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学讲座_第1页
中医养生保健学讲座_第2页
中医养生保健学讲座_第3页
中医养生保健学讲座_第4页
中医养生保健学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保健学讲座图文中医养生保健学讲座图文中医养生保健学讲座图文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推拿研究所所长第一页,共103页。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推拿研究所所长第二页,共103页。学校推拿学科创始人,从事中医推拿、传统功法、中医养生教学、临床、科研和对外技术效劳近三十年第三页,共103页。少林寺俗家弟子第四页,共103页。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首批教学名师第五页,共103页。湖南省新世纪“121〞工程人才人选第六页,共103页。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首批推拿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第七页,共103页。“株洲市万名人才方案〞〔株发[2021]5号〕全市共遴选第一批株洲市核心专家289名,于2021年9月19日,在株洲市委大礼堂举行“株洲市核心专家大会暨颁证仪式〞,我校推拿研究所所长王德瑜教授,入选成为株洲市第一批核心专家之一。株洲市第一批核心专家之一湖南省株洲市首批核心专家之一第八页,共103页。登录网址:/coursestatic/course_4070.html?推拿手法技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第九页,共103页。推拿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松振腹法”的临床优势病症“松则力透、松则顺通”作用机理研究“推五经”湖湘小儿推拿手法“直推为清、旋推为补”作用机理研究基于练功(易筋经)对提高推拿专业人员“功力”的机理研究《推拿手法技术》资源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库,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和应用研究“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推拿学科建立负责人第十页,共103页。“十一五〞、“十二五〞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康复技术?主编第十一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医学宝藏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知识、丰富多彩的方法、卓有成效的实践经历、鲜明的东方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它以中国古代的天、地、生、文、史、哲为深厚底蕴,以中医理论为坚实根底,融会了历代养生家、医学家的实践经历和研究成果,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养生理论体系。前言第十二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基本概念定义、目的和意义、特征、步骤与策略等基本观念生命观、寿夭观、和谐观、权衡观、健康观基本法则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审因施养、杂合以养、预防为主、知行并重基本方法精神、行为、衣着、起居、房事、运动、交际、休闲、旅游、针推、方药等内容第十三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基本概念定义、目的和意义、特征、步骤与策略等基本观念生命观、寿夭观、和谐观、权衡观、健康观基本法则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审因施养、杂合以养、预防为主、知行并重基本方法精神、行为、衣着、起居、房事、运动、交际、休闲、旅游、针推、方药等内容第十四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根本概念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人类生命生长发育、寿夭衰老的成因、机制、规律;说明如何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以到达更好的生存状态、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的实用性学科。第十五页,共103页。养生保健的目的保持安康、养生延命因为人生存在世界上,外有六淫之侵、内有七情之感、饮食劳倦之伤,回而常有疾病发生而威胁生命、损身折寿,不能尽终天年。第十六页,共103页。养生保健的意义小而言之:身心安康、益寿延年大而言之:环境、社会适应具体言之:第十七页,共103页。根本特征产生的原因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造就的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根本思想和理论千百年实践经历中总结出的实用科学第十八页,共103页。根本特征整体动态:天人相应、形神合一、权衡以平、审因施养和谐适度:中庸哲学——人与人、社会、自然综合实用:多方位,实践产生适应广泛:贯穿生命始终第十九页,共103页。社区养生保健的步骤就是通过社区调查、筛检、诊断、发现和确定社区人群安康现状和主要安康问题及其轻重缓急、解决顺序,同时了解社区的环境、人群、资源的根本情况,制定、实施社区、家庭、个人的养生保健方案,并对方案实施情况及其效果、效益进展评价。第二十页,共103页。社区养生保健的步骤〔32个字〕基线调查,搜集资料;分析整理,诊断建档分级规划,审因施养;定期回访,评估改进第二十一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基本概念定义、目的和意义、特征、步骤与策略等基本观念生命观、寿夭观、和谐观、权衡观、健康观基本法则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审因施养、杂合以养、预防为主、知行并重基本方法精神、行为、衣着、起居、房事、运动、交际、休闲、旅游、针推、方药等内容第二十二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学根本观念第一:生命观生命的物质观:精、气、神——三大要素生命的运动变化观:生命是天地运动的产物,生命体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个体,生命永恒地运动变化着,直至终结。其形式,庄子认为是聚、散、离、合的结果,中医认为是升、降、出、入是气机的具体表现。第二十三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学根本观念第二:寿夭观生命有开场就必定有终结,生、长、壮、老、死是生命过程的自然规律,是人体生长发育中一系列不可逆转的量变和质变过程。