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罗斯福贯彻新政的主要途径是A.推动国会立法 B.发布总统命令C.加强舆论宣传 D.设立军队监管2.1921年开始,苏俄大部分文化艺术企业被取消并收归国有,但是允许私人或集体电影企业的存在。为了逐利,一些私人电影企业以少量的资金到外国购买现成的影片,结果导致了庸俗化的外国电影广泛上映,助长了资产阶级思潮的泛滥。“电影实际上已成为受资产阶级影响的传教士或是劳动群众的腐蚀剂”。1923年俄共(布)十二大后,苏联开始生产自己的电影。这一历程表明此时的苏俄(联)A.新经济政策已基本被废止 B.政府关注意识形态影响C.文化市场被西方思想占领 D.积极应对美国冷战政策3.《说文》:“史,记事也。从又持中,正也。”这符合史学家刘知几所主张的:A.史才 B.史学 C.史识 D.史德4.“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南北战争B.法国启蒙运动C.欧洲宗教改革D.英国光荣革命5.明朝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乱等为“十恶”重罪;专门增设“奸党”这一罪名;增设“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明律所特有的列罪条款。这些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A.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 B.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C.明朝重治谋反罪 D.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了协调6.我国历史上“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现象始于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7.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上述现象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A.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方式B.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D.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8.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断是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A.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B.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D.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9.如图是195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A.反映了国民经济正在迅速恢复 B.描绘了人民投身建设的热情C.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D.表明女性在建设中贡献突出10.列宁说“俄国的商业是千百小农与大工业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为此他推行了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1.历史著作总是要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做出解释。它涉及如何认识历史的问题,也涉及历史知识的性质问题;但它的本质是说明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所以有人说,历史解释的产生,是出于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的探索。这一观点说明A.主观因素、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历史解释,故同一历史事件会岀现多种多样的解释B.历史的解释与当代人的利益、政治或意识形态立场有关,但与认识历史的方法无关C.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只能是相对的,这决定了历史是不可以被认识的D.关于历史事件,只有一种科学的解释,其他的尤其是唯心史观写下的著作都是错12.如表: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据2.埃里克森U979—1990年的苏联》)据表可知A.苏联学者的估计结果最为可信B.西方对苏联的经济遏制不断加剧C.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完全丧失D.科技革命倒逼国家战略适时调整13.历史事件的发生存因果关系,下列配对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地中海世界崛起 B.蒙古西征——东罗马帝国灭亡C.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发生 D.工业革命——德意志宗教改革14.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当专制被暴力推翻后,人们需要在社会中达到新的平等。对此。他进一步指出,鉴于历史上的契约是以牺牲人的自由平等为代价的,所以要创立一种真正合法的契约来取代它。卢梭所提倡的“契约”A.是资产阶级法律学说的基石 B.背离了天赋人权的精神C.反映了追求平等的政治诉求 D.揭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15.1950年,在印度“独立日”,国大党发表誓言:“我们认为,拥有自由、享有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占有生活必需品,以致可以有充分机会发展——这是其他任何民族的不可转让的权利,也是印度人民的不可转让的权利。我们还认为,如果任何一个政府使一个民族丧失这些权利,并压迫他们,那么,这个民族就有改变它或废除它的进一步的权利。”该誓言能够反映()A.殖民主义产生了客观上的积极作用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理论渊源C.印度人民在甘地领导下赢得了民族独立D.印度积极号召开展不结盟运动维护独立16.雅典名将阿里斯提德是马拉松战役的指挥官,战功显赫,曾担任首席执政官,办事公正,人称“正义”,这一美名后来却变成了招人嫉恨的根源。公元前483年,公民大会决定进行陶片放逐表决。投票结果,阿里斯提德被流放。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公民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B.公民有效监督国家公职人员C.多数人的意志具有绝对权威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17.“从19世纪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A、《唐璜》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等待戈多》18.“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这种和平时期的对立集团,是首次出现的新产物”,文中描述的现象出现于A.一战前 B.一战后 C.二战前 D.二战后19.“星期日”源于犹太教的安息日,是休息和礼拜的日子。11世纪时,英国法律禁止人们在星期日进行聚会、狩猎等世俗活动;到18世纪以后,娱乐、购物、郊游等成为星期日的重要生活内容。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A.贵族政治走向没落 B.宗教淡出社会生活C.工厂制度已经形成 D.休闲活动商业化趋势20.文学艺术的创作往往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列各项中,以波旁王朝复辟作为创作题材的有①《悲惨世界》②《自由引导人民》③《人间喜剧》④《红与黑》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1.坦克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其首次战场使用于A.① B.② C.③ D.④22.据学者统计,近几十年发现的甲骨文遗址除殷墟(今河南安阳)以外另有25处,其分布情况见下表——据宋镇豪《南靖殷墟甲骨回归感言》整理商至周甲骨文分布范围发生了变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文字体系逐渐成熟 B.