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管理_第1页
企业标准化管理_第2页
企业标准化管理_第3页
企业标准化管理_第4页
企业标准化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标准化管理

王须平

第一章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

一般概念概述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组织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的重要保证,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对电力企业而言,标准化已成为企业引进高薪技术、实施现代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标准化工作既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同时又具备自然科学的特点,因此,它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管理实践中的最正确结合点。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根底工作,企业要提高双效,降低消耗,获得和保持持续开展的机遇,必须建立健全的标准化根底。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是强化企业标准化根底的有效措施。第一节标准的根本概念

标准是标准化的主体,不同历史时期对标准有不同的定义。1934年盖拉德〔CJ.Gaillard〕在?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中定义:

标准——是对计量单位或基准、物体、动作、过程、方式、方法、容量、功能、性能、配置、状态、义务、权限、行为、态度、概念或想法的一些特征给出定义、作出规定和详细说明。1972年桑德斯在?标准化的目的和原理?中定义:

标准——是经公认的权威当局批准的一个标准化成果。它可以采用下述形式:1〕文件形式,内容记述一整套必须到达的条件;2〕规定根本单位和物理常数,如安培、米、绝对零度等。1982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号指南首次以组织的名义给出定义:

标准——使用于公众的,由有关各方合作起草并一致或根本上一致同意,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根底的技术标准或其他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共同取得最正确效益1983年国家标准总局在GB3935.1-1983?标准化根本术语第一局部?中对标准下了定义,也是我国第一个标准定义: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或实践的综合成果为根底,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那么和依据。2002年我国又制定了GB/T200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一局部?,重新对标准作出定义:标准〔Standard〕——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正确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标准性文件。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根底,以促进最正确的共同效益为目的。理解标准的新定义应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1、制定标准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正确秩序,包括最正确社会效益及有关各方的最正确利益。2、标准的实质是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标准性文件,对不需要共同遵守和重复使用的事项不需要制定标准。3、制定标准必须以当代科学、技术和综合经验成果为根底,充分表达标准的先进性原那么。4、制定标准必须使相关方协商一致,并经公认权威机构批准发布。第二节标准化的根本概念标准化是管理标准的活动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定义。1972年桑德斯在?标准化的目的和原理?中定义:

标准化——是为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制定并实施各项规那么的过程。1983年国家标准局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号指南〔1983年版〕制定了GB/T3935.1-1983中对标准化的定义为:标准化——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实践中,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到达统一,以获得最正确秩序和社会效益。2002年我国根据ISO/IEC第2号指南〔1996年〕制定了GB/T200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一局部?,对标准化作出定义: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正确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效劳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对标准化我们可以明确理解以下要点:1、标准化是一项活动,是制定、发布、实施标准,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的系统过程,标准是标准化活动过程的产物。2、标准化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无论是一项标准,还是一个标准体系,都具有它的时代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开展和技术的进步,总有些标准因老化而不使用,需要与时俱进的完善标准体系,修订不使用的标准,完善新建立的标准,这种不断修订和完善提高,推动深度的逐级优化,标准没有最终成果,标准在深度上无止境,广度上无极限正是标准化的动态特征。3、标准化的效果只有在标准的实施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标准化活动中,标准的监督实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没有标准的实施,就不可能有标准化。4、标准的本质特征是统一,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正确秩序,他的本质是增加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因此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做好标准的监督也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标准化的主要任务是:1、制定标准,2、发布标准,3、组织实施标准,4、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标准,发布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使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到达统一;标准化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正确秩序和社会效益。第三节标准化的根本原理标准化的根本原理通常是指:1、统一原理、2、简化原理、3、协调原理4、最优化原理。统一原理

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开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标准,并使这种一致标准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到达等效。

统一原理包含以下要点:

①统一是为了确定一组对象的一致标准,其目的是保证事物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

②统一的原那么是功能等效,从一组对象中选择确定一致标准,应能包含被取代对象所具备的必要功能;

