.集权与分权紧密结合的统分管理

B.政府对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

C.以经济利益和效率作为追求的目标

D.国家对事业单位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事业单位相关制度。

我国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最为根本的管理体制模式是政府控制模式,由国家对事业单位进行集中管理。A项、B项属于现代事业单位改革后的体制管理特点。C项是企业管理体制的特点。由此可见,D项表述符合题干要求。

故正确答案为D。36.在新一轮国际秩序的重构中,国际社会对中国寄予

,我们不仅应该自觉地

起区域乃至全球治理的责任,而且要善于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热望担当

B.厚望承担

C.希望承接

D.期望担任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态度。“寄予厚望”为常见固定搭配,B项保留。A项“热望”指热切盼望,C项“希望”指期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D项“期望”指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均与文意不符,排除。

验证第二空,搭配“责任”,B项“承担”与“责任”搭配合理,且能体现承受之意,更能体现责任之重大,验证正确,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全球化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新任务》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横线处所填词语与“寄予”搭配。A项“热望”指热切盼望;热烈的愿望,不和“寄予”搭配,故排除A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责任”搭配。C项“承接”一般与“任务”搭配;D项“担任”一般与“职务”搭配,两项均不与“责任”搭配,排除C和D两项。验证B项两空,“寄予厚望”和“承担责任”均为常用搭配且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第一空四个选项词语词义相近,需要仔细辨析词语的侧重点和用法,难度较大,而第二空四个词语使用有固定习惯,可先从第二空入手。第二步,验证第一空词语是否恰当,选择答案。第二空,“担当”一般与“角色”搭配,“承担”一般与“责任”搭配,“承接”一般与“工作”搭配,“担任”一般与“职务”搭配。文段中与“责任”搭配,用“承担”恰当,排除A、C、D。

第一空,“寄予厚望”为习惯搭配。故本题选B。37.民生工作无小事,每一件看似

的事情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足挂齿

B.微不足道

C.谨小慎微

D.不容赘述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成语辨析及重点字词对应。

通过“民生工作无小事”及后文中“产生巨大影响”均可对应出空格处所填成语应表达事情很小之意。

A项“不足挂齿”意为不值得挂在嘴边,不值得一提,常用于自谦,无法得知事情本身大小;

B项“微不足道”中的“微”包含事情极其微小之意;

C项“谨小慎微”指在细小的事情上也很谨慎小心,重在强调态度,不能修饰事情;

D项“不容赘述”指用不着多说,也无关事情大小。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事无巨细

才能事半功倍》38.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被人体吸收后供给热量,是同等量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供给能量的2倍。(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被人体吸收后供给热量,是同等量蛋白质或碳水化物供能量的2倍;脂肪是人体内能量供应的重要的贮备形式;脂肪还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故表述正确。39.网络已经逐步成为求职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也给各种网络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目前网络招聘广告最大的弊病就是缺乏真实性。

因此:

A.应当避免在网上应聘工作

B.对网上招聘信息的真实性要持警惕态度

C.网上的招聘广告都是不可信的

D.国家应当加强对商业性网站的控制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仅表达了“网络招聘广告最大的弊病就是缺乏真实性”,也不能否认网络求职的优点,不能因为有缺点就避免在网上应聘工作,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项:题干说“网络招聘广告缺乏真实性”,所以应保持警惕避免受骗,可以推出;

C项:题干只提及网络招聘广告缺乏真实性,但并不代表所有广告都不可信,排除;

D项:题干并未提及商业网站如何管理,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40.某旅游城市有一个特别的纪念品商品,店主黄阿姨一眼便能看出来顾客能够接受的价格范围。因此,即便销售同样的商品,每次销售的价格都不一样。黄阿姨的做法属于(

)。

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三级价格歧视

D.营销手段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微观经济。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A项正确,一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也被称作完全价格歧视。即企业对不同的购买者所购买的每一个批量单位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题干中黄阿姨对于同一商品每个顾客买价却不一样,属于一级价格歧视。