金文取代了甲骨文C.周人统治范围扩大 D.争霸战争持续不断23.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年份人口(百万)粮食产量(千顿)粮食种植面积(百万公顷)粮食单产(千克/公顷)1400722052019.8103616501233505532.0109517502607410048.01544182038110858559.01840A.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 B.生产力取得了质的发展C.支撑了人口的高速增长 D.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24.朱熹认为:“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诚意、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主张:“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据此可知,二者A.都主张加强自身修养 B.都强调经世致用C.求理途径上相互矛盾 D.都提倡“灭人欲”25.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进化论 D.量子论26.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为数众多的1日产婆采用落后的接生办法,造成了严重的产妇和婴儿死亡问题。1955年,中国农村通过训练和改造旧产婆,实行新的接生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这说明当时A.科学扫盲推动社会改造深入 B.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仍在农村C.农村妇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D.优生节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27.《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A.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B.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D.中共一大制订的最高纲领28.据记载,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等三部农书,后两部书中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是前一本书的重复。这段材料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是A.从宋朝到清朝农具的品种没有增加B.从明朝到清朝农书编写水平停滞不前C.从元朝到清朝农具的性能没有变化D.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29.1912—1919年的八年间,民族工业新建厂矿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纺织、面粉、火柴、榨油造纸等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其中面粉除内销外,还大量出口。这说明当时中国A.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B.民族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C.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D.重工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30.“这次战争与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这里的“战争”是指A.20世纪初瓜分战争B.一战C.二战D.冷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的,人类的发展与海洋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依据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组织名称成立背景(1)(请勿在此作答)(请勿在此作答)(2)(请勿在此作答)(请勿在此作答)3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图一:图二:1861年3月3日农民们在农庄里听到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时的情景。图三:2005年6月7日,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问题:(1)图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解释图二中“农民亲吻贵族的脚背”的现象。(3)你认为俄罗斯政府在2005年竖立起纪念亚历山大二世塑像的原因是什么?33.材料自孔子开私人撰史以来,史书撰著比较自由。西汉国家所设太史令、御史中丞,只掌文书图籍,并不是书记史官,也没有撰著职责。司马迁撰《史记》完全是私撰。到了魏晋南北朝,官私修史成风、史籍数量宏富、史著类型多样、史学地位提高,其中私修史书多且优于官修。然而,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内采取了严厉的控制措施,从此,任何人未经朝廷许可都不能擅自撰修国史。唐太宗时期,官方修史形式走向制度化,“贞观三年闰十二月,始移史馆于禁中(帝王所居的宫室),在门下省北,宰相监修国史。自是著作郎始罢史职”。从此,这种官修形式成为定制,历代相沿袭,直至清代,无一例外——摘编自宋衍申等主编《中国史学史纲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官方修史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官方修史走向制度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斯福通过制定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推进了新政的顺利进行,如颁布《工业复兴法》等;选A;发布总统命令、加强舆论宣传、设立军队监管与立法相比都不是主要途径,排除BCD。2、B【答案解析】
引入外国电影导致“电影实际上已成为受资产阶级影响的传教士或是劳动群众的腐蚀剂”,由此苏联生产自己的电影,说明当时政府关注意识形态影响,B正确;斯大林执政后逐渐废除新经济政策,排除A;C过分夸大了当时引入电影的影响,排除;冷战不是二战后出现的政治格局,排除D。3、C【答案解析】
史的本意就是记事,客观公正记载历史史实,客观撰写历史,符合刘知几主张的史识,故选C;史才,不仅指天才和才气,主要是指文才、文采;史学,是编写史书的专业知识;与“正也”相悖,排除AB;D不是刘知几的主张,排除。4、B【答案解析】“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是说要想结束国王的独裁就一定要放弃对上帝的信仰,结合所学可知,法国的启蒙运动将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故选B;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当时这种诉求早已经有了,故排除A;欧洲宗教改革和英国光荣革命时对上帝的信仰还处于比较盛行的时代,故排除CD。5、A【答案解析】
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增设了许多新罪名,他这样做的本质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故A项正确;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材料中一部分意思的体现,但不是本质体现,排除B;重治谋反罪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体现,排除C;明代初期就废除了丞相,排除D。故选A。6、C【答案解析】