③统一是相对的,确定的一致标准,只适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旧的统一就要由新的统一所代替。

简化原理

就是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需要,对标准化对象的结构、型式、规格或其他性能进行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

简化原理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①简化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使之更有效的满足需要;

②简化的原那么是从全面满足需要出发,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所谓功能效率系指功能满足全面需要的能力;

③简化的根本方法是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对象进行科学的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练出高效能的能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环节;

④简化的实质不是简单化而是精练化,其结果不是以少替多,而是以少胜多。协调原理就是为了使标准的整体功能到达最正确,并产生实际效果,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协调好系统内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建立和保持相互一致,适应或平衡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协调原理包含以下要点:①协调的目的在于使标准系统的整体功能到达最正确并产生实际效果;

②协调对象是系统内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外部相关因素的关系;

③相关因素之间需要建立相互一致关系〔连接尺寸〕,相互适应关系〔供需交换条件〕,相互平衡关系〔技术经济指标平衡,有关各方利益矛盾的平衡〕,为此必须确立条件;

④协调的有效方式有:有关各方面的协商一致,多因素的综合效果最优化,多因素矛盾的综合平衡等。

最优化原理

就是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到达最理想的效果。

第四节标准的分类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准为适应不同的要求从而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为便于研究和应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属性将标准进行分类。一、根据适用范围,分为四类:

1、国家标准:2、行业标准:3、地方标准:4、企业标准:

这四类标准主要是适用范围不同,不是标准技术水平上下的分级。

二、根据法律的约束性,分三类:

1、强制性标准

2、推荐性标准

3、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三、根据标准的性质分

1、技术标准

2、管理标准

3、工作标准

国务院国发〔86〕71号?关于加强企业管理的假设干规定?中要求企业要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包括有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完善科学的企业标准体系。四、根据标准化的对象和作用分

1、根底标准

2、产品标准

3、方法标准

4、平安标准

5、卫生标准

6、环境保护标准四种标准分类法组合关系图:以上每一种分法之一的标准共同组合成一项标准,因此,四种分法共可组成:4×2×3×6=144类标准。其中不包括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第二章标准化开展简史第一节古代标准化

标准化是人类由自然人进入社会共同生活实践的必然产物,它随着生产的开展、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发生、开展,受生产力开展的制约,同时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开展创造条件。古代标准化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统一符号、记号阶段:语言、符号、记号、象形文字和数字。石制工具,样式和形状从多样走向统一。建筑洞穴和房舍对方圆高矮提出的要求。二、统一交换标准阶段:第一次人类社会大分工。人体的特定部位或自然物作为标准化的器物。决定度、量、衡单位和器具标准统一。三、统一方法标准阶段:人类社会第二次产业大分工,提出工具和技术标准化要求。?考工记?规定了青铜冶炼配方和30项生产设计标准和制造工艺要求。宋代李诫?营造法式?都对建筑材料和结构作出了规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药物、特性、制备工艺作出规定,成为第一部标准化药典。四、统一度量衡阶段:秦统一中国之后,用政令对度量衡、文字、货币、道路、兵器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用?工律?、?金布律?、?田律?等律令规定“与器同物者,其大小长短必等〞的原那么,是集古代工业标准化之大成。五、统一标准件阶段:宋代毕昇创造的活字印刷术,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分解组合、重复利用等标准化原那么,更是古代标准化里程碑。第二节近代标准化自18世纪起,进入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社会化生产时代,生产规模大,产品规格、品种、批量多,管理复杂,加上生产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对标准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标准化进入近、现代阶段。