B项错误,二级价格歧视是指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批量的产品,但每个购买相同批量产品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就是我们常说的批量作价。

C项错误,三级价格歧视建立在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基础上,是指将消费者分为具有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两组或更多组,分别对各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D项错误,营销是指企业发现或发掘准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营销手段主要有广告、促销、宣传等。

故正确答案为A。41.越是身处浮华的地方,我们越是希望能遇到一块心灵栖息地。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商业化社会,但书店仍然是灵魂的慰藉之地。大到城市,小到商场,若能有一家文化味浓郁的书店,一定能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书店入驻商场,这不仅能给商场带来客流,也能提升商场的品位。以书店融合阅读、休闲和其他文化产品的类似“文化商场”模式,更是可以在商场内部构建一个特别的文化链。

如果以上论断为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是因为拥有文化味浓郁的书店

B.想要在商场内部构建一个特别的文化链,就不应忽视书店这一环

C.因为书店提升了商场的品味,所以书店给商场带来了客流

D.即便不是身处浮华的地方,我们也能遇到一块心灵栖息地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中提到“书店能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但“书店”并非是城市拥有不一样氛围的唯一因素,故城市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并不一定是因为有书店,无法推出,排除;

B项:题干中提到“以书店融合阅读、休闲和其他文化产品的类似‘文化商场’模式,更是可以在商场内部构建一个特别的文化链”,说明书店是必要的,因而“不应忽视书店这一环”,可以推出;

C项:根据题干中的“书店入驻商场,这不仅能给商场带来客流,也能提升商场的品位”,可知“带来客流”和“提升品位”为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无法推出,排除;

D项:题干中提到“越是身处浮华的地方,我们越是希望能遇到一块心灵栖息地”,但不处于浮华之地,是否能遇到心灵栖息地并不确定,该项说法过于绝对,无法推出,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42.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和是319,已知商是21,余数是6,问被除数是多少?

A.237

B.258

C.279

D.290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此题可以设除数为x,则被除数是21x+6,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319列式求解。设除数为x,由题意可知,21x+6+x+21+6=319,解得x=13,故被除数为13×21+6=279。故本题选C。43.《仲裁法》规定,婚姻纠纷可以仲裁。(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其他法律法规。

根据《仲裁法》第三条:“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故表述错误。44.

在Excel表的单元格里,同时按下Alt+Enter可以实现(

)。

A.下移一个单元格

B.上移一个单元格

C.单元格内换行

D.同时选定2个单元格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一般在Word中手动换行为Shift+Enter,而在Excel单元格内手动换行则为Alt+Enter。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45.以公开发布的方式传达社会各方应周知信息的公文是:

A.平行文

B.泛行文

C.上行文

D.下行文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以公开发布的方式传达社会各方应周知信息的公文是泛行文。泛行文主要是指公文可以同时上行、下行或者平行,还向社会公布。行政公文中的公告、通告即属于此类。泛行文的受文机关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称其为“泛向行文”。由题干可知,“以公开发布的方式传达社会各方”,公文主体不确定,此公文属于泛行文。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平行文是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发文,主要是函,排除。

C项: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一般有请示、报告。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下行文:指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发文,一般有命令、决议、决定、公报、通报、批复、公告、通告、通知、纪要、意见等共十一类。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46.外来词是指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借用或引进的词语。当两种不同的文化彼此相遇时,语言也随之发生接触和联系,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里都有数量不等的外来词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汉语外来语的是:

A.布丁

B.功夫

C.咖啡

D.引擎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语言文字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功夫不属于外来语,但对于国外来说属于外来语,“KungFu(功夫)”、“Tofu(豆腐)”、“Mahjong(麻将)”等都属于从我国传入国外的词语。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布丁”是英语pudding的音译,中文意译则为“奶冻”。属于汉语外来语。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项:“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Kaweh”,是英语coffee的音译,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可可、咖啡、茶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项:“引擎”英文为engine,发音就类似引擎,属于外来词。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47.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是国家土地有偿使用方式之一。(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知识。