人的寿数决定因素:禀于先天父母,与后天地理环境、社会、行为因素和疾病损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十四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学根本观念第三:和谐观“和〞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有相应、协调、和合、和顺、融洽、适中等诸多含义。和谐观是指人与外环境是一个和合通应的整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内部都有相互协调适应,养生保健的目标就是到达人、自然、社会之间到达各顺融洽状态。第二十五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学根本观念第四:权衡观“权〞为秤砣,“衡〞为秤杆权衡观是中医的根本理论,认为世间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而人体理想状态是通过“人神〞的自动调节而实现的,即通过对中医阴阳、五行生抑制化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第二十六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学根本观念第五:安康观养生目的就是为了安康,应树立正确的安康观,是从事一切养生活动的根底。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安康状态的认识,这是安康观的主体。二是如何维持和促进安康的综合认识。第二十七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学根本观念中医的“形与神俱〞就高度概括了安康:?素问·上古天真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美其食,乐其俗,高低不相慕,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以其德全不危也〞,就包含了形体安康——是安康根底心理安康——是安康第二维度社会适应良好——是安康更高一层维度道德安康——是安康另一个追求高层次维度第二十八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学根本观念1947年WHO宪章中指出:“安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都完满的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999年WHO才形成了“四维安康〞概念:“安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安康、心理安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安康。〞第二十九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学根本观念躯体、心理、社会适应、道德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躯体、心理躯体安康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四层次第三层次第三十页,共103页。安康的标准观察指标眼睛有神声音洪亮呼吸微徐须发润泽二便正常食欲正常脉象缓匀精神愉快形体壮实记忆良好面色红润心态平和牙齿坚固适应能力良好双耳聪敏道德高尚腰腿灵便第三十一页,共103页。正确认识安康与疾病的关系是便于实际工作中因势利导地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安康观。安康与疾病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二者是“此消彼长,此盛彼衰〞,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统一性,这就是对安康的科学思维模式第三十二页,共103页。中国人体质分为九型A型:平和体质B型:气虚体质C型:阳虚体质D型:阴虚体质E型:痰湿体质F型:湿热体质G型:血瘀体质H型:气郁体质I型——特禀〔过敏〕体质第三十三页,共103页。中国人体质分为九型A型——平和体质,是精力充分,安康乐观的那一种;B型——阳虚体质,是手脚发凉,身体怕冷的那一种;C型——阴虚体质,是手心发热,阴虚火旺的那一种;D型——气虚体质,是气缺少力,容易疲乏的那一种;E型——痰湿体质,是身体肥胖,大腹便便的那一种;F型——湿热体质,是面色油腻,长痘长疮的那一种;G型——血瘀体质,是面色晦暗,脸上长斑的那一种;H型——气郁体质,是多愁善感,郁郁不乐的那一种;I型——特禀体质,是容易过敏,喷嚏流泪的那一种。第三十四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基本概念定义、目的和意义、特征、步骤与策略等基本观念生命观、寿夭观、和谐观、权衡观、健康观基本法则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审因施养、杂合以养、预防为主、知行并重基本方法精神、行为、衣着、起居、房事、运动、交际、休闲、旅游、针推、方药等内容第三十五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第一节正气为本正气:是指人体一切正常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内经?中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以正气为中心,发挥人自身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的对神的调摄,保养正气,增强生命活力,提高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从而到达强身健体、防病抗老、美容延寿等养生目的。第三十六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一、护肾保精,扶正固本精是生命的根本,而肾藏精,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人体机能的上下,关系到衰老的速度。故有“人之有肾,如树之有根〞之说二、调理脾肺,益气扶正脾胃为后天之本,肺为气之本,人出生后依靠脾胃化生水谷精微和肺所吸入的清气来充养人体精气,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物质根底。第三十七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三、清静养神,真气从之神是生命的主宰,神能御气,只有在神的正确指挥和协调下,人体的正气才能保持和顺调达。?内经?中概括为“得神那么昌,失神那么亡〞。四、慎避邪气,正安和?内经?中“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讲的就时邪是疾病损伤正气的因素,通过防止六淫入侵、七情内伤、饮食劳倦、金刃外伤、虫兽灾害等,使正气安和、不受损耗而到达养生延年的目的。第三十八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第二节天人相应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出了人处于天地宇宙之间关系。