一、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的科学定量阶段:机器生产和社会化大生产为标准化提供了大量生产实践经验,也为之提供了系统实验手段,使标准化活动进入了定量实验数据的科学阶段。开始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在广阔的领域推行工业标准化体系。二、标准条文、体系形成阶段:1789年美国艾利·惠特尼在武器工业中用互换性原理以批量制备零部件,制定了相应的公差与配合标准;1834年英国制定了惠物沃思“螺纹型标准〞,并于1904年以英国标准BS84公布。三、建立标准化管理组织阶段:1897年英国建立了工程标准委员会;1901年英国标准化学会正式成立;1902年英国纽瓦尔公司制定了公差和配合方面的公司标准――“极限表〞,这是最早出现的公差制,后正式成为英国标准BS27;190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四、建立标准化理论体系阶段:1911美国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运用标准化原理创造了连续生产流水线;1927年美国总统胡佛就得出了"标准化对工业化极端重要"的论断。五、建立国际统一标准化组织阶段:到1932年已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在这根底上1926年在国际上成立了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成立,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参加,并成立了自已国家的标准化组织。第三节、我国标准化的开展沿革一、解放前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标准化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合理化〞和“标准化〞浪潮推动下,当时的国民党实业部于1931年3月草拟了?工业标准委员会简章?,并于12月正式成立工业标准化委员会。1946年公布了?标准法?,并派代表参加了ISO成立大会,成为理事国。截至1947年共编写标准1500多项,发布79项。由于解放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各项标准很难协同一致,如:电力电压等级标准就有多种:日本100V50Hz美国110V60Hz帝俄110V25Hz德国125V25Hz英国220V50Hz罗纹有英制、公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标准化工作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1、组织准备,奠定根底阶段1949年10月成立中央技术管理局,内设标准化规格处。1950年召开了首届全国钢铁标准化工作会议。1955年开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方案中提出设立国家管理技术标准的机构和逐步制定国家统一技术标准的任务。1957年在国家技术委员会内设标准局,开始对全国的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同年参加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958年国家技术委员会公布第一号国家标准GB1?标准幅面与格式、首页、续页与封面的要求?。1962年国务院发布我国第一个标准化管理法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方法?。1963年4月第一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召开,编制了?1963~1972年标准化开展规划?。同年9月成立国家科委标准化综合研究所。10月成立技术标准出版社。至1966年已公布国家标准1000多项。至1976年共公布国家标准1400多项。2、全面整顿阶段:1978年5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标准总局,同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义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9年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管理、切实整顿、打好根底、积极开展〞的十六字方针。同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1979年开始,国家标准化行政部门组建了234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00多个分技术委员会,100多个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并聘任了25000多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3、全面开展阶段1988年7月19日成立国家监督局。1998年改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省以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行垂直管理。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于1989年4月1日起施行。至1999年底,我国已有国家标准19278项,根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衔接配套的标准体系。在农业标准化、信息技术标准化、能源标准化以及企业标准化等项工作方面都取得较好进展。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作为我国重要的技术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年发布国标累计总数:1958年1个我国发布第一个国标1966年1000个1978年1800个1984年6000个1979年颁发标准化管理条例以后,大量标准颁发1988年14000个通过第一部标准化法1990年17000个1992年15000个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废止局部标准1996年18000个2000年20000个2002年22000个2004年25000个新中国成立后历年国标总数示意图电力标准化工作概况电力系统开展的一系列企业管理活动对标准化工作给予极大的促进作用。1、1982年-1984年开展全国第三次企业整顿,实现了企业规章制度的恢复和建设2、1985年-1986年开展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强化了根底工作的整顿。3、1986年-1989年开展全国企业升级,初步建立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以上活动均是依据国务院统一部署,由各级企业管理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参加全国统一的企业管理活动1989年以后全国企业界通过改制,企业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管理行为由政府统一组织变为企业求开展、求生存的自发行动。之后电力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先后开展了以下活动:1989年-1994年全国电力行业平安文明双达标。建立和完善了技术标准体系。1994年-2004年创立一流供电企业。普遍采纳引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如: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以及集团公司集众多国际标准之长而形成的TPE管理系统等。2005年至今创一流同业对标。实施企业标准一体化整合,开展现场作业标准化、精细化管理、6S管理等活动。纵上所述,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电力工业以苏联标准为根底制定标准;60年代起,修订了原有标准,制定了一批新的标准;80年代中期起,专门设立标准化管理机构;1989年起,中电联负责电力行业标准化工作;2001年底,电力行业有行标788项、电力国标264项,到2005年底,已有行标近1000项、电力国标近400项。第三章企业标准化第一节企业标准化的一般概念一、企业标准化(enterprisestandardization)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正确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那么的活动。企业标准化的要点是:1、企业标准化的目的是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保持统一行动和高效运转,从而获得最正确秩序和最正确经济效益。2、企业标准化的对象是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二、企业标准化的根本要求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三、企业标准化的根本原那么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四原那么是企业标准化长期活动的总结,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企业标准化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四个根本原那么不是孤立地存在和起作用,它们之间不仅密切关联,而且在企业标准化实践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企业标准化应树立的观念