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最高代表者,是国家的象征;政府首脑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首脑,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结合所学,中国专制天下的国家元首向来都是皇帝本人,政府首脑则往往由丞相来担任,即由丞相具体负责行政事务。由材料“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说明皇帝剥夺了丞相的行政权加诸自身。明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7、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世纪英国议会的三次重要改革扩大了英国民主政治的选举范围,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相继获得了选举权,这是由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的结果,所以答案选C,AB两项说法错误,革命和改革都能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19世纪末期英国尚未完全实现普选,D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考点:英国议会改革点评: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了英国议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上下议院的关系来说英国下议院的权利超过了上议院,从资本主义的发展角度而言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并随着实力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最终超过了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统治阶级。8、B【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因此④错误;图中显示科学类明显上升,翻译的科学类和人文类逐渐增多,说明学习西方称为社会思潮。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想出现导致学习西方思潮增多,选择B正确。9、B【答案解析】
宣传画中的人物象征着群众代表,群众表态“我们为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这说明我国人民建设工业化国家的热情高涨,B正确;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底就已经完成,A排除;C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的人物是群众的代表,并非单指女性,D排除。故选B。10、A【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列宁肯定了商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列宁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都是斯大林时期的推行的,不是列宁推行的政策,B、C选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关系,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A【答案解析】
材料体现的观点是,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的探索。由此可知,主观因素、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历史解释,故同一历史事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解释,故A正确;历史的解释与认识历史的方法有关,故B错误;历史是可以被认识的,故C错误;历史解释是多种的,故D说法错误。12、D【答案解析】
表中信息反映了20世纪50---80年代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主也说明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适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国家战略应适时调整,故D正确;A、B、C均不是材料主旨,排除。13、C【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中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与社会契约思想,为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理论武器,故C项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地中海世界衰落,排除A项;蒙古西征的时间是十三世纪,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灭于奥斯曼土耳其之手,排除B项;18世纪工业革命兴起,晚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排除D项。故选C。14、C【答案解析】
“人们需要在社会中达到新的平等”“鉴于历史上的契约是以牺牲人的自由平等为代价的,所以要创立一种真正合法的契约来取代它”表明卢梭所提倡的“契约”,反映了追求平等的政治诉求,故C正确;不能说卢梭的“契约”精神是资产阶级法律学说的基石,排除A;卢梭思想符合天赋人权的精神,B错误;题中卢梭思想没有揭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D错误。15、A【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1950年印度庆祝独立日,宣扬民族主义。结合所学可知,这个誓言反映出殖民主义客观上促进了印度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理念的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理念,在材料里面无从体现,B选项错误;在尼赫鲁的领导下,印度获得了民族独立,C选项不符合题意;1950年印度独立日誓言中,不包含不结盟运动的宗旨,与不结盟运动的展开无关,D选项错误。16、C【答案解析】
根据“公民大会决定进行陶片放逐表决。投票结果,阿里斯提德被流放”并结合所学可得知,雅典直接的民主体现了公民集体的意志,反映出多数人的意志具有绝对权威,这也是雅典民主体制弊端的体现,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公民的素质如何,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不属于监督,排除B项;阿里斯提德被流放是雅典民主政治弊端的体现,并不是政府不被信任的表现,排除D项。17、C【答案解析】略18、A【答案解析】
和平时期欧洲首次出现的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指的应该是协约国和同盟国,这两个集团出现于一战前,故选A项;一战后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均告瓦解,排除B项;同盟国与协约国和二战无关,排除CD项。故选A。19、D【答案解析】
星期日从休息和礼拜到禁止世俗活动,这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中世纪宗教和封建统治形成了冲击,故禁止世俗活动;到18世纪后变为娱乐购物等,这也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故选D;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C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到18世纪以后,娱乐、购物、郊游等成为星期日的重要生活内容”,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分析解答。20、C【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波旁王朝复辟的十几年时间,《红与黑》猛烈抨击了法国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贪婪与卑劣,真实地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的社会状况,故①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1930年革命时巴黎人民反对波旁王朝而奋起战斗的场面,并未以波旁王朝复辟为背景;《人间喜剧》再现了1816-1848年"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故②③错误,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1、B【答案解析】