“天人相应〞就是强调养生应顺从人与外界自然息息相关的规律,通过主动协调,从而到达养生的目的。第三十九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一、积极主动,顺应自然?抱朴子?中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养生态度,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主动进取的精神去探索和追求人类的安康长寿,争取把握自身生命自由思想的影响下,创造了许多养生方法。如调气、导引、咽津、食养、药养、针灸、推拿、房中保健等。第四十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二、协调内外,调内为主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协调统一内外环境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进展,一是主动调控自身因素来顺应外环境变化,二是改造外界环境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但尤其是强调内养,可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第四十一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三、因时之序,顺应天时强调人的生理节律应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相协调,即顺应四时、月廓、昼夜等规律,才能精神调和、形体坚实,不受外界邪气的侵害,从而到达养生延年的目的。第四十二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四、适应地理,异法方宜不同方位地域的地理环境不同,气候、湿度、温差、水质、土壤中所含元素等也不一样,地域气候等的差异,可对人的生、长、壮、老及生理、病理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第四十三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第三节形神合一?内经?中“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讲的就是形与神的关系,是形态与功能、精神与物质、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协调统一的整体。?内经?中“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讲的就是神主宰着人体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调节适应能力、卫外抗邪等特征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第四十四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一、保形全神,调神安形“保形〞首先要协调脏腑功能,才能“全神〞,才能神清气足,情志正常。“调神〞就是要“养性〞,通过精神道德修养使情志心理平和,才能“安形〞,才能使脏腑功能得到调和,安于形。二、形神共养,养神为先中医认为“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无神那么形不可活,无形那么神无所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别离。第四十五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第四节动静结合动与静,是事物动态表现形式的高度概括。一、动以炼形,静以养神动是指形体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等形体组织上,还可以增强脾胃健运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及精微输布。正如华佗指出“动摇那么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静是包括精神上清静和形体上的相对安静状态。中医讲“静以养神〞。第四十六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二、动静适宜,因人而异动静适宜是养生一大法那么,要根据个人年龄、身体体质、锻炼与环境条件,以及个人的性格爱好等实际情况选择工程,制订方案,然后坚持。第四十七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第五节审因施养人处天地之间,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适合个体的养生保健方法。因时制宜——顺时调养、审时避邪因地制宜——顺应地理环境、改进生存环境因人制宜——性别、体质、年龄等第四十八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第六节杂合以养?内经?中讲顺四时、慎起居、节饮食、调情志、忌妄劳、和术数诸方面,强调综合调养,这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大根本法那么。一、全面调养,重点突出二、内外诸法,综合运用三、中和适度,过犹不及第四十九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第七节预防这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就是中医强调预防,防微杜渐,成为中医养生的一条重要原那么。第五十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的根本原那么节八节知行并重知:是学习和获得安康信息和安康知识,树立养生保健观念。行:是指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进展养生保健。养生贯穿一生的理念养生重在生活化练功贵在精专养生保健要特别注意第五十一页,共103页。中医养生保健基本概念定义、目的和意义、特征、步骤与策略等基本观念生命观、寿夭观、和谐观、权衡观、健康观基本法则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审因施养、杂合以养、预防为主、知行并重基本方法精神、行为、衣着、起居、房事、运动、交际、休闲、旅游、针推、方药等内容第五十二页,共103页。第四章精神养生保健法精神情志是在脏腑气血的根底上产生,为人体生理活动的表现之一。正常的情志活动可促进人体的安康情志失调,那么直接影响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削弱或破坏人体的生理活动,有损于人体的安康。精神养生:就是通过主动的调摄、保护和增强人的精神安康,力求到达形神高度统一的养生方法。第五十三页,共103页。第一节修德怡神?礼记·中庸?中说“大德必得其寿〞讲是道德高尚的人,行事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开朗,如此那么神志怡然安宁,气血和调,生理功能平稳,形与神俱,得以安康长寿。历代儒家、道家、墨家、佛家、医家等都将道德修养列为摄生首务。修德又必以修心为中心。