增强法制观念;自主管理的观念;适应市场竞争的观念;与企业各项业务工作相融合的观念;主动效劳的观念。五、标准化工作中的“PDCA〞方法

在标准化过程中建立戴明有效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筹划(P),不断实施(D),不断检查(C),不断处理(A),促使企业标准体系持续改进。GB/T19273对体系的“评价与改进〞正是持续改进的重要方法。六、推行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步骤

学习国家系列标准,并将其纳入企业战略管理规划;成立企业标准化组织、建立工作网络;组织设计企业标准体系表,安排标准化工作方案;清理现有的企业标准和规章制度;在清理的根底上,逐渐完善企业标准体系;通过制定、修订标准理顺管理接口关系,确定流程与责任;实施企业标准和制度并纳入全员岗位绩效考核;开展标准体系运行自我评价,有条件自愿申请社会确认;制订改进措施。七、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

拟、商定标准体系表;发放清理企业管理规定通知表;完善补充标准目录;反复征求职能与专业管理者意见;形成有效可行体系文件目录;根据文件目录安排标准制定、修订方案。八、组织协商与完善标准对“待转换为标准〞的规章制度,要吸取其有用的内容,合理的经验、方法;抛弃落后的、过时的内容;补充规章制度中没有的内容,如管理职责的理顺、协调等;修改管理程序混乱、层次不清、语言描述不准确、管理交叉重复、矛盾或脱节的内容;完善检查考核环节,尽可能留有痕迹。八、组织协商与完善标准对已转化为标准的规章制度,要宣布废止并收回,以免误导。对未转化为标准的规章制度,可继续保存并执行,以免使管理处于无约束的失控状态。在三者〔标准、制度、文件〕并存的情况下,编写时要充分考虑文件的唯一性,使三者在要素管理上结合为“一张皮〞,而不是“多层皮〞九、管理标准与规章制度的异同

企业拥有大量规章制度,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现代管理方法的采用,传统单纯靠制度管理企业的方法,已不能适应需要。现代化企业要求以管理标准代替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实现科学化和标准化。相同之处:1、目的一致:都是为了使企业生产经营有序化、从而获得最正确效益;2、作用一致:都是必须遵守的规定和生产经营活动准那么,都起约束作用。两者差异:系统性差异,制度多是针对出现问题作出规定、多出自部门、留有“推委〞空间;可行性与可考核性差异,制度的制定缺乏定量要求;制定原那么的差异,管理的标准一般均有依据,不仅凭经验;实施和考核的差异,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结合考核,一般难以实施和考核的管理事项不宜制定管理标准;编写格式、批准手续的差异,一般规章制度的制定没有严格的要求。因规章制度毕竟是管理经验的总结,其中有许多合理和有效的方法。所以制定标准时应借鉴其合理局部,但管理标准一经发布实施被代替的规章制度,即行废止。不能转为标准的制度应予以保存,防止既无标准又无制度。第二节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与融合

一、什么是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叫做企业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是一种由标准组成的系统。企业标准体系内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也包括预计应开展标准。有的企业将作业指导书和作业流程也纳入到企业标准体系来管理。标准体系具有系统的所有特征,标准与标准之间都具有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关系。标准体系具有有机整体的特征。标准体系内的标准范围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二、企业标准体系表