坦克最早运用于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索姆河战役,英国使用坦克攻击德国阵地,②是索姆河战争,故选B;①③④不符合索姆河战役,排除ACD。【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坦克”“首次战场使用”,联系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分析解答。22、C【答案解析】
由表中统计数字显示,比起商代,周朝甲骨文的遗址分布范围更广,说明周代的统治范围比商朝的扩大了,C项正确;单纯从甲骨文分布范围看,无法得出文字体系逐渐成熟、金文取代了甲骨文和争霸战争持续不断等结论,ABD三项错误。23、C【答案解析】
表格数据显示,明清时期“粮食产量”和“人口”呈现大幅增长趋势。说明农业发展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经济基础,故C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和世界的相关数据,排除A;明清时期中国农业仍然是传统农业技术,生产力没有取得了质的发展,排除B;表格数据没有显示生态环境的信息,排除D。故选C。24、A【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中“诚意、正心、修身”、“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等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朱熹和王阳明都重视人的自身修养,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是顾炎武提出的,排除;二者只是求理方法不同但并不矛盾,C选项错误;D选项只是朱熹的主张,排除。25、B【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B选项符合题意。经典力学的体现是三大定律,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进化论强调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选项排除。量子论属于微观物理学,D选项排除。26、A【答案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通过训练和改造旧产婆,实行新的接生方法取代“落后的接生办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故A符合题意;B、C、D与材料无关。27、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材料“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反映了兼容并包、多元化并存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是兼容并包,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体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行,故B项正确,排除。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体现求同存异方针,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中共一大制订的最高纲领照搬马克思主义和苏俄十月革命道路,不能体现多元并行,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选D。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共一大28、D【答案解析】
“从宋朝到清朝农具的品种没有增加”,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本身就是错误的,该项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题目材料主要反映了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并没有材料印证“从明朝到清朝农书编写水平停滞不前”,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题目材料主要反映了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没有提及“从元朝到清朝农具的性能没有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根据材料“王祯的《农书》……后两部书中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是前一本书的重复”,说明这段材料反映了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该选项符合题意,故D正确。【答案点睛】中国科技16C以后滞后的原因: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限制
②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③文化上:科举制度、思想专制
④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
⑤科技缺陷: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未能向近代理论科学转变29、C【答案解析】
1912—19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快速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故选C;AB不符合史实,排除;当时中国轻工业取得较快发展,重工业发展缓慢,排除D。【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2—1919年”,联系近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30、D【答案解析】
材料“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说明双方重视壮大己方阵营的国家,加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这符合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抗的特点,D符合题意;20世纪初瓜分战争无关推广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反法西斯国家反对法西斯国家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战争,故ABC不符合题意。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组织名称成立背景【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二战后,美国推行遏制苏联的战略;冷战局面形成【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世纪后期,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迅速,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1949年4月,美国、比利时、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公约”可判断出这是北大西洋公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八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重庆市知识教育培训基地课件
- 重庆市SMT知识培训课件
- 新解读《GB-T 10632-2014烟花爆竹 抽样检查规则》
- 重庆地理知识手绘培训课件
- 老年人膳食烹调知识培训课件
- 《英语听力2》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 《商务汉英翻译》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老年人护肤知识培训课件
- 脸谱与情绪英语课堂游戏
- 员工烧烤联谊活动方案
- 草原安全管护方案(3篇)
- 中国鱼腥草素钠栓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幼儿园采购协议书范本
- 酱油制作小作坊管理制度
- 胆道疾病的检查与护理
- 1.1《沁园春·长沙》课件中职语文高一(高教版2023基础上册)
- 防火板安装协议书
- 2025年电动港机装卸机械司机(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股权代持协议英文版10篇
- 2024年会计法规综合考查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