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1.“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这里的“第二次”是指A.伊斯兰教传入中国 B.四大发明的西传C.《马可·波罗行纪》发表 D.西方传教士来华2.明末清初,某思想家认为治学的方法之一是“博学于文”,即要有广博的知识,能够写出有实用价值的文章。这位思想家是A.程颢 B.陆九渊 C.李贽 D.顾炎武3.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属于其“罪证”的是①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狗彘”②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③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④主张“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4.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情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明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扩大B.民族融合加强和中外交流广泛C.君主专制加强与理学的思辨化D.社会识字率提高印刷成本上升5.一些商人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这些商帮主要活跃于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6.歌曲《说唱京剧脸谱》:“蓝脸的窦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歌中所述的戏曲形式形成于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7.王守仁是这样阐述他的“良知”概念的:“夫人者,天地之心;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据此可知,心学A.衍生出一定的思想解放倾向 B.体现出浓厚的客观唯心主义C.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 D.形成了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8.从康熙末年到嘉庆五年,昆剧演出有一个显著变化,那就是达官贵人的“家班”渐次减少而民间职业戏班大量增多。戏院兴起,观众买票看戏,演出有了固定场所,风雨无阻,演出的影响更大。这说明当时A.清代戏剧发展逐渐世俗化 B.清代昆剧已形成成熟体系C.昆剧不适合达官贵人品味 D.昆剧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大9.《拍案惊奇》总结的社会通则是:“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C.抑商传统仍然盛行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10.“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穷理格物11.清朝城市中形成不同的社区,如北京“中城珠玉锦绣,东城布帛菽粟,南城禽鱼花鸟,西域牛羊柴炭,北城衣冠盗贼”,汉口各区依行业比户而居,形成“花布街”“打铜街”“铁坊巷”等街巷。这反映了A.传统伦理道德沦丧 B.宗族血缘被彻底打破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D.城市的政治职能增强12.明代嘉靖年间,太湖地区的“桑基鱼塘”逐渐成熟起来。乡尺在搪基上种桑,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

)A.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B.活跃了江南的商品经济C.改变了当地的食物结构 D.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13.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与这种现象的发生关联最大的是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C.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14.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全国经济总量增加,但人均经济量下降;工农业生产力长期没有突破性发展;商品市场关系难以向深层扩展;在赋税、人身关系上对工商业者有所解禁和宽松,但保障私有财产、维护个人收益方面并无制度创新。该学者旨在说明当时A.人口增多造成人地矛盾非常尖锐 B.传统社会制约经济变革C.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无法并存 D.生产工具和技术承古萌新15.顺治十二年春,王夫之开始作《周易外传》,通过探索象数以穷理。在这部著作中,王夫之精辟地阐述了“器”(客观存在的各种具体事物)和“道”(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指出:“天下唯器而已矣”,他希望人们“勉于治器”。这一论断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C.批判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D.摒弃了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原君》材料四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置相》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2)材料三、四中,黄宗羲把批判的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材料四中,“秦变封建而为郡县”“汉建庶孽”“宋解方镇之权”分别是指哪些事件?(3)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的学术思想大为发达,则在春秋战国之世。因为西周以前,学术为贵族所专有……东周以后,封建政体渐次破坏。居官任职的贵族,多有失其官守,降为平民的。于是在官之学,一变而为私家之学。亦因时势艰难,仁人君子都想有所建明,以救时之弊,而其时社会阶级,渐次动摇,人民能从事于学问的亦渐多,于是一个大师往往聚徒至于千百,而学术之兴遂如风起云涌了。——摘编自吕思勉著《每天学点中国史》材料二

西汉的董仲舒,他认为天的自然现象与地上的人事互相对应。是即皇帝依天命统治地上的民众,如果其统治有过失而殃及民生,就会招致天之阴阳二气的不调,并通过灾害受到谴责;反之,如果满足天意有利民生时,就会出现祥瑞之象。董氏亦将阳与德、阴与刑联系起来思考:如果舍弃德教,纯任刑罚,或者刑罚不当则阴阳不调,于是异变就发生了。董氏思想还将君、父、夫与阳、臣、子、妻与阴联系起来。譬如臣或夫人凌驾于君或夫之上则阴阳淆乱,灾异也就随之发生了。材料三

晚明,……随之而来的是精神文化、道德伦理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理学,由于其弊端日显,而渐渐为士人们攻讦和唾弃。一种崭新的革新运动悄然兴起。从而在晚明泛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人文主义思潮,在中国思想文化解放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学术之兴风起云涌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学术之兴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哪些主张?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评论。(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晚明人文主义思潮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参考答案:1.D2.D3.B4.A5.D6.D7.A8.A9.D10.C11.C12.B13.B14.B15.B16.(1)不同点: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原因: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2)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法制。早期民主思想。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汉初的封国制;北宋削减节度使权力。(3)时代特征: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影响:具有解放思想(民主思想启蒙)的作用,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冲击。17.(1)原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崩溃;井田制逐步瓦解;私学兴起;仁人君子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士阶层崛起),社会阶级变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