第五十四页,共103页。第一节修德怡神一、精神养生的四大核心要素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的人,泰然自假设,能提高抗病能力〕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不宽容,心理处于紧张状态,百病皆生〕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乐观向上性格和心境,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平常心,身心安康〕第五十五页,共103页。第一节修德怡神〔一〕思想清静〔抑目静耳、凝神敛思、多练静功〕〔二〕少私寡欲〔减少私心,降低名利和物质要求〕〔三〕精神乐观〔陶冶性情、善于解脱、近喜远恶、乐观常笑〕〔四〕意志坚强〔对事物决断能力、自控力、毅力等〕〔五〕心和寿长〔看得开、想得开、丢得开〕修德怡神的方法第五十六页,共103页。第二节调志摄神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称为“七情〞情志失调,那么容易损伤脏腑气血,影响人体的安康。根本原那么:和喜怒去忧悲节思虑防惊恐第五十七页,共103页。第二节调志摄神调志摄神的方法〔一〕以情制情: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肺者,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二〕移情法〔三〕升华起脱法〔四〕暗示法〔五〕开导法〔六〕节制法〔七〕疏泄法第五十八页,共103页。第三节四气调神所谓四气:是指一年四季阴阳消长的气机特征,在外表现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的气候特点。四气调神:是指人们为了顺应时令自然变化,主动采取各种调摄形神的方法,以与其变化保持协调一致,从而维护身心安康和一种养生保健方法。第五十九页,共103页。第三节四气调神春季调神——春生,注重调养肝胆之气,保持心情舒畅豁达,忍急戒怒夏季调神——夏长,重在调养心气,使精神饱满、充分。秋季调神——秋收,调理肺气,以和为顺,安定情绪,不要过多触景生情。冬季调神——冬藏,避寒就温,积精全神促进阴阳平衡尤为重要。第六十页,共103页。第五章行为养生保健法主要是介绍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根据人体活动规律进展养生保健戒除不良嗜好,树立正确的生活作息习惯以祛病延年的方法。第六十一页,共103页。第一节饮食养生保健“民以食为天〞,食养,安康长寿的根本保证。一、食物的性能:主要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二、食物的作用:预防疾病、辅助治疗、促进康复三、饮食养生的原那么:全面膳食、饮食有节、辨证施膳、饮食卫生第六十二页,共103页。第二节衣着养生保健衣服着装是人类生活中逐渐产生的,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不仅可以防寒避暑,保护肌肤,防止外伤和疾病,而且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物质财富水平。第六十三页,共103页。第二节衣着养生保健保暖性宽松适度透气性质地吸湿性款式与身份安全性色调益于身心服装选择注意着装的要领衣物勤换脱穿随寒热增减应四时第六十四页,共103页。第三节起居养生保健人类的寿命长短与能否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有着密切的关系。起居培养保健包含的内容很多,有衣食住行、站立坐卧、苦乐劳逸等。在此只谈睡眠养生保健。第六十五页,共103页。第三节起居养生保健睡眠养生保健人的生命过程中,大局部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是安康的保障。睡眠养生:是根据宇宙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消除机体疲劳,养蓄精神,从而到达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第六十六页,共103页。第三节起居养生保健〔睡眠〕睡眠的作用注意事项卧室环境卧具选择促进生长发育睡前宜忌阳光充足床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睡中禁忌恬淡宁静床垫保护脑力,充沛精神按时睡觉空气清新卫生枕头增强免疫,预防疾病睡觉姿势温度适宜盖被抗衰老,美容皮肤保证子午觉入睡光线幽暗睡衣第六十七页,共103页。第四节房事养生保健又称性保健。是根据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安康适度的性行为,或通过必要的保健方法,调节男女性活动,和谐夫妻生活,以到达强身健体,提高生活质量,祛病延年的目的。第六十八页,共103页。第四节房事养生保健房事养生是一门新颖而又古老的学问,说其古老,是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有“房中术〞,长沙马王堆的竹简医书中就有涉及到性医学、性保健方面的内容。到了清代就著有?素女经?、?玉房秘诀?等书籍。但由于我国处于封建社会的历史,被蒙上了神秘色彩而走入歧途,至今性医学在传统医学中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第六十九页,共103页。第四节房事养生保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性医学与人类安康休戚相关的科学。认为房事保健的根本任务是:掌握人类性心理、性生理、性行为等性事活动规律的根底上,探讨性生活卫生之道,宣传普及必要的性保健知识,培养高尚的性道德,树立文明的性爱观,提高人类的安康水平,以促进全社会的进步。第七十页,共103页。第四节房事养生保健合房讲究卫生行房节欲有度提倡婚育适龄适当独宿颐养遵守自重节操环境不当禁房事酒后禁房事七情过激禁行房劳倦体虚禁房事妇女“三期〞禁忌房事保健措施房事禁忌第七十一页,共103页。第四节房事养生保健强肾益精保健功法叩齿咽津提肛按摩下肢涌泉双掌摩腹扣腰壮阳固精功法(男子:兜阴囊、拿睾丸、提阳根、壮神鞭)培元固本功法(女子:揉乳房、抓乳房、捏、拉乳头)疏通任督功法(点神阙、搓尾闾、揉会阴、小腹)第七十二页,共103页。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保健法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保健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中医〕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中医根底理论和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保健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预防疾病、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第七十三页,共103页。