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_第1页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_第2页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_第3页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_第4页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舆情引导与应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1页一、舆情与网络舆情舆情:舆,多也(《广韵》);众也(《集韵》)

【大众、民众】情,【情况】:情感、态度、意见等。a.舆情是民意集合反应。民意是形成舆情始源,没有民意,就没有舆情;b.舆情所反应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议行为能够产生影响“民意”,而非民意全部;c、民意所表示是民众要求执政者不停满足本身利益需求,不停改进民情情况诉求意愿。

举例:七成农业流感人口为何不愿户口进城?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2页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上,记者采访了国家卫生计生委流感人口服务管理司司长王谦。他说,调查表明,七成农村户籍流感人口愿意在城市长久居住,但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在城市落户。曾被万千农民梦寐以求“农转非”,如今为何遇冷?A,流感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口是担心出现“两不落”情况,既享受不到城市公共服务,又失去了土地和宅基地基本保障;B,流感人口追求不是户口转变“名”,而是公共服务“实”;C,重点任务是缩小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城镇间差距。民意;决议;利益。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3页舆情是指在一定社会空间内,围绕特定社会事件发生、发展和改变,作为主体民众对作为客体社会管理者及其政策取向所产生和持有社会政治态度。它表现为较多群众对社会现象和问题信念、态度、意见、情绪等。国家治理//议政观点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4页网络舆情以网络为载体,以社会事件为关键,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表示、传输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集合。舆情网络表示街谈巷议——报纸电视——微博微信,媒介改变使社会舆情传输方式和表现内容大为不一样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5页

高度关注网络舆情(1)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网络空间直接反应;举例:“囧”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6页(2)网络舆情更加快、更多、更广地反应了社会舆情;更加快:由“及时”到“即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唐)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7页更多:由“一个声音”到“大众传输”;

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其赐死。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史记·秦始皇本纪》)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8页更广:由“公媒体传输”到“自媒体时代”官媒传输//意识形态;自主公布//个体观念自主性“裸”信息;交互性网状传输。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9页(3)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论“发源地”、“展示口”。网媒消息“倒灌”传统媒体;社情民意经过网络平台展现。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10页

小结:1、我们已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时代,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示主体。传统媒体是“我写你读”、“我说你听”、“我演你看”单向传输,而当代网络是“自媒体”、互动,甚至反向倒灌传统媒体,所以,网络舆论“倒逼”我们社会治理。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11页2、中国客观上已经产生一个“压力集团”

——6亿多网民群体;他们利用新闻跟帖、访问BBS、QQ群、MSN、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自主发声,天天都有可能用手机和互联网实时播报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12页3、对包括公民权利保护、公共权力监督、公共秩序维护和公共道德伸张等一系列重大社会公共问题,广大网民表现出极大参加热情。只要包括官员、警察、城管、司法、央企、富人、下岗工人、小商贩、农民工、征地拆迁、医患纠纷、房价物价等敏感原因,很轻易引发铺天盖地舆论声浪。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13页4、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地方领导缺席、失语、妄语、诳语,要负担责任后果。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要求》,在问责7种情形中,有:(四)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或者不作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其它重大事件;(五)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造成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14页网络舆情反应社情民意不作为不行,乱作为更不行关注舆情+引导舆论:明智态度。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15页

二、网络舆情传输特点、规律及趋势(一)网络舆情传输特点1、从传输结构看:网状分布式、开放性结构,使得网络不存在中心控制,展现去中心化趋势。技术结构上去中心化“把关人”弱化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16页2、从传输路径看:网络舆情能够由一个论坛、组群向其它论坛、组群扩散,使个别议题群体化、地方议题全国化、国内议题国际化。空间地域上扩散化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17页3、从传输走向看:网络舆论经常由小及大、由点及面,从议题本身所包括领域快速向其它领域蔓延,使得对个别现象、个别案例关注,变成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讨论,直至上升到整个社会和国家制度层面。网络议题上放大化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18页4、从传输过程看:1话题