定义: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意义:是根底、蓝图、指导性技术文件。作用:摸清底数、拟订方案、一目了然。要求: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应首先研究和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符合GB/T13016和GB/T13017的要求〕三、企业标准体系表构成

企业标准体系表主要由四局部组成,即:1、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2、标准明细表;3、企业标准汇总表;4、编制说明:编制依据和目的;结合汇总表分析的现行标准水平及方向;子体系的交叉情况;应说明的事项,如:参考目录、重要内容的解释等××供电公司企业标准体系××供电公司管理标准明细表××供电公司工作标准明细表××供电公司标准体系汇总表四、企业标准体系的内容

企业标准体系应包括企业实施的其它管理体系标准,如:质量标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企业标准等。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时,应依据企业的需要充分满足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使企业标准体系形成一套完整、协调、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五、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总要求

企业应按GB/T15496-2003、GB/T15497-2003和GB/T15498-2003标准的要求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加以实施,并持续评审与改进其有效性。企业标准体系应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适应有关国家标准、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标准体系应在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框架下制定;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之间相互协调;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应能保证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应与其它管理体系相协调并提供支持。六、企业标准体系的融合

各体系在企业中的目标是统一的,只是角度不同。企业标准体系可简化多个管理体系共性的局部,也包容了多个管理体系特性的局部,其文件设置可作为多个体系文件化的支撑和根底。多个管理体系在企业共存是客观存在,但不宜各唱各的调,应协调开展多个体系融合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实现1+1>2,使企业整体更为优化。七、体系兼容或一体化的必要性

有利于减少体系建设的工作量,有利于减少多体系要素之间的重复,防止各自作出互不协调和互相矛盾的规定,保证管理系统的协调、统一、有序,提高管理效能。为实行多体系同时审核创造了条件,从而能显著地降低审核本钱、减轻企业经济负担,提高企业申请认证的积极性.既可以为今后再出现新的管理体系提供兼容的经验,又可能探索出在企业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的路子。八、企业标准体系的编写必须符合以下系列标准的要求:

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第三节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

企业进行现代化的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活动需要多方面的信息,其中标准化信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标准化信息中所传递的各种各类的标准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这些标准有些是企业自行编写的内部标准,如:局部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但是大量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都是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的上级部门颁发的,还有一些标准是相邻行业上级部门颁发的,这就给企业及时采用标准带来困难。过去由于标准化信息管理重视不够,个别企业经常使用已废止的标准或者上级早就颁发了新标准而长期得不到执行。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标准化信息的管理。一、建立广泛而稳定的信息收集渠道

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是指对企业所需要的标准化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保管和使用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企业应首先确定所需要标准化信息的范围和对象,然后确定建立收集渠道,一般来讲,标准化信息的范围由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各种标准文本;2、有关标准化期刊、出版物等;3、国家有关部门和上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性文件;4、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5、其他与本企业有关的标准化信息。标准化信息收集可以通过订购、互联网下载、参加有关标准化会议等各种途径。二、及时了解并收集标准发布、修订、更改和废止信息新的标准发布以后,一般都要过一段时间才开始实施,企业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及时了解标准发布信息,及时获得新标准。对收集到的新标准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类,及时修订企业标准体系,并及时将信息传递到使用部门。三、实现标准化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借助计算机对标准化信息进行采集和传递是标准化管理的方向,可以改进标准化信息管理的水平,并能提高标准和信息的利用率。四、开通标准化信息的网络效劳系统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已建立全国标准网络效劳系统,企业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系统查询,也可通过信誉较好的标准情报咨询公司进行定期提供标准化信息情报。第四节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编写企业除了采标贯标以外,还有很多企业内部标准需要自行编写,如大量的管理标准和岗位工作标准。编写管理标准、工作标准除了要符合GB/15496-15498企业标准体系四个标准的要求以外,在内容和格式上还必须符合GB/T1.1?标准编写规那么?的要求。一、标准的根本结构管理标准的结构图一、标准的根本结构工作标准的结构图二、标准内容的编写要求1、在前言中必须说明本标准编写的依据、附录的性质、提出单位、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批准、版本信息以及本标准的解释权。对管理标准,以上工程除附录以外,其他内容不得省略;对工作标准,除编写依据及附录外,其他内容不得省略。2、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中必须简要说明标准的主要内容〈一般在50字以下〉和标准的适用范围,一般使用“本标准----规定了……的方法,----确立了……的体系,----确立了……的原那么,----适用于………〞的格式。3、管理标准中的“引用标准〞。凡在标准正文中提到被引用的标准,均应列入“引用标准〞。引用标准时必须做到:标准与被引用的标准的技术要求应一致,不能互相矛盾;引用标准的局部内容时,必须保证其相对完整,不能任意取舍;引用的标准必须是目前最新版本。所引用标准的排列标准的顺序是:先国内,后国际、国外;先国家标准,再行业标准;同一级标准按标准编号中的顺序号从小到大排列,与年号顺序无关;行业标准按标准代号的字母顺序排列。一般格式是标准代号在前,标准名称在后。4、管理标准中的“术语、符号、代号〞。