第二步,国有土地租赁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出租给使用者使用,由使用者与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一定期限的土地租赁合同,并支付租金的行为。

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国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有划拨、出让、出租、入股等。

题干中“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是国家土地有偿使用方式之一”表述正确。

因此,本题正确。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方式包括:(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二)国有土地租赁;(三)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此外,还有土地使用权授权经营和收缴土地使用费或者场地使用费两种。

48.某类电影现行平均票价为4元,对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经常出现许多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这些观众大约占可买到票的观众的15%,采取以下(

)项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电影而又能买得起票的观众都能买到票。

A.电影票降价10%

B.电影票提价10%

C.电影票降价15%

D.电影票提价15%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机制知识。

第二步,“这些观众大约占可买到票的观众的15%”,说明多出15%的需求,要想需求下降,要提高票价。“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根据需求价格弹性公式,那么电影票价格变动率=—需求量的变动率/电影的需求价格弹性=—(—15%)/1.5=10%,即电影票提价10%。

因此,选择B选项。

49.实际上普通话和方言不是同一层次上的交际工具,普通话是全民共同语,是官方语言,而方言是区域性的,是民间语言。通过明确

,普通话和方言可以做到并行不悖,甚至

,相得益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规定齐头并进

B.划分互为表里

C.区分珠联璧合

D.界定相辅相成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普通话和方言通过明确划定各自的使用范围可以同时使用,并不冲突。A项“规定”意为对事物的数量、质量或方式、方法等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D项“界定”意为划定界限,确定所属范围,置于此处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划分”指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文段未体现普通话和方言存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排除;C项“区分”指辨别,分辨,文段并非强调普通话和方言相似,不好分辨,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根据“甚至”可知,表达递进关系,横线处所填词语应比“并行不悖”程度更重。D项“相辅相成”意为两件事物相互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可与“并行不悖”构成递进关系,符合文意,当选;A项“齐头并进”意为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程度与“并行不悖”一致,无法构成递进关系,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普通话与方言如何相得益彰》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普通话是全民共同语,是官方语言,而方言是区域性的,是民间语言”可知,对于普通话与方言已按照性质进行了明确的认定。A项“规定”指对某一事物作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文段只是按照性质进行划分,不涉及是否决定,语义不符,排除A项。B项“划分”指把整体分成几部分,可体现把我国的语言划分为普通话与方言之意,符合题意。C项“区分”指分开来两个不同的事物,可体现将我国语言分为普通话和方言之意,符合题意。D项“界定”指划定界限;确定所属范围。可体现前文“普通话是全民共同语,是官方语言,而方言是区域性的,是民间语言”之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甚至”可知横线处要体现出对“并行不悖”的递进,且与“相得益彰”构成并列。“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侧重互不影响。B项“互为表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与“并行不悖”程度一致,未体现递进,排除B项。C项“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美好样子。普通话与方言为客观存在,未体现“美好”,排除C项。D项“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侧重配合与补充,可体现普通话与方言的互补性,对前文“并行不悖”进行了递进,且“相辅相成”与“相得益彰”形式对应,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分析文意可知,本题从第二空入手可快速锁定答案。第二空词语与“相得益彰”意思相近,辨析备选词语的语义,排除不符合文意的A、B、C。第三步,验证第一空。

先看第二空,由“做到并行不悖,甚至……”可知,所填词语应与“相得益彰”意思相近,比“并行不悖”语义程度更重。“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齐头并进”指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侧重表达各方都不落后的意思。文段不是强调普通话和方言谁都不落后,而是说两者互相助益,排除A。“互为表里”指内外一体,互相配合,普通话和方言并不是内外一体的关系,排除B。“珠联璧合”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文段并未说明普通话和方言结合在一起,排除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