议题

234认同意见集合网络舆论

5衰减遗忘发起阶段——热议阶段——公开阶段——评价阶段——衰忘阶段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19页5、从传输回应看: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20页(二)网络舆情传输规律1、“蝴蝶效应”网络舆论热点,其初始条件很可能就是一个帖子或网站上一条小消息,引发众多相关原因卷入,进而使矛盾不停升级,事态爆炸性扩大,造成舆论评价压倒性倾向。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21页2、“首因效应”“先声夺人”是网络舆论传输普通规律。一个事件发生后,最早出现观点和意见往往含有很强导向性,会给以后讨论定下基调和方向。人们经常倾向于相信这些“先声”,轻易认同它价值判断,附和它意见主张。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22页万科“捐款门”事件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万科集团总部捐款200万元,员工捐款20万元左右。这与万科去年销售额达460亿元以及网民心理期待有相当差距。一些网友在博客上指出这和万科形象极不相当,不少帖子举出捐款超出1000万企业名单,呼吁万科再多捐点,不要显得寒酸、抠门。面对网民指责其“吝啬”,王石回应称“200万已尽到企业责任,捐赠活动不应成为负担,员工捐款以10元为上限”。这么辩解无疑是火上浇油,网民训斥之火越烧越旺。王石表态很快为企业以及他本人带来更多铺天盖地指责甚至谩骂。很多人表示:“万科在我们心中一落千丈。”更有网友指出,万科8.2级地震从此开始。有“好公民”之称万科董事长王石以及他领导下屡次被评为“中国最正确企业公民”万科,陷入“捐款门”站在了舆论风口浪尖,几乎成了众矢之。万科随即宣告出资1亿元参加地震灾区灾后百姓安置、房屋修复和重建工作。王石也于5月21日向网民表示诚恳道歉,认可之前相关捐款表态伤害了网友感情,造成了员工压力,损害了企业形象。然而,万科企业形象一夜之间轰然坍毁,并没有因为万科捐款追加1亿元而重新站立起来,网民们依然不买账。有些人认为,万科选择风光秀丽遵道镇参加重建,并不是捐款,而是投资。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23页5月1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爱贡献——抗震救灾募捐晚会”现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企业向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人民币,创下国内单笔最高捐款额度。这一善举,感染了民众,也刺激了消费者对王老吉热情。名不见经传南方凉茶“王老吉”几乎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遭到全国网民集体追捧,网友对其好感大增,在一些网站论坛,不停流行着这么一个帖子:“买光超市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报道显示,国人原本兴趣不算太大王老吉变得门庭若市,各地销售频频告馨。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24页3、“雪球效应”当一个事件和议题产生后,网络舆论会如同滚雪球般不停衍生、聚合、裂变、扩散,其传输速度、涉及广度、影响力度,呈几何级数增加。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25页4、“群体极化效应”群体中原已存在倾向性经过相互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个观点朝着更极端方向转移,即保守会更保守,激进会更冒险。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26页(三)网络舆情传输趋势1、新老媒体互动加强,网络舆论“倒灌”传统媒体趋势愈发显著;由“学着说”到“带着说”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27页2、网络舆情载体多样化,Web2.0时代微博客、QQ群、微信群影响力日增;愈加快捷、灵活、简易网民自主发声、信息反向传输“逆袭”味道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28页3、网上舆情出现向现实空间“扩散”趋势;从“网上”到“线下”,从“虚拟”到“现实”网民已不再满足于网上讨论,开始热衷于走到线下现实空间继续关注和推进事件发展。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29页4、从网络监督、网络维权到“网络审判”、“网络暴力”中国网民群体,多为30岁以下年轻人;网上讨论非理性、过于主观。专业媒体中道理性之声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30页三、网络舆情引导应对标准1、重视网络民意研判2、掌握主导权3、勇于“抢旗帜”4、社会问题非政治化5、清楚而频繁地沟通6、结盟“网络意见领袖”7、必要“切割”伎俩8、充分发挥“主场优势”9、修复政府公信力10、关键是“怎么办”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31页重视网络民意研判“民意”早期受到冷落,才演变成中期“民议”、后期“民怨”。民意在每一道步骤上被冷落与搁置,都会造成舆情能量聚集。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32页“一上就闹,一闹就停”怎样破解?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33页掌握主导权遭遇突发事件,政府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公布新闻,赢得话语权,先入为主,掌握主导权。第一时间?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34页勇于抢“旗帜”在网络舆情中,政府尤其是宣传部门要勇于“抢旗帜”,高扬社会公正、司法公正、以人为本、友好社会旗帜。不要因为种种顾忌,把这么旗帜送给网上“意见领袖”,而让广大网民对政府失望。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35页社会问题非政治化高明地方领导者,总是善于把带有某种政治诉求问题化解为地域性、经济性、行业性问题,把社会压力分解到社会治理各个步骤中去逐一处置;而假如反其道而行之,把这些详细经济、民生方面问题打包化、集中化、政治化,就只会激化矛盾,让各种社会压力都集中到一个点上断裂。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36页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37页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38页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39页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40页清楚而频繁地沟通“尽早讲”,尽快抢占信息公布制高点,第一时间表明对事件态度及应对办法;“连续讲”,向公众不停披露事件进展情况;“准确讲”,公布信息真实全方面,争取公众认可;“重复讲”,采取各种方式为公众答疑解惑。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41页结盟“网络意见领袖”地方政府宣传部门要在网络小区(BBS、微博客、QQ群等载体)和“公民报道者”等“网络意见领袖”中发展“盟友”。盟友不是部下,也不是潜在敌人。要允许和勉励他们对地方政府施政阙失提出批评,开展舆论监督;同时经过主动沟通对话,帮助他们了解当代社会公共治理全部复杂性,引导他们在最根本问题上帮助地方政府,缓释民间一些不满情绪。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第42页“二级传输”理论,大众传媒往往是经过民间“意见领袖”中介作用,才能影响公众。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上,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力经常超出媒体和政府在微博中传输力。据统计研究显示,平时有大约300名全国性“意见领袖”影响着互联网议程设置。社会转型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意代言人,对政府陈情,施加舆论压力,但又经常畸形放大一些超越现实可行性偏激诉求。客观评定他们建设性和合作精神,去团结包容他们,降低其对体制反抗性,是意识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