标准中所使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在现行的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中尚无规定时,应在标准中给出定义和说明。5、工作标准中的“上岗条件〞。

上岗条件从人员的学历、所学专业、工作经历、技术素质、身体素质、上岗资质以及应掌握的外来技术标准、遵循的企业管理标准等方面做出明确具体的要求。6、管理标准中的“管理职能〞。管理职能规定该项管理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和分工负责部门及相应职责,即管理机构、职能分工。同时规定主管部门与其它有关部门的分工界限,相互协调关系及领导关系。7、工作标准中的“职责与权限〞。“职责与权限〞必须明确该岗位的分工、责任、权限以及该岗位与其它岗位的分工界限,相互协调关系及领导关系。职责与权限必须分开写。8、管理标准中的“管理内容及要求〞。“管理内容与要求〞应详细阐述该项管理业务量、质、期等方面的具体要求。9、工作标准中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应详细阐述本岗位工作的工作内容、完成的期限要求及应留下的质量记录,要求工作内容具体、定量,易操作、好考核。10、“管理流程〞。在“管理内容与要求〞中所列的主要工作都应有必要的程序。其形式可用流程图表述,也可用文字表述;当流程涉及多个专业部门时,必须用流程图表述;11、管理标准中的“相关文件〞。相关文件包括执行本标准时必须同步执行的外来文件〔上级文件、规程、制度〕、支持性文件(下层文件,即:制度、方法、细那么)及执行本标准所形成的质量记录。一般用表格列出,表头包括: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颁发部门、颁发时间。12、“检查与考核〞。规定执行检查与考核的部门,检查与考核的频次,对应检查工程的奖惩标准;检查点的设置要与“管理内容与要求〞相吻合。13、“补充局部〞。补充局部分为标准的附录和提示的附录两种。排列次序是先标准的附录,后提示的附录,假设没有可以省略。标准的附录是标准正文不可分割的局部,与标准条文具有同等效力,为保持标准结构的匀称,而放于附录中。提示的附录不构成标准的条文,辅助对标准条文的理解。每个附录都应在正文中提及。14、标准层次要求。标准层次可设:章、节、条、款、项、段和附录等几个层次。假设标准篇幅较大,且内容可分类相互独立,也可在章之前设篇。管理标准例如