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保健法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保健的特点〔一〕以中医学根底理论为根底指导养生和康复工作〔二〕注重“意〞、“气〞、“力〞三者结合的谐调统一〔三〕讲究“动作〞、“适用〞、“医理〞三者融为一体〔四〕医患练习结合,无病养生、治未病,有病治病,增强疗效第七十四页,共103页。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保健法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保健学习的要求〔一〕明确学习锻炼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二〕掌握动作要领,体会中医传统功法的作用〔三〕动静结合,合理适当运动〔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第七十五页,共103页。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保健法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保健根本内容中医传统功法种业较多,按练功时肢体运动与否,可分为静功、动功和动静结合功三种。静功是肢体不运动的功法称,包含有放松功、松静功、内养功、强壮功等;动功是肢体运动的功法称,动功有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动静结合功是将静功和动功有机地结合起来,或先静后动,或先动后静,或动静结合练习。第七十六页,共103页。挂图第七十七页,共103页。教材光盘第七十八页,共103页。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保健法易筋经十二势韦驮献杵横担降魔杵掌托天门摘星换斗倒拽九牛尾出爪亮翅九鬼拔马刀三盘落地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击鼓掉尾摇头第七十九页,共103页。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保健法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第八十页,共103页。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保健法防治颈肩痛的练功法

主要是防治颈部扭伤、颈椎病、肩周炎、肩背部筋伤等疾病,以消除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改善活动功能、提高肌力等要求而设计的。颈项争力左右开弓双手伸展开阔胸怀展翅飞翔铁臂单提第八十一页,共103页。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保健法防治腰背腿痛的练功法本套练功法是针对腰扭伤、腰肌劳损、风寒湿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症状,消除骶棘肌、腰大肌的痉挛,松解肌粘连,改善活动功能,并矫正脊椎侧弯,恢复腰椎生理弧度等要求而设计的。双手托天转腰推掌叉腰旋转展臂弯腰弓步插掌双手攀足第八十二页,共103页。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保健法防治臀腿痛的练功法本套练功法是针对梨状肌综合征、臀上皮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痛等疾病,主要是减轻症状、改善活动功能而设计的功法。左右转膝仆步转体俯蹲伸腿扶膝托掌胸前抱膝雄关漫步第八十三页,共103页。中医传统运动养生保健法五禽戏是模仿禽兽动作来达到健身的一种锻炼方法,始创于华佗,又称为“华佗五禽戏”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第八十四页,共103页。第六节交际养生保健交际: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以沟通信息、传达思想、表达感情,满足需要的交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活动。?论语·学而?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的是人的交际是人的本能需求。自古以来,人们向往和追求人际间的交流,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学习、沟通、合作、促进,不断地完善自己,有益于身心安康。第八十五页,共103页。第六节交际养生保健一、摆脱孤独,感受温暖二、减轻痛苦,增添快乐三、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四、满足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交际养生保健益处第八十六页,共103页。第七节休闲娱乐养生保健是在闲暇之时,重视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进展各种休闲娱乐活动,不仅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调节机体,增强体质,这也是中医养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今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现代文明病、富贵病,以及剧烈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而造成的心理压力等,都给人类面临新的挑战。休闲娱乐不仅可以驱逐劳累,调节身心,还可以促进人与大自然的融合,优化人际关系,培养高尚的情操,使自己更加豁达开朗、真诚友善。第八十七页,共103页。第七节休闲娱乐养生保健娱乐方法音乐舞蹈棋牌书画垂钓养鱼种花集邮读书第八十八页,共103页。第八节旅游养生保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安康的休闲活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及社会阶层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也不一样。第八十九页,共103页。第八节旅游养生保健意义健康需求探索求新需求文化需求购物需求审美需求宗教信仰需求交际需求回归自然需求第九十页,共103页。第八节旅游养生保健旅游内容生态游:回归自然,调畅气血人文游: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健身游:活动筋骨,锻炼体魄保健游:练功习武,传承文化农家游:田园之乐,乡野之趣第九十一页,共103页。第七节沐浴养生保健沐浴,俗称洗澡。“沐〞是洗头,“浴〞是洗身体。指的不单纯是水洗,还包括有日光、空气、泥沙以及药物等有形的或无形的天然理化因素来沐浴锻炼以防病的健身方法。第九十二页,共103页。第七节沐浴养生保健分类自然沐浴:矿泉浴、海水浴、日光浴、森林浴有形:水浴、泥沙浴、全身浴作用分:擦浴浸浴淋浴湿敷药物沐浴:无形:日光、空气、森林、花香浴局部浴第九十三页,共103页。第七节沐浴养生保健桑拿程序冲凉、干蒸或湿蒸、水浴或药浴或其他浴擦背、冲凉保健按摩、踩桥、足部按摩、其他按摩第九十四页,共103页。第六章针推养生保健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