企业标准编写印刷规定管理标准例如管理标准例如工作标准例如工作标准例如工作标准例如工作标准例如工作标准例如第四章供电企业现场标准化和作业标准化管理

第一节现场标准化-----定置管理

一、定置管理的概念

定置管理是一门研究生产管理现场中人、物、场所三者关系的管理科学,也是一门现场标准化管理的综合技术。定置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物、场所的最正确结合状态进行作业分析、动作和方法研究,按工艺流程的要求,对物品进行科学定位。定置管理要点是:以物品在场所中的科学定点为前提,以完善的信息管理为媒介,以实现人与物的有效结合为着眼点,对物品定置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诊断、调整,使生产现场秩序到达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定置管理的理论来源于美国“工业科学〞理论(IndustriaEngineering)即IE理论,美国IE协会对定置管理所下的定义是:“以改善、设计和规定人、物、场所所组成的系统为对象,说明、预测、确定和评价这一系统的知识和技法。〞二、定置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1.综合性。定置管理是多元化、多功能的综合管理技术,它融合了全面质量管理、工艺管理、平安文明生产、行为科学、工序管理、动作研究等一系列现代化管理为一体,以适应生产现场活动规律的要求。2.整体性。定置管理是按照工艺要求和内在规律对物品科学定位的整合体,它以整体或全局理念来协调各定置物品之间的关系,使定置功能到达整体优化。3.相关性。定置管理揭示管理中人、物和场所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特定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秩序和活动规律。4.动态性。定置管理适用于生产管理现场,生产管理现场是随客观要求的变化而随时优化的,因此,定置管理也必须要按客观要求进行动态优化。5.系统性。定置管理按照IE理论,对现场中由人、物、场所所组成系统进行研究。因此,它必须是具有系统性。三、定置管理的作用

1.保证平安:定置管理要求现场物品以保证平安生产为前提,做到现场管理标准化、制度化,有效杜绝不平安的违章现象。2.稳定质量:现场物品在定置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使影响质量的人、机、料、法、环、测诸要素有机结合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了工作质量。3.提高效率。现场物品通过定置,使人、物、场所结合状态到达最正确状态,通过定置图的引导,使物品易于查找,使用方便,变立体作业为平面作业,提高工作效率。4.改善环境。定置管理使生产现场更加符合工业卫生、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的要求。5.增加效益,定置管理可防止物品腐蚀、变质、变坏、损坏、丧失;防止物品过存和失存;防止使用中的过失,减少浪费,到达物尽其用,节约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四、定置管理的原那么1.符合工艺要求的原那么;2.以平安生产为前提的原那么;3.符合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法规标准要求的原那么;4.标准化原那么;5.动态管理的原那么;6.特殊物资特殊定置的原那么,如易燃、易爆、居毒、放射性物质。五、定置管理的内容

按照供电企业的生产特点,定置管理可分为以下内容:1.全系统定值管理:即对企业全系统进行定置管理,可分为生产系统、经营系统、行政系统、后勤系统等。2.车间定置管理:包括各工区、工地、现场和车间的定置管理。3.区域定置管理:按工艺流程将生产现场划分为假设干个定置区域,对每一区域的人、机、料、法、环、测实行定置管理。4.职能部室的定置管理。按科学化、标准化要求,将管理部室的各种文件、资料、台帐、报表、记录、图纸等进行定置,确保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5.生产要素定置管理:包括设备、材料、工器具的管理。6.仓库定置管理:明确库存物资存放区域、库、区、架、层、位、物品标识、保管知识等信息。7.色标、声像定置管理:包括设备标准色调、光字盘、事故音响、吊装声像、手势、同杆并架色标、双电源标识、介质流向标识等(见国家电网公司?现场标准化管理手册?)8.特别定置管理:对影响平安、质量、全局的危险品、薄弱环节物资、特殊物资进行定置。六、定置图的绘制

定置图是实施定置管理,实现人、物、场所有机结合的连接信息平台,是定置管理的根底。1.定置图的绘制要求。定置图上的物必须是经过科学诊断,调整和改善人、物、现场三者关系的标准定置物;定置图中的定置物要清晰、直观、标准、形象、易于理解,所用符号标准、标准,并在附表中予以说明。2.定置图一般绘制成俯视图(如区域、检修现场、分场、办公室等)、正视图(如工具箱、资料柜、材料货架等),必要时也